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548

《米芾拜石》任伯年 作

宋朝写字最出名的数“苏黄米蔡”四大家,“米”就是米芾,因为办事二百五,人送外号“米颠”。除了有点儿癫狂外,米芾还有恋物癖加洁癖。不过这个神经兮兮的家伙是一全才,文辞字画金石器玩无所不好无所不通,而且为了自己喜欢的这些玩意儿,坑蒙拐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遇到几个大伙通常所说的“神人”,比如说几个月不洗澡的同窗,喝多少酒都不醉的同事。米芾就是这种神人里的神人,以至于有人疑心他是个蟒蛇精。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遇到几个大伙通常所说的“神人”,比如说几个月不洗澡的同窗,喝多少酒都不醉的同事。米芾就是这种神人里的神人,以至于有人疑心他是个蟒蛇精。一、糊弄长官,上班就跟玩一样

米芾六岁的时候,每天就读律诗上百首,而且过目不忘。米芾的老娘据说是一高级妇产科大夫,进出皇家专门伺候阔太太。有了这层关系,加上少年天才,米芾成年后被破格提拔为公务员。虽然吃上了公家饭,但米芾脾气太各色,谁也不敢放心让他办什么事,所以米芾一辈子就是东混混、西跑跑,没干过什么正经事。 和别人不一样,米芾对当官一点儿都不感冒,他反正也不想好好干活,对分内的事情从来就是吊儿郎当。米芾在江苏涟水当地方官时,离安徽灵璧很近,灵璧出产的灵璧石是有名的玩石,正是米芾所好。米芾不正经上班,到处搜集灵璧石,然后整天躲在画室里赏玩,一进画室就一天不出来,连到单位打卡签到都不去。

IMG_0549

米芾 《论草书帖》 纸本 草书 纵24.7厘米 横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领导杨杰跑到米芾那儿说,你小子什么意思,不想干了是不是?米芾不回答,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玲珑剔透的灵璧石给杨杰看:这样的石头怎么能不喜欢?杨杰不理他。米芾又拿出一块来,杨杰还不理。米芾最后拿出的一块有鬼斧神工之妙,还是那句话:这样的石头怎么能不喜欢?杨杰再也忍不住了:不光你喜欢,我也喜欢。一把抢过石头,出门上车就走。 

不是所有领导都像杨杰那么好糊弄。米芾曾经负责过漕运,上司张励对他的玩世不恭很不待见,想起来就拎他来训一顿话,弄得米芾非常不爽。不久大奸臣蔡京当了宰相,米芾和蔡京关系很铁,就悄悄派人到京城,请蔡京把自己的职务调成跟张励平级,蔡京一切照办。 

米芾拿到任命书,兴冲冲地连夜亲自动手做了一张新名片,凌晨就咋咋呼呼地冲进张励的办公室。张励吃惊不小,不明白出了什么事。米芾把自己的新名片甩给张励,说以后咱就平起平坐了。张励这才回过味,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米芾走后,张励才跟旁边人说:米芾这小子浑身都是毛病,今天在这里大发作了。

IMG_0550

米芾 《值雨帖》行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纵25.6厘米, 横38.6厘米。

二、洁癖严重,洗手不用毛巾擦

米芾有严重洁癖,平生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他曾经当过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穿的标准工作服他当然嫌脏,就玩命地洗,连工作服上的花纹都被他洗掉了。因为这个,米芾受到降职处分。米芾身边总放着水,动不动就要洗手,而且他洗手跟别人大不一样。过去没有自来水,洗手只能用盆接水。米芾嫌用盆不卫生,自己发明了自来水:他让人用一个银壶往外倒水,自己就着流水洗手。洗完之后,米芾两个手互相拍打,一直到手干了也不用毛巾擦。那时候还没有显微镜,米芾居然能知道毛巾上细菌多,真是天生当卫生部长的料。
IMG_0551

米芾《新恩帖》 纸本 行书 纵33.3厘米 横4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最没谱的是米芾挑女婿也按着自己的洁癖来。上门求婚的人里面,有一个南京人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就高兴了:已经拂过了,还要再去一下尘,绝对是讲卫生先进个人,这真是我的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这个人。周种跟米芾关系不错,知道米芾的德行,凡是米芾看中的东西,由着他拿走。一天米芾跟周种说:我得了个砚台,品相非凡,简直不像人间的东西。周种没当回事:你老吹自己是鉴定大师,收藏的东西却有一半是假的,就是能说大话,你敢让我看看这砚台么?米芾就从箱子里往外拿,周种知道米芾的洁癖,于是连忙去洗手,米芾见周种这么懂事也挺高兴。 砚台一拿过来,周种就没命地夸奖,又问:不知道用起来怎么样?说完就叫人拿水来磨墨。水还没拿过来,周种等不及了,就用墨沾上口水开始磨。米芾脸色一下就很难看了:你老兄刚才还挺爱干净的,现在怎么这么不讲究?这砚台脏了,我不能用了,送给你吧。周种以为是开玩笑,想把砚台还给米芾,可米芾说什么都不要了。IMG_0552

米芾《乡石帖》 行书 纵28.2厘米 横30.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脾气古怪,叫石头大哥

洁癖只是米芾的毛病之一,他一有机会就要出怪。安徽有一块大石头形状奇丑,米芾路过一看见就乐得不行:这石头受得起老子一拜。米芾特意穿上晚礼服拜这石头,还管它叫大哥。米芾在书房写信,他的朋友从窗户缝张望,看见米芾写到信结尾“再拜”的时候,就把笔放下,站起来整理好衣服,然后真的就拜了两拜。 米芾笑话那么多,可他做人还一点都不肯低调。他出门不穿宋朝衣服,却弄一身唐代衣帽。这个效果,跟如今在西单穿一身长袍马褂挤地铁一样,立刻引来大量群众围观。米芾洋洋自得,反而更神气活现。别人一看那个架势,不认识的人也知道,整个大宋除了“米颠”没第二个这么怪的。 怪归怪,米芾的能耐大家都不能不服。书法不用说了,就因为字写得好,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把米芾提拔到中央当了个司长。至于米芾的才情,连王安石、苏轼这样的大手笔都喜欢得不行。王安石的一把扇子上就写着米芾的诗句,没事经常看;苏轼更是说,和米芾做了20年朋友,还恨时间短,都是铆足了劲要把米芾往高里抬。IMG_0553

米芾 《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书。纸本。纵27.8厘米,横39.8厘米。信札一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到了皇帝身边后,皇帝经常请米芾写字。一次宋徽宗让米芾写了四扇屏风,过了几天,派太监给他送去了九百两银子。在宋朝,九百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米芾只是脾性刁钻,一点儿都不傻,马上跟太监说:了解下级的莫如领导,我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太监回去跟宋徽宗一说,宋徽宗哈哈大笑,知道米芾明白自己在逗他。 

米芾吹起牛来气势也很大。宋徽宗让他品评一下当代书法家,那几位都是米芾的哥们儿,可米芾都不给他们面子:蔡京不懂笔法,黄庭坚那是在描字,苏轼是在画字。宋徽宗问:那你怎么样?米芾说得拐弯抹角:我是在刷字。其实是自吹挥洒自如。别说当代名家,就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还被米芾说一声恶俗。 

苏轼在扬州的时候,请一帮社会名流吃饭,米芾也在座。酒喝到一半米芾有点高了,站起来跟苏轼撒酒疯:“别人都说我疯癫,你老兄说说看。”苏轼哈哈一笑:“群众的呼声就是上帝的呼声。” 

四、不顾形象,为收藏不惜耍赖

米芾不怕影响形象,所以很多别人干不出来的事,他说做就做,一点儿也不费劲。
IMG_0554

《珊瑚复官二帖》,前为《珊瑚帖》,《复官帖》附之后,纸本,墨迹,行书;分别为纵26.6cm,横47.1cm;纵 27.1cm,横 49.9cm。 1956年由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张伯驹先生(1897–1982年)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请米芾写字,让他用自己的专用文具,米芾一边写一边就看上了宋徽宗的端砚。写完后,米芾抱着那个砚台说:这个砚台被我用过了,哪还配让领导用啊,您换一个吧。皇帝一听大笑,这明摆着是敲竹杠,还挺会说话,就把砚台送他了。米芾乐得手舞足蹈,抱着砚台往外就跑,砚台里剩下的墨汁都洒到衣服上了,而他却一点儿都不在乎。皇帝回头对旁边的蔡京说:这家伙名不虚传啊。蔡京说了句大实话:米芾这样的主儿不能没有,但有了第二个就受不了了。 

蔡攸有一幅东晋王衍的字帖,可他没算计,竟然糊涂到邀请米芾一起在船上看这幅字帖。米芾看了之后,就把字帖揣在怀里要往河里跳。蔡攸吓得够戗:你这是干吗?米芾又哭又喊:我平生收藏那么多,可就是没有这幅字帖,我宁可死了算了。蔡攸一点儿办法没有,最后只得把字帖送给米芾。

米芾擅长伪造别人的字画,水平高得可以乱真,然后用伪造的把真的偷换过来。有人卖唐朝画家戴嵩的牛图,米芾不肯买,把画借来说要看几天,然后临摹了一张假的还给别人。过了几天,那人拿着假画回来要他归还真的,米芾不觉得不好意思,还挺奇怪:我造假水平还不到家?那人告诉他:原画牛眼睛里看得见牧童的影子,您造的这个没有。

IMG_0556

李太师帖 元祐二年(1087年) 纸本 纵25.8厘米 横31.3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米芾虽然糟蹋苏轼的字不行,不过他还是愿意要。苏轼路过,米芾请苏轼吃饭,苏轼到了,米芾安排一人一张桌子,上面放了好笔好墨和三百张纸,菜放在旁边。苏轼一看就明白了,两个人每喝一杯,就写几幅字,快得两个磨墨的书童都有点赶不上。到晚上酒喝完,纸也全部用完了,两个人各自拿了对方写的字开路。 

米芾的死也很另类。死前一个月,米芾就安排后事,跟亲友告别,把他喜欢的字画器玩全部烧了,跟知道自己要死一样。米芾还准备好了一口棺材,饮食起居全在棺材里。死前七天,米芾洗澡换衣服、吃素焚香。别人看他做作惯了,就由着他的性子闹。死的那天,米芾把亲戚朋友全请来,举着拂尘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完扔掉拂尘,合掌而死。

cof

傅绍尉,又名傅九思,福建莆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

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39次;

作品获各种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22次:

1、全国第三届草书展最高奖;

2、首届“沈延毅奖” 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3、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4、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5、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最高奖;

6、千年宋词全国第二届专题书法展一等奖;

7、西泠印社全国大型选拔赛书法专项最高奖;

8、2012书法报书法海选(擂台赛)年度佳作银奖;

9、书法导报全国书法家秋兴八首长卷展一等奖;

10、“沈尹默杯”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  

11、第八届加拿大国际书画展金奖;

12、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沁园春雪》全国职工书法命题创作展一等奖;

13、“藏之星”全国首届网络书法大赛一等奖;

14、“雷迪森庄园奖” 道教经典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

15、 首届“金吴针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16、“凯歌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17、“朱熹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18、“候马盟书” 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19、“丰庆杯” 全国书法大赛金奖;

20、聚君堂杯全国书法展一等奖;

21、全国第二届王羲之奖最高奖;

22、正山堂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傅绍尉临书谱及近作

0227_2

0227_3

0227_4

0227_5

0227_6

0227_7

0227_8

0227_9

0227_11

0227_12

0227_13

0227_14

0227_15

0227_16

0227_17

0227_3

0227_4

0227_5

0227_6

0227_7

0227_9

0227_10

0227_11

0227_12

0227_15

0227_16

0227_13

0227_14

0227_1

0227_2

0227_8

3月12日

书谱之外

傅绍尉老师最擅长的还有“自叙帖”

不信你看下面

傅绍尉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方式】

扫描海报二维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

1

朱友舟,1973年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书协会员,书法系副主任,2014-2016年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艺术鉴藏》、《艺术中国》等期刊特约编辑。曾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毛笔、笔工及书法创作》,并参与文化部课题《中国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2012年《鸡距笔考》获全国第九届书学研讨会二等奖。
2014年《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
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出版的论著:

《姜夔<续书谱>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书法考级教程》(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工具、材料与书风》,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荣宝斋出版社。

♦ 作 品 欣 赏 ♦


2

3

4

5

6

7


▍此处插播一则消息

2017年3月31日

墨池学院

特邀兰亭奖获奖者朱友舟老师

映客直播开讲

详情如下

朱友舟

【直播信息获取方式】

1、扫描上方二维码,咨询听课详情

2、小欧、麦嘉、墨池商城朋友圈

3、所有墨池相关微信群

4、墨池APP顶部置顶图

Ps:提前下载映客APP,观看更流畅,还可以实时互动

1

朱友舟,1973年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书协会员,书法系副主任,2014-2016年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艺术鉴藏》、《艺术中国》等期刊特约编辑。曾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毛笔、笔工及书法创作》,并参与文化部课题《中国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2012年《鸡距笔考》获全国第九届书学研讨会二等奖。
2014年《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
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出版的论著:

《姜夔<续书谱>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书法考级教程》(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工具、材料与书风》,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荣宝斋出版社。

♦ 作 品 欣 赏 ♦


2

3

4

5

6

7


朱友舟老师

作品《中国古代毛笔研究》上线

一大波图片即将袭击眼球

擦亮双眼哦

IMG_0521

IMG_0528(20170227-122424)

IMG_0525(20170227-122222)

IMG_0526(20170227-122321)

IMG_0527(20170227-122400)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

作者:朱友舟

价格:54元(原价68元,上新8折

朱友舟老师亲笔签名版

限量5份

☏商城购买链接☏

☎淘宝购买链接☎

韫玉砚凹宜墨色,

冷金笺滑助诗情。

——陆游《秋晴》

冷金笺即冷金纸。即冷金纸。笺纸上泥金称“冷金”,分有纹、无纹两种,纹有布纹、罗纹区别。

冷金笺时已有,那时的建筑不论皇宫还是官府、寺庙,都喜欢装饰金粉,显得金碧辉煌。还有人在服装上绣上金花,变得光彩照人。于是人们从中获得启发,开始用金粉、金片点缀纸面,来显示高贵、典雅。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中秋节饮酒赏牡丹,命文官捧金花纸赐给李白,要他赋诗助兴。从此金花纸声名大振,红极一时。

IMG_0515(20170227-121603)

金花纸上的金粉,在唐朝确实是用真金。制纸时,把真金碾成小薄片或金粉,然后装入竹筒形的器具里,在涂有胶料的红纸或是其它颜色的纸的上方敲敲打打,金粉或小金片就飘散在纸面上,等晾干后就成为名符其实的金花纸

宋、明以来,苏州、四川都有生产。宋米芾《书史》:“王羲之《玉润帖》是唐人冷金纸上双钩摹出。”

IMG_0518

清金农《卢郡掾官斋销夏即事有赠》诗之三:冷金牋上五言多,才子偏教鬓已皤。”清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此记须用冷金笺,画乌丝栏,写《洛神赋》小楷。”

元费著《蜀笺谱》谓蜀中“仿姑苏作杂色粉纸,曰‘假苏笺’,皆印金银花于上”。这种金银花纸,实际上是在色纸上加工饰有金银片或金银粉的纸,故名金花纸银花纸,又名冷金纸、洒金银纸、冷金笺等。

IMG_0516

金花纸是一种精美、昂贵的纸,它的特点是装饰效果好,色彩鲜丽,雍荣华贵,纸质结实耐磨,适合绘画和书写。按照“洒金”程度,金花纸又分成若干种类:小金片密集的金花纸,叫雨金、销金、屑金;大金片分布纸面的,叫片金大片金;而随意洒上少量金粉的,就叫冷金

金花纸沿袭至今,已不可能再用真金洒在纸上了。现代人用金色颜料制作金花纸,同样深得各界人士的欢迎

“冷金”

现代工艺融合在一起,

就产生了如今常见的精制四尺贡宣冷金

朱匀墨润洒金片片闪光

贵气中的那份潇洒

花痴

墨池商城

精制四尺贡宣冷金

上线咯

IMG_0517

元宝 (1)

IMG_0519

元宝 (1)

IMG_0520

墨池 定制 精制四尺贡宣冷金

尺寸:69×138cm

数量:100张每包

价格:280元(原价350元,上新8折

爱心

看到这“金灿灿”的宣纸

高贵、典雅

上手书写

喜欢就

点击购买吧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书画印三者之中

书法是根基,是核心所在

王 镛

书、画、印三门艺术都是以传统的点线审美为基础,以点线的组合构成形式为表现手段的独特的民族艺术。书画上要用印,不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用了才更完美。

IMG_0543

▲ 行书对联,131×33cm×2

三者之中,书法肯定是根基。历史上看也是这样的。书法成熟的更早,连英国的艺术史家保罗·约翰逊都说:“书写只是一种系统化的绘画,或者应该说,绘画是一种较不拘谨的书写,因此书写规则必然通用于绘画。”我的体会是:画当然脱离不了书法,但书法更脱离不了画。书法由于总羁绊于实用的属性,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它的用笔、结字,甚至文学内容,面对章法的关注与研究一直以来都不充分,也少有突破。

IMG_0544

▲ 霜染疏林,73×30cm

如果你认为书法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来欣赏的艺术作品的话,那么章法就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笔法、结字是基本的,没有是不行的。历史上很多大书法家的作品正书除外,说到章法,也看不出什么学问。没有章法的整体对比处理,一件作品可以等割成若干部分,看看局部足以,甚至看一行,看几个字即可,可以叫抄书偏重实用的书法,说不上完整的艺术作品。从这点上来说今天的书法大可以向画学习借鉴。因为一幅好画,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边边角角,甚至每一笔,都要与整体相关联,都要服从整体的章法布局。今天能想到这点的书法家恐怕不多。印也值得书画借鉴,治印要在方寸之间的有限空间里,把每一个点面结构以及章法布局,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其细微的观照及精道的处理,没有搞过篆刻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古人说:始知真放在精微。治印正是磨炼微妙的感觉与精致艺术处理手段的一个途径,学好篆刻是不会出败笔的。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融会贯通,三者之间的”运用”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IMG_0545

▲ 此印当年落谁手(附边款)

传统文化确实在相当一段时期,在外来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些断裂。三者会不会向相对独立的方向发展呢?作为个人,有可能,但他也会借鉴一些别的艺术或者外来的艺术,像林风眠,也是成功的艺术家。但是若要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这三者的关联与研究仍是重要课题。你从近当代的艺术史可以看出,孤立学习研究其中一门,是很难取得大成就的,当然有,但不普遍。问题就在于三者的“本体艺术语言”是一致的,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脱离开来,容易走上歧路,其中书法是核心所在。

IMG_0546

王镛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籇刻专业。一九八一年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引子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

IMG_0530

王献之和王羲之相同的是:清高孤傲,随性而为,但小小的“任性”都被残酷的命运撕扯得粉碎。

相反的是:王羲之官场失意,幸好有个爱着的人相伴一生;王献之无意官场,只愿做水中鸳鸯。然天有不测风云,一个痴心的“小三”硬生生插足进来,手拿“大棒”逼走正室,成功上位。王献之得到的是官运亨通,但至死都不能减轻心中的苦痛。

IMG_0531

成语“管中窥豹”缘于他

王献之五六岁时,一次看到几个人在玩樗蒲(chū pú一种棋类游戏),也凑上去围观。他一眼瞧出了双方的胜负,脱口而出:南边的要输。

大家一看是个小孩,很轻视他,说:你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瞪眼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惔)。说完生气地甩了袖子就走(遂拂袖而去)。

IMG_0532

王献之的意思是:非常后悔看他们游戏,又轻易说话,以致被这些人侮辱。荀粲、刘惔从来不和下层人接近,所以愧对两个人。

这就是成语“管中窥豹”、“拂袖而去”的由来。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个哥哥说得热火朝天,王献之只是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暖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他们哪个更优秀?

谢安说:小的。

IMG_0533

客人问原因,谢安说:一般来说,杰出的人话都不多,看他少言寡语,就知道他不平凡。

有一天深夜,他还没有睡,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睁开眼,看到一个小偷鬼鬼祟祟地推门进来。王献之也不说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望着这个小偷忙忙碌碌。过了一会,小偷收拾包裹准备撤退,他才轻声地说:你刚才拿的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就留下吧。

小偷一听,吓得丢下包裹,夺门而逃。

IMG_0534

被皇室逼着离婚

王献之的原配是郗道茂,漂亮优雅,端庄娴静。是他舅舅(郗璇的弟弟郗昙)的女儿,也是他的表姐,比他大一岁,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家又有大量的田产庄园,生活富裕,两个人都淡泊名利,于是流连山水,潜心书法,做一对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侣。

然而,不幸接踵而来。

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叫玉润,不久夭折,后来再没有小孩。

更没想到,一个女人已经暗恋王献之很久了,那就是东晋第八个皇帝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叫司马道福。一直倾慕王献之,但由于桓温得势,无奈之下,嫁给了桓温的儿子桓济。后来桓济想夺取兵权,被贬到长沙,新安公主就和桓济离婚了。

IMG_0535

她恢复了自由身,又想起了心中的“男神”王献之。于是央求皇太后褚蒜子,非王献之不嫁,圆自己多年的梦。当时的皇帝,是新安公主的弟弟孝武帝,为了拉拢王家,下诏命令王献之迎娶公主。王献之已经30岁,不肯答应这门婚事,但面对圣旨,怎么办呢?他用艾草烧伤了双脚,只有拄着拐杖才能走路,然后打报告说自己已经是个瘸子,不能娶公主了。

他这种自残的方法根本不奏效,公主铁了心,说:没关系,就算他残废,我也要嫁给他。

王献之被逼和妻子离婚,娶了司马道福。可怜的郗道茂,只有打点起自己的包裹,离开了王家。她表示终身守节,誓不再嫁。此时她的父母已经去世,只能投奔她的叔父。晚年的生活寂寥凄凉,在伤心和孤独中去世。

IMG_0536

对夫人一直很内疚

由于和皇室的联姻,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升为谢安的长史,不久转任中书令,已经类似于中央办公厅主任。但他心中并不快乐。

建康的太极殿落成时,谢安打算让王献之题写匾额,作为流传后世的墨宝。但是也知道王献之做事全凭兴趣,所以不敢直接问。

谢安一次装作闲聊,对王献之说:以前曹魏的时候,陵云殿上的匾额还没有写,工匠们就误钉了上去,怎么都拿不下来。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让韦仲将站在悬 挂的凳子上书写匾额,费劲得不得了。等到匾额写好了,韦仲将头发都变白了,疲惫得就剩下一口气,好像衰老了很多。回到家后告诉子孙们,这种办法写匾额会死 人的,以后再不这样了。

IMG_0537

王献之一听,知道顶头上司要他题字。正色说:韦仲将是曹魏的大臣,怎么可能说这样的话。如果真说了,只能说明曹魏的德薄,是强迫他题字的,国运肯定不会长久。

谢安听懂了他的意思,不再追逼。王献之为什么拒写呢?可能他自由散漫惯了,更有一种可能,是对皇权无言的抗争,是发泄对“包办婚姻”的不满。

他的传世小楷名作是《洛神赋十三行》,曹植写《洛神赋》,传说是怀念深深爱着的甄氏,王献之也一样,是对郗氏无尽的思念。

386年,王献之病重,按照道家规矩,他要陈述身前的过失。家人问他还有什么想说的,王献之说:其他没有什么事,只是和郗家离婚,心里一直很愧疚。

不由让人潸然泪下。王献之不久病逝,只活到43岁。

IMG_0538

后来娶了小妾桃叶

王献之和司马道福生了一个女孩叫王神爱。几年后,司马道福就去世了。王神爱长到10多岁时,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年纪轻轻就成了皇后,似乎是最幸运的女人。实际上是最不幸的女人,因为皇上是晋安帝司马德宗,集哑巴、傻子于一身。王神爱29岁就郁郁而终,据说至死还是处女。

王献之得女不久,娶了一个年轻可爱的歌妓桃叶为妾。传说她往来于秦淮河两岸,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她作《桃叶歌》,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IMG_0539

桃叶没有生养,所以王献之一生没有儿子。另传说,桃叶有个妹妹叫桃根,也是王献之的小妾。

因为王献之的这个故事,名声大噪,改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都是灯船箫鼓,繁华竞逐。这个渡口如今位于夫子庙景区,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已经整治一新,风景优美。

当清风吹皱一池绿水,似乎依然荡漾出两个人的身影,执手依偎,诉说着千年不变的柔情和浪漫。

 澄怀观道  借古开今——朱荣贤的山水境界

南 风

与当今其它山水画家相比,朱荣贤异乎寻常地表现出他的“落伍”姿态,当许多人正趋“潮流”,走“创新”的水墨之路时,朱荣贤却悄然踏上寂寞的田园之途。

朱荣贤3

其实,朱荣贤并不缺少所谓“创新”的才智和胆识,但他为何如此热情、执着地追慕经典格局的丰富美感呢?从他完成的作品看,笔法的操练,风格的思索,意境的营造,似乎都证明着微亮的“复古”幽光。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朱荣贤的山水画作品的话,就不难发现朱荣贤的创作动机,尽管他并不缺乏在游山玩水中获得的应景式的灵感,可这种灵感最终还是会复合在先入为主的经典模式中。换言之,由历代山水画语言程式编织的“第二自然”,才是朱荣贤入迷、陶醉的真正动力所在。

DSO_3596_副本

二十年来,朱荣贤对山水画的研习是由今达古的状态,他似乎越来越心诚悦服于古代山水经典的完美,作画的热情不由自主地转到这些美术史的精美片断中,以至于审美上的认知和渐变,化作创作上的严谨和执着。由于有艺术史上的经典模式作保障,朱荣贤找到了他的山水画的理想归宿。

DSO_3606_副本

仔细品读朱荣贤的山水画,就会发现他和经典中的大师十分相似:必不可少的哲学观念,精书法,擅篆刻,通文史。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从中脱出,投入到现代人在绘画功能上的愉悦需求中,毫无以往山水画中常有的消极情绪,笔墨上自享的态度,已使他达到具体可感的逍遥境界。

DSO_3608_副本

在朱荣贤的山水画中,无论是山形树貌,还是云势水韵都特别讲究,丝丝入扣的审慎勾勒,不厌其烦的反复烘染,力求达到视觉判断上的愉悦性。这不仅表现出他对传统经典的敬意,也体现了一个现代画家的自我要求。透过用一笔一划精心构筑的静穆幽远的艺术世界,我们能看到一个画家宁静的心态。用传统的技法表达出自己对传统的感受。用笔、用墨、用色、画山、画树、画水,既可从中摸到古代山水画大师的脉络,又绝非某家某派的演绎。就像植物吸收了泥土的养分,结出的不是泥土而是果实。

DSO_3593-2_副本

画家作品中那些似真似幻、明丽澄洁、静穆幽远之境,既是画自然,画生活,也是画自我,画传统。他的造境倾向,与传统文人画精神内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非简单的重复。他理想中的净土,同现代化节奏大背景下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态相吻合,同现代人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相一致。

朱荣贤使用得于传统的笔墨,平心静气地营造着胸中丘壑,构筑着心理空间。观其作品,无不散发着超然脱俗的气息,为当代普通紧张浮躁的心态,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明丽、静谧的审美享受。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谥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001t3k7kty71KY04Ulf65&amp

朱荣贤  别署闲公、白米山人,安徽滁州人,师从张乃田、黄惇、龙瑞等先生,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林泉画馆馆长、安徽林泉书院院长、《林泉》杂志主编、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安徽省南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画家、当代艺术家研究会副会长。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参加联展以及全国大型书画展览,并接受多家媒体的专访与报道。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及个人收藏,个人专题介绍散见于各种美术类报刊,出版个人画册多种。

 


朱荣贤作品欣赏

DSO_3598_副本

DSO_3605_副本

DSO_3606_副本

DSO_3608_副本

DSQ_0277_副本

DSQ_0279_副本

DSQ_0280_副本

DSQ_0283_副本

DSQ_0281_副本

DSR_3183_副本

DSR_3189_副本

DSR_3196_副本

DSR_3199_副本


传统山水画的临摹如同书法的临摹,对传统山水画爱好者而言至关重要,唯一的区别是:学习书法须日日临池,而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须日日读画。

3月10日

朱荣贤老师将在墨池学院开讲

朱荣贤

这三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初学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有一定基础者能更好的理解传统。怎么临,为什么要这样临,怎样理解,怎样正确利用传统精华是本次讲课的重点。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方式】

扫描海报二维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

|兰亭会国展名家小品系列展|

一卷(juàn)春心

王志安小品书法展

|展览时间|

2017年2月27日—2017年3月5日

|开幕时间|

2017年2月27日(周一)下午3:00

|展览地点|

兰亭会艺术馆

(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中心行政楼一楼)

写在我的个展之前

似乎和南京一直有着说不清的缘分!

很早以前我们全家都还在兰州,因为路途遥远,每回和家人一起挤火车回福建老家,只是知道南京就在这样咣当咣当的两天一夜之后。父亲原来有在南京出差过,他对这个城市很熟悉,中山陵和总统府是他颇为炫耀的谈资,然而每次来到这个地方都窝在小旅馆里等着买票转车,所以除了长江大桥之外,还有印象的就是一种很大很甜的橘子。

儿时的南京总是如此匆匆。

去年因为好朋友陈鹏的个展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是多么久远的告别之后的重逢啊,满地的梧桐树,流传的故事更是让我惊艳不已。不过依然是什么地方都没去,台城的柳、玄武湖的风、夫子庙的嘈杂、桨声灯影里秦淮河悠扬都与我无关,甚至不能把手揣进裤兜,到李志歌曲里的山阴路上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而那小酒馆门口坐着的也不会是我。

这一次我的个展定在了龙抬头的日子,刚开始要确定主题的时候,满脑子里只有李商隐“桐花万里丹山路”的诗句,新雨初霁,一派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我在微信群里对朋友们说“春天来了,大家浪起来”。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很多时候我们的展览其实并不是展览,而是一次老朋友的聚会,天南海北相隔遥远,有了这个契机就有了出门的理由。一路风尘、一杯烈酒、一夜说不完的闲话,每个人都有“一卷春心”,就看你愿不愿意打开了!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这一天,我在南京等着你们!

王志安

2017.2.20

w1

开幕惠友活动

开幕现场将推出【一卷春心】展览套装纪念品(内含:王志安四尺横幅四字吉言1幅+2017年第1期《中国书法-王志安专题》1本+兰亭会定制笔1支+遇见包1只)限20套,展览惠友价500元/套。

微信截图_20170227154509w2

王志安,男,1977年3月生,福建省南安人,民革党员,南安市政协常委,南安市第七批优秀拔尖人才,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墨社社员;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西太湖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书法研究员。

入展/获奖:

获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数十次,其中获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作品展最高奖、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最高奖、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展最高奖等。获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泉州市第七届刺桐文艺奖一等奖。自2013年起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中国当代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系列•王志安书法作品集》等。

微信截图_20170227154730

w3

 w4

w5

w6

w8

w7

微信截图_20170227154911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因为“志安”这把刷子很养眼

所以,布展也就成了一种享受,忙并快乐着!

明天下午三点

等你,揭开一卷卷“春心”

携手,徜徉在墨韵书香中

一起,把春心沉醉,文心滋养……

——兰亭会总执行长张天翼

w17

兰亭会艺术馆坐落于南京城市中心虎踞龙蟠、人文荟萃之地,南师大随园旁—五台山体育中心一栋老式仿民国建筑里。总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平米,展线约90米。可以展出60-80幅作品。另有艺术沙龙茶文化体验馆500平方米,可以展出作品,也可以提供配套服务。新媒体编辑部200平方米。集展览、公益讲堂、雅集、笔会、教学为一体,满足书友们书法之外的学习需求,艺术沙龙更是专注于生活美学的传播。开设儒释道国学讲堂、国画、茶道、插花、传统手工等公益分享课及主题教学。

w16

微信截图_20170227155406

w18 w19

  • 开车请行驶至拉萨路五台山体育中心5号门,100米后左拐直行至羽毛球馆右侧红楼(行政楼),楼前有停车场
  • 乘坐地铁1号线至珠江路站,一号出口出,沿广州路步行至五台山体育中心北门
  • 步行至拉萨路五台山体育馆1号门,进门步行150米左转
  • 百度地图导航直接搜索【兰亭会艺术馆】
  • 为了方便大家临写,小编从网上找到了《隶书常用异体字集锦》,别问我叫什么名字,请叫我雷锋。

    不要感谢我,转发给朋友们学习就好!

    640-49


    640-54


    640-50


    640-55


    640-51


    640-56


    640-52


    640-57


    640-53


    6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