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76

“同行—董玮、许飞飞迎春书法展将”将于2019年1月20日(周日)下午三时在琉璃厂西街佩苍庐开展,敬请莅临!

同行—董玮、许飞飞迎春书法展

开展时间

2019年1月20日下午15:00

展览时间

2019年1月20日——2019年2月4日

主办

北京尚艺书院

学术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

承办

北京砚山画馆

协办

墨池

书法屋

展览地点

(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5号佩苍庐二楼)

联系电话

18211016344

15010343431

 

前  言

  迎春爱自由

 

因为热爱,一路同行。董玮和许飞飞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同是河南人,同在书法院一期学习,同宿舍,同是五号线成员,后来又同在燕郊定居,关键是也都认识我。

 董玮长于碑法,不囿于师门,而能自出机杼。于侪辈之中可为翘楚。我曾以青春的碑学来比况他的书法,我也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会不断结出新的果实。

许飞飞的酒风即是书风,飞飞长于大草,我曾亲见其作草的速度,令牵纸者所不及。更在于他的笔性和草情,那恣意汪洋确如洪水澎湃而来,这岂非是少年怀素上人满壁纵横的状态?

两位仁兄于戊戌嘉平岁末有联展以迎春。嘱我作序,作序何敢?惟戊戌是个不同凡响的年景,两甲子前的戊戌是变法图存的大时代,变法的意义是追求自由,何为自由?自由即自我意识的觉醒。这120年来,其实有为的仁人志士始终没有放弃这样的追求,艺术及艺术家更应该如此。今偶见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不幸身处黑暗,请永远活出诗意和尊严。我理解这诗意是远方、是信念、是理想,而尊严则是原则、底线,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那么,诗意和尊严的基础必是自由。所以,戊戌,就是追求自由之年。戊戌之后是什么?我想,戊戌之后就是追求自由之路。不管有多么遥远,请带着诗意和尊严前行。

那么,两位仁兄的迎春展也即是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春天给人以希望因为春天有着自由的品质。

愿董玮和飞飞以及所有热爱艺术的朋友在春天里收获自由!

是为序!

 戊戌嘉平丁大网于京华青李来禽馆 

作者

640-77

董 玮  师从王镛先生。曾长期任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职务,现为尚艺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河北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寸耕社”、“五号线”成员。

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被誉为“当代书法教育工作者中的杰出人物”。

640-78

640-79

640-80

640-81

 

640-82

许飞飞  在读博士,艺术硕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五号线书法社团成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北京尚艺书院副院长。先后就读于中国艺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题班、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菲律宾凯迪雷拉大学。

640-83

640-84

640-85

640-86

 

1

【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之吴继宏篇

DSC_5238

吴继宏,1976年生,苏州吴江人。吴江区农工党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吴江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南吴门书法社执事。苏州市第十四届青联委员。

【作品入展】

首届全国行书大展

首届全国册页书法展

第二届全国草书书法展

“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晋京展,南京、台湾、日本、法国、美国巡展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展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第七届全国楹联书法展

苏州市中青年“得意之作”展


渐生变化

——吴继宏书法图景里变化

文/董水荣

吴继宏的书写在这几年里开始走向成熟。

吴继宏前几年一直在帖学里用功。应该说当代帖学,有着不少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价值观,所以有了“新帖学”倡导。“新帖学”对帖学意识强化后,用更为纯粹的“二王”帖学理念,更为精准的用笔方法来整体推进当代帖学的发展。但是一大批的帖学作者,透过他们的作品看不到一种鲜活的生命和富有个性的审美观念。

陆游读书一首01

帖学宗旨原本崇尚灵性的书写,通过“写”的方式优雅的表达自我。但是当下的“帖学”远远没有做到这一步。原因就是过于强化“帖学”所谓的笔法,僵化了“二王”笔法与字型,又不敢或者不愿向其它的审美领域开拓,作多方面的审美参照,丰富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作品的信息。显然前几年吴继宏也受到了“新帖学”主流书写的洗礼。所以他的书法里有一种中规中矩的“美”。

我们并不否定当代帖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讲,当代书法的推进就看帖学推进的程度,但不能简化帖学、僵化帖学、标准化帖学。当代帖学只有通过不同的审美阅历、对不同经典的认知和自己审美理念的碰撞,在笔下实现书法家对审美和感悟上的深化。甚至对人生和人性的追问,形成隐形的书写心气,帖学才能在这个时代获得光辉。

01

当代“帖学”就是缺少审美的深化与有品质的书写心气。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书写要求。这不仅仅对经典文本要有大众视野下的技术追求,还要鲜活感悟,新的启示。这也要求书法家极具想象能力。如果吴继宏能在这一时期对帖学进行如此的思考他的书写才有可能在全国的万千的帖学作者里突现出来,这是我对他的期待。不从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有充分的认识,所有的努力只是局部的改良而已。吴继宏这几年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书法跋涉。

可以说这几年里,他的收获是很大的,不是他书写的技术提高了多少,关键是他在书法的反思和创作上有了自已的主见。

扇面02-1

书法原本是很私人行为的一种书写,但当代书法大批青年书法家,写出来的作品面貌往往大致相仿。关键是书写经验的类同,取法经典文本类同,理解书法的理念类同,欣赏书法的眼光类同。这些类同正在瓦解书法家的创造力,因为经验在遭遇根本的挑战:内在涵养遇到书写技术的挑战;审美经验遇到固定经典文本的挑战;闲适表达遇到展厅竞争的挑战。

那些渺小的个人书写经验,只有汇入到主流和展厅之后,好象才能被关注,才能而获得意义的确认。因此,很多的作品,看起来是在书写个人经验,其实是在抹杀个人经验,他们的作品总带有公共价值的烙印。尽管现在的书法家都在强调个性,但他们分享的恰恰是一种经验不断被公共化的书写潮流。

行书扇面-《苏东坡题跋一则》-40cm+40cm-1

如何从公共化的书法潮流中脱身而出,这几年吴继宏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有意在对抗书写的潮流。

当代书法真正的创造精神往往是缺席的。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书法家的创作中,经验的边界越来越狭窄,无非是那一点经典文本的技术模仿,反复地训练和模拟,对欣赏者来说,已经了无新意。比如“二王”帖学,几年里书坛一片热闹的“二王风”谁也分不清你的写“二王”和他的写的“二王”有何区分。

吴继宏显然感觉到了重复别人的书写,并无多大的意义,开始有了比较更广阔的取法和看待传统的态度。从原来的米芾到王羲之,开始了对“八大山人”的关注,视野也从行草书到篆隶书的拓展。近来又大量参考于右任的意趣,视角进一步推进到碑派与墓志。目的就是对抗当下帖学主流的书写风气,那种妍美、干净、流畅的审美。

扇面01_1

一年一个取法方向的深入,使得吴继宏笔下每年都有一些变化的消息。很多书法家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但不是每一位书法家有一种前进的方向。要在审美的理念上,作品里表现出前行的状态,那样的路上才有意义。他书写的成熟表现向自身思考,不在过多的关注时风,而是更多的关注适合自已的表达需要。他的成熟不是关注展览而是关注古人。让自已的书写变得壮实起来。

吴继宏将八大的笔意融合到自已的笔下,将原来一搨直下的“二王”笔法,由米芾那种快而爽直的线质变成现在的圆浑而厚实。又将对八大的结构作一番分析,由从中提取一些结字的特点。使得原有结字形态更有变化。包括对于右任的学习都有着不少的提炼。使得他的书写发生了质的变化,一种扎实、厚重的作风渐渐明朗起来。

文征明诗水仙一首

当然我认为最近一个时段,他得益于最多的是他对碑派书法的提取,那种字形结构的开张,有意味的开张;顺势缓行的运笔,生涩的用笔;都有着不同往日的纯粹帖学的流丽。吴继宏对帖学追求有着十多年的功底,那时一直以帖学的清秀、流丽为自已的审美趋向。近几年来对“美”的反思,越来越明显,才大量用“奇”、“拙”、“厚”与之相反的审美理念,让原来单纯的审美获得提升。事实上他的创作的理念是对的,这一理念让他很快脱离了当下主流的时风。更为主要的是建立起了自已对待书法的态度,也学会了如何从前人身上提取对自已有用的东西。笔调越来越厚重,调控越来越精到,作品把控的整体性越来越强,风格也协调起来了。

initpintu_副本

其实他的审美里还始终贯彻清朗的书写格调,这一点一直没变。在他潜心帖学的学习过程中,他的书写里就喜欢单独成字,章法也清朗。当然他也有串连起来的字组,但在连接上总没有单独成字的那种生动。包括他的草书,上下串连显得单调。疏朗格调也许是他天生的书写气质。这一点不会改,可能以后也不会改变。可以改变的是结字形态与及点画的形质,气质难改,不需要改,只需要更加得体和充分的表现。

加入碑派意味的结字形态与笔意,恰恰更好的将他疏朗的审美更充分的表现出来。帖学迷人的气质,很大程度就是将笔势的连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不是吴继宏的专长。但碑学独立单字造型,独立的点画质感,以及字与字之间呈现的空间营造出来的意境都是帖学所不具有的特长。继宏在这里找到了符合自已清朗的审美表达。他的结字里还带有帖的清秀,所以在汲取碑派营养时,也是有所保留的,使他的书写并一味的碑派创作的生拙。这样也可见他对帖学的参见。

initpintu_副本1

当然希望继宏对书意的表达多一点,提炼更为通透一点。现在他还太依赖书写技术,认为只有提高技术才能更好的表达书法,这看似不错的道理,但他对“技术”的理解与我有所不同。比如圆实厚重的“线条”质感,固然可见一位书法作者的功力,但再好的线质只是整件书法表现的一个因素而已。书法是一个整体的书写语言的表达。实际上正是因为吴继宏这几年有了碑学意趣的参见,作品变得耐品。我觉得他审美的视野还可以再开阔、更有深度。

fgggg

秀雅与苍质的分野

——初说吴继宏的变法

文/庆旭

帖派风格的创作,二王为宗,这是历史的创造与规定,千百年来未有质的变革。先作声明:如此话语的气味不含有对古老书艺可能的、潜在的“腐气”“朽味”的贬义质疑。某一程度甚至高扬着对传统的敬畏。习帖之人自东晋始,未有一个可以绕开王羲之而独出新径。但其终极效果到底达到了哪一步?哪一层面?

先看一看李煜的言论,其《书评》有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之态。”

initpintu_副本2

如此说来,历史上的一些大家在学王的时候也只达到“得右军之一体”而已,况当下多心浮气躁之吾辈乎!

我所从事的教育阶层的同行们,经常谈论时下各种教育“创新”之举,玄乎的名词一个接着一个(具体名词略)。有名词就要为之付出行动,付出行动就要有从事活动的设计者、活动场所、时间安排、实验群体等等,着实是一项大工程。既然是大工程,肯定会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也许未有显现的即时效果。

5-吴继宏 楷书 180cm×32cm×2

但令人遗憾的是,此一实验正在行进中,另一个更加时尚的“创新”设计又出来了。此番“你未唱罢我登场”之繁茂景象在书法创作园地颇相类似,即未有站稳传统的脚跟,立马搞起创新来,似乎不创新不足以表达书写的高度。须知在对“传统”倍加珍重的诸多中国艺术中,书法不能不说是其中最鲜明的代表——不管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书法都最直接地体现着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书法提供了中国人民基本的美学”(林语堂《中国人》)。

其次,作为“书法构成”本身极为有限的物质规定(笔墨纸砚);作为远离物象,极为形式化的艺术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其对传统的更加重视。所以说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临摹古人优秀法帖几乎是所有学书人的必由之路,这便是从“传统”入手。

16年墨池作品IMG_3529

何谓传统?钱钟书先生说“风气的长期不变即为传统”,这说法基于广阔的人文领域。那么何谓书法传统? 邱振中先生谓“杰作——传统存在的一种方式。”(《书法的形态结阐释》)那么,如何对待“传统”呢?笔者以为有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之别。

二者相较,窃以为“发展传统”更有持久的生命。因为相比于我们最常说的“继承传统”来说,它的外延似乎更加广阔,某种程度上,包含“创新”的成分,虽然我们尽量少谈创新。王羲之是尊重传统的,从他早期书风很明显地流露汉魏质朴气息便可看出,但王羲之的历史意义却更多地来源于其发展前人传统,创立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这一层面。那么又如何才能“创造”出有“新意”的东西来呢?

客观地说,一直以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大众认知层面始终以为不管如何“创新”,但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以“美”为终极回归,而非“做丑”为新时期的书法理想。然而,就目前许多展览会上所谓“创新”之作,实在看不出美在何处,“丑”倒是极致了。于是这里衍生出有关“美丑”的议论。

未命名1

郭熙《林泉高致集》谓“人之耳目,喜新厌故”,不过这“新”,总要“身体健康”才好,不能“生病”。时下许多创作者为了追逐“国展”获奖入选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很不合理的线改造和字结构的怪异摆布而忽视线条内在质量的建设上——以为这是“新”,其实“丑书”诞生了。碑为多,帖也有。艺术的美与丑,不是以新旧作为尺度,这是定论。

笔者在另一篇正在行文还未发表的文章中谈到过,目前对王系书风的创作改造与融合大约通过以下一些路径:其一加进小草。以孙过庭《书谱》为主,怀素《小草千字文》为辅。这一创作模式在目前的王系书风的改造中暂占主流。

只要取法二王,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加进《书谱》,此路风格熟练是其根,甜俗是其病。于是其中另有深度思想者开始投入怀素小草,与孙过庭妍美流便所不同的是怀素的“拙”意与二王融合颇有看点,似乎更有“味道”。只是这一路要贵在“融合”,融不好还是“夹生饭”,主旨表达不清晰,艺术指向不明,算不上成功。

16年墨池作品IMG_3525(20170106-163728)

其二加进大草。以张旭《古诗四帖》为主,怀素《自叙帖》为辅,这将是目前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又一主流风尚。二王行草一路的风格是一时代特色,楷书(行楷)开篇、行书行文、草书收尾几乎为这一派创作的通用模式。从理念上看有其逻辑的必然。但是,这一精湛短小、生动活泼的尺牍风格样式与当下展厅文化实不相属。如何排其场、壮其气?颠张醉素的长线使转自然发挥了其应有的优长。

其三加进碑意。这一路的风格追求在增其古雅、沉厚气息。其四放大书写。这一路的审美追求的重点在形式感方面。最后一点,有思想深度与技术高度的墨法运用。我以为目前的吴继宏的书写变法即从后面三点进入,择其一者已有可贵的艺术观念与技法追求,附带品即是产生了各类展事之折桂。而从三方面同时进发,厘清思路,我以为甚是高明。不过,其间的痛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常态的创作者们。

16年墨池作品IMG_3521(20170106-163541)

吴继宏的书学之路简洁明朗——师范学校的书法基础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二王一路的心仪、王系风格掌握后的变法。这三段中有一个明显的形貌变革:由妍而质。然而,具体到书写实践中其创革路途令人思索。王系的洒脱,使众多追随者魂牵梦绕,裹足不前。于是产生了更多的浅层的“技术的复制”,大量似曾相识的面貌难免让人顿有生厌之感。

碑意融入着实明智之举,这中间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入碑,暂且放下帖派流利,真诚临古。从古碑中找逸趣,找拙,找真实。二是间接借鉴,他的取法多从有清碑帖融合的高士入手,一是何绍基,一是八大山人。此二人即是碑帖融合的高手。当然在实际的创作中借鉴颇有即时显现的实效——短暂的耳目一新,但终于还要从古碑中来,这一点又是他的敏感点,也是可贵点——近几年来,对北碑名品的多样式临习从来没有间断过,也就是说,勤奋的人虽然多花了一点时间,多受了一点苦,但却收获了该收获的。

16年墨池作品IMG_3524(20170106-163706)

关于放大帖本临写、创作的招式,一段时间以来很为一线实践者们引为玄妙的伎俩。其实,白蕉在写二王的时候已经开始实验了。吴继宏近来的创作,大幅不少。很合拍当代展览文化的需要,但如何把线条的空间撑起来,却需要作者对线条空间形式架构的理性思考与富于艺术性的创造、实验。

二王是秀美的、雅逸的,但也是雄强的,不明事理者得一其难。但若想脱其标识,再创新色,其难更甚。入碑与放大乃线性、线质、线形之所求。再做一小小的变革则又进一步。从这点看,吴继宏有了一个王系书风创作者们所忽略的突破——墨色求变。

16年墨池作品IMG_3528(20170106-163847)

魏晋之用墨“湛湛如小儿目”,乃时代原因使然。墨色之变由古而今各有其态,但若能把魏晋俊朗之线与五色之墨融为一体,其妙难言。他对于水墨交融效果的把握我以为切入到了线条质感的相当的敏感高度。陈绎曾《翰林要诀》云:“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听起来是形而下下的问题,做起来你可以试试,呵呵。


 

xsss

条幅01

条幅02

条屏01

条屏02

条屏03

条屏04

- END -

微信图片_20170406111523

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马绮颜篇

恒河瓦拉纳西

马绮颜,广东顺德人。近年先后在逸庐书院,广东书法院,中书培训中心进修书法。现任佛山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顺德区女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入展广东省第一、二女书法家作品展;第六届广东省新人新作书法展获优秀作品;入展第五届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展;广东省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获优秀作品。


——所谓伊人  在此一方——

文|廖艺波

马绮颜~

名字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哈,绮颜。对得住。

好古作草对联

她言语不多,心无旁骛。以至于初认识的人总觉得她不可亲近,甚至认识好久的朋友都有一种被忽略的疏离感而不知所措。哦,原来如此。

将进酒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独特的品性赋予了她特有的书写气质和魅力。这很好。

节录二十四诗品

其书写以小篆为主,兼写大篆,最近也写隶书。时间不长却暗合其性格书风的自然,自然地书写着小篆的静!特别理性的思维又让高质量的线条把空间分割准确得异于常人…而又不显僵硬和机械化。反馈出来的气息是那么的宁静,纯粹与干净。一如她生活的状况。

临三坟记副本

她很珍惜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化妆不闲逛不应酬,时间基本都打发在追寻书法艺术的道路上。

临石鼓文1

从开始的朦胧到逐渐清晰再到确立追随的方向。她一直很享受漫步在前行路上

精神学问联

走省内访南京闯北京,不断求学的路上收获着知识的丰富和眼界的拓宽。

录唐诗二十首

随着审美高度的提升。书写能力的进步。自然而然也迎来了属于她的奖项和掌声。

论印绝句三则

值得一提的是她喜欢户外运动,徒步穿越茶马古道,西藏阿里转神山,登顶四姑娘山二峰,攀岩玩飞伞。样样疯狂。有一颗放飞自由的心,这太重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澄明的内心带着深邃的思考。矛盾的个性造就了丰富的思想。相信她定能憑着智慧和毅力探究书艺的高峰,完善自己最终书写的归宿。 

书断古文赞

什么是美,和谐最美。

美是天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是一任自然的生发流露。简单的讲吧,一个人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了该做的事情就好美,好比现在的绮颜,随清风入户,点一炉香,置一壶茶,明窗静几前盈盈满园的春色,屏息展卷铺毫……

与朱元思书

生活有时很烦躁和乏味,需要选择艺术来滋养。艺术也很娇气,大声喘气也会离去。它也在选择,选择对的时空,对的人而出现。每次看到绮颜,看到她的作品,感觉是一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竹里馆+王维

绮颜在此,在此,她给了这个地方以美。

——END——

2017022008535868321

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陈楚明篇

陈楚明陈楚明

★陈楚明

广东省饶平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广东省硬笔书协理事,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白云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散文集《人间有味是清欢》和书法集《广州青年书法家作品集系列/陈楚明卷》等专著。其书法作品刻入岭南名刹南华寺碑廊并被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文化机构收藏。

★作品获奖:

诗词作品获“湘天华杯”全球诗词大赛词部第二名。
诗书画三项获“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诗书画印兼能优秀奖。

书法作品主要入展: 
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入展(中国书协);
“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入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入展(中国书协);
“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展入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二届新文人书法展;
广东小楷名家作品展;
第三回全国名家双年展(广东书法院)。


从小就希望能学会自己画一张画,写一首诗,然后用好看的字题上去。当然,这也是我现在的理想。——写在前面

作品展示:

临《韭花帖》

临《韭花帖》

寄高凯明先生

释文:

寄高凯明先生
先生少壮辞琅琊,辗转南来出烟霞。
三十功名马上得,五岭枕戈听琵琶。
先生怀抱有铁笔,雕龙勒石不世出。
陶铸文字见精神,曜曜朝升东海日。
又抱霜毫三尺长,泼墨光辉紫薇堂。
不与时人争颜色,眼中独爱好大王。
好大王碑傍天立,运毫力须千钧集。
书成独看万丈云,蛟螭翻卷雷电急。
自古笔墨擅风流,汗青未必只曹刘。
且看先生落笔如倾雨,尘埃涤尽海国秋。

自书词《满堂红》

释文:

满江红 送力军归晋中
甚矣吾身,常辗转、十年南北。犹强看、劫余城郭,郁葱颜色。自古才名销胆气,而今风骨怡箪食。莫笑人、也患此中年,偏回轼。
依山日,穷未极。河曲柳,须重植。便青门对市,剑衣宵烛。画里看山真个瘦,问谁最爱孤峰仄。会鲲鹏、万里碧霄舒,风云翼。

陈楚明自书古风三首58cm×65cm

释文:

憶舊遊(古风三首选一)
辛卯春,與同窗暢聚,酒餘慨嘆,得二十韻寄德睿、文志諸君。
十七十八呼朋儔,當時年少樂無憂。
君住東集我西溝,一日往還踐優遊。
徹談荔宅露未收,錐股深宵費燈油。
忽然西風吹行舟,同學星散各鷺鷗。
行經風雨幾沉浮,嶺下清泉不斷流。
白雲戀棧歸嶺頭,相看大笑二十秋。
君猶搏虎欲啖牛,我負衰顔不肯羞。
與君抱酒坐高樓,指點蒼茫亦曹劉。
書生所拙稻梁謀,安敢鳳歌笑孔丘。
君不見,日暮烏鴉落田疇,往往奪粟勝桑鳩。

自书七绝篆书-139x69cm

释文:

太行山写生即景
危岩叠树晴含日,曲涧分泉细过桥。
坐望太行云已散,风吹一雁到青霄。

自书七律

释文:

剩将
剩将铁笔话销沈,藏用何曾可称心。
在雨在风论大计,一花一叶起长吟。
波翻沧海终无意,月上高楼信有襟。
莫道文章留后世,九卿遍数不弹琴。

自书七绝副本

释文:

看山
看山未必分浓淡,云外空明云里暗。
若向山中云底行,山深且莫惊云胆。

自书《濯缨亭赋》

 释文:

禹州濯缨亭赋(魏碑竖幅)
夫飞檐架于危地,奔流湍于崇基。雕轩兮红护,回构兮绿披。远揽嵩阳之崄峻,遥遥而虎顾;近凭颖水之浪涟,曲曲而龙嬉。春逗柳绵,迷具茨云于陌路;秋移日影,引箕山雁向芳湄。既名之曰濯缨,宜寄之兮慨思。
于是拾级而登,负手而望。 八风浩浩,一水汤汤。起则太岳之谷,行也云梦之乡;经乎河洛之地,济以燕赵之梁。江久涸而跳浪,田复润而摇芳。往来林壑,泽化膏粱。
是乎感一亭之洞达,悲喜兮咸加;念斯地之雄胜,圣贤兮多与。庶黎如溺,九州疏于夏禹;春秋有笔,众士集于秦吕。 张兵韩法,伐地治民; 晁赋枣屯,内安外拒。而风物之丰,曰药曰瓷;文渊之振,见吴见褚。非人杰之天成,赖齐平之自举。 故知宏三策于庙堂,先怀忧乐;躬七尺于贫瘠,徒忧豆黍。逝者兮如斯,莫沉浮于浊沤;中流兮有志,且振作于万绪。
于是临流而坐焉,击掌而歌之。歌曰:南来之水,千里不回。莫濯我足,且沃良材。 南来之水,若奔风雷,莫濯我缨,且酿黍醅。黍醅黍醅,共此乐怀。

自作诗画梅花副本

释文:

梅花
横卧烟云一万春,即知冷暖十分真。
遗香三界瓶难贮,对影孤山酒更巡。
曲屈何曾卑老态,清疏毕竟却浮尘。
莫言百越多霾障,应有当时鸣玉人。

169cm×59cm副本

释文:

丹霞歌
昔从山下过,徒见山嵯峨。今从石门入,春色占山多。
曲阶转折苔痕湿,丹壁倚云云中立。
悬悚犹疑鸟不飞,众山奔马来何急。
道旁花光照眼稀,空林细雨积翠肥。
古木撑顶如撑伞,行到锦岩有僧扉。
僧扉应不扣,古刻题元祐。可怜摩岩书,斑斑不成读。
行人遥指九老峰,却言上有千年松。
道士题字今犹在,偶得黄鹤可相逢。
且随猿猱上,劝君莫下望。下者云拍云,使人心荡漾。
铁索百丈系天门,险绝畏攀援。
闻道天女也从丹梯下,春来看罢山花繁。
朝过僧帽峰,仿佛传僧钟。暮宿屯军寨,星阶倚九派。
且担凉伞趋,高鬓贴宝珠。
胜游不知地维震,日日赤骥夸神骏。
突然天梯裂,地界与天绝。
天女飞天力不支,花钿颜色散胭脂。
胭脂散落峰廿四,都作廿四峰头丹霞奇。
此物绝奇也天造,自古山僧野民置炉灶。
行人随意作山行,胡为乎今日官家圈禁如强盗?
君不见,昔日有舜南行止,山水得闻韶乐起。
道士住久不知年,方塘犹存洗药水。
又不见,昌黎南顾仓皇走,到此犹叹名闻久。
我今来丹霞,空作丹霞歌。浮云欲障目,雨里看山只婆娑。
噫嘘吁,草木已随官家姓,山路世道两蹭蹉。

录柳宗元文

 小楷《柳宗元文》

——完——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会暨展览

3月25日在宜兴盛大开幕


3月24日下午来到水墨田园温泉度假酒店

环境还不赖吧~

IMG_1846

IMG_1847

IMG_1848

IMG_1849

24日晚,主席团预备会议

_DSC0875

_DSC0881

_DSC0884

_DSC0887

在全体理事会议之前,江苏省青年书协主席团成员召开了主席团预备会议,就2016年省青年书协工作推进状况、“设立专业委员会”以及“关于增补理事及洋河新区书协作为省青年书协团体会员单位”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

召开理事会议

_DSC0907

_DSC0925

01

02

吴勇副主席在会议上和大家学习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书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吴勇副主席在会议上和大家学习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书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徐州青年书协作为地方书协汇报地方青年书协开展工作

——徐州青年书协作为地方书协汇报地方青年书协开展工作

李双阳主席总结工作报告

—— 李双阳主席总结工作报告

25日上午 理事会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_DSC0935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咯,展览开幕式即将开始

_DSC0950

_DSC0957

_DSC0940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储云;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张六弢;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黄波;宜兴市文联主席魏敏;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宜兴市西渚镇党委副书记吴健;宜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杭科军;溧阳市宣传部副部长 沈伟;漂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琦慰等领导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中华曲艺协学会副秘书长霍然主持

——中华曲艺协学会副秘书长霍然主持

宜兴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波致欢迎辞

——宜兴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波致欢迎辞

青年书协主席李双阳介绍展览状况

——青年书协主席李双阳介绍展览状况

向宜兴美术馆捐赠馆藏作品

——向宜兴美术馆捐赠馆藏作品

储云先生致辞

——储云先生致辞

众嘉宾启动展览开幕

——众嘉宾启动展览开幕

看展掠影

_DSC0989

_DSC0990

_DSC0997

191221261929954208

334638768770487149

385763160878639672

479347737926331450

422549166790164242

737229476455333553

743820034578057372

808915804813334585

230101881050127947

216952306661513250

329280866124730429

166989657632957486

104287861848677040

研讨会时间

_DSC1008

_DSC1013

_DSC1022

_DSC1024

_DSC1028

_DSC1031


书法导报专题

188747850619444855

464298675233928911

326737479981732912

526104505076065594

547547031587765502

619776492314892057

644627422409715438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1

——李双阳32cm*58cm

2

——刘元堂190cm*23cm

3

——何连海 180cm*23cm*2

4

——吴勇180cm*60cm

5

——张东明138cm*23cm

6

——林再成136cm*35cm

7

——郁建伟180cm*92cm

8

——赵彦国137cm*70cm

9

——徐燕180cm*48cm

10

——郭列平70cm*90cm

11

—— 顾工69cm*69cm

12

——黄明142cm*45cm

13

——陈克年132cm*23cm*2

14

——寇忠理179cm*23cm*2

15

——贾安明70cm*70cm

16

——梁奇177cm*33cm*2

17

——何勇180cm*84cm


3月26日,大家在宜兴游览一番

此次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会作品展

完美落幕啦!

逸 庐 笛 岸

全国青年书家提名展 — 毕云扬

时间:2017年3月11日14:30

地点: 苏州笛岸台

byy02-大 

◊ 毕云扬个人简介 ◊

畢雲揚

 号逸楚堂,湖北荆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创立晴川书社。弘堂书社社员,南吴门书社社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墨池学院特聘导师,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被“书法报”评为全国优秀书法教师。书从篆隶入手,于峄山、礼器、石门、北碑等均有临习,行草用功于唐宋,上溯《二王手札》、《大观阁帖》,兼习小楷取其静气。以篆隶养笔,得其朴厚、方整。拓而为大,不规规于摹拟,得其风韵,散逸。偶有参展,只为一记,唯有久久为功之日课,为求索经典之上上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荣获优秀奖(草书最高奖);
全国首届‘乾元杯’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孝行天下·涌桥杯”书法篆刻作品展;
湖北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优秀奖;
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湖北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湖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烽火科技杯”书法篆刻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第五届书法教学成果奖优秀奖;

 

 

fg

清雅遒润,风起云扬

卿三彬

初见云扬,是2013年在我湖南的培训班上,一个安静平实、不多言语但充满睿智的小伙子。后来,他电话里说对我的学书方法很感兴趣,并常常有些交流。对他的了解也就随之多了。
云扬天赋好且极其勤奋,近几年来常常到全国各地拜寻名师,集学各家之长,为己所用。所以这几年的进步非常大,几乎一年一个台阶。从古人中汲取营养,渐渐形成自己语言与风格。
云扬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基调,由墨迹到《大观帖》、《阁帖》,包括颜鲁公、米元章、八大、张旭怀素均有所涉猎,这是一条继承与发展书法之路的康庄大道。作品中可见鲁公之浑厚,醉素之连绵、襄阳之妙姿,八大之奇绝……在流畅的书写中自然而然的游走。端有“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之妙感。
云扬的字里透着一种“清新雅致,清俊疏朗”之气,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其字里行间笔法灵动,精致而不失放达;结字平实而有奇趣,章法疏朗而又自然,散发着一股温润清畅的古意。
在云扬的艺术之路上,他广收博采,含英咀华,砥砺前行。向着自己理想的艺术峰顶攀登,时间会让云扬的书法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广。

(作者:卿三彬,传统帖学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书坛实力派青年书家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fg

碧云缱绻 墨韵悠扬

朱道卫

80后,有成就?楚逸堂,毕云扬!近年来,云扬作品先后入全国展,于湖北省展获草书奖,引书坛关注。追索因由,略计为三:

其一,低调、刻苦。毕云扬在少儿书法教学中,每忧非科班出身,乏专门训练,便决心走出去。他先后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于中华“魔鬼训练营五体班”、李双阳书法工作室培训等。多方历练、长期坚守,云扬体悟到帖学的思想高度,得以深入传统,五体融通;又大量结识书坛俊杰,扩广人脉,博采众长,自当结出丰硕果实。
其二,深受老师启发,加入大量思考。毕云扬从小篆中领悟线条美如“生锈的铁丝”,从隶书中体悟“内力相送”,从草书中感悟整体气息,从唐法中理解用笔变化,从临帖中把握聚散关系……这一切都为其深入、集中研习和临创草书奠定了基石。
再者,毕云扬对书法敏锐、谨慎、敬畏。书坛纷繁,习者抉择,难免岐多路惑;逸少美善,后人取法,难免绠短汲深。云扬谨慎抉择,敏锐取法,敬畏文化,自是正途。他感受到习古之时,难于去今。故先与古人合,再与古人离的问题之外,云扬似乎又面临着先与老师合,再与老师离的难题。我信其清醒、勤奋、执着。
“全国中青年书家提名展”举办在即,毕云扬由李双阳先生推荐,进入序列,可喜可贺;其五十件行草小品,取法二王,可赞可观。得赏悠扬墨韵,聊奉敝帚野芹:楚人云扬,崇尚逸少;别开新面,斯为期许。

朱道卫,于长江大学,泡墨草堂。2017/2/20

(作者:朱道卫,男,湖北洪湖人,供职于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江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fg

◊ 作品赏析 ◊

毕云扬  157903-904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893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943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930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894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886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889

0510b280bc9314d6de2833605f1a5ace

毕云扬 157902fg“逸庐笛岸”全国青年书家提名展 展览在即

毕云扬老师微信独家奉上WechatIMG1

 

|兰亭会国展名家小品系列展|

一卷(juàn)春心

王志安小品书法展

|展览时间|

2017年2月27日—2017年3月5日

|开幕时间|

2017年2月27日(周一)下午3:00

|展览地点|

兰亭会艺术馆

(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中心行政楼一楼)

写在我的个展之前

似乎和南京一直有着说不清的缘分!

很早以前我们全家都还在兰州,因为路途遥远,每回和家人一起挤火车回福建老家,只是知道南京就在这样咣当咣当的两天一夜之后。父亲原来有在南京出差过,他对这个城市很熟悉,中山陵和总统府是他颇为炫耀的谈资,然而每次来到这个地方都窝在小旅馆里等着买票转车,所以除了长江大桥之外,还有印象的就是一种很大很甜的橘子。

儿时的南京总是如此匆匆。

去年因为好朋友陈鹏的个展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是多么久远的告别之后的重逢啊,满地的梧桐树,流传的故事更是让我惊艳不已。不过依然是什么地方都没去,台城的柳、玄武湖的风、夫子庙的嘈杂、桨声灯影里秦淮河悠扬都与我无关,甚至不能把手揣进裤兜,到李志歌曲里的山阴路上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而那小酒馆门口坐着的也不会是我。

这一次我的个展定在了龙抬头的日子,刚开始要确定主题的时候,满脑子里只有李商隐“桐花万里丹山路”的诗句,新雨初霁,一派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我在微信群里对朋友们说“春天来了,大家浪起来”。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很多时候我们的展览其实并不是展览,而是一次老朋友的聚会,天南海北相隔遥远,有了这个契机就有了出门的理由。一路风尘、一杯烈酒、一夜说不完的闲话,每个人都有“一卷春心”,就看你愿不愿意打开了!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这一天,我在南京等着你们!

王志安

2017.2.20

w1

开幕惠友活动

开幕现场将推出【一卷春心】展览套装纪念品(内含:王志安四尺横幅四字吉言1幅+2017年第1期《中国书法-王志安专题》1本+兰亭会定制笔1支+遇见包1只)限20套,展览惠友价500元/套。

微信截图_20170227154509w2

王志安,男,1977年3月生,福建省南安人,民革党员,南安市政协常委,南安市第七批优秀拔尖人才,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墨社社员;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西太湖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书法研究员。

入展/获奖:

获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数十次,其中获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作品展最高奖、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最高奖、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展最高奖等。获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泉州市第七届刺桐文艺奖一等奖。自2013年起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中国当代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系列•王志安书法作品集》等。

微信截图_20170227154730

w3

 w4

w5

w6

w8

w7

微信截图_20170227154911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因为“志安”这把刷子很养眼

所以,布展也就成了一种享受,忙并快乐着!

明天下午三点

等你,揭开一卷卷“春心”

携手,徜徉在墨韵书香中

一起,把春心沉醉,文心滋养……

——兰亭会总执行长张天翼

w17

兰亭会艺术馆坐落于南京城市中心虎踞龙蟠、人文荟萃之地,南师大随园旁—五台山体育中心一栋老式仿民国建筑里。总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平米,展线约90米。可以展出60-80幅作品。另有艺术沙龙茶文化体验馆500平方米,可以展出作品,也可以提供配套服务。新媒体编辑部200平方米。集展览、公益讲堂、雅集、笔会、教学为一体,满足书友们书法之外的学习需求,艺术沙龙更是专注于生活美学的传播。开设儒释道国学讲堂、国画、茶道、插花、传统手工等公益分享课及主题教学。

w16

微信截图_20170227155406

w18 w19

  • 开车请行驶至拉萨路五台山体育中心5号门,100米后左拐直行至羽毛球馆右侧红楼(行政楼),楼前有停车场
  • 乘坐地铁1号线至珠江路站,一号出口出,沿广州路步行至五台山体育中心北门
  • 步行至拉萨路五台山体育馆1号门,进门步行150米左转
  • 百度地图导航直接搜索【兰亭会艺术馆】
  • 提名展(墨池二维码)

    【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之傅绍尉篇

    IMG_2362

    傅绍尉,又名傅九思,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

    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大奖:

    1、全国第三届草书展最高奖;

    2、首届“沈延毅奖”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

    3、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4、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39次;

    作品获各种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一等奖)22次;


     傅九思:恣肆疏荡,自在笔下。

    by/冯错

    九思就是绍尉,绍尉就是九思。九思是后改的名,为什么要改?因为我不在是原来的我,我需要重新定义自己。

    绍尉是洒脱的人,南京一顿大酒之后,他曾改名傅过,与我相对。我是冯错,他是傅过,都是三四十的半老男人了,没有啥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不过所幸都没有错过书法。胜在性情,格在晋唐之间 为艺之人,首先在人,晁补之所谓:“学书在法,而妙在其人”。

    牙签磨不成板砖,正是此意。

    97362883820025903

    绍尉有今日之功,胜在性情,格在晋唐之间。绍尉豪迈,曾不善饮,双阳老师说:不知酒,无以言草书。绍尉回桂,青灯黄卷之下,打磨线条之外,“酒量”可日饮以为草书训练之要素,酒量与日消长之时,愈加精进。醉僧怀素之奔逸,张长史之恣肆疏荡,自在笔下。

    米元章痛快,绍尉早年曾用工于此甚勤,今日大字草书,欲取道《书谱》之精微,而后以怀素、二王为根本,格在晋唐之间,出入魏晋,当翘首可待。真草兼备,静动莫不中节 君子九思,以“视思明,听思聪”为首要,绍尉做到了。

    南北行走,遍访名师,看的明白,眼光就高;兼听则明,自负也自谦,聪慧过人,所以一支笔拿起来,如入无人之地,当时在苏州笛岸台,一本册页两支烟,一挥而就,旁若无人,入定出定,自由无碍,羡煞我辈。

    197028707501277638

    古人说献之书:“如河间少年,自不拘束”,时人但知绍尉洒脱飘然,精于行草,但不知道绍尉亦真书高手。中楷,小楷俱能,启承行止,皆得如意,莫不中节。张长史有《古诗四帖》,世人争赏,而《郎官石记》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未尝逸出法度之外。

    怀素有《自叙》、《千字文》之诡异奔放,殊不知怀素自幼出家,抄经生涯,蝇头小字,锱铢必较,可想而知,当不在话下。因此,世人但知绍尉之快意,不知绍尉之矜敛,真草兼备,静动中节,今日善书之人多矣,此绍尉之能木秀于林,自然见异之根本也。

    绍尉年前嘱为文,三十日乃有此记,惭愧惭愧。

    作品欣赏

    12334283198250243

    0

    96387940614781967

    0

    113948769315602502

    0

    180304132055438602

    0

    234148494297100151

    0

    468220530448209211

    0

    645059535500332404

    0

    234738365509890344

    0

    323949023104514080

    0

    385261288077498772

    0

    389225592151782061

    0

    394185481572063094

    0

    522964688572270128

    0

    628788686510799295

    0

    696311502364617019

    0

    699161092370764848

    - END -

    提名展(墨池二维码)

    【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之李大刚篇

    李大刚

    飞鸟出林兰亭奖 挥斥奔放劲健锋

    文/ 介子平

    与李大刚先生相识有年,每见其作,皆有进步。甲午年冬,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揭晓,李大刚先生更是获得佳作奖,为人瞩目。

    李先生以草书见长。其自怀素入笔,使转如环,奔放流畅,初视支离杈桠,粗枝大柴,实则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结构乘实捣虚,穿插交错。字势劲瘦挺拗、抱气苍润,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故而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满纸云烟。其书曲折用笔,宛转回向,圆润率真,古趣盎然,累累有长虹通贯、风樯阵马之态,有刚猛肯定、奔腾不息气势,映带缠绕、盘亘逶迤里,虚实已然,转折起伏、勾连揖让间,韵味自生。忽尔兴酣墨饱,润湿成晕,忽尔端庄工细,横风斜雨,忽尔穿插错落,因地叠字,那一阵舒缓款延,似清风徐徐,又一阵兔起凫举,若泻流湍湍。草书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

    0210_22

    巨尺书法,大中见小;方寸篆刻,小中见大。“世人写字,能大不能小,能小不能大。我则不然,胸中有个天来大字,世间纵有极大字,焉能过此?从吾胸中天大字流出,则或大或小,惟吾所用。若能了此,便会作字也。”苏轼的这段名论让人关联到了李先生的那些擘窠大字与石端豆字间的干系。

    李先生之书正处于上升之期,他知道己之不足及尚须努力之处,故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朝斯夕斯,终日伏案,凡此番功夫,何有不成者也?

    0210_23

    气动神飞 妙契同尘—— 大刚草书臆见

    文/ 吕林健

    读大刚草书,若纳水輨,如转丸珠,自然流畅;观大刚作草,精圆快速,一气呵成,动无留碍;品大刚草书,借古开今,与古为新,古不乖时。

    初,大刚陶醉于草书的即兴挥洒和瞬间情感表达,沉酣于任情恣性、淋漓痛快的书写。今岁某日,大刚语余,作草当优游不迫,古淡闲远。余甚许之,书法蕴含了阴阳刚柔转化相生的哲学思想,雄浑大气背后必有精微细腻支撑,冲和淡远须沉着痛快衬托。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当兼济,草贵流而畅,苏东坡“草书难于严重”,即是此理,大刚得之。

    0210_24

    大刚其人笃厚而其书空灵。

    大刚近作,清便婉转如流风回雪,画面从实出虚,又以虚驭实;大块的留白以无统有,给人以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反虚入浑。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图式的看法和对世界万物存在的观念,大刚以书察之。

    刘熙载云:“司空表圣之《二十四诗品》,其有益于书也。”大刚草书集流动之美,自然之美,整体之美,浑然一体。用司空图语曰,气动神飞,妙契同尘,是之谓乎。

    0210_13

     

    c74ae67

    —— 个人简介 ——

    李大刚,山西太原人,祖籍阳曲,政协委员,民建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太原市万柏林区书协副主席、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协会创会理事、雅昌艺术网签约书法家、中亚传媒网签约书法家、东湖美术馆首席艺术顾问、中华文化研究院艺术顾问。

    作品曾发表于全国杂志《读者》、优秀刊物《阅读》、《书法导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生活晨报》等刊物。其作品被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书画院、山西省博物馆、晋祠博物馆、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等文化机构所收藏,是中国最具潜力的书法家。

    作品获奖及入展情况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书法二等奖

    全国首届中华“妈祖杯”书法入展

    全国青年书协联盟提名展

    全国“平复帖”国际书法大展入展

    中国永乐宫第二、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入展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入围

    山西首届草书展一等奖

    山西第十届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

    山西第三届书法篆刻精品展一等奖

    太原市廉政书法展一等奖

    山西微波通讯“实业杯”书法大赛一等奖

    全国文联工作会议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山西省“笔墨新象”中国画作品展

    山西省首届山水画提名展

    c74ae67

    —— 作品欣赏 ——

    timg

    0210_21

    timg

    0210_15

    timg

    0210_14

    timg

    0210_16

     

    沈浩最新个展“蓄素守中”开幕式现场

    1484215694(1

    1484215722(1

    1484215735(1

    1484215751(1

    2017年1月11日,沈浩最新个展“蓄素守中”在义乌市三鼎开元名都大酒店三楼揭幕,现场呈现百幅新作,均为近期艺术感悟的阶段性呈现。沈浩可谓一路学院正脉,一路顺利低调,他12岁师从刘江,一接触书法就受到名师名家的指导,后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读书工作至今,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所言: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以自己的爱好为专业和事业,这种融合下出成果是不足为奇的。” “书法是有年龄的,沈浩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没有三十年的功夫是拿不下的。”浙江省政协常委、著名花鸟画家李德忠认为这里包含的是一种坚守和坚持,“沈浩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帖或碑的影子,但又不能明确说出是学哪个碑或帖,已经融会贯通了,所以他的作品才能如此洋洋大观,气势撼人。”“法仪汉晋见真淳,沉着健雄绝等伦。看取中兴间气在,风骚独领望斯人。”这是沈浩的老师祝遂之教授专门为他最新个展“蓄素守中”题写的话,而他的启蒙恩师刘江先生更是直接撰写了展览名称。“蓄素守中”此四字来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中的一段话,意指:保持质朴独立的人格。

    1484215765(1

    1484215777(1

    1484215790(1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致辞

    1484215822(1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致辞

    1484215835(1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赵雁君致辞

    1484215878(1

    浙江省政协常委、著名花鸟画家李德忠致辞

    1484215892(1

    义乌市政协副主席杨桂芳致辞

    1484215904(1

    三鼎控股集团董事长丁志明致辞

    1484215917(1

    稠州银行董事长金子军致辞

    1484215929(1

    开幕现场剪彩仪式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吴晶,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浙江省政协常委、著名花鸟画家李德忠,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赵君雁,浙江省侨联秘书长周松一,金华市侨联主席蓝跃军,义乌市政协副主席杨桂芳,义乌市文化局局长楼小明,义乌市侨联主席万钧,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戴家妙等领导,以及企业家代表稠州银行董事长金子军,三鼎控股集团董事长丁志明等嘉宾莅临现场。

    1484215943(1

    沈浩在展览现场

    1484215968(1

    1484215988(1

    被作品吸引的观众

    1484216415(1

    本次展品一部分为美文撰写,即以文为鉴,“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在书写的过程中认同它的价值观,写的时候也特别有感受,实际上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与膜拜,同时又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让它在思想中固化,在艺术中能自然地表达。”第二部分是其与西湖相关的文辞,“我是杭州人,尤其创作阶段正好处于G20,学校有接待任务,我也在做相关筹备工作,期间常常会目睹西湖的变化,那时候恰好手边有一本《西湖诗词》,翻来看看,感受更不一样,于是就写了一些西湖的诗文。” 另外,还有一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去年个展他也写过,不过瘾,今年继续写,“这里面的文辞我反复咀嚼,觉得还想继续阐发,说不定明年我还会再写,好的内容有一个持续的作用。”
    沈浩一直把学习书法看作是一个修身修心的过程,“书法中对美的认知,辩证的实践方法,这些思考实际上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方法。”

    1484216497(1

    1484216517(1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侨联、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将持续至1月13日。


    名家集评

    沈浩自幼习书,诸法皆有涉猎,近来更尝于正法中得旁通之妙,其隶中颇含篆味,行中常寓隶意。其旧时行书有如张耒之文者,波澜有余,而出入整理,骨骼略显不足;最近所作,则布局纵密横疏,结体横向取势,左右用力,运笔尤重顿挫提按,转折跌宕,遒劲之余,兼得姿态妍逸之风致。近世书家横向取势者,字里行间往往难得贯通,行气不畅;沈浩则瞻前顾后,纵笔回锋,多方牵引,通篇犬牙交错,横斜反复,力势通畅,气势雄奇却又不失悦泽。就笔墨而论,沈浩书中之最佳者,能于苍中蕴秀,于秀中得苍,秀润苍雄统而为一。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和他温文尔雅的容貌有所不同,沈浩的书法则属于长枪大戟型,一股郁勃之气拂拂而出,秀逸中见狂放。且不说行草,灵动中透出爽利之气,就连篆隶和楷书,也有一种掩饰不住的锋芒不经意透露出来。这是才气的外露,身怀绝技,不由自主要亮相一下。当然也是性情使然,应该说沈浩骨子里还是属于激情澎湃型的,训练有素的修养使得他看似“温润如玉”,但在书法创作中,如火山喷发似的激情是按捺不住的,势必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一提笔,便浑然忘我,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馆长)

    沈浩行草篆隶兼擅,集子中汇集的作品,每一种书体风格面貌比较统一谐调,而不同书体之间,又有一以贯之的神情笔调。行草书明显地汲取了明人连绵纷披的大草意象,纵横捭阖,盘曲跌宕。而与众不同的是,在笔势上并不是一泻千里,而是峰回路转。行笔中保留了北碑的厚拙雄强,初唐褚书的婀娜刚健,把碑志的方折硬朗,唐楷的温润精到,与明人大草的清劲洒脱融合了起来。无论从形貌上看,还是从内涵去体会,他的行草书非常强化淋漓顿挫、徐疾跌宕的笔势。沈浩的楷书尤其值得关注。汉隶、北碑和唐楷成为其古质遒丽的基调,非常有节制的行书笔调增添了活泛多变的趣味。老一代书家讨论过“刻”与“写”对于古代书迹形成与流传产生的影响。今天更多的把“刻”与“写”当作两种审美倾向的笔意来探究。沈浩的楷书可以见出他在做“刻”与“写”融会的尝试,基本上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是他楷书探索最大的价值所在。楷书似乎可以始终成为观察沈浩书法篆刻艺术内核的一把钥匙。
    ——胡小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书家本色、篆刻家本色始终是沈浩保持艺术梦想的本色。他的隶书借鉴汉隶名品,又将篆刻家的视野对准隶书创作,所以,作品大量融入了篆书形体,章法、行距的空间处理略参篆刻布局,用笔的方折疏密渗合了魏碑的一些楷书性,加之书写速度估计不会缓慢,故显得端庄灵逸、活色生香。无论字的多少、大小,或者中堂、横披、对联什么形式,都不影响艺术表现。毫无疑问,沈浩对篆书系统也是相当熟悉,金文、小篆信手拈来,洒脱自在,充满金石气。令人惊讶的是,沈浩有时还会花时间写平常不常写的多字数小楷作品,师摹的乃是碑志一类笔法活跃、结体宽绰的率性小楷,吻合时代审美。其行草书每每回旋于碑帖之间,字形呈方扁而独立,与常规行草书纵向取势不同,有碑体行草方正化的故意追求,不见近年热闹宣扬的“明清调”,算得上行草书创作的另类写法。如果再予通盘观察,沈浩书法创作还可以把几种书体合于一件作品上分别大小错落书写,不机械生硬,顾盼生辉,别是一番滋味。古帖遗存的有些作派,沈浩能够不花里胡哨地不靠拼贴“好色”取胜,真书家本色之手段也。

    148421600

    蓄素守中  刘江题字

    1484216019(1

    祝遂之先生题签

    沈浩简介
    沈浩,籍贯杭州,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分别于一九九九年、二〇〇四年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艺术成就
    书法篆刻作品曾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特等奖“陆维钊奖”、第二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金奖、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展,第三、四、六届全国篆刻艺术大展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重要学术组织、机构举办的全国各级各类重要书法篆刻艺术展数十次。书法、篆刻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外诸多博物馆、艺术馆以及私人藏家收藏。二〇〇七年荣获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活动“兰亭七子”称号,二〇一三年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二〇一四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二〇一五年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发表主要专著有《心迹流淌——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时代书风凸显》等,主要论文有《论元初文人与印学》《隋代楷书论》《关于在高等书法教育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考》等,编著各级各类书法篆刻教材多部。­­­


    1484216816(1

    1484216830(1

    1484216844(1

    点击欣赏更多作品图片

    中国书法屋&墨池 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