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分类:未分类
日本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书坛巨匠,在他安贫乐道的“耕种”自家的一片“自留地”时:不收学生、不卖作品、不参加展览。他不想以书法为谋生手段,“愚彻”的守贫挥毫三十载,心静澄明的守护着一片净土。当他用自己制作的墨在纸上写下“愚彻”两个字的时候,就知道应该贫寒的去书写自己的人生。
在他去世后,他的作品却引起世界美术界的极大关注,他就是日本书坛巨匠井上有一,至真至诚的,不管前面有任何的困难,是咬紧牙关把事情做好的一个人,对艺术的终极究竟怀揣着一片热诚之心,完全把自己推到了贫困的绝境之地,血淋淋的实证汉字所能达到的边界与可能性。
井上有一“愚”也就罢了,还要愚的彻彻底底,“贫”也就算了,还要贫的一塌糊涂。他的这种守拙的修行方式,无意中造就了井上有一。
愚彻和贫穷暗合了自然界的高深法则,也暗合了中国道家学说的“愚民之法”和佛家的清贫当能“明心见性”。艺术的本质就是进行生命苦行的修行,更是遮去浮华、明朗清净才能纳入大明界的智性修为。井上有一一生的贫寒和愚彻真真切切的实证着这一点。
美国的抽象画巨匠罗伯特·马扎威尔曾经指出:井上有一具备了近代绘画放弃写实主义后所追求的终极真髓。他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名列前茅、屈指可数的伟大艺术家之一。
Haru no yo no yute no kakehashi todae shite mine ni wakaruru yokogumo no sara
汉字是人类共有的艺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当代书法家如何继承和更好的发扬传统,这是作为当代书法家所值得深思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问题。井上有一虽然死了,但他的作品里面映射出来的生命体仍然是鲜活的。他的作品是值得当代艺术家深思和学习的。
1916年,井上有一出生在东京平民区一个贫苦的旧家具商家中。生在这样的家庭,井上有一却一直梦想着当一个画家。家里供不起他上美术学校,他只好进入国立师范学校就读,19岁便当上了老师,用自己工作得来的钱跑到城里去上画塾。
学美术的花费相当巨大,井上有一当时学的是油画,和其他手头充裕的同学相比,他就像一个挥舞着梦想当颜料的小丑。就这样边工边学坚持了五年之后,他放弃了油画。
他从1939年始习书法,1950年在书法界崭露头角。1958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首先举办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纪念展览——“近代美术五十年”展上,被推选为日本代表。
贫穷带给井上有一的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他有一个很创造性的认知:他认为写下来的就是书法,不一定非要拿毛笔,炭笔写就的也是书法。 井上有一写了几十年“贫”,他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跨出过日本一步,但是他的作品是划时代的。
西方人研究他,认为他建立起一个东方的抽象框架。从内在去看,井上有一的创作正是从内在溢出的力量。他不依靠外在,外在的事物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和冲击。
二战时美国人对日本东京大轰炸,井上有一曾经被认为已“遇难身死”,其实他混在被烧死十万之多的尸体中整整躺了七小时后才苏醒过来,这段经历把他导向庶民艺术家之路,之后创作了“东京大空袭”。发现自己没有死,他很受刺激,知道生命之脆弱,命运之无常。
他在书法作品中写道:“这么多人给炸死烧死,大概有十万人在大轰炸中死了,无辜的人,为什么一夜之间死去?妇女儿童有什么罪?头炸没有了,肚子开了花……”
井上有一像禅僧一样顿悟了。“人生命运既然是这样的不可捉摸,这样的不可掌握,不管青红皂白一块儿炸死,那么,我也是侥幸捡到的一条命,现在什么都不怕的了。”
井上有一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后来他发狂似的写字,越写越大,他定做了大马鬃毛笔,马毛比羊毫狼毫更长更硬,适合写大字。
他传统功夫也很深,传世作品中有很好的颜字一路的书法,大草书更精彩。但他决然说道:“我要把墨汁泼到书法家们的脸上,什么书法不书法?我就要这么写,不要传统,不要创作,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多么看不起所谓的书法家,看不起所谓传统,连创作也不放在眼里,一任心中之感觉,之真情绪发动,和一些禅宗高人差不多。
像独行侠,一路孤独前行。他一生中写得最多的字是“贫”。越写越贫了,不想去卖钱,不迎合流俗。他用纸是很多,一张八尺匹就写一字。他还定做一米乘十米的纸,看他写字在纸上边走边写,这纸必定又厚又韧,必须得是有皮料的上等好纸,差纸是经不起的。他嘴里声声叫,像吹气也像倒吸冷气,又竭尽全力似的拉动毛笔。
这样的好纸,在日本是很贵。看他的“贫”字多种多样,但个个“贫”字都心高气傲的,一往直前的,横眉立目的,看了很感动。只感觉到他的可敬,轰轰烈烈的大侠味道,没有一般贫人的懦弱寒酸气,只是铮铮铁骨的浩气。
井上有一写“贫”字的时候,先在白纸上画出“脚”,再画上“躯干”,然后画上“脸”,最后给它戴上“帽子”——他是把字当成一个人来画的,它有自己的骨骼结构。“贫”之一字,亦有他自己的投影。
3.“笔势”与“行气”—井上有一书法
井上有一的作品透露着纯粹性,他的结构性很单纯,他的书法作品里没有添加颜色,而是在黑白关系中藏着很多东西。西方人可能看不懂字本身的意思,但是能看到他作品的结构,比如“贪”的结构就好像上面是一个房子,下面有人在走。
他的作品有一种内在的禅意。他写“塔”字的时候,并不是从偏旁开始写,而是从下开始落笔。人们问为什么从下面写?下面是个“口”,他回答说盖房子不是有地基吗?所以这个“塔”字,从下面写和从上面写完全不一样。从下面写,“塔”就有基础在那里,盖一座活的“塔”,这个“塔”就能有很多不同的风采、不同的气质、不同的趣味、不同的含义。
井上有一在临死前两个月,曾在一个书法展上笑着说自己得了癌症,还有两个月的生命。两个月之后,他真的如约去世了。连死生亦是纯粹坦荡,其人其作,都近乎禅。 在过世前,他写了一幅字:“守贫挥豪六十七年”。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也正是他的厉害之处。
忘我的奋斗使他疾病缠身,患上了肝硬化,时至六十九岁谢世。逝后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他的代表作62件,并举办了大型回顾展,展出了120件作品。
井上有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书法家。他把书法从室内的案几、书台拓展到了公共空间,当然他不是一个开创者。当时也有同时代的书法家认为:“书法既是造型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书法必须是富有生命力的表现。由于战后意识的解放,这种观念的产生是势所必然的。新的运动所带来的强大创造力,在青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上田桑鸠《蝉之声》)
日本少数字书法风靡一时。所以,他的巨幅少字书法,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展览空间,才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几十幅不同的字构成一个整体,这类似于装饰艺术。
《利润扩大》这幅作品内容:“利润扩大,狂免暴走,经济成长,全土开发,自然破坏,生态混乱,大气污染,海土污染,牛胲药渍,鱼类亦然,野菜无季,农药化肥,鸡卵制造,无机食物,悉皆无味无香……”
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无疑高度一致,可以感觉它的笔墨是多么激愤,但激愤之余,“笔势”与“行气”是一致的,而且完全符合起、承、转、合的衔接;也有笔势的转换,有起笔、中段运笔、收笔的这么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有情感随笔墨推进的积蓄、迸发、爆炸这种符合书写内容的美学体验;笔势的转换在少字书法与临颜家庙碑当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井上有一炭笔的书写,体现着书写的澄明境界。很多炭笔作品中,都有涂改、涂抹的痕迹,影像显示,井上有一炭笔书写的速度非常快,简直是奔涌而来。与毛笔一样,这很容易陷入肤浅的论断。
我们分析井上有一的炭笔书写,其实在线条内,线条与线条之间,仍然遵循着内在的笔法。抛弃一切成见,井上有一的炭笔线条力度是十足的。通篇没有弱笔,感觉不出一丝多余的线,一些欹侧、交叠、变形都贯通着自然之气力。在《十牛图—序九》中,涂涂改改、歪歪扭扭、不着调调,整体来看,确实有一种幼稚、混乱的印象。
从每一个字来讲,这幅作品都中气十足,不像小学生或初学者那样,虽有形,但无气,这些字其实都非常精彩,比如两个“之”字,虽然不能说“处理”得很妙,但呈现出来的那种味道,是无比伦比的。“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这几行字,笔笔力到,出神入化。井上的炭笔字,几乎很难找到“呆板”的死面目,一笔下去,往往贯穿全篇。
井上有一曾在《书法的解放》一文中,提出了三项颇具批判性的主张:
一、将书法从“书法家的书法(玩技巧)”中解放出来,变成“人的书法(能看见纯真心灵的书法)”。二、为此,要把我们(书法家)这些表现者从一切束缚中解放出来。即从“书法家”的束缚中解放人性。三、作为第一步,首先要对保守的书法界造反(把自己从书坛中解放出来)。
他曾说“没有比书法家自以为垄断着书法更滑稽可笑的事。书法是万人的!解放书法!书法家,放下你的幌子吧。人人必须是书法家。书法家,赤条条来吧。豁出去摈弃一切,作一个人重新起步吧。我首先,要向我自己这样大吼。”
1952年正月,井上有一正式以决裂的方式告别日本书坛。
中国美术学院王冬龄说他是“从书法冲出来的一名现代艺术领域的骁将”。其实在我看来,他不单单是骁将,也是那个时代的境界。
1 失去了表音功能
许多汉字原来是形声字,简化后失去了表音功能,而这正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如:
際(际)價(价)標(标)僅(仅)歡(欢)
隊(队)屬(属)劉(刘)燭(烛)敵(敌)
2 无理简化,莫名其妙
许多汉字的部首被毫无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优美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如:
鳳(凤)風(风)漢(汉)僅(仅)難(难)
權(权)歡(欢)聖(圣)對(对)樹(树)
3 割裂了整个汉字体系
许多汉字是自成体系的,常用字简化后割裂了与非常用字的联系,致使从小学简化字的人一辈子也记不住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如:会写 “扑(撲)” 不会写 “璞”和“蹼”,会写 “还(還)”和“环(環)”不会写 “寰”和“鬟”。其他还有:
仅(僅)谨瑾盘(盤)磐牺(犧)曦
彻(徹)澈撤蜡(蠟)猎(獵)鬣
歼(殲)纤(纖)谶伤(傷)殇(殤)觞(觴)
声(聲)馨磬罄梦(夢)懵甍
4 形体笔画比较丑陋
许多汉字原来是非常方正美观的,简化以后字形变得极为难看。如:
讠(言)钅(金)车(車)龙(龍)汉(漢)
刘(劉)华(華)长(長)拣(揀)东(東)
5 合并偏旁,字不达意
像“貓(猫)和“豬(猪)”简化以后都成了狗类了,实在是太滑稽了。
6 同音字合并,字义混乱
汉字本来是有精确分工的,非要人为地让一个字去承担本不该它应该具有的含义。如:
后:前后、皇后原本为前後、皇后
发:发现、头发原本为發現、頭髮
面:面部、面粉原本为面部、麵粉
板:木板、 老板,原本为木板、 老闆
7 毫无道理地将汉字进行切割,音形皆损
如:掛(挂) 蠍(蝎) 槨(椁) 櫬(榇)
8 简化后出现表音错误
如:鄰(邻) 賓(宾)
韵母本是in,但简化字是用韵母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让人读错。
9 有些字笔画本不多,完全没必要简化
如:減(减) 涼(凉) 於(于) 時(时) 國(国)
10 使汉字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
汉字简化以後,使原来差别很大的字变得非常相像,导致经常被人搞错。
如:鳳(凤)和風(风) 厲(厉)和歷(历)
特别是“凤”和“风”,经常出现姓名中的“凤”和“风”,简体的两个字一旦稍微写潦草,就容易让人分辨不清。
篆刻艺术
是汉字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
兴起于先秦,又盛于汉,
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历史。
此
处
省
略
三千七百多年历史
现如今
篆刻艺术
融合先人的智慧
经历了思考、探索、开拓
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
▽
▲ 陈才俊作品
讲究七分篆,三分刻
既要有“笔意”,还要有“刀味”
笔意塑造线条,刀味同样塑造线条,
但是怎样使线条更加千姿百态?
怎样让笔意和刀味结合?
﹀
本次课程从零开始,从印稿上石到凿刻拓款,主要讲到入印文字的处理、冲切刀的运用、构图的整体感以及边款的刻与拓。希望对正在学习或准备学习篆刻的朋友有所帮助。
第一节 篆刻的缘起及刀法的运用 / 2017年08月23日 19:00 印章的分类及秦汉的辉煌 入印的文字及增减变化 书印关系与古玺的制作 用刀与篆法和构图的关系(讲述+视频演示) 第二节 技法部分 / 2017年08月28日 19:00 印文格式、一字到多字印的章法布局 构图平衡和章法中的整体感(讲述+视频演示) 篆刻构图中的几种轻重对比(讲述+视频演示) 篆刻章法构成的矛盾关系〔方圆、疏密、斜正〕 篆刻章法中技法的四种对立关系(讲述+视频演示) 第三节 篆刻的边款与印屏 / 2017年09月03日 19:00 边款的发展及作用 现代篆刻艺术的边款特点 边款的刻制方法(讲述+视频演示) 边款的拓制过程演示(讲述+视频演示) 篆刻印屏的赏析及制作方法 |
陈才俊
别署一东,号耕云堂,楚堂,乐斋。湖北省荆州人。墨池学员特聘导师。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
首届湖北省篆刻(刻字)骨干班成员。弘堂书社成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刊登于《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并被相关机构收藏。
入展获奖
全国“乌海杯”书法作品大展
湖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七届书法新人新作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广东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三届中国海西书画大展赛
河北省首届临帖作品展
第二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
2013 • 深圳书法篆刻年度展
2013年首届华艺风杯河北省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
2014年第二届华艺风杯河北省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
巴山夜雨”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首届湖北书法小品展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4·深圳书法篆刻年度展
河北省第三届隶书展二等奖
河北省首届群众书法大展优秀奖
2016 • 深圳书法篆刻年度展
创意与传承–2016深圳书坛临帖作品展
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全国楚文字书法作品展
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
第五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
寿如金石—湖北省首届篆刻艺术邀请展
仅需1元,扫码报名
名师授课,实时交流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方式】
①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②
点击订阅
☟
③
扫码订阅陈才俊老师课程
☟
西出阳关有故人 文丨徐同华
泰州之地,东濒海南临江北迎淮,兼融吴楚越之韵,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此地儒风夙冠淮南,其历史人文之盛,毓秀钟灵,允武允文。言之书法,其源头可溯唐之张怀瓘,其人“正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更著《书断》评判书之三品优劣,自此开泰州千年崇书风气。宋明以来,胡瑗、王艮、郑板桥、刘熙载诸贤,或于书艺或于学理,莫不有精品之作,珍若和璧隋珠。乃至近现代,则出现了参与“兰亭”论辩的一代宗师高二适。而历代文人雅士,范仲淹、苏轼、陆游、赵孟頫……或此地为官,或闻名访胜,如等皆有翰墨流传,并吟咏出“香粳炊熟泰州红”等千古佳句,此类人文艺事,可谓荟萃繁昌。 当今泰州书风之盛,深受当代艺术文化风气之濡染,抗心希古遥承三水之润泽,含毫命素直抒性灵之心声,佳作频仍,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全国书坛中的翘楚者,如青年书法家纪松先生。其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硕士,师从徐利明教授,2016年获得第四届“兰亭七子”之誉,先后数十次获得全国大奖,成为泰州在一段时期内获奖次数最多的书家之一。其擅大草能小楷,草书又取法多元,颠张醉素二王孙黄,章草之厚拙,山谷之理性,前贤遗意,靡不备矣,北碑阳刚之气与南帖婉约之韵兼容并蓄,以飘逸之书风,扬笔墨之精神,气贯神溢间得艺之大自在。 纪松先生擅写唐诗,曾以草书李白诗十首获国家艺术基金,并因此成为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全国书法创作人才高研班成员。“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首《关山月》实为太白诗中之上乘之作,今先生携此万里长风,应邀至新疆办“书道友情”之展,所冀扬葩振藻,播美扬修,当属胜事,而其师徐利明教授为之题签,则可进益有盛事之感了。 西出阳关有故人,以书会友,不亦乐乎。谨以为序,遥相祝贺。 |
纪松,1975年5 月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泰州学院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硕士。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一一全国书法创作人才高研班成员 作品获奖:江苏书法奖『提名奖』;第四届『兰亭七子』; 2014 年『草书李白诗歌十首』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2016 年该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连续两届荣获泰州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 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全国首届千人千作展, 全国名家系统工程 “500 人书法精品展”, 全国首届行书、草书大展,第二届扇面展,第二届全国册页展,第六届全国楹联展,第五届新人新作展,第四届正书展等。
|
写意纪松
文丨王乃勇
松弟天资聪慧,温文尔雅,不激不利,言谈举止之间,颇具江南才子之风骨,为人厚道。古人云,书品如人品,其 艺兼擅诸体,犹工行草,其早期作品宗法二王,散淡自如,其间时有新意,风韵独步。近观弟草书李白诗十首作品,顿觉眼前豁然开朗,萧散之风犹存,又参入唐宋之法意。细品之,仍以二王为宗,黄山谷为体,旭素草法兼之。纵览其作品,无论大字小字,尽精微而不失大气,笔笔到位,中侧并用,结体空灵而不失厚重,空白营造开合有度,用墨枯湿浓淡,满纸云烟,起伏荡气,又有王觉斯之意境也。
纪松作品欣赏
总而言之,松弟草书取法乎上,且上下追溯,丰富其艺术语言,其线质之高古,既有帖学之神韵而又具逆入涩势之金石感,难能可贵也。弟嘱书数行,实为臆断,不能概弟之全貌,以示大家一笑耳。
(选摘,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兼职书法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文丨王亚洲
纪松兄在书坛出道较早,也是屡屡入展获奖,与其神交已久。
老兄草书深得怀素、王铎、傅山诸家神韵,写来已是随心所欲了。当然,随心所欲是建立在理解、熟练、化己基础上的,这既是一个学术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艺术理念逐渐形成的过程,更是一个调整甚至摒弃自我心态和环境的过程。具体说,通观全篇,抑扬顿挫,浓淡相宜,长短呼应,收放自如,完全进入了怀素所谓“醒后却书书不得“的无我的状态。
纪松作品欣赏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书谱》句)。纪松兄的草书已至一定的境界,书坛草者媲美者不多,引此句与纪松兄共勉,并祈老兄书艺精进,硕果累累!期待中……
(选摘,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协副主席)
奔放的激情
文丨王卫军
纪松兄是多年活跃在江苏乃至全国书坛的一位优秀的七零后书家。纪松自幼研习唐楷,后经数地求学,转益多师,渐成自家面目,特别是近年醉心大草,书艺精进。其草书点画沉着遒劲,结体简净萧散,纵横开合,气势磅礴,真可谓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我们相信以其奔放的创作激情,横溢的艺术才情和潜心治艺的执着精神,他的书法艺术一定会走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乙未秋月观纪松兄新作有感
(选摘,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
纪松作品欣赏
向黄山谷皈依
文丨黄正明
从学书到创作的过程,也是每一个书法家必经的历练过程,从临摹到创作,此间的由浅入深由技进道是书家的涅槃。纪松的身上,有与生俱来的书写灵性,读其书法,颇有深意,会心处使人有击节之冲动。读其行草书,你可见点划中,外在的黄庭坚,内在的却是二王、孙过庭、苏东坡……
“向黄山谷皈依是纪松书法思想的重要辨识点,也是认识纪松书法及其方法论的关键入经”。愚亦深有此感。近年来,在沉浸于二王经典多年,研习章草颇有心得后,他转向了宋人,选择了江西的诗词书法家黄庭坚,这位江西诗派的领袖。
纪松作品欣赏
与其说纪松选择了黄庭坚,不如说黄庭坚眷顾了纪松。
只是,外在山谷书风的犀利为纪松方圆皆用,刚中见柔,柔中见刚,最终以刚柔间济的样貌得以呈现,故纪松书法的技与道的质变则有了全新的意义——点划为情性所用,信手拈来的点划已自然地融汇到他的笔墨行间。
凭着这扎实的功夫,纪松连续两届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是为幸也。
若无这经年的投入和底气,纪松又岂敢在山谷道人之后“无佛处称尊也”呢。
(选摘,作者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导、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我只会临摹,不会创作,
怎么办?
怎样把碑帖中汲取的营养,
充分应用在创作中呢?
我的个性是什么,
如何培养自我意识?
相信每一位学习书法的朋友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平时临帖那么多,
但怎么就写不出自己满意的风格呢?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
无论是初学书法,还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树的书家,都离不开临帖,离不开对传统的遵循和继承。
在书法实践中,临摹与创作互为彼此,创作有境界的高下,临摹也有功底的深浅,而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是提升书法技艺的根本所在。
临摹与创作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即,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对传统的掌控和把握;在临摹过程中,有主体意识的浸透和潺入,具体做法是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应地展开临摹与创作。王铎所谓“一日临帖,一日应请所”,深刻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帮助大家一步一步从临摹走向创作
吴俊云简介
吴俊云,中书协会员,山西省书协会员,山西省美协会员。1997年书法专业毕业,1999年书法师从黄惇、曹宝麟两位老师,绘画得益于徐湛教授,王成喜老师。
书法初学颜柳,后转入王羲之怀仁集王圣教序,经黄惇、曹宝麟老师指导,转学米芾、王铎行草。
擅长工笔,写意花鸟画,尤其是写意梅花,作品空灵自然,清新生动,意境深远,功力深厚。
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三等奖、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赛二奖、淳化阁帖杯二王系列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二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全国首届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全国书法大赛冼夫人奖、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纪念孔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
【作品展示】
▼
◆◇◆◇
◆◇◆◇
◆◇◆◇
◆◇◆◇
◆◇◆◇
◆◇◆◇
◆◇◆◇
【课程安排】
▼
第一节 有效临摹—临创结合
详情见海报上
▼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 课程链接 ◁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 END ——
下面两幅作品是王飞涯老师零基础的两位的学生,丁晓与周仲阳学习7天后的作业展示。
是不是感觉有点厉害?
丁晓作品
周仲阳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山水画不是很难吗
也许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画家梦。
你说这些年因为画画而掉进的坑:
想自学。买了一堆宣纸、颜料,却根本不知道从何开始?
买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教材,但依然画不出书中案例?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自己摸索效果差。
去网上搜个视频来学。逼着自己含泪看完几集干巴巴的教程,却发现很少教你具体的运笔和怎么色彩渲染,收效甚微。更别提系统学习了。
所以,你觉得中国画好难,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赋,想着还是算了吧。但是,有时候又会觉得遗憾和不甘心。其实,国画这条路,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最重要的是:
1.树立学习信心, 走出第一步
2.有正确的学习规划 加以勤奋的练习
3.有老师给以持续的反馈很多人可能在第1步的时候就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很多人放弃梦想,不是因为不够勤奋,而是缺少明师的指导,在漫漫摸索的过程中,失去了信心。
↓
这一次墨池学院联合王飞涯老师
一起为你打造一个山水画入门短训班
零基础、上手快
没有复杂的理论、无需麻烦的准备
因材施教,逐一指导
足不出户,90天达到独立创作的水平
↓
王飞涯出生在江西新余南安乡普通农家,在傅抱石家乡的自然环境中长大,让他对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都有着深厚的情感。
(王飞涯作品《牧牛图》)
后来通过自己努力,顺利进入中国美院研习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并把学习及创作的重心逐渐转到了中国传统书画。
(王飞涯和自画像合影)
越是走近宋元经典作品,越了解古人绘画,就越发喜欢传统文化。在这里,他既受到了杭州深厚的人文历史的感染,也得到了中国美院众多名师的耳提面命及中国画名家方严老师的悉心教导,让他对艺术的认识和传统笔墨能力都突飞猛进,为以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打下了基础。
而这次传统山水画短训班,就是王飞涯老师结合20+年个人总结和授课经验,在经过一次次的思考、实践和认知所汇总起来的,真正能帮助小白入门中国画的课程,是真正能帮助已经学过中国画的同学更好的突飞猛进的课程。
它不鸡汤,不励志,却能快速让零基础的人树立对中国画的信心。
视频教学,真实又贴近生活。
不搞方法论,但从第一讲就告诉你正确学习中国画的思路。(比如:学传统山水画必从宋元笔法入门。中国画的线是根本,线质如达不到想表达的物性,没有用笔节奏就画不出生动的画面,其他再多的技法也只是空有其表。)
↓↓
适合谁学
·热爱传统文化的书画爱好者,对于中国画有兴趣且能保证坚持听课,并完成作业。
·零基础或负基础的小白,想开始学习,但不知道怎么开始,每次提起笔画个点再放下的朋友。
·期待快速成长,想有清晰的成长路径,想要打下夯实的基础。
你将得到
1.得到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以及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中国画的知识框架。因材施教,逐一指导。
2.通过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传统笔墨技法,并达到独立临创能力。
3.真实的给到一些能够帮助到你的实际运用的小技巧,课程回放永久观看,随时复习。与老师朝夕相处,每节课都有作业点评。
课程安排
第一课 中国画的笔墨理法示范讲解
第二课 线质与用笔节奏训练
第三课 树法基础
第四课 石法基础
第五课 树石组合练习
第六课 宋画山水局部临习
第七课 元画山水局部临习
第八课 青绿山水小品画法
第九课 宋画山水小品临习
第十课 元画山水临习
第十一课 宫扇山水小品临创
第十二课 如何自由生发创作山水
第十三课 短训结业小品临创
老师是谁
王飞涯,字持源,1975年出生于江西新余,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师承方严先生研习传统笔墨。中国美院竹林会馆会员。作品曾多次被国内外个人及机构收藏并展出。
(王飞涯作品《娇芯叩爱》)
(王飞涯作品)
(王飞涯作品)
还在犹豫?
那只能放大招了!有图有真相。
我们来欣赏一下,王飞涯老师之前带的部分学员的作业。画得再好,也不如跟对老师重要。
这两位都是零基础,而且是只学习了7天后的作品!
学员丁晓玲说:
一直以来很羡慕绘画艺术,尽管仅有兴趣而无基础,但王老师学养丰富,工作作风踏实认真,教学既耐心细致又不失轻松活泼,他不仅引领我走向国画入门,更多的是使我感受到国画艺术那份内在的魅力,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它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沉稳和快乐!
学员周仲阳说:
通过参加王飞涯老师的山水画集训班学习,使我这个零基础学员对山水画有了个初步了解,欣赏了一些名画,提高了认知水平,知道了山、石、树、竹、水的画法,对“书画同源”感受更加深刻,明白了山水画是写不是描,课堂上,王老师认识负责地教每个学员,每一句话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七天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那王飞涯老师带你学习三个月,距离你独立临创还远吗!
成人学习书画很难,一是难于技法,二是难于养成动笔习惯。
对笔墨的控制就像对筷子的把控,有效训练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熟练程度,古人所说的“未熟先工”即是学画的态度。从实践上看,不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最后一定会放弃。
学画很苦,只有在自己的进步中找到快乐。国画培训的难度,决定了成人书画培训整体规模不大,热爱书画的成年朋友想学习,却有找不阵地和方向的困惑。
我们愿意尝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拉低学习中国画艺术的门槛。我们相信,艺术原本应是亲民的,人生不仅需要非黑即白的实用,还需要水墨五色的韵味。
三个月!13节视频大课 + 13节作业点评课 + 授课群日常交流指导
语音+文字+图片+视频
1200元,专业名师“请回家”!
一次报名,无限回听,每天只折合十几块钱
咨询请添加微信:mochilupan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疏密变化,是经典中常用的变化手法之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比起王羲之行书,对于疏密变化的运用,要更强烈、更明了些,除了对字中部空间的明显强调以外,局部细节也有明显的用心。下面从作品中挑选一些字例,来体现颜真卿对于疏密变化的处理的智慧。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手捧侄子遗骨写下的悲痛之书
一篇祭文背后的英雄壮歌
这篇文稿作于安史之乱之时,当时其兄杲卿在常山作太守,坚决反抗安史叛军,后来被叛军包围,杲卿在孤城与敌人奋战六天,最后终因弹尽粮绝,在常山被攻陷,敌人威通呆卿投降,杲卿宁死不屈,便发生了下面这段故事:
安禄山大摆宴席,群贼相陪,接待颜杲卿,企图软化他。颜杲卿不为所动,既不吃也不喝。
安禄山说:”你原是个参军,是我任你为常山太守,又赠袍于你,为何反我?”颜杲卿问道:”你原是个牧羊儿,是圣上有恩于你,你为何叛国?!”安禄山说:”我是奉旨征讨杨国忠。”颜杲卿又问:”你自立燕国,自封帝也是奉旨吗?”
安禄山被问的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拍案大叫:”你降不降?!”颜杲卿也拍案大喝:”死不降贼!”安禄山又以高官相诱说:”你若降我,立封为相;若不降,立即斩首。”颜杲卿回答:”大唐命官,岂能和叛贼为伍?”安禄山恶狠狠的问:”你不怕死?”颜杲卿坦然回答:”我为国而死,名垂千古,你叛国作乱,遗臭万年。”
安禄山大怒,命人把颜杲卿绑在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上。安禄山又问:”降不降?”颜杲卿坚定回答:”死不降贼。”安禄山一声大叫”砍!”刽子手一刀砍在颜杲卿胳膊上,顿时鲜血淋漓。又问:”降不降?”回答仍是:”死不降贼!”又砍一刀,又问一句:”降不降?”颜杲卿挺胸昂首,大声历数安禄山勾结羯兵,叛国作乱,分裂社稷,涂炭百姓的罪行。
安禄山被骂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疯狂的令刽子手割断了颜杲卿的舌头。安禄山又问:”降不降?”颜杲卿用尽力气,一口鲜血喷在安禄山脸上,颜杲卿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死去,时年六十五岁。
这天颜杲卿的幼子、侄子以及同伴袁履谦,都被截去手脚。叛将何千年的弟弟在旁边,他们便含血喷他的脸,结果”因加之脔”。查”脔”这个字,意为小块的肉,酷刑极为残忍!
乾元元年(758)安史之乱平息之后,颜真卿特地派人寻找杲卿一家,杲卿的尸骨没有找到,只找到了他的幼子季明的尸骨,颜真卿双手捧着侄儿的骨灰,想起季明在战争中经常往来于平原,常山之间传递情报书信,机敏勇敢,英姿勃勃,恍如昨日,禁不住老泪纵横,心中激起对叛贼的无比义愤,又感于家族的覆灭,因而撰文作祭挥笔写成《祭侄稿》。
相信不知道其中奥妙的看官,第一眼瞧见这篇歪歪扭扭,涂涂改改的文字后也在怀疑这看似杂乱无章的书法,凭什么成了为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天下第二行书?
悲情所至笔凝噎,无心作书化血泪,要说这第二行书的最大亮点,那便是用情至深了可以说一个”情”字,让所有的技法,都变得不再晦涩难解,作为草稿的《祭侄文稿》全文共234字中,就有30余个涂抹过,而涂涂画画的原因,就是作书之时,颜真卿早已被满心的痛苦所淹没,全然少了平日的淡然谨慎。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这也是《祭侄稿》可贵之处。
想要经典再现,唯有~
▼
✩ ✩ ✩ ✩ ✩ |
▼
仅需1元,扫码报名
名师授课,实时交流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方式】
①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
②
点击订阅
☟
③
扫码订阅杨正良老师课程
☟
古代是没有所谓丑书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区分字的丑美,那应该是技法的生熟,格调的高低。所以,大家经常批判的“丑书”其实都没骂到点,无关痛痒。关于丑书的毛病,这样骂才解气!
今天,我们从写字运笔角度来看看丑字的弊病,也称病笔、败笔,既有各种字体共有的,也有某一字体特有的。字体特有的病笔如楷书的牛头、鼠尾,草书的缭绕、歪倒等。各种字体共有的病笔如偏枯、板滞、浮薄、俗浊等,我们分四类予以批评!
一丑:偏枯,杂俗!
运笔的偏枯,即用两种字体的笔法,写成一个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偏枯当然也包括真隶合成一字,隶篆、隶草合成一字等混杂写法。运笔的法度是区别字体艺术特性的准绳,不能有毫厘之失,“若豪(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因而,绝对不允许运笔偏枯,写成杂体俗字,反以为是书艺创新。
运笔偏枯的弊病,近代以来更加严重,主要是由于“欲变而不知变”,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须作数种意况”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这当然也与讹传误导以及标新立异等有关,也因此出现了大量偏枯的丑字。
二丑:板滞不堪!
由于运笔的基本要求,是把笔画写活,所以历代书家都把运笔的板滞,视为一大弊病。“书忌板滞,画忌板结。”唐太宗论笔法也说:“勿令有死点死画,方尽书之道也。”时至清代,人们对笔法更加隔阂,加上政治原因,遂形成了死板凝滞的“馆阁体”,大家甚至以此为标准,过于板滞。
但是,在反“馆阁体”的人士中,崇尚法帖的书家未能摆脱板滞的弊病;尊碑的书家,因为“古今阻绝,无所质问”,竟用秃笔描摹篆书,用羊毫笔涂画隶书,也把笔画描画得板滞不堪。至于板滞的表现,有如枯木、死蛇、破笛等形态。
枯木形病笔,是运笔直锋牵裹所致,即所谓“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死蛇形病笔,是运笔生拖硬拉,缺乏虚实导顿的缘故。破贫形病笔,是信笔抹画造成的,多见于隶书和魏碑字幅。
三丑:浮薄曲枯!
运笔的浮薄也是一大弊病。运笔要求遒劲有力、万毫齐力、力透纸背、“人木三分”,把笔画写成“铁画银钩”,以表现书法艺术的生命力。运笔浮薄的毛病,古人多半是因为运笔方法不当,而今人明显是缺少临习功夫。
一些“书法家”,运笔不仅横勒不能紧越涩进,竖努不能摇曳战行,而且连横平竖直都做不到,就必然会把笔画写得浮薄曲枯,如同败蔓;或者用锋遣毫,铺裹无度,运行失节,把笔画写得形似烂绳;或者指腕不能运转,笔卧纸上,把笔画写得好像面条等。书法是“书而有法”的艺术,过不了运笔法这一大关,就不能跨进书法艺苑的大门。
四丑:俗浊混污!
书法是高雅而奇特的艺术,最忌俗浊不雅。运笔虽有多种弊病,而最可恶的是俗浊状态。俗有庸、粗、野、鄙等形态,而矫揉造作的鄙俗最可厌。浊有混、污、昏、拙等形状,而触笔、涨墨的污浊更可恶。
由此可见,学书要想除掉俗浊的弊病,只有坚持“书而有法”的原则,以画沙、印泥的运笔,把笔画写得遒劲健美,“明利媚好”,才能脱俗去浊,进人高雅而清新的艺术境界。
总之,由于书法的技艺性特别强,而误导错学的弊病特别多,所以必须澄清是非,提高认识,才能顺利学习,以期得法成家,为促进书法艺术复兴繁荣作贡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