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记述了秦国君游猎之事,故又称“猎碣”。此刻石唐贞观时始被发现,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历经磨难、迁徙,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是汉字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过渡性书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谓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石鼓文字体方整,端庄凝重,笔力劲健,章法匀称清朗,有雄浑朴茂的艺术美感,被历代书法家视为小篆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誉。

明代大收藏家安国所藏中权本、先锋本、后劲本,均为北宋拓本,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漫漶,加之篆体不易辨认,令初学者无所适从。现以安氏所藏后劲本为蓝本,逐字释音,对释文做了今译(见附一),并将王福庵先生所书小篆石鼓文(个别字除外)对照排列,以便于学者临习。

IMG_1962

IMG_1963

IMG_1964

IMG_1965

IMG_1966

IMG_1967

IMG_1968

IMG_1969

IMG_1970

IMG_1971

IMG_1972

IMG_1973

IMG_1974

IMG_1975

IMG_1976

IMG_1977

IMG_1978

IMG_1979

IMG_1980

IMG_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