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楷书很简单
岂不知一个笔画就能让行内人琢磨半天

640.webp

你以为行草书不就是瞎划拉嘛
刷刷几笔就完事
其实要写好一个字
就够我们冥思苦想一整晚

640.webp (1)张旭《古诗四帖》

你以为这样的“工整”书体才是书法
所有看似歪扭欹侧的都是毫无基本功的“丑书”

640.webp (2)行楷印刷体

你以为这书法眼花缭乱、毫无章法
但没两把刷子咱还真不敢写!

640.webp (3)米芾《珊瑚帖》

你以为我随便写两笔就能卖钱,人前风光,
岂不知背后的心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640.webp (4)

你以为中书协只有黑幕
却不知其中不乏数一数二的高手

640.webp (5)卢中南书法

你以为招待朋友就是花天酒地、觥筹交错,
其实我们闲坐纸堆,聊聊学书心得,亦足欢乐

640.webp (6)

你以为书法家都是玩杂耍的江湖营生
其实我们也鄙夷这种“江湖书风”
正经写字才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家宝

640.webp (7)

真正的书写者不屑于表面的花哨做派,也无心力应付虚张费时的人脉应酬,唯愿一盏孤灯下,展纸而书,虽孤寂清苦,亦足安宁,当书毕观览,觉有数字尚可,心下满足。或许,这就是书法的真谛。

——  END  ——

隶书中,《石门颂》是圆笔中的典范,那方笔的代表就无疑是《张迁碑》了。《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中平三年立,石存山东泰安岱庙。

《张迁碑》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笔画坚实有力,气力雄健,点画间距紧凑而不局促,字体严密方整,朴厚中见灵巧,外形方整,是方笔一路的极品。

历来隶书中的方笔和古拙风格,非《张迁碑》莫属。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书法家称道。

微信图片_20171101154237

粗略一看,《张迁碑》似乎毫不经意,随手而成的作品,但是认真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属于“拙、重、大”的典型。

所谓古拙,不是笨拙,是兼具质朴和浑厚的大巧若拙;“重”是指其点画间的粗重,“大”是说整个气象,大气。如果单从技法上分析,不难发现取得这种效果的几种主要用笔与结体方法。

从用笔来看,《张迁碑》是汉隶横平竖直的典型,正因为这种横平竖直,使其拙味更加突出。起笔、收笔都是以方笔为主,即使“蚕头燕尾”的笔画,起笔也为方头。“雁尾“重顿之后再轻轻收笔。折笔处以硬折为主,横画和竖画搭建处,以方形折角。点都比较小,多呈三角形或短小的竖画。

微信图片_20171101154248

从结体的方面看,每一个走是长方形或者扁方形,在外框 大致定下来以后,字内的点画有一些小的变化,这种结构一般称为外紧内松或中疏外密,拙中寓巧,收放关系处理的得当,足以体现匠心。

字内偏旁关系处理方法呈现多样性,有左收右放的,有左放右收的,上放下收或者上收下放的,。正因为这种多样化的处理关系,使各字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张迁碑》显得灵活多变,尤其上放下收的处理,显得拙朴憨厚,天真自然,生气十足。

微信图片_20171101154251

如果临写汉隶,要求多变,《张迁碑》是极好的范本。临摹时候要注意,《张迁碑》虽然以方笔为主,但绝不是一成不变,只是以方笔为多,圆笔为辅,切不可一方到底,显得呆板滞涩。

临写方笔的时候要用毛笔的侧面切入,然后适当捻管,不可出现拖尾现象。笔画要干净利落,如刀切斧凿般斩钉截铁。

墨池学院特邀 郝惠谋老师,通过三个课时,从《张迁碑》的基础知识、临摹方法和创作转换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掌握《张迁碑》的书写方法,找准学习方向,从临摹走向创作。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118

郝惠谋,笔名:郝大非;别署:锁庐。

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博士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东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中国书法高研班助教、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师、青少年书法报艺委会委员。

作品获奖、参展情况: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中国书协);

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中国书协);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鲜于璜碑>书风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书学价值》获首届“鲜于璜碑”全国隶书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中国书协·获最高奖);

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中国(长沙)首届“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大爱妈祖——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

天津市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天津书协);

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天津书协·获最高奖);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天津书协)

天津市第十七届“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天津文广局·优秀奖);

天津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天津书协);

天津市第二届临书大展(天津书协);

作 品 展 示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152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156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00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04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07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11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26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29郝惠谋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52241郝惠谋作品

恩师寄语

文/李胜洪

2013年,惠谋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 成为我指导的书法硕士研究生之一。我们之间的师生缘便由此开始。

他本科读的是历史专业,积累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对历史的了解,使他在书法专业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驾驭技法。同时,他还喜欢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都有发表,这也练就了较好的文笔和突出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本作品集中收录的文章,就是他到北京读书后这一年多时间陆续发表在《书法文献》、《天津书法通讯》、《中国书法•翰墨天下》和《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上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的文字能力和艺术理论水平。

惠谋在书法上的悟性不错。大学期间已经多次入展全国展,二十岁出头就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相对而言,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较为成熟些,草书、篆书也有所涉猎。其隶书浸淫汉碑,创作以《张迁碑》和《礼器碑》为体,《衡方碑》、《肥至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等为用,在此之上又理性地借鉴了《好大王碑》的趣味性和《石门颂》、《大开通》的开张放达,又能融入篆书笔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字法变化能力。

行书也是惠谋主攻的书体之一。其行书创作延续了“二王”一脉的基本面貌,笔法上对王羲之、苏轼、米南宫用功甚勤,也显然对宋明手札和清末民初的学者书法均有所借鉴。他在创作上既关注作品的精神内质,同时也在意建立与之相关的外在表现形式。我注意到,他往往多用粉蜡笺等熟纸,在创作中去主动追求纸、笔、墨三者之间关系的最佳结合。这种自觉性是难能可贵的。

惠谋的书法创作总的来说,目前还处在一个自我整合、不断完善的上升过程当中。他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身上总是有一股子韧劲,有一种东西在不断生发、滋润着。我想是因为他心中有对中国书法的敬畏、信仰,所以他始终在学习、在努力,在进步。他很年轻,当有很大的后劲和发展空间。我相信他通过进一步的历练和感悟,能够更加清楚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坦坦荡荡、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进而在创作上登堂入室,更上竿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我的期待。

课程安排

第一节 《张迁碑》基础知识
2017年12月13日 19:00
1.《张迁碑》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介绍
2.学习《张迁碑》的工具准备
3.《张迁碑》经典单字讲解示范

第二节 《张迁碑》的临摹
2017年12月20日 19:00
1. 《张迁碑》基本用笔讲解示范
2. 《张迁碑》结体特点讲解示范
3. 《张迁碑》的实临与意临讲解示范

第三节 《张迁碑》的创作
2017年12月27日 19:00
1. 集字创作
2. 创作内容与形式设计
3. 结合其他汉碑进行融合创作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71031172133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微信图片_20171101142453

赵孟烦,字子昂,号雪松道人、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烦博学多才,诗文、书画、音律均善,旁通佛学,元人评其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著有《松雪斋集》。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载“孟烦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对他赞誉极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早年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参习了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自成一家,世称“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

元朝 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代表作《三门记》。

《三门记》全称为《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峨撰文,大德六年(一三○二)赵孟頫书并篆额。楷书,纸本,纵三十五.八厘米,横三百八十三.八厘米。通篇界有乌丝方格,字大径寸。前有四行共八个小篆,全文六十四行,每行八字,共计五百零六字,基本完好无缺。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帖是赵孟頫早年大楷书的代表作,书风较为严整,用笔沉稳,一丝不苟,楷中略带行书笔意,精到严谨,章法静穆庄严。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837

元·赵孟頫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局部)楷书,纸本,纵:35.8厘米,横:283.8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赵孟頫《三门记》部分高清单字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858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01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04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07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10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13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17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20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25

微信图片_20171101144928

墨池学院特邀 方匡水老师,通过三个课时,从赵孟頫《三门记》的创作背景入手,从基础技法、基本临写到临创转换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掌握《三门记》的书写方法,找准学习方向,并从临摹向创作过渡。

微信图片_20171101145659

1996-1999年温州大学艺术学院,导师马亦钊教授;
2010-2011年浙江大学访问学者,导师陈振濂教授;
2012-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书法硕士,导师孟庆星教授。
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学术期刊。
现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书法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台州书画院书法研究员。

荣获:浙江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台州市第四届艺术节书法作品金奖,浙江省教职工书画大赛二等奖, “灵桥杯”第三届浙江省青年书法选拔赛铜奖,长三角群文书法作品交流邀请展铜奖。

入展:首届全国“小橄杯”县镇书法大展,第三、四、六、七、八届全浙书法大展,浙江书法精英展,万山红遍—浙江书法大展。

[ 作 品 展 示 ]

微信图片_20171101134128方匡水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34131方匡水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34135方匡水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34141方匡水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34202方匡水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101134207方匡水作品

课程安排

第一节 赵孟頫《三门记》背景知识及临写准备
2017年12月13日 19:00
1. 《三门记》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
2. 学习《三门记》的工具准备
3.《三门记》不同起笔讲解示范
4. 《三门记》经典单字讲解示范
5. 《三门记》章节临写讲解示范

第二节 赵孟頫《三门记》笔法详解
2017年12月20日 19:00
1. 横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2. 竖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3. 撇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4. 捺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5. 点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6. 提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7. 勾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8. 转折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第三节 赵孟頫《三门记》的结字章法特征及临创转换要点
2017年12月27日 19:00
1. 《三门记》的偏旁部首归类及结体特点
2. 《三门记》的章法特点
3.章节临写示范
4.简单创作示范

第一节课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71031172159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2fc647f047164fabacad791eb045ba0e▲图为出席展览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在仪式期间合影。091e12fc268049d3a9dc50212768ae12哥大副教务长兼图书馆总馆长Ann Thornton在书法展开幕式上致辞。98cf03bebc3d4b5ea705c45a1d113b19哥大东亚图书馆馆长程健主持书法展开幕式。b47680462dc14827a201d6f42fa16216《侨报》总裁游江在书法展开幕式上致辞。053c29003aea42d7a37830e534a96c28来宾观赏现场参展作品之一 —— 由《侨报》总裁游江创作的行书作品。512b8479138948838a89c62373fbda50▲北美书法家协会会长沈新德致辞。

【侨报记者管黎明10月27日纽约报道】 第二届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展暨中国书法论坛27日起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和纽约亚洲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由北美书法家协会、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龙峰文化基金、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美国《侨报》和亚洲文化中心联合主办。

据共同策展人罗慰年介绍,本次展览展出了世界各地书法家的160多幅作品,风格和形式均非常多元 —— 既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多种书体,也有立轴、对联、扇面、长卷、册页、斗方等多种形式。

  展示当代海内外中青年书法家书法艺术成果

  作品展示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书法艺术风采,反映中国书法教育30年的成果。受邀参展的海外书法家的代表作展现了海外华人的书法成就,显示海外华人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功力和深厚的文脉。

  在当天于哥大东亚图书馆举办的展览开幕式期间,该校副教务长兼图书馆总馆长Ann Thornton亲自出席致贺。北美书法家协会会长沈新德、龙峰文化基金会主席贾新峰、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民、《侨报》总裁游江、法拉盛图书馆副馆长邱辛晔等也先后致辞。东亚图书馆馆长程健主持了仪式。期间,书法家黄建新、朱友舟还特地赠送作品给东亚图书馆。《侨报》总裁游江也应邀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他的行书作品。来自上海的著名书法家、曾担任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个人书法老师的周斌教授和中国高校北美校友会联盟创会会长黄亚村等也应邀出席本次展览的论坛及开幕式。

  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民作为本次展览的国内策展人表示,这次书法展不但是一次中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令参展者受到很多教育和启发,相信这会激励大家在未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据悉,本次书法展的一大亮点,是邀请到代表中国学院书法的50多名书法博士和数名他们的导师的作品,以及50个兰亭奖得主,他们代表了中国中青代学院派书法家的最高水平。

  这次展览的主要部分都在学院内举行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加盟,以及南京艺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和中国高校北美校友会联盟的特别支持,令展览形成了学院格局。而海外参展的书法家也基本上是留学生等学者群体,体现出他们追求书法本体、追求文人风骨的特点。

  本次活动协办单位包括纽约梨园社、丹佛孔子学堂、易文出版社、康普培训中心、纽约印社、四海书院、美国《翰墨》杂志以及多个中国高校的北美校友会。中国高校北美校友会联盟为特别支持单位。联盟现有75个校友会,10万多校友。2469e94ed9304178ba2ab90f940d7952

书法家出席论坛 交流书法心得

第二届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展之中国书法论坛27日上午在曼哈顿中城的亚洲文化中心举行。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民做了题为“书法内理通解”的主题演讲。他广采古今书法的各类史料和范例,从写作书法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式讲起,为现场来宾讲解了书法创作最根本的技巧和要诀。同时他也通过范例讲解了如何掌握书法的书线和笔法、画线以及甲骨文练习方法等内容。此外,书法家聂晖也做了主题为“古琴与书法的相通性分析”的演讲,令大家受益良多。多位现场来宾也在后半场发表即兴演讲,交流书法心得。图为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民做主题演讲。  

——END——



10月28日,第二届“丹青华茂——当代青年中国画家提名展”在中国画美术馆举行,展览组委会提名邀请了33位青年中国画家参展,大家师承各异,山水、人物、花鸟等,都有各自的风格和面貌。为此,中国画美术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展览期间特开新栏目《展览进行时》,为大家呈现这33位国画界后起之秀的艺术理念和作品。

参展画家

邱洪章

640.webp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本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特聘书法教师;北京人文大学、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尚艺书院教学部主任。

640.webp (1)

山秀自生云
75cm x 39cm

640.webp (2)

水流心不竟
61cm x 21cm

640.webp (3)

水天蓝一色
75cm x 39cm

640.webp (4)

溪山春早
89cm x 24cm

640.webp (5)

春山坐忘
89cm x 24cm

640.webp (6)

醉春图
89cm x 24cm

640.webp (7)

放棹春山
89cm x 24cm

640.webp (8)

静处看山山色远
81cm x 33cm

开幕式

现场

640.webp (9)

640.webp (10)

主办单位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画创作研究院

中国画美术馆

北京艺投文化

协办单位

昆玉堂文化

总策划

龙   瑞  刘占文

总策展

袁学君

策展人

陈斐鹏  谢增杰

参展画家

张    平   刘    丽   牟丕芳

张云龙   赖铁骢   马宝霞

刘彦明   渠国强   樊    华

王震宙   周坚洪   方壮荣

叶桂创   陈君诚   莫    闲

王    萌   邱洪章   徐洪涛

郭庆志   郭林吉   刘成侃

王晓派   郭楚开   毕馨月

迟京丞   陆    倩   师晓龙

邹训精   黄毅成   郭昱峯

史广信   李    佳   李海宁

展览时间

10月28日——11月8日

展览地点

中国画美术馆

——END——

东汉桓、灵之世(147-189),定型的隶书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标准书体。这一时期留下的碑版、金文、砖文、印章文字,以及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的竹木简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东汉树碑立传之风特盛,所遗碑版也最多,最精湛。我们通常说的汉隶主要指这类碑版。这是我们讨论东汉书法的主要内容。传世的东汉碑版达170余种。这些碑版书法风格多样。今将选择汉隶中具有代表性的碑版介绍给大家。

640.webp茂密雄强,浑穆厚重一路风格的汉隶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仇绋书《郙阁颂》、仇靖书《西狭颂》《封龙山碑》《衡方碑》《耿勋碑》《潘乾碑》《赵圉令碑》《景君碑》《樊敏碑》《夏承碑》《尹宙碑》等。这一类碑刻,总的特点是体方笔拙,笔力遒稳,气派宏大,浑厚雍容。

640.webp (1)其中最拙古者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以及仇绋所书《郙阁颂》摩崖刻石等。它们没有明显的波磔笔画,笔道劲挺,以拙取胜。这类碑刻中,稍见秀逸者有息喿所书《樊敏碑》以及《西狭颂》《赵圉令碑》《潘乾碑》《夏承碑》《耿勋碑》等。这几种碑刻,用笔上有了一些变化,有了波磔,笔道粗细也变化较大且有了明显的波势,显得活泼,于雄强茂密中又见神采飞动,是很可贵的。近人佘雪曼在讲汉《西狭颂》特点时说:“《西狭颂》的艺术特点,是庄严浑穆,天骨开张,有博大真人气象。……它的结字高古,笔力遒稳,如彼苍松,自具端丽。”他还说。“学汉碑要有气魄,写得大,放得开,这块首尾完好的石刻,对于今天的我们,应是最佳的范本。”他的这一分析,对我们研究这类碑刻颇有启发。

640.webp (2)《郎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为摩崖刻,原在陕西省褒城县北石门谷道中,现藏汉中博物馆。由褒斜道可直抵关中,因斜道为太守鄐君主持开通,故立石以纪其功,东汉永平六年(63)刻,是现存东汉刻石之最早者,宋代被发现,十六行,行五至十一字不等,清道光前”钜鹿”二字漫漶,后被近人重剜数字,如”钜鹿”“百”等字。

640.webp (3)

它笔道圆劲,若屋漏,若画沙,非中锋不能为,关中著名学者党晴梵《论书》诗云:“斜谷摩崖十又三,中峰须向此中参。”在褒斜道摩崖汉魏刻石十三种(又称“汉碑十三种”)中尤以此刻笔笔藏锋,如锥画沙不见起止,沉着、含蓄、拙朴。其结体方整,取外满之势,直接继承了西汉金文篆书的体势特点。然其笔道的简省、偏旁部件的写法却纯然是隶书。通体章法,无行距、字距之限,上下左右不犯不离穿插呼应,隐现于如微波轻烟的石纹之间。

640.webp (4)大体匀称的由中锋、藏锋、圆笔所构成的起伏波动的线条成了这幅作品的主旋律。因漫漶磨泐而形成的时隐时现的线的运动所产生的字的似隐似现、虚虚实实所带来的神秘感却能令人遐想,给人以心理上的不满足感,令人追求、探迹、摩挲、猜测。这正是书家、工匠、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高妙处。美的享受不是让人满足、静止,而是让人不断地追求,用感情、理智、联想去发现美,这大约就是此类作品残缺美的诱惑力之所在吧。

640.webp (5)清代著名书论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称赞此刻石说:“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

——END——

下面这几个问题,大家请注意!

1、写书法的人很多,但是书法家极少。

中国古代没有铅笔、钢笔时期,人人都用毛笔写字,写字好的人比比皆是,数千年能称其为书法家的也就那么几十位,其中王羲之、智永、张旭、怀素称其为书法大家。

2、为什么那么多写字好的人,却不能成为书法家呢?

就是因为写字和书法不是一个概念,现代有很多人把写字好人称为书法家,是不对的。

3、“印刷体”和“丑书”算书法吗?严格意义来说都不算的。
理由不多说,看看下面这幅图:

640.webp

640.webp (1)

书法是艺术,每个字都一样还能叫艺术吗?

书法写的首先要是字,丑到都认不出就什么东西还能叫书法?

“印刷体”和“丑书”的争论就是东施与凤姐的战争,没有胜者!

什么叫书法?法是什么?法就是法度、规则。书法就是书法艺术表现的规则,离开了这个规则就不叫书法。那么书法有哪些规则呢?

640.webp (2)

写字和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书法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笔法、字法、章法、墨法。而随便写的字或印刷的字,无需这些要求。就比如零食等同食物,但食物不等同零食,逻辑是一样的。

把写字与书法混为一谈的后果就是:江湖杂耍、老干部体、印刷体、鬼画符等都能浑水摸鱼,自诩书法。比如下面这位写的,能算书法吗?

640.webp (3)

一、没有笔法规则的,不能算书法

1、笔法指用笔的方法。用笔的方法有:起笔、收笔、圆笔、方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提按、转折等。

2、笔力指笔画的内在力量。无论是刚健或柔软的笔画线条,在用笔中要表现出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感。

3、笔势指用笔时所形成的气势。笔势有笔断而气势不断,点画形状虽各不相同,但其势则浑然一体。

4、笔意即笔画线条所表现的感情、意趣等。这种意趣往往是作者的感情在书法中的流露和表现。

640.webp (4)

二、结字不讲究的,不算书法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产生结构的艺术技巧。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640.webp (5)

三、无章法可循的,不算书法

章法有大小之别。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章法的组成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1、字字关系:字间关系、字组关系,讲究变化与气韵,气息流畅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

2、形制:即规格,形式如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等。  

3、正文: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书写者要根据字数、字体和形制的不同来决定章法的布局。  

4、行款:即落款,指正文之外的文字。有上、下款和长、短、穷款之别。内容一般为正文出处、书赠对象、时间、书写原因、跋语等,下款为时间、书者或斋馆、名号等。但一般情况极少有全部写齐的,故以短款、穷款居多。可视章法需要而定。

640.webp (6)

 四、上乘书法,还需讲究用墨

墨法也常为书法家所重视。用墨的方法有:浓墨、淡墨、枯墨、燥墨、湿墨、润墨等。淡墨,古人作书多不采用,明董其昌爱用淡墨,及到近代便大量采用,并在一字之中,浓淡互用,笔画之间,彼此渗透产生丰富的意趣。

640.webp (7)——END——

 

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书风鲜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情节,通过联想,塑造了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笔柔美清新。赵孟頫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如合符契。

640.webp

《洛神赋》是赵孟頫47岁时创作的。这篇赋共900余字,以小字行书轻松写来,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展示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心领神会。赵孟頫是为世人公认的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的书家,这篇《洛神赋》浸润了《兰亭序》的韵致并且有所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欣赏。

640.webp (1)首先是用笔的极其熟练,使转圆活流畅。赵孟頫运用弧线时的机灵和敏锐,使线条流动准确到位,似乎就是滑了过去,恰到好处,停住。这时,弧形的大圆川、圆、大转、小转在不断地运动中承起、错开、钩连,化尖锐、方折为圆转,使通篇尽在圆融之中,和美浑穆。赵书比王书更多了一层丰腴,更多了一种富贵气,“清秀”喻之似不恰当,可称为“清润”吧。

640.webp (2)其次是《洛神》中提按的分明,形成了欣赏视觉不断调节的美感。提按的交替敏感而鲜明,有的笔画沉重而稳当,有的则如流星轻轻划过,重不刻板,轻不飘忽。

640.webp (3)文中“之”字之多胜于《兰亭序》,也都在赵孟頫机智的调节中各见异趣。这使《洛神赋》处于空、实的变动之中,并不因字数多而拥挤淤塞。清人周济说得好:“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640.webp (4)

640.webp (5)

《洛神赋》还表现了赵孟頫的精心。精心是赵孟颊非常突出的一个优点,再多的字,再大的篇幅,精心从头至尾毫无闪失。据说赵孟頫有一日书字一万的本领,他的精力、笔力远远超过一般书家,只要一提笔,情意尽至,笔墨无懈。

640.webp (6)这也是《洛神赋》字字珠玑,精美绝伦的原因着力于精美的赵孟頫,有其心,亦有其熟练的技巧,就使《洛神赋》十分圆熟。圆熟是一种美感但也定下了一个模式,很完整、固定。赵孟頫书法很少有率真、随意之笔,似乎笔一提起必定要达到珠圆玉润。《洛神赋》是这种创作观念的代表,如果创作情绪不那么绷紧,多一些意笔,这件作品就更有意想不到的趣味了。

640.webp (7)《洛神赋》是朝着纯美的方向发展的,它的形式最适宜社会最普泛人群的欣赏,雍容大方,丰美遒丽。同时,它又为书坛中人所激赏,钦佩其高超的技巧,禁得起反复的推敲,就像一篇编织得十分严密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耐品,毫无破绽。元人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就赞赏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640.webp (8)

完美的用笔、结体、章法,使《洛神赋》自元代以来一直为人效仿,它的魅力使欣赏者的想象力自由地飞翔,内心因此而欣喜、欢快,为美所充满。《洛神赋》和其他优秀的书法作品一样,具有超时代、超民族的普遍性的美学特质,因此生命力长久。

640.webp (9)——END——

“孤篇绝冠”的《千里江山图》即将从故宫博物院撤展(10月30日),传世名画要回库房休养生息了!

640.webp清,王炳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清宫旧藏

此后我们将只能看到《千里江山图》的清代摹本,也不知下一次再见千里江山真迹是猴年马月。

640.webp (1)清,方琮仿王希孟江山千里卷,清宫旧藏

其实,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中,接近一半的作品,原作早已不存,博物馆收藏的均是后世的摹本(比如“书圣”王羲之就无一件真迹存世,现存的均为摹本或拓本)。

640.webp (2)米芾临兰亭序

640.webp (3)文征明临兰亭序

中国历代书画珍品,有一大半都进过宫,属于皇家的私人收藏。皇帝有时对某些作品喜欢得不得了,就会命人或宫廷画师来临摹。

宋代是画家的黄金时代,由于“画院”兴盛,因而许多名画摹本均产生于宋代。

《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640.webp (4)

北宋,佚名,《洛神赋图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640.webp (5)

《捣练图》,传为宋徽宗赵佶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640.webp (6)《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40.webp (7)比原作还像原作

古时,临摹界大师辈出,最著名的事迹当属唐太宗与《兰亭序》。

唐太宗也是位书画发烧友,那一年,得到《兰亭序》后,不仅自己临仿,还找了一堆大V,如赵模、韩道亭、冯承素、诸葛贞,制作了数个摹本,用来赏赐皇太子和诸王近臣。

他们的临摹水平之高,足以以假乱真,就算是王羲之起死回生估计也很难分辨,不信你看↓

640.webp (8)

冯承素摹写的《兰亭序》

请问,你能从以下各仿本中找出王羲之《兰亭序》原版吗?

640.webp (9)

找不出吧?

因为它们都不是。

那本真迹去哪儿了呢?没人知道。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兰亭序》藏于陕西昭陵唐太宗的棺材里。

640.webp (10)谁年轻的时候没追过星?

历史上,除了唐太宗和他的一众书画界小弟,喜欢模仿王羲之的还有很多,而且都是大咖级人物。

比如地表最强书画全能选手——赵孟頫。

谁年轻时没追过个把明星是不?

640.webp (11)赵孟頫绝对是一个好奇宝宝,年轻时仗着皇族之后的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模仿过智永、颜真卿、米芾的书法,山水画受董源、巨然影响最深,君子画远承文同、苏轼,近宗赵孟坚,牛马取法韩干、韩滉……

640.webp (12)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卷

640.webp (13)赵孟頫行书二赞二图诗卷,故宫博物院藏

640.webp (14)

赵孟頫款行书洛神赋卷

但这些都不是他的最爱,模仿了一圈,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祖师爷王羲之。

赵孟頫临“书圣”书法可不是一般的临,而是经常临,临到严重上瘾不能自拔。

单是《兰亭序》,现在所知的赵孟頫临本,就高达10个,随便举几个例子↓

640.webp (15)

640.webp (16)赵孟頫缩临兰亭,2015春季中贸圣佳,成交价935万人民币

640.webp (17)赵孟頫临玉枕兰亭

640.webp (18)

640.webp (19)赵孟頫临兰亭序卷,无锡博物馆藏

640.webp (20)

640.webp (21)赵孟頫临孤独本定武兰亭(快雪堂刻帖涿拓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640.webp (22)

640.webp (23)赵孟頫临《兰亭集序》

640.webp (24)

赵孟頫草书临王帖札页

既然你这么爱王羲之,那就临吧,反正临得还挺美。

正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就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厅,用来陈列赵孟頫款识的书画……额,伪作。

模仿模到这个境界,也是让人服气!

640.webp (25)

640.webp (26)

作为书、画跨界大师,赵孟頫有赵孟頫的偶像,也有人把赵孟頫当偶像。

若问谁才是古往今来赵孟頫最强迷弟?

乾隆皇帝排第一个。

不好意思,下面可能又要黑一下弘历了,不过我们尽量陈述事实,不发表看法。

640.webp (27)

先看赵孟頫一幅书画旁的收藏章↓

放大看,哦哟,好多章都属于真粉丝·乾隆啊!

640.webp (28)

虽然早知道乾隆大大是位玺印发烧友,但事实摆在眼前时,还是会有一点莫名的……惊讶。

640.webp (29)

不过,对于乾隆来说,爱赵孟頫,不能只用印章来表达!

乾隆号称赵孟頫“隔世真传”,特别爱模仿赵孟頫写字,每次技痒都要把名画拿出来练练手,直接填到画卷空白处。

在《鹊华秋色图》上,乾隆就写了这么一大把字——

640.webp (30)他也很喜欢仿画,以下是赵孟頫《汀草文鸳》图轴↓

640.webp (31)

640.webp (32)乾隆仿作↓

640.webp (33)他还不止仿过一副,下面这幅赵孟頫的《二羊图》↓

640.webp (34)元,赵孟頫,二羊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乾隆仿品↓

你没看错,乾隆大大忽而脑洞一开,多画了一只羊,凑成三阳开泰。

640.webp (35)

模仿是学习书法绘画的必经之路,也许你会说乾隆仿得不好,那是因为有原作在对比着。人家至少追星追得热情虔诚嘛!

万一……万一的万一,赵孟頫的这些作品都已不存世,那世人也只能从乾隆仿作中感受赵大师画中风采,即使是功底稍差的仿作,也会被视若珍宝的~

640.webp (36)

为赵孟頫《水村图卷》题了匾一样大的字

古文物每天都在老化、损坏,光靠修复是远远不够的。

在没有电子存档的年代,临摹也是一种留存文物的手段,相当于现代的复印或者扫描,虽然不是真货,但也不能算赝品哦,毕竟人家不以获利为目的嘛。

640.webp (37)宋拓永师真草千字文,故宫博物院藏

——END——

640.webp徐渭与陈淳

众所周知,写意花鸟画最能见笔见性,特别是大写意花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和修养,也最能看出其对笔墨的理解与驾驭能力。随着文人画的出现,历代均有众多画家,用写意花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志趣和操守。尤其自“心学”兴起后,写意花鸟画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写意花鸟画大师徐渭、陈淳的出现,更使得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40.webp (1)徐渭《墨荷图》

徐渭、陈淳的绘画实践对其后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影响至大,无人可及。我想这样的评价用在他们身上是不为过的。但让人反思的是,为什么他们对后世的影响至大、无人能及?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今天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

640.webp (2)陈淳《松石萱花图》

毫不客气地讲,当下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呈衰微态势,很不乐观。其实也不只写意花鸟,整个写意画的发展都是如此,写意山水、写意人物,近年来也难见经得住品评的经典力作产生。这个问题在全国美展上就已多次暴露,即当下多喜工笔创作,而少写意,特别是大写意的表现。

640.webp (3)徐渭作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意画在技法上的难度整体而言要大于工笔,没有一定的功力很难予以把握,创作时也较容易“露馅儿”,那么很多人便选择了避难就易的做法。

二、今人多沉浸在形而下的技巧技法层面不能自拔,并精于设计,刻意求工,且欠缺必要的艺术个性与生活体验。少了一种宏观视野,以及那份自然本真的写意情怀和对写意画精神内涵的充分领悟与深度探求。

三、文化修养不够,忽视了写意画存在的文化土壤,思想境界、认识水平很难达到写意画所要求的、应有的高度。

640.webp (4)

陈淳 水仙图 22.7×47.5cm
纸本设色 1514年
上海博物馆藏 现传世陈淳最早的作品之一

众所周知,徐渭多才多艺,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且平素为人率真,性格狂放,又一生命途多舛,对权势不谄媚,对时弊敢批评。正是这样一个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形象,才最终成就了其意趣横生、幽怪跌荡的大写意风格。

640.webp (5)陈淳 花鸟 1533年作 时年49岁

而陈淳,自幼饱学古文、经学、词章、书法、绘画等。其平素淡泊旷达、放逸不羁,尤其在中年丧父后,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向往简淡、隐逸的生活。表现在绘画上,则擅作写意花卉,且笔致超逸、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以及后世的追捧。

640.webp (6)《墨竹牡丹》 立轴

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其实是与其生命状态所紧密关联的。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从作品里就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生命的律动、思想的喷发,以及情感的流泻。绘画对于他们来讲,已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其精神世界、人生立场与态度的一种彰显和表达。

640.webp (7)陈淳 《江阴道中所见》

的确,真正要画好写意画,首先要做个“写意”的人,要做个有品格、有才情、有学养、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这是画好写意画的关键要素。纵观历代写意画大家,无不具备。而当今画坛,却不太注重这些,普遍存在轻文重墨的现象,甚至有些人竟荒唐地认为写意画不需要讲究太多,草草为之即可。殊不知,写意画不是任谁都可以创作的,它是有门槛和条件的。

其实无论是写意画中对意趣的抒发,还是文人画中对神韵的表达,归根结底考验着一个画家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

640.webp (8)徐渭《荷趣图》

而当今的画家大都欠缺深厚的文化修养,且多津津乐道于末流的笔墨技法,以至于认技、炫技之风盛行。但这种炫技,一方面缺乏真情实感的灌注,创作中做作的成分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要么是将对写意的一知半解,以及手头所掌握的三脚猫功夫加以“堂而皇之”地宣扬、卖弄,要么便是彻底地胡涂乱抹,毫无章法、格调、韵味可言,却仍美其名曰“创新”“风格”。

640.webp (9)徐渭花鸟作品

此外,对写意画创作而言,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即当今很多画家的书法不行,以至于写意的笔墨大都不过关、把控能力差,缺乏应有的笔性、墨性和心性。当然,“三性”的获得与提升不只练习书法这一种渠道和方式,因人而异。有些画家书法水平一般,但只要不落款,画面也能差强人意。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由画家本人所具有的学养与性情所决定,这也是很多真性情的饱学之士一旦喜欢并开始学画,就能很快入手上道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