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7的那一年,
一位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新疆一带的遗址,
发现了汉代用墨写在竹简上的文字记载,
就此更敞开了我们与汉朝对接的时空大门。
我们称它为「汉简」
汉字的脉络渊源流长,
即使我们不与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空背景,
但骨子里有着太多相传相长的精神传承,
今日就带大家回到汉代,
「汉简」中的笔墨气息一探究竟。

微信图片_20170828161011西汉敦煌悬泉置简、牍、觚、封检

给大家恶补一个历史小常识:

当时其实是全民学书法的年代,
这如何解释?
这就归于萧何颁布了一条法令,
它的核心思想是
“你想当个官,就得给我学写字!”
若是想应考的学龄儿童都要学「八体」:
大篆、小篆、刻符、虫书、
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透过层层的选拔,再由太史令进行考试,
以成绩优劣再授不同位阶的官职。
简而言之,
你要先会背书,再评定你是不是认识各种字体,
认识的字多就是小官吏,
而书法好的人就是大官吏。

微信图片_20170828161544

所以,汉简的内容更体现出
“全民皆是书法家”的高超战斗力!
其内容包含政治、经济、民间文化、百姓生活记录等方面,
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轻松、灵动多姿的简牍。

当时纸张还尚未发明出来,
汉代以简牍及碑刻为主要的纪录工具,
写竹简更轻易普及于百姓日常,
基于竹简空间的限制,也造就汉简的艺术特征,
讲得白话一点儿,就是:
“这么窄的篇幅,还要写那么多事,
字快写完的时候,不狠狠的撇下去,
感觉很对不起自己!!”

微信图片_20170828161547居延汉简

汉简中的字形出现波挑与竖画的强化,
同時也使书写者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所以,汉简才那么美呀!


墨池学院特邀 张书聪老师
带你加深对汉简的体会,吸取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掌握用笔特征,做到率意又不出法度
增强书写灵活性,纠正书写中“呆滞、刻板”的通病

微信图片_20170823161601

长安大学毕业,武警黄金部队退役上校警衔,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长安书学院常务院长兼秘书长等。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2009年9月西安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摄影展一等奖。
2009年10月在陕西省“慈善杯”书法新人新作选拔大赛中获优秀奖。
2009年12月 “寿”字入选《中国大福大寿书法展精品集》并获得金奖。
2010年12月获“中国书法之乡三原于右任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1年陕西大明宫遗址书画篆刻名家邀请展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1年陕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书画展一等奖。
2011年入选全国职工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首届 “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

—— 作品展示 ——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11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23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26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29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32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34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51

640_看图王.web

微信图片_20170621130348

—— 课程安排 ——

第一节 大胆率意的用笔
2017年09月06日 19:00
汉简书法风格浅析(讲述+图片演示)
选择适合自己临习和创作的帖(讲述+图片演示)
藏、露技法和运用(讲述+视频演示)
细线和铺毫技法(讲述+视频演示)

第二节 自然天成的结体
2017年09月13日 19:00
汉简的点画特征分析及演示(讲述+视频演示)
单字的聚散、开合(讲述+视频演示)
章法参差错落(讲述+视频演示)
规整中的变化(讲述+视频演示)

第三节 临摹到创作
2017年09月20日 19:00
直画的长伸和重墨的使用(讲述+视频演示)
汉简的结字特征及怎么临习汉简(讲述+视频演示)
汉简的章法布置及创作(讲述+视频演示)
临创演示(讲述+视频演示)

详情见海报上

张书聪海报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END ——

昨天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
徐掌柜的朋友圈早就被一大波情侣攻陷了
名副其实的虐狗日!

微信图片_20170829112508

七夕要约会,成本非常贵,
问我怎么办,点开试试看
感谢大家活跃参与昨天七夕的活动

活动详情回顾:
1.转发指定页面至朋友圈并截图给客服,即可免费获赠价值26元的精美花笺一份,花笺颜色随机(限量100份)。
2.参与留言活动,在末页的留言板,用一句话说出您与书法的“情缘”,并截图给客服,届时我们将选出10名“最美”留言,免费赠送价值66元的冯错老师定制毛笔“将错就错”一支。

微信图片_20170829113429

微信图片_20170817151438

微信图片_20170829113437

参加转发送花笺活动盛况

微信图片_20170829095922

微信图片_20170829095928

微信图片_20170829095933

微信图片_20170829095937

感谢大家积极留言赢毛笔活动

留言展示 (2)

留言展示 (3)

留言展示

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
选出了10名获得“将错就错”的优秀留言

微信截图_20170829114724

恭喜以下10位中奖者!!!!

金永
墨韻齋書法/李尊武
九个太阳

有一俊兮
A 太谷聚賢齋
轉山社 韋諍
醉墨
不流于古
古雅

(备注:请获奖的10名用户与客服联系并留下收货地址以便我们寄出礼品。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

墨池顾问 - 副本

IMG_3627(1)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长于书法,其晚年书法更是超凡脱俗,其中《心经》便是其代表作。

IMG_3628

(清)弘一法师·《心经》(局部)

弘一法师的这件《心经》,写在状元笺折页上,整体展开后也可以视作手卷形式。状元笺原本是写小楷或是小行草所用,但是弘一法师的处理方式却能够借鉴到中楷的创作中来,他以状元笺的两行为一行,将字距、行距控制在一个字左右,与其简淡的字法相得益彰,十分疏朗通透。

01

IMG_3629

02

IMG_3630

03

IMG_3631

04

IMG_3632

05

IMG_3633

06

IMG_3634

07

IMG_3635

08

IMG_3636

1
(清)胡开文制墨

墨块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松烟一种是油烟。普通的都是油烟,油烟墨书画都相宜。松烟墨仅宜于写字,但墨色虽深重却无光泽,并且一着了水容易溶化。科举时代用以写卷册,取其乌黑。自从海通之后,制墨都用洋烟,便是煤烟。制煤者贪价廉工省,粗制滥造。虽在初学者无妨采用,但品质粗下,实不宜书画。

2
(明)程君房花卉图八角墨

古代制墨,每代都有名家。但到了现在,明以前的已不可见了。明代如程君房、方于鲁诸人的制墨,现在尚得看见,惟赝品每多。又古墨原质虽好,倘使藏得不好,走胶或散断之后,重制亦便不佳。

3
(明)方于鲁监制圆形黄墨

有些有古墨癖好的人,喜欢收藏,但自己既不是用墨的人,又不能“宝剑赠烈士”,只是等待其无用而已,实是可惜。目下乾隆时的好墨可应实用,颇为难得。至乾隆以前,保藏不好的已不堪应用了。

4
(清)乾隆御制龙纹墨

古墨坚致如玉,光彩如漆。辨别古墨的好坏,《墨经》上有几节论得很精:“凡基色紫光为上,黑色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凡光与色不可废一,以久而不渝者为贵,然忌胶光。古墨多有色无光者,以蒸湿败之,非古墨之善者。黯而不浮,明而有艳,泽而有渍,是谓紫光。

5
(明)成化龙香御墨

凡以墨比墨,不若以纸试墨,或以砚试之、以指甲试之皆不佳。凡墨击之,以辨其声:醇烟之墨,其声清响;杂烟之墨,其声重滞。若研之辨其声,细墨之声腻,粗墨之声粗,粗谓之打砚,腻谓之入研。

6
(清)乾隆御制咏花诗玉兰白墨

凡墨不贵轻,语曰:“煤贵轻,墨贵重。”今世人择墨贵轻,甚非。煤粗则轻,煤杂则轻,春胶则轻,胶伤水则轻,胶为湿所败则轻,惟醇烟、法胶、善药、良时,乃重而有体,有体乃能久远,越久越坚。

7
(清)乾隆御制六角龙纹墨

普通墨的最大坏处,是胶重和有砂钉。胶重滞笔,砂钉打砚。以光彩辨古墨好坏的方法,也可应用到市上较好的墨。还有一种辨别墨质的方法用辨别墨质粗细的方法辨别好坏。便是磨过之后,干后看墨上有无细孔,孔细孔大,亦可分别它们的精粗。

8
(明)万历龙纹朱墨

磨墨用水,须取清洁新鲜的。磨时要慢,慢了就能细,正像炖菜时须用文火一样。古人论磨墨说:“重按轻推,徐徐盘旋。”又说:“磨墨如病。”真形容得很妙。

9

作书用墨,欧阳询云:“墨淡即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但古人作书,没有不用浓墨的,不过不是绝浓。又宋代苏东坡用墨如糊,他说:“须湛湛如小儿睛乃佳。”明末的董思翁以画法用墨,那是用淡的,初写时气馥鲜妍,久了便黯然无色。不过他的得意竹品,也没有不用浓墨的。行、草书的用墨与真书不同,孙过庭的《书谱》上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姜白石的《续书谱》上说:“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这一方面是笔势上的关系。

10
漱金松华图墨

—— END ——

汉尚“气”、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碑”,每个时代的书法都有各自不同的崇尚,当今书法的崇尚是什么呢?有人概括说当今尚“式”。

IMG_3622

“式”即形式。当书法走出文人书斋,走向展厅之后,展厅对书法的要求由耐人咀嚼的“精妙入微”转向迅速抓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各种大展,每次投稿都在成千上万,评委们要在这么多作品作品中挑选出少量的优秀作品,你的作品如果不能在一两秒钟内打动评委,他就不会再看了。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即使是穷其一生的功夫也没有用处。

IMG_3623

当今的各项大展,一旦人选或者获奖,书法家立马身价倍增,润格成倍甚至数十倍地提升。在笔墨功夫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字上下功夫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于是便在形式上下功夫。有些人甚至戏称,现在的参展作品必须好好“装修”!因为同样优秀的字,写在一般的宣纸上,就没有多少视觉冲击力,但如果在载体上变换一些花样,很可能一下子就能抓住评委的眼球。

IMG_3624

于是,染纸,作旧,拼纸,增色,各种形式不一而足,每一次我们参观大展,都会见到想象不到的新奇形式,其装饰的效果的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IMG_3625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载体变换的追求,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应有之义,也不是书法家应做的事情,这对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不是一种正途,正如现在许多人把书法当功名去追求一样,二者都不是书法艺术的本质追求。有些作者曲了参展,一次要写数百张宣纸,有的作者为了人选,不惜重金贿赂评委,有些作者把书法当政治,把书法家协会的领导地位当成政治身份来角逐。

IMG_3626

过去的书法家往往同时还是学者,书法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道,然而现在许多“书法”作品却成了“工艺品”,练书法则成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手段。这些都已经严重扭曲了书法艺术的正当追求。

各届书法大展成了书法界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要想真正入选,就必须按照现行的游戏规则做事。如果照此方向发展,若干年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会向什么程式演进?

作为教育的最高等学府,大学校名的题字不能马虎对待。这些著名的大学的题字书法,都是请谁写的呢?

北大、清华等:毛泽东所写

1949年12月,北京大学正准备举行第51周年校庆,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就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

1

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现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2

此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南开大学等都是毛泽东所题。

3

4

5

6

值得一提的是,小编的母校南京大学校名同样是毛泽东所书,只不过并不像之前几所学校一样是毛泽东特意题名,而是后来学校领导通过集毛泽东书法中“南京大学”四个字而成。

7

北航、北理工:赵朴初所写

赵朴初,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先后就任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是一位博学鸿儒,在近代社会有着很高的名望。

8

9

同济、华东师范:舒同所写

舒同(1905-1998),字文藻,又名宜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名誉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毛泽东称赞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

10

11

东南大学:集王羲之字

东南大学的校名是从《集王字圣教序》中,选取了“东南大学”四个字组合而成。

12

13

14

15

16

中科大、吉林大学:郭沫若所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办时由郭沫若题字,郭沫若也是该校的首任校长。

17

18

厦门大学:集鲁迅字

19

东北大学:张学良所写

1992年11月,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行校长职务的宁恩承取路香港去台湾探访张学良时,谈到了东北大学复校一事。张学良非常高兴,他感慨地谈到,我的军队没了,我的军衔没了,我只有东北大学、老朋友和过去的事了。11月30日,他在专用的“张”记信签上,题写了“东北大学”四个字。

20

这么多大学的校名,你觉得哪一个写的最好呢?你的大学校名,又是谁写的呢?

—— END ——

1

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岳飞孙。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工诗文,痛其祖为秦桧所害,作《金陀粹编》、《吁天辨诬集》、《天定录》等。又著有《九经三传沿革例》、《桯史》、《玉楮集》等书。所作《宝真斋法书赞》今存二十八卷,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注录评述自晋及宋名人真迹,先引原文,后系以跋,并为之赞,其中甄录繁富,考核谨严,不仅于书学上有重要之价值,而且颇关学术政理,足可补苴别集,订正史实。

岳珂长于书法,
其小楷颇具风格,
在《唐摹万岁通天帖》后的题跋,
堪称其小楷的代表作。

2
(南宋)岳珂《跋唐摹万岁通天帖》

岳珂此作书于长方格子内,
用笔敦实、点画精到,
字形方整、结体端庄。
小楷中夹有章草笔意,
颇具锺王遗风,沉稳大气。

01

3

02

4

03

5

 

17

繁体字是我们的传统汉字发展下来的,简化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有人把繁体字和简化字对立起来看,有人会至主张取消简化字,就像几十年前要取消繁体字一样,这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当承认,我们的繁体字随着历史的发展很芜杂,需要整理。简体字也有些不合理的部分,也需要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带着历史的观点,带着传承文化的目的,不能为了简化而简化,不能把汉字的历史感抹掉了。有些简化字,从草书里面是能找到根据的,或者说,有些简化字,原本就是楷书的草写,例如“学”字上面一部分改成三点,这原本就是草书的写法。

1
(元)鲜于枢《韩愈进学解》中的“学”字

1956年,国务院通过第一批简化字,因为社会在前进,文字需要发展,简化字的推行,现在看来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文化的普及与繁荣,简化字的推行功不可没。不过,1977年又推行了第二批简化字,但没多久就被叫停了。为什么呢?因为简化过度了。

2

在文字的选择使用上,大家的自由度可以高一些。有人喜欢繁体可以写繁体,有人喜欢简体可以写简体,这是可以彼此包容的。或者说,有人愿意写篆书,有人愿意写汉隶,有人愿意写楷书,都是可以的,也是自由的。

3
(隋)智永《千字文》中的“实”字

那么,简体字与繁体字书写起来哪个更好呢?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中国汉字,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有优点。历代以来,对文字的修订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文字的演变也一直朝着正确的方面发展,我们在执行了好多年的繁体字的情况下,又大力地推行简化字。

4
(唐)怀素《小草千字文》中的“为”字

如果我们学过一些汉字发展史,就会了解到,其实中国的几批简化字,尤其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一批,它有一些并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有一些唐代就有的写法,在民间就有的,我们能够在石刻上,还是有些抄写的经卷上都能够发现这些简化字。所以,大部分简化字还是言之有理的,但有一部分也有问题,但是那些瑕不掩瑜还是可以继续改进的。

5
(唐)孙过庭《书谱》中的“见”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汉字从繁到简,是历史的趋势,是必然的。汉字由繁到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怎么简化得更合理、更科学,而不要有将繁体字和简化字对立起来的做法,就像我们不要将书库艺术和电脑字体对立起来一样。简化字有简化字的好处,繁体字也有繁体字的好处,什么事情都不要一刀切。目前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都暂且保持原状为好。不合适者,我们不用忙,大浪淘沙,历史会自然淘汰掉它的。

对于新时代的我们而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我们应当珍爱宝贵的汉字遗产,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我们都有必要掌握,并且对其作出科学的研究,使之代代相承。

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单选)
繁体字好,字形美观,涵义深刻。(单选)
两者都好,都有必要掌握与传承。(单选)

你觉得是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留言等你来投票

—— END ——

IMG_3580(1)

宋版书《唐女郎鱼玄机诗》 

秦桧,状元出身,他不仅博闻强识,博览群书,聪颖超群,字写得娟秀,神采奕奕,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据说他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汉字,再加上他对宋徽宗瘦金体研究深入,对其工整划一,自成一家,号秦体。

秦桧(1090-1155),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后逃回临安。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他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时至今日,宋体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字体,它为汉字的普及、传播功不可没。

那么,秦桧发明的字体为何不叫“秦体”而叫“宋体”呢?

IMG_3581

岳飞庙前的秦桧秦桧夫妇跪像

按习惯,秦桧创立的字体应该叫秦体。但“人自宋后少名桧,我来坟前愧姓秦”!连他的后代都感到羞耻,他创立的字体不能称为“秦体”也就不难理解了;再者,我国历代书法评价中,书品和人品是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人品历来高于书品,书法是学识、才能、品质高度融合的体现。司马光云:才胜德者,小人也。由于秦桧臭名昭著,于是人们因人废字,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宋体字虽然源于宋代,但直到明代才确立。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IMG_3582

秦桧书法《偈语》

秦桧仕途大起大落,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力主宋金议和,深得高宗宠信,最后于1155年病逝。除了作为奸臣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忠烈将领岳飞而闻名之外,秦桧的书法也备受瞩目。

IMG_3583

秦桧《深心帖》

秦桧代表作《深心帖》,书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个月前刚进太师魏国公)。此帖笔意在米芾和蔡京之间。

IMG_3584

秦桧书法《偈语》局部

《深心帖》出自《楞严经》第三卷,实为残帖,该帖前面至少应有正文41个字。秦桧传世书法不多,《深心帖》可以代表秦桧书法的最高水平。

IMG_3585

《深心帖》局部

所谓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清代杨守敬也认为“品高则下笔妍雅”,但这点似乎被秦桧给否定了。究竟该如何评价?

1_看图王

《兰亭序》售罄,已无真货,这是一个事实。

我们只能从各种的摹本、临本中去想象一下它原来的样子。如感受嫦娥,如醉迷貂蝉,捕风捉影一般脑补一些美的画面。

褚遂良临本的影响虽逊于冯承素摹本,但从另一个方面可以感受褚遂良行间玉润、美若婵娟的风采。

褚遂良临的不像,褚遂良临的很好。

褚遂良为什么临摹《兰亭序》?

关于褚遂良为什么会临摹《兰亭序》,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他喜欢临摹。一个是受人嘱托临摹。

2

3

4辨才(王羲之N代孙)

太宗皇帝派遣了自己最得意007假扮落魄书生潜伏在辨才身边,趁其不备,窃走溜之!

5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6

 

褚遂良临的不像,却不挨太宗皇帝批评

7

8

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从用笔上看中段丰腴,起收笔处虽锋芒多姿却不刻意强调。

9

褚遂良临本则用笔清秀,线条遒劲。虽然结构相似,但神采却是另一番滋味。

10

 

《兰亭序》的潇洒是不存在任何收敛和拘束的,点画映带之间都含情默默。

11

褚遂良对于临摹的则温文尔雅,虽然放松但却有所节制。与《兰亭序》风流本色相比,褚临本文秀更多。

既然临摹可以不像,而且像太宗皇帝这么有眼光的书法家也都不会过于苛刻于临摹的细节。那么,这样说来我们也可以写的不像了?如果这样发问,相信90%的人会说,你这是给临写不像找借口!好吧,那我们就一块再来研究一下临摹该怎么临!

12

 

学习褚临本,反思我们该如何临帖

13

14

具体到临摹学习,我们应当做如是想:

我是被这个字帖什么地方打动了呢?
我学这本字帖是为了让自己笔法更纯熟?
还是结构更美观,或者章法布置更合理?
我理解字帖作者吗?

15

若真能如上思考,追求技法则深入研究细节;追求结字则描摹结构;想要章法上得到提高,那么就该以全局的方式看待谋篇;如果要提高逼格,那么就该思考一下自己能否与作者在精神上对话?

临摹,要么看细节,要么看技法,要么看气质,没有高低,只有“惊艳”到自己才好。可以临的不像,但不能临的不好。

《兰亭序》褚遂良摹本
(请横屏欣赏)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