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书法,是指汉代书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在纸张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载体。根据史书记载,简牍在古代已有所发现,但因时代太久,后来都已失传了。汉简的大量发现和挖掘,並得到保存和研究,则是晚清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的事情。各类简牍的发现,引起了中外书法界的注目,同时为研究中国书法史增添了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填补了由秦至汉书法真迹的空白。
两汉时期遗留下来大量的简牍。早在北周时期,就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汉代简书,北宋曾在甘肃等地获得过东汉简。近代最先发现的古简是魏晋简。狭义上的简书就是指汉简,其对后世书风影响很大。
简牍书体,笔法精妙,质朴古雅,自照茂美,千姿百态,严谨率意,跌宕雄放,从中可以窥见各种书体的原委。篆隶正行草各体无所不有,简牍书法的艺术性逐渐为书家和社会的重视,终将在中国书坛大放光彩。
简书用笔大胆率意、任情恣性、天真罄露,结体自然天成、不守故常,将汉字结构中的平衡对称、统一变化、违和虚实、主次长短、宽窄粗细等矛盾对立关系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突出展现了不拘一格的形式美。也就是说,汉简精美不仅限于微小,庞大不见得代表气势。
西北汉简都是选用较好的材料加工精制的,每一根简的横断面都成正角长方形,四边和上下两端棱角明显。书写之前,要经过一道用特殊液体涂染的手续。而南方所出的汉简,多用竹制,经过杀青后炮制而成,无论竹简、木牍,因限于材料或为便于携带、收藏、展视等,都不可能制作得又宽又大,只有尽可能做得窄小轻便,才适合实用。正因为如此,简牍的书写者别具匠心,使字迹尽量向横面发展,左撇右波,极力行舒展之意,使结构紧而不密,疏而不松,既节省书写材料,又创造出隶书独特的形体结构。
汉简不简单,现在就有一个学习汉简的机会
墨池学院特邀 张书聪老师
和你一起
加深对汉简的体会,吸取对自己有利的元素
掌握用笔特征,做到率意又不出法度
增强书写灵活性,纠正书写中“呆滞、刻板”的通病
长安大学毕业,武警黄金部队退役上校警衔,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长安书学院常务院长兼秘书长等。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2009年9月西安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摄影展一等奖。
2009年10月在陕西省“慈善杯”书法新人新作选拔大赛中获优秀奖。
2009年12月 “寿”字入选《中国大福大寿书法展精品集》并获得金奖。
2010年12月获“中国书法之乡三原于右任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1年陕西大明宫遗址书画篆刻名家邀请展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1年陕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书画展一等奖。
2011年入选全国职工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首届 “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
—— 作品展示 ——
▼
—— 课程安排 ——
▼
第一节 大胆率意的用笔
2017年09月06日 19:00
汉简书法风格浅析(讲述+图片演示)
选择适合自己临习和创作的帖(讲述+图片演示)
藏、露技法和运用(讲述+视频演示)
细线和铺毫技法(讲述+视频演示)
第二节 自然天成的结体
2017年09月13日 19:00
汉简的点画特征分析及演示(讲述+视频演示)
单字的聚散、开合(讲述+视频演示)
章法参差错落(讲述+视频演示)
规整中的变化(讲述+视频演示)
第三节 临摹到创作
2017年09月20日 19:00
直画的长伸和重墨的使用(讲述+视频演示)
汉简的结字特征及怎么临习汉简(讲述+视频演示)
汉简的章法布置及创作(讲述+视频演示)
临创演示(讲述+视频演示)
—— 详情见海报上 ——
▼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 报名咨询 ]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