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统文化的昵称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学的总称。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是文化人读书人的基本生活技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指出:“诗,志也”,强调了诗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诗,往往和文相提并论,称之为“诗文”。很多与诗相关的词,比如诗兴,诗意,诗境,诗情,诗韵,诗仙,诗圣,诗神,都是赞美、赞颂、褒扬的好意。从中可见“诗”是高尚圣洁的字眼。

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同时又是历史作品、哲学作品,这不仅仅是一部诗歌作品,历史上很多的经典篇章都采用诗的形式表述,比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虽不是诗,但也有着诗的形式和音韵的美。《道德经》、《庄子》虽是哲学作品,但也可以作为诗歌作品来读,从诗意、诗境去看,古代所有的优秀的经典作品都不愧于“诗”这个字眼。都是杰出的、伟大的,这不仅在于思想深刻,也在于其形式的美,意义的美,有着诗意的美和诗境的美。甚至是我们日常的顺口溜、打油诗也是以押韵的形式出现,都有诗的意味。大户人家门口常常写上这样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诗与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即文化人的基本功课,基本技艺,基本修养。有教养、有身份、有声望的家族和个人的象征与标志。诗便成为了中国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雅号和昵称。

五四运动以后,诗在生活中逐渐落寞,人们总感觉吟诗作赋平平仄仄与社会是脱节的,是旧形式,旧玩意儿,新诗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慢慢成为了一种“象牙塔”的文学形式。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新诗是难以理解的怪物,既不押韵又朦胧难懂,难以得到大家的关注,传统的格律诗渐渐远去,我们丧失了这种欣赏和创作的基本技能。

今天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但是“诗”这门艺术并没有绝,不管是格律诗还是现代诗,都有许多很优秀很杰出很伟大的作品。对于学习书画的我们来说对这些伟大的诗歌作品不应该感到陌生,而要去熟悉,不仅仅要去熟悉它,还要去学习它。要努力加强这方面的修养,要自己尝试着推敲着写出格律诗或者是现代诗。为什么要这么讲?有一个诗人说的好“诗在今天生活,虽然看起来很无用,也许不能改变我们的处境,但是诗能改变我们的心境,因为在诗歌世界里边我们会发现自我的内心和世界真处的秘密,诗歌在今天对理想生活得想像,对现实世界的缺陷的否定”。诗歌是关系到文化人灵魂世界的。大家学习书画艺术,也算文化人,如果找不到表达情感的突破点,可以用诗歌来诉说内心世界。或者说,诗歌文学的体验可以使你的书画增加新的含量和更重要的成分。

2

书,汉字和诗文的艺术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数:算法,数学。那书什么?书不仅书写技艺,更重要正确理解使用汉字的学问。

传统文化当中书画是不分的,书画同源。 但在八千年前的刻符是书是画难以解读,而且随着新出土考古,历史也将不断向前推进,基于这一点闻一多提出“异源同流”,我比较认可,指的是书画的用途意义不同,而是在长期发展中,相互拉拢,分别逐步的走上高级,怎么走上高级?就是书画变成文人心性的艺术,比如画在魏晋跟之前多为宗教题材,多在庄严的场合,从魏晋之后画和画家的内心逐渐结合。唐代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这诗是什么?便是画的灵魂。而且书法在魏晋也成文人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二王书法也正是魏晋风度的情感表达,就这样书画在发展中不断拉拢。魏晋开始了文人书法,唐宋完成了文人画蜕变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诗文对书画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画如何要变成文人画? 这跟书法和诗的加盟分不开,题跋成为文人画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人唱和,见境作画,欣赏传看,吟诗作跋,题跋越来越多,印章越来越多。如果除去题跋和印章,中国画便没有了它应有的分量,甚至不能成为严格的中国画。

3

诗书画印一体呈现

文人艺术作为高级的综合的艺术,古人讲“四绝”,潘天寿讲“四通”。苏轼讲:“诗画本一律” 。钱钟书曾说过“中国传统诗画批评标注不同的,相当南宗画风的诗如果是拿到诗里,未必是最高级的,未必是最正宗的,但是相当于神韵派的诗拿到画里,一定是高品高境界的”。这说明诗的格调境界是更高的,诗推崇的性灵神韵为高标准为高境界,而书画的追求的正是神韵性灵,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性灵和神韵是什么样的?那就是诗的境界。印,方寸之间,反映大千,好的印章,讲的也正是诗的境界。

诗书画印作为一体的文人艺术,顺序不能颠倒,是有序的 ,诗书画印,诗是统领的,是灵魂。有诗意的书画印章一定是高级的。叶浅予说:“诗书画印是不可分的,都是文人的基本修养,但这四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乘法。” 诗性是会让作品的格调翻倍的,这种例子有很多,古代王羲之、孙过庭、李白、杜牧、苏轼、赵孟頫,徐渭、金农……尽管他们没有诗集留下来,但从他们的书画作品中来看,他们都是会写诗的,更能作文,诗文的修养他们是很精绝的。近现代康有为、于右任、吴昌硕、沈尹默,林散之、启功、王学仲……他们诗文都是非常好的,林散之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作为一个大书法家,当代“草圣”,他为自己写了墓碑“诗人林散之之墓”。沈尹默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写过很多的现代诗。王学仲是画家、书法家,他写过很多格律诗,也写现代诗,其中一首是写井上有一的,写的非常好。他们的内心都是有诗性的,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艺术,诗是统领,是灵魂。

4

书法,超越行迹的诗意

“欲书先散怀抱”。书就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评价书法也往往用这些哎:“神采”、“性情”、“风韵”、“风采”。明代人评论诗喜欢用“神韵”和“性灵”,这两个词同样可以来评价书法和画的境界,王国维讲境界,境界也是诗性的,袁枚《随园诗话》里借用了两个人的说法:“浦柳愚山长云:‘诗生于心,而成于手;然以心运手则可,以手代心则不可。今天描诗者,东拉西扯,都从故纸堆来,不从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吴西林处士云:‘诗以意为主人,以词为奴婢。若意少词多,便是主弱奴强,呼唤不去矣。’二说皆妙”。这两个比喻很形象,如果拿来评价书画艺术也非常切合,书画笔墨也是从心里来,用手来完成,以心运手则可,以手代心则不可。画便是以意为主人,以笔墨为奴婢。如果只有技术,而没有自我的性情心境,便呼唤不去矣。

作者简介:于明诠,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980年开始写诗,偶有发表,出版诗集《单衣试酒》

楷书是书法基本功之一,但不等同于基本功。认识不到这一点,很容易出现片面化、主观化、盲人摸象、本末倒置等错误书法观。所以,我们务必要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从现象说起吧。

1  不管是懂书法还是不懂书法的人,但凡被问“书法的基本功是什么?”大多数人立即回答“楷书呗!”真的是楷书吗?书法的基本功问题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对基本功的认识与理解也各执其说。最常见的一种提法是:将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扎实。

2  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的:“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来的。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因为草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书)的许多法理是源自楷书的,行草书与楷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但是这句话指的只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递进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并不是说的基本功的问题。

3  如果依照认为“楷书是行草书的基本功”的判断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隶书是楷书的基本功”,“篆书是隶书的基本功”了。还可以推断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么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这显然不成逻辑。

4  另外,“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说法也非常偏颇。如照此说来,写《毛公鼎》、《散氏盘》者肯定是没有基本功的,那时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为何物。显然,这样的提法也是极为不科学的。

5  往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得很好的人,行草书未必就写得好。行草书写得好的人,楷书也未必写得绝对好。我们还发现,某人欧楷写得很好,又未必颜楷、禇楷、赵楷都能写好。主攻篆、隶者,楷、行、草未必精; 擅于行、草者,篆、隶、楷也未必能。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

6  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过长期对《张迁碑》的临拟之后,只能写出具有《张迁》气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写出《石门颂》,写出《曹全》、《华山》等风格迥异的隶字来。只有必须经过对各碑逐一的临习与获法之后,才能再现某碑的字体风格,否则,如果没有经过这种研习与临习的过程,想要随意写什么就能写出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还可以肯定地说,专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专攻一体也难以取代它体。

7  再有,不同的字体与书体对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侧重。篆、隶、楷属静态字体,在笔法与结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较严格,更讲究笔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行气、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则讲求笔法字形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讲求行气、章法的节奏性、通畅性和和谐性,讲求墨色的层次韵律。同时,不同的字体、书体与不同的风格、流派,对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写北碑一系,要求对方笔的刻画能力要强;写篆要求对圆笔弧线的把握能力要强;写怀素、王铎要求对连续而快速的驭笔能力要强;写二王要求对行气韵律的控制能力要强;写郑板桥要求对穿插争让的调度能力要强,等等。

8  因此,从微观角度讲,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篆有篆的基本功,楷有楷的基本功,隶有隶的基本功,行、草有行、草的基本功。

到底什么是书法的基本功呢?

我们认为书法的基本功,应该是书家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既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本功是:“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我们可以以体育运动相类比,其基本功应是一个人的:耐力能力、爆发能力、弹跳能力、柔韧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等。这些体能的总合才是运动员的基本功。其综合指数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时,他可从事的体育项目就越广,出成绩的可能性就越大。具体说来,书法的基本功包括:

9  【一、驾驭毛笔的能力】

驾驭毛笔的能力就是控制锋毫的能力。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其要义是说,书写能力强(控制毛笔能力强)的人,不在意毛笔的好坏。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毛笔,在善书者手里都能很好地控制,写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点画。不同的字体(字体指篆、隶、楷、行、草等比较概括的字体样式)与书体(书体指具有风格特征的具体的书写样式,如颜体、欧体等)在笔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则,主要体现在点画的造型上。其笔法技巧的关键所在,就是运用笔毫和调领笔锋将点画的造型准确地刻画出来,并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美的效果。 笔法的技巧实际上就是控制锋毫的技巧。“唯笔软而奇怪生焉”,要能够和善于充分利用笔毫的这种多变的性能特点,去刻画高质量的、优美的、丰富多变的点画造型。这是书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10  【二、驾驭墨法的能力】

书法的创作是靠墨的具体体现来展示点画的造型的,进而展示字形和行气、章法的。因此,控墨的问题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墨是写在宣纸上的,这里就有一个墨与纸的关系问题。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纸墨相发”。“纸墨相发”就是墨法技巧的关键。 所谓“纸墨相发”是指墨的浓谈度要与纸的渗化度相和相调。纸质的不同发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异。纸的吸水性越强,发墨的幅度就越强越快,吸水性弱,发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纸发墨慢,薄纸发墨快。墨的水分越大发墨越快,水分越小发墨就越慢。对纸墨的性能要必须有所了解。 墨法技巧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施墨。书法作品墨色的层次变化完全是靠控制来完成的。它需要书者要有很强的控制笔速的能力和控制笔中含墨量的能力。饱笔当快,渴笔当慢。

11  【三、驾驭章法的能力】

驾驭作品章法的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驾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变,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变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钝,瘦小不饥伧。二是驾驭行气的能力。篆、隶、楷书的行气须匀和与整饬,强调和谐、统一;行、草书的书行气须通贯与流畅,并强调节奏、韵律。这是行气中必须要把握好和表现充分的技巧。三是驾驭整篇作品构成的能力,或者说是驾驭行与行之间的构成能力,也就是驾驭大章法的能力。篆、隶、楷须整体和谐统一,首尾一致。行、草书须行与行之间的对比、争让、应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尽致的展示。

12  综上所述,凡是书法所含的各种各样的技巧,都应当纳入基本功的范畴。基本功的训练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概述而言,就是: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能力。所以,单纯认为练好楷书就打牢了基本功,是很片面而危险的。

13

1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遭际与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名山藏》云:“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2 22 21 20 19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编者按:

自古至今,女人不乏忠贞节烈者。有佘太君、花木兰等可披甲挂帅,亦有乐羊子妻断织励夫之妻。然而在书法家们也有如此忠烈坚贞的女子,她就是明代书法家黄道周的妻子——蔡玉卿,一个让人潸然泪下却又引生无尽敬佩的女人。

1

  图左为黄道周,图右为蔡玉卿

蔡玉卿,名润石,字玉卿,龙海人,南明隆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夫人,著名书法家。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蔡玉卿出生于鹤峰(今蔡坂村)一个隐士家庭。她幼时恬静寡言,喜爱读书,10岁能属文,15岁嫁黄道周为继室。蔡玉卿来到黄家,不但“事姑以孝闻”,且能刻苦攻读,临池泼墨,就是随黄道周上京途中,也坚持天天临摹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字帖。几经磨砺,字、画、诗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闺中名不宜传外”为由,署黄道周名字。

2

  此图为蔡玉卿代笔黄道周的手稿

崇祯三年(1630年),黄道周因连上三疏营救钱龙锡而被贬官三级。乞休获准,将要离京时,蔡玉卿关切地对丈夫说:“所当言者,尽于此乎?”黄道周理解夫人对自己的支持。第二天,再上一疏,规劝崇祯皇帝“退小人,任贤能”。崇祯皇帝竟以“滥举逞臆”之罪把他削籍为民。遭此横祸,蔡玉卿慰勉丈夫:“上怒方殷,祸几不测,今削籍归,幸矣。”

蔡玉卿随夫还乡后,或日夜伏案为致力著书的丈夫研墨抄书,或孜孜研读经史。崇祯八年(1635年),黄道周讲学于漳州紫阳书院。蔡玉卿随行并热情地为前来听课的学生煮饭做菜,家里经济拮据,也从不告诉黄道周。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按常例,推荐所部官员,对黄道周推崇备至。崇祯皇帝疑黄道周与解学龙结党,竟以“党邪乱政”罪名,逮捕两人,各廷杖八十,“发西库司问拟”。蔡玉卿在丈夫遭此沉重打击时,叫家人带去书信,以“天下圣明,自有霁日”相慰。并把寄回的血染襦裤留示子孙。她告诫儿子:“而父获遇明时,乃横受阙下数百鞭楚,九鞫四拷;指节微续,辄细书百部《孝经》,以当狱吏卒钱,为人臣子,劳苦极矣。”让儿子了解父亲的冤屈和坚强的意志。

3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覆灭。黄道周奉南明弘光福王诏,赴南京任职。以当时形势,蔡玉卿深知奉诏无异于赴死,但她支持丈夫成行。未几,福王政权也告覆没。黄道周奉南明隆武唐王诏任职。时兵权在郑芝龙手,黄道周知事不可为,于是“自请募兵抗清”。蔡玉卿看到招征疏,悲泣地说:“此夫子尽瘁之日矣!招征之役,不过义无所逃,欲得一死,以下报孝陵与先帝耳!”不久,黄道周兵败被执。蔡玉卿悲痛万端,而报国之情愈烈,即派家僮带去短信:“自古忠贞,岂烦内顾,身后之事,玉卿图之。”黄道周得书大笑。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初五,黄道周从容就义。

黄道周殉节后,蔡玉卿叫长子与黄的学生赵子壁前往南京寻访黄道周遗骨,归葬漳浦北山先人墓侧。她在《题侯太孺人遗诗》中写道:“夫志炳日月,苦节终以贞;万里归孤榇,碧血洒钟陵;捐躯事则已,岂顾儿女情。”她志坚情笃,从此带孤儿隐匿于邺山。在长子、次子避兵乱渡河失踪和三子逝世后,她又带四子(子平)及孙(长子的儿子)移居漳州。清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破漳州城,探知蔡玉卿下落,“奉两百金为寿”。蔡玉卿婉言谢绝。从此,她偕四子及孙儿深居龙潭山,教诲儿孙,咏诗书,守礼仪,在深山中度过长达42年的清贫寂寞生活。

4

  蔡玉卿能诗善画,尤以书法著称。她的书法“受晋唐法帖规范,又融合金文、碑版格调”,“于苍劲中显露出特有的姿媚和灵秀浑逸的神韵”。笔力精遒,一丝不苟,结构宽展舒和,用笔参以隶意,字势稍带欹侧,因而显得险峻峭拔,稳健秀雅。她的诗、画、书法作品至今尚存的有:上海博物馆的《山居漫咏》、福建省图书馆的国画《梅花》和行书《孝经》。其《孝经》是她临终前传给子平的。她说:“吾诸孙必有能读此者,尚其与之”。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蔡玉卿去世,终年83岁,葬于漳浦黄道周墓侧。

蔡玉卿留下的书法作品很少,风格楷模丈夫,真书参以隶意掘朴遒劲,骏雄沉毅,与黄道周极为相似。其书法的特点及风格,从《山居漫咏卷》(下图)可见一斑。

5 8 7 6

主要看气质是个什么鬼?一夜“暴富”朋友圈。眼看着在奔小康的路上,腰缠万贯了。

早上打开朋友圈,看着好多平时一本正经的朋友,开始发自拍照,穿韩服的,扮鬼脸的,明目张胆写着“最土豪最美丽”的……照片风格,怎么说呢?千姿百态。

其实关于气质早就被书法圈已故的前辈玩烂透了!!!《二十四诗品》已经将各种气质一网打尽。不信你看看下面。

雄浑:这肯定是造像摩崖类书法的共有的气质。

1  冲淡:看看虞世南写的冲的都像淡茶了。

2  纤秾:一想起美人,就想起秀若婵娟的褚遂良。

3  沉着:这个称号只有颜真卿最合适不过了。

4  高古:有点洁癖的倪瓒是不是很高古呢?

5  典雅:这类的气质估计都出现在庙堂之上了。

6  洗练:其实林散之的只有一部分是洗练的感觉,另一部分是空灵。

7  劲健:这可气质肯定归米芾所有了。

8  绮丽:奇肆有古媚,相信徐渭才能配这个气质。

9  自然:其实大部分经典作品都很自然,鸭头丸是不是很自然呢?

10  含蓄:含蓄的气质嘛,弘一法师字里笔笔皆是。

11  豪放:其实我也不知道傅山算是洒脱还是豪放,总之先放在这里吧。

12

  精神:精神,神经,疯子,杨凝式,《韭花帖》。

13

  缜密:这个气质柳公权胜于其他人。

14  疏野:是不是粗头乱服的感觉,杨维桢就是这一款气质。

15  清奇:字里含清气,奇肆耐品味,黄道周似乎很有清奇的感觉。

16  委屈:满肚子委屈牢骚,让字都变得扭曲变形,王铎就是这气质。

17  实境: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实境在书法里像啥?智永就很实啦。

19  悲慨:满纸苍茫。倪元璐

20  形容:平淡中和,赵孟頫。

21  飘逸:还有比《试笔帖》更飘逸的气质嘛?

22  旷达:旷达磊落,变化莫测,张旭的草书是不是这个气质。

23  流动:草书很多都有流动感,黄庭坚的草书节凑流动性气质很有优势的。

24

现在都鼓励人们学习书法,特别是要求少年儿童学习,但这里有一个绝对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好语文、数学、外语可以考大学,将来有好工作,而学习书法除了写字好看、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其它的还有什么实际作用呢?能帮助考大学吗?现在的孩子本来文化课学习就异常的紧张,再学习实际用处不是太大、又一时半会儿学不好的书法到底值不值呢?以前,如果谁这样问,确实让人很难回答,但现在不同了,随着国学的日益兴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日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完善,加上美术高考压力增大,书法专业前景就显得日益兴盛起来。高校书法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选择通过书法学习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已经成了优选捷径。

1

  中国社科院“中国书法院”的成立,以及各大专科院校相继开设书法系,书法专业随之升温,此时报考,正当其时。各高校也在纷纷增开书法专业,不断扩大招生名额,书法生考入名校本科的比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一点书法基础,文化课成绩稍微好一点的文科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专业课训练,其升学率更高,前途更光明。

2

  目前,我国的书法专业已经形成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并不断趋于成熟,一批名牌大学更是引人注目。高校书法专业正以蓬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书法专业高考的优势:

第一、文化课成绩要求低,平时在班级中等成绩的学生都有机会。

第二、专业相对来说要好考。每个院校开设的书法专业,一般在专业考试的时候都是三种模式:

1、先考临摹,就是对列出的一个古代的优秀名作,选择一幅自己喜欢进行临摹,不超过40字,一张宣纸。

3

  2、再考创作,学校给出规定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书体进行创作,但不能脱离临摹的法帖。

3、有的院校加试一些书法史论,也全是记忆性的知识,很简单。

第三、招生院校和人数在增加。国家教育部在控制音体美专业的招生人数,而书法专业不但不控制,还大力扩招,且专业方向设置越来越科学合理。随后的几年,还将有一部分院校开始招收书法本科生、专科生。

4

  第四、考生人数少。明年也还将大致维持这个人数。 第五、专业方向更趋合理化。比如,广美的书法专业,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书法创作方向,人民大学的书画方向,浙江大学的书法文化方向,暨南大学的书画鉴定方向,西安交通大学的艺术设计书法方向,山东工艺美院的装饰艺术书法方向,太原师范学院的师范类书法方向等等,都有鲜明的就业指向性。

5

  第六、社会上急需大量书法人才。随着书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成为必修课,在大专院校成为专业课,书法专业老师显得极为紧缺;像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报社、杂志社都需要这类专业人才。

6

  书法专业高考疑惑解答:

1、书法是什么性质的专业?

书法专业属艺术类招生专业,国家计划内四年制本科,部分院校附设专科。书法专业在高等院校的位置归属有三类:第一类属独立专业,如中国美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均设独立书法系。第二类属美术类,如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人民大学等院校书法专业归美术学类、西安交通大学书法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第三类属中文系,如北京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

7

  2、全国共有多少所大学招收书法专业?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书法专业的重视,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已由2000年的8所上升到76余所,并将继续增加。 全国招考书法专业的所有院校(76所院校)

8

  1)、艺术院校(15所)

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郑州美院、鲁迅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江西美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9

  2)、综合大学(29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长安大学、宁波大学、临沂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聊城大学、三峡大学、佳木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

10

  3)、师范院校(32所)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11

  3、文理科均能报考吗?

2006年之前,书法专业文理科招生的比例为10:3;自2008年至今,高考方案有所改革,文理科均能报考。但我们建议书法考生尽量学习文科,以保证将来在专业上的长足发展。 4、书法高考的专业培训与平时的业余学习有什么不同?

12

  书法高考的专业培训与平时的业余学习有着较大差别,平时的业余学习主要针对一两种字体和书体,以简单技法练习为主,而且受代课老师个人风格影响很大;高校书法专业的录取原则是立足传统,能深入古代的经典碑帖,篆隶楷行皆通,在技法熟练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精神高度,并具备一定的书法文化修养和文字学常识。所以只有以科班的方法专业的学习才能顺利通过高校的书法专业测试。而现今社会上的书法辅导班良莠不齐,不能把书法学习科学化、体系化、专业化,大多不符合高校书法专业的科班标准,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理性选择。 5、高考书法专业学习都有那些课程?

13

  必修课程:

(1)楷书、魏碑、隶书、行书、篆书、草书各体中的代表性法帖4种左右准确临摹;

(2)楷书、魏碑、隶书、行书各体的初步创作;

(3)中国书法简史、文字演变简史;

(4)五体书历代经典作品赏析;

(5)书法文化常识(碑帖、训诂、历史、书家、文学等)。 选修课程:国画、篆刻。

6、字写得很难看,感觉与书法缘分甚远,但凭文化课无法考上本科,想学书法,但没有信心,太难了,能学好吗?

14

  有这种感觉很正常,这是平时对书法了解太少,未受过正规化的训练才觉得陌生。专业的书法学习是个系统科学的体系,有一系列专业的学习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写字”书法,传统上讲要学好书法非一日之功,广义上讲书法更是一种文化。而大学书法专业招收的不是一个写字书法家而是招收具备一定艺术潜能,认知能力较强,对书法知识有所了解的高中生。只要具备普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对视觉艺术的热爱,有着考大学的热情,听从教师的安排是完全有希望的,以往的教学与考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书法专业大部分院校只考著名碑帖的临摹和创作,有的考理论也是以书法简史为主,并不难。

15

  7、文化课怎么办?

一般是这样安排,白天学习专业课,晚上学习文化课。3月专业考试结束后,学生可全心投入文化课学习。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情况机动安排时间,有专门针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学习班可供选择。

书法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书法教育已经被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小到铺天盖地的中小学书法兴趣班,大到书法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体系已经日渐完善。

(一)教育行业

第一、大学教育岗位。随着中小学陆续实现书法教育,师资缺口相当大。而大学为满足中小学师资必然要增加书法专业招生人数和增加书法专业。相对于现状,大学书法教师相当紧张,书法专业生相当一部分能够获得大学教师岗位。

16

  第二、中小学教育岗位。 按照广东省的中小学开设现状,全国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书法专业教师需要八九万人,而按照现有大学培养中小学书法教师规模需十几年才能完成,那么在今后几年书法专业毕业生是一个相当紧俏的行业。

17

  (二)教育之外的行业

第一、报社,出版社,电视台。我国有相关书法专业报刊20余种,需要有懂得书法专业的相关专业人士从事工作。而且除此以外的报刊也需要有了解书法等艺术类人士去办文艺副刊。

19

  我国现有美术出版社40余家和也出版书法美术图书的非美术出版社几十家,而出版书法字帖和书法图书必须有书法专业知识,书法编辑是书法专业生就业一个很好的渠道。电视台也需要懂得书法艺术的人去办相关的节目。

20

  第二、文化部门。当前文化部门有专门从事书法研究的专业部门如:文化馆、文联、博物馆、艺术馆都急需书法专门人才来搞鉴定、识别工作。当前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发展迅速,但文化的东西必然永远存在。文字材料用“笔写”仍旧是机关部门永远不能删除的存在。

第三、企事业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事业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需要书法等艺术类毕业生。

第四、专职书法家也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自由职业书法逐渐发展为较纯艺术的门类。专业从事,研究的专业书法家的作品也自然走向市场,成为艺术品。书法艺术品是文化市场商品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市场承认了,自然专职书法家也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第五、文艺兵在军队中是受欢迎的。部队文艺兵在服役其间得到晋升和转干的机会也多。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这个过程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因此,我认为我国书法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在三五年内很难改变。不过有一点大家要看明白:“缺乏才意味着机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七次会议

实况转播

1

  2015 / 12/ 8

看见领导,大家很高兴也很紧张,按照既定的位置站好

2

  如果被代表的书法爱好者有个证就好了

3

  领导和代表们对座着,以前他们也座这一面 。

4

  领导说的很好,只是我搞不清楚“人”和“人民”的关系

5

  “理事”名单人好多,我也不懂理事都干啥

6

  拍张合影回去挂在工作室,翘腿待字升值

7

笔毫的末梢:锋,是笔力集中到达,墨水集中流注的地方。善用笔者,能使笔站起来以锋芒运使,这叫“立峰”,笔锋挺而健,有效得传达指腕的力量。在曲张之间“杀”入纸中,获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效果,如不能发挥锋的用场,单以笔腹扫顿按,笔画必质感薄弱,墨象虚浮。

古人强调“用笔在用锋”,包含两个要求:

1、“立锋”行笔。作书是否有“笔力”全看一支笔在你手中能否提得起来,“立”着运使。清代蒋和说:“(用笔)如善舞竿者,神泛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锋立得起来而不是偃卧平拖,才杀得入纸,才有“涩势”,写出来的线条如铸如刻,凝重,沉着。古人所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的比喻不外此理。“如利镂金,长锥界石,仿兹用笔,坐进千里”(唐·张怀瑾)。明董其昌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处自束处耳”,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这些都是甘苦之言。

1

  “立锋”关健在善于利用笔毫的弹性,因势利导,更关系到功力,功力到时,虽极柔长锋羊毫亦铮铮作弹。初学者可能开始时体会不到锋端的弹力,锋立不起来,可用薄长如竹蔑一类柔而有弹性之物,做用力压下又竭力撑起的动作,注意力放在尖端上,领会其运动的技巧,再运用到毛笔上,相信不难掌握。

2 3 4

  2、“笔锋无处不到”。任何一点一画,从始至终,四面八方,都应是笔锋运走形成的。如写一点顿下后,须顿中有提,使笔锋走至原笔腹按下的位置,使笔力充分作用于纸面,如此方得收笔处坚实凝重的笔触。

刘熙载《书概》说:“张文史(张旭)书,微有点画处,意态自足,当知微有点画处,皆是笔锋实实到了。不然虽大有点画,笔心反而不到,何足之可云!”“大有点画”指简单的笔腹按下,能按不能提,提而锋不立,笔画再大,也是笔腹形成的虚浮呆滞形象,而非锋端真力贯注的坚实笔质,细审王羲之行书诸帖,欧阳询行书,褚遂良《阴符经》,赵孟頫、文征明行楷书墨迹,无不如此。

5 6 7 8

  理论上所说的笔锋的顶端,实际运用上,锋指的是锋端及笔毫近的那一段,再远些就是笔腰,笔腰是笔毫产生弹性的部位,也有不少书家惯用笔腰,如颜真卿等,“力点”常不在锋而在笔腰,腰一触纸即能弹走,所以顿重而能清劲。可惜很多学他的人,一顿即倒腰软无力,外形相似而神情大异。近代康有为,笔腹腰也运用得很精彩。
9 10 11

  从学书的进程来说,初学者一开始就应努力练习立锋的本领,尽量以锋端运使。练到笔锋什么情况下都能弹起来的程度,则无论笔锋,笔腰、笔根、笔侧,无不能力透纸背,就如武功高强之人,无论拳、肘、肩、臂,全身各处,无一不能发力伤敌。

1 字体,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却经常将它忽略。

就和那些传唱多年的经典名曲一样,一套好的字体,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变成一种文化扎根下来。

有一款字体,它在日本火了20年,连庵野秀明都想将它占为己有。

是什么让它成为经典,日式字体又为何看上去那么养眼?

关于日式字体的魅力,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

EVA体、袭来

「時に、西暦2015年」,黑色背景中浮现出的这几个醒目的白色大字,拉开了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序幕。L字型排列的副标题「第一话 使徒、袭来」,简单却外露着霸气。对不少二次元粉丝来说,这种魄力满点的字体表现已经成了EVA的代名词。在日本,人们甚至将这种极粗明朝体直接称作「EVA明朝体」。

2

  「EVA明朝体」本名「Matisse EB」,出自日本字体设计公司Fontworks之手。在DTP(桌面出版系统)刚刚起步的90年代初期,公司创始成员之一的佐藤俊泰利用一台mac电脑,对传统明朝体进行了精细的改良,终于在 94年发布了这款全新感觉的字体,并于翌年成功空降《新世纪福音战士》。按照导演庵野秀明的话来说,“「Matisse EB」不仅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字体本身就带有感情,能够表达出很多东西”。到后来,他甚至直呼其为「俺明朝」(庵野明朝体),足见他对这款字体的喜爱。

3  Matisse字体包内容

如何选择日文字体

4  随着《EVA》的热播,这种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又兼具可读性的字体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在95年的秋叶原电器街,还出现过一股抢购「EVA字体包」的热潮。它不仅被包装成各种周边商品,也开始出现在各种广告,动画,综艺节目和街头看板中。「EVA明朝体」的人气向我们证明了「字体」作为一种设计所应具有的价值,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目睹的一切文字信息也都离不开字体的加持。而处在同一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他们最常用的是哪些字体,又和我们的中文字体有着哪些不同?

首先,由于日文系统中,存在着包括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字母、符号在内的五种元素,设计日文字体可以说是一件相当「费工」的事。因此,日式字体虽花样繁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在两类基本字体——「明朝体」和「Gothic体」(粗体) 的基础上变化而来(注:另外两大类为笔书体和手写体)。

5

  明朝体 vs Gothic体

明朝体:横线细,竖线粗。笔画收尾处均产生笔锋,横线的右端以及拐弯处均有一个三角形的凸起,英文中叫做「serif」,日文则称作「ウロコ」。

Gothic体:横线与竖线等粗,没有笔锋,也没有三角形的凸起。

一种字体,同时也是N种字体

6

  虽然大部分的常用字体都可以归到上述的两个大类中,但稍加留意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在形状、粗细、以及笔锋等细节的处理上都各不相同。一个明朝字体的概念中,包含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呈现方式。

首先在书体的选择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AXIS、Osaka、小塚、MS、hiragino等字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与魅力。 另外,我们说字体都是有「重量」的,这里的重量指的就是它们的粗细。比如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中,字体重量和颜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用的还是那套「EVA明朝体」,却多了一份内敛,少了一份「使徒袭来」带来的震撼。

7

  字体重量/粗细对照表

8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标题设计

在对的场合使用对的字体

9.jpg

  Q:你会根据用途和目的来区分使用字体吗?

A: 会(71.3%)不会(28。7%)

设计的存在首先是为了满足体验,其次也是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在一项针对25-35岁上班族的「字体使用情况」的调查中,超过7成的受访者表示,会根据实际情况区分使用字体。比如,粗细分明,轻巧美观的明朝体,更加适合用在大段的资料,报告书上。而制作企划书、PPT时,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Gothic体,因为它更加简洁大方,且容易读取。

而随着字体的放大与加重,其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越发强烈。不论是综艺节目中的爆笑字幕,还是从众多动态、静态的广告设计来看,文字的面积越占越大,位置也越来越醒目。如何用对字体,这不仅是sense的问题,也考验着设计师对各个字体的认识和把握。字体设计师草野刚就曾表示:“传统字体书写厚重感,现代字体诉说先进性,每一款字体都会说话。”

10

  草野刚为动画版《图书馆战争》设计的标题

在《图书馆战争》的海报中,草野换掉了原著小说的书名字体,改用粗细不同的两种Gothic体来呈现这个标题:「图书馆」三字使用了「新Gothic L」,简单内敛的线条表达出地点本身的平凡和无机,「战争」两字则是改良过的「新Gothic B」,加粗这一动作突出了事件的不平凡。这种安排不仅做到了字字落实,也十分具有现代感,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都十分契合。 而在《刚之炼金术师》的标题设计中,草野选择了明朝体中尤为刚硬的「流明体」来突显作品的时代感和壮大的世界观。

8

  草野刚为《刚之炼金术师》设计的标题

大街小巷就是一个巨大的字体库

城市中有着数之不尽的站名、店招、广告牌、案内板、道路标识…你曾留意过它们用的是哪种字体吗?东京的大部分铁路公司,都爱用「新Gothic」或「角Gothic」字体来设计站点及线路标识。而以红色「止まれ」(停)倒三角为首的道路标识系列,最常用亲切好懂的「圆体Gothic」字来提醒车辆及行人。

12

  新宿站的换乘指示牌

13

  东京铁塔前的「停」标

除了常用字体之外,大街小巷里那些特立独行的手写看板,充满昭和味道的店招也是字体文化的另一块宝库。「のらもじはプロジェクト」(野文字发现计划)就是这样一个以发掘和保留民间文字为宗旨的机构。而那些日本古老街道上不够考究,却很有个性的文字,也通过他们的分析和字符化,变成了一套优美且独一无二的字体。

  野文字发现计划

14 15 16

  培养「字体感」,读懂字体之美

机场、车站、道路上的字体设计,给了人们最为直观明了的信息,让我们少走错路。电影海报、小说封面里的字体设计,不仅高度概括了作品的内容,也决定了我们对它的第一印象。综艺节目中的字体设计,制造出惊吓和爆笑的最佳环境,让我们能够投入其中,暂时忘掉自己。字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17 19

2015年12月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主办,北京重文堂承办的“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展出。当天上午,“古韵镌拓,纸墨千秋——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及临摹作品捐赠收藏仪式在国家图书馆同期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等出席了相关活动。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先生为展览题写了展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在展览序言中对王家新的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家新同志是第六届中国书协主席团最年轻的一员,是当代中青年书家的优秀代表和领军人物。”王家新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研习书法,以欧、褚、颜、柳等唐楷碑帖为范本,以私塾式描红写仿的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在几十年的学书历程中,他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临池不辍,焚膏继晷,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尤其是楷书名作用力最深,所临摹的作品忠实原作、形神毕肖,大多是实临、通临,展读之际,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其种类与数量之多,临摹把握之精准,不仅在当下,历代书家中也是不多见的。他认为书法是一种生活方式,业余时间读书、临帖、抄书,日记和诗文手稿也是用毛笔写就,是古代文士般的生活状态,因而他的书作中充盈着儒雅的气息、从容的气度和正大的气象,赢得了广泛的瞩目和赞誉。

展览自即日起至2016年1月10日结束。

1

  王家新:1967年出生,祖籍辽宁。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著有诗集《北溟鱼》、诗词集《颐园诗草》、书法集《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书法作品集·王家新卷》、《王家新书法艺术》、《晏园艺事》、《晏园述古》等。

部分展出作品:

2 5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