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

墨汁盒口头禅爆投票

正式始啦

各种

搞笑

清新

逗比卖

口头禅

总有一款让您眼前一

框

更有样品,任君欣赏

夸张

墨汁1

雪花

墨汁2

雪花

墨汁3

咻咻咻!!!

动动您的手指,快来票吧

您所选,选您所

机会有限

~(@^_^@)~

不容过哦

票数最多者,将会印在墨汁盒上,在淘宝发售哦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微风拂来,树枝摇曳着曼妙的身姿。雅趣忽到,铺纸儒墨,持起毛笔,点画之间似于古人对语。读书素来不喜折压,唯恐伤害了书那自有挺括的平展。可惜如今的字帖基本上都是铜板纸印刷,不易翻展,刚写几行,回头去看一下原帖,岂知书页已然合上,兴致顿时黯然,突感字帖架的重要性。 

mhrf-10343

现今人大多数知晓文房四宝,其实除了笔墨纸砚,应该还需加上字帖架、羊毛毡、镇纸、笔洗这四样,合称“文房八宝”

对于字帖架,相信很多人一听,就了解它的用途,正如字面意思一样,就是放字帖的架子。那就有人问了,为什么需要字帖架?我可以直接放在桌上翻阅呀。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用字帖架的好处吧。

2014081946L4444662

首先,如果长时间在桌前看字帖,使用不正确的姿势,容易使正常的C形颈椎变成直形,引发驼背。字帖架可以让你正视字帖,从而纠正驼背;

6597662403424993230

第二点,有人练字时将字帖直接放在书桌上,眼睛直视下方,若保持长时间这种姿态,就会有后颈麻木头重头晕等状态。字帖架可以使您避免这种情况;

4848969423794497319

第三点,字帖固定在字帖架上,更便于准确把握每字的笔画、结构的位置关系,可以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50251963340283254

329709509296297915

墨池字帖架,保留了竹天然纹理,朴素高雅,光泽温润,同时自然环保,放置于书房内,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

735659609583837870

448426752762838734

采用钢片金属夹片,强有力按压和固定字帖,简单实用,牢固耐用。不仅可用作临帖,平常看书、拍摄作品、画画等,都能派上用场。

394826083609925159

6个档位手动调节,从30度到80度视角可自由调节,满足各种身高和年龄段,以及各种实用功能需求。

360截图20161008163145742

 

701564073635749449

▼​ 商品介绍 ▼​

名称:墨池字帖架

材质:天然竹木

规格:38.5×28×0.8(单位:cm)

☘​ 商城链接 ☘​

☎ ​淘宝链接 ☎​

速速点击购买吧

墨池学院课程表(点击查看)

3b292df5e0fe99258d883f7631a85edf8db1710b

陈才俊,别属一东,号耕云堂、楚堂、乐斋。湖北省荆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作品多次刊发于《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


372080327922969307

高少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青少年书法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民进黑龙江省开明画院理事。作品十余次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并有获奖,40余次入展全国各级展览并有获奖。


67337953_1

郭敬丹,1983年出生,安徽阜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北兰亭艺委会委员,张旭光导师助教。


MC4yOTE5MTQxMzQ3NTIwMDUzNA==

王长远,山东临清人,书法硕士。师从启功先生弟子秦永龙先生、李洪智先生。200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系,获书法学、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2010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京师大学堂甲骨文研究院副院长、京师印社理事、北京邮电大学书法公选课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书法课程组特聘专家。


 

828621569393627212

石云端1980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广西工委会副主席,桂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131105103728869debb0ba60d1

董水荣,笔名潇遥,号叶屋山人,197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汀县叶屋村。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现为吴江书画院执行院长、南吴门书社秘书长。其作品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院等专业机构收藏。书法作品六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活动,其中首届“中华情”全国书画展获得最高奖。书法论文六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其中在第二届草书展·草书论坛中获最高奖。两次参加国际书法论坛。书法理论文章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书法赏评》、《中国文化报》、《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等专业报刊发表百余篇,六十余万字。出版有《视野与对话——当代书法批评品质的构想》、《解密小草千字文》(合著)。


 

134329yvh3svzskk7z23ev.jpg.thumb

傅绍尉,又名傅九思,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南吴门书社社员,中国致公党党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

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大奖:1、全国第三届草书展最高奖;2、首届“沈延毅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3、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最高奖;4、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36次;作品获其他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一等奖)20次。


 

毕云扬,号凤山村人,斋号大意堂、逸楚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纪印社社员。

开设课程:公开课-行书-主讲碑帖《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


 

86937874992789208

高凤仙,女,1971年10月生,河北省徐水县人。2010年5月进入李双阳导师班学习。2011年4月作品入展“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 ,2012年3月作品在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2011年学员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2012年5月作品在 “乌海杯” 全国书法展中获奖。和2012年12月入展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艺术大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


 

2016081103574452078

姚杰,1970年生,职业书法篆刻家。 师承李文骏,郏永明先生。

作品參加: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覽;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藝術評展;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全國大型書法展覽;西泠印社第三屆國際篆刻書法大展;西泠印社六屆篆刻藝術評展優秀獎;西泠印社七屆篆刻藝術評展優秀獎;西泠印社百年西泠西湖風國際篆刻主題創作大會二等獎;中國寶雞首屆翰墨石鼓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紀念吳昌碩誕辰165週年全國著名篆刻家作品展。


 

640

朱海澄,男,1971年11月生于江苏淮安。字拾穗、号澄心居士,斋署闲墨堂。现供职于江苏省淮安市商业技工学校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人社系统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双阳书法篆刻工作室助教、南吴门书社副秘书长、山阳美术馆馆长、淮安市淮安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淮安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等。


 

421501485571634084

趙琪,字耀潤,北京市人,滿族。

中國民主促進會 會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社會工藝委員會 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 會員;

中國國家畫院 沈鵬書法工作室 成員;北京市海澱書協創作研究部副部長;北京民進書畫院 理事;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雲居山書畫院院務委員。


 

686641740943019013

张强,别署:张渊,斋号:放下草堂,党派:中国共产党;单位:北京国防大学。

头衔:中国书法家协会员、国防大学美术创作员、北京市海淀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皇城上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方向》丛书主编。论述:《浅谈易学思想对中国书法审美的影响》、《放下草堂随笔》。

艺术主张:清、正、大、雅、文;最喜欢的书:《史记》、《三国志》;最惬意的事:与雅士狂饮烈酒;性格优势:开朗乐观;性格缺陷:性子直,言语尖刻。记不住数字和外文字母;喜欢的一句话: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2016020206152542078

耿峰 曾用名高风,斋号雪庐。生于1964年,河南襄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总参书法创作院副院长,《水墨清鉴》副主编。

教学经验:在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书法高研班中担任老师。


 

860684127347138764_副本

张俊东:北京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石油书协副秘书长,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书画评论家。


 

194801729886650972

刘斌,字景厂(an),丁社理事,1976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现居北京。职业书法篆刻家。师从西泠名家周建国先生。

参与展赛情况:2012当代印坛新锐题名展;2013“百年西泠·金石华章”西泠印社国际篆刻大型选拔活动暨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入展);2013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入展);2015百年西泠·乐石吉金西泠印社大型篆刻选拔活动(入展);2015“走进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名家邀请展(受邀入展);2015 “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印屏及篆刻作品被永久收藏)。

倪元璐(1593—1644)明末官员、书法家。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李自成入京,自缢死。福王谥文正。书、画俱工,尝喜口写文石,以水墨生晕,极苍润古雅之致。所画山水,山皆崚嶒兀屼,林木则苍莽葱郁,皴法喜用大、小斧劈,总不屑描头画角,以取媚於人。卒年五十二。著诗文集。

1在学书的道路上,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黄道周曾在《书秦华玉镌诸楷法后》云:“同年中倪鸿宝笔法探古,遂能兼撮子瞻、逸少之长,如剑客龙天,时成花女,要非时妆所貌,过数十年亦与王苏并宝当世但恐鄙屑不为之耳。”

正如黄道周所言倪元璐在植根传统的同时,又在竭力寻求变化,其学古人,灵活变通,学到举一仿三。其受益苏字,便能将苏字的扁平结字特征,反其道地化为偏长狭瘦的自家构字法则;学王字,却能把王氏书中居多的方笔,变成自己腕下能随机生发的圆笔;晚年用力颜字,去其“屋漏痕”意,书风渐趋浑沉,又能将揉、擦、飞白、渴笔等技法引入其中,借以丰富作品内涵。并以奇险多变的结体,聚散开合随机应变,再以字距极密、行距极宽的章法布白,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图像。

2其行草立轴代表作有《冒雨行乐陵道诗轴》、《赠乐山五律诗轴》等。同时代王季重曾戏评倪书如“刺菱翻筋斗”,言其棱峭和动感,不过评论最准确的还是曾从黄道周学书的倪元璐之子、清人倪后瞻更为准确。他说:“倪鸿宝书,一笔不肯学古人,只欲自出新意,锋棱四露,仄逼复叠,见者惊叫奇绝。方之历代书家,真天开丛蚕一线矣。”

倪元璐的行草书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书法风格的形成,除了他善于从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等古人的经典中得到滋养,更在于他的“新理异态”使其能自出新意。

3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在古代书法的品评中,用 “异态”二字称誉,所见只有宋代的苏东坡称张旭的草书“异态生动,号称神逸”,明代的项穆评颜真卿的书法:“独其《自叙一帖》,粗鲁诡异,且过郁浊,酷非平日异态”。

康氏所说的“新”与“异”,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于一般的明人书法;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帖学书法,这二者对于倪书来说是统一的。倪元璐书法有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又有涩劲朴茂的风貌,其源出于帖学书法,又含有碑学特别是六朝碑学的特点。既以风骨凌厉,“异态”高古,清劲奇趣,格调旷达的特点,展现出明代气势豪迈、奔放的书风,行书流利犹如“凌鱼奋尾,骇龙反拘”,体现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但又以其不求表面点书之精,这就超越了明代书法的一般风格,能惟求气势之盛,集形、意、气为一体,依意而生、率真天成,把明代的书风推向情与美相结合的道路,从而能达“通神”的极高境界。

4此其一。其二:细度他的墨迹,结字多抬高右角,竭尽倾斜交错,危绝救应之势。如果说倪元璐的这幅书法很讲究造型的话,还不如说他更善于用笔,他在用笔上直落直收,斩钉截铁,笔画恣意,给人以刚劲畅达之感,其墨浓而厚笔画重而沉,方整中见婉遒,可窥篆、隶之意趣。加上笔画字型的粗细大小变化,墨色浓湿干枯交替,却又出现险劲中寓古雅的韵律。这就超越了他源出的帖学、碑学书法,将所学融入自己的创造,使之“下笔磊落无俗气”,难怪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正像清代的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说的“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书风,创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对清末民国初年的书风有过一定的影响。

史载倪元璐成进士后,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时,与黄道周、王铎关系最密,欣赏者呼为“三株树”,嫉妒者呼为“三狂人”。三人曾相约攻习书法,黄学锺繇、王学王献之、倪学颜真卿。据倪元璐自述则于颜真卿外,又对苏东坡情有独锺,用功甚深。

5从倪元璐书法的整体风格看,的确继承了颜、苏二家用笔沉实,结体端稳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他的小字尺牍、册页和横卷,从点画的敦厚、转折的顿按、字形的紧密以及体势的欹斜等方面,都流露出浓厚的苏字意趣,显示出他对苏东坡书风的喜爱和追摹更为深入、持久。

精擅书法之外,倪元璐也兼能绘画,尤喜作简笔山水及松竹文石。此卷后半段的画石先以轻松的细笔勾勒轮廓,略施以干笔皴擦,再通过浓淡不同的渲染分出阴阳向背,最后用浓墨点苔激活精神,构图生动灵秀,虽只区区一石,却蕴含着起伏、轻重的变化效果,颇有以小见大之势。

在倪元璐存世的画作中,水墨文石是最多见的题材,往往配以凝练、隽永的识语,简远清新,意味深长。这类作品不仅代表了倪元璐的审美追求与习惯样式,同时更是作者清峻磊落,卓然不群的人格精神的写照,面对此卷中的灵石,亦当作如是观。

应该指出的是,在晚明具有个性风格的书家群体中,倪元璐是相对特殊的一位。尽管他的书法造诣和声望都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对于此道,他似乎并不像张瑞图、王铎那样投入和耽迷。

相比之下,张、王更接近于是纯粹当行的书法家,而倪元璐则把精力主要投入到立德建言、为官施政以及研究学问方面,书法只是陶冶情操的余事。在这一点上,他与视书法为“学问中第七、八乘事”的黄道周堪称志同道合。由此可以推断,倪、黄与张、王在大节出处上的殊途,亦非偶然。

6因此,倪元璐的作品存世数量要比同时其它书家少许多,而像此卷这样的书画合璧之作更是稀如星凤。不过这种情况丝毫不影响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名望,相反,在推崇人格、修养,注意大节、义气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倪、黄的书画作品因其作者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更受到后人的珍爱与追捧。

此外,此书画合璧卷后面的题跋题诗也很有价值。最早的题跋者是清初何兰旌,据其跋中自述,其“外母”是倪元璐侄女(按古人称岳父为外父,“外母”当为岳母),又与元璐长子倪会鼎(字子新)为同窗,故“见文正公墨迹甚多,亲文正公亦有年”。他的题跋与钤于卷中的印鉴,对于此卷的真实性是有力的证明。

在何跋之后题诗的金蓉镜等七人则皆为民国诗坛名家,所题诗词无不充满对倪、范二人忠贞、刚烈的赞颂以及壮志未竟,颓波难挽的感叹。联系到诸人中不乏清朝遗民,时当改朝换代不久之际,面对明朝忠烈遗墨,比照眼前时事,所作自然是触动内心的有感而发。于是这些文字更丰富了此卷的内容蕴含,同时也给后人的欣赏、解读拓宽了理解和联想的空间。

1782741470208391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y3pahOKq5K-aglcfC3f_W9gwW8rM3z7jsU2xP7gJrLvZSH7dz_tkV9eVxj4_yR1vwepWp6xr_mM77sGQGIQLS5QGm9XAb_d5uT8gfux8_TYePB21DRpp9FDqJ85dwEDi9aH

两宋的外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辽仅对宋的北方边防形成威胁。金灭了北宋,一度挥军南下,但宋室尚能保存半壁江山。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朝蒙古铁骑南侵时,宋终于逃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过,南宋末年,宋臣并非全都束手待毙,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或慷慨战死,或从容就义。文天祥虽然救不了南宋,但其浩然正气,可谓光耀千古,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文天祥的书法纤细灵动,翻转流动,清安岐《墨缘汇观》评曰:“笔法清劲纵任,不苟其辞。”

这句断语让人想起他在被杀之前的绝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4______5______6

  文天祥书法宗法二王,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但注意在布局安排中的疏密变化,观其作品中,仿佛有一股清泉在流溢,秀逸并富文人气息。这件作品中点画精劲微妙,轻起轻落,显得清疏挺竦。在结字中注意留空,所以每个字的结构显得十分空灵,即便在字与字的连接上,依然是以气势连贯为主,而不强调笔画之间的连带。7______8______9

  对于文天祥来说,他是宋朝的丞相,是大宋王朝给了他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机会,这个国家就是他的家。在这个家面临着被外国消灭的危险的时候,不论是作为丞相还是普通人,文天祥都是决计抗击到底的;在宋朝灭亡后,他更是担负着大宋王朝的骨气和精神,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骨气。这也是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最高体现。10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是苏武留节不辱、颜真卿祭侄季明、岳飞怒发冲冠、文天祥过零丁洋式的爱国爱家,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安得广厦千万间”、“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时的忧国忧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正是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赋予国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国情怀”如温厚的山泉,导出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个华夏民族、每一位华夏儿女。我们能感受到国家给予我们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也应当回报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结一致地建设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追求情真、义明、德高、味厚的境界。

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赠一寿星友人的对联。上联推崇“和气”这样一种宽容豁达的胸怀。心平气和,不仅是为人处事应有的心态,也是祛病延年的妙方。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吾病始兆,悟而药之,治养以方……行之期月,乃复其常,心平气和,百邪不攻,乃愈而康”。因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使人的五脏安和,气血旺盛,心情平定,动作自如。

1释文:心积和平气 手成天地功

下联则是“生命在于运动”真谛的演绎阐析。于右任手成的天地之功,不仅指他坚持操练的养生健身的“八段锦”功法,更指他独特的书法艺术。正如明代何乔远谈到书法养生时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胸中郁,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清代书法家包世臣也说:“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及筋之所能致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所以书画家多寿星。历史上有生卒年代可考的著名书画家共153人,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有110人,而现代书画家何香凝、齐白石都享寿94岁。于右任的书法则形成其特殊的风格,他晚年的草书更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赢得了“旷代草圣”的美誉。于右任能享受86岁的高龄,与“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不无关系。

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撰有一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涉及养生之论,莲台寺院中的一联“无求便是安心法,放下即入真道门”则言及佛了。清文学家纪晓岚先师陈自崖撰的一副联书“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当代作家冰心94岁时书为“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视为心铭。浙江舟山普陀寺悬挂的近代名僧苏曼殊所撰的一副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写联“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说的也都是心的宁静。

4b7f89edt80a63e905f8d&690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d516fcd930ea50f1adbd85d8dda48533_800_194

  在民国书法界名流中,被人誉为“美髯公”的共有两位:于右任、张大千。他们长髯飘飘,风神俊秀,美名远扬。于右任先生不光胡子美更是写了一手的好字,素有“当代草圣”之称!005ASNxbzy6MrD2gH1m80&690 ——005ASNxbzy6MrD2gH1m80&6901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img_622_66_288_196

上述词句出自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名家于右任先生的抒情绝唱《望大陆》,1962年,于右任病重,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写下了诗作《望大陆》作为遗言。1026020121014170418039925352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文化理念的精髓,能够最好的诠释家与国,在中国人心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种无比宏达又无比细腻的情感归纳成为四个字—-家国情怀。4b7f89edt80a6711bccc0&690

于右任临终之谜: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于右任先生含恨去世了,叶落未能归根,国家尚未统一,令人不胜痛惜。他的这首哀歌震撼着中华民族。愿海峡两岸早日达成和平统一,以慰先生在天之灵!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相依,但死后化蝶相依;而于先生,生时眼不能见大陆,死后魂魄依然不能见大陆,这是怎样深重的遗憾!

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4b7f89edt80a667f076af&690

80d062ae641c527_size19_w438_h30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提起陆游,最著名的应该莫过于那首《示儿》了吧?“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尤其是每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时,这样的诗就会首当其冲的成为爱国者激励自己和民众的利器,千百年来它鼓舞了无数为争取和平和自由而不懈努力奋斗的人们。

陆游是焦虑的,执着的,也是孤独的,无人理解的,但他终其一生,壮志不改,始终牵念故土,渴望统一,先圣教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须臾不敢忘之。所以才有了临终前依然那样感奋世人的诗词。

ab7be8b946f6ac3bc8dcd85a462cf11e陆游·自书诗卷

——————

《致中躬侍郎尺牍》陆游·致中躬侍郎尺牍

  政治主张不被认同,空有抱负却难实现,所以,他将一腔的愤懑不平发而为书,想以此让激荡郁勃的情绪得以尽情释放,因此,他的草书中就鲜明的体现了此种风格。字或大或小,或倚或侧,或奇或正,或浓或淡,均充满变换,无有定则,从他的书里我们几乎都能感受到作者起伏不定,焦急难耐的情绪。字如其人,确实如此。此以《致中躬侍郎尺牍》为佳。203042vyokyh0kk09y0ooy

而他中年时期完成的作品则结体欣长,笔画劲健,转折点画洒脱利落,既有杨凝式,苏轼,黄庭坚书法遗意,又自具面目。

然,时光飞逝,随着年岁日增,理想消磨,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热切激昂,豪情万丈,而是渐渐倾向于理性,平和,诗作的内容更丰富,关注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书法同时也更笔致老成,从容随心但潇洒遒劲,气势磅礴之气却一以贯之。称得上既集大成于一身,又有基于多年阅历和胸襟怀抱基础上的独特个人色彩,因而更有价值。203125hrp98q5rrp9r9s7q

  陆游写的书法与他豪放的人格,满腔的悲愤,坚定的信念,感情的升华是分不开的。正由于此,他才能达到落笔时如势从天落,银河泻地,着纸时若蛟龙入海,雷火腾空,达到“不知笔在手,而况字落纸”的境界。当他神驰意造起雷雨的时候,想必是他以“气吞残虏”之势,直驱金兵阵营,纵横驰骋,横扫千军了。每当他掷笔坐下来的时候,满腔的热枕充于笔端,摆脱一生的忧郁之情,感到的是“乾坤一洗”,以致于笔下生风,淋漓尽致!这种把生命溶于笔墨中的字,怎能不飞动,不让人惊叹不已呢?V494K5PF3HXV5Y]VN@TGNLW——————

历代名人对陆游的评价:

杨慎: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杨万里: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袁宗道: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

吴宽:以六经、左氏、庄、骚、班、马、韩、曾为师匠,而天资工力,自得尤深。

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钱钟书: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周恩来: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你期已久的

国庆节长假就要来了

小编提醒

这个长假你得

原因就是

国庆之后,再无长假

欲哭无泪

因此

没有大

真是对不起

这苦等一年的好日子

1340304194588

墨池全场满减

满300减60 满500减100 满1000减200】

(下单后系统自动满减,不包邮哦!)

十一大一触即发

倒三角

【国庆大狂欢 墨池商城全以赴】


 10月2日-10月7日:限时秒杀

点击查看

手指下

墨池商城

淘宝链接

banner

b90e7bec54e736d178399e7c98504fc2d562699f

李煜(九三七年——九七八年),即李后主,五代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国亡后为宋所俘,后被毒死。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工词。

对其书法,他传二王执笔法,称为“拔镫法”,擅长行书。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他的墨迹流传很少,南唐画家赵幹《江行初雪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的一行标题被认为是他的真迹。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赏和临习,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4798866878040178702

《礼记经解》墨迹,又称《入国知教帖》,传为李煜书。

释文: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录自《礼记》· 经解,下为局部)

1235

《书述》言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时。4

书述

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目无勍敌;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纵横炎炎,不可向迩,其任势也如此。老来书亦老,如诸葛亮董戎,来睿接敌,举板舆自随,以白羽麾军,不见其风骨,而毫素相适,笔无全锋。噫,壮老不同,功用则异,唯所能者可与言之。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受诲于先生。奇哉,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受要诀,然后研功覃思,则不能穷其奥妙’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擫压、钩提、抵拒、导送是也。此字今有颜公真卿墨迹尚存于世,余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聊记之。

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干钩。

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

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今向上。

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

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