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微信的朋友,最近常能看到诸如《垃圾堆里惊现著名画家!》、《中国书画总医院床位告急,众名家排队挂号!》等等的文章。

640

我等凡夫俗子,充其量也就是书画艺术的爱好者,面对如此有着煽动性、诱惑性的文章标题,自是把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点开拜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好无聊。姑且不论文章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所论述的内容是否属实,单单就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浮气、戾气、怨气,扑面而来就让人有些不适应,看似是道貌岸然的艺术批评,却让人感觉是一种盲目、狭隘、自我地抒怀。看似是书画界敢于揭露黑暗内幕,批判丑恶现象的“英雄斗士”,却让人怀疑是在行“艺术批评”之名,博个人出彩之实。

打着书法批评的幌子博取噱头而已

好的艺术批评,有助于我们对艺术作品内涵及其意义的理解,有助于书画爱好者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也可以对书画作品做出科学的反馈,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对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论,也就是说对艺术进行“批评”是人人都有的资格和权利,可是对于这种资格和权利,我们不能太任性。将新闻爆料,绯闻轶事,甚至八卦般的说三道四、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出自嫉妒憎恨的攻击谩骂,都视为“艺术批评”,并冠冕堂皇地散布出去,这其实都是对“批评”的亵渎,对他人的不尊重。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书画界也不是一片净土,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孤立的,并非个案,在其它业界也都有存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揭露和抨击,或因个人的学养、认识、阅历、观点有异,出现的“批评”会有所片面、武断,甚至失实,这些也都能理解。但是,我们“批评”的出发点如果不正,甚至心怀叵测,为赚噱头,博私利,滥用雷人的标题,去获取观者的眼球,提高什么点击率、传阅量,实则不应该。

我们经常能在书画报刊上看到“老斯说话”、“瑞田观点”、“陈履生微言”的文章,作者以微知著、以小见大地阐述着观点,行文语言不激不厉,娓娓道来,却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引领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书画界存在的问题,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文章并没有什么雷人的标题,也没有什么骇世惊俗的内容,却深受读者的喜爱,贵在于作者能够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去说真话,讲道理。

傍上欧阳中石和沈鹏两位老师的大腿你就是大师了?
傍上欧阳中石和沈鹏两位老师的大腿你就是大师了?

雷人标题之现象,何止于媒体上的文章?似乎充斥于书画界的各个方面。一些书画家在简历中动辄就用国际、世界级协会、画院的主席、院长、院士等来描述自己,名片上印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书画家、文化部画院院士”等头衔,真是“心有多大,头衔就有多大”。还有人往往以什么猫王、猴王、牡丹王等自称,或者在书画题款中直接落下诸如“象形书法第一人、天下第一梅”等,如此自称,堪与立“齐天大圣”旗帜的美猴王相提并论了。一些出版物《中国书坛宗师五人集》、《中国书画六大领袖人物》等也应运而生,拉名人作陪衬,利用媒体及出版物招摇撞骗。诸如润格、等级证书,装束怪异,艺术杂耍,先贤后裔等等,也皆为“雷人标题之现象”的范畴,可谓数不胜数。

640 (3)

以上现象似是你我眼中“江湖书画家”之作为,那么“名门正派”的也有雷人现象。前段时间有个院长说“黄宾虹是垃圾桶”的惊世骇俗之论,令众人目瞪口呆,如此信口雌黄,究竟为哪般?

艺术批评,我们尽可能的摧邪辅正、去伪存真,客观公正地谈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以求有益于书画的良性发展,而不是出于某种自我需要,整个雷人的标题,弄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内容来忽悠人,最终还忽悠了自己!

本文来自墨友【彭庆阳】投稿

曾发表于2015年6月24日《书法报》

 

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王兆海副主任代表古城接收了书法长卷,并向岳继承(右)颁发收藏证书
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王兆海副主任代表古城接收了书法长卷,并向岳继承(右)颁发收藏证书
展示书法长卷
展示书法长卷

中国民生经济网据中国日报网讯 7月22日,徐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岳飞第三十世嫡孙岳继承,将他历时一个月精心创作的70米“抗日诗词”书法长卷,捐赠给台儿庄古城,以此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王兆海副主任等领导代表古城接收了书法长卷,并向岳继承颁发收藏证书。

这幅书法长卷以隶书、行书两种字体书写,收录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在抗战期间创作的47抗日诗词。

岳继承,斋号精忠堂,江苏徐州铜山人,热衷公益活动。成功策划组织徐州市武穆杯大学生书法展、徐州市天能书画苑杯大学生书法展、徐州市武穆杯青少年书画展、“情系汶川”抗震救灾书法义卖活动,开创徐州市书画作品义卖捐助贫困学生之先河。(记者 蔡广银)

岳继承简介:

斋号精忠堂,江苏徐州铜山人,墨池入驻书家(用户名“岳继承(精忠报国)”),岳飞第三十世嫡孙,徐州岳飞纪念馆馆长,徐州钱树樵形意拳八卦掌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徐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岳继承先生师承国际武术联盟副总会长,武术名家潘小杰先生。他曾在2006年 “金苑杯”国际武术散打擂台争霸赛中荣获刀术、八极拳两枚金牌。2009年3月,他晋级形意拳16强,参加央视五套《武林大会》擂台赛。2010年3月,他在香港国际武术节期间荣获形意拳、八极拳两枚金牌和刀术铜牌。2010年5月,他在江苏省汉鼎杯武术大赛上荣获五行拳金牌。2012年,在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暨全国农运会上斩获男子C组形意拳金牌和传统刀术银牌。2013年,他又荣膺山西“傅山杯”全国武术邀请赛形意拳金牌和八极拳金牌。2014年,他再次荣获淮海控股集团杯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形意拳金牌。岳继承先生还先后叩拜著名书法篆刻家祝培粮先生、著名书法家李德西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比赛中获得金奖,曾在香港、北京、重庆、郑州、信阳、徐州、开封、许昌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作品被中央电视台、重庆双桂寺和郑州美院等单位收藏。他热衷公益活动,成功策划组织徐州市武穆杯大学生书法展、徐州市天能书画苑杯大学生书法展、徐州市武穆杯青少年书画展,和“情系汶川”抗震救灾书法义卖活动、申鑫杯徐州市青年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展等公益活动,开创徐州市书画作品义卖捐助贫困学生之先河。他身为“水墨载途”全国巡回展发起人之一,《扬子晚报》、《徐州都市晨报》、《彭城晚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徐州电视台则在《彭城故事会》专栏中,以“崇文尚武岳继承”为题,对他的卓越贡献作专题报道。

在北宋初期有这样一个书家,他在当时备受推重,甚至掀起一阵流行书风,就连宋太宗也曾经向其请教过书法,但是却遭到了后世书家的诘责。他就是北宋初期的翰林侍书王著。目前学术界关于王著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研究《淳化阁帖》的时候提及王著。专门研究王著书法的文章有几篇,其中李慧斌先生、赵紫文先生合撰的《宋代翰林侍书王著生平及其书法诸事考辩》[1]一文,对王著的生平及生卒年进行了让人信服的考证,在对王著的书法研究上,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深入对的挖掘。笔者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王著书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考察,重点探究王著对北宋初期草书书风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阮公帖》
王羲之《阮公帖》

1.忠于职守

王著是北宋初期的“翰林侍书”。“翰林”即指的是“翰林院”;“侍书”是侍奉皇帝学习书法的官员。“翰林侍书”一职在宋代是御书院的属官,但在宋代只有王著一人做过此官。宋太宗选择王著任翰林侍书一职,一方面是王著自称是王羲之的后人,得“二王”书法精精髓,而宋太宗对“二王”书法又较为倾心,所以王著的书法自然会得到皇帝的欣赏。另一方面,王著是由蜀入宋的降臣,优待降臣是北宋文化政策,不仅可以显示出宋太宗本人的圣明,而且借此机会可以让降臣忠心的为本朝服务。

教皇帝学习书法是王著的职责,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例如朱长文在《墨池编·续书断》中就有着详细的记载:“(宋太宗)始即位后,募求善书者,许自言于公车,置御书院。首得蜀人王著,以为翰林侍书,时吕文仲为翰林侍读,与著更宿禁中。每岁九月后,夜召侍书、侍读及待诏书艺于小殿,张烛令对御书字,亦异寻采外事,常至乙夜而罢。是时禁庭书诏,笔迹丕变,刬五代之芜,而追盛唐之旧法,粲然客观矣。”[2]不仅要留宿禁中、私人行为受到了限制,而且还经常被宋太宗在深夜召来学书写字,宋太宗学习书法的热情可见一斑,作为翰林侍书的辛苦也是一般人不可想见的。

王羲之《昨故遣书帖》
王羲之《昨故遣书帖》

王著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会因为皇帝的至尊而阿谀逢迎。他对宋太宗书法提出的建议是直言不讳:

太宗听政之暇,尝以观书及笔法为意,诸家字体,洞臻精妙。尝令中使王仁睿持御札示著,著曰:“未尽善也。”太宗临学益勤,又以示著,著答如前,仁睿诘其故。著曰:“帝王始攻书,或骤称善,则不复留心矣。”久之,复以示著,著曰:“功已至矣,非臣能所及。”其后,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且嘉著之善于规益,于侍书待诏中亦无其比。[3]

王著对宋太宗的“善于规益”,以及宋太宗的虚心学习,在后代的文献中多有记载,而且基本上都是持肯定和褒扬的态度。这样不仅宋太宗本人的书法大有进步,而且在这种权威的带动下,整个社会上学习书法的风气较五代初相比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王著的侍书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王著的喜好往往能直接影响皇帝的审美趋向,皇帝的意志又借此风化天下。

但是在众多的赞美声中,宋代的朱长文似乎持有不同的看法。其《续书断》曰:“真宗常言于辅臣而嘉之(即王著)。噫!书特一艺,而圣贤之余事耳,当其未至,则端士犹不敢谀言溢美,况天下大政,或志于谄,而不以实对,乃知微之罪人也。”这里朱长文的看法不同于以往对王著的赞美声。如果赞美宋太宗的书法,王著担心宋太宗自此产生自满的情绪,对书法的学习就没有了上进心,所以王著选择了先否定后肯定的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教授书法来看,王著这样的行为无可非议,甚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朱长文站在儒家卫道的角度上,认为就连学习书法这样的小技的问题上,王著都没有对宋太宗说实话,即“不以实对”。朱长文认为若是从政治上讲,王著的行为很可能会有碍于士大夫诚恳进谏。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即艺术的纯粹和艺术的附加。若是单纯的学习书法,王著的这些行文都是无可厚非的。若是附加一些额外的政治观念,就是对书法价值的扩大化。从这一点上看,朱长文的观点未免过于偏激。王著的直言进谏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王羲之《蒸湿帖》
王羲之《蒸湿帖》

2.摹刻《淳化阁帖》

后人对王著非议最多的,不是他对宋太宗的“规益”,而是他主持编著并摹刻到枣木板上的《淳化阁帖》。关于《淳化阁帖》的研究,笔者在后文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这里要讨论的,是王著在选择作品时为什么以行草书为主。后人在论及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只是把错误的原因归于王著个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淳化阁帖》选帖的主流字体是行草书,其中以“二王”的行草书居多,米芾对这种现象颇为感慨:“余尝于检校太师李玮第观侍中所收晋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辈,法若篆籀,体若飞动,著皆委而弗录,独取都惜两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叹。”[4]米芾感叹的,是王著对隶书、篆籀等作品没有收录,而是选择了行草书。

王著自身的审美和风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淳化阁帖》产生这样的影响。王著自称是王羲之的后人,以“二王”书法为指归,这样他在编著《阁帖》的时候,自然会偏重于选择“二王”书法。如果细加分析,王著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也不是全部接收。例如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这样古拙的作品并未收录,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王著本人的审美倾向。黄庭坚曾经评价王著的书法是“美而病韵”,相应的王著在取法上就应该偏好流美妍媚一路的行草书,对于《姨母帖》这样古拙一类的书迹,王著应该是不喜欢的。

虽然王著本人的审美倾向会影响到《阁帖》书迹的选择,但是《阁帖》毕竟是在皇帝的命令下摹刻的,宋代初期的书风以及宋太宗本人的审美喜好,对《阁帖》内容的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唐代以降,“二王”书法的“不激不厉”和平正中和,被众多的帝王赋予了正统楷模的地位。宋代建国之初,依照这种思想上的惯性,选择“二王”书法作为楷模是历史的必然。再者宋太宗本人也非常喜欢行草书,尤其是“二王”的行草书。

所以,《淳化阁帖》中以“二王”行草书为主的这种现象,应该是朝廷意志与王著本人的审美一拍即合的结果。后人在评鹜的时候,不能只诘责王著本人。王著仅是翰林侍书,在皇命大于一切的北宋初期,王著也不得不服从政治的需求。

王羲之《丘令帖》
王羲之《丘令帖》

3.“小王书”对北宋初期书风的影响

王著的书作只是见于著录而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通过文献窥想王著的书法风格。在已经被毁的王著《草书千字文》后面有这样一段跋文:“著书虽丰妍熟,终惭疎慢。及是御前,莫遑下笔。著本临学右军行法,然后浸成院体,今之书诏,盖著之源流。”“院体”中的“院”,是翰林院的简称,作为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不仅要擅长词赋,而且要工书。作为皇帝欣赏的翰林学士,他们的书风必然要符合皇帝的审美风尚,而崇王书法一直延续到宋初。[5]周越说王著的书法“浸成院体”,是指王著的行草书学习王羲之,但是把大王的字写得近于模式化,体势弱化,没有神韵,这样就会产生圆熟妩媚的“院体”书风。

另有陈槱在《负暄野录》中“小王书”一条说:

世称“小王书”,盖成太宗皇帝时王著也。本学虞永兴书,其波磔加长,体尚妩媚,然全无骨力。方上集刊法帖时,著预校订,识鉴凡浅,不无谬误。如列王坦之于逸少诸子间,意谓名皆从之。殊不知坦之乃王述之子,自太远王耳,非琅琊族也。黄长睿《志》及《书苑》云:“僧怀仁集右军书唐文皇制《圣教序》,近世翰林侍书辈学此,目曰院体,自唐世吴通微兄弟已有斯目。”今中都习书诰敕者,悉规仿著字,谓之“小王书”,亦曰“院体”,言翰林院所尚也。[6]

陈槱是南宋人,所以他说的“近世翰林侍书辈学此”以及“今中都习书诰敕者”,应该是指的南宋时期的书法情况。在南宋时期社会上都在学苏轼、黄庭坚、米芾,但是翰林院仍然流行着王著的书法,这样可以看出,“院体”书法只在翰林院使用,书风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院体”书法的成就并不太高,王著把王羲之本来极有活力的书法,写的失去了神采,徒剩字形。在宋代一直标举“韵胜”的文人书家看来,这样的书法缺乏新意。

王著的书法被时人称为“小王书”,一方面是因为王著自称是王羲之的后人,另一方面是当时翰林院中书写诰敕时候,都是模仿王著的书法。不难看出来王著的书法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陈槱这里认为王著的书法学的是虞世南,这与周越说的王著学习虞世南并不相矛盾,因为虞世南学的也是王羲之书法。把王著的书法与王羲之相比较,称之为“小王书”,可以看出对王著地位的肯定。

王著在北宋、南宋的影响都非常大,一方面是主持摹刻了《淳化阁帖》,另一方面是其书法被称时人为“小王书”,在翰林院颇为流行。虽然对王著的书法有很多非议,但是其在北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本文来自墨友【李岩岩】供稿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文献专业

本文发表在《青少年书法报》2014年第28期

【征稿启事】稿酬大涨,只为留下您的好文章。

[1] 李慧斌、赵紫文《宋代翰林侍书王著生平及其书法诸事考辩》,《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5月第2期,第81-85页。

[2](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九,《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277–278页。

[3](元)脱脱等编著,《宋史》卷二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7年,第9872页。

[4](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856页。

[5] 关于“院体”在北宋发展情况,可以参看董家鸿《唐宋时期院体书法考述》,见于《东方艺术》,2006年04期。

[6](宋)陈槱《负暄野录》,《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373页。

最近看了一些同道晒的作品,说实话有很多基本功还是相当不错的,作品的形式感也非常好。但走近看一看作品中的几方印,不是位置胡乱盖,就是印章与书画作品的风格反差太大,或者篆刻水平太差拉低了作品格调,甚至还有用电脑刻的印也盖在了作品上,让一幅好好的作品糟蹋成废品,令人为之惋惜不已。

640 (5)

所以今天轩主想来聊一聊书画作品上如何用印的事。当然具体到每一幅作品,它的要求都是有差别的,咱也只能聊个大概——用领导的话来讲,就是“谈谈书画作品用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实要把这“大概”说清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原本在这个“读图”的时代,找几个“案例”来讲,会更直观具体,但举谁的也不合适(谁也不愿当反面典型不是)。

曾有人说:“印用好了,可以令作品增色”,这话是对的。好的印章能与作品相映成趣,不但能活跃作品总体的氛围,还能在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好的名章,可以提升作者的格调,一方好的闲章可以彰显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品味。

什么样的印才算是“好印”?其实这也是个蛮复杂的问题。笼统地来讲,就是那些取法高古,线质好,章法灵动的印章,风格与自己作品相配或相近的就是好印。那些看上去十分流美或工整,但匠味十足的作品,缺乏灵性和生命力的印章我是不推荐用的;也尽量不要选用那些太前卫的印章,一来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二来个人特征过于明显,很难与书画作品相配。“一印盖遍天下”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作为一个有名望的书画家,必然要多多准备一些各种形制不同大小、风格的印章才好,记不得谁曾说过:“画家的印就像女人的衣服一样,多多益善”,所以书画家们怎么也得有那么几个篆刻家朋友的。

640 (4)

有了好印,怎么盖又是个问题。至于什么印章的分类,什么名章闲章的这个那个,大家可以找度娘,轩主这里就不细说了。

一般来说首先必须盖的是咱的名章。作品写完了画好了,咱得落个款吧,落完款就得盖印了,一来是以示郑重,二来也是为了防止伪造啊!作品完成了或送或卖,或拿去展览,得证明那是真迹啊。这个时候可以盖姓氏章、名章、字号、斋号章等等,盖几方则要根据作品的整体布局来定,不能多多益善,而要“惜红如金”。盖一方一般选姓名章为好,如“张三之印”等;盖二方,则选姓氏章和名章,或斋号章与姓名章,一朱一白、大小相近为宜;三方以上,则按姓、名、字、号依次排列,不可乱了顺序。无论选哪种,印的大小一般来讲不能超过落款字的大小,二方以上每方印的风格要相近,相互间的距离要适当,朱白相配要得当。当然世事无绝对,有人就是要盖个大的,那咱也没招,谁让这是个人人都可以任性的年代呢?

再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盖的地方,叫引首或起首。不管叫什么吧,就是在作品的起始部分,或者说作品的右上角位置。引首章盖或者不盖,一定要看需要而定,千万不要逢作品就按上一个。比如起首部位太过于齐整,或者份量太轻,或需要跟落款处平衡一下,这时可以盖一个。引首章很少见用方形的,至少以轩主的浅薄,尚没有见过哪位大家用过。一般来说随形印较多见,而半通印,长方形、圆形、半圆的等等也常有人用,主要也是根据作品的整体要求来定。

除了这两处地界,现代性书法作品在形式上有很多创新,出现大量大块面的空白或者虚实的穿插,这个时候需要用到印章来“补白”、“接气”,这个时候选用印章也是十分考究功力的,甚至一印可以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必须慎重。轩主曾经见过一位书法家的尺幅小品,上面盖了二十余枚不同风格的印章,使得原本精致典雅的作品成了“狗皮膏药”。总的来说,“宁缺勿滥”,宜小不宜大为一般性原则。当然,对于一些作品来说,那些题跋、批注形式的部分,有时用大印会使小字更小(视觉上),或者用小印使字显大,这些都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不可一概而论。

640 (3)

在传统书画的作品上,还有诸如压角章、拦腰章、接缝章等等也都各有各的规矩,在不同作品形制上也有不同讲究,扇面与中堂的用印肯定差别是巨大的,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另外能看到很多人在作品上盖佛像印,其实如果你不信佛,最好不用乱用,佛像印的用法也是有特殊讲究的,别无意中得罪了“神灵”,尊重别人的信仰也是我们书画家修身必须的品格嘛。

640 (2)

最后说说印泥的问题,一般对书法作品来说,普通的书画专用印泥就基本能满足要求,只要能满足盖印清晰,不渗油就可以了,这种一般书画用品店里都有卖的,网上也有更多选择,我就不免费给人做广告了。但对于现代书法,特别是国画作品来说,印泥或许就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颜色上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氛围营造要求来选用,可以多观察成功的作品来学习。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办公用的那种印泥来盖在书画作品上,那会显得你业余得不能太业余了。

至于收藏章鉴赏印等等怎么盖,也是有许多规矩的,但那是收藏家鉴赏家们的事,不是咱们今天的功课。

若有兴趣,咱回头再聊。

(作者注:文中所例作品的用印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相对还是比较靠谱的)

文章来自墨池中墨友“無事軒主”供稿。

【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翻译】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怎么翻译呢?来看看这些意象词、节日、食品、新兴事物的说法吧,红学是redology ,相声是cross talk ,书法是Calligraphy……先收藏,学会了好给外国朋友介绍我们大中华~

884f7263jw1eub6yu1rmsj20ck0degnp

 

884f7263jw1eub6ytuiz7j20ck0dedi1 884f7263jw1eub6ytx3knj20ck0demzi

884f7263jw1eub6yu0lb0j20ck0dejtj 884f7263jw1eub6ytycr6j20ck0degnu 884f7263jw1eub6yu6hy4j20ck0dewgq

884f7263jw1eub6yu924sj20ck0demza 884f7263jw1eub6yu9jmyj20ck0dewgh 884f7263jw1eub6yui3fnj20ck0deq55

大暑a

#大暑#启动页征集。
公历2015年7月23日,农历六月初八,#大暑#

【书写内容】
与大暑节气主题有关即可,书法绘画篆刻等等都可以。
要求:
语句诗词的每个字都可以作为单独的个体使用,不能用过长的横竖等笔画,以便于我们后期制作使用。

【参与方法】
将您的作品发布到墨池#大暑#话题中。

【征稿截止时间】
即日起至2015年7月22日16:00

【挑选方法】
最终选择获赞最多的作品放置在启动页中。如果获赞最多的作品不符合启动页制作要求,我们会从其他作品中选择(过长的语句或诗句、图片不够清晰的不便放置于启动页中)。

【示例图】
大暑

纪念抗战胜利书画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纪念抗战胜利书画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由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7月15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展至7月19日。

展览展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民盟书画院画师、上海美协会员、上海书协会员等120多人创作的160多幅有关抗战题材的书画作品。作者中年龄最长的是百岁老人顾振乐,著名书画艺术家陈佩秋先生为书画展题词。

来源:上海政府网

2013年1月,教育部下达了《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虽然现代教育环境与古代的私塾迥然不同,对书法的重视却是共同点。当今少儿书法教育仍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640 (12)

一、家长是重兴趣还是重效果

与其他兴趣教育的类别相比,黑白色的书法确实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且短期的教学很难有明显的效果。再加上小孩子好动,容易把墨汁弄到身上和衣服上,所以大部分的家长会偏向于音乐、美术、舞蹈、小主持人类。再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书法学习可以放在小学或中学时期。这种种不正确的心态,就错过了孩子本应该形成良好书写意识和书写习惯的阶段,致使有的孩子执笔姿势、字的笔顺等进入了误区。

在孩子的书法学习过程中,有的家长只要求书写进步神速,或者在一些书法比赛中获奖,而不会帮助孩子培养兴趣,这些都是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的表现。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家长,她的孩子上课练习的所有的毛笔字,她都会认真看一遍,而且首先指出优点,就算一张字里面只有一个“点”写得好,或者一个字写的稍微干净一些,她都会及时夸奖孩子。这无疑对孩子信心、兴趣的培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640 (13)

二、书法老师是否善教

少儿的活泼天真,以及对事情认知的有限,决定了书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有板有眼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以一种因循善诱、把教学过程娱乐化的心态。

比如在认识毛笔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告诉孩子们笔毫有一种是用“灰太狼”的尾巴(即狼毫)制作的,非常坚硬。这样孩子们在笑声中懵懵懂懂的对笔毫有了个基础的理解。

又如,在刚学会拿毛笔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很新奇的拿着毛笔涂涂画画,这时候教师不妨让他们画一下小雨点、太阳、小草,这样他们在快乐的涂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熟悉了提按、转折之类的笔法。孩子只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丈量他们的世界。

640 (14)

三、书法培训机构的良莠不齐

在正规的学校课程教育之外,存在着大量的培训辅导机构。课外书法培训机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专门的书法辅导机构,二是与其他课程相混合的辅导机构,后者最为常见。这些辅导机构中的书法老师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语文老师。有的则是美术老师。有的是一些打着“书法名家”旗帜的书法爱好者。由于书法专业教师的课时费一般较高,所以培训机构往往退而求其次。有人认为少儿书法不需要太高水平太专业的书法老师,其实不然。一些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书法教师,其教育方法有可能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发展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少儿书法教育虽正处在一个升温阶段,但其中的不足还是要冷静的思考。孩子们学习书法不只是练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

本文来自墨友【兜】供稿

李岩岩,山东省菏泽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专业研究生。1989年的我学书法9年有余,执着于书法,喜欢文字,爱生活中一切美好。

640 (15)
李岩岩生活照
640 (16)
李岩岩作品

 

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内媒体也没闲着,从《到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丢人”》、《善变通的中国艺术家来到威尼斯》、《看威尼斯双年展中的中国面孔》……这些对艺术嘉年华予以连篇累牍的报道,既有过分的神化和贬低,也有个人情绪上的无奈和愤慨。令人一声叹息:出国展览究竟怎么了?

640 (11)

出国写生、展览、访问,对于当今每一个书画工作者来说,似乎成了一项必修的活动。且不说一些艺术大咖在一年N次的走出国门,美其名誉“文化交流”,就是那些提得动毛笔就自曰“书画大师者”,也蠢蠢欲动,纵是挤不上文化交流的顺风车,也会找个旅行社搭个旅游团走出国门。

如此青睐于“出国展览”,若是纯粹的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那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值得大书特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当代中国美术“走出去”,于书画界的每个人来说,可谓匹夫有责,中国书画也似乎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走向了广阔的国际舞台。然而出国展览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隐患令人不无堪忧,这些问题的存在,大而言之,是我们艺术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的缺失,处于“被选择”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个人利益的驱使而为之。

640 (10)

有着“高大上”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变成国人眼中“金色卡拉OK厅”,这一演艺界“走出去”的事,书画界人士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引以借鉴,举一反三,慎对出国展。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一些人继续在演绎着书画版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故事。诸如“中国画大师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某某成为首位在卢浮宫举办书法艺术展的华人”、“书法家某某晒联合国颁“百年文艺巨匠”奖遭否认”、“某某音乐书法在维也纳举办专场表演”……这些传说的真伪,暂且不论,单就这样的出国展览,让人嗅到的不是艺术的气息,而是铜臭味。如此过度包装,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吗?似乎,路子走弯了。

诚然,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不能动辄就是三星堆、兵马俑、古代书画,让外国人通过这些来了解中国文化,而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会有严重的偏颇、误解。但是,我们把过度创新、豪华包装的书画艺术推出去,这是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吗?如此出国展览,出花招、耍噱头,意在叫座,这种做法,与那些把扭曲领导形象、丑化中国人面貌的作品陈展于外国画廊,又有何异?

640 (8)

据说,一位中国画家十年前在纽约世贸双子大厦办过一次画展,国内轰动一时,很多报纸连篇累牍报道。后来在美国参与此事的一位中国朋友说:“从头到尾就三个观众,一个是看画的老头;一个是我,让我写报道;第三个是我老婆。主办方都没人来。展出地点是双子大厦的厕所里面,画倒是全部卖掉了,是附近一个做镜框的华侨以十块八块的价格买走的。”

这个荒诞故事,想必各位都听说过,类似与此的传说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一些人在以商场和餐馆为主的卡鲁塞尔厅里办一个展览,传到国内说是在卢浮宫办展,更有甚者,在国外一处民居的过道里挂几张画,拍几张照片,也在国内大肆宣传。这些人出国办画展,有多少人看无所谓,重要的是拍一些照片,整理一些资料,回到国内再大量的作宣传,目的就是告诉国人:我在卢浮宫、在联合国、在某某地办画展了!如此一来,掌声和鲜花、名誉和地位如期而至,更重要的是财源滚滚。

640 (7)

近年来,国家鼓励文化“走出去”,中国的书画展览赴海外各地亮相成为一道风景。一些艺术社团、公司或个人打着“文化交流”的名义,赴国外写生展览、访问交流的现象日益严重。或是依附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镀金”赚虚名,或是追逐国际艺术展造声势,或是瞄准联合国总部、教科文组织等场所“被”收藏,或是应“野鸡大学”之邀作书画讲座,或是到纽约时代广场LED广告上露个脸,等等,就是为了在国内吹嘘成“走向世界”,以此来达到捞取名利之目的。如此以“文化交流”的名义在国外做自我膨胀的宣传和包装,回到国内进行“欺诈”的行为,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国际交流的目的,也没有给中国文化和这些艺术家带来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只是为自己在国内市场做一个招贴而已。

热衷于出国展览,我们不能完全归咎于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放眼国内书画界,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些人整日忙于加入协会、进修高研班、请名家写评论、泛滥出书、频繁展览等,这些与出国展览“镀金”之间又能有多少的本质区别?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更开放地看待,而不应该一刀切地绝对禁止,对于那些花国家的钱为个人成名买单,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但大多数出国办展览的书画家,是邀请方或自己掏钱。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组织者、书画家要生存,为了名利,似是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还是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出国展览,还是要悠着点,毕竟中国书画走出去对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还是慎而为之,尽量去讲述中国书画的精彩故事。

文章来自墨友投稿,作者彭庆阳。

640 (6)

作 者 简 介

刘东芹,江苏东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硕士,南京大学艺术文献博士。曾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奖学金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称号。先后在《文献》、《中国书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完成教育部、中国书协和江苏省教育厅课题各一项。

刘东芹老师已入驻墨池,点击“阅读原文”与刘老师同聊书法。

640 (5)

以下诸家评论排名不分先后,编者有删节,特此说明。

于明诠(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草书辨识很麻烦,草书用笔很灵活,草书的来龙去脉研究起来很费劲,所以,草书写好了太难。刘东芹不怕麻烦,不嫌费劲,替喜欢草书和有志于草书研习的朋友提供了一份颇有价值的参考报告。参考价值大,可操作性强。

齐玉新(中国书法家论坛创始人):汉字从图形到笔画,这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中产生了书法。草书是最具抽象性的书体,不懂草书之由来,就很难写出姿态,没有姿态,可能字法对了却又成了别的字。所以,如何快速溯本穷源,如何辨识和记忆,对写好草书至关重要。刘东芹这本书就是好书,是教科书也是工具书!

金丹(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东芹博士历时五年思考,将草书进行溯源、分解、归类、组合,利用偏旁符号和字根符号,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研究了草法的形成,打通了草字的联系,破解了草书的密码,并反复验证应用,让学习草书变得不再为难。建议喜好草书者一读,可以助翰墨哉!

薛龙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书协理事):《草书字法解析》一书独辟蹊径,从篆隶省写的角度对草法之演化进行推原,通读一过,多年积疑当可冰释。有志于草书研究的读者,以东芹兄这本书为起点,继续深入,古人载酒问奇字之风雅,或不坠于今日。

李双阳(江苏省书法院创作委员会主任):东台刘君东芹兄,为余黄瓜园同门,师承风斋先生。他的新著《草书字法研究》对于草法的流变溯源以及字体规律的总结,皆独有新发,不失为一部学术研究与草书创作参考的工具书。

刘元堂(南京艺术学院博士、书法系教师)书法之难,莫过草书。草书之难,莫过草法。东芹兄从文字学角度,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梳理、考异今草字法之源流与分支,汇成一集,功莫大焉!是书当为痴草书如我者之插架物也。

陈金纯(江苏省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东芹的《草法字法解析》一书,突破既有的研究视野,大量借助文字学理论和图象分析法,将草书放置于文字学视野和书法学领域来考查,分析其源流,揭示其规律,界定其标准。同时,又能紧密结合当代草书创作,还原草法的本质。

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草法研究,历来是字学研究与书学研究的难点。东芹兄穷五载功夫,参百种图籍,考数万字形,藉文字学的利器,于繁复线索、交纷形态中,竆源竟委,缕析梳理,条贯排比,整理归纳出主要汉字偏旁及构件的典型草法,殊为不易,不仅有助文字研究,更将直接裨益于书法学人,可钦可佩,可喜可贺!叶培贵怱怱初读之后

祝帅(北京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刘东芹君,潜心书学久矣,于书史书论之道无不涉猎,近岁更重于文字学,乃于草法形成之道,尤有心得。所著《草书字法解析》,积多年之工,颇多创见,令书者击节赞叹,促学人掩卷沉思,余因是乐于将之荐于书坛同好之案前也。梅江祝帅拜识

陈志平(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东芹兄大著《草书字法解析》采用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以晋唐草书经典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历代草书字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剖判源流,析其疑义,条畅明达,典核精要。其中对字源的分析最见功力,而引类延伸亦能切中肯綮,乃近年来技法研究类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诚为草书研究的一大突破!

唐楷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刘东芹兄新著《草书字法解析》由草符偏旁、字根与草法诸章类举,文字图表相映,足显兄才能出众!当前专业学子亟需草法建构,于此书中寻得即甚方便。近日日课之余皆手不释卷,甚多同感。

丘新巧(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书法教师): 本书洞见迭出,如“操”与“掺”为何草法相混,实则始于魏晋间避武帝讳。值得研习草书的朋友人手一本!另东芹兄本人的书法也一派醇正之气,诚大雅君子也。

方波(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书法系副教授): 刘东芹君新著《草书字法解析》深入浅出,使学书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举一反三,较好地解决草书学习中的字法问题。此著可作为草书字法教学之教材,亦有补于文字构形之研究,若能推广,对当前的书法教学和草书创作的推进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关本书的购买:

《草书字法解析——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作者:刘东芹,定价:35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05年6月出版

购买方式:淘宝 搜索“刘东芹”或“草书字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