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精英者,出类拔萃之谓也。近年来,一批年轻有为的新锐书家脱颖而出,屡获国展大奖,逐步成为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书坛精英》即为他们所设。定期推出这一栏目,意在促进广大书法同道之间的交流。敬请关注。

——北兰亭学术部

2016.11.21

IMG_5558

♢ 书家简介 ♢

冯错,号逸秦堂。初钟情于宋人手札,游心苏、米。后上溯晋唐,用功于孙过庭《书谱》,褚遂良、二王手札以及《大观楼》诸帖。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南吴门书社副秘书长,逸庐传播创始人之一,诗人、墨池CEO。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展
书画印写意宋庄名家提名展
山东省当代青年书法作品展
第六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山东省第二届书法篆刻小品展获奖提名
书法报30年全国书法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
首届“陶渊明奖”全国书法展
天地之中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首届“羲之杯”全国书法


 ♢ 作品欣赏 ♢

IMG_5559

行草    120cmx45cm   2016年

IMG_5560

局部欣赏

IMG_5561

草书    120cmx45cm   2016年

IMG_5562

局部欣赏

IMG_5563

行草    120cmx45cm   2016年

IMG_5564

局部欣赏

IMG_5565

行草    120cmx45cm   2016年

IMG_5566

局部欣赏

IMG_5567

草书    120cmx45cm   2016年

IMG_5568

局部欣赏

IMG_5569

行草    45cmx55cm   2016年

IMG_5570

局部欣赏

IMG_5571

行草    55cmx60cm   2016年

IMG_5572

局部欣赏

IMG_5573

草书    80cmx60cm   2016年

IMG_5574

局部欣赏

IMG_5575

行草    55cmx60cm   2016年

IMG_5576

局部欣赏

IMG_5577

行草  75cmx60cmx5   2016

IMG_5578

局部欣赏

微信图片_20170522141110

♢ 名家集评 ♢

冯错书法,有格有致,格在唐,致在江南烟水中。才情难掩,无羁之中常见逸笔。他一直保持动态的小行草的书写,他的笔下亦是帖学的范举,从《书谱》入,取其流畅爽健一脉,然生涩诡异待出。近来观其作,添入行书之迹,可见南宫形态,时而亦有元人康里子山之意,流美之极,偶以楷则调之以节,渐入自然表情达意之境。

——李双阳

冯错学晋人,不光学其字,还学其人,学其心性,学其人格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冯错习书,正在入晋,体味晋,实践晋。这一个入字了得,既得晋人法,又将摄晋人魂。

——马玉琛

冯错,在“王”字用笔上,他轻而易举的洞察到这一特征。他在学习“王”字笔法时,对笔锋调控的感觉相当不错,尖锋入纸,摆正笔锋,储势发力,这一系列动作做得相当干净、明快。可以说对笔锋的体验比一般书法作者更有主动意识。特别储势发力过程,能做到干净而不刚猛。说明在调控用笔力度上的把握有着细腻而敏锐的能力。别看这点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使他在行笔过程有着更从容、更多的空间把控行笔的变化。       

——董水荣

冯错年纪轻轻,恬淡随和,才华横溢,书法天分极佳。学书深入浅出,得古法又不为古法所困,追求本心本性的自然流露,点线充满活力,隽美华丽,起承转合乖巧到位,体现出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阎揆

冯错有所悟,他能较早的于繁杂的经典体系之中,明确个人审美之所向,取法之所宗,入手即钟情二王一脉法书、《书谱》诸帖,心志专一,日日临池,终年不断。近年来又纵横于历代经典翰墨碑帖之间,广博约取,旁通曲引,由此方才见其今日之腕底传情、笔下生风。

——杨晓辉

人常见冯错豪迈处,善饮,善言,爽朗明快如利刃,但殊不知冯错本“腕下无鬼”,勤奋之力,少有人知。冯错非无成就的底子,不过他更愿意做个“有趣”的人,蝼蚁不做,冯错心中有自己的远方,和神。

——许某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