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鹤赋》

《舞鹤赋》是北宋书画家米芾(1051~1107)写给皇帝赵佶的。是米芾在56岁时艺术巅峰之作,是失传于世的珍品;原藏宋皇室,后又藏于元皇宫,元文宗任命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学博士,以鉴定书画。柯评《舞鹤赋》为“空前绝后”。国內有关米芾研究的专家做过调查,无任何人知道《舞鹤赋》;此次发现,是中国书法界的一件大事,将重新改写米芾的艺术史。

第一页,瞬间将你眼球锁住640.webp (16)

如此笔墨力量,应是没几人能扛住。作为米芾在56岁时艺术巅峰之作,是失传于世的珍品。国内有关米芾研究的专家做过调查,无任何人知道《舞鹤赋》。该作品的发现,不亚于在中国挖掘出地下文物一样震惊中外。是中国书法界一件大事,将重新改写米芾艺术史!

我们继续欣赏(部分)

640.webp (17)

这里打断下。元文宗任命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学博士,以鉴定书画。柯九思评《舞鹤赋》为“空前绝后”,如下:

640.webp (18)

我想,这也是不少人看后对米芾的感觉。确实,空前绝后。至少对于米芾是这样的。

《舞鹤赋》文章的原作者鲍照,是五代时期文学家,他的作品激荡, 动人心弦。《舞鹤赋》是其传世佳作,是自古至今描述仙鹤的最好文章。《舞鹤赋》,该作品是米芾写给皇帝赵佶的。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3)

王阳明,一代心学大师,继孔子后,又一位圣人。一生习书甚勤,特别是在《圣教序》《十七帖》等二王法帖上用功最深,行草造诣极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大胆地将心学融入书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他曾对弟子说:“我开始学习写字,对照临摹古人的字帖,只是得到字的形状。后来拿起笔来不轻易落在纸上,专注思索,静心思考,在心里构造它的形状,时间久了才开始懂得它的法则。”

640.webp (9)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论书法成就,王阳明堪称大家。王阳明以他的哲学思想、修身之道,融会贯通于书法,达到了“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的独特境界。正是这种敢于自我否定、努力寻找突破的精神,使其书法既得右军之骨,又尊从我心之念,形成了高迈清劲、骏拔飘逸的风格,成为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的扛旗人。

明代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640.webp (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归庄说:“阳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工于书法如此,岂非艺即道耶?”言语之中,充满了对王阳明“以心入书、知行合一”新境界的向往和赞誉。

日本人是很推崇王阳明的心学,稻盛和夫不止一次说过:“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640.webp (8)

640.webp (15)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王阳明书法承绪“二王”,却又更加自由挥洒,表现出一代大家的风范。既师承古人,又妙悟自得,开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之先河。

《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这种观念赞扬了书契的社会功能。宋元明清以来,科举考试需要写整齐美观的折子,写字在保留原有社会意义的同时开始强调对个人的价值,书法成为文人的雅兴。

今天,书法所承担的政治、社会功用已经基本卸去,社会发展不能离开汉字,但几乎用不着传统的书写。当电子技术迅猛而来的时候,人们曾为书法的前途担忧。但是,人们惊魂未定便看到书法热悄然兴起,渐渐至于冠盖相望,最终成为当代显赫的艺术门类。书法牵动了一个涉及众多阶层的人群范围。三教九流无不关涉,官员、富豪、名流、教授、专业人士,甚至诞生了一批职业书法家。

640.webp

以书法陶冶人,一直是特权阶层的事,因此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今天,这个范围在很快地扩大,这是一种进步,理应受到书法圈的尊重。总之,书法的热闹,虽然会出现一些偏差,但现代社会需要它。

一个人坚持临帖、书写,受益是多方面的,不一定要写出高水准的书法作品,坚持书写本身就是一种陶冶。临摹《九成宫》就会知道《礼纬》《鹖冠子》《瑞应图》和《东观汉记》等古书,学习《麻姑山仙坛记》就会知道《图经》和葛稚川的《神仙传》。

640.webp (1)

▲ 宋·苏轼 《邂逅帖》

当然也会注意到唐代天宝某年称作天宝某载,有时候不读史书却同样可以获得一点历史知识。至于廉颇、蔺相如、乐毅、东方朔、范滂、汲黯等历史人物,写字的人有理由比不写字的人更了解,因为写字的人是抄写着他们的传记成长起来的。

西安碑林有一块唐代名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学习书法的缘故笔者才知道大秦就是罗马帝国,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当年哪里知道去翻阅一下正史里面的《四夷列传》呀!当然这也许算不得真知识,甚至有点掉书袋之嫌,可是,历代碑刻千千万,经史子集,释道二藏,无所不包。只要你确实遍临古帖,也确实是一个有心人,你的文史修养就不会差。

640.webp (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中国人倾情山水的时候特别重视人文气息,与名胜有关的动人传说往往会在山间留下书法的印记。题刻对于风景的升华作用是切切实实看得见的。著名的山崖题刻太多,不必多说。书法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人与人,也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当下,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期间,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借助金融化的手段,促进艺术的影响,只有以强有力的推广方式,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竞争中才能站得住脚。

640.webp

本次十九大报告就文化事业明确指出: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40.webp (1)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介入艺术领域的金融机构随之迅速增加,金融资本进入艺术产业,将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实现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随着这些资本的介入及相关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国已进入艺术金融化的初级阶段。 640.webp (2)

2011年,中国二级市场的总成交额接近1000亿元。相对来说,是很小的体量。现在艺术基金的量还是很小,也影响不了整个市场。

权威专家在中国经济和艺术品市场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出了未来10年间艺术品金融发展的潜力。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的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

如果用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1/3这个假定来计算,也有2万多亿元的规模。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潜在的需求非常大,显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送给最爱的朋友们,真的太珍贵了!

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八大发展趋势: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深入的调整后将迎来黄金的10年,必将产生100家以上的经营艺术品的上市企业;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将由规范的统一标准的经营文化艺术品的龙头企业来主导;

三、艺术品金融化、资产化、大众化将成为艺术品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文交所清理整顿后,将真正担当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和规范的艺术品市场的责任,艺术品实物藏品价值发现和提升将是主要方向,邮币卡交易将昙花一现,很快会退出舞台;

五、艺术品衍生品将有上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艺术品开始融入寻常老百姓家;

六、艺术电商将逐步取代拍卖行,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力军;

七、艺术品定价权由市场说了算,艺术家和经纪人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小;

八、艺术真品、精品、传世品将成为文化家庭、富裕家庭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有利于财富保值增值。

因此,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点仍然是艺术金融。“互联网+文化+金融”将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本紧密结合,既能盘活文化艺术资产,又能破解中国经济当前面临低迷的困境,助推中国经济复苏、文化复兴。

-END-

409431835157708899

开幕时间:323日下午15:00

展览时间:3月23日-4月22日

展览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

主办单位:《东方艺术·书法》杂志社 

承办单位:上海市普陀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

323日下午,《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当代书坛20家书法展在上海市刘海粟美术馆普陀区分馆开幕,华东师范大学二七书舍小记者跟随张索、潘善助、王客老师带领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生观展团,对这个在“家门口”举办的展览现场和研讨会进行拍摄记录。展览持续到下个月22号。

《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当代书坛20家书法展

参展书家:


陈明之 纪 松 林 峰 刘洪镇  刘小华

龙 友 梅丽君  庞现军 卿三彬 尚天潇

唐楷之 王 客 熊 曦 荀 海  杨建虎

殷延国 张海晓 张雄华 朱友舟  诸明月

开幕仪式

IMG_6976

策展人《东方艺术·书法》杂志社主编谭振飞介绍展览情况

IMG_6977

参展书法家唐楷之发言

IMG_6978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致辞

IMG_6980

领导与嘉宾们为展览开幕剪彩

IMG_6979

领导、嘉宾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展览现场

IMG_6982

IMG_6989

IMG_6983

IMG_6990

IMG_6984

IMG_6985

IMG_6987

IMG_6988

作品欣赏

陈明之老师作品

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IMG_6992

IMG_6993

IMG_6994

IMG_6995

IMG_6996

纪松老师作品

瑶台青琐,窅映春林

IMG_6997

IMG_6998

IMG_6999

IMG_7001

IMG_7002

林峰老师作品

惊蛇入草,銛锋出匣

IMG_7003

IMG_7004

IMG_7005

刘洪镇老师作品

磊落嵬峨,即之也温

IMG_7006

IMG_7007

IMG_7008

IMG_7009

刘小华老师作品

识锐于内,振华于外

IMG_7013

IMG_7014

IMG_7015

龙友老师作品

肘运风云,鸾惊龙骇

IMG_7017

IMG_7018

IMG_7019

IMG_7020

梅丽君老师作品

流风回雪,傲骨凌寒

IMG_7024

IMG_7025

IMG_7026

庞现军老师作品

洞精笔势,遒媚逼人

IMG_7027

IMG_7028

IMG_7029

卿三彬老师作品

上林春花,无处不发

IMG_7033

IMG_7034

IMG_7035

尚天潇老师作品

骤雨旋风,圆转飞动

IMG_7036

唐楷之老师作品

放纵快利,极备楷则

IMG_7037

IMG_7038

王客老师作品

谢家子弟,风气爽爽

IMG_7039

IMG_7040

IMG_7041

IMG_7042

熊 曦老师作品

深山道士,凭虚欲仙

IMG_7050

IMG_7049

荀 海老师作品

群鸿戏海,力士弯弓

IMG_7053

IMG_7054

杨建虎老师作品

龙游在霄,缱绻可爱

IMG_7059

IMG_7060

殷延国老师作品

飞逸奇浑,大意不凡

IMG_7069

IMG_7070

张海晓老师作品

凤游云汉,女入花林

IMG_7071

IMG_7072

张雄华老师作品

凄风疾雨,溢越流漫

IMG_7073

IMG_7074

朱友舟老师作品

危峰阻日,孤松一枝

IMG_7075

IMG_7076

诸明月老师作品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IMG_7077

IMG_7078

本次展览参展的20位书法家都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年书法家,他们取法乎上,作品畅达潇洒,抒情率真、变化多端,致力于五体书的创作,入古出新、博涉专攻,是当代青年书坛的中坚力量。20位书家中有8位是书法博士,6位硕士,其中多位获得全国书法大展奖项以及兰亭奖。

此次展览所展出的近百件作品,是他们潜心翰墨多年的精品力作,他们不追慕时风,古法尽能新有余。是青年书法家中的才俊,也是当代高学历青年书法家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既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也蕴含着对书法精神的独特见解。

本次展览

将持续至4月22日

欢迎广大市民

尤其是书法爱好者们前来参观~

-END-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有16所高校获批设立书法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位。

640.webp (67)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审批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640.webp (68)

全国开设书法专业大学名单
含博士研究生16所、硕士研究生80所
本科115所、专科12所、停招39所

博士研究生(16所)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书画鉴定)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理论研究、书画比较研究、书画印创作研究、中国书画收藏史研究)
清华大学(美术学理论研究——书法)
北京大学(书法学)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史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法理论与实践)
四川大学(中国画与书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创作研究、中国书法篆刻创作研究、篆刻艺术创作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创作理论、中国书法篆刻史论研究)
暨南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硕士研究生(80所)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理论研究与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史与鉴定研究、书法艺术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理论、书法文献、篆刻学、书法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史论、中国书画保存修复、中国书法创作研究、中国书法创作与技法研究、中国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国书法篆刻创作研究、中国篆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
南京艺术学院(书画美学、书法篆刻理论、书法篆刻)
南京师范大学(书法)
北京城市学院(书法)
天津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
河北大学(书法艺术、书法)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
山西大学(书法技法与史论研究、书法)
山西师范大学(书法、书法创作研究)
东北大学(书法与设计艺术研究、书法艺术研究)
渤海大学(书法)
鲁迅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
大连大学(书法与篆刻)
北华大学(书法)
长春师范大学(书法)
吉林艺术学院(书法艺术创作研究、书法创作研究、二王书法创作研究、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书法)
上海师范大学(书法)
南京大学(书法、书法创作与研究)
苏州大学(书法篆刻)
东南大学(书法、书法理论与创作、书画鉴定与市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书画创作、中国书画创作与技法研究)
江苏大学(中国书画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书画美学、书法篆刻理论、书法篆刻)
扬州大学(书法)
浙江大学(中国书画篆刻理论研究、中国书画篆刻创作研究、故宫学与中国古书画研究、中国书画创作与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书法创作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
厦门大学(书法研究)
华侨大学(中国书画)
福建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书法)
南昌大学(中国画与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书法与设计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书法)
赣南师范大学(书法)
山东大学(中国书法文化)
山东建筑大学(书法)
齐鲁工业大学(书法)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理论与创作研究)
聊城大学(书法研究)
山东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创作与现当代批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
郑州大学(书法艺术研究)
河南大学(书法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与篆刻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书法创作与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暨南大学(书画艺术)
江苏师范大学(书法)
杭州师范大学(书法)
广州美术学院(书法创作的形式与风格研究、书法与地域文化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书法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广西艺术学院(书法与篆刻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书法)
中南大学(书法)
重庆大学(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研究)
西南大学(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中国书画研究)
四川美术学院(书法篆刻艺术)
四川大学(书法)
西南民族大学(国画与书法)
成都学院(书法)
贵州民族大学(书法)
云南师范大学(书法)
西安工业大学(书法创作研究)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书法艺术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书法)
宁夏大学(书法)
吉林大学(书法)
中国传媒大学(书法)
浙江财经大学(书法产业)

本科院校(115所)

艺术类院校(21所)
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7年新增)、河北美术学院(民办)、大连艺术学院(2017年新增)、景德镇陶瓷大学(2017年新增)、河北传媒学院(2017年新增)、内蒙古艺术学院(2018年新增)、辽宁传媒学院(2018年新增)。

综合类院校(43所)
浙江大学(211、985)、暨南大学(211.985)、西安交通大学(211.985)、郑州大学(211.省部共建)、中央财经大学(211)、四川大学(211、985,)、西安工业大学、菏泽学院(2017年新增)、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新增)、河北大学、临沂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安徽宿州学院、黑河学院、宜春学院、保定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聊城大学、山西大同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原娄底师专)、云南昭通学院、河南大学、许昌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独立学院)、肇庆学院、晋中学院、河南科技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原杏坛学院、民办)、山西应用科技学院(2017年新增)、北京城市学院(民办)、北京人文大学(民办)、山东大学(2018年新增)、山西大学(2018年新增)、泰州学院(2018年新增)、泰山学院(2018年新增)、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18年新增)、安阳学院(2018年新增)、西安思源学院(2018年新增)。

师范类院校(51所)
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新增)、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新增)、北京师范大学(211、985)、江苏师范大学(省部共建)、云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上饶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7年新增)、沧州师范学院(2017年新增)、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独立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独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独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吉林师范大学(2018年新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8年新增)、韩山师范学院(2018年新增)、海南师范大学(2018年新增)、琼台师范学院(2018年新增)、渭南师范学院(2018年新增)。

专科院校(12所)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理工学院、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美术学院、湖南益阳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承德民族师范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民办)

曾经开办本科书法专业
目前停办或正在申报“书法学”专业中(39所)

郑州美术学院、江西美术学院、苏州大学(211)、中国人民大学(211)、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11)、宁波大学(省部共建)、渤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佳木斯大学、三峡大学、晋中学院、广西贺州学院、安徽巢湖学院、广东嘉应学院、池州学院、贺州学院、德州学院、陇东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省部共建)、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郑州美术专修学院(民办)、北京民族大学(民办)、北京艺术专修学院(民办)、淄博师范专科学校(专科)、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专科)、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运城学院师范分院(专科)

编辑:书法家园
来源:教育部
综合:天逸出品

 

说到书法创作中的败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人愿意败笔,没有人喜欢败笔,而是败笔现象又是我们书法创作中常常遇到的事,大凡书家都认为败笔是不可免的。大书法方面集大成者的王羲之的作品中,仍有少量败笔画数,但他的败笔似乎让常人感觉不到,从而使得很多人还去学着模仿那败笔的现象;而普通人则不行了,出现了一个败笔画,就使得整体的艺术感觉相差甚远,就好像白纸上有几点黑点一看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

640.webp (62)

笔者认为,这与书者的学识、艺术功底、当时心情、艺术假想的实力及火候不够等原因造成的。我想,应该如此,大家都知道创作是一个人事,而一个人上面提到的方面因素的影响。书法讲求用笔,这个用笔就是败笔原因产生的关键所在,书者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如何尽可能的避免败笔的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败笔产生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基本笔画功底不到“家”,出现败笔

这是造成笔画败笔的主要原因,这一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书写的基本笔画书写功底不扎实,比如该圆润的地方,他写成了方折,该写成方折的地方他写成了不像形状的笔画,或者避免其写法换成不伦不类的写法,比如把楷书的笔画用到隶书中去,把隶书的笔画用到楷书中去,或者把行书的笔画用到楷书中去,等等,这些都是笔画败笔的现象,一般的人以为是他个人的独创,其实不然,那是他无法表达本来的艺术效果,而采取的替代法。

这种败笔,虽然避免的单一败笔(即各体中的自我败笔),但这种写法使得整体给人的感觉古里古怪的,缺少了艺术的完美性。因而,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应抓好基本笔画的练习,避免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发生,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本身的艺术水平,从而为未来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那种似类非类的写法只能是一时的运用难成大气罢了。

640.webp (63)

结构布局的败笔

这也是我们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造成这一原因在于,由于作者的间架结构布局基础不牢,或者当时创作心情不稳定、对某些部位有些惧怕感(总认为自己写不好)、无意识结构败笔等。间架结构布局基础不牢,这是结构败笔的主要原因,书写者具体表现出来的形式在于,手感不灵敏造成使结构移位,书写者本身没有把握好字体结构或者一直没有在意字体的间架结构(审美意识不到位),出现这一些情况的朋友应多看别人的书写结构和学习名家的结构布局、练习基本功等。这种结构败笔较之笔画败笔难一些,所以很难更改,但只要作者长期坚持也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时创作心情的结构败笔这也是结构败笔的原因之一,出现这种原因可能是由于心情激动、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这种败笔机会不是很多,但的确是存在的,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真对待。对某些部位有惧怕感是指,书写者由于在书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本身觉得难于书写的字、部首、偏旁、单字局部等,他们在创作中看到后就产生一种害怕书写的感觉,从而创作中出现的结构败笔,这种情况实质上在笔画败笔中也有,不过相对来说与之少得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尽量克服,平时也应多注意练习,使之成为自己的强项这也是很有可能的,条件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克服心里因素等,从根本改变自己不利的因素,这样才有利于创作。

无意识结构败笔,这是指创作中可能这是平时写得最好的,也不至于很差,可在创作时突然写得很差,自己本身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心里、基础、笔画、结构等都有联系,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应注意,这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改过来,但这种情况重复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是我们头痛的事情之一。

640.webp (64)

整体布局败笔

这是指创作的整篇作品中的败笔,主要包括气势败笔(行气败笔)、整体结构败笔等。气势败笔是指在创作中,开始书写的水平较高,由于时间长或作者本身的运笔、行气不足(底气不足)而形成的一种整体局部败笔,比如字体开始大中间小末尾大、开始小中间大末尾小、开始大中间、末尾都小等,另外就是位置移位,如向左移、右移、上移、下移了很多。如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克服,这些都是行气不佳引起的,平时训练时多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就行了,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改变过来了。整体结构败笔是与整体局部败笔相对而言,它与整体局部败笔是大同小异的这里不再讲述。

640.webp (65)

败笔可能也成为一种创造

这是对于书法家或具有较高的艺术功底的人来说的,正是由于败笔是可能或不可能避免的,而产生的败笔的效果又不相同,有的看起来是败笔的,经过别人的品评可能还不失为一种创造。

这一点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的人是经常体会到的(米芾作品不少诡异却惊人的“败笔”)。“屋漏痕”的字体创造,就是由于败笔引起的书法家的创造,这可以说是败笔的原因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有时候对败笔也不要太悲观,要真正找出败笔的原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才是重要的。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初学书法者不可忽视败笔现象的产生,因为由于自身的学识、技法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评价自己,所以,应尽量避免败笔的产生,这样才能在书法中不会闹笑话。

640.webp (66)

总之,败笔是创作当中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创作中表现得是否突出罢了,一个书法艺术高的人他的作品中会出现较少的败笔现象,但不可能没有,书法是人们追求完美的事物,但往往是无法完美,只能相对的说较之其它来要好得多,不能说是完全完美之作。

正是由于人有优缺点,所以,败笔也与之相对应,因为不同的性格的人书写的作品也就不同,而败笔产生的原因也不同,能把败笔转化为创造的人为数也不多,所以,我们在日常创作中应尽量减少败笔的现象发生,为自己的作品的完美增加一点儿水准才是真的。把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挥到极至,让艺术的气息随时在生活中弥漫。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魏碑是归类于楷书的一种书体,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魏碑产生于北魏时期,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

清朝前期,由于南北朝碑刻大量的出土,兴起了金石文字学。在书法方面,人们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现存的魏碑书体多为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640.webp (59)

一、魏碑的种类:

 1.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有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等二十尊造像。其中《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 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2.石碑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并称“《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善”,“为正体变态之崇”,“结构精绝,变化无端”。杨守敬《学书迩言》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则说“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自然磨泐形成的斑驳石花,更给《张猛龙碑》增加了几许含蓄高深和神秘莫测。清代至今学习此碑而受益者众,如赵之谦、弘一等,足证康氏推崇之不虚。

 3。摩崖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汉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古称“石门”。东壁长16.5米,西壁长15米,南口高3.45米、宽4.4米,北口高3.75米、宽4.1米,隧道与栈道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褒斜石门是世界上较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后汉开凿石门道破废,本崖文即记述了北魏重修褒谷道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传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盛举。《石门铭》全文融记事、颂功、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是石刻铭文的代表作。

 4.墓志

随葬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多刻于石和砖上,个别以铁铸或瓷烧成。内容包括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和韵语颂辞等。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皆不自名墓志。北魏以后,方形墓志始成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所记内容真实,可作历史资料,也是确定墓葬年代的依据。

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日本、朝鲜受中国的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前期。

河南洛阳出土的汉延平元年 (106)贾武仲妻马姜墓志,虽不自称为墓志,但所记的内容已与墓志相近。江苏邳县元嘉元年(151)缪宇墓后室石门上方所刻的题记,有官职姓名、死葬日期、韵语颂辞,实为后世墓志铭之滥觞。当时由于盛行在墓前立碑,故此种埋入墓中的石刻文字是很少见的。魏晋时期严禁在墓前立碑,而埋入墓中的小型墓碑的数量增多,如洛阳出土的永平元年(291)徐夫人菅洛墓碑、元康元年(291)成晃碑,形式和内容都与地面上的墓碑相同,只是形体缩小而已。其后,有作圭形的,如洛阳出土元康九年徐美人墓志;有作竖长方形的,如北京出土的永嘉元年(307)华若墓志。它们都自称为“铭”,因为志文后皆有四言韵语组成的“颂”辞。也有比较简单的,只记姓名和卒年的,如江苏镇江出土的升平元年 (357)刘尅墓志。自称为“墓志铭”的是山东益都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 (464)《刘怀民墓志铭》,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墓志铭。6世纪初的南北朝后期,墓志逐渐定型,志石多呈方形,志盖多呈盝顶形,也有个别作龟形的。墓志盖在南北朝时期尚不普遍,隋唐以后,志盖相合,遂成定制。

640.webp (60)

 二、魏碑的主要作品:

这里收集的魏碑作品,大多是近现代书家学习、倡导的,也是魏碑初学者入门所必须临写学习的作品。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宣武帝永平所年(公元511年)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书法多用圆笔,变化巧妙;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上海博物馆。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元年(五三一),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笔中侧互用,逆笔中锋,藏露皆备,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含有一定隶意。清何绍基评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此外,较之早期魏碑,我们不难看出魏碑由粗到细的演变过程。

640.webp (61)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还有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等都是《龙门二十品》中的精品。

瘗鹤铭。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清代康熙中,移置在山上的定慧寺。铭文笔势开扩,点画飞动,前人评价很高。北宋黄庭坚爱临此铭,他的诗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

爨宝子碑。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此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405)。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1、要懂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书法的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学习或品鉴书法前,很有必要先清楚书法史,了解什么是隶书、草书什么是楷书,不能将不同类别的书法进行比较。

640.webp (56)

2、要懂古今之书法家之历史背景

著名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有一段趣闻,这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如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就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知道这点,就可以深入地欣赏《兰亭序》,否则就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3、要懂些文字知识尤其是文字学

书法家最爱在写时进行一些变化而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时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不懂文字学,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

640.webp (57)

4、要懂鉴别碑帖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利于书法的学习和欣赏。

5、要懂书写技巧、要有实践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大部分书法鉴赏家同时也是书法家。知晓书写技巧则可以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动了手,对书法感同身受,才更有发言权。

640.webp (58)

6、要有艺术涵养、综合素养

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时要置身其中,投入欣赏,用心去看,去体会书法的”骨力”、 “姿态”、”神韵”、”气魄”,才能真正达到欣赏书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