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书法的角度来说,马英九的字体正规规范,功底深厚,同时从字中看得出来马英九练习过的碑贴很多,比如欧体、柳体、兰亭等等。马英九为人诚恳忠诚,并不恃才傲物,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是马家祖训。2 11 10 9 8 7 6 5 4 3

在直线贯气的办法中,作品更多地显示出的波澜不惊的平和气象。为了增加行书的动势.更能有效实现笔墨达情.在行书创作中.更多的作品使用的是曲线贯气法。书家在营造行气时.有愈打破单个字的端正平稳的排列模式.使字在体势上左欹右侧,这样单字的中轴线就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一行之中的单个字的中轴线的连线自然成了一条摆动的曲线.通过它将字与字联系起来.这种贯气法能使作品的行气流畅.又起伏多变。

此种贯气法使用十分广泛,不同的书家.不同的书写内容.不同的风格取向,不同时代文化影响,使得这种手法的表现千姿百态.它在行书的章法布局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深人细致地分析和应用。1

王羲之的《兰事序》通摘使用的都是曲线贯气法.似斜风细雨.小幅振动、平和的外在形式中班含了无限丰富的奇异内容。

颜其卿《争座位稿》换动的幅度明显加大。加之笔势加强了呼应和连带.整个行气酣畅流转,势不可挡。

王铎《忆过中条语轴》.单字的倾斜度进一步加大.字与字的中轴线的对接的吻合度降低.冲抽性增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折线型对接.如第1行的“至”与“河”之间.第2行的“吾”与“乡”之间便是。王铎在用笔和行气的处理上。有愈减缓了纵向上的流畅度.使整幅作的张力在这种减缓的压缩中得到,积奇崛而又雄强的气.息扑面而来。

康里巎巎(nao,二声)(1295~1345)蒙古族(康里部),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字子山,号正斋、恕叟。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书名世。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

1 2 3 4

本帖为一封信札,计30行。迅捷的笔力加上过人的气势,使全篇雄奇连贯,一气直下,没有丝毫窒息,表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释文:

巎再拜奉记

彦中州判贤友执事者,范涣卿所寄来绒大二帖,已领。前所托者望付便人来,甚幸。更望二香卓,其一小者(旁注“高尺余”3小字),欲几榻间放;其一大者,高博尺四尺可也。得坚实素木为之,妙!复望惠及诸样海味,有便寄下。辄恃知爱,故尔叨喋,仍恕干烦也。巎再拜。

鉴藏印钤明项元汴“墨林祕玩”、李肇亨“槜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等。

《奉记帖》是康里巎巎写给朋友叶彦中的一封信札,内容为托寄香桌、海味等物件之事。

帖左下角有朱笔楷书小字3行,记录的是康里巎传略:“子山,康里氏,父不忽木,祖燕贞,世有功业。巎亦学士承旨。卒谥曰文忠。”

此帖笔法颇类怀素,运笔疾速飞动,结体圆转婉畅,笔画清劲妍丽,字字自相牵绕而又不相互连带,展示出书家自己的个性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