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挥带你走进 王献之的书法世界轮播

墨池讲堂

——张挥带你走近王献之的书法世界活动纪实

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 晚20:30

主讲人:张挥

资料整理:雨花石、陈洪军、妙悟、無事軒主等墨友

张挥:各位书友,大家好。

我们现在在一起交流学习二王书法中的小王—王献之的书法。

今晚的交流我想分两大块,第一大块就是介绍一下王献之的生平,艺术简历,然后就是部分作品赏析。

第二部分就是一起交流点评我们墨池的书友发上来的作品,临摹的或者创作的。

王献之呢字子敬,王羲之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祖籍琅琊临沂人,性放旷,天资聪颖,亦善书。书法初学其父王羲之,深得羲之旨趣,后转益多师,非真非草,真草相间一体,书风更加宏逸。与其父齐名,史称二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王。

历代帝王当中就是梁武帝啊或者是其他的很多皇帝,特别是唐朝的唐太宗,对王献之的书法大加的贬低、贬压,然后一直来抬高他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把他的父亲封为书圣,然后把他的书法就是,基本本上处于很严厉批评的一种态度。

唐太宗呢就是嘴上面自己说王羲之好,王献之写的不怎么好,其实他自己的书法,如果看到他的晋祠铭或者温泉铭,然后细细的看一下,其实他大多数是在学王献之,他那种开阔的那种,张扬的那种感觉,放纵的那种感觉,其实都是从王大令身上学来的。

王献之呢就是和王羲之在一起相比的话,王献之就是在他父亲的基础上,楷书、行书、草书包括章草,都是系统的继承,然后更推进一步就是,在他的大草狂草上面,或者是一笔书上面,应该比他的父亲王羲之更前进一步,有超出王羲之的这种感觉。

张怀瓘对王献之的书法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正可与[[晋书]]中称其‘‘风流为一时之冠’’之说相印发。平时有空的话我们大家就是可以一起看一下张怀瓘的《书断》、有关王羲之(王献之)的评价评论,还有一个叫《书议》也是他的,他写的,他其实就是对王献之比较推崇。

感觉就是小王如果有这些历代知音啊,感觉他其实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王献之的学书法的经历,不像其父王羲之那么曲折,他自幼从其家学,加之王氏家族中这个献之长辈人数众多,具备了最好的去学习书法的条件。

他的这种学书条件,估计在历史上面很少有人能有他的这样的一种优惠条件。

王献之开始学习书法是在六七岁的时候,献之幼年学书法流传下来很多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就是有献之书一个太字,羲之补书一点,然后王献之就把这个书法拿给他的母亲看,母亲说“吾儿磨墨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我感觉这个一点像羲之,很有深味,就是说他的这个“大”字写的其实形也很好,但是他的一点呢点下去和“大”字为什么看上去形很像,但是他的这种质感不一样,所以点画的形质很重要,就是很多比赛之类的有的作品就是外形很好看的字为什么落选啊之类的这个,评委有一点就是看你的线条的质感。

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子敬,王献之以泥帚书方丈字,观者如市,观看的人很多,然后是羲之见叹美,看到后也很不错,问道谁写的,“大令,七郎”也就是王献之,羲之作书亲故云,就是跟他的亲戚朋友说“子敬飞白大有意”,就是他的飞白书,就是他的题壁书,有种枯笔飞白的书风。

王献之天分高绝,长大后又宦情淡泊,性格高傲,使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弘扬。这也是王献之能有后来成就的原由。

历代学王献之就是比较深入的有很多的书法家,其中我们临摹这个《中秋帖》的时候,这个其实这个帖是米芾,宋代的米芾的临本,也就是临王献之的一个《十二月帖》里面的节临本,就是选一些字,然后把它串起来写,这个就是米芾的一种临摹的方法,就是选他自己想写的感兴趣的字,然后把它写下来。

王羲之和王献之在书法史上是两座高峰,一个就是代表的內擫式的,然后王献之是外拓式的。这两种用笔方法是叫以这一方面为主,其实他们两个风格是互融的,也就是说王献之的书法不一定全是外拓式的,他是以外拓式为主,然后內擫式为辅,就是这样。

我们可以初步的就是再叙述一下学王献之的,明显的然后学王献之书法的,比如从唐代算起吧。

唐太宗算一个,唐玄宗应该也算一个,然后褚遂良,嗯包括虞世南的几个如《汝南公主墓志铭》,那种飘逸的、俊逸的、舒缓的感觉。还有就是下面是五代的杨凝式的,就是写那个《神仙起居帖》啊之类的那种一笔草的感觉是学王献之的,还有就是唐代的颜真卿比较外拓的那种《祭侄文稿》啊、《刘中使帖》啊很多的,《湖州帖》据说也是米芾临本,就是他们是一个书路的,比较开阔一点,饱满的,开阔的,大气。

宋代的米芾肯定也是的,然后苏东坡,苏东坡很多的这种行楷类的字在王献之行书里边可以找到,找到他原来的出处。还有一个我那个献之后来有一个就是叫王僧虔,这个人和王献之的帖放在一起的,这个人也是,就是说和苏东坡的书风是一脉相承的。

元代的我感觉就是杨维桢,学王献之,学的比较就是权威一点,就是创新意识更强一点,他那种就是真正继承了王献之这个破体书法,也就是行行草草,有的时候楷,有的时候草,这种感觉呢,就是需要有一种大章法的观念,就是不能像有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写法,是要有全局的观念,注意章法的疏密,大小,书体的安排,有的草啊,有的行啊,还有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啊也是一种破体书法,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草有的楷,对比很强烈。

他们虽然是古代人,其实他们写的书法,就是现在看来也是很现代的,所以这种跨越时空的这种书法艺术,应该是很值得我们学书法的人去好好学习的。

明代呢就是学王献之的就很多了哦,像王宠啊,王宠写的小楷还有他的行草学的也是很深入的,就是空间的安排啊,笔画的那种感觉啊,他主要学王献之的刻帖本比较多一点,就是有一种枣木板气,所谓的枣木板气就是出锋比较少,含蓄一点,然后楷书基本上就是学他的十三行,也就是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这种优雅的感觉,含蓄一点,然后就比较飘逸是吧。

然后就是董其昌,董其昌呢学王献之也很多,就是行草的感觉,连绵的感觉,开阔的感觉。因为董其昌的书法是从颜体开始的,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开始练起的,他的这种开阔的章法其实就是远溯王献之,开阔的弘毅的大格局,比较放开来不拘谨,闲散的感觉。所以董其昌学王献之应该是很深入很深入的一个书法家。

明代的还有王铎,是大量的临写二王书法,就是王铎的书风和米芾是一脉相承,上溯王献之、张芝,对王献之的这个草书临摹也是很深入,临的很多,留下来很多墨迹本,然后我们可以参看一下。

清代的八大山人,我感觉他学王献之也是很深入的,很多的字的造型啊,特别是右上的横折钩啊那种感觉,选一个“尚”,就是我们临王献之里边一个“尚”,上边小,然后下面右上方很高,底下很深,其实八大山人里边可以找到完全吻合的字型,这个感觉就是借王献之的夸张,然后更夸张一下点。

所以我们就是很多时候都是选择创新,其实古人早就创好了,然后我们继承一点,然后稍微再向前走一点点就行了,以前就是韩天衡老师说过,继承传统是万岁,创新是万岁加一岁,这种感觉,你就把传统继承好了,然后稍微有一点点自己的小面目,你就成功了,是吧。

简单说就是以行书、行草为主,那么草书里边一笔草的时候就是唐代的旭素,然后宋代的黄庭坚,还有就是明代的祝允明,就是清代的王铎吧,然后还有黄道周,他们几个就是对他的草书啊,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他特别是唐代的怀素和张旭,因为他们的这个书风也是外拓、狂放一路,所以他们的那种线条的感觉啊,确实是从王献之里边走的比较深入的,走得比较多的,王献之的书法风格也是很多的,有清秀的,飘逸的,厚重的,古拙的,综合的,很多种风格的,所以取其一点,深入临摹都

可以写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风格,然后写出心中的那种感觉来吧

我平时呢练习书法主要也是二王一路,以王献之为主,然后就是董其昌啊或者怀素啊,这些都临嘛,反正就是遍临二王一路的,与大令书风为主的吧。然后我感觉临王献之的书法,第一个心要静,要闲雅,不能着急,以情驭笔,无拘束做作态,就是不要太做作,一任笔下风云变幻,水流花开,方可纵横挥洒,得意忘形,以韵为上,形质兼备,要尽量追求心中的魏晋风度。

就是王献之在,可以去想象嘛就,臆想古人那种挥运字的感觉,就是王献之在纵横挥洒的时候,他的笔画的线质,有的时候是质感如石头一样,那种坚硬的感觉,有的时候又是珠圆玉润的感觉,有的时候又像一个嫩柳条的感觉,很柔,柔软,柔缓,柔嫩,这个呢可以在王献之里边鸭头丸帖、廿九日帖都可以看到,你在临的时候要强调线条的紧密感,然后就是和结构的变化,快中有慢,要有动作,快而不飘,沉着,从容。

王献之呢留下来的这个书法作品有几种,一个是临摹本,还有就是双钩本,还有就是刻帖本,刻帖里边就是淳化阁帖里边刻有王献之的书法,就是我特别注意刻帖本的临摹,他是以黑底白字为状态,你在临的时候就是要还原墨迹时的效果,要尽量写出墨迹的变化,蘸笔的次数要有限制,不能老是蘸墨汁,还要注意中锋、侧锋运用,有的是绞转的这种效果,要写出来,记得以前启功先生就曾经说要透过刀锋看笔锋,透过刀锋看笔锋就是说

就是这个刻帖啊,是宋代时候流行的那种,它是刻在枣木板上面,而不是刻在石头上面,那么它里边一个就是是金石味少了,没有那种石花的,但是就是他那种线条肯定会把它简省一点,很多的细节看不出来了,所以要透过这个刀锋看笔锋,要想象一点,要想像笔锋,有时候看不出来笔锋,那么你就要想象,学会加法,把它加上去。还有呢就是,刻工就是当时水平也不是很高,有一个叫王 的人组织的,然后他下面的刻工也不是太理解古人法帖,照葫芦画瓢,把他们刻出来嘛,所以起收笔比较呆板,简单的。

要尽量的把他变化,尽量的把它写出来,就是这种起收笔动作的丰富。有的时候呢也可以做减法,有的时候笔画上面比较缭绕,或者有的是比较夸张,或者是出位的,要将笔画尽量写的质朴一点,醇和一些,内敛一些,以增加这种韵味。

我们主张呢就是临帖啊,就是尽量的去理解古人的当时的书写的意识、意味,然后通过他的字形去理解他,然后也不要离字形太远。但是也不能石与沙俱下,就是被他的形所缚,框住了,把你的情感约束住了,然后就是通过他的形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临帖才叫活临,不是死板的临,或者不动脑筋的临,这样的临帖才有意义,才有效果,就是把临帖也要当作创作来对待,那样的话你的临帖就与创作产生关系,以后就能为创作服务了。

对王献之这个书法的简历啊或者自己学书的一些小体会啊,我先讲到这里,看有没有提问的,一会儿我们开始点评活动。

说的不好,有的时候是自己的一点小观点或者是小体会,还有呢近几天有点感冒,声音不怎么纯粹,然后普通话不怎么太好,请大家理解。

讲的不好,请多多原谅,或者说得不到位的你再自己多研究一下,或者私下交流。

【第一位,墨友“༺子堅·路毅༻”的作品。】

临薄冷帖

 

 

临鸭头丸帖 临中秋帖

写的有点平正或者对这个字帖不怎么熟悉吧

先来看图一临的《薄冷帖》,为什么推荐《薄冷帖》呢?因为黄庭坚等一些人研究说《薄冷帖》是欧阳询的帖放在了王献之的帖里面了。

我们可以不可以这样说,王献之写出来了《薄冷帖》,然后欧阳询借鉴他的书风练成自己的书风,我们不一定一看就非说是欧阳询或者王献之一路的。

我当初推荐《薄冷帖》就是让大家感受一下王献之书风的多面性。就是把《薄冷帖》写好之后欧阳询的行书就没问题了吧?

这位墨友写的把“内掖式”放开,然后用王献之其他的帖开阔的结字归类,感觉也是别有生面的,这个临摹也是带一点自己意思的意临,这种感觉也很好,如果写好了也可以为自己的书风服务,这个临帖也很好,不是死临,字帖写什么样我就写什么样,这个就达到第二层次了,就是你必须先把临帖写像,然后再达到写不像。

还有一个就是字的夸张的时候墨色有点过了,第二行含页的页这个墨重的没有什么理由,这个字大,你就要稍微注意提炼一点,然后可以把笔画少的字写重。如果把这个字加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字,其他的字看不到。字眼不能放到这个地方,应该放在偏上一点。

我们现在看一下图一,临《薄冷帖》,我当时为什么推荐这个帖呢?因为很多淳化阁里研究,黄庭坚几个人说这个帖子是欧阳询的帖放在王献之里面,我们有的时候可不可以这样想?王献之写的薄冷帖,然后欧阳询借鉴他的书风练成自己的一路,我们不一定就是看他的内擪式,就非要说成是欧阳询的或者自己王羲之一路的,所以推荐薄冷帖的意义就是让大家感受一下,王献之书风的多面性。

你把薄冷帖写好的时候,我想你欧阳询的行书基本是没问题的吧?

那么这个朋友写的那就是把原来内擪式放开了,然后用王献之他的那种开阔的结字规律去写。感觉也是别有生面的。这种临摹也是一种带有自己意思的意临,这种感觉也很好。如果发挥好的话也可以写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为自己的书风服务。这个临帖也是很好的,不是在死临,字帖写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这个就是到第二层次。必须能先把自己写像然后再学着把自己写不像。

还有就是这个字夸张的时候。有的时候墨色有点过了。寒耶的耶,就是第二行墨很重的,这个墨重的没有什么理由,也就是说这个字大,然后就要稍微注意提炼一点,可以把笔画少的字加重,那样的话加重分量,如果你把这个字放大加重的时候。给人感觉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字,那么其他的就看不到。一般这个字眼不能放在这个地方,应该放在偏上一点。

还有一个就是字的造型那还是有一点做作味,有点不自然,有意的强化字的对比,大一点小一点,都缺少一种自然的书写性。这种感觉像一个贵族的那种举止优雅那种效果还没有,还有一点想把技术展示的多一点,让别人看到我就是会很多技巧,怎么样能把我这个字写的与众不同。

所以我们建议还是要尽量的去自然书写,然后在墨色上面,如果再加一点枯笔,那个那么变化对比更大。

图二临王献之《鸭头丸帖》,这个感觉线条还有点单薄,每个字的字法还有些不准。

第一个字“鸭”,右边的“鸟”就不怎么准。“头”的左边和右边还有些不准,右边的转折不是横转折下来,仔细看一下应该是横扽一下再下来,动作比这个多一点。这个“丸”呢,横折竖弯钩的“横”前面太重,而且和撇的贯气不怎么好,字帖上面不是这样写。然后“故”呢左右太开阔了,有一点错位。那样写“故”呢有点平淡,有点左右平齐了,高矮差不多。你看字帖上面,中间拉空一点,然后连下来。这个“不佳”还有点不自然,右边写的很好,厚重。“明”也写的不清楚,月里面的两横也写的比较简单了。

还有要讲一下,字帖上面的不清楚的地方,我们临的时候要透过刀见笔锋。

“必”的最后一点太远了,有点不聚气,有点散了。“集,当与君相见”这个感觉就是上下贯气不明显,特别是“集,当”两个字还有一点缠绕,你缠绕的时候没有柔中带刚的感觉,太软了。“与君”笔画要厚重一点,“相见”要舒展开,这种结构上宽博的效果还没有看到。

特别是最后三个字写的有点平正了,或者也许是对这个字帖不怎么熟悉吧。

赵孟頫曾经说过“得古刻或古帖数行,专心临摹方可成家!”,专心临习就能成书法家了,能成为很厉害的人了。要学会理解分析,尽量的对字帖的书写了如指掌,那样的话在创作当中才能够运用起来。比如我们以后写到“故不佳”“君相见”就完全就可以按照字体上面的再变化一点写出来。要达到每一个字在心里面很熟悉,不能生疏,生疏了就用不起来。

图三是临《中秋帖》,这个感觉还不错,《中秋帖》我上面讲过是米芾节临王献之的《十二月帖》。

如果初看临的形还是很好,里面注意细节,人何的“何”字里面的口注意留一点透气,“庆,等”字写的比较平正了,“大军”很好,第一行还不错。第二行稍微差一点,连带的时候缺少一种股励,太柔了,为形所困了。“庆”的大小要写出对比,总体上形还不错。

临帖是有三步:第一个是形似,第二个是韵味对,第三是为自己服务,这个就是临帖的三步。

讲的不好,请多多原谅,说的不到位的地方再交流。

【第二位,墨友“霞”的作品。】

临地黄汤帖 临墓田丙舍帖

 

临鸭头丸

图一临《新妇地黄汤帖》的形感觉还不错,用笔的精致度还要再提高,就是每一个字要尽量像字帖通篇看了一下选几个特别好的,第二行第四个字、第三行第二个字、第四行最后两个字写的蛮好。

总体的用笔还是简单粗糙了,要把王献之写字的那种精致的感觉要找到,所以你在用笔转锋的时候邀注意,把中锋侧缝要调好。其实你这里论事的“事”还是很有气势的,对比也很好,到越往后可能草书的书写速度快,你容易照应不过来。建议你现在的水平还是临习他楷、行的字帖,不要写草书的,因为草书对线条质感的要求更大。

第二个是临的《丙舍帖》,这个帖临的还不错,当时推荐的是另外一个王献之的帖《丙类帖》,这个应该是打错了。

以你现在的水平尽量临习墨迹本,包括褚遂良、倪宽赞或者是赵孟頫的楷书都可以写一下,把你的笔法练习的精致一点,交待的清楚一点,不能模糊。这样才能学到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精索,或者是真谛,要不然容易写成自己习惯的一种书体。

你就是会用自己的想法临摹或者叫抄古人的字帖,没有深入进去,一定要深入到字帖中,把笔画的精致度、准确度提高。尽量的写像,笔意要交待的清楚,上下要照应,左右要注意穿插,大小的对比,矛盾的处理、变化要协调起来。这样的话就会有进步了。

第三幅《鸭头丸帖》还是用笔的精到和结构准确度的问题,所以你要多观察字帖,把一个字放大缩小,多描摹几遍。

现在很多人临摹是以临为主,摹做的很少,那么多于你现在的水平,摹要多进行。就是用一张很薄的纸蒙在字帖上,双钩过来一笔把他填满,看看你差在什么地方没有填好,你要是把这个功课做好,形可以抓的更准确。

不然你的形只是大概的框架,不细致不到位,如果不到位,肯定味道就少,你要平时好好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位,墨友“私淑斋主人”的作品。】

临地黄汤帖 临鹅群帖 临廿九日帖 临中秋帖

署名旭华的,临的“地黄汤”这个帖。这个形就抓得比较准一点,比刚才那个“霞”临的感觉更精到一点,精细一点。而且基本按照刻帖的章法去写,这样也是很好的。就是初看这个里面有几个牵丝的交待比较简单化,然后牵丝的角度要注意调节一下,牵丝里边也要有骨力的。总体感觉还蛮好的,气息也不错。唯一一个要注意的是落款字也要提高,就是楷书上面的基本功还要再加强一点。

可以就写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或者赵孟頫的,或者把那个灵飞经墨迹的几行搞一下,反正你要选墨迹本,在这个上面把基本功练好。这个正文的字势比较正,平了一点,王献之写字是动感最强的,然后你不要把每个字写的平正,要透过原来刻帖的感觉,想象王献之的墨迹本是什么效果,写出一种动态来,不然的字就容易写的很平正、平板,简称一个字就是“平”,这样的话就是对比比较少。

还有可能对字帖不是太熟悉,因为我们初步定了讲评临王献之的,说不定有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有临过王献之的,通过这次交流以后,可以多关注一下王献之的书法,对自己的临摹和创作都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临的“鹅群帖”感觉更好一点,那种流畅、流变、连绵的感觉写出来了。现在注意的就是,在线条里边的质感表现还要再加强,总还有一点不自信的感觉,一个由于不熟悉字帖,二个对字帖上面的大小连绵等等矛盾关系抓不住。很多人会为形所困,要对形熟悉以后,很自然地把它写出来。找到这个“刘道士”、“复归也”这个感觉。

中间偏后这个几行字大小对齐了,就是九个字排布,像九宫格一样,比较平板,前半段比较好一点,错落,左右错位,大小的对比也不错。“拜”的竖划质感没有写出来,“上下”两个字应该朝下来一点,“无他”感觉蛮好,“静”的右边交待的还不清楚,“鹅”字写的不错,但是里面的鸟写的不清楚。“谢之”“献之”这几个笔画还要加一点质感,把质感写出来。

最后一个就是“廿九日”帖,这个帖属于献之里面一个出名的,他的楷法很重,对比很强烈。“廿九”两字的笔画基本要靠在一起,中间就留一点点小小的白,不能太空了,感觉就是一种对比,很厉害很厉害的就留一点点那种,下面这个提的形状还要注意。第二行的第三个字,还有“再拜”线条有点草率,也要中锋,然后带一点侧锋的感觉,不能像你这要带过来上了,然后很快的下去,还是要收一点,要收中有放、放中有收的感觉。平时多练这个帖还是有帮助,但要注意要把字写得有一点错落的感觉。这个字的大小简单的去对比对比,中锋侧锋、自然书写中的连绵感,上下也要贯气等等。通过这个帖,我们可以看出来,苏东坡就是学的这个帖。很多的字都像!就是比较楷一点,但是写的有古意。现在很多人提倡说的写字要有古意,如果王献之和王羲之在一起比的话,那么王献之就是有新意,王羲之就有古意。如果王羲之和钟繇比,王羲之就有新意,钟繇就有古意。古意新意是按时代来分的。还有,王献之和苏东坡比较的话,那么王献之古意就更浓,苏东坡就更新一点,如果和米芾在一起是这样。和董其昌也是这样,王献之还是古的,王献之书法在行草里边有源头的感觉,所以王献之的书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书法的人去关注关注。

最后临的这个“中秋”帖总体感觉也不错,形抓得也很好。还是落款的字要再提高一点。因为很多的时候,比如比赛的时候落款很重要,落款很容易被扣分。写的比较简单了一点,或者还是楷书的基本功稍微差一点,行书的感觉也还不错,不过还有一点稚嫩的感觉,不老练,线条不果断,下笔的时候这个势少一点,总觉得有点为形所困,然后被它的形困住了发挥不了,不能把字帖的优点发挥出来。

连绵的时候有时是很快的,如“不复不得”就是很快的。后来米芾在临的时候,已经加了一个缓慢动作,把技法难度降低了,慢一点,圆润一点和厚粗一点那种感觉,一定要把它写出来。我们如果在临写的时候,要把它那种连绵的气势学会,打开,然后随机的加重对比。“相”可以动感一点,“还”可以小一点。中间一行“甚省如何”几个字,你的看起来有点平正,和右边的“不复不得”对齐了。最后四个字“然胜”、“相还”对齐,“中秋”、“为即”还有“人何”又对齐了,产生了这种左右对称型的感觉,一定要把它错开来,把大小改变一下,下次临的时候这方面要注意一下。

【第四位,墨友“山之巅人”的作品。】

临可必不帖

山之巅人临的是“可必不”这个帖,还不错的,总体形抓得也不错。但是从落款的字来看,最基础的基本功,线条控制能力稍欠缺一点。下次你要么就写楷书,把基本功学好,要么就按照正文的这种感觉去写,顺下去写。首先看一下整体的章法。这幅字的一个亮点就是在“如常秀”这三个字,在中间的上面三个字,写的连绵一点,感觉不错,但是后来的第三行那个“顺心痛”。这个痛结构不准,“委顿焦劳”,这个四个字的结构也要注意。劳字的结构有点错位,整体还是线条和笔画这种位子找不准。建议你还要多临临楷书或者行书,行草比较难一点,估计你平时也没有临过这个帖,这个帖前面三个字要细一点、轻一点,“企、此”草书要写准一点,此大都的“都”结构也要准一点,总体感觉不错。你这个里边有个问题,就是毛笔入纸的时候,没有铺毫,要把这个笔锋打开,打开之后就容易出现一种圆润的感觉,你这样看的就是有点单薄的感觉,有的地方还转弯转不过来,转折转不过来。你先把基本功多练练,然后再练这个,先把行楷类的练练,推荐几个帖啊,比如陆柬之的文赋,禇遂良的倪宽赞,杨凝式的韭花帖,多练练楷书,把基本功练好,然后再来练行草,那样的话就更加自信了。

【第五位,墨友“砚田一夫”的作品。】

临地黄汤帖 临廿九日帖

图一的作品是临王献之的《地黄汤帖》,这幅作品的整体感觉是气息不错,线条质感很好,枯笔也会用,笔画还是显得单薄,特别是落款的字。

前面两行笔画比较饱满,到中间第三、四行笔画有点单薄,可能这个用纸不好,这个纸比较瘦一点,墨水上去之后离快的时候就枯了。

还有就是落笔铺豪的时候,有点侧缝的铺豪比较饱满,用笔的动作要学会,一般王羲之或者王献之他们写字都不是中锋下去的,还有的时候带点侧缝,笔画比较饱满,有一种中锋转侧缝的变化。

第二幅作品是《廿九日帖》,总体也还不错,这个帖要多练练。结构有点平正,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要把它打开,要变化不要太平正。总体就是线条质感还要练一下,初看还是有点稚嫩的感觉,线条铺豪、侧缝不怎么自信,在写的时候质感没有上一幅好。有一点为形所困,被字帖上的形困住了,不敢发挥了,有一点描摹的感觉,临帖的时候也要当做写一样的去对待。

当做正常自然书写一样去对待,这样临帖和以后的创作才能有联系、有帮助。不然你临帖很认真,一创作就变成自有发挥,那样的话临帖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就是要熟悉字帖,每一个字的结构、位置、方向把它搞清楚,最好每一个字放大临再缩小临,把动作丰富了,就可以缩小了,把动作俭省一点。

再有就是要“一加一减”,先加了动作加了细节,然后再有选择性的取舍,这样的取舍才有意义,要不然学不到字帖上的东西。

最后就是正常的写“别怅”就行了,别这样写,那样是一个古代鉴赏家写的,签名的,被切了。

【第六位,墨友“喵星篮子”的作品。】

临廿九日帖

这位朋友把“廿九”贴临了三遍,我们看一下,这三遍哪遍最好?第二遍最好,第一遍对贴不熟悉,字行不准。我们重点看第二遍,第三遍自己的手写体有出来了。

从临贴来看,作者的楷书用笔掌握程度不太好,铺毫也会铺,结构不太准,如第二行“恨、深、体”结构错位,单个字的造型不准,建议多练楷书、行楷书一类。如,陆柬之的文赋、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或其他行楷字帖。

多加强楷书基本功训练,然后练习行书。

【第七位,墨友“陈洪军”的作品。】

中秋帖

总体来看有一定的书写性,有的整体结构要注意一下,如第一行中“中秋”二字,上下字字距再拉大一一点,下面四个字的牵丝“不复不得”不和得牵丝再饱满圆润一点,第二行“如何”如和何拐弯处和何字相连处,要自然一点,“然”字竖开始到拐弯处,侧锋厉害了一点,要柔和一点。

“人何”的何字小圈要留出孔,“庆”结构要准一点,“等”字笔画有点糊涂,“军”字最后一笔要粗中有细,铺毫要能控制得住。如果最后一笔控制不住,整篇就废掉了。

整体章法,结构上稍平正了点,要增加一点上下连绵,要流动性,不然就生硬。“人何”人字一撇再向前走一点,过渡一点。

要注意牵丝和笔画的关系,要区别开什么是牵丝,什么是笔画,要分清楚,有的字还太正规,董其昌讲晋人字“以倚为正”,不是把字写正,很平正,而是要“似倚反正”,如左右错位,左高右低,右高左低呀,反正不能指字写得平齐。

字的大小,粗细对比,中侧锋转换,毛笔在手要熟练,平时要多加一点自然书写状态。毛笔在手要放松,不要拘瑾。

临帖要注意整体章法,字眼,轻重对比度,如“等”字,轻重对比要自然,“省”字容易不自然,与“不復”“等”几个字大小差不多。

【第八位,墨友“積羽堂”的作品。】

69e9903a-6b8e-40b1-9b0d-25c564605820 cbc8d331-3b82-4932-8af7-b9791a5e6255

我们看第一幅临王献之的《廿九日帖》,总体感觉也不错,落款也还可以。

就是用纸不太好,临二王书法特别是行草最好选光滑一些的纸,这样容易把细节笔锋写出来,不然容易渗墨,看不清楚细节。注意中锋侧缝转化的训练,容易受学写楷书时候的影响。

在练习的时候,不断追求轻重对比,中锋侧缝的呼唤。还有就是会上下字的连带,会走会停,好像开汽车一样,会转弯能停能倒。在写字的时候也是一样,要把这些技巧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把字写好。

结构坚硬方面呢,就是作品总体感觉不错,换点光滑一些的纸再练习,效果肯定更好。

第二幅鸭头丸帖临的很好,感觉这幅在几幅临鸭头丸帖里面算比较好的作品。特别是“故、不、佳、集、当”几个字都很好,这幅临作总体都很好,线条之感也不错。不足就是第一个鸭没怎么写好,仔细看看字帖。“君相”两个字还不怎么好,要写的厚实饱满一点。

【第九位,墨友“妙悟”的作品。】

349e99f491aa4ff38d3730169a8c1eed da051fc9eb1c472c8cf737d988c7260b d2c89982792f431db298855b74e8465b ced49004076041e68188cc233ec88980 3a16faa8af3f49ed95754b977513f0bc

陈军写的余杭帖总体感觉还不错、但落笔铺毫须铺开行笔、笔速须缓、中侧锋并用、不可急于表现、每个笔画须经的起推敲。思的竖画单薄、过字捺画太粗、比和告字牵丝再自然一些、总体感觉后半段比前半段好些!注意藏露、结构再开阔的⋯临帖须入无我之境、不要改帖中字法、须入古、化古、让古人改变你的书法气质!这样才能进步。你写的总体还算到位、注意上下字起承关系、建议多写小王平正些的法帖、将献之圆融、宽博的感觉写出来。

请任丘张强老师点评楷书轮播

墨池讲堂-请任丘张强老师直播点评!

【点评内容】
张强老师将通过点评墨友临习《颜家庙碑》和《多宝塔碑》的作业帖来阐述临习楷书的注意事项。
作业帖请提交至#临颜家庙碑#或#临多宝塔#话题中,务必注明“请任丘张强老师点评”
或者您有对临习楷书方面的疑问,也可以在本帖下方回复,届时也会抽取问题请张老师解答。

【怎么直播呢?】
我们建立了微信直播点评群,届时将逐一发布作业帖,由老师通过微信语音的方式进行点评。
点评活动结束后视情况进行交流提问。

【点评作业挑选】
我们将挑选10位加入了点评微信群并将作业发布至上述两个话题中的墨友临帖作业进行点评。
*加入微信群后请务必将群昵称修改为同墨池中一致,以便选取作业帖。

【如何加入直播微信群】
*扫码加群办法:将本帖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然后打开刚刚分享到朋友圈的页面,长按图片就可以扫码进群。
*或加微信913319为好友,拉您进群(加好友务必注明“任丘张强老师点评活动”)。
*当微信群人数超过100人时,需要您的微信绑定银行卡才可入群,这是微信官方的一个实名制的方法,与墨池无关。

请任丘张强老师点评楷书

【直播点评时间】
于12月25日周五晚9点在微信群中由任丘张强老师进行直播点评。
*凡被点评到的墨友,届时需要您负责整理自己被点评的语音资料,我们会将文字发布,以惠及更多墨友。

任丘张强老师简介:
姓 名:张强
别 署:张渊
斋 号:放下草堂
党 派:共产党
头 衔:中国书法家协会员、国防大学美术创作员、北京市海淀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皇城上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方向》丛书主编
单 位:北京国防大学
论 述:《浅谈易学思想对中国书法审美的影响》、《放下草堂随笔》
艺术主张:清、正、大、雅、文
最喜欢的书:《史记》、《三国志》
最惬意的事:与雅士狂饮烈酒
性格优势:开朗乐观
性格缺陷:性子直,言语尖刻。记不住数字和外文字母。
喜欢的一句话: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冬至 轮播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公历2015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二,#冬至#节气。

【书写内容】
与#冬至#主题相关内容,提倡自作诗词作品,书法绘画篆刻等等都可以。

【参与方法】
将您的作品发布到墨池#冬至#话题中。

【征稿截止时间】
即日起至2015年12月21日16:00

【挑选方法】
最终按获推荐量选择一幅水平较好的作品放置在启动页中(提示:过长的语句或诗句、图片不够清晰的或无法明确体现节气主题的不便放置于启动页中)。

【示例图】
冬至启动页
*墨池官方qq群:420143191(进群暗号:墨友)

先欢迎各位!进到“墨池讲堂”这个群里来呀,让我感觉到有一点惶恐。按说呢,我自己也算是一个学生,我想这回大家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次交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点评一下十位墨友的作品,另外,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点评完以后提出来。

第一位墨友“無事軒主”的作品

bbc73e28-8d06-49c2-b882-fd8391fbfea2

我们先看这方章,应该是“周剑信玺”,从风格上看就是一方古玺,战国私玺。作者“无事轩主”。无事轩主我以前在墨池也注意过,也是刻的很好的一位篆刻家,按他现在刻的印来看,在墨池加个“V”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我的总体评价。

从这方章来看啊,风格上非常的古朴自然。首先说这个篆法,篆法完全都没有问题,特别是这个“剑”字,选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篆法,不是用的现在常用的那种篆法。一个“入”字头下一个象“井”的字,下面两个“手”,右边一个“戈”,而且在字的处理上也进行了一点聚散的处理,这样的话把整个“周剑信玺”的“周剑”两个字往中间移了一点,加上“信玺”两个字,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写法,这样使得这个印就形成了一个平衡。这方印另外一个残破也比较好看,我不知道是做图的原因,还是中间盖的有一点点虚,这样达到了一定效果。那么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就是从章法的整体上来看,我们看这方印四个角都有留红,有可能是这方印的问题。另外一个呢,就是这四个字显得有点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日庚都萃车马”那方印,成“U”形地排列,我的建议就是这方印可以采取那种方式,使得它有聚有散。我的意思就是“周”字和这个“信”字,可以分开,然后呢“周”字整体向右移,“剑”字整体向右移,“玺”字可以用比较复杂一点的写法,然后让它跟“剑”字底下稍微连接一下,这样也可以避免四个角都有留红。这个就是我的一点点建议,我也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们私底下可以相互探讨。

另外我在看你的印的时候呢,我发现你刻的印从气质上看,总体都是比较好的。特别是那个学的汉印,从质感,从章法各方面都挺合理的,而且刻的佛像印,也非常好,我很看好你。

第二位墨友“湘之齐润”的作品

1 2 3 4 5 6

第一个从印面来看,是一方汉私印,章法上掌握得比较平稳,有汉铸印的味道。

因为这方印我以前学篆刻的时候临摹过,所以比较熟悉。

赵字的左上那部分,还可以再刻刻,那上面有一个弯儿,然后是从右边向左拐,这个地方是一笔,现在刻的像两笔,需要把交叉部分的圆点去除掉。

赵字的右上角的那个点,那个点在出边栏的时候,是自然的残破,但是呢这一笔,按照铸印的特点应该是不会跑刀的。现在来看,有点跑刀的嫌疑。所以呢,在上角遇到边框的时候可以破掉,但是他有个变细的过程。另外那个肖字上面有一点点尖,就是底下那个月一样的东西有一点点尖,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音字,音字首先中间的一小处的位置不准确。应该是偏右一点,这是他这方印的特点,不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者是说自己对篆书这个把握呀,把它移到中间去,反而移到中间去没有靠右一点的有味道。还有第四横向上拐了两个弯起笔有些尖。

再说这个私字,左边禾字的竖有点短。

还有一个印字,印字的爪部下面的部分,一横然后拐弯,这个拐弯太圆了,要方一点。你可以对照着原印自己比对一下。

临摹汉印,不管是临摹秦汉印,还是流派印,都要力求准确。

第三位墨友“杨广闻”的作品

4cbe89c4-040f-4823-b2f1-a1d63ec6009d c59ad13c-ffa9-4df0-b86b-e81f1cb1efbf

这两方印,一方是意达金石,我就点评这方印,另一方金文印我只说一点意见。

意达金石这方印的章法非常漂亮。这方印我曾经见过,它的作者可能是我的师兄姚杰。从整体上看这方印完成得不错,非要说意见的话,那就是这方印好像没刻完,另外在细节上缺少一点古朴的味道,线条需要提炼。举个例子:意字中日的下圆弧上有一横,横下有两个方角,这就是不够古朴的表现。

朱文古玺大部分都是铸印,可能有的铸完后还要再刻。还有的文字是先制成薄片然后焊接在印章上。它的角经过岁月的洗礼锈蚀后往往呈圆融状,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第二方章,因为金文字不太好认识,感觉章法是很好,不过从线条上看有流派印的特点,

我不建议大家在学古玺的时候参照流派。这方印从整个线来看的话,少了一点点古朴的味道,但是这个边框处理的是很自然,我的建议就是,这个作者,以后可以在这个金文上多下点功夫,在刻的时候在线条上多提炼。

第四位墨友“大吉祥”的作品

1 2 3 4 5 6 7

这是一方临摹的汉朱文风格印章,在结构上是准确的。也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在临摹汉朱文的时候,千万要把握其外方内圆的特点。外方内圆是指外角也叫阳角要稍微方点,内角也叫阴角要稍微圆点,这是汉朱文印的典型特点。可以参考汪关刻的汉朱文,他很好的把握了这个特点。

2.王字中间一横从印章整体看不在一条线上。可以将中横右上一部分削掉一点,即使刻断了也没关系。

3.印字左上角太圆了,可以刻方一点,尽量让断处自然点。

4.亮字最后一笔,横竖再一横然后拐一个弯再一横,往下弯的上面的部分应做到方中带圆,这个刻的太圆了。

总之,临摹汉印要力求准确。临摹汉印是最值得鼓励的事。

第五位墨友“本非書生”的作品

1 2 3 4 5 6

发上来的作品很多,有一方是临摹的其他好像有不少是创作的,那么我感觉最需要点评的那方叫“行在”。

这个从风格上看是一枚细朱文印。

首先从字法上看,就不建议这个“在”字用这个篆法,这个在字用这个篆法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用的这个篆法是大篆,而行字是小篆,这样的话在这个印章里面就显得有点问题了,从篆法上来说应该要让它统一,“篆不配不刻”,这里就不太配,我知道你考虑了它的对称性,但是这个是没有必要的。

在字我建议用传统的小篆的那种写法,另外有个问题,就是这方章在石头的选择上,石头太长了,好像所有的字都拉的非常长,这个不好看,应该选择石头稍微短一点。然后在字和行字的底下,都需要留白。

线条来说的话呢,在这个就是主体的这个文字部分。刻得稍微粗一点,然后边框刻得稍微细一点,这个是合理的没问题的。就是感觉到这个线条稍微的缺乏了那么一点点柔和的感觉。细朱文需要多临摹一些。

还有一点就是建议这位墨友,要多练练字。小篆我看你应该是挺喜欢王福厂先生的篆书和篆刻。那就多练练他的说文部首,把说文部首练个三十通五十通的,篆书和篆刻,都会同时在进步。

第六位墨友“bin斌”的作品

1 2 3_副本 4 5 6

我们有缘份,我们的名字都叫“斌”。你的几个篆刻作品我都浏览了,总的感觉是,你在学习篆刻的开始阶段,可能在入门方面的问题上没有走好。

篆刻呢,一定要从写篆书,临摹、双勾秦汉印开始,有的人他不选择临摹秦汉印,而是直接从流派印入手,这也可以。

从你的印章中没看出来取法于哪一家,但是有汉印的特点,比如,“魏武挥鞭”,另外“不到长城非好汉”是齐白石的风格。像白浪滔天不太好看的出来取法。

从篆法上来看,浪字下部分留红,但没有留到最底下,而最底下这一笔又向左拐了,从传统汉印和流拍印上来看,像这种拐法基本没有。

还有“魏武挥鞭”,武字下边止部,一横向上拐就够了,不要再向左拐。

不要认为临摹印章是浪费时间,我认为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临摹一些印章,会给我们节约大量的时间,也许我们认真的临摹一年,就比上人家学五年到十年。的人刻一辈子都没入门,就是因为他入门入的不对。

第七位墨友“守艺轩”的作品

1

这位墨友“萧瑟秋风今又是”刻的是元朱文。我不知道作者的名字是谁,我们只是拿作品说话。

刻元朱文也好,刻铁线篆也好,统一把他们称之为细朱文。刻细朱文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篆书一定要写的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方印从字法上来看我就有一点点意见提给您。

“萧瑟”两个字您是用等分的办法来布的,等分的办法那是对的,没问题。问题是“瑟”字上半部分与下边的“必”有点脱节,他们之间是一个字,要求连接紧密。

第二列“秋风“两个字问题来了,明显的不协调,秋字拉的太长,风字压的太短,我私下里也写了一下,按说秋的禾旁放到左边去,让禾的两竖接上边,然后把火字的中竖接上边。那个“风”字用正常的元朱文的写法来写,下面可以留点白。

“今又是”三个字都有问题,首先是今字入字头下边较长的第二横要等到一半向下拐,直接下来即可。“又”字中间的横接边,然后与两个手指交接向下直接下垂。“是”字底下的止部有一横向上再向左拐,这也不合适,不能这样么干;另外一横向上再向下拐也不能这么干。要严格按照小篆的写法,“今又是”三个字如果留点白的话就好看了。

我给您两个建议:一是写篆书,小篆要写熟练。二是多看元、明和清早期的元朱文印,多临摹陈巨来的印章,如果没时间也可以照着双勾,主要从中学习对篆法的整体的把握。三是在创作过程中要找个老师来纠正你,否则的话,你会把一些不良的习惯带到以后的创作中。

第八位墨友“顾山(wlj)”的作品

顾山(wlj)

这方印叫“明娴”,从风格上看应该是汉玉印一路的风格,不知作者是不是这种考虑。

首先从篆法上看,“明”字在汉玉印上一般不用这种篆法,这种篆法一般是古玺的篆法,在前秦战国时候是这种篆法,汉印应该是小篆的篆法。

另外就是玉印线条的特质不是这样的,你这样的显得很弱,制作一方玉印有可能要一年到几年的时间,他们是用砂轮在印面上去陀,陀完了以后是柳叶状,这个线条的端头再进行陀,这样的话就使得玉印两头好像会稍微要宽出了一点点,中间的是一条非常挺劲的线。

再有个问题,明字里面靠上面有个点,这个点呈现三角形,玉印不会出现这样三角形的线条,就像现在的黑体字,两头是稍微宽出来一点点。

所以这方印整个的线条,看来有一点弱,有一点中锋不够,少了点挺劲的感觉

我建议这位朋友临摹几方玉印,比如说“魏霸”“尉缭”“更始”等,篆法一定要严谨,线条的特质特征方面要把握住。

第九位墨友“求正”的作品

3b0fb9311a554eee96bf61a4f439bf44

这方印“王昌”是汉私印,白文。

这是要提出表扬的一方临摹作品,我们翻阅《中国历代印风》系列的《汉晋南北朝-汉私印》第二册第一页的第一方就是“王昌”这方印。

首先就是汉铸印的特点表达的比较到位,然后从这方印总体的位置、字的大小等各方面都比较准确。

我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就是昌字的左上角和王字的右下角,这两个角你一定要注意不要有跑刀的嫌疑。

原印中王字的右下角没有破,而你是破的,我们在刻的时候也要避免的,昌字的左上角他是破的,但是我们在临刻的时候应该要理解到,就是这方印那个昌字,这一竖的长度起笔起在什么位置上,你应该应该要理解到,所以他不应该破的这么像跑刀。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以后在创作的时候像王昌这样的印章是可以借鉴的,借鉴的时候在章法上来看,王字应该占一小半,昌字应该占一大半,就是说我们创作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要等分,让这个昌字稍微的宽一点点,或者是其他的字稍微宽一点点。

所以希望你继续加油,多临摹汉印,多写篆书,临摹汉印要注意: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是怎样的,线条的上下都是怎样的,这一切都要注意到。

第十位墨友“文武之道”的作品

1f4e3929639a400a8c942864713623fe 7422f098aab54e41a1f110b60d3b9242

这位墨友“文武之道”刻了一方:王斌,姓名章,也是用汉私印的方法来刻的。

这方印章法布局合理,王字占一小半,斌字占一多半,使整个印面显得平衡。这是对的。

篆法上,斌字汉印的篆法,文部应该占两竖的位置,篆法上应该是文部占两竖武部占四竖。另外这方印武部上面的戈不应该出现斜线,斜线多是流派印,在以书入印的印式里可以这样写。但在创作传统汉印时还是要以篆刻字典里的篆字为准。也就是说从篆法上看斌字稍微缺乏汉印特点。另外从线质上看,显得基本功不好,整个字刻出来缺乏线条的厚重感,汉铸印的特点也没把握到,显得是初学者的感觉,也没有大量临刻传统印章的功底。

建议要临秦汉印,锤练线条,掌握玉、凿、铸印的特点。篆法上要了解汉印、流派、元朱文、铁线篆等篆书特点,了解黄牧甫,吴昌硕怎么刻的怎么篆的,了解了他们,才能让我们有的放矢。

墨池拍卖 轮播

墨池拍卖第20期,全场拍品均0元起拍。

当拍品价格在千元以内的时候,每手最低加价额度调整为20元。

墨友们,任性的出价吧。

本期为刘斌、李俊龙、张挥、李博、李创、李赛、黄鑫、姜志俭、米鹏、耿峰、薛明辉、殷瑞东、王龙凤、郜玉成、刘绪意、程度、石小特17位老师的作品,将于2015年12月18日周五中午12:00结拍。

【拍品详情】

【↓拍品1-刘斌作品↓】

刘斌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18749664321959417

【↓拍品2-米鹏作品↓】

米鹏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封面

【↓拍品3-薛明辉作品↓】

薛明辉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img_0084_副本

【↓拍品4-王龙凤作品↓】

王龙凤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SAMSUNG CAMERA PICTURES

【↓拍品5-耿峰作品↓】

耿峰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IMG_0050副本

【↓拍品6-姜志俭作品↓】

姜志俭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468347709797393099

【↓拍品7-殷瑞东作品↓】

殷瑞东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73498086384330105

【↓拍品8-李俊龙作品↓】

李俊龙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IMG_0122副本

【↓拍品9-李创作品↓】

李创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DSCF2355

【↓拍品10-李赛作品↓】

李赛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IMG_0044副本

【↓拍品11-黄鑫作品↓】

黄鑫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114362512656178669

【↓拍品12-张挥作品↓】

张挥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IMG_0025副本

【↓拍品13-李博作品↓】

李博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327993227950675678

【↓拍品14-郜玉成作品↓】

郜玉成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IMG_2395副本

【↓拍品15-刘绪意作品↓】

刘绪意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166122533946155789

【↓拍品16-程度作品↓】

程度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186918835963627402

【↓拍品17-石小特作品↓】

石小特

↑扫码进入拍卖竞价页面↑

521000099864620880

 

今儿书法圈两大热点:

一、中书协第七次全代会闭幕,新一届主席团亮相。

二、据书法界朋友圈信息,曾翔宣布退出中书协。

以下是各类朋友圈信息:

还有两位跟帖一起退的,柴天麟和刘艺。

721350526278545046

517861339019746423

431474308353470361 790525950640562842 205360497393130260

 

688754498703400594

885642323150857595

我有作品要上拍 轮播

墨池拍卖功能已经上线啦!什么?您有作品想上拍?OK,但现阶段只接受入驻书家的作品参与上拍。

谁是入驻书家?头像上有个大红V的就是。

如何成为入驻书家?中书协、中美协或西泠印社会员可以联系墨池进行加V认证成为入驻书家。

有作品想上拍的已入驻书家,请准备好拍品信息并与墨池官方或者欧麦尔联系。

拍卖规则更新(5月20日起):

拍卖周期优化为每周一期:周二至周四,开拍、结拍时间依然为当天12:00 。

书家每周可选送两件作品参与上拍。

每周四至下周二为预展时间,书家可随时送交拍品上线预展。

一口价:书家可以设置一口价,一口价也就是封顶价,开拍后墨友可以直接出一口价将作品买下。

拍品需要准备如下信息:

【书法】

1)作品图片(书画:全局大图×1、局部图×3、款识/其他×1)

2)标题(通用“某某某作品《作品名》”一个新颖的标题有利于提高拍品的预展浏览量和竞拍效果)

3)作品属性(书法:尺幅、创作时间、是否已装裱、书法类型(书体))

4)作品描述(内容、释文、创作心得等)

5)作者个人照片和介绍

6)起拍价(整百或无底价)

7)一口价(整百或不设置)

8)上拍时间(周二至周四)

【国画】

1)作品图片(书画:全局大图×1、局部图×3、款识/其他×1)

2)标题(通用“某某某作品《作品名》”一个新颖的标题有利于提高拍品的预展浏览量和竞拍效果)

3)作品属性(国画:尺幅、创作时间、题材、形式)

4)作品描述(内容、释文、创作心得等)

5)作者个人照片和介绍

6)起拍价(整百或无底价)

7)一口价(整百或不设置)

8)上拍时间(周二至周四)

【篆刻】

1)作品图片(印:印面×1、边款或印石正面照×2、印蜕×1)

2)标题(通用“某某某作品《作品名》”一个新颖的标题有利于提高拍品的预展浏览量和竞拍效果)

3)作品属性(印章:尺寸、创作时间、章料材质)

4)作品描述(内容、释文、创作心得等)

5)作者个人照片和介绍

6)起拍价(整百或无底价)

7)一口价(整百或不设置)

8)上拍时间(周二至周四)

【快讯•苏士澍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据书法报消息,12月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副主席、理事。

QQ图片20151207133939

名单如下:

名誉主席(2人):沈鹏、张海

主席(1人):苏士澍(满族)

副主席(14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丹   毛国典

包俊宜   刘金凯

刘洪彪   孙晓云(女)

吴东民   何奇耶徒(蒙古族)

宋华平   张建会

陈洪武   陈振濂

顾亚龙   翟万益

QQ图片20151208202812

理事(195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申阳 于钦彦 于恩东 于唯德

王 丹 王 彦 王 集 王卫军

王元军 王永昌 王亚洲 王伟林

王庆元 王志安 王岳川 王学岭

王荣生 王厚祥 王勇平 王继安

王堂兵 王熙权 韦斯琴 云 平

毛国典 方爱龙 石 力 石跃峰

龙开胜 卢中南 叶培贵 田伯平

史星文 冉繁英 丘仕坤 代 跃

白秋晨 白景峰 包俊宜 毕 政

朱天曙 朱兴贤 朱培尔 任桂子

刘 成 刘 恒 刘月卯 刘文华

刘永泽 刘金凯 刘俊京 刘洪彪

刘新德 刘德宏 江 村 安文丽

祁小春 许雄志 纪光明 孙 峰

孙佩洁 孙晓云 孙朝军 苏士澍

李 一 李 力 李 啸 李 琳

李 锋 李 强 李 静 李士杰

李木教 李文宝 李世俊 李有来

李远东 李志顺 李劲松 李洪义

李纯博 李尚才 李胜洪 李济时

李宴清 杨 军 杨 杰 杨广馨

杨中良 杨双举 杨昌刚 杨明臣

连家生 肖 丽 吴 行 吴 舫

吴 雪 吴云斌 吴东民 何奇耶徒

沈 浩 沈岩松 沈荣槐 宋华平

张 戈 张 宇 张 辛 张 杰

张 继 张艺群 张六弢 张世刚

张旭光 张旭光(张公者)张红春

张志合 张陆一 张坤山 张金梁

张建才 张建会 张维忠 陆明君

陈 洪 陈中浙 陈加林 陈扶军

陈建贡 陈钦硕 陈洪武 陈振濂

陈羲明 范 硕 林 阳 林 涛

尚 墨 罗 杨 金运昌 周恒发

周祥林 郑小成 郑训佐 郑晓华

郑歌平 宗家颐 孟鸿声 孟繁禧

赵长刚 赵国臣 赵雁君 胡 滨

胡志平 胡秋萍 胡崇炜 柯云瀚

钟显金 段 军 洪厚甜 洪铁军

贺中祥 骆芃芃 顾亚龙 倪文东

徐 海 徐正濂 徐利明 高庆春

高军法 容 铁 容浩然 曹 建

曹建明 戚谷华 梁永琳 彭利铭

韩顺任 韩清波 程 扬 曾来德

谢少承 谢安钧 鄢福初 蒯 宪

鲍贤伦 解小青 管 峻 漆 钢

翟万益 颜奕端 颜振卿 潘文海

潘继坦 潘善助 薛养贤 戴小京

QQ图片20151208202612 QQ图片20151208202919 QQ图片20151208202838 QQ图片20151208202943 QQ图片20151208203002 QQ图片20151208203018

2-P8

苏士澍艺术简介:

苏士澍 1949年3月出生于北京,满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中青年后从师启功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工作之余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兼习诸体,擅长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书画展览,曾多次在日本、台湾及港澳地区举办个人晨及书法讲学活动。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编辑出版了我国古代各种书体工具书《草字编》《隶字编》《行书编》《篆书编》《楷书法家苏士澍艺术作品赏析书编》。主编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主持并策划编辑出版了《历代碑帖书法选》《中国真迹大观》等大型书法专业图书,著有《中国书法艺术•秦汉卷》等。另在文物出版界,苏士澍一直是抢救文物书籍的先锋。

来源:《书法报》

   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促进和繁荣新形势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展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魅力及在书画创作方面的最新成果,推动革命老区书画事业和谐发展,利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的政治优势和红军会师的红色文化优势和品牌,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举办“会师杯”全国书画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本次大赛强调传统书画的中国气象,倡导时代精神。现将第二届“会师杯”全国书画大赛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共会宁县委宣传部
会宁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
二、承办单位:会宁县桃园书画院
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展出时间及内容:
1、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期间)开始展出。
2、届时邀请部分特邀、获奖、入展的作者参加开幕式。
四、展出地点:会宁县桃园书画院
五、展览组织委员会:由县委宣传部和专家组成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次大赛的组织与评审工作。
六、特邀稿件:特邀全国知名书画家作品100幅左右。
七、征稿要求:
1、书画作品:书画作品体式不限(倡导横式),最大作品不超过八尺整张,最小作品不小于四尺整张,四条屏、团扇、册页、长卷、篆刻和刻字作品随意。所有作品请勿装裱。
2、作品内容:内容不限,以积极向上、健康为主。倡导内容完整。
3、范围:面向全国征稿,凡年满16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书画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寄邮次数和作品件数不限。投稿一律使用真实姓名。限于人力,恕不退稿。
4、费用:本次参赛作品不收参评费。
5、填写信息:请在作品背后右下方用铅笔正楷注明: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草书、篆书请附释文,或注明内容出处。投稿落款一律使用真实姓名,严禁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作品。
八、评审:
由会宁县宣传部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初评、复评。评审工作于2016年1月初举行,评选大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30名,入展作品150件。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品准确无误后,及时在有关媒体公布评审结果。
九、展览与出版:
1、展出入展作品150件左右(含获奖作品)、特邀名家作品100件。
2、本大赛展览开幕式之前出版《第二届“会师杯”全国书画大赛作品集》。
十、作者待遇和相关责任:
1、向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证书、作品集;向入展作者颁发证书、作品集一册,没有收藏费。
2、一等奖2名,奖金各2万元;二等奖4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8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30名,纪念品各一件。
3、本次活动获奖作者奖金、证书、作品集和入展作者证书,由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会宁县桃园书画院负责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发放。
十一、征稿日期:本启事自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5年12月31日截止征稿,以当地邮戳为准。
十二、收稿地址:
收稿地址:甘肃省会宁县开发区桃源书画院(邮编730799)
收 稿 人:陆志仁 13909439089   0943—3226777
咨询电话 :13909433160
凡投稿参赛即视为已确认同意遵守征稿事宜的各项规定。
中共会宁县委宣传部
甘肃省会宁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
2015年8月28日
来源:中国书画展赛网
墨池责编:古月

 

为 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区域文化事业 的繁荣与发展,推动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展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发现、推出更多的优秀书法人才,创作更多、更 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献礼。特举办“中国梦·翰墨朝阳”第二届全国书法作品大赛。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书法家协会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
二、参赛对象
1、凡年满十八周岁的海内外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均可投稿。
2、免收作品评审费。
3、每位参赛作者限一次性投稿,作品件数不限,一律使用真实姓名。
4、限于人力,作品不退稿。
三、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尤其欢迎自作诗词、楹联等。
2、书体不限,尺寸最大不超过六尺整纸。除册页、手卷作品外,其它所有作品均为竖式,草书、篆书、篆刻作品请附释文。
3、篆刻作品4-8方,至少有两方附边款,自制印屏,篆刻作品获奖须交原刊印石一方,原石由承办方收藏。
4、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铅笔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
5、填写投稿登记表(通过朝阳文联网、当代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书艺公社、中国书法家论坛、北京书法家协会网下载),随作品一并寄至大赛组委会。
四、征稿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征稿,截稿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信封上请注明“翰墨朝阳”字样。
五、作品评选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家协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来稿作品进行评审,中国书协会员参赛作品可直接进入终评。评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50名。
六、获奖待遇
1、对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荣誉证书,并赠大赛作品集两部。
2、特等奖5000元,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1000元,优秀奖500元。
3、非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获奖,具备加入北京书法家协会条件之一。
七、展览出版
2016年适时在北京举办中国梦——“翰墨朝阳”第二届全国书法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展;同时出版作品集。
八、收稿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尚都国际中心303室
邮政编码:100020
电    话:010-58701205  13311505796
联 系 人:程 度  王宇霞
本文来源:中国书画展赛网
墨池责编: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