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白石早年主学丁敬、黄易,多见“浙派”碎刀短切法,40岁以后学赵之谦,改用冲切结合。赵之谦较之丁、黄,不但取材更广,而且强调笔意,“古印有墨尤有笔,今人但有刀与石”。齐白石55岁左右形成个人风格,用刀上具有小刀、锐利、深刻等三个特征,至死未变。单刀侧锋直冲为其要旨,一是汉凿印的启示,二是赵之谦的单刀直切法。单刀古已有之,不是齐白石的发明,但他将单刀发挥到极致,演绎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2

《白石老人自述》中有阐述:“我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篆刻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齐白石选择和推崇单刀法,既契合其个人优势,也符合个人艺术理念,最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貌特征:一是善以“斜笔”入印,注意弧度和倾斜度;二是简单、直接的“农民意识”主导,反做作、反修饰。但对齐白石刀法的理解切忌固化,必须留心三类特殊的用刀法:
  轻刀。单刀并不一定都非常猛烈、剧烈,也有柔秀、柔和的一面,尤其注重行刀方向和角度的细微变化,细腻才能耐看、耐品。这在白石印章中不在少数,如“心耿耿”“中和”“小盐”“大津泽一郎”等。

并刀。通过刀法残破来改变章法,进而重塑分朱布白,如“石泉居士”篆字的并笔粘连,“泉”字乃点睛之笔,用刀淋漓之妙,果非虚言。“淡容轩”一印中,“淡”字的“三点水”旁的处理,技法已是炉火纯青。

复刀和补刀。理解这一点尤为关键。对于《白石老人自述》的表白,有些地方需要设身处地去看待。喜用单刀直冲并不是永远不复刀,只是尽量不修饰弥补,降到“最低限度”。有些粗笔画不可能一刀完成,需要两次甚至三次的复刀或补刀,视情况而定。从“白石老年赏鉴”和“牵牛不饮洗耳水”二印来看,字形端庄,笔画浑厚洁净,全无单薄之弊,很明显地有复刀,增加了厚重感。因为修补手段非常高明巧妙,看不到痕迹,故而隐藏不露。但有时也会留下踪迹,甚至是刻意留下玄机,让后人一观。“大匠之门”印面中“大”字第三笔竖画,可以看出明显地补了一刀。也就是说,齐白石篆刻并不是一任自然,而是妙造自然。齐白石喜欢用石质疏松的青田石,利用章料的自然迸裂来因势利导。有时对笔画控制崩裂并加以修饰,为的是取得类似中锋的效果,避免浮滑单薄。若一味追求刀痕爆破,任意崩裂来显摆,就达不到所需要的艺术效果,而且极易走入误区。要做到有效控制崩裂,必须对刀法和石料有洞察和把握,关键在于行刀的力度和方向,甚至包括印泥的化解作用,去掉火气。有些学齐印者一知半解,徒袭其貌,单刀直入,肆意妄为,盲目追求锯齿燕尾的外形,无疑是舍本逐末,以至于很多人模仿齐白石印风,单刀变得千篇一律,实为南辕北辙。

3

深谙灵活性的齐白石曾说“凡苦言中锋使笔者,实无才气之流也”,“下刀如写草书,惟我与汝有是”。用刀和用笔同理。单刀的洗练、直接、痛快、壮观,这些优点在齐白石印章中一一具备,但弊病也随之而来,过于乖张而不够雅致,抛筋露骨,粗野失范,略无含蓄等。所谓成也单刀,败也单刀,原因在于:一是单刀具有不稳定性,二是单刀强调即时性,石质、心境、环境等因素的配合,甚至与印文内容偶然组合出效果也息息相关。刀法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印例来加以审视和反思:

累赘者如“沙园”,笔画杂乱、堆砌。善用“简”意的齐白石,于此印却一反常态,致使印面失去序列。失范者如“不可居无竹”,其中“无”字斜笔过长,“竹”字粗糙,令人难以卒读。生硬者如“余年离乱”,用刀少含蓄,特别是“乱”字,极其刺目。单薄者如“杨氏”,一冲而过,缺少回味。粗糙者如“心内成灰”“今来古往”,少了必要的收拾。乏力者如“王文焘印”,笔画圆滑而少风骨。花哨者如“天花满衣”“王家本书画章”“山姬带病相扶持”等,与篆法组合的不匹配也有一定关系,遗憾在于没有进一步推敲。

4

当然,以上这些印章都属于瑕不掩瑜,但一定要分清瑕和瑜。

齐印因为过于强调直接、痛快而导致一些印章出现诸多不足。另外要强调一点,很多赝品滥竽充数,败坏了齐白石的名声。白石有印文云“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印章亦然。即使一些正规的出版物和知名的藏家也不能幸免。必须以一些公认的精品力作为标准,就篆法和刀法的特征入手做出分析、判断,而不能被所谓的“新见”和“遗珠”之类的噱头蒙蔽,以免鱼目混珠、谬种流传。

—— END ——

1

朱天曙:中国篆刻源远流长,从秦汉到明清乃至当代,艺人们勇猛精进,创造出一部流光溢彩的篆刻风格史、创新史,特别是丁敬、邓石如之后,篆刻的流派特色更加明显。到了现当代,齐白石又以猛利痛快的单刀开创了强悍激越的新面貌,来楚生以朴质老辣、雄劲苍古的鲜明风格独树印坛等等。总之,无数印人都在前贤的基础上求索。你是当代最具有代表的篆刻家之一,全面了解你九十年代之前的作品还是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的《石开印存》。你在印谱后记中,谈到你的艺术观点。你认为艺术风格应尽早地定型,定型之后再在这个模式下尽力去求得无限的丰富和变化,这种看法很有独到之处。

石开:这就要牵扯到艺术的终极追求问题。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问题不是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各门类的艺术及艺术家个人的终极追求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概括起来大概不外三个方面,即艺术表现社会、人生和性灵。从艺术门类来看,文学主要表现社会与人生,当然也表现性灵,音乐则侧重表现性灵,绘画可同时表现三者,但落实到画派及画家个人则有所区别。书法、篆刻从所表现的领域看,我以为它可深入性灵,涉及人生,但很难表现社会。书法篆刻作为一门艺术,折射出的是社会人的追求,而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体现的则是个人的性情。韩天衡先生追求多面貌的表现形式,有反映人生的倾向,我的倾向则是性灵。表现个人性灵,面貌就不能不单纯化,如内向、沉稳的人就适宜选择工整、严谨一路的艺术风格。总之,若你将艺术的终极追求定位在性灵上,你的艺术风格就很自然,不会朝三暮四。

2

朱天曙:从艺术风格看,赵之谦是多样性的,齐白石、黄牧甫是单一型的。赵之谦能够把权量诏版、砖瓦碑刻、帛布镜铭的文字都巧妙地运用到篆刻中来,作多姿多彩的字体,开一代风气。而且在边款上也做了极大的创造,魏书入款,阳刻形式、人物走兽等使边款具有相对独立的丰富的表现力。前一段时间见到书店有钱君匋先生专门刻边款的集子,恐怕也受赵之谦影响的呢。

石开:赵之谦的风格多样性正体现了他对艺术性灵化的藐视,对他来说也许艺术本身就是玩玩而已,是一种正业之外的游戏。既然是游戏,则自然要花样百出,变化无穷才好。看过赵之谦的手札、文章就知道,艺术之道非其本意,他是希望以道德文章名世的。但这种愿望在后来的生活中不断受到挫折,而作为书画篆刻家却声誉日浓。赵之谦在篆刻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印外求印”,开拓了篆刻取材的思路。当然,他本人的作品也极为精到。但我只喜欢他,不崇拜他,原因就在于他的艺术精而不专。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吴让之和稍晚于赵的吴昌硕和黄牧甫。

3_看图王

朱天曙:我记得赵之谦有一方“丁文蔚”印,用单刀直冲的猛利刀法,大刀阔斧,开齐白石大气淋漓的印风之先。还有他的“灵寿花馆”一印,用错落参差的线条和平直巧妙的章法给黄牧甫的启示,使黄氏能在平正中求变化,独树一帜。

石开:是的,从这一角度看,赵是了不起的,也许没有赵,也就不会有黄和齐了。

朱天曙:艺术有“道”与“技”之别,传统的说法比较含糊。我是主张“道”“技”并重,你怎么看?

石开:体现人类精神的理性方面有哲学,体现精神的游戏有艺术。艺术作品不是板着面孔说话,艺术应当是轻松的,给人以愉悦的。但许多艺术作品也是体现“理”的。我不赞成艺术是一种教化,也不赞成仅是一种趣味的,而应该既有比较深沉思想的一面,又有让人轻松接受的一面。所谓“道”,即是艺术思想的一面,而“技”应该以轻松自然为好,“技”是艺术形式,“道”是艺术灵魂,或者说是艺术的“内容”。没有“内容”的形式是一副面具,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剥了皮的骨肉。

4_看图王

朱天曙:现代篆刻是传统的延伸,发展了传统,前贤创造出的文化传统我们不能抛弃。

石开:我们今天从事的各类艺术活动,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在延续文化而不是在创造文化,是不断用新的方式、智慧来呵护优秀文化。要割断延续,自起炉灶,实际上是极难形成气候的。

朱天曙:这就使人想起扬州八怪。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激烈的、反传统的,其实种“怪”,只是打破旧有的某种形式。而其内核仍然是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我觉得你近几年的篆刻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做”印,“做”的成分很多,而且“做”的很诡秘、很朦胧。

石开:我近来的篆刻风格与以前的不大一样,以前的干净利索,现在的粘粘糊糊。李刚田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印章有“做”的痕迹。我不知他所说的“做”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指一种深加工,那显然是他没有看到我刻印。其实我刻印是一次性的,虽然不很干净利落,更不一挥而就,但也绝没有任何“加工”的工序。

5

—— END ——

诸子2017—书生•书道——新生代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年5月27日~6月8日
展览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111号东宝大厦.诸子艺术馆
开幕式时间:2017年5月27日15:00
主办单位:诸子艺术馆、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市场实验中心
参展艺术家:魏晋、张星星、文爽、刘建、陈泓凌、张飞、孙径舟、贾明哲、程娇龙、孙乐

1

陈泓凌
別署燕堂,室名文心书屋
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
空军十大“文艺之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南京印社理事
作品发表于《解放军报》、《空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篆刻》、《青少年书法》等。
2016.海岳风华–《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书法邀请展(《中国书画》杂志社)
20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军委政治工作部、中书协)
201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4.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银翼奖(空军政治部)
2013.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中书协)
2013.第二届全国篆书作品展(中书协)
2013.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三等奖(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3.“恒铭实业杯”江苏省第六届青年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江苏省青书协)
2013.南京篆刻艺术展(南京市书协)
2013.“墨彩青奥”南京市青年书画家精品展(共青团南京市委、市青书协)
2013.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印社篆刻精品联展(上海书法节组委会)
2012.江苏省第八届新人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江苏省书协)
2012.苏州市首届军旅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苏州市书协)
2012.“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西泠印社)
2012.江苏省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江苏省青书协)
2011.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1.第三届福建省书法篆刻展(福建省书协)
2010.第二届吉林省篆刻展(吉林省书协)
2010.纪念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百名将军暨书画名家作品展(空军政治部)
2010.第二届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优秀奖(总政治部、军委纪委)
2008.第四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总政治部、中书协)
2008.“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吉林省书法大展(吉林省书协)

2陈泓凌作品欣赏

师友评论

●空军十大“文艺之星”《星语》
在空军文化的星空中闪烁,必须先有自己的亮度与热度。他的亮度在于,以一砚墨香托举起空军文艺战士的鸿鹄之心,书法创作在全国全军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他的热度在于,以方寸印田镌刻出基层文化的凌云之势,站在部队文化工作筹划组织第一线贡献卓著。亮度与热度兼备的陈泓凌,成为空军十大文艺之星当之无愧。

●蒋金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
燕堂泓凌,年尚轻,印见老。虽吾校友师弟,实乃篆刻学兄。篆法醇雅,刀法圆劲,承阳冰、汪元先贤之古法,流厂庵、安持老人之余韵。圆中寓方,刚柔相济,阴阳冲和,温文尔雅,婉丽劲秀之下透轩朗怡然之气,精密严谨之中有纤云弄巧之思,苟日新,勇精进,清水芙蓉之景可望矣。

●苏金海(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副社长、南京市书协顾问)
空军的陈泓凌是我近年结识的本省最年轻的印人之一。他给我的最初印象—-印风严整、清秀;为人诚朴、文雅。作为一个80后的印章作者,泓凌镌刻多字印,能做到字法灵动、运刀精准,实不多见。更令我称羡的是,泓凌具有邓(完白)吴(让之)风貌的篆隶书法也相当出色。我对他目前的篆刻创作取向和书印并重的治学方略,深表认同与赞赏。

3陈泓凌作品欣赏

●陈身道(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空军军人陈君泓凌好书法篆刻,成绩斐然。品读他的作品,可用二个字概括:清爽。清,就是清气弥漫,而无俗韵;爽,即干净利落、赏心悦目。他的印章,有学战国古玺一脈的,也有仿秦汉、明清印风的,均有自家面貌。他的书法,尤以篆书出色,无论学吴让之、徐三庚,还是参以楚简元素的作品,都面目清新。犹如云层上的蓝天,纤尘不染,又如受检阅的战士,英姿飒爽。这在书法篆刻界被雾霾笼罩的今天,尤为难得。

●黄正明(教授、南京大学艺术中心主任、硕导,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泓凌其印其书若其人,干净干练中透着纯净。
古人云:学印者不宗秦汉,非俗則诬。80末生人的 泓凌,学印亦自此始,故其印一曰:古。古意盎然,然仅此尚不够,因为,识得明清,亦为印人所必需。当耐得寂寞去面对冰冷的刀与石,这位后生体会到的是极致的快乐!我以为,泓凌是悟到真奥的年轻印家,我们可以从他的篆刻作品中读到,无论朱,白,古玺,他表达的是纯正、是儒雅、是文气。泓淩的篆刻,在岁月的经久打磨后,定可成大器的。
泓凌懂得“印从书出”的道理,刻印的同时一直浸淫翰墨,习篆尤精。玉筋的质感,线性的变化,似驾驭日进,待假以时日,其书印将互补互惠,得大境界也。

4陈泓凌作品欣赏

●周建国(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燕堂篆刻以整饬典雅为基调,于汉铸、切玉、铁线等皆有研究,时见心曲,且收获颇丰。又于明清前贤各种流派心慕手追,择其精要,为己所用。前人论及丁敬时曰:“盖先生精于篆隶,益以书卷,故其所作,辄与古人有合焉”。这里道出了篆刻与书法、读书之关系。即欲求印高,须精书善读。燕堂篆印儒雅,就是基于其一手有师承有己意的大小篆之上的,有了这般书法功底,故有这般篆刻成就。

●薛元明(书法评论家、中国书协会员)
泓凌老弟以书印见长,近年在南京青年印人中脱颖而出。篆书宗法赵之谦、赵叔孺等清雅流丽一路,严谨中见妩媚,端庄中见奔放,得天真烂漫之趣。印章专攻工稳雅致一路,精严重见性情,不染时风,书印风格渐渐统一,殊为不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红尘世界中,书法篆刻作为一种精神盛宴,值得用一生来追寻。期待泓凌老弟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

5陈泓凌作品欣赏

—— END ——

《石门颂》

汉碑之经典摩崖之极品

其碑字形

劲挺有姿、高浑开张、疏密不齐、极具深趣

其行笔如“野鹤闲鸥”

是难得的汉隶刻石,历为世人所重

好!

墨池专栏 现邀请 朱海澄老师

为大家逐字讲解《石门颂》

视频

点击订阅专栏

fgxxx

——《石门颂》示范动图——

04定

05位

02昆

视频

点击订阅专栏

微信图片_20170522141110

——《石门颂》作品欣赏——

微信图片_20170526154946

IMG_5731

IMG_5732

IMG_5733

IMG_5734

IMG_5735

IMG_5736

视频

点击订阅专栏

IMG_5751

1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馀

2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

3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

4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

5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势

6则泉注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7临危据槁之形顿之则山安 导之

8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

9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

10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

11

12

 

- END -

往事越千年,嵇康打铁,广陵神曲…回望那个盛产“名士”的魏晋时代,让我们对古人的刻板印象,逐渐鲜活起来。

【旬粲】

公元228年,大名士旬粲(字奉倩)来到洛阳。旬粲出身好长得帅,蕴藉风流,所以曹洪就把女儿许配之。小两口非常恩爱。

但是天公不作美。在一个大雪天,他的爱妻生病了,浑身发烫不退烧。旬粲着急得抓耳挠腮。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看起来是那样不可思议的举动——他跑到院子里,赤裸身子,把自己冻得冰凉,然后跑回屋子,抱着妻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妻子降温。

可是结果呢?《世说新语》的记载用了九个字:

妻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旬粲就这样死了。没人知道是因为自己受凉病死的,还是思念爱妻伤心殉情而死。总之,在他的妻子死后没多久,他也死去了。

【嵇康】

嵇康器宇轩昂,相貌非常,是个绝对的大帅哥。史书说他身高“七尺八寸”,大约一米八几,“容止出众”、“风姿特秀”,见到的人感觉“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他还会画画、精于书法、琴艺高超,在当时就名传天下。

非但如此,他还有一门特殊技能——锻铁!嵇康时常锻铁于门前大柳树下。这个可是需要体力的。想象一下,能写文章画画弹琴的打铁汉子,那得多迷人!无怪乎嵇康成为“偶像级文宗”。

【阮籍】

阮籍的嫂子要回娘家。阮籍却跑出来送别,显得非常伤心。叔嫂关系历来微妙,礼教时代尤其敏感。有人对阮籍说:“你这样做太不合礼制了!小叔子怎么能对嫂子有这么深的情感呢?”

结果,阮籍借此说了一句睥睨天下的话:

礼教岂为我辈设耶?

是啊!虚伪的礼教、束缚人情感的礼教,难道是为我们这些敢于流露真性情、不做作的人准备的吗?

·

·

《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

这是一个灿烂风流的时代,这是一个黑暗残酷的时代,这是一个与当下
高度相似的时代——《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作者大生为你
高度还原这样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期,也是中国历史
上罕见的知识分子(文人学士)遭到残酷迫害的时期。

一面是极权而混乱的政治,一面是渴求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两者之间
的碰撞与博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幕幕令人无限慨叹的场景:嵇康临刑
奏《广陵散》,王羲之兰亭雅集,谢安袖手之间却退强敌,陶渊明归园田
居……《悬崖边的名士》系统梳理了魏晋历史,着力塑造了魏晋士人的群
像,呈现出他们在黑暗政治下的生存状态与艰难抉择。

了解他们在这种环
境下的选择与作为,或许能为我们理解魏晋历史打开新的一扇窗,为我们
透视当下现实及自我生存,提供一个别样视角。


《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

★ 高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魏晋,透视名士风流背后的沉痛与颤栗。

★ 呈现知识分子与极权政治的短兵相接,深刻理解我们当下的生存处境。

★ 以正史为依据,拒绝野史与胡说;以轻松幽默的笔法写作,呈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


《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

当当网热销前5

微信图片_20170526151214

——作者大生——

  大生,又名刘蟾。陕西人。80后作家,《中国书房》执行主编,出版《诗经密码》、《悬崖边的名士——魏晋政治与风流》、《诗说中国》(耕读卷)等。所擅古琴书法,耽迷佛易古史,最贵求真、最尚自由。工作室叫“明精舍”,长居北京。

——大生墨池个人主页——

微信图片_20170526151208


“不加价”

微信图片_20170526151218

微信图片_20170526151223

微信图片_20170526151228

1 微信图片_20170526162216 微信图片_20170526162220

已,经,上,线

点击购买

淘宝也有哦

IMG_5620

王 堂 兵

1975年1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雅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毛笔书法获全国“王安石奖”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生态大连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全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精品工程千人千作展、五百名家展,三届青年展、二届草书展、三届行草展、首届手卷展,以及“农行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瘗鹤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等权威大展。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四川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出版有《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王堂兵》。

胸中蕴丘壑   笔下走龙蛇

——王堂兵书法艺术蠡评

文丨薛明辉

和堂兵兄认识差不多有十年了吧。最早知道堂兵兄,是在书法报上,他写的宋人诗有一期被刊登了,字不错,但可惜的是内容貌似抄漏字了。我想编辑肯定也看出来了,但碍于字写的好,就没有计较内容给发出来了。再后来,由于书法网络的兴起,我和堂兵兄在各个书法论坛不期而遇,相互关注着对方的发展,用QQ交流看法心得,一来二去,也就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关于堂兵兄的书法,近年来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2005年到现在,他的书法作品频繁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展览赛事中亮相,特别是2012年,他以扎实的功力六次入展中国书协的展览,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我曾开玩笑地说,2012年可以称为“王堂兵年”了。

IMG_5767

石开先生曾经说过,他的老师在临死前曾经告诉他,写字要有“中原之气”。后来,我曾经请教过石开先生,什么是中原之气?石开先生说,大致就是字要有一种正大、雄强的气象。堂兵兄书法诸体皆能,尤以行草见长。其为四川人,前些年不可避免地受地域书风的影响,字里行间有着谢无量先生的影子。但堂兵兄以壮士断肱的勇气,以古为师,上溯二王,下蠡觉斯,心摹手追,融合众家之长,走出了一条清晰稳健的书承继法创作之路。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中,堂兵兄所书李白五律诗轴,似得益于王觉斯、倪洪宝,以气局胜。神采飞扬,气息豪迈,用笔浑厚而不失高雅,姿纵而不乏精微,如闻山寺晨钟,激越清扬,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窃以为,这正是堂兵兄得中原之气的具体体现。

IMG_5769

而近段时期,王堂兵的书法又有了可喜的变化,其转益多师,行草以颜鲁公书法为基,在用笔上,以中锋为主,间以侧缝,凝重之中透露着一种灵气,借助敦厚沉实的用笔,把书法的力与势完美的表现出来;其行草结体则是胎息颜氏三稿,间或有右军圣教序支撑,故端庄平实而不失儒雅,与当今时代合拍的同时而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正所谓“飞走流注之势,惊疏峭绝之气,淘淘闲雅之容”。

IMG_5718

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王堂兵的行草书以其扎实的功力和独特的个性而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堂兵兄正值壮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照此发展态势,假以时日,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图片_20170524112719

IMG_5720

IMG_5770

IMG_5722

IMG_5721

IMG_5768

IMG_5723

微信图片_20170522141110

5月29日 19:00

墨池学院 王堂兵老师

和你一起

从宋人手札谈行书临创转化

详情如下

王堂兵海报

☞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
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

—王铎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有“神笔王铎”之誉。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王铎44岁-46岁三年间遍临《淳化阁帖》的晋唐名迹,几可达到乱真的境地。《瓊蕊蘆帖》便是其临习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铎临帖非常讲究,笔笔有来历,绝不妄为。

1

▶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琼蕊庐帖》临《淳化阁帖第五·古法帖》后

▶ 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千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他日当为亲家再书,以验所造如何。
——《琅华馆帖》(张翱刻本)之《仿古帖》后

2

▶ 怀素独此帖可观,他书野道,不愿临,不欲观矣。
——《琼蕊庐帖》临《唐僧怀素帖》后

▶ 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
——临《淳化阁帖·褚遂良帖》后

3

▶ 每书当于谭兵说剑,时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辄有椎晋鄙之快。
——临《为啬道兄书诗卷》后

▶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琅华馆帖册》后

4

▶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忽忘。
——《草书杜甫秦州杂诗卷》后

▶ 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动曰:某学米,某学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欧。寓此道将五十年,辄强项不肯屈服。古人字画诗文,咸有萭*(寻获)。匪深造博闻,难言之矣。
——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尾

5

▶ 辛巳初一日,披览是册,忽已四载。苦庐无佳,况墨事都废,偶披览辄觉稍快然。此予四十六岁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以旷。已经崇峰,顿俯于下。凡画以自足,皆为河伯一流。
——《琼蕊庐帖》后

▶ 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足支)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今再审观,亦觉有所证。(至至)不知于堂奥殹!归之二弟仲和,则余三十年于书、于诗、于文、于字其敝精凝神,亦可概见矣。
——《琼蕊庐帖》后

6

▶ 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惜不多见,载之古今,寥寥数行耳。极力摹写,瞠乎其后,始信书法非易事也。
——《琼蕊庐帖》临《晋黄门郎王徽之书》后

7

▶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
——《拟山园选集》(诗集·台湾学生书局)卷一


2017年6月23日 19:30

墨池学院特邀 宫春涛老师
学习王铎,突破自我

第一节 对“奇人”王铎的印象
第二节 王铎行书的用墨与章法
第三节 王铎行书的临摹与创作

直达痛点的讲解
详情如下

宫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

—— END ——

没错,我们又有活动了

没错,我们又发福利了

爱好书法的你,不要错过哟

0

精心选取

明星爆款产品

限量秒杀66折

墨池可是下了血本

000

222222

花瓣

【活动时间】

周五(5月26日)晚8点开始 截止12点

【活动内容】

精选纸笔各一款,限量各5件,66折秒杀

1111

/ 【墨岚】墨池专供 中楷 精选羊毫毛笔 少量加健 3支装包邮 /

笔

点击秒杀

/ 楷书临习专用纸 /

纸

点击秒杀

感叹号

【购买须知】

每个用户每款限购一件!

拍下订单后5分钟内未付款的系统将自动关闭订单!!

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哦!!!

晚上八点不见不散

先到先得抢完即止!


【墨岚】墨池专供 中楷 3支装包邮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楷书临习专用纸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墨池客服

| 曲朝阳 |

微信图片_20170526112914

曲朝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肇东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肇东书画院院长,瀚海沐风主要成员。瀚海沐风《青少年书法报》大型网络书法公益讲堂导师。

作品入展:
全国第四届草书展 入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
生态大连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最高奖。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 优秀奖。
全国首届临帖展 入 展
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入展。
全国第三届草书展 入展。
首届西狭颂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入展。
“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 入展。
首届中国好书画全球书画大赛 入展。
国英杯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奖赛入展。
全国第二届“中华曾氏祖根地”书画展 入展。
黑龙江省第二届书法篆刻精品展 入展
黑龙江省首届临帖展 入展。
黑龙江省首届中国画双年展优秀奖等。

4

| 曲朝阳老师部分作品欣赏 |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4

2017年6月08日 19:00

墨池学院特邀 曲朝阳老师
从《集王圣教序》的实临与意临开始
带你深入晋人的最高境界

详情如下

曲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