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书法,只因书法乃以书写汉字表情达性之艺术,正适于不善言辞之我。曾见泥水匠盘铁丝以立桩柱而得解铁线篆之绵韧,望夏夕燕衔食归似尾剪彩云而悟中山王之雅逸。再观上下千年,更迭多少潮来人往;转阴阳百世,轮回几番爱恨情愁。既知万物皆有道法,何不一一任其自然?大象小我,洗目聆天理,俯首写心诗。—《俯首写心诗-王茁创作手记》

1

  王茁

第十届国展最高奖项获奖者

王茁,女,号怀馨馆主人。中国书协会员,广西书协理事,广西政协书画院院士,广西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美术学院王茁书法高研班导师,广西坭兴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钦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副高职称,文理双硕士,中国书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高研班成员、中央美术学院兰亭书法班成员。幼受庭训,对书法、陶艺及诗词文赋等中国传统文化有涉猎,诗书合璧,所创作中山王风格篆书书法及陶刻别具一格,作品被多家艺术部门收藏。被评为“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4广西书法年度人物” (共2人)。

作品及学术发表:

作品及学术论文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陶瓷科学与艺术》等专业期刊发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央广播网、《大众收藏》、《广西日报》、《广西画报》和《当代广西》等媒体均有专题报道。《书法报﹒书画天地》2014-2015年连载10期王茁自书诗词专栏《怀馨馆诗稿》。出版有“国学经典系列”——《王茁中山王篆书千字文》、《王茁中山王篆书心经》、《王茁中山王篆书孝经》和《制高点——国展最高奖书家王茁》作品集等。

2

  王茁《中山王篆书国学经典系列—千字文、心经、孝经》

主要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

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大赛最高奖

文化部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铜奖

全国第二届篆书展(获奖提名)

全国第五届妇女书法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八届上元雅集“友谊奖”优秀奖

中国-东盟第七届青年艺术品大赛书法类最高奖

全国首届“贞元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全国第二届“黄庭坚奖”书法大赛提名奖

全国第二届中华女性书画摄影大赛银奖

…等数十项全国重量级书法赛事。

3

  王茁书李白《夜宿山寺》

名家眼中的王茁

○张荣庆、王家新、叶培贵、陈其吉、铸公、

刘德宏、冯时、李守奎、刘彥湖、傅德峰

○张荣庆

王茁作中山王篆书能准确把握中锋用笔,故点画遒劲流畅,干净利落,颇有古人所讲的“沉着痛快”之致。她参照清代扬沂孙、邓石如、吴大澂诸篆书大家折中大小二篆而自出机杼的成功经验,由“三器”篆书拓展开来,取法视野遂大为广阔。王茁的取字原则是:先从跟“三器”文字系统相近的战国“三晋”(韩、赵、魏)文字和“春秋五霸”时期的晋国文字(如《侯马盟书》等)里头去找,其次是殷商(甲骨文)、两周(主要是金文)和战国燕、楚、齐文字,最后是小篆。这个先近后远、先古后今的取字理念,是很好的。最先以“三器”铭文风格入书而成就卓著者,是已故著名书家学者徐无闻先生。后起作者,现已不少,王茁出道虽晚,但应当算是其中的姣姣者。

○王家新

王茁的中山王篆书在当今书坛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4

  王茁书《见贤思齐》

○叶培贵

当代书家中,已故徐无闻老先生是写中山王篆书的楷模。当今书坛能把中山王篆书写好的人并不多,而能够写得那么精到的人更少,王茁应当是位居前列。

○陈其吉

王茁写的中山王篆书用笔精到,控笔能力很强,欣赏起来很美。

5

  王茁书《宁静致远》

○铸公

用笔灵动,线条工稳,古朴优雅。三册专著(《王茁中山王篆书千字文》、《王茁中山王篆书心经》、《王茁中山王篆书孝经》)笔墨精练,文雅清新,装帧别致,独具匠意,一册在手,可谓赏心悦目。

○刘德宏

其一,王茁的篆书线条清纯文雅,书卷气很浓;其二,她控制线条的能力很强,洗脱、干净、气息舒畅;其三,强调纵势的上收下放单字造型,个性强,完整性好;其四、整幅作品显得温文尔雅、功底扎实、格调高古,让人觉得难以做到;其五、如此静穆的作品在以张扬为主调的展厅中,由于与众不同而获得评委的青睐。(点评王茁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

6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冯时

对于中山王篆,张守中先生在其文字编中的字形是临摹的,而王茁创作的中山王篆书是我见过的写得最好的。

○李守奎

丛文俊先生曾说中山王篆铭文的刀刻意味是无法用笔墨来表现的,而我看王茁的中山王篆书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刀刻的意味。

如下为王茁自作诗书法《赠师诗三首》,

请将手机打横欣赏:

7

  ○刘彥湖

王茁用篆很讲究。如果说书坛中已故徐无闻先生是能够以中山王篆书创作鸿篇巨著的第一人,那么王茁可以称为第二人了。

○傅德峰

王茁的中山王一路篆书作品,用笔精致细腻而一丝不苟,虽细如铅丝,然线条富有弹性和质感。结体空灵多变,婉约多姿而不失峻健挺拔之质。章法开张大气,一派浑穆气象,典雅静气,古意盎然。

8

  王茁书《从艺感怀》

1、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如“家园似锦添春色,福运齐天赖党恩。

2、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

  3.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4、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按因果关系分。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2

  6、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犹记得半年前,书思为大家将钟繇小楷《宣示表》单字放大欣赏,让大家足实过瘾。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罕见钟繇楷行草一体佳作 《得长风帖》,高清放大,给大家欣赏:

1

  正如你所见,钟繇在这幅作品里,时而静心缓笔写娟秀小楷,时而兴起加速行书,时而疾笔挥草,酣畅淋漓!你难以想象,这般“雨夹雪”的翰墨风味,竟出自1800年前的作品。

2

  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最为深远的,当然是小楷了,连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尤其小楷,不难从王羲之小楷里找寻到钟繇的影子,因此也与钟繇并称为“钟王”

3

  钟繇书法,就像曾经的beyong乐队一样,升华成后人无法超越的经典。南朝的庚肩吾,则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再后来有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钟繇书法为“神品”,一直到今天,大家依旧在学习他的小楷《丙舍帖》《还示帖》《雪寒帖》《宣示表》等佳作,永传不朽。

近年来,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了一个热门的社会主体。社会各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然而,热中更需有冷,缺乏冷静分析必然导致盲目行为,造成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的结果。就目前状况而言,我们的文化传承工作已经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们势必影响到这一事业日后的长远发展。

时至今日,西风东渐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全球化的风潮席卷中国,“本土”更多的让位于“世界”,典型的城市风貌和西方国家并无本质差异,麦当来快餐,星巴克咖啡连锁店,英文店名与NO PARKING的标示,年末满大街的圣诞饰品与Merry Christmas,连黑头发黄皮肤的特征都在美容厅里悄然退隐,已经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证明这是在中国。

1

  对于这些问题,传承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提了出来。现在能看到很多孩子在每个周末辛苦的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学书法、国画、武术、古筝、诗词,接受种种被认为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但这些教育无一例外是技术化、技能化的,正如余秋雨先生论及毛笔文化时所言:“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书法和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变成了刻意维修的幽径,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现当代一大批书法家为这种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做出的努力及其成效,但对于更众多的学书法的孩子而言,在文化意识尚未觉醒的状态下,很难说他们从日复一日伏案临帖的枯燥功课中能获益几何。

2

  著名的“濠梁观鱼”故事中,庄子欣赏的是水中游鱼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忽略社会整体的人文气氛与作者的文化背景而妄谈艺术,无异于把鱼捞上来制成鱼干。鱼还是鱼,但离了水,其整体的生态美感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不是通过学校和书本或者各种辅导班实现的,而是整个社会共同完成的课题。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把孩子从麦当劳里拉出来塞进书法班,而是让他们懂得,什么是需要承袭的本土传统,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外来文化。一个明确的文化心态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继承,要之有道;创新,要创之有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文化的未来必将归于新的辉煌。

10、观

澄怀观道,春山如笑,

观海听涛,静观世间。

月榭凭栏,飞凌缥缈;云房启户,坐看氤氲。

1  9、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道心静似山藏玉 书味清如水养鱼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

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

2  8、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贪嗔痴迷,轮回之苦,无有穷尽,唯禁与敬。

3

  7、畅

惠风和畅,青山不碍白云飞,

有大通必有大塞,无奇遇必无奇穷。

4

  6、德

德不孤,必有邻

日新之为盛德,德全不危

5

  5、清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林泉之浒,风飘万点,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萧然无事,闲扫落花,足散人怀

6

  4、善

上善若水,惟善以为宝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7

  3、养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

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8

  2、和

室雅人和,和静自然

礼之用,和为贵

9

  1、雅

博雅天趣,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风外听竹,文人深趣,

读书如溪,洒然而往;咏诗风起,勃焉而扬。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

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

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

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此,为雅。

我观张爱萍的小楷,如同行走于竹林中之幽径,时而透出晨光,时而听见泉声。修竹疏影里仿佛还透出几许清香,幽幽地弥漫开去……这是书法家心灵的吟唱。(李啸/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1

  张爱萍

第十一届国展最高奖项获奖者

张爱萍,当代知名女书法家,江苏盱眙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盱眙书协副主席。

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

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展 优秀奖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

“王安石奖”全国书法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

“乾元杯”全国书法展

“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展

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手卷展等。

书者爱萍

文/李啸

前不久,备受关注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名单揭晓:江苏女书家张爱萍的小楷作品获得大奖。提名获奖评委是现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何应辉先生。这位书坛领军人物是这样评价的:“张爱萍的小楷册页《柳三变词十首》不同于近些来多数全国展投稿小楷作品之以大面积多字数炫示功夫,它的正文每页面积甚小,字数百字左右,却写得精健秀逸,宁静活脱,变化有致而连贯纤茂,气息格外清雅舒畅,令人作细风梳柳,金钗度发之想…”

“细风梳柳,金钗度发”,我觉得何应辉老师给张爱萍的颁奖词极为精当,因为我既有同样的感受又有别样感受。

▼张爱萍《再和徵明昌穀落花之作》

2

  我观张爱萍的小楷,如同行走于竹林中之幽径,时而透出晨光,时而听见泉声。修竹疏影里仿佛还透出几许清香,幽幽地弥漫开去……这是书法家心灵的吟唱。正所谓:书者寂寞,观者惆怅。一个诗人看完她的作品后说:“张爱萍小楷之美,冷寂中透出一种幽远、惆怅,令人难忘……”

▼张爱萍《再和徵明昌穀落花之作二》

3

  山水名城盱眙是灵毓人文之地,历代文人墨客多会于此,米芾手书“第一山”上碑刻流芳,明祖陵、铁山寺、古泗州城遗址古迹众多。有山水滋润、烟云供养的张爱萍幼承庭训,临池习书,朝颜暮柳,从未懈怠。对汉字、对碑帖、对笔墨纸砚……充满无限的痴迷。她喜欢字从笔下流淌出来的感觉,她享受这种书写,哪怕重复、重复再重复,永不停歇。

▼张爱萍《苏东坡浣溪沙》(请横置观赏)

4

  在教育领域工作经年,书法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她的生活方式。她在讲台上轻声慢语,她的板书工整秀丽。她钟情于楷书,尤爱小楷,出于她的性情。平和,舒缓,自然,静笃,坚韧…她的字正如她的人,没有华丽的外饰,更没有故作的姿态,洗尽铅华,上善若水,也赢得一派生机。

▼张爱萍书李白《蜀道难》(请横置观赏)

5  爱萍遍临百家法帖,却独钟文征明。从《南华经》悟得笔法,获取真经,深入挖掘,心无旁骛,终于开花结果。她不拘于古人既定陈法,结合自己的心性,将女性的柔美、细腻、委婉、聪慧汇于笔下,融入毫端,独树一帜,自成一格。她在用笔上讲究提按与转折,将小楷精到的笔法展现的淋漓尽致。她在用墨上受董香光影响,喜用淡墨,力图使小楷的气息更为清雅,冷逸。她于章法则更为匠心独运,喜用中国画构图,造虚留白,意境空灵,正所谓“诗家无限意,都属一边亭”(文征明诗句),独特的章法让她的小楷在疏朗中更显风韵、更具风神。

▼张爱萍书李白《将进酒》(请横置观赏)

6

  “十一届国展”小楷投稿作品中学文征明的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描其形”,难“写其骨”。笔划叠加,缺少提按,更不谈转折。这类小楷作品多以形式花哨转移评委目光,以数量庞大博取评委同情,纤巧靡弱、华丽堆积之风盛极一时。可以说这次展览小楷入选是比较难的,而张爱萍的小楷册页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大奖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这件小楷册页,张爱萍以其女性智慧,用自己的精湛笔法、自然书写、清雅形制、书文璧合,博得评委青睐、观众好评、媒体热捧。

▼张爱萍小楷扇面(请横置观赏)

7

  获奖之后的张爱萍,依然如故的淡定与从容。在她的微信上我看到,她说:“去北京领奖,更是一次观展、听课、请教、交流…”没有吆喝,没有炫耀,没有刷屏。张爱萍,为此我在这里给你点赞!

张爱萍最喜欢杨守敬的一句话:“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我非常赞赏书家应该具有这样的品格,也必须具备应有的学识。

▼张爱萍书李清照《永遇乐》(请横置观赏)

8

  张爱萍的书斋叫“爱云居”,我想在她的生命里应该有两片云,一片在她身边,一片在遥远的天际…

迁之喜又值新春之乐,王羲之雅兴大发,挥笔写了一副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王羲之叫儿子贴于门口,不料贴出后不久,就被人悄悄揭走了。之后他又写了一副对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

1  谁知此联又被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临至除夕,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他再写一副。王羲之略一沉思,取过文房四宝,又挥笔写了一副,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果然再没有人敢揭到自家门口贴了。

初一凌晨,幽默的王羲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于是就变成了下面这副对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街邻一看,无不抚掌称妙。

先举个例子。如下,这是一幅全然无规则的“作品”,虽不堪入目,但是很有群众基础,百姓们也许会评价说:“哇…好厉害!”“大书法家、大手笔…”“好豪放的书法!”为什么?因为群众大多是不懂书法规则的,群众只看表面,所以会叫好,有市场。事实上,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人知道:这书法可谓是“无法无天”。

1

  下面,我们再看一封朱镕基总理的回信,朱总理的字,都远比很多“书法家”的字更有规则:

2

  法度,里子;规则,面子。里子收在内,可以变幻无穷,但是呈现出来的面子,不是无法无天的,否则,面目全非。

书法,说难也易,说易也难。易在如果无法、无则,谁都可以随意涂抹、恣肆挥洒;难在知则、懂则、会则,才能真正到达“无定则”的挥洒。

“志在新奇无定则”,这是怀素在《自叙帖》中引用许御史遥对他的书法的评语,而非怀素自爆秘诀,其实,这也算不得是秘诀。它是书法家功力达到一定层次后所追求的自由境界。“新奇”是目标,是书者欲达之境地;“无定则”,是手段,是书者达到新奇自如运用的舟揖、桥梁。

3

  图:沈鹏先生草书新奇、质朴,很无拘,但你能说他没有笔法规则吗?

“无定则”首先是有法。很多人误会了“无定则”,以为就是“无需规则”,其实“无定则”乃指非固定之则,或非固守一定之则。因此,书法之所以称为“书法”,首先得有法、有则。无法无则就根本谈不上“无定则”。只有掌握了法则,融会了多种法则才有可能运用多则,变化多则而才能“无定则”。当然,光会法则,还不够,还需要书者的学识、修养、胸襟、气度、情感的驱使和滋养。

4

  图:书法,就是在中国千年笔尖之法度下起舞

怀素下笔之所以能“无定则”地挥洒自如,是因为在“无定则”之前,他经历了“写穿漆版”、“蕉叶练字”而使“墨成池”、“笔成冢”的千锤百炼,掌握了书法的基本功(字则、书则);及长又下广州、上京都,游历山川,拜访名师,观遍“遗篇绝简”多方求“则”,方才书艺大进。他的书法历程实际上是苦练求法—广博寻法–吸纳多法–法中注狂–以狂驭法–狂中蕴法。怀素法帖看似书由心生,新奇特立,率真随意,实则笔笔中规,字字耐看。

下面我们欣赏怀素的《自叙帖》:

5

  他的《自叙帖》、《圣母帖》、《藏真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等,每种法贴面目各异,神采纷呈。正如古人所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而怀素正是在功与性双馨又赖酒神的(醉意)飞驾,才达到了无定则地神采飞扬、多姿多彩、韵味无穷的境界。其实,上述这些是真正搞书法的人所共知的一般道理。

我们之所以在此饶舌,是因为现今很多热爱、从事书法的人,以为书“无定则”,似乎就是无则、无法,或者自认为已经达到了“无定则”的程度,可以任意为之。于是,错字、别字,不堪入目的丑字、怪字在展厅、媒体、书画册中联袂推出;稀泥烂草,胡缠乱绕、状如蛇蚯的长幅短笺到处炫耀。倘若作为个人抒怀尽兴、自娱取乐尚无不可,如果把它说成是”新我”、“新奇”、“大美”在大庭广众之下招摇,则实在是难以恭维了!

《王右军书洛神赋》为行书《洛神赋》全文,约为1100字,其中损约五十字,有三处与今版《洛神赋》文本字句稍不同。帖末书“永和十年二月六日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此帖有古逸萧散之气,行笔速度时缓时疾,应属行楷精品。但此帖从未见于明以前的各种著录,殊属可疑之处。该帖中有帖主清代废道人三跋,谓宋代有人见王右军书写在绢上《洛神赋》全文,并有传世者。

且不说此帖真伪,单论水平而言,亦不简单。你信或不信,闲散仙气就在那儿…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习主席不止一次在讲话中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下面,我们为大家盘点下,习主席是如何为中国传统文化“撑腰”的:

1、孔子诞辰2565年纪念大会。

该大会汇聚了全球各地研究孔子和儒学的大家。习主席发表长篇讲话强调,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1

  2、曲阜孔府考察。

2013年11月26日,习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

  3、政治局集体学习。

2013年12月30日,习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3

  4、两会讲话倡导弘扬民族文化。

2014年两会期间,习主席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4

  5、2014年“五四青年节”讲话。

习主席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主席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5

  6、北师大讲话,反对“去中国化”。

2014年9月9日,习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两天后又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6

  7、与外国友人讲话。

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习主席也经常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在莫斯科,他说,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出国访问时,他专门会见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听取他们的看法;在友协的纪念活动上,他系统阐释中国的“和”文化,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7

  8、文艺座谈会。

2014年10月,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那么,请问问自己:

你能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