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书家蔡邕在九势中说: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势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去向。

所谓书势,简单说,就是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动态关系。

古人形容:高峰坠石、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词语,都是对势的生动形容。

字要有势,没有势的字,就是古人所说“状若算子”,呆板机械,了无生趣。

640.webp (8)

如何才能使字有势?

简单说,有以下几个办法:一,让字倾斜,避免平正,二、加强点画的呼应,三、加快书写速度(点画飞动),四、增加线条的曲度。有此四点,势自然生矣。

从书体看,草书、行书的势能最强,小篆是静态的书体,势能最弱。楷书也是静态书体,但是楷书却可以写的飞动有势,并不呆板。

楷书一般人觉得难以写的飞动有势,但褚遂良不这样想。请看这个“道”字,行笔迅速,线条具有弹性,点画呼应紧密,极为生动、活泼,把楷书写出了行书的味道。

颜真卿的楷书从不呆板,主要是他善于将平正转化为奇崛。

640.webp (9)

请看这个“颜”字,采用了倾斜,弧线,速度,顾盼四种手法,使本来平正的字,变得生动而有气势。颜真卿善用弧线造势,这是颜体楷书的一大看点。

灵飞经的笔势呼应特别紧密,从“奉”字的横画呼应就可以看出来。行笔速度很快,发笔最为明显,笔画之间的承接连贯,行气畅达。

640.webp (10)

不仅灵飞经,晋唐写经都有这个特点,这与当时流行的单钩笔法有关。

王羲之兰亭序“春”

640.webp (11)

这里的“春”字,明显向左倾斜,横画也顺势向右上,整个字是斜的。

这个斜,就是取势,比平正的写法要险峻,更有气势,对于下面字的连带,具有重要作用。

董其昌是造势高手

640.webp (12)

请看他的方法,将每个字向右倾斜,形成左低右高之势,每个字倾角基本相同,这就是所谓的“一顺边”形态。这样的好处是连接流畅,气势畅达。但字势单一,变化不丰富是其主要问题。

除了董其昌,苏东坡、吴昌硕也都喜欢用此法。

640.webp (13)

王铎在造势方面堪称大师

请看他的办法:王铎很喜欢左右扭动,制造摇摆之势,产生强烈的动荡感。请看图中“王铎”二字,还有“亭寇惊”三字,字形摆动幅度之大,用东倒西歪形容毫不夸张。

在字与字上下连接上,王铎不采用单一一顺边手法,而是采用了更复杂的多种手法组合,既有一顺边连接,也有左右摆动连接,还有字形宽窄、长短、粗细等各种变化,极大丰富了字势的形态和变化。

——END——

640.webp

田蕴章,田荫亭之长子,字存文,蟠逸斋主人。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青年时期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于楷法,兼精行草。

640.webp (1)

田英章,字存卿、存青,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法家。

下面有网址为田蕴章田英章兄弟合书行草书的视频:微信图片_20171208132207

文字内容来自视频内容:

主持人:“那我们下面是不是就请二位给我们示范一下,表演一下~”

田英章:“下面呢,我们兄弟合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我来写‘清风出袖’,我哥哥他来写‘明月入怀’。”

田蕴章:“行书嘛,就比较迅速,短短的几分钟,这张合书作品就完成了。写的这八个字‘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是梁武帝赞美王羲之的两句名言。说王羲之的书法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不要一见到清风出袖,就以为是赞扬清官的事情,这跟那个不是一个意思。大家知道下这些字的来路就可以了。这幅行书的合作就暂时到这里了。”

640.webp (2)

田蕴章、田英章和书作品“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田英章:“我们兄弟再合作一幅草书,还是八个字‘黄屋非贵,天下为忧’我来写前面四个字,然后呢,让我哥哥写后面四个字,大家再看一下。”

田蕴章:“这八个字呢,‘黄屋非贵,天下为忧’这是《九成宫醴泉铭碑》上的这么两句名言,意思是说:唐太宗虽然贵为天子,这个‘黄屋’指的是皇帝出行的时候打的那种黄罗伞叫黄屋,就是指贵为天子不以为贵,每天想的事情呢,所忧虑是天下百姓的事,所以‘黄屋非贵,天下为忧’。我们现在落下款。”

640.webp (3)

田蕴章、田英章和书作品“黄屋非贵,天下为忧”

田蕴章:“我们要说的是呢,合作一篇书法作品,这在历史上应该是很少,当代也不多见,表面看来很新奇,有人觉得非常有趣味,是的呀,但是我们说,这是游戏!不要把这种合作视为一种书法正统,尽量不要效仿这些东西,不能说看了我们这个节目之后,你也有哥哥弟弟,也搞一兄弟合书,有姐姐有妹妹,搞一姐妹合书,或者父子合书、夫妻合书,这些东西作为游戏未尝不可,但是作为学习书法这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正途,因此大家要明白这是一个趣味性的活动,所以大家不必过于的认真。”

田 蕴 章 作 品

640.webp (4)田蕴章楷书

640.webp (5)田蕴章行书

田 英 章 作 品

640.webp (6)田英章楷书

640.webp (7)田英章行书

一些书法界的同仁表示:二田的行草书高于一般书法票友水平,但是谈不上什么艺术水准,可以视作一种美术字体,各位看官不知意下如何,欢迎留言评论喔~

——END——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各类墨书,汉隶是中国人首次追求美感的文字,这几张图里的隶书优雅古朴,尤其第五片的“死”字最后一笔,整片简都活了,有种遁去的飘逸,真神乎技矣!

640.webp (18)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19)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20)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21)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22)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23)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24)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640.webp (25)

汉隶究竟有多美?——看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书法

千年文字虽是残页孤本,仍可读可欣赏,真乃文化传承的骄傲。

——END——

640.webp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

640.webp (1)

谈自己的创作,能够谈好并于人有裨益的不多。而议论别人的创作,或者写些指导别人怎样进行创作的官样文章,则尽可洋洋洒洒发挥一番。此所谓“旁观者清”是也。

按照道理,创作是有不同层次的。爱好者的“习作”能说不是一种创作?篆刻界中许多老手那一成不变的重复,能不说也是一种创作?至于那些扭捏作态的“做作”,不也常常在一些人的“创作”中出现?因此,泛泛地谈创作或者怎样地进行创作,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重要的还是你是通过一个怎么样的具体过程,来得到一件或一批被各个层次的欣赏者所认可的作品。

就我近期的篆刻创作,大致已养成了这样几个习惯和癖好,也不怕笑话,说出来供道友们听听。

640.webp (2)

首先,是创作前的心境。想刻就刻,不想刻就不刻,转而找些能够消遣助兴的其他什么事情做做。否则,就是刻成一批作品,其面目也大多是少生气、缺灵性的“强为之容”,没有艺术创作时特有的“应手之乐”。为此,业余搞创作的我,些许的空暇尽管宝贵,却从没有为创作而硬挤时间的情况。换句话说,是时间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时间所用。实际上,所谓创作,也不过是艺术家们“消遣”的一种最好的形式而已。

640.webp (3)

第二是创作内容的选择。它对于创作前良好心境的培养,对于创作过程中保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地重要。故而我的创作,无论书、画还是刻印,最讨厌似懂非懂者们那些教条、刻板的内容和要求,就是那些内容不俗但心所不喜的命题之作,亦往往是一些等而下之的东西,很难刻好。当然,这些应酬都可以不作或少作,最为难的倒还是至爱亲朋们的姓名印章,刻不好无法或无脸出手,不刻则又有伤和气。对此,采取的补救措施大致有两条:一是息心静气地刻一些工整的细朱文或双刀满白文印,这样既不至于因交不了差而失和气,又不至于刻出“写意”却无意的劣作而失信于喜欢我艺术的诸多同道;二是将嘱刻的姓名印章,看作是合己性情的佳词妙句而为之,但这样做真正成功的作品也不多,有时吃了力还不讨好,原因想来还是特定的姓名与自己所想象的境界,在欣赏者眼中往往会出现内在的不协调,而被刻者中能够理解你这番好意的,似乎也不多见。

640.webp (4)

第三是创作过程中各种偶然或意外情况的捕捉和灵化。我们知道,刀与石的碰撞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和可以灵化的机遇,如石头中夹杂的硬、软杂质及隐含其中的大小裂缝等,大多在刀之所致时才会被发现。那么,怎样在刻刀未到或将到未到之前,发现并捕捉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并以此作为新境界的开端而加以完善的灵化等等,既是对创作者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又是作者妙机禅心表现的绝好机会。当然,必要的应变能力和机遇的捕捉,也是篆刻家刻印过程中“刀刀生发”至境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640.webp (5)

第四是要重视“狭义的创作”。即刻印过程以外的一切辅助过程,如钤印、拓款及印谱印屏的制作设计等。篆刻所用的工具材料,特别是印石和印泥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实际上它们都是篆刻创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印泥不好,色泽混浊,无助于篆刻线条和刀法的表现,更无法传达出作者独到的意境表现;石质不佳或无特色,又无法令原石玩味者生“惜玉怜香”之爱心;至于拓款、钤印及印谱印屏的设计制作等,除了是篆刻作品与欣赏者见面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以外,从中我们亦可窥见作者之为艺、为技的灵性和水平。如印屏的设计,花哨故然不取,但整整齐齐形如算子的摆布又何尝不倒人胃口!可见不同大小或颜色的印蜕和边款,在不同形式的印屏中的位置变化以及在表达作者全面艺术素养中的作用,有时并不亚于装饰或图案中的构成。其他如不同颜色印泥的选用、钤盖时印泥的厚薄虚实以及令边款神完气足的不同拓法等等,哪一样不需要独特的艺术心匠与高超的技巧呢?

640.webp (6)

总之,篆刻的创作,绝不是将着眼点局限在诸如篆法、刀法、章法三者上面就可以取得完美成功的。因为为艺者们的艺术灵性只有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得到散发时,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END  ——

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对于笔锋的掌控能力,一直是书法临习与创作的要领。

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用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

640.webp

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研究用笔与笔锋,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笔锋之“锋变”的这一关键点上。

640.webp (1)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如下: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
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
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

在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因此,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须着眼于这三个具体的技巧环节。

640.webp (2)

如何控制笔锋?用手、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利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并进行点画的刻画,就是用笔的关键。古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虽然它还是残缺的理论(如: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含其中,说明它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但其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

我们仔细分析”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八字,其实,八法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

640.webp (3)

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故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隶书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行笔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

《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柳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区别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640.webp (4)

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方法和个性化的锋变上。人们称米芾的”刷”、东坡的”画”、山谷的”描”,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

也正因为,他们各自的这种独特的变锋技巧,才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书风,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这种例子俯拾皆是。下面,我们论述用锋的幅度与发力的方法有直接关系:

重发力:锋变的幅度大,笔画粗壮;
轻发力:锋变的幅度小,笔画纤细;
劲发力:笔画挺而弹,刚硬有力;
缓发力:笔画劲而朴,利用侧锋锋变,笔画方峻;
中锋调锋:笔画圆浑。

640.webp (5)

不管怎样发力与锋变,必须是以刻画准确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为宗旨的。若求点画线条造型的准确,首先是要发力与锋变的准确。不同的点画,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发力方法和锋变技巧。

——  END  ——

640.webp (5)640.webp

640.webp (1)

青少年书法报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扫描订阅

640.webp (2)

青少年书法报(少年版)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扫描订阅

地址:(154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湖1号

电话:0454-8225419

《青少年书法报》

   邮发代号:13-69

  全年定价:120元

《青少年书法报·少年版》

   邮发代号:13-68

  全年定价:120元

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

640.webp (3)

(办公楼图片)

地址:(154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湖1号

电话:0454-8225419

敬请关注《青少年书法报》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640.webp (4)——END——

 

640.webp (17)

全国书法家提名展    殷海书

时间 | 12月2日

地点 | 苏州站对面平四路笛岸台

640.webp

殷海书 ,1968年5月出生,安徽宣城人,文学学士,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鸿达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南吴门书社社员,逸庐书院李双阳导师助教,宣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州区政协委员兼文教卫专委会副主任,宣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宣州区书画院院长。

2006年起师从著名书法家刘文华、郑晓华、崔胜辉、李双阳诸先生学习书艺。曾荣获“宣城市第五批拔尖人才”、“宣城市首批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皖军100强”、“安徽省百名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书法人才”、“皖军书法隶书20家”等称号。

2012年4月赴美国参加“中国书法赴美作品展”及交流访问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何二水”奖学金。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全国首届临帖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平复杯”第二届全国书 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640.webp (26)

活 动 现 场

现场参加开幕式的有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逸庐书院导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双阳,著名文艺评论家董水荣,墨池CEO冯错,殷海书老师家乡宣城市人大、政府、文联、书协及宣州区政协、文联、书画院等单位相关领导,鸿达书社常务副社长陈新,中国电力书协副主席乐长江,南京栖霞区文联副主席方政、苏州工业园区书协主席钱玉清及著名书法家张新锋、李世水、史明杰等和书法爱好者、各地好友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展览。

开幕式结束,举行了“殷海书书法艺术研讨会”,研讨会由董水荣老师主持,各领导、书法家、以及殷海书老师的书坛朋友们在研讨会上发言,对殷海书的书法艺术进行了讨论。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在展览进行的研讨会上,刘廷龙老师在发言中提到:“殷海书是我省隶书的代表书家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融合了北方的雄强和南方的娟秀”。

李双阳老师在发言中也提到:“首先殷海书怎么看都是个大好人,有热情、有正义。如同朱时茂一样想演坏人都演不了。这是他骨子里带出的正大气象,很自然的就表露在了作品中”。

虚线

殷海书目前的隶书创作重心,放到了不同线质表现的书写视角上。比如这段时间看到他大量地应用《石门颂》那种圆劲的线质。这不仅仅是对线质本身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将《石门颂》放松而写意的线条感觉带到了隶书创作中来。他的隶书内质里都有一种放松的感觉,尽管他并不开张和放逸结构造型里,也能体会到笔调里的那种写意的精神。很显然,他写意的调控主要通过线质把控获得实现。这次作品有的是细线表现,意在细线中寻找凝练意味。也有更多壮实的线条,厚重而带轻松的笔调。通过对线质夸度的尝试,他的隶书表现进入了一个较为开阔的调度空间。在线条的表达上,使他的行草书也有不俗的体现,以隶书见长的书法家,很少能在行草书上有这种自如的表现能力。

殷海书对线质表达的自觉中,我们还是看到他更倚重那种厚实、庄重的隶书品格。他能在这一风格体系内部找到与生命更为帖近的感受。那种不事夸张,内敛、方正审美自觉。这可能与他长期临习《张迁碑》一路风格的隶书经典有关。另一面也可能与他的审美基调相关,审美根连着个人的修养、品质、习性。隶书只要表达出了各种内在的、动人的生命基调都可谓是正道,他找到了自己的隶书表达正道。

殷海书在方正、厚实的途中,还在不断的做纯化与提炼。他众多的尝试,也是提炼的基础方式。我感觉他的纯化与提炼还没达到那种预期的高度,比如在细线隶书表达上,线条一细化,形体就松散了。厚实线质里时有过分草率的“写意”成分,有时带有不少今人隶书轻率。如何写出贴近生命品质的深度作品,他还在寻找自己的途中。

董水荣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现场展览作品以隶书见多,其笔法厚实、庄重的书法品格从本次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宣城市的领导们一直认为殷海书老师是宣城书法的代表人物,殷海书老师也是逸庐书院的助教老师,不光自己写得好也教的好,带出了很多省书协乃至中书协的会员,为宣城的书法教育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 品 欣 赏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END——

所谓“琴棋书画”,书法是解读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关键词。在古代,写字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或者童子功。网上有人贴出了历代状元的殿试卷子,每一张卷子都堪称一幅书法作品。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起,写得一笔好字仍然是知识与人才的象征,是一个衡量人才的重要“硬件”。

640.webp (22)

随着电脑的普及,键盘日益取代了钢笔,除了偶尔在签名时能派上用场外,手写汉字的使用范围在不断缩小,提笔忘字成了某种书写“瘟疫”;各种电子文档在课堂与作业之间穿行,也使一些中小学生与汉字书写日益疏远。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重新认识书法在当今社会之于我们的价值。

640.webp (23)

事实上,书法不仅仅是一种写字技艺,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笔画之间,包含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哲学态度。今天,尽管它的实际功能在弱化,但它始终是维系我们与古老汉语的情感的一根纽带。如果我们在纸上写个字都变得艰难无比,我们如何能感知到这种语言所携带的文化体温?或者说,这么一种古老的、我们赖以与先人进行沟通、神会的文字,我们不能将它彻底交给电脑。

640.webp (24)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育部在2013年就专门发文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深圳则早在2007年9月秋季开学后,就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书法课程,其中明确要求公办中小学根据不同年级为学生安排不同的书法教学课程。人们乐于看到,一笔好字能从更多孩子的笔管下流淌而出,更多孩子能藉此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化的恒久魅力。

——END——

大唐驸马郑万钧草书心经(传),明拓本35×200cm。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人草书心经,流畅洒脱,气神完足。

郑万钧生卒年不详,出身荥阳郑氏,妻子是大唐睿宗皇帝李旦的女儿、玄宗李隆基的姐姐是代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少监,擅长书法,刻立过石碑。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朱翼厂书法题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