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札因写与长辈,故字迹工整,书法端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文徵明22岁时从李应祯学书,所以此书又蕴涵了李应祯“入笔尖峭,锋棱外露”的笔意。如王世懋评价:“初名壁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此札页是难得的一件文氏早年的书法作品。

《致四叔公、五叔公札》

1 2款署:“侄壁顿首再拜堇上。四叔公、五叔公二位尊亲先生丈丈。”

本页书信札一封,应属酬谢类。按名款“壁”,当为文徵明更名以前所写。文徵明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42岁时改名为徵明,字徵仲。

马英九酷爱书法,并亲力亲为地倡导书法,致力于书法之回归于普及。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书法人。

从书法的角度来说,马英九的字体正规规范,具备较好的基本功,同时从字中看得出来马英九练习过的碑贴很多,比如王体、欧体、柳体等等。马英九为人诚恳忠诚,并不恃才傲物,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是马家祖训。

1 2作为工作繁忙的地区领导人,能写得一手端庄俊雅的毛笔字,足令人们欣慰。至少在全国两岸三地领导人中,不愧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楷模。

3马英九先生与书法结缘肯定与其父亲马鹤凌先生的教诲密不可分。事实上,马鹤凌先生的确学养深厚,对诗词书画均有很高的造诣。

父亲对马英九的家教甚严,早在马英九孩提时,他便要求马英九以湘人曾国藩的“唯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作为座右铭。不但要求儿子熟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左传》、《论语》等经典,也要求马英就必须将书法练好。

4据介绍,马英九先生在台北市长任内,每逢过年都会亲笔书写春联,免费发送给民众。对许多“马迷”来说,家里只要贴上马英九先生亲手书写的春联,仿佛整体气质也提升不少。

5马英九先生不仅自己写得一手好字。可贵的是,他也不乏与大陆同胞交流的事例:2005年的最后一天,大陆铜川矿务局退休老矿工、书法家张谷田,收到马英九从台湾寄来的来信。来信全文如下:

“谷田先生惠鉴:日前英九痛遭父丧,遵照遗愿治丧从简,不发补闻、不开吊、不劳动亲友;目前治丧事宜已告段落,期间辱蒙。赐函或致电关心、慰唁,英九铭感五内,谨申谢悃,如有失礼不周之处,尚祈见谅。端此敬颂。时祺。马英九敬启”。

6马英九硬笔手迹:

7 85月20日,马英九正式离任,步出总统府。

9马英九离任,向台湾民众招手。10 11

1中国艺术有三个方向与境界。第一个是礼教的、伦理的方向。三代钟鼎和玉器都联系于礼教,而它的图案画发展为具有教育及道德意义的汉代壁画(如武梁祠壁画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也还是属于这范畴。第二是唐宋以来笃爱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使中国绘画艺术树立了它的特色,获得了世界地位。然而正因为这“自然主义”支配了宋代的艺坛,遂使人们忘怀了那第三个方向,即从六朝到晚唐宋初的丰富的宗教艺术。这七、八百年的佛教艺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佛教雕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的石窟,尤以近来才被人注意的四川大足造像和甘肃麦积山造像。中国竟有这样伟大的雕塑艺术,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造诣之深,都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争辉千古!而这艺术却被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所视而不见,就象西洋中古教士对于罗马郊区的古典艺术熟视无睹。

2

雕刻之外,在当时更热闹、更动人、更炫丽的是彩色的壁画,而当时画家的艺术热情表现于张图与跋异竞赛这段动人的故事:

五代时,张图,梁人,好丹青,尤长大像。梁龙德间,洛阳广爱寺沙门义暄,置金币,邀四方奇笔,画三门两壁。时处士跋异,号为绝笔,乃来应募。异方草定画样,图忽立其后曰:“知跋君敏手,固来赞贰。”异方自负,乃笑曰:“顾陆,吾曹之友也,岂须赞贰?”图愿绘右壁,不假朽约,搦管挥写,倏忽成折腰报事师者,从以三鬼。异乃瞪目踧躇,惊拱而言曰:“子岂非张将军乎?”图捉管厉声曰;“然。”异雍容而谢曰:“此二壁非异所能也。”遂引退;图亦不伪让,乃于东壁画水仙一座,直视西壁报事师者,意思极为高远。然跋异固为善佛道鬼神称绝笔艺者,虽被斥于张将军;后又在福先寺大殿画护法善神,方朽约时,忽有一人来,自言姓李,滑台人,有名善画罗汉,乡里呼余为李罗汉,当与汝对画,角其巧拙。异恐如张图者流,遂固让西壁与之。异乃竭精伫恩,意与笔会,屹成一神,侍从严毅,而又设色鲜丽。李氏纵观异画,觉精妙入神非己所及,遂手足失措。由是异有得色,遂夸诧曰:“昔见败于张将军,今取捷于李罗汉。”

这真是中国伟大的“艺术热情时代!”因了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的刺激及新技术的启发,中国艺人摆脱了传统礼教之理智束缚,驰骋他们的幻想,发挥他们的热力。线条、色彩、形象,无一不飞动奔放,虎虎有生气。“飞”是他们的精神理想,飞腾动荡是那时艺术境界的特征。

这个灿烂的佛教艺术,在中原本土,因历代战乱,及佛教之衰退而被摧毁消灭。富丽的壁画及其崇高的境界真是“如幻梦如泡影”,从衰退萎弱的民族心灵里消逝了。支持画家艺境的是残山剩水、孤花片叶。虽具清超之美而乏磅礴的雄图。天佑中国!在西陲敦煌洞窟里,竟替我们保留了那千年艺术的灿烂遗影。我们的艺术史可以重新写了!我们如梦初觉,发现先民的伟力、活力、热力、想象力。

3“一粒沙中窥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欣赏一个天国”

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敦煌壁画中的极其生动而具有神魔性的动物画,我们从一些奇禽异兽的泼辣的表现里透进了世界生命的原始境界,意味幽深而沉厚。现代西洋新派画家厌倦了自然表面的刻画,企求自由天真原始的心灵去把握自然生命的核心层。德国画家马尔克(F.Marc)震惊世俗的《蓝马》,可以同这里的马精神相通。而这里《释尊本生故事图录》的画风,尤以“游观农务”一幅简直是近代画家盎利卢骚(Henri Rousseau)的特异的孩稚心灵的画境。几幅力士像和北魏乐伎像的构图及用笔,使我们联想到法国野兽派洛奥(Rouart)的拙厚的线条及中古教堂玻璃窗上哥提式的画像。而马蒂思(Matisse)这些人的线纹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的伟大先驱。不过这里的一切是出自古人的原始感觉和内心的迸发,浑朴而天真。而西洋新派画家是在追寻着失去的天国,是有意识的回到原始意味。

4敦煌艺术在中国整个艺术史上的特点与价值,是在它的对象以人物为中心,在这方面与希腊相似。但希腊的人体的境界和这里有一个显著的分别。希腊的人像是着重在“体”,一个由皮肤轮廓所包的体积。所以表现得静穆稳重。而敦煌人像,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所以身体上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举的缠绕着的带纹(在北魏画里有全以带纹代替衣饰的)。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只有英国的画家勃莱克的《神曲》插画中人物,也表现这同样的上下飞腾的旋律境界。近代雕刻家罗丹也摆脱了希腊古典意境,将人体雕像谱入于光的明暗闪灼的节奏中,而敦煌人像却系融化在线纹的旋律里。敦煌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西方净土变》的天空中还飞跃着各式乐器呢。

56艺展中有唐画山水数幅,大可以帮助中国山水画史的探索,有一二幅令人想象王维的作风,但它们本身也都具有拙厚天真的美。在艺术史上,是各个阶段、各个时代“直接面对着上帝”的,各有各的境界与美。至少我们欣赏者应该拿这个态度去欣领他们的艺术价值。而我们现代艺术家能从这里获得深厚的启发,鼓舞创造的热情,是毫无疑义的。至于图案设计之繁富灿美也表示古人的创造的想象力之活跃,一个文化丰盛的时代,必能发明无数图案,装饰他们的物质背景,以美化他们的生活。7

【辽三彩】

辽代三彩承袭了唐代传统,是接受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瓷式釉陶,胎质粗而较硬,多黄、绿、白三色釉。

辽三彩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三彩罗汉】

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每一尊大小比真人略大,外国学者初定为唐代,以为是唐三彩,现在公认为辽代。

这批堪称后人无法企及之典范的宗教美术巅峰作品已全部流散异域,国内早已荡然无存。

这批罗汉在盗运过程中即有严重损坏现象,甚至有些片瓦不存,所以无法确知尚有几尊存世。

↓已知存世的有八尊

▼〔一〕 大都会博物馆之年老者

1 10 9 8 7 6 5 4 3 2

▼〔二〕大都会博物馆之年轻者11 15 14 13 12

 

▼〔三〕 大英博物馆17 18 16

中国画构图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画家所描绘的自然生命常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与洁白的素底相互映衬、互为表里,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

1徐渭《芭蕉梅花图》

画中的空白与一张素纸的空白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画的空白绝不是空洞无物、可有可无的,而是中国画形式语言的重要构成要素。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这些空白的精心布陈将给人以丰富联想,虽无笔墨的点染却有画家精神的寄托、情思的流露。

墨分五色,使得中国画可以在单纯中表达丰富,在丰富中又归于单纯,用极为单纯的黑白来表达天地万物,体现着中国艺术的高度概括性。正如老子所说:“知白守黑,为天下式。”黑白作为中国画种色彩对比的两极,使中国画产生了空白并赋予了丰富的内含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2元-王冕[1287-1359]-墨梅图

3王冕 墨梅图 手卷 水墨纸本

空白的地方是作者有意隐去,并非不重要,而是代替了那些需要减舍的物相。潘天寿曾不无感慨地说:“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故水墨之画,更不能离白色之底也。王冕有一幅著名的《墨梅图》,画面上一枝梅花从画面的右方随意横出,两三分枝穿插交互,淡墨点点,落英缤纷。整幅画面,除去一枝梅花,几行落款外皆为空白,“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给人以丰富的艺术联想。

4马远 踏歌图 局部

虚化了的物象而呈现出的空白,大量地使用于中国山水画中,如气、云之类的物体常常用空白来表现其流动与不可捉摸。画面中的空白诱发蒙胧性意象,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满足,可以尽可能调动欣赏者的经验和感受、知识和体验,乃至整个心灵的投入,使观众与作者的心灵实现跨越时空的衔接。

5齐白石 秋虫 约1911-1916年 75cmx24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空”不仅是中国画的色相,还被作为一种禅意精神去追求。中国画最终的意义,不是停留在物的表象上,而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把握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王维被称为文人画的始祖,开水墨之先河,其有诗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的“空”不仅仅是虚空的表达,而是一种“空”的境界。当人以无心的空灵去体味景物,那么,空境呈空,实境也空,静境呈静,动境也静。

1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元素带入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光影、造型,强调描绘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理论。数十年间,争议不休。今年是徐悲鸿先生诞辰120周年,无论如何,在他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给后世留下了太多太多宝贵的财富,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徐悲鸿先生的课徒稿。

喜鹊画法

2 5 4 3八哥画法

6 9 8 7麻雀画法

10 12 11画鸽法

13 15 14画鹤法

16 18 17雄鹰画法19 23 22 21 20

董其昌行草书法长卷《酒德颂》绢本,纵24.5厘米,横245.7厘米,此卷书法用笔遒劲,布白疏朗。

《酒德颂》是魏晋诗人刘伶创作的一篇骈文。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大人先生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此文以颂酒为名,表达了作者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文章行文轻灵,笔意恣肆,刻画生动,语言幽默,不见雕琢之迹。

释文: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董其昌书於石湖山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2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3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4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5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