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者,在临帖的过程中,有许多情况会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是应当禁忌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
一忌流水作业。这是练字过程中最经常遇到的,邓散木先生曾戏称此为“冷热病”。高兴时一日可书千字而不倦,不高兴 时搁笔歇业十天半月而不想。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宋米芾《海岳明言》“一日不书 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偏食废书也。”米芾尚且“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更何况我们呢?学习书法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要有 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能坚持每天练字,细水长流,一定会学有所成。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习书者常常会 遇到因工作或学习过于紧张而不能正常临帖的情况。是不是如此就不可能学好书法了呢?依我个人的经验,学习书法临帖很 重要,读帖同样也很重要,没有时间临帖就读帖。只要你把书法当作你最亲密的恋人,日日想着她,念着她,离成功还会远 吗?

三忌“见异思迁”。有的人学书法,今天学颜,明天学柳,后天又改赵。如此改来改去,帖是临了很多,但却往往是一事 无成。临帖必须专心致志,千万不可见异思迁,三心二意。当然,你可以将一家之帖全部买来(比如颜真卿得法帖有:《东方朔画像赞》、《多宝塔感应碑》、《麻姑山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以一帖为主,遍学其他,长期坚持,直到“吃透”,当有所成。

五忌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在《汉语成语词典》中意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于书法则指故意追求一种“新、 奇、怪”的东西。目前我国各种名目的书赛频繁,而有些大赛却有太多的水分。如此大赛的“评委”们往往不懂装懂,把一 些没有传统功力却很“怪”的所谓“佳作”视为“创新”,也导致一些学书者不走正轨。他们挑选字帖,凡是规矩整齐的范本都相不中,专挑冷僻的、残损的、甚至字形千奇百怪的碑帖,作为习书范本。他们想从这些方面求得“创新”,以便于 获“大奖”。这种不肯从正规基础入手的学书方法,是决不会有良好结果的。张旭光先生就强调学习书法先要到位,然后要味道。习古不要怕不够创新,不够现代,实际上,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
六忌知难而退。我们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即在刚开始练字时,总会进步很快。自己看到不断的进 步,也会非常高兴,越写越有劲。但经过一个时期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字越写越糟,甚至“退步”了。这种现象是学书过 程中最常见的,有人将其比喻成“高原现象”。许多人由于自己的“退步”而悲观失望,后来干脆“知难而退”,搁笔歇业 洗手不干了。 要想突破“高原”,首先必须知道其产生的原因。练习书法是手眼并用的,刚开始临帖的时候,欣赏水平不 高,而手底下的进度倒是很快,因此觉得进步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欣赏水平会很快提高,手底下的进度却总是跟不上眼 睛,这就是常说的“眼高手低”。所谓“退步”,只是眼睛已经能够更进一步看出帖字的一些特征,而手还不够熟练,掌握不住这些特征,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根本不必为此灰心丧气,甚至停而不学。那么,如何突破“高原”呢?最主要的是要坚定信心,不管进步还是退步,都能咬牙坚持,相信闯过这一关,一定会柳暗花明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旁临法。即可以将所临范本收起来,然后找来与其风格相近的字帖临写,过一段时间后,再换原帖,必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2,读书法。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收起纸、笔,代之读一些书法理论书籍,特别是读一些有关所临碑帖的书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以便今后能更进一步的学习。
3,休息法。如果遇到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干脆把笔墨和字帖等全收起来,不写也不想,搁它一两个星期,然后再继续临写,相信会有一种新的境界展现于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