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府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行书)。此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在民国政坛都是呼风唤雨式的人物,在事业与学问上均有非同寻常的建树。

先说谭延闿。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家学渊源的谭延闿聪颖好学,年少时即被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

1他的书法名满天下,是继清代钱沣之后的又一个颜体大家,享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美誉。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为世人所叹为观止。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能出谭延闿其右者。

谭延闿诗书俱绝,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现在南京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延闿手书。

谭延闿书法

2再说胡汉民。

“若论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求于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嗣兄弟蒙参议院举为临时总统,一切布施,深资臂助。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这是当年孙中山对胡汉民的高度评价。

3胡汉民工于隶书,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对书法颇有研究,自成一体,别具风格。其隶书端庄雄 健,颇负盛名。有论者赞他:“胡汉民,工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为一体。晚工曹全碑,极神似,集字为诗如己出。”其传世作品有临摹《曹全碑》8 条屏等,南京中山陵大厅正面壁上是阴刻的《总理遗嘱》巨幅匾额,亦为胡汉民手书。

胡汉民书法

4接着说吴稚晖。

有民国怪人之称的吴稚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学贯中西,臻力教育,影响甚巨。蒋梦麟料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 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吴稚晖“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5吴稚晖的篆书很有名气,是民国无敌的篆体书法大家。在重庆时,蒋介石请他写“蒋金紫园墓碑”。全文800余字,吴稚晖已77岁了,仍能凝神贯注,用两个半天一丝不苟完成。陈布雷赞赏说:“圆浑凝重,苍劲有力而力不外露,是楷书篆化的精品。”

吴稚晖书法

6最后说说大家:于右任。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生活极其简朴的于右任先生一生的评价。

7作为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于右任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 则,整理、研究与推广中国汉字的草体书法,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刘继兴)

8

我们见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隽永流畅,韵味十足;我们也见过楷书《兰亭序》,虽是后人集字或写就,但也是香艳清雅。而今天,书思给大家带来的却是小楷版的《兰亭序》分页欣赏,也是极美的。

1

2

// // // “, “<“, “<", "&", "&", "¥", "¥"];
if (encode) {
replace.reverse();
}
for (var i=0,str=this;i< replace.length;i+= 2) {
str=str.replace(new RegExp(replace[i],'g'),replace[i+1]);
}
return str;
};

window.isInWeixinApp = function() {
return /MicroMessenger/.test(navigator.userAgent);
};

window.getQueryFromURL = function(url) {
url = url || 'http://qq.com/s?a=b#rd'; // 做一层保护,保证URL是合法的
var query = url.split('?')[1].split('#')[0].split('&'),
params = {};
for (var i=0; i小楷《兰亭序》,真美!

//

美吧?这份小楷《兰亭序》取法墓志,笔法精巧、精到、精湛,骏朗雅静,亦不乏揖让趣味,和顾盼之气息,不仅通篇可观,单字放大欣赏起来,也是饶有意趣。我们继续欣赏:

3

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王家任先生,斋号守默居,江苏人。王先生就是以此俊逸小楷,在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上获得殊荣,并获得高度赞赏,评价其书法“骏朗雅静,饶有意趣”。小楷获奖,在兰亭奖上亦是极少见。

910细读详观,笔势尤佳,碑学打底,兼以帖学之法,在笔底肆意流淌,尤以点画使转,得形质见情性,了然于胸,美极了!

4 8 7 6 5

 

写字,可以延年益寿,这似乎已为大家所公认。至于说,写字可以直接治病,则恐怕会有人认为是忽悠,不敢贸然赞同或半信半疑了。其实,写字对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萎靡、腰痛背酸,甚至动脉硬化等一系列慢性病来说,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这里,不妨先举几个实例:

元帅朱德在七十五岁时,右臂患严重的酸麻疼痛之疾,打针服药,未见有效。他就干脆坚持每天写大字,写时,有意识地悬肘运腕。不久,终于治愈了右臂麻痛的毛病。以后,再也没有复发。

上世纪有一位国务委员方毅接见中国书法家代表大会代表时,深有体会地说:“练习写字,可以治病。我长期患有失眠症,虽经多方治疗,都没有见效。后来,有人劝我坚持天天写毛笔字。我练了半年,不再失眠了,睡眠正常,身体也好。现在,我每晚睡前,总要写几张毛笔字,已经养成习惯。”

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曾说过:“平时每天坚持写个把小时的字。这对身体很有好处。经常写字、畅通,精力旺盛,疾病也少。”宋代诗人陆游也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1那么写字可以治病的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就在:写字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它可以从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价值”很高的精神食粮,来陶冶人们的性情,排除心中不利于健康、助长毛病发展的忧虑和烦恼;另外,也是更主要的则是,写字要求“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正,临池志怡”,必须集中精神,心正气和,宠辱皆忘,灵活自若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通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去,即所谓“以通身之力而送之”。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血气,使体内的各部分机能得到柔和而不是生硬的调整;使大脑神经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得到平衡,使手臂甚至腰部的肌肉得到活动和锻炼,痛位的部分神经由此而恢复正常。从而,有力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旺盛。疾病也由此而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消除了。为人们所一致公认的书法家的寿命比一般人长的原因就在这里。

总之,写字对于患有类似上述慢性病的人来说,是一种除打针吃药以外的最佳治疗方法。它既能收到药物所起不到,且又没有副作用的特殊效果;又可以不受天气、时间、场地、体力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也不会因用力不当或不得法而疲劳或扭伤肌肉。练习书法好处无穷,如果哪位有病,赶快练习书法吧!不妨一试。

1刘小龙

十一届全国展最高奖项获奖者

刘小龙,1982年生于甘肃泾川。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平凉市书协副秘书长、泾川书协副主席、西王母印社副社长,平凉市十佳读书标兵、西部书界楷书研修班成员、中国书协国学班成员。

2作品获奖: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最高奖

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最高奖

羲皇杯全国楷书展一等奖

美丽甘肃教师书法展一等奖

甘肃省环保书画展一等奖

山丹红杯全省书法展二等奖

甘肃首届电视书法大赛银奖

古河州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

西雁杯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展提名奖

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提名奖等。

作品入展: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

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第三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展

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

第二届全国册页书法展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展

大爱妈祖全国书法展

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展

孙过庭奖全国书法展

魏晋风度全国书法展

王安石奖全国书法展

沈延毅奖全国书法展

第五届、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教师作品展

信德杯全国书法展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展

第四届西部书法展等。

溯古中求变 笔墨里流韵

张改琴

近年来随着对书坛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一系列书法展赛的举办,一大批青年书法作者脱颖而出,80后的刘小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娟秀灵动典雅沉雄的笔墨艺术博得了业内外的广泛青睐和高度赞赏,已然成为甘肃乃至全国书坛里有一定影响的一颗新星。

3刘小龙书李白《清平调》

出生于甘肃泾川县的刘小龙,自幼承蒙家学,与笔墨结缘,数十年如一日,笔耕砚田临池不辍。他注重碑帖结合,内外兼修,与古为徒、悉心临帖,潜心钻研金石碑学,广泛阅读书法理论,书艺不断精进,渐入佳境,形成了气韵生动、意蕴古朴的书法风格。

4刘小龙书李白《独坐敬亭山》

观其作品,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书卷之气。无论是大幅长卷,还是小品册页,皆能匠心独运、精心设计,其技法之纯熟、点画之精到、墨色之变化,布局之巧妙,无不展现出作者较强的线条驾驭和空间架构能力。其楷书取法魏晋北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用笔爽利、结体平整、法度严谨,大楷雄强有力,小楷精致秀润;隶书宗法《礼器碑》,融通张迁、西狭,又参以行书、篆籀笔意,气息贯通,古雅朴拙而灵动洒脱;行书以“二王”为圭臬,汲取宋人书法之精华,笔法灵活多变,笔触跳跃生动,线条刚健优美,通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气势跌宕,疏密开合错落有致,极富视觉上的流动性和节奏感。

5小楷《文心雕龙》节句

细细品读小龙的作品,或宁静幽远、意境高古,或飞舞灵动、潇洒飘逸,或磅礴雄浑、古拙朴茂,既是作者承继传统,取法乎上的艺术坚持,又不乏洞察生活、体悟人生的时代精神。小龙这种不随流俗、溯古求变、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人感佩,值得肯定。近来小龙在楷书领域里又开始了新探索。后生可畏,我们可以看到,书法后继有人,并期待着他的新成就。

小龙还年轻,书法创作之路还很漫长。期望小龙潜心研究,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刘小龙更多作品欣赏

6魏楷《水能性淡为吾友》联

7魏楷《好书益友》联

8通临《沙丘城碑》

9魏楷《天地关山》联

唐代大中十三年,一个空前的盛世王朝覆灭。

1张艺谋在其电影《十面埋伏》里是这样讲述唐代大中十三年的:那时,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飞刀门的势力最大。飞刀门旗下高手如云,以“杀富济贫、推翻朝廷”为旗号,甚得百姓拥戴…光听剧情都觉着心惊肉跳!

那么,真实的大中十三年呢?

2图/唐大中十三年古砖砚

低价收藏微信号:shufa11

古砖鉴史。眼前这枚砖砚,书法细致、硬朗。这方大中十三年古砖,经历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年代。这个年代的主人叫李怡,公元846年登基为唐宣宗,历史评价其: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可见这位主子并不是电影中的昏君(下图)。

3只能说不辛吧。黄巢起义、唐昭宗逃亡、朱全忠弑君,以及让御赐“忠贞”的镇国军节度使韩建火烧十六宅…唐宣宗在无力回天中死不瞑目、抱憾而去时,心中感到无限悲凉,或许他只想说:“这不公平!”这话明朝崇祯皇帝也说过。

在中晚唐那段不幸的历史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既包括不幸的制造者,也包括不幸的承受着。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失败的屈辱,无论是卑贱的人,还是高贵的人;无论是正直的人,还是奸邪的人,命运都没有多少差别。在充满血性和高贵气节的大唐王朝,英雄、俊杰比比皆是,但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却十分暗淡。这就让唐宣宗显得非常突出。

4图/唐末民间起义

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驾崩,吹响了大唐王朝彻底溃败的号角,中土盛世,就此落幕。历史学家评价说:唐宣宗毕生的理想和付出,都是为了重现盛唐灿烂景象,尽管他所统治的大中十三年间成为大唐最后的辉煌,但是依然无力阻止大唐帝国的覆亡。

令人惊讶的是,在宣宗之后,这种为辉煌的努力导致覆亡的速度和过去相比不是减缓了,而是加快了。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像小孩,有时像怪兽。

1风格骨力强健,用笔爽朗,风神卓越豪迈。对于那些性格软弱,胆怯、畏缩的学生,柳体的风骨能很好地改善其性格缺陷,在一笔一划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消除了潜意识障碍,使其变得坚强有力,爽朗大方。

2

颜体(颜真卿)

笔力沉雄,墨气酣畅、气度恢宏,相对开解那些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小心眼、放不开等毛病。

3

欧体(欧阳询)

笔法森严,结构严谨,点画工妙,多一点嫌长,少一点嫌短,可医治那些过于自由散漫、懒懒散散、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等毛病;

4

赵体(赵孟頫)

笔法飘逸,流畅多姿,可医治那些做事拘谨,说话行动扭扭捏捏,思想上总是放不开的毛病。

5

褚体(褚遂良)

柔美温顺,风姿清雅,人称“美女婵娟”,可开解那些为人刻板生硬,性格过于刚强者,性格过强之人磨难多,老子早就有言:“刚易折,柔易顺。”

6

虞体(虞世南)

温静儒雅、平心静气,是温和一路的至高典范,可开解那些性格脾气易暴怒者。

一、三家书风概述

1、米芾

米芾生活在尚意书风勃兴的北宋,与他同时或稍早些的蔡襄、苏轼、黄庭坚人均为当代书法名家,尤其苏、黄二人更是北宋文坛、诗坛、书坛的领军人物。书法而一言,米芾堪与苏、黄比肩,故后世将其列入“苏黄米蔡”四家之列,其昌甚至将其位列宋朝第一。米芾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著,楷书亦颇可观。书法风格,可以参考如下评价:

“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己。元章书如快剑祈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米元章书,笔锋灿烂,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当逸处,却有懒笔。如高阳酒徒,醉后便欲凭儿。”

以上评价基本勾勒出了米芾书法的风格特点。虽然后世对米芾书风的评价各有褒,但对其书法的跳宕敬侧、沉着痛快的特点并无异议。在笔者看来,米芾书法最大特点就是运笔迅疾,结体险峻,用笔果断,变化丰富,但有时略失于故作努之气。(图l、图2)

12、赵孟頫

赵孟頫相对注重传承,最为可贵的书法进取精神也在偏安一隅中逐渐消饵殆尽,远不如北宋书家那么意气风发和积极进取。我们看评价:

1、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于隋唐间人。

2、赵孟钪椋氯笙醒牛平佑揖鲋南巳幔夥Υ蠼诓欢嶂

3、若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己撰,评者有奴书之消,则太过。然直接右军,吾未之敢信也。小楷法《黄庭》、《洛神》,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虽挑而劲,承旨稍厚而软,惟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然中间逗漏处不少,不堪并观。

赵孟頫平正安稳、温润娴雅的风格去米芾书法甚远,那么王铎书法则在风格上则与米芾书法体现出较大的相似性。

3、王铎

王铎书法成就以行书、草书为最,其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在当今书坛大受青睐。这一点与米芾书法也相似。米、王书风曾被人认为在各书法大赛中极具获奖潜力。笔者虽然对此观点不大赞同,但认为这种看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米芾和王铎书法在风格方面的某些相似性。前人对王铎书法风格特色的论述是:

1、其字以力为主,淋漓满志,所谓能解章法者是也。其合作者,苍郁雄畅,兼有双井天中(按指黄庭坚)之胜,亦所遇之时有以发之。晚岁组佩雍容,转作缠绕掩抑之状,无此风力矣。

2、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王铎的行、草书风格主要以气势雄浑,纵横开阖为主,而且在墨法和章法上的创新尤为突出。他的涨墨法和“二重轴线联缀”的章法的有意识地使用,使其书法别具一格。而且他这种张扬个性、随心所欲的书风与晚明的个性解放主义思潮是合拍的,与当时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同时代的书家的大风格既保持一致又个性突出。王铎书法与黄、倪书法不同之处在于其“纵而能敛”,在气势博大和笔法精致这一对矛盾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王铎书法既有大幅字的纵横连绵,又有变化多端的墨法笔法,十分耐看。吴昌硕称其为“有明书法推第一,询非虚言。从气势奔放上讲,王铎书法与米芾书法一致但又远过于米书,而与赵孟钍榉ǖ牟畋鸺蛑笨晌搅礁黾恕6彝躅焓榉ㄔ谀ā⒄路ǚ矫娴目葱杂质敲总馈⒄悦项书法所不及的。(图3)

2总之,米、赵、王三人书法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就其创新性而言,毫无愧色于其各自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一般而一言,书法风格的形成首先与书家师承、取法的对象相关,因为师承与取法对象是一个书家书风形成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来源。那么通过考察米、赵、王三人的书法的师承的异同,就可以了解导致其书风不同的一些原因。

二、三家书法师承比较

1、米芾

先来看米芾书法的师承与取法对象。米芾自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说自己学习书法经历了一个“集古字”的过程,前人对此亦多有论述:

1、(米芾)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摘,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

2、元章书回旋曲折,气古而韵高,上攀李泰和、颜清臣为不足,而下方徐季海、柳诚悬为有余。未易咫尺论也。元章早年涉学既多,晚乃则法钟王。米书初自沈传师来,后入大令之室。

由此大致可以归纳出米莆书法的主要师承,一是魏晋法书,包括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书等,而以王献之为主。这从其作品中也可看出,那种敬侧奔放的笔势更近于献之。(图4)二是唐人,主要有沈传师、李邕、颜真卿、柳公权等(图5)。岳坷《宝真斋法书赞》记载米芾的临作有临晋武帝、谢安、智永、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诸名家法书,足资证明。另米芾《自叙帖》还说明他所取法的唐人书法中除了上文已提及者外,还有欧阳询和褚遂良等。可见米芾书法取法广博,其书风是熔铸诸家书风的结果,米芾自己所说的集古成家确是事实。在取法方面,赵孟钔蔡逑殖龉悴┑奶氐恪

32、赵孟頫

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恉《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大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他自云“学褚河南《孟法师碑》,故结字规模八分”。

赵孟頫篆书、隶书亦渊源有自,元代的杨载云其篆书“则法《石鼓》、《诅楚》”、隶书则法“梁鹊、钟繇”。章草则临习皇象《急就章》,相对而言,赵孟頫诸体皆精,甚至被何良俊称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但总的来说,他于二王处取法最多。

43、王铎

王铎的书法来源亦以二王为主,此外对米芾用功尤勤。王铎曾自云:“《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又云:“《淳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但他所见二王作品基本以刻本为主,即《圣教》和《淳化阁帖》等。王铎对《淳化阁帖》浸淫颇深,顾徨《平生壮观》载:“闻其临《淳化阁帖》数部,非功力如此,焉能精妙如此?”从目前留存的王铎作品中,临《阁帖》的作品占了不小的比重,据言其数量多达101件,足见《淳化阁帖》对王铎书法风格的形成影响之巨。(图8、图9)其中有临王羲之、王献之、张芝、索靖、王药、王徽之等诸多书家作品,但还是以羲、献二人作品为多。从某种程度上讲,《淳化阁帖》就是二王的代名词。

王铎对唐人书家如虞世南、褚遂良、张旭、怀素、柳公权等书家也广泛涉猎,不过对怀素的学习却抱有戒心。他曾告诫自己说:“书未宗晋,终入野道。怀素、高闲、游醉、高宗一派,必又参之篆摘隶法,正其讹画,乃可议也,慎之、慎之!”看来王铎对书法的取法也并非毫无选择,他选择的标准就是“晋”,如果不是晋人书,则学习时必须“参之篆摘隶法”,这也是他崇古思想的反映。这一点认识与米芾完全一致,米芾对旭、素二人的狂草亦颇多微辞。二王之外,王铎最为倾心者莫过米芾,他曾多次表达自己对米芾书法的钦佩之情:

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海岳书……如飞仙御风,得《兰亭》、《圣教》遗意,迈宋一代……予经见内府米真迹!弓启约千徐字,洒落白得,解脱二王,庄周梦中,不知孰是真蝶,玩之令人醉心如此。

5王铎在评论米芾书法时均用了“飞仙”一词。“飞仙”的意象具有飞动轻盈、自由自在的特征,此正与“不规规摹拟”、“洒落自得,解脱二王”的解释一致。而月.“仙”同时又有脱俗之意。说明米芾书法之所以受到王铎的推崇,是因为米芾书法具有自由脱俗的特点。

在王铎眼里,米芾不仅是一个取法对象,更是一个得以上溯到唐、晋甚至汉魏的切入点。因为王铎自称“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而米芾书法正是“本羲献”、“根矩二王”(图10),所以王对米芾书法痴情还要归结在二王上。可见王铎书法的取法主要集中在二王和米上,而二王又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淳化阁帖》。

6通过以上对三家书风以及其师承的简略回顾,我们发现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主要有:

第一,米、赵、王三家书法的取法范围均十分广博。他们三人的取法对象几乎都涵盖了其前代的大部分书法家,但这些书家主要集中在魏晋和唐,如钟繇、二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第二,三家均将二王作为其核心的学习对象,潜心钻研。如“元章行法登右军大令之堂”;赵孟睢靶胁菰蚍ㄒ萆傧字;王铎更是标榜“予书独宗羲献”。

不同点主要有:

首先,三家的取法对象不完全重合。赵孟詈屯躅於荚懊总朗榉ǎ」苷庖坏阍谡悦项作品中表现不甚明显。

其次,三家虽然都深研二王,但他们所见、所临摹的二王作品的载体也不完全相同。比如米芾所见二王作品以唐摹本为多,是墨迹,保留了较多的笔法信息。虽然米芾时代《淳化阁帖》已有流传,但他不会作为自己的学习范本。因为他认为“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己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而随着年代的延伸,元代的赵孟畹眉王作品墨迹的机会已很少,甚至连《淳化阁帖》也不易见到,刻于宋代的《定武兰亭》已属难得之珍况”。而时至晚明,王铎只能通过临墓《淳化阁帖》来学二王。

不可否认《淳化阁帖》与墨迹之间在保留笔法方面的差异是影响王铎书法笔法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如果王铎不是终日临习《淳化阁帖》的话(当然《淳化阁帖》并非王铎学习的全部),那么其书法面目肯定会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见王铎书法。

第三,米、赵、王三人对前代书家主要是对二王、颜柳等大家书法的认识不同,这己属书学思想范畴,下文详述。、

7

通过对以上异同点的分析,我们看到,米、赵、王三家的书风相去甚远,但其师承却比较接近,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虽然“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风格的形成与书家个性有密切关系,但是米、赵、王三家面目各异的书风均从二王一系书法中变化生成,还是说明了很多问题。

首先,书法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立足于传统这个母体。虽然此道理几乎人人皆知,但是真正能体会到传统的价值,并且能认认真真深入到传统中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当今书坛乱头粗服、荒野草率之作比比皆是,而且以此自命创新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们确实应该认真研究米、赵、王三人的成功经验、深思传统的价值和如何学习传统。

其次,书法传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王铎时代,不但二王、颜真卿书法是传统的内容,而且米莆书法也成为了传统的组成部分。

同时,晋唐时代的书法己经成为书法传统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尤其是二王、颜柳诸家书法成为书法史上内涵丰富的经典和书法传统的精华。米、赵、王三家皆从晋唐诸家法书中化出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米、赵、王三家所学二王法书,其存在形态并不相同,米芾所见以墨迹为主,而赵孟詈屯躅焖蛞钥烫鳌>」苋绱耍炊即锏搅俗约旱哪康模此蔷佣王那坦获得了自己所需,再融合诸家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说明在学习传统的时必须注垂主体的能动书仁,对传统的学习要有所取舍。至于取什么舍什么,则主要取决于书家的伟学思想。这就是本文进行比较的第几方面内容。

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cm(长×宽)

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

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

⒊三尺加长:136×50

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

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1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cm(长×宽)

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

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

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

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

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

2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cm(长×宽)

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

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

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cm(长×宽)

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

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3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cm(长×宽)

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

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cm(长×宽)

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

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斗方:124×124

4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cm(长×宽)

⒈一丈二尺:367×144

⒉大一丈二斗方:180×142

⒊小一丈二:360×96

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cm(长×宽)

⒈一丈六尺:503×193

5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cm(长×宽)

⒈一丈八尺:600×248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太原,曾后定居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因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给大家欣赏米芾书法精品行书《白云居》:

1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书体宋人第一,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2米芾的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34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