今日谷雨,墨池为墨友们送上八首谷雨节气相关的诗词,墨友们依此进行创作吧,发到墨池#谷雨#话题中。

当然,也可以自书自诗,或者选择其他您喜欢的诗词进行创作。

清 乾隆《采茶歌》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123456

宋 林和靖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清 郑板桥《七言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Img214131979

唐寅《牡丹图》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许浑 《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4959856

曹邺《老圃堂(一作薛能诗)》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王贞白 《白牡丹》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20110415093640453

孟浩然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墨池中有很多的话题大家都可以参与,比如#请大家拍砖#、#随手涂一涂#、#篆刻交流#等等。

但是有些墨友对手机的使用不太熟悉,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话题中,这可急坏我了,怎么办?今儿就教教大家如何参与到话题中。

参与话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发图时候进行编辑。

在编辑内容的时候,使用前后两个井号,夹在井号中间的文字就是话题,输入英文状态下的井号#,比如#学画#这样就是一个话题了。

注意一点,话题是完全匹配的,多一个标点符号就是不同的话题了,比如#学画#和#学画。#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所以需要您输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QQ图片20150419181904

QQ图片20150419181910

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在话题页面点击下面的“参加话题”也可以将图片发到相应的话题中。

QQ图片20150419182632 QQ图片201504191826321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前面我们在人物画一节中已谈到,顾恺之的这两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体的,山水只是人物背景的衬托。

2

但是,作为人物背景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很完整,表现得也很真实。山石开始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这种表现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却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顾恺之的名字,不但与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顾恺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第一批专论山水画的论文。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一幅当时的山水画作品流传下来,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有关山水画的文献,来认识那一时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水平。不过从此之后,山水画艺术以较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的理论登上了中国画坛。

中国山水画到了隋唐时代,有了一个大的发展。隋代以展子虔为代表的画家们的作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展子虔,是今山东一带的人,他曾历任北齐、北周、隋三朝的大夫,是一个绘画的多面手,据说对于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被世人称为“唐画之祖”。但是,他的最为杰出的贡献还是在于山水画方面,而现今留传下来的他的惟一作品,就是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

《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时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展于虔的《游春图》为唐代青绿山水画派的形成开了绪端。

到了唐化,李思训和其子李道昭直接继承了展于虔一系的山水画画风。李思训为唐王朝宗室,曾任“武卫大将军”。他继承井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着鱼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他的几了李昭道又继承了他的画风,时称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并首创海景山水。

这样,从隋代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训父子,一脉相承,形成了我国山水画中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在唐朝,还形成了另一山水画派的源头,那就是水墨山水画。

1

水墨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王维,据说他诗、书、画、音乐都很擅长,而且还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的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王维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前面我们已谈到,绘画史一般把他看着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王维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水墨运动”,这样,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至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家辈出和山水画派叠现的时代,这些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时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时期的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北宋晚期的“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五代时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荆浩是北方人,曾隐居于太行山,所以他接触的多是北方及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雄壮的景色。所画山水“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多作巨壑,具章法布局为中心全景式的布局,而以主峰为中心,用云蚰烟霞的断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很强。据传《匡庐图》就为他的名作。他的弟子关仝则为长安人,师荆浩,却有“青出于蓝”之誉,自成一体,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的关、陕一带的风光。其传世之作为《关山行旅图》,画上巨峰高耸,气韵深厚;所画林木,有枝无干,却给人“乱而整,简而有趣”的感觉。

与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相对应,南方有以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为代表的表现江南山水的江南画派,也称为“南派山水”。董源和巨然都是10世纪下半叶活跃在南方的画家,他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环境,不同于旷寂、雄厚、寒冷的北方,而是地势起伏平缓、阳光和煦、温暖湿润的地区。他们体察自然,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描绘。在董源的作品里,很难看到险峻奇峭的山峰,所见是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无穷、林麓小溪、山村渔舍,全是江南丘陵江湖的动人景色。董源的代表作是描绘潇湘地区风景的画卷《潇湘图》和描绘夏日江南风景的《夏山图》,董源的弟子巨然,成了他画风的最好继承者,其代表作品有《秋山问道图》。此画表现深谷丛林中,临溪的草舍里,三个隐士正在谈经论道,周围是一片高爽的秋季景色,这也可以反映出画家的身份和心意。

到了北宋,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李成因徒居山东营丘,便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和大华山,他的画也就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响下,当时曾出现了“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

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北宋山水画,南北画派开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

北宋的山水画我们还要提到的画派就是“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米点山水”的创始人是米芾,他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来移居襄阳、镇江等地,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的雾雨潆潆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在山水画技法上进行了新的创造,用水墨点染的办法来画山水,以充分发挥水墨的融台。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潆的神韵之趣。

再就是青绿山水。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从隋朝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训父子,这一画派就已形成。但五代宋初,此种形式却为士大夫画家所不尚,被看成是职业画家的匠俗之作,曾一度在北宋消沉。北宋中期,一些画家们力排众议,又重新致力于青绿山水,创造出适合宫廷欣赏趣味的典丽的青绿山水画。使青绿山水画进入了成熟时期,其著名的代表画家有王希孟、赵伯驹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室南迁,称为南宋,在新的都城临安建立了南宋画院。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南宋院体山水画与北宋院体山水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来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被称为“一角半边”式的艺术境界。

五代和两宋时代,是画家辈出和画派林立的时代,但我们还得谈到另一种薪的绘画风格——文人画。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初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文人画的意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其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目的;取材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借物寓意、回避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缚,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在山水画的领域,这种画风在宋之后通过“元四家”的艺术追求和实践,成为画坛的主导。

“元四家”是指元代最负盛名的四大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均善诗书,诗书画印结合就成为他们共同采取的艺术形式,都强调抒发个性,强调绘画的娱乐性,强调笔墨趣味。但四家经历不同,艺术偏好、审美理想也不一样,各有其鲜明的个性。黄公望的画只用两种规格,浅绛和水墨。笔法多变而平稳,用笔轻淡而浑厚,减少刺激,追求平静与和谐。

而王蒙的画则面貌丰富,有的以笔见长,有的以墨取胜,有的用色争雄。面又最为明显的区别是,三家都简,只王蒙繁。倪瓒呢?他的山水画的突出特点是简、干、淡,即是构图、笔墨、形象简,用干笔,用墨轻谈。再就是吴镇,最突出的是其他三家皆重笔,而吴镇却重墨,而且喜用湿笔。画面效果沉郁湿润,却保留着更多的来人遗风。

摘要由于叶选宁的出席,广东美术馆展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观众举起相机或手机追拍坐在轮椅上的叶选宁。本来没有安排发言的叶选宁,在开幕式上还是拿起话筒,向出席开幕式的亲朋好友及观众表示感谢。

1000

叶选宁亮相其个人习字展刘卫勇摄

  中新网广州4月18日电 (记者 索有为)“晴耕雨读·叶选宁习字展”开幕式于18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当年近八旬的叶选宁坐在轮椅上出席开幕式的时候,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据悉,“晴耕雨读·叶选宁习字展”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展出叶选宁书法精品120余幅,以草书为主,辅以隶书。展出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儒道经典名句、唐诗宋词元曲、作者自作诗等,展览将于4月22日结束。

由于叶选宁的出席,广东美术馆展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观众举起相机或手机追拍坐在轮椅上的叶选宁。本来没有安排发言的叶选宁,在开幕式上还是拿起话筒,向出席开幕式的亲朋好友及观众表示感谢。

本次展览展出的叶选宁书法作品,创作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最近几年,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叶选宁不同时期的书法面貌。

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一平认为,叶选宁的书法四体兼善,融法度、意韵、意志一体,将学识、才气、功力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丰富的人生阅历不着痕迹地揉合,于纸上摆兵布阵,取精用宏,形成了一种大气象、大气韵的书法格局。

罗一平称,叶选宁的书法核心元素有二,一是“达其性情”,二是“点画使转”。数十年来,叶选宁不求闻达,笔耕不辍,虽无意于成为书家却成就斐然,近年来,他的书法创作更偏重于苍迈奇崛与心性的和合,往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是次习字展写的序中说,广东自古就出文化高手,选宁的书法正如古人认真的提倡,格局严谨,用笔郁沉,十分讲究。在当今时髦的时代,不从流俗,循尚规矩,是少见的……“我们天各一方,有时夜半醒来,想到叶三此刻正在练字,登时眼前一个胖子灯下狂书的画面,十分好笑”。

叶选宁为叶剑英元帅之子,1938年出生,1957年应征入伍,历任学员、副排长、军代表、作训处副处长、副参谋长、副部长、部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经历独特,早年习颜、柳,后喜行草书,行书以宋四家为依托,草书主要研习怀素、张旭、鲜于枢、毛泽东书法。故其书风,恣肆雄逸而不失沉厚宽稳,有帖学之和穆而去其纤,有碑学之雄放而去其犷。

唐伯虎的故事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蜗牛,可以把它的“不动产”它的那套房子天天都随身带着。更关键的是,几乎每一只蜗牛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所以蜗牛王国的公民,大概从来都不会像杜甫那样,会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叹!

0

买套房子太不容易了!

中国人以前节约惯了,有个十块钱才舍得花一块,所以当房子值十块的时候,我们不敢倾其所有,赌它一把。总想着等有了二十块再买,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胆的计划了。可等到有了二十块的时候,房价早已经两百块了。好不容易我们拧过那根过穷日子的筋来,接受了西方人花将来的钱的概念,可再看看房价,早已经“轻舟过了万重山”,连下辈子的钱恐怕都得先花上了!

但怎么办呢?再贵也得买啊!赵丹不是在《十字街头》里唱过嘛“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为了这个理想,卖身为奴也值得。

于是,就有了“房奴”!

房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贷款买房,或者说白了就是借钱买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其实也有房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房奴”,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江南第一才子”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当年在苏州买房时,我估计当时“商品房”的价格也已经非常不低了。而唐伯虎偏偏看上的又是一处“别墅”级的大宅院儿。有人会说,再大的宅院人家唐伯虎也买得起啊!那唐寅什么人啊,唐解元,又是艺术家!而且是大艺术家,诗、书、画号称“三绝”,就算是现在有点名的书法家写个条幅什么的也得万把块钱,那唐伯虎写他十几幅字这购房款不就齐了?老百姓买不起房那是正常的,哪有有钱人也买不起房的?

按道理这话也说得没错,但据唐伯虎自己的记载,真实的情况却是他看上了这处房子,但凑不齐购房款。

是不是这“别墅”级的房子太豪华了呢?弄不好像“汤臣没品”之类的整个十几万一平米,唐伯虎毕竟只是艺术家,又不是山西煤老板,估计底气还是不如暴发户们来的足!但据文献交代,唐伯虎看上的这处房子不过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居住,也没人问津,几乎就是一块“死楼盘”,按道理应该不要多少钱。

那是不是唐伯虎此前做了什么投资,像股票被套、房地产投资失策什么的,以至于现金流匮乏,不得已向某些钱庄或者银行贷点周转金呢?

我们从会计的角度看了一下唐家的进出帐记录,唐伯虎这次购房之前只有卖字画的创收记录,并无大额的出帐记录,从财物部门的角度来审计一下看,也不像是临时的资金困难。

那么这样的话,唐伯虎这位有了八个老婆还娶了华府秋香的“江南第一才子”为了购房款而发愁,就像是一件难以说得通的斯芬克斯之谜了。

是不是历史记载有讹误呢?

通过一些野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唐伯虎当时买下来的这处房产,他给它起名叫“桃花别业”,后来还花费了大量的装修款,据说内部装修唐伯虎更是亲力亲为,把这处宅子建成了苏州城有名的私家园林。以至于现在苏州还有个地名,就叫桃花坞;有两条街道,名字就叫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这说明唐伯虎曾在此地购房一事并非讹传。而且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购买这处房产的时候,首先是向北京一位当官的朋友借了一大笔钱,而这笔钱是用自己的一部分藏书来作“抵押贷款”的,后来,他更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作画、卖画,才筹足了购房款,看来他这种行为也属于“按揭”,可算是典型的房奴表现了。

那么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孤傲才子唐伯虎为什么要“贷款”买房,肯做一个“房奴”呢?

一个原因是他太喜欢那处宅院了。虽然当时没有房地产行业,也没有热炒房地产的社会环境,但唐伯虎这位艺术家还是看上了这个废弃的宅院。他把这处房产买下来之后,精心修饰,而且是亲自构思,亲自布局,尤其是大力拓展绿化面积,种了相当多的树。他自己曾经夸张地说,春天到来的时候,园子里是“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艳双舞”,可见其绿化的规模。当秋天来临的时候,唐伯虎更是在这处桃花别业里实践着自己独到的行为艺术。他把满地落红一一拾起,都放入锦囊之中,然后葬在园子里,还为此作有很多的“落花诗”。

有人听了会觉得耳熟,这怎么这么像黛玉葬花啊?

事实上,林黛玉不过是唐伯虎的追星族而已,这葬花的“行为艺术”,她根本就是从唐伯虎这儿学来的。

有人又会问了,黛玉一个寄人篱下的弱女子含泪葬花那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唐伯虎这么一个风流潇洒的大才子、大男人也来葬花,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其实倒没什么“那个”的。黛玉葬花是因为感怀身世,心情悲苦,就这点而言,没必要一定要分男女啊。而唐伯虎葬花也正是因为“感怀身世,心情悲苦”这八个字!

其实唐伯虎并不像历史传说中那么春风得意,更不像周星驰演的那样无厘头搞笑,至少在买桃花别业的这段时期正是他人生的底点。这时候的唐伯虎已经三十多岁了。这时候大家还都叫他“唐解元”。这就不由得为让人产生了疑问怎么以唐伯虎的才能,这时候还只是个解元呢?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几个层次。最低一级叫乡试,就像是现在的高考,考上的叫举人,这全国第一名被称为解元,所以乡试又被称为解试;第二级叫会试,就像现在考硕士,考上的叫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最高一级是殿试,就是皇上亲自在金銮宝殿上御考,这就像现在的考博士,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过关的人就叫做进士,而第一名就是状元。那从解元考到会元再考中状元的人,就叫“连中三元”,就是全国最有名的大才子了。当时有机会问鼎这个“最有才的大才子”称号的,民间呼声最高的就是唐伯虎。因为他在江南考秀才,就像现在的中考的时候,就是当时江南第一,后面乡试又考了全国第一,所以才被称为唐解元。眼见着又去参加会试,当时各大媒体猜测,基本上不出意外的话,这唐伯虎还是第一。甚至有独家报道预测,依唐伯虎这支“大牛股”的气势,估计殿试他还是第一,“连中三元”的神话不久就会上演了。

可分析师的评论总是与股票的走势刚好相反,唐伯虎这只“大牛股”才走到会试阶段,就遭遇了巨大的“债务危机”。

原因是唐伯虎交友不善。和他同去考试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与唐伯虎结成莫逆之交,他在钱财上对唐伯虎非常豪爽,隐然就成了“唐伯虎”这支牛股的“大股东”。而唐伯虎只不过是一个苏州贫苦小市民家的儿子,自然对这个“大股东”心存了莫大(博客,微博)的感激。

这个徐经文才很差,于是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几篇文章。唐伯虎以为以文会友,也没有什么,就应邀写了几篇。哪知这个徐经用钱买通主考官,预先买到了当年的考试题目。而唐伯虎帮他写的那几篇文章恰恰就是应题之作。这下案发之后,唐伯虎这支“绩优股”就被徐经这个“大股东”的“财物黑洞”给拖下水了。到最后,唐伯虎甚至锒铛入狱,差点就在人生的股市里被彻底“退市”,至少也是被“ST”了。后来,唐伯虎虽然被释放出狱,但是两个重大的打击已经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个就是他被彻底关在科举考试的大门之外。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科举是士子们进入官场、去实践“达则兼济天下”这一人生目标的唯一的一条渠道,而这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从此就要告别考场,告别学校,告别他为之奋斗的一切。大门对他关上了,科举仕途已宣告彻底无望。这对于唐伯虎这样的一个封建文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打击比这更大的了。

另外一个就是他在狱中所受的屈辱。虽然最终出狱了,但唐伯虎在狱中呆了足足有一年多的时光,这期间他吃的苦头让他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他在给他的好朋友文征明的信中说:“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就是说这场牢狱之灾委屈之极不算,在狱中还经常被狱卒打,被狱卒羞辱。作为当时“超级男生”的代表,一代青年才俊,唐伯虎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呢?所以他在后来的人生里表现出狂士的一面来,和他的狱中生活,以及他被科举拒之门外应该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既然仕途这个发展道路被断送了,唐伯虎又回到了苏州,过起了他的文士生活。因为在古代不做官的文人很难在物资生活有巨大的保障,所以虽然唐伯虎一直很有名,他的字画卖的钱也仅能供他糊口之用而已。实际上他一直很穷,而穷,正是他不得已要“贷款”买房、要做“房奴”的另外一个关键的原因。

既然这么穷,为什么还要买桃花坞的别墅来住呢?

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秋香”!

因为唐伯虎贷款买房大概是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而据记载,他是在三十六岁那年娶了那位对他一笑倾城、三笑倾心的“秋香”姑娘。

说起来唐伯虎与秋香的婚姻,那似乎不能用一个“娶”字,而应该要用一个“点”字,因为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事实上周星驰主演的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倒还真的没夸大多少。除了武功与“小强”之外,据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来看,这个“点秋香”的历程倒还真跟电影里基本相同。

说有一天唐伯虎在苏州阊门的河边作画,渐渐地就进入了艺术境界,艺术家一旦进入艺术的境界,往往就目中无人了。据说当时他虽然没有像周星星同学戏弄祝枝山那样脱光了衣服在大宣纸上“墨爬滚打”,但那份艺术气质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观众瞻仰他的份,哪有他来看你的份儿?可偏偏就有一个人,一下子就闯进了唐伯虎的视线里!

说起来这位叫秋香的姑娘实在太聪明了,她只是站在河中的一条船上从这儿经过,看到岸边作画的唐伯虎的眼光扫过来,她便嫣然一笑。这一笑,明眸善睐,就像是一束穿破乌云的光芒,一下子就把唐伯虎的心从人堆里、从他的艺术痴狂里给拽了出来。这实在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的技巧,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笑容大概就是窗户上的那个把手,你想推窗就得靠它。

就因为这一笑间的注目,唐伯虎就从他痴狂的艺术境界里掉进了更痴狂的生活境界里。他表现得更着魔了,手里的画笔也扔了,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只载着青衫美人渐渐远去的小船,突然他抛下了一切,跑到河边租了条船追了上去。

据说,在这段“跟踪追击”的过程中,还有“两笑”:一是船靠岸时,秋香上得岸来,对还在船头的唐伯虎有回眸一笑;唐伯虎追上了岸后,又跟丢了华府的队伍,结果在秋香她们回府之前又偶然碰上,结果两人又有相视一笑。这下子,总共就有“三笑”了。

但我们不禁有点怀疑,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嘉兴项元汴所作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后来发展到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再后来还有孟舜卿所写的杂剧《花前一笑》,这些故事里说的可都是“一笑”啊,怎么到后来我们说这个故事时就变成了“三笑”了呢?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我想,大概是后人在演绎这个故事的时候,渐渐地觉得一笑不过瘾,三笑才够劲。你没看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白骨精,甚至喝酒都是三碗不过岗,中国人就好这个三,有个三番四次,就能三两成群,男人们三妻四妾才显得热闹,女人们三心二意才显得真实,连治水英雄大禹都得三过家门而不入才能领个五一劳动奖章,所以秋香姐的“三笑”自然也就比光秃秃的“一笑”来得不孚众望些了。

当然不管是一笑还是三笑,唐伯虎被那笑勾了魂儿倒才是关键。他不是看不出来那姑娘的打扮只是一个丫环,可唐伯虎就是唐伯虎,他根本就不管你的身份,他真的就是“我选择,我喜欢”!于是他卖身为奴,深入华府,并用他的才学在华府里大展身手,最终做到了华府的总管,在华老爷与华夫人的准许下,他在华家所有的丫环里挑老婆,于是在百花丛中点中了秋香,然后两个人不取华府一分财物,悄悄地离开了。大概是因为家里原来还有八个老婆,现在又来了个秋香,家里地方实在嫌小,所以唐伯虎娶回秋香后又在苏州桃花坞“贷款”买了桃花别业。

但我不由得想问,唐伯虎真的会去卖身为奴吗?

他虽然因科考案被科举拒之门外,但他好歹还是个举人,而且是举人中的第一名解元,也是个政府认可的大知识分子;虽然他不领政府津贴,但也是国家一级艺术家啊。这么大一个腕儿,要是看上了秋香,完全可以去向华府求亲啊?怎么着也不会去卖身为奴吧?况且他家里据说已经有八个老婆了,再招个秋香,单从数量上说,他也比那个小流氓韦小宝的七个老婆还多俩,那是不是说他比韦小宝还好色呢?

首先我们看,历史上有没有人会为一个婢女去卖身为奴的?

还真有一个!据明代文人笔记《茶余客话》和《耳谈》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有个书生就曾为一个大户人家的丫环而卖身为奴,最后两个人结为了夫妻,但这个人不是唐伯虎,他的名字叫陈立超,看来是后人把这位“超人”做的事儿安在了唐伯虎的头上。

那华府有没有一个姑娘叫秋香呢?

也确实有。据史学界的考证,明代成化年间苏州是有个姑娘叫秋香,但她后来到南京做了妓女,算起来就算是她认得唐伯虎,她的年龄也比唐伯虎要大上至少十几岁。我想一位阿姨对唐伯虎嫣然一笑,应该不会让一个男人为之发狂吧!

那么唐伯虎到底有没有九个老婆呢?

说起来唐伯虎的婚姻就比传说中惨多了。我们知道他买房都是靠抵押贷款的,哪有钱来娶九房姨太太呢?唐伯虎25岁的时候娶了同乡一位姓徐的女子为妻,两个人本来感情很好,可才过了三年,徐氏就病死了。后来又娶了一个,可因为会试作弊案,等他回到老家,这个老婆早跟着别人跑掉了。唐伯虎曾经为此又气又累,大病一场。后来,也就是在他买桃花别业的前一年,他才又跟他患难中的一位红颜知己沈九娘结了婚。此后,唐伯虎才稍稍算是苦尽甘来,跟这位沈九娘一起搞创作、一起还贷款,虽然到死他们也没富过,但两情相悦,也算是在桃花别业中渡过了动人的一生。大概是因为这个沈九娘的名字叫“九娘”,于是后人就不由得幻想,依唐伯虎的风流潇洒,怎么着前面还得有八个吧,要不然最后这个不会叫“九娘”啊,于是唐伯虎就凭空有了九个老婆。

这样看来,“点秋香”这事儿纯粹是子虚乌有,但后人为什么会这么起劲儿地宣扬这件事呢?

我觉得后人对“三笑”这个故事如此津津乐道,一是当然有附会传说的心态,另一个重要的心态则是为唐伯虎鸣不平。

唐伯虎作为江南第一才子,虽然据史学家考证,他那方“江南第一才子”的印并不是他自己亲自刻的,但他作为江南知识分子的象征经受了莫名其妙的科考弊案并因此终身落难,这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儿。这不只是天妒英才的问题,还有着社会环境的不公,这使得唐伯虎自己也对科举考试自此以后深恶痛绝,并由此激发出对冷酷现实的批判精神。他说“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话里全是愤世的情绪。所以他后来才半生轻狂,甚至跟祝枝山等人扮成乞丐,在街上唱着“莲花落”要钱,然后用讨来的钱去喝酒。这固然开了“作家上街乞讨”的先河,但他真正的意图却是要用这种行为来反讽社会。

我们知道唐伯虎确实是在贫困之中贷款买了桃花坞的房子,这更可以看出他的性情来。就是因为这是一处废弃的荒园,又地处当时苏州城的偏僻之地,他才觉得这合乎他的性情。在抵押了全部家当买下来之后,他才会对这处宅院如此投入。

如果纯粹是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来看,唐伯虎的这次购房无疑是很不理智的。事实上也是很失败的,他不仅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后来他的房子也没能再卖出去。但他还是要这样做,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喜欢,所以他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准的房奴,所他会以一个大男人的身份在桃花坞中来一场黛玉式的葬花。这就叫惊世骇俗,这就叫特立独行,所以后人觉得他身上的这种气质就是去做卖身为奴的事儿也不为过,于是围绕着他的性格与气质,人们才创作出了这场“人间三笑点秋香”的美丽故事。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在故事里缅怀这个本应风华绝代的才子,也可以让我们在故事里去丰富他那段让人扼腕叹息的不幸人生!

公元1523年,五十三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死的时候,他除了这处偏僻的桃花别业外就一无所有了。因为无力安葬,所以只能葬在桃花坞边,所以现在苏州城靠近桃花坞的地方还有条路叫“唐寅坟巷”。

一代才子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

而他那套甘心做房奴换来的房子,大概就是他心底的那份“狷狂”立在人世的象征!

说到因秋香的一笑而引发了唐伯虎的痴狂,比这更过分的则要属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了。通过唐伯虎与吴三桂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女人,男人什么事儿都愿意干!不过,这到底好不好呢?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才华横溢的一代名臣和传奇英雄,但也不乏才气逼人的著名奸臣。翻开尘封的历史资料筛选一下,不难看到,这历史上著名奸臣阵容中有四大极品奸臣。他们是北宋的蔡京、南宋的秦桧、明代的严嵩和清朝的和珅。那么,他们是怎样具备久负盛名的才子和遭人唾骂的奸臣反差如此之大的双重人格的呢?

蔡京

一、蔡京:书法自成一家的一代奸相

先说说书法自成一家的蔡京。蔡京,字元长,福建仙游人,为北宋徽宗朝“六贼”之首。徽宗赵佶对他宠信有加,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风潮,徽宗虽迫于情势,不得不将其降黜或外放,以抚民意,但总是很快就官复原职。从崇宁元年,即公元1112年加封蔡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起,到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罢其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当朝第一宰相的官爵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四次罢免,又四次起用。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徽宗依旧对他十分倚重,直到自己退位。

蔡京最大的才能来自他的书法。他的书法自成一格,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自己不如蔡京。有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好?米芾答:从唐柳公权之后,就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又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

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一年夏天,有两个当朝的官吏极为献媚奉迎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凉。蔡京一高兴便要过扇子,在上面题了两行杜甫的诗句。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两个官吏忽然阔气起来,一问才知道,他们的扇子被端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而这位端王,就是登上皇位之前的宋徽宗。由此可见,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

北宋亡国,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宋徽宗宠用蔡京、高俅等奸臣的结果。而宋徽宗昏聩无能,荒淫无耻,最后和他的儿子钦宗成为金兵的俘虏。当时已经八十岁的蔡京野未能幸免,被充军三千里。蔡京凄然写下一首《西江月》,其中说道:“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无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这首词正是蔡京风雨一生的真实写照。在其充军发配的一路之上,百姓不卖给他一汤一饭,以致活活饿死。死后也没有棺木,被埋进了专门收葬无家可归者的漏泽园中。

秦桧

二、秦桧:独创宋体字的大宋状元

其次说说独创宋体字的大宋状元秦桧。秦桧,字会之,江宁人。宋钦宗二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攻破汴京。秦桧与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俘获,后卖身投靠金朝。被释南归后,他历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为高宗赵构所宠信。他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为主议和,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的政策,成为南宋高宗一朝有名奸相。

秦桧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乃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字体,尤其对徽宗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出了一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于是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这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赵佶的“瘦金体”和秦桧的“宋体”一脉相承,以至有人说宋体就是“瘦金体”的印刷体。时至今日,宋体仍是应用最广的字体,它为汉字的普及、传播功不可没。仅凭这一点,秦桧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按一般的习惯,秦桧创立的字体应该叫秦体。但是,由于秦桧是奸臣,才把这种字体命名为宋体字。

严嵩

三、严嵩:天下无人取代的嘉靖宠臣

下面说说天下无人取代的嘉靖宠臣严蒿。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袁州分宜人。嵩自幼聪颖好学,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县试拔擢超群,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从这份履历表可以看出,严嵩一直是个优等生,而且从小就是神童。当时嘉靖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喜以青词向上天祈福。而严蒿善于起草青词,也就是祭神的文书而深得嘉靖欢心,遂取得内阁首辅之位,时人讥为“青词宰相”。其一时权倾朝野,无人能敌,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投靠他的门下,以至于当时竟有三十多个官员做了他的干儿子。

到了清代,京城有顺天府乡试的贡院,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皇帝非常重视,主考官都是尚书衔的。可这个贡院的大殿匾额上“至公堂”三个大字,是严蒿所书。这样一个为朝廷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奸臣题写的匾额,谁也会觉得不舒服。后来清朝乾隆皇帝想把它换掉,便命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他自己作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写数遍。然而发现,自己的御笔和他人所书,都不如严蒿,只好作罢,仍让奸臣的字高高悬挂。

严嵩在位时,对古人墨宝甚是珍爱。为了获得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严蒿不惜杀了两个人。嘉靖年间,严蒿得知此图收藏在员外郎王振斋手中,便派蓟门总督王忏去求购。王振斋惧怕严蒿的权势,又舍不得交出这幅画,便找名家临摹了一幅送给严蒿。严蒿不知是假,公开炫耀时被曾经装裱过此画的装裱师看破。严蒿怒不可遏,随即以“欺相”之罪缉拿了王振斋。王振斋供出真迹在自己舅舅陆治的手中。严蒿又利用权势从陆治手中获得真迹。王振斋最后死在狱中。严蒿以权势掠取真迹的内幕王忏最清楚。严蒿担心起泄密,便以“治军失机”罪名将他杀掉灭口。明末戏剧家李玉根据这一史实编写了《一捧雪》传奇并被搬上戏剧舞台。后严蒿势倒,其子被处斩,宅邸被查抄,《清明上河图》再次被收入宫。

严蒿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最终落得削籍为民,家产尽抄。其家产共抄得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此外还有田百万亩,房屋六千间,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画。

有一句名言说“字如其人”,但是,纵观历史上的油彩的奸臣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字如其人”的说法言过其实?严嵩临死前的委屈之言就解释了这种误差。他说道“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看来严嵩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浩然正气的忠臣、君子。奸臣这种自以为正义在胸中的心态让他们的字看起来或雄健豪放或清雅高洁,“字如其人”其实只是通过字可以看出写字人的心理状况,至于品行是无法从字里显露出来的。

和珅

 四、和珅:掌握四种文字的乾隆智库

最后说说掌握四国语言的乾隆智库和珅。和珅并非后人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还是很有才干的。《和珅列传》中说,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最高的才干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现在清代乾隆朝的清宫戏的热播,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扭曲了历史。在这些古装剧影响下,和珅在人们眼里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丑。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并非如此。

据《和珅列传》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即公元178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当朝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可见其处世干练,办事果断,处理大案要案的才能非同一般。

不久,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金融流通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色,表现了他的才华,以至于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后来,乾隆又给了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使他登上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

和珅,出身纽祜禄氏家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不两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三等的侍卫,进入了军机处,成为当朝首辅大臣。

和珅专权擅政二十多年,升迁四十七次,权倾朝野,势焰熏天。嘉庆四年,即公元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免予连坐。至于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清代文人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说的很有意思。其中说: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某日乾隆在轿子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接了上去。因此,乾隆从和珅干侍卫的时候就很赏识他,以至于她从一个不知名的跟班飞升进入了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4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有过“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的说法。和珅的权倾朝野的熏天气焰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作者系新浪:中天飞鸿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毁者云其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丧权辱国;誉者则曰他尽心竭力,为民担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梁启超在其皇皇大作《李鸿章传》中写道:“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一个政治人物,能在近四十年的政治漩涡中始终屹立不倒,着实不易。李鸿章却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做到了。

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作为政治家,他在各个方面都遭到了“惨败”。军事上,由于任人不当,没有依靠专家治军,尤其甲午一战,二十余年之苦力经营付诸东流;洋务上,因难以作出实质性改变,企业终未获得独立性而听命于官僚;外交上,由于昧于世界大势,频频被洋人所欺。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个失败者。他并未使中国走向富裕与强大,甚至临死时也没见到独立自主的中国。梁启超对此做了精确的总结: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曰责人昧于大局,而己于大局先自不明。曰责人畛域难化,故习难除,而己之畛域固习,以视彼等,犹不过五十步笑百步也。

640123

细细体味梁氏所说的李鸿章之不足,其实是当时的中国人普遍面临的困顿迷茫。李鸿章个人亦无法逃脱时代套在他思想上的枷锁。正是这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种矛盾交织困扰,构成了近代中国人的特殊心态,李氏一生莫不如此。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对华战争。联军很快攻占天津,进入北京。慈禧带光绪帝出逃西安。逃亡途中慈禧以光绪名义发布“罪已诏”,授予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令其迅速办理谈判事宜,朝廷“不为遥制”。李鸿章再次临危受命,北上调停。李鸿章首先致电英、法、德、俄、日五国公使,提出“先靖内乱,再议善后”的解决方案。列强表示同意李鸿章北上。李鸿章离开广州时,曾对南海知县裴景福感叹:“内乱如何得止?我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我能活几年,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钟不鸣了,和尚也就死了。”

李鸿章于上海启程北上,由俄国军舰护送抵达天津。李鸿章垂暮之年,看到熟悉的天津城如今残破不堪,不禁放声痛哭。其幕僚梁肯堂曾记曰:

相公时下忧时泪,谁道而今非哭时?譬以等闲铁如意,顿教捶碎玉交枝。皇舆播荡嗟难及,敌垒纵横不敢驰,曾是卅年辛苦地,可怜臣命已如丝。

李鸿章马不停蹄,赶至京城。此时的北京城亦是一幅惨景:“京师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火焚数千万家,昼夜烈焰腾空”。李鸿章在京城下榻于贤良寺。京城各国驻军只承认奕劻和李鸿章两位全权大臣的居住之所为中国地方,其余均为“外国辖境”。其实,奕劻住宅外有日本兵持枪护卫;李鸿章住所亦有荷枪实弹俄国兵把守,外国报纸评论云:奕劻“如一囚徒”;李鸿章“实际上是受到礼遇的俘虏”。

经过9个月的艰苦谈判,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与列强签订了近代以来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约之后,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猝,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譬诸多病之人,善自医调,犹恐或伤元气,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矣。

李鸿章为签订和约竭尽了全力,离死亡越来越近。

1900年12月底,李鸿章开始生病,一个月后高烧不退。1901年7月,李鸿章病情加剧,不能视事。9月,又患上伤风,“鼻塞声重,精神困倦”。《辛丑条约》签字后,李鸿章的病情急转直下,饮食不进。两个月后,部下周馥接到李鸿章病危的消息,赶到贤良寺前来探望。李鸿章此时已病入膏肓,身着殓衣,呼之能应,口不能语。

1901年11月7日中午,周馥哭号着说:“君有何放心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之事,我辈可办,放心去吧!”李鸿章忽然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从眼窝中滚出,须臾气绝。终年78岁。

李鸿章的一生,他自己曾这样概括:“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

是的,就仕途名位而言,李鸿章是幸运的。他抓住了时代提供给他的所有机会,青云直上九重霄。然而,这时世的艰难困顿,既是他一切荣耀的来处,也是他一切屈辱的源出。

这古老的中华帝国,穿越千年历史的尘埃,终于接近了她的终点。她是如此的疲惫、衰老,在英气勃勃的现代文明之前,这般的捉襟见肘,窘迫难堪。然而,她还不甘心就此退却,她还试图挣扎。但这挣扎愈是激烈,其结局愈是凸显出命运的无奈与历史的无情。

在滔滔历史洪流前,人只是沧海之粟,所有的反抗总是无力。李鸿章也是无力的,这是他的不幸。这也是适逢其时的每一个中国人的不幸。

时局惟艰,干戈未息。临终前,李鸿章依然无限牵挂,吟诗一首: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转自:360doc图书馆

传统的感觉—思维方式妨碍了人们对书法作品中的空间进行清晰、深刻地认识,而着意于字以及字的缀合(章法)。作品中字结构是精心结撰的部分,字结构所制约的那一部分空间,也相应地得到了关注,它们与字结构的情调是吻合的,但是字结构之外的空间,通常不是被创造出来,而是被动地“形成”的,与字结构和字结构控制内的空问截然异趣。把注意力同样放在“字”上的赏鉴者是发现不了这种失调的,赏鉴中他们会自动地避开那些未能尽如人意的空间。然而所有空间都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该是“趋向同一目的的器官”(丹纳语),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作品,对于具有现代审美经验的观众来说,是缺少感染力的—除非在欣赏这一类作品时,重新换过一套特殊的感觉方式。

640

应该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必须对作品中所有空间加以关注,而不是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出一种颇多缺失的空间感觉。书法领域中这种古典式的空间感觉与近代以来人们在视觉艺术中获得的成就是不相适应的,它妨碍了人们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取得发展空间感觉的借鉴,妨碍了书法与近现代造型艺术在感觉层次上的交流,从而对书法自足的形式体系起到了某种保护作用。

这里可能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只有创作所谓“现代派”作品才需要新的空间感觉。创作古典风格作品亦应以新的感觉方式为基础,因为它使我们重新审视古典杰作,给我们的感受和评价都带来一些崭新的东四,它使古典风格的创作更容易找到新的视角、新的构思,同时也可能更富有表现力。

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对空间情调与协调的敏感。

所有内容的教学中都应该注意讲述方式与练习的设计,感觉是个既难表述又难检查的东西,教学中更需要加以合理的组织。

例如,可以将一件作品(范本或其他)的单元空间(被点画所分割的独立空间)随意抽取一些,描摹出来,让学生体察它们的情调与协调感,统一感。对习作进行这样的练习,可以找到作品空间上的失误以及作者空间感觉上的缺陷。在这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

对字结构以外的空间也应该进行分析和训练。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从空间角度来感受、评价书法作品的习惯。

(二)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面对各种艺术作品时,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抽象空间的敏感。

对于自然、生活,或其他艺术作品,人们都有习惯的感知方式,例如面对一帧人像摄影作品,被摄对象的表情、处境、心态很可能成为观赏者关注的中心,但作品中所有块面的转递、连结、对比又同时可以被当作抽象形来感受和评价。一位书法艺术家必须具备将所有视觉对象转化为抽象形体来观察、感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无法轻易地转移到书法创作中去,但对个体的感觉方式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在相当深刻的层面上左右个体的创造才能。确实也有人无意中获得了这种能力,但把某些无意识中出现的东西提取到意识层面,并通过适当的手段予以训练,便能使那些玄奥神秘的驾驭感觉的技巧,变为普遍可以掌握的基础技能,人们的创造力和敏锐的感觉,便可以朝新的方向发展。

(三)充分关注现代艺术,并注意将它们与书法作品的空间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现代艺术中首先应当注意的是绘画、雕塑、建筑。

20世纪初,现代绘画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动。抽象绘画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空间观念的重要改变:不摹拟任何物象的抽象形能够与人类复杂的精神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形和色与人类感觉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研究。这种收获影响到一切绘画作品—写实性绘画也同时注重所包含的抽象形的表现力。今天这种对抽象形的敏感已成为所有现代画家必须具备的素养。

雕塑中的抽象作品儿乎与抽象绘画同时出现。雕塑虽然展示的是三维空间,但它们能方便地映射为视野中的二维空间,同时,视角逐渐改变时,空间感觉的连续变化对书法有特殊的启发作用。此外,雕塑山于离开了色彩,对抽象形体的感觉、思考都更为纯净。

现代绘画与雕塑中众多的杰作在这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提炼抽象形体;抽象形的转接、变化与统一;形体内、外部空间的交融与对比……

建筑始终是关于塑造静态抽象空间的领域,现代建筑以其对此高度的自觉意识与对空间特有的理性精神,成为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方面。

在塑造静态抽象空间这一点上,书法与建筑是非常相似的。书法无疑可以从建筑中汲取有关的启示与灵感,而建筑领域对静态抽象空间的理性探讨,对书法空间感觉的思考和教学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对其他领域空间处理的借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表面上的模仿与真正的创造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教学是建立在深刻的理性基础之上而改造人的活动,空间感的培养与转移同样如此。对书法和其他现代艺术的空问特征进行深人的比较研究是富有成效的方式,其中建筑艺术又是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对象。现代建筑领域在空间的连续性(历史的连续性和空间构成上的连续性)、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单独空间对人们心理的作用等方面,都代表着当代艺术中深刻而细致的认识。

作者:邱振中

#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今晚开跑,让我们用纯正的书法帮《奔跑吧兄弟》摆脱丑陋的印刷体。

墨池中墨友们已经开始为跑男团书写书法版名牌,今天挑选其中五幅作品制作成海报,大家看看效果。

征集继续进行中,大家快快来投稿吧,入选最终海报有精美礼品相送!

【墨友书法版跑男海报】

100

 

200 300 400 500

活动内容:

你可以为写节目标题(奔跑吧兄弟),也可以写跑男团成员的名牌:邓超,Angelababy,李晨,陈赫,郑恺,王祖蓝和包贝尔。或者他们的昵称,比如:李晨=大黑牛或大黑妈、邓超=队长、郑凯=小猎豹等等。

本次活动是一次书法圈参与大众娱乐的积极尝试。也是对书法文化的极好推广,希望广大墨友踊跃参与,写出特色;

参与本次活动的最优秀作品,我们将制作成海报,并寻求与跑男成员的联络以及与制作单位的合作机会;

书法屋论坛、门户、微信也将同步征集刊登。

参与方式:

按照要求书写跑男内容后,发布到墨池APP#奔跑吧兄弟#话题中。

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4月24日止。

4月24日(下周五)公布评选结果,并推出跑男团成员书法版名牌及书法版海报。

获奖规则:

按照获赞数排序,挑选各个名字中获赞数最多的一幅用于海报制作。

奖品:

活动结束后,获赞最多的作品,奖励360智能摄像头一个。

被选中进入24日最终海报的作品,奖励册页一本以及对应作品海报一张(多幅作品入选即奖励多份)。

墨池墨友吴周剑的一篇文章,文章有些长,是对自己学书经历的一个小总结,发出来给大家分享下。

(这是一篇发表在博客上的旧文,现在把它搬到这里来。)

日子如水般流过,不知不觉,已至年末。冬日的南方颇有些寒冷,带着南方特有的潮湿。夜里临池过后,躺在床上回想起这一年的书法生活,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心里有的尽是感恩。感谢书法的陪伴,像郭名高老师说的那样,“书法,使卑微的我幸福的活着”;感恩诸位师友,多有提携帮助,让我在学书路上有了诸多鼓励和陪伴;感恩家人,辛苦工作为我创造良好的环境。于是我想记录这一年的书法生活,用文字描绘出那些与书法相关的人和事。

1

胡亢美书法展前留影

  (一)

这一年的书法学习,我主要以《书谱》为主,且在其笔法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书法四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我认为笔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一年对于《书谱》笔法的学习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将是我今后草书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次,我选择《书谱》作为我的小草入门帖,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谦谦君子般的《书谱》。将其作为草书入门,可操作性较强,而且内容多,对于识草很有帮助。

0(1)

0(7) 0(6)

以上为临帖

0(5) 0(4)

极不成熟的“创作”两张

  我在书法屋网站上加入了两个书法学习班,一个是味古方室书法讲堂,一个是素心园书法班。这两个班级可以说是我书法学习路上的两盏明灯,时刻为我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在这里不仅有很专业和蔼的老师,而且有互相鼓励,互相批评的同学们。网络的力量使五湖四海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们走到一起互相交流,也是一件幸事。

特别要感谢两个书法班的老师,陕西咸阳米鹏老师和广东廉江罗海明老师。

米鹏老师很年轻,也很帅气,率性。他曾在一年之内10来次入展中书协举办的展览,其中一次获奖。听米鹏老师的课,条理清晰,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使得我真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还记得去年刚看到米老师字的时候,心里由衷的赞美和喜欢。潇洒和理性的法度并存,黑白之间,风流尽显。

罗海明老师则诸体皆能,尤精小楷。罗老师在QQ群里上课,操着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笑起来露出满口的白牙。罗老师时常在群里指导大家,认真细致,和蔼可亲,使得群里的气氛十分的融洽,大家在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共同学习提高,大家都真心的爱戴和感激素心园的主人——罗老师。元旦的时候打电话拜年,还是熟悉的口音,说好了等来年到广州的时候再请教的,很是期待。

(二)

说起味古方室的同学们,不得不提同在天津的张勇大哥和于连军大哥。之前在手机上和军哥多有交流,说起有空聚聚,交流一下。后来约在一个周日。由于军哥他们在大港区,距离我的学校较远,所以那个周日我早早的出门了。转了两趟汽车,终于在中午的时候到达了。

我有点路痴,在小区里转半天没找到军哥说的地儿。他说让我原地等,后来总算找到了,握手寒暄,像是多年的老友。军哥是东北人,自然带有东北人天生的那种热情,而这让我很舒服。到了军哥家里,他给我看了米老师面授时候给他写的字以及临帖的作品,初次见到米老师真迹,我揣摩良久才放下。接着看军哥平常写的,以及他参加展览的作品集,等他给嫂子做好饭后,我们一同下楼找勇哥。勇哥早早的在那里等,握手报上姓名。

初次见面,就感觉到勇哥是个内敛的人,后来接触的多了,越来越觉得他是个热情且真诚的人。我们仨在一个小酒馆坐定,谈起书法,谈起米老师,谈起味古方室的同学们。虽然是初次见面,一点不觉得陌生。越谈越开心,军哥给我们照了相,发在群里,说是让大伙羡慕一下。不怎么会喝酒的我,那天喝了一大杯白烧,还有一瓶啤酒。

饭后,我们径直来到勇哥工作的学校,说起来他俩也真巧,住的那么近。来到书法教室,泡了茶,喝毕,铺纸挥毫。二位大哥给我做了示范,又细心指点我临写的不足。末了,我拿出带来的两张字,大哥们又给我鼓励,勇哥说字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赶忙答应。

0

勇哥在指点我,军哥在拍照

  从教室出来后,天色不早了,勇哥把我送到楼下,塞给我一盒茶叶,嘱咐我路上小心,送了好远才回去。军哥又把我送到了公交站,一直陪我等到我上了车才离开。那天我回到学校已经晚上9点左右的样子,没有奔波的劳累,有的只是满满的收获和感激。

后来我也时常和他俩交流学习,话不多,却甚是亲切。后来我问勇哥发一份材料给我,勇哥说太大了,给你刻光盘吧。没几天,刻好了光盘给我寄来了。

两位大哥的情谊我记在心里,念念不忘。

(三)

素心园里甚是欢乐。这欢乐中,小雨和路路是重要的原因。

小雨读初三,学业压力重,时常跟我抱怨哪个老师怎么怎么不好,学习压力怎么怎么大,看着她,满眼都是我当年初三的样子。但这挡不住小雨成为素心园的小太阳,群里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很喜欢她。她很活泼,而且勤奋,半年光景,她写的小楷已经让我惭愧不已。这不,小雨又说了,33号师兄怎么写的这么好,不科学啊!小仁仁怎么写的这么好,这不科学啊!!!

而路路呢,是南京的一位充满天马行空想法的会计师。“小雨爸爸的这个黑色的茶壶是怎么用的哩,啊问?”这是素心园里的路路体。路路心灵手巧,又P的一手好图,有什么想法顷刻间就出来一张美图。她喜欢汉简,写的小楷也学汉简里的样子,拖着长长的歪斜的尾巴,很是可爱。路路说话,就像是一首首淳朴的诗,而她天生就是个诗人。后来的后来,路路去拯救她钟爱的年画了,离开了素心园,但我依然渴望再次听到她如诗般的呢喃。

再就是不得不提梅姐,广东惠州书法家。一手文征明小楷写的我好生艳羡,也曾敲锣打鼓张罗着写了几天,最后败下阵来。梅姐给我传了高清字帖,又给我推荐毛笔,还给我指点了半天写文的要领,我起初几天兴趣颇浓,后来终究败给了蝇头小楷。又回到孙过庭的笔走龙蛇里去了。梅姐勤奋,每每见她半夜在朋友圈发作品,我都在底下回,梅姐该睡了!这一年她的成绩也不错,而我也乐于分享她的喜悦。那天夜观天象,来年梅姐肯定入国展哈。

(四)

单独谈谈我的大学老师,杨广琦老师。

我心里甚是佩服此君,也十分感激此君。我也跟师兄们一样,喊他杨头。

“我本津西放牛郎,大清河畔是家乡。愧煞少年鸿鹄志,而今读书为稻粮。”这是杨头给自己的写照。

大一的时候,杨头教我思修。那时,一直以为他是职业讲相声的,副业教书。上课上的太有意思了,根本不输网上的任何段子手。他的课太火爆,除非人品爆发,否则抢不上。大家都说,如果不听他的课,大学白上了。我默默点头,大伙说的对啊~。大四上学期,我终于抢到了他的选修课——《书法艺术欣赏》,还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真正跟杨头有交流是在某个书画展以后,我发了我的参展作品给他看,他说我记得。自此我俩交流渐多,他称我俩不是师生关系,而是道友关系。我也乐得做杨头的同道中人。

杨头喜欢颜真卿,一手颜体写的宽博厚重,加之以魏碑骨气,铁骨铮铮。书者,如也,杨头的骨气,被他用柔软的笔豪,深深的刻进宣纸里。他从不畏惧所谓的强权,遇不平之事多有直言,也可能因此参加工作多年来未有大的升迁。但我从没有见过哪个老师,如此受学生的爱戴,如此得民心。

大四找工作我很紧张,而杨头则在不断的帮助我。在他的鼓励指导下,我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找工作期间,他对我尽是鼓励和指导。而在工作的事尘埃落定后,他才跟我说,我的心理素质不行,要加强锻炼。事后的我回想起来,真是如此。

但愿今后的我不会给杨头丢脸。说了要给老师写副字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却迟迟未能动笔,但心里一直挂念着。是我真觉得此前的水平太差,有辱杨头威名。行将毕业,只能尽我目前最大能力,留一拙作与杨头留念。今后若有重回天津,第一件事,求见杨头。

(五)

上半年,我还担任校书画协会副会长。而我们的会长,陶舒凯同学,则自然和我过从甚密。在这个文艺贫瘠的理工学校,难得有一位如此跟我志同道合的道友啊。

小陶工作很认真,书协的事基本都是他在操心。而我这个副会长,名不副实,实在有愧。对待书法,他也很热心,学的很认真。他总是谦虚的向我求教,而我只能尽我所能,奈何能力有限,未能帮到他太多。跟他一起去看了几个展览,在学校里也互相交流,相信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的品质,他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0(2)

协会展览活动

  协会的两位指导老师,温宗立老师和邵荣宽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是我们学校的退休老师,义务帮助我们组织书法国画培训,非常的热心,那么大的年纪却如此慷慨热情的义务为我们上课,还到处给我们找画板,担任书画比赛评委,相比某些上课价格贵的我们请不起的老师,我由衷的感谢和敬佩他们。我们协会只跟参加的同学们收取30元钱,包括了毡子,墨水,纸张,字帖,我们实在没有经费请老师。平时跟陶舒凯也经常去找他们聊天学习,听他们讲起过去的生活,谈起书法绘画的趣事,很有意思。温老师几次喊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时间问题都错过了,但老师对我们的情谊可见一斑。

(六)

就读的学校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东丽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邢纪庆老师。

邢老师是孙伯翔先生的学生,且毕业于天津美院,自然功夫了得。邢老师成绩显赫,自然和他深厚的笔墨功底分不开。朋友圈里时常可以看见老师的作品,或临摹或创作,临池不辍,邢老师给出了榜样。

第一次见邢老师在他的办公室。当时他刚搬了新的办公场所,我打好招呼去找他请教。见了邢老师,他正在整理他的拓片展的作品,满地的拓片,墓志铭,佛像,各种碑文铺了好厚一叠。邢老师比想象中年轻,后来见他说话办事,也是一副干练的样子,真好。

邢老师停下手中的活,和我聊天攀讲。我带了自己的临作,邢老师看了说,嚯,好家伙把书谱写这么大?我傻眼了。之后邢老师给我指出了缺点,字要接近原大,注意起收笔,注意断,注意绞转,捻管动作,提按等等等等。接着我帮邢老师量了剩下的拓片尺寸,邢老师下班我跟他一起走。末了老师还送我一幅他的作品,只记得当时我很激动,回去发了朋友圈秀了起来。

后来邢老师的拓片展举办了,我跟陶舒凯一同前往观看。百来幅拓片,形式多样,而且多有名家提拔,让我俩大开眼界。观摩了好一阵,邢老师在给我们的作品集上提了字,我们一起合了影,我俩打道回府。说来惭愧,当时答应老师卸展的时候过来帮忙的,可是后来发现那天有课,遂爽约,惭愧啊惭愧。

再后来一个学妹去找邢老师,拉我同去,这次老师亲自给我们示范,小楷,行草,边示范边讲解,并且把示范的作品送给我们。

我把邢老师的字都带回家了,裱好了准备挂在我的房间里。我真心感谢邢老师,祝愿老师在书法道路上更进一步,勇攀高峰。

前面提到的军哥和勇哥也十分想来拜访邢老师,只是平常工作时间太忙没能成行。希望他们能在我毕业前来一次,我也好尽地主之谊。

(七)

这一年,我开始去看一些书法展览,而从这些展览中,我确实有所收获。

天津八届书展暨名家邀请展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我喊了陶舒凯同去。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名家的作品,我不停的驻足欣赏,各种拍照。我在胡抗美的一副草书前面看了半天,一位老同志过来问我,写的什么你看半天?我说不懂,我在看线条布局。老人家哦了一声走了。相比名家展,就我的层次我还更喜欢看八届书展。其中就有我的朋友军哥的作品,还有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个美院的研究生刘磊的作品,年轻有为,他在刚结束的天津十大青年书法家评选中成功入选,恭喜他。

天津十大青年书法家提名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这次我独自去的。看了各位青年才俊的作品,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现场也和青年书法家们也些许交流,观摩了各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水平很高的,对我很有启发。旁边是历届十佳的邀请展,有邢老师的作品。

今年参观的最大的展览是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胡抗美和龙开胜的书法展。我在之前的博文里有专门记录,这里摘录如下:

1月15号,我独自一人从天津出发,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进入狂草——胡抗美书法展》和《古今咏怀——龙开胜书法展》。现场观看作品真迹和照片看还是有区别的,二位书法家都是当代书坛的翘楚,一天时间的奔波在参观完后的收获与喜悦前还是值得的。下面就发上来部分作品图片,与各位书友共赏。首先简单说说自己对于这次观展的看法。

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何为展厅效应。尤其是胡抗美先生的狂草著作,高4米,长30多米,站在作品前面,气势扑面而来,真是壮观啊。龙开胜的作品二王一路行草按理来说应该是很精致细腻的,尺寸也不会太大,但一进入展厅,扑面而来的还是一副大幅巨制。这和刘洪彪说的现代书法作品有向大幅巨制的展厅效应发展的论断不谋而合。

其次,感受到了2位书法家深厚的书法功底。除了前面提到的大幅巨制,小到单字几厘米见方的小字作品也是十分精彩。而且作品形式多样,诸体兼有,可谓十八般武艺都展现出来了。而且样样都写得十分精到,十分有味道。书法的五体,是有相通的东西的,笔法千古不异,五体之间的互通,是一个书家必须要思考的东西。

相比两位书法的风格,胡抗美的显得更为潇洒自如,挥手间风流尽显;而龙开胜的显然更加细腻,对二王书风可谓拿捏得当,作品中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

期间碰到二位老先生,一位是老来学书,来仔细观摩的;一位则是学书数十载,话语间透露出对书法深厚的理解。与二位先生的交流中受益良多,也引来其他书友的驻足聆听,无奈时间紧迫,只好结束谈话,挥手道别。老先生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年轻人,你在临池不辍的基础的要做到三样东西:1.追着看展览;2.追着听书法家讲课;3.追着看书法家写字。

(八)

15年一月份开始,我在我的博客陆续发表书法漫谈系列,主要讲了我学习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一些学习笔记。这些文章语言简明易懂,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五篇《书谱笔法浅谈》系列。文章写完成后,我都会在书法群里发链接,受到了书友们的喜爱,转发者众。著名书法微信平台书法思考转载了我的4篇文章,感谢支持。陆续有不少朋友加我的qq,一上来都喊吴老师。起初我还解释,我只是个毛头学生,哪敢称师啊。后来人多了,我也就懒得解释了,“倚老卖老”起来。有不少学习《书谱》的书友发来临作让我指导,我大都耐心的回答了我所知道的东西,而对于不懂的东西我都会明确告诉他们我不懂。

这些文章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论文,只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也许存在很多不足。希望有看到的朋友发现哪些有错误能够帮助我指出来,我一定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于这个书法博客,我会继续写下去。一方面能够记录我的学书历程,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一些处在我曾经学书阶段的书友们有个参考。郭名高老师也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他说写字和作文都不能停下。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文章,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今后写多了,看来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吧。

(九)

大四上学期课比较少,我和年级主任单老师借了楼上的一个空置的水房,然后打扫布置了一番,当做我的书房。因为房间在我所在宿舍的楼上,所以我美其名曰“上书房”。

0(3)

位于宿舍楼三楼的水房

  以前我写字都是在宿舍自己床铺下面的小桌子上,空间太小,难以施展。这下有了这个书房宝地,我的心里别提多开心。在这里也感谢单老师的支持。对了,单老师还来过水房,跟我学习书法来着。那天晚上教他写横,写了一个晚上,单老师感叹:“书法确实深奥呀~”,不知他那一横练得怎么样了,哈哈。

我把我的家伙什都搬到了水房里。把里面的杂物置在水房的角落里,在门口的玻璃上贴上了报纸,这样之后再扫地拖地,一个像样的书房就呈现出来了。我上网淘了很多书法书,没课的时候就在这个水房里终日研习临写,倒也感觉轻松惬意。我带了家里的白茶上去,打来开水,借了陶舒凯的一套茶具,有模有样的品茗论“道”起来。我的同学张伟超和吴晶晶也经常上来,跟我一起看书喝茶之类的。我也偶尔邀请我在学校的一些要好的朋友来做客,一起喝喝茶,吹吹牛逼,感觉很轻松。

自从我到楼上水房之后,班里同学普遍反应轻易都找不到我了。特别是最后一个月,我们班没有什么考试也没有什么课,我几乎终日泡在书房里,临帖读书。周末的时候不限电,我甚至写到半夜一点才下楼,搞的大家都不理解,纷纷问我怎么呆的下去,而我只是笑而不语,很神秘的样子。

学校里有很多老师同学们向我要作品,而我大部分都答应他们,不过许多还没有送成,所以说我欠下了很多字债。我之所以没有动笔,跟我还没有给杨老师写是一个理由,之前任笔为体的字我实在拿不出手。快毕业了,我曾经答应过的老师同学们我一定会奉上拙作,尽管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至少是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我这个阶段的状态。

(十)

寒假回家的时候,我取道宁波,顺便参观了南国书城——天一阁。天一阁的藏书是见不到了,所以我更多的把它当做一个江南园林来参观。身处一条小巷里,倒也幽静。

意外收获是,天一阁中有众多的古代书画作品及碑刻拓片。漫步其中,倒也真是水声潺潺,鸟语花香。在这样的园林里欣赏那些书画作品,内心感受到的是平静典雅。可见书法在古典建筑中还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就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起初那些亭台楼阁没有书法的点缀,感觉就少了很多趣味。书法是门贴近生活的艺术,古典建筑中更是不能少了它的存在。

宁波这座城市还是很美的,人文气息也很浓厚,我很喜欢。希望有机会能够旧地重游,仔细看看这个光顾了半日光景的地方。

(十一)

回到老家福鼎的第二天,我便带上一些水果,去了我书法老师施继铭的家里拜访。这是我多年的习惯,每逢放假回家,第一个去拜访的一定是施老师。

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开始跟随施老师学习书法。从当年的一个孩童到现在即将走上社会工作,施老师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的。施老师于我而言,亦师亦友,甚至情同父子。老师对我很好,总是不遗余力的指点我,向别人介绍我。

关于施老师的话题,我可以讲很多。将来有机会专门讲讲我的老师。我一直觉得老师应该生活在古代,他生活清苦,却一生只倾情于书法。虽然日子过得朴素,但他总不缺少发现生活趣味的心灵和双眼。他的家里摆设简单,却能让人感受到高雅简洁的美。我也乐于到老师处喝茶聊天,从中能感受到老师生活的智慧。

今日又去到老师家里,他送我一盆墨兰,枝叶舒展,中间的花苞含苞待放,我甚是喜爱。老师告诉我,春节前后就会开花了,那是世间最香的味道,放到你家的客厅里会很漂亮,叫我妈妈别买什么假花了。我忙致谢答应。

当年跟施老师学习的学生有很多,如今有坚持下来的,恐怕只有我和芝宽了。施老师是我的授业恩师,我将永远敬重感激他。

(十二)

回家后,我立刻给雷正锋大哥发了微信,我已到家。

晚上,电话打来,是正锋大哥,约我出去聚聚。

说起正锋大哥,我俩的相识可谓颇具戏剧性。当时我在书法江湖论坛发了几张我的《书谱》临习练习,并留下了我的QQ号码,以便书友交流。就只有锋哥一个人加我的QQ。他问,是哪里的?我说福建的,他说我也是;福建哪里的?我说宁德的?他说我也是;宁德哪里的?我说福鼎的,他说我也是……我问你知道民生画院的施继铭老师吗?他说我知道,我去过那里。

就这样我和锋哥认识了。后来锋哥把我邀请进了福鼎市书法家协会的微信群,因此我才认识了本市的一大批书法家前辈们。

0(8)

锋哥在写春联,茂哥被挡住了

  还说那天晚上的事。之后锋哥来五里牌接我,起初走错路了,终于成功会和后,握手,他喊我周剑兄弟,我喊他峰哥。坐在锋哥的电动车后面,我们来到了春亭桥,见到了之前在群里认识的林家茂大哥和王宝基大哥。又是握手,聊了几句。坐上电动车,去了文化馆对面的一家菜馆,开始搞。几位大哥又叫来了林启奖老师,大家一块聊天吃饭。席间交流的也多是书法学习,我带去了邢老师的几张作品和去北京拿来的胡抗美作品集让他们观看。席间喝了点酒,相谈甚欢。

那天结束之后,已经很晚了,于是锋哥送我回家。之后的几次晚上出来,都是锋哥送我回去,寒风刺骨,路途遥远,坐在峰哥的电动车后面,心里确很温暖。

单独说说锋哥。他对我真是好啊。对我的作品,他总是鼓励赞美,也会给出中肯的意见。每当他看了我的新文章,总会第一时间鼓励我,他的支持和鼓舞大大的增强了我的信心。锋哥在流美小学任教,有一次喊我去他们学校打球。我去了,下课的时候看到满操场开心的奔跑的小学生,耳朵里是震天的欢笑声。每天跟小孩子一起,心态也会保持年轻吧。对外人,锋哥总是不遗余力的介绍我,我心里对此充满感激。锋哥的草书取法怀素孙过庭,临写自叙帖惟妙惟肖。他曾发来图片让我指出缺点,我实在看不出,最后还得请教邢老师。对待书法虔诚细致的锋哥,必定会有更广阔的舞台等待着他。

另外一位朋友林家茂,我喊他茂哥。茂哥天天满脸的笑容,与他相处总是那么的轻松惬意。他在山前开一家诊所,有天晚上我跟锋哥去找他玩。远远的路上看到一个身影很像是他,于是我俩扯开嗓门开始喊。果然是他,一回头,又开始呵呵呵的笑了。之后又是喝茶喝酒,这里不表。茂哥虽然平时很嘻哈,但是一讲起书法,聆听他的老师王新生教诲时,我能清楚的看到他的神情又变得严肃认真了。茂哥的一手欧楷写的很棒,看他写春联的时候,写出来的行楷端庄大气,很受老百姓的喜欢。乐天勤奋的茂哥,我相信他能在书法道路上继续耕耘,从而获得丰收,而他也会发现生活更多的乐趣,继续呵呵呵的笑着。

宝基老师,号称基哥,在一小附近开有福鼎五彩画室。跟茂哥一样,基哥同样乐天积极。他主要是画国画的,我从他那里体会到了作画的艰辛与不易。其实书法也一样,要想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收获,就必须付出常人看不到的辛苦与努力。和宝基老师一样,启奖老师也在前岐一所中学任教。他的隶书取法石门礼器,浑厚高古,很值得我学习。祝福林老师用他沐风的手,去开拓更广阔的书法天地。

其他我我有过交流的福鼎书法家还有罗一鸣老师、罗健老师、史世平老师和王新生老师。

见到一鸣老师是在他的家里,当时他的父亲,一位百岁老红军去世了,我跟锋哥一同前往吊唁。初次见到罗老师,沉稳大气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之前在福鼎的大街小巷就已经看到了罗老师的各式题字,见到他本人,我就能想象到他写字时候的厚重沉稳。他的隶书和碑味的行草,都极具特色,很有味道。福鼎书法在他的领导下,我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见到罗建老师和史世平老师是在去沙埕镇送春联的时候。罗健老师书画印俱佳,其实他是我当年高中的美术老师,但当时他去北京进修,所以只给我们上过一次课。罗健老师的草书开张大气,而他笔下的酒鬼更是传神。那次去沙埕,就是罗老师邀请我去的。世平老师其实我早在今年初春一次笔会上就看到他挥毫了,学的米芾,一笔一划精到细致,跟当代学米大家曹宝麟多有神合之处。那天我们在写春联,他们二人应乡亲们邀请,给大家写了不少作品和题字。

下乡送春联,我觉得还挺好玩的。在沙埕镇文化站门前支了架子,现场书写,后面是美协的画家们挥毫作画。忘了那个上午我写了多少春联,只记得写个不停,乡亲们很热情,我们也写的很开心。写到后来,我停笔了,跑去看罗老师和史老师写字,好生羡慕佩服。

在茂哥和锋哥的引荐下我认识了王新生老师,他在市图书馆工作。当时锋哥让我带上作品,我带去了两张作品和一张临摹去了。王老师对我同样满是鼓励。后来前几日我们几个在基哥画室写完春联后已经很晚了,出去吃宵夜,茂哥和峰哥也叫来了王老师。席间王老师给我指出了那副作品的缺点,想必他第一次没有指出来是因为初次见面不好意思。王老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写书法40多年了,唐楷遇冷,他却迎难而上,浸淫欧褚数十年,这份定力值得尊敬。老师送给我一本他的楷书千字文,用笔细腻,结体端庄,观之如沐春风。王老师是个很健谈的人,同是也很风趣幽默。我打心眼里欣赏敬佩王老师,儒雅随和的君子形象。

(后记)

花了几个晚上,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那样的清晰。这些和书法相关的人和事,构成了我生活的一大部分。我很庆幸在收获了黑白之间的喜悦后,又有这么多的良师益友伴我成长。我将继续追寻心中的书法梦,因为这是我的世界,我的生活。

此文作于2015年2月15日

吴周剑,书法爱好者。

电话、微信:18222916480

qq:96058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