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个人艺术简介:
傅抱石(1904-1965),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石涛,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1933年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1935年7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
傅抱石个人艺术风格: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傅抱石是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
毛主席诗意八开册 1964–1965年作 (2.3亿元,2011年11月北京翰海)
款识:
一、韶山诗意。抱石敬拟。钤印:傅抱石、甲辰所作
二、芙蓉国里尽朝晖。一九六四年夏,敬拟七律答友人诗意,傅抱石南京并记。钤印:傅、甲辰所作、不及万一
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抱石写。钤印:傅、抱石、一九六五
四、虎踞龙蟠今胜昔。一九六四年八月,傅抱石写。钤印:傅、甲辰所作、不及万一
五、寥廓江天万里霜。抱石,敬拟采桑子重阳词意。钤印:傅、甲辰所作、不及万一
六、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抱石,敬拟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南京记。钤印:傅、甲辰所作、不及万一
七、风展红旗如画。抱石敬拟如梦令元旦词意。钤印:傅、抱石、一九六五
八、登庐山诗意。抱石敬拟。钤印:傅、抱石、一九六五
题签:傅抱石画册。赵朴初题。钤印:赵朴初印
《毛泽东诗意册》,计八页,作于1964–1965年间,画家正处于创作颠峰期。册页反映着五、六十年代现实景象。抱石先生以毛泽东诗词为题作画,始于1950年。
江山如此多娇 横幅 纸本设色 1959年7—9月 人民大会堂藏
江山多娇 镜心 1962年作 (2016万元,2010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曾涛同志惠教,一九六二年九月,傅抱石,南京并记。钤印:抱石之印、换了人间
此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同题材作品,图写毛泽东《沁春园•咏雪》词意。按照抱石先生的说法,描写祖国江山的辽阔宽大,美姿多娇,触景生 情,想到英雄人物为它献身,极其完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气概。由于国土辽阔广大,“当江南沃土在和煦的阳光下盛开着万紫千红的百花,而喜 马拉雅山上还是白雪皑皑。”于是画面上同时出现了太阳和雪,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的地域。而画法则是“近景是高山苍松,採用 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蜓。此虽小稿,布局画法于原作近似,细微处更显灵动优美。色彩虽不比 大画金壁辉煌,但觉沉鬱苍茫,气象万千。
题识:抱石金陵写。钤印: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系出自毛泽东在1961年作的《七律•答友人》,此幅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傅抱石的诗意图中具有一种宁静内敛的气质和独特的笔墨意蕴,他以毛泽东的诗句为载体,表达出对于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理解,营造出所感知到的情景。
此作更像一幅写生,大片的天空和水面留白以淡红色晕染,似有若无的暖色调烘托出“朝晖”的氛围。渔船悠闲地泊在水面上,几笔淡墨晕染点出船的倒影和远处笼 罩在朝晖中,形体朦胧的树木。画面右侧的岸上则是一幅时代的场景,有成群结队的劳动者,有飘扬的红旗,但是并不突兀,而是和谐的。傅抱石在那个喧嚣的时代 以宁静的笔法描绘山水,以诗意的方式表现新生活,可谓独具一格,他在其毛泽东诗意图中所表达出的深邃意境是与众不同、无以替代的,此幅即为代表。
登庐山诗意 镜片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437万元,2011年11月江苏九德)
款识: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主席登庐山诗意。甲辰夏,抱石。钤印:抱石、甲辰所作
毛主席的诗词,境界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撼山震岳,展示了纵横千万里的胸怀,发出了气吞山河,雷霆万钧的豪迈气势。傅抱石善于表现史诗般的画卷,他开创了 毛主席诗意创作的先河,使之成为新山水的重要象征,影响之大,空前绝后。《登庐山诗意》创作于1964年。傅抱石以散锋乱笔尽情挥洒,大胆泼墨,点染出土 石相杂的山峦,以及苍翠欲滴的树木。再用大笔急扫,凌空直下,仿佛滂沱大雨从天而降,江面上来往穿梭的火轮,若隐若现,乘风破浪,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 切景物似乎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生动地体现了“热风吹雨洒江天”、“浪下三吴起白烟”的壮观景象,完整地诠释了毛主席诗词的宏伟豪情。
题识:虎踞龙蟠今胜昔。一九六四年八月,傅抱石写。钤印:傅、换了人间
《虎踞龙盘今胜昔》创作于1964年,以毛泽东名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入画,通过对钟山雄姿及江滨工厂、码头现代化设施、江中竞帆的描绘,形象再现了新中 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凸显出诗人的豪迈情怀。江中火轮船发动机喷发的烟雾、江滨林立的工厂等元素,同传统山水画的帆船、山水意象有了很大的不同,洋 溢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成为现代新山水画的典范。全幅笔墨雄秀奔放,潇洒秀丽。
傅抱石创作的毛泽东诗意题材最早当属1950年9月20日所作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 意图》。正如其题款所云“初试稿”,由于是最初的尝试之作,傅抱石在这幅册页中基本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独特的“抱石皴”和改良的石涛树画法,表明了他初 始创作这种新题材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原来的画法,仅以那压得很低的山坡上若隐若现红军的长征队伍和远处一群南飞雁,来点明“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何时缚住苍龙”之词义。由于特定题材的限制,傅抱石收敛起原来恣肆豪放的笔法,风格显得精细沉稳。
《送瘟神之一》诗意图 纸本设色 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
《送瘟神之二》诗意图 纸本设色 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
《如梦令•元旦》词意图 纸本设色 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
《沁园春•长沙》词意图 纸本设色 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
- 《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 纸本设色 1958年11月 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