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是一种持久性的工作,从小开始练字非常有必要,4-5岁开始练字是最好的时候,不过这时一般是练一些简单的,像画图、数字、字母、拼音之类的,上了小学就要正式开始识字写字了,孩子和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IMG_3904

1.提高学习成绩

看过小学课本的人都知道,小学的东西很简单,而且问孩子的时候,他也是说都会、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完成的也还不错,但是为什么每次考完试,分数都让家长很头疼呢?唯一的理由就是:考试的时候没有认真做,粗心了。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的时候也是说: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也很乐于助人,同学跟老师都很喜欢他,就是做题太粗心了……粗心,这可是硬伤啊!不难发现,考试成绩好的他们的字都写的很好,最起码也是方方正正,一笔一画写上去的,虽称不上赏心悦目,但看起来非常流利;成绩不好的卷面就不一样了,涂鸦、潦草,什么都有,像这样的态度想得高分都难啊。

IMG_3905

2.磨练心智

目前写字不佳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是没有练过字,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练过字,但是因为方法不正确,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后放弃了。所以正确地引导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能够每天练字30分钟,坚持1-2个学期的话,对其意志力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如果每天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在固定时间段内练字,比如说晚上8:00-8:30,也是对孩子执行力的很好地锻炼。

3.提高学习积极性

古语有云:“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只要孩子的字写得好,一定会被老师发现,按照老师的一贯做法,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好好写字,一定会把你的作业在班里展示,并当众夸奖,还会让每个小朋友都向你学习;老师知道了,家长也就马上知道了,父母会将孩子的练字帖、奖状挂在墙上,亲朋好友来串门时,看到了也会夸奖孩子,孩子被表扬的多了,自信心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IMG_3906

4.树立好印象

字如其人。一个班里面往往不会有几个字写的很好的,孩子字体好的话,老师会对他有一个很好的印象,有什么事总是会想到他,从而得到更多的关爱,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都会考虑在内的。

5.开发大脑

人的大脑是永无止境的,而且是越练越活,练字的时候,不可能只写字,大脑一定是在思考中的,动手即动脑,二者是分不开的,即使是潜意识地用脑。有时候可以练一些迷宫类的游戏卡片,非常有利于锻炼右脑,右脑开发的好了,孩子的记忆力会得到质的提升。

IMG_3907

6.写好签名

无论在什么年代,亲笔签名都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古时候人的书信也是通过字迹来辨认的,现在的一些疯狂粉丝也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到喜欢的明星的亲笔签名,信息化时代也是从未改变。

7.提高审美情趣

鲁迅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学生可以自觉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觉感受流动的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它就在眼前。此外,书法的内在美更需学生去审视。因为每一个字的点捺都有生命的顿挫,每一根线条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学生透过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书法者的喜怒哀乐与悲欢情愁,感受魅力。

IMG_3908

8.培养严谨踏实的态度

中国的汉字是讲究间架结构的,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形成一丝不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学生一种严谨的作风,不但在写字上是这样,在学习上,在生活上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想把字练好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的临摹才会有所收获,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写字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练学生的毅力,并养成学生一种良好的踏实的作风。

《汉汲黯传》是赵孟頫传世小楷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与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经》等相比,此作起笔敦重典雅,既无媚笑之态,又无蝌蚪之蠢,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既无风驰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请欣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END ——

1

2

微信图片_20170903212704

微信图片_20170903212726

由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省文化馆、刘海粟美术馆、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岭南美术馆联合承办的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回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17年9月9日上午9:39分在湖南省文化馆(湖南长沙天心区杉木冲路)开幕!

此次展览邀请了全国近130位书法博士及博士生参展,涵盖国内所有招收书法博士的知名院校,其中近40位担任书法专业的硕、博士生导师近20位博士后,他们在全国各高校书法专业任教或在科研院所、艺术杂志从事相关工作,或精研创作,或擅长书学研究,可以说是当代书坛最中坚的群体力量,肩负着书法未来发展之重任。此次展览是博士书家精英群体的又一次集体亮相,希望全国的博士书家通过雅集,形成合力,在书坛繁荣的形势下致力于更好地承续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书法学科建设,引导书法发展方向,提升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力。

欢迎广大书法界同道、书法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展览开幕式并观展,共同感受当代书法博士作品的魅力和独特风采! (温馨提示)现场赠送100本此次展览《学院风骨博士作品集》。


特邀参展博士:特邀博导:学术主持:
王冬龄 邱振中 徐利明

韩天雍 陈大中 白 砥 沈 浩 杨 涛 周 斌
蔡显良 吕金光

中央美术学院
陈忠康 肖文飞 周 延 赵彦国 王 客 杜 浩
尚天潇 李慧斌 衣雪峰 祖彦飞 梅丽君 龙 友
马 超 丘新巧 杨建虎

中国艺术研究院
陈海良 秦金根 林 峰 梁文斌 杨 军 胡庆恩
金美兰 段永成 聂国强 梅跃辉 尤 婕 朱文哲

北京师范大学
顿子斌 李洪智 傅如明 吴慧平 范 功 周勋君
邓宝剑 杨 频 赵际芳

首都师范大学
唐楷之 宗成振 李洁冰 常 春

中国人民大学
成联方 向 彬 李剑锋 宋 涛

中国美术学院
刘灿铭 徐庆华 张爱国 查 律 金 琤 戴家妙
江 平 方 波 陈胜凯 宗绪升 王中焰 储 楚
余 芳 王 业 王佑贵 周寒筠 周 峰 郭建党
丁万里 王佳宁 元国霞 金玟廷 盛郁龙 王钦贤

浙江大学
胡志平 韦 渊 贺文龙 黄映恺 林 如 徐 清

南京艺术学院
章剑华 孟庆星 陈爱民 邱世鸿 刘元堂 朱友舟
杨 亮 杨 帆 吴 鹏 吴云峰 陶小军 朱 琪
李泊潭

东南大学
顾 工 冉令江 杨晓辉

暨南大学
李 永 朱圭铭 赵 辉

四川大学
洪 权 周广胜 王 飞 谢安辉 王书峰 刘志超
彭再生 陈阳静 乔 宇

吉林大学
杨宝林 王登科 马新宇 苏显双 张 函

西安交通大学
杨开飞 徐传法 杨晓萍 王 劲 刘 琰

福建师范大学
王守民

山东大学
刘建峰

中山大学
丁 政

上海大学
王静砚

策展人:
诸明月


【学术主持展览作品欣赏】

(作品按照姓氏笔画排列)

22王冬龄 随月诗 行草 镜片 69×46cm

23邱振中  王昌龄诗  草书镜片  65×108cm

24徐利明 离天三尺三 草书 247cm×123cm

特邀博导展览作品欣赏

25韩天雍  潘天寿诗  篆书中堂  139×69cm

26陈大中  老子道德经句  隶书斗方  66×51cm

27白砥  李群玉诗  草书斗方  50×40cm

28沈浩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  行草条幅  180×48cm

29杨涛  风云花鸟  篆书对联  137×34cm×2

微信图片_20170903160508周斌  唐诗一首  行草条幅  180×49cm

31蔡显良  唐人绝句  行草条幅  175×49cm

32吕金光  郑板桥诗  行书条幅  261×69cm

特邀博士展览作品欣赏

1查律  查慎行诗  草书条幅  180×47cm

2常春  李白诗  行书条幅  201×50cm

4陈爱民  书为心画  甲骨文条幅  180×48cm

5陈海良  戴叔伦诗  行书条幅  107×26cm

6陈胜凯  王安石文  行草条幅  139×26cm

7陈阳静  左图诸子  隶书对联  180×31cm×2

8陈忠康  诗词四品  行草  镜片  87×49cm

9成联方  宋词选抄  行草条幅  195×34cm

10储楚  草书条屏  181×25cm×3

11戴家妙  张效祥诗  行书条幅   139×61cm

12邓宝剑  李白诗  草书条幅  138×69cm

13丁万里  段克己渔家傲  篆书条幅  182×48cm

14丁政  苏东坡题跋  行书中堂  185×97cm

15杜浩  礼器史晨  隶书对联  134.5×34.5cm×2

16段永成  李白诗  行书条幅  180×48cm

17顿子斌  现代书法  96×80cm

18范功  李白诗  隶书条幅  138×70cm

19方波  汪士慎诗 草书条幅  179×49cm

20傅如明  朱和羹临池心解  小楷条幅  181×38cm

21顾工  自作诗  行书条幅  140×69cm

22郭建党  世说新语  隶书条屏  179×97cm

23贺文龙 五林半潭联 汉篆 对联 180×35cm

24洪权  司空图诗  草书条幅  181×48cm

25胡庆恩  省庵大师四念处  楷书条屏  139×17.5cm×6

26胡志平  上古诵经  篆书对联  140×34.5cm×2

27黄映恺 《郑板桥诗》 行草横披 38×147cm

28江平  章祖安论书  行书条幅  140×69cm

29金琤  蔡邕九势节录 行书中堂  138×69cm

30金美兰 唐人诗  行草条幅  181×49cm

31金玟廷  古人论书  篆书中堂  139×64cm

32李泊潭  黄庭坚书论  隶书条幅  180×49cm

33李洪智  杜牧诗  行草条幅  139×70cm

34李慧斌  拂琴走墨  篆书对联  138×34cm×2

35李剑锋  黄山谷论书  条幅  47×76cm×4

36李洁冰  小窗幽记  小楷手卷  28×149cm

37李永 清僧诗六首  行书条幅  173×30cm

38梁文斌  西湖总记选  行草镜片  48×77cm×2

39林峰  画禅室随笔  行草册页  36×50cm×4

40林如  心经  楷书镜片  34×69cm

41刘灿铭 圆觉经 行书条幅  139×69cm

42刘建峰  文心雕龙  篆书条幅  138×43cm

43刘建峰  文心雕龙  篆书条幅  138×43cm

44刘元堂 草书 戴叔伦诗 纸本 2017 33x76cm

45刘志超  王羲之书论节录  草书条幅  183×49cm

46龙友  内景经句  行书条屏  197×156cm

47马超  唐诗四首  行书中堂  176×68cm

48马新宇 古人论书  行草条幅  182×48cm

49梅丽君  李白诗  草书条幅  181×60cm

50梅跃辉  朱长文续书断节录  楷书中堂  181×97cm

51孟庆星  黄宾虹诗 行书条幅  180×48cm

52聂国强  唐寅题画诗  行书条幅  137×69cm

53彭再生  王维诗  草书条幅  180×74cm

54乔宇  书论二则  行草条幅  70×23cm×2

55秦金根  古人论书  行书中堂  146×75cm

56丘新巧 古人论书 行草条幅  181×48cm

57邱世鸿  杨升庵词  篆书条幅  182×61cm

58冉令江  世说新语八则  章草条幅  185×49cm

59尚天潇  苍鹰赋  筑书镜片 800×300cm

60盛郁龙  陶渊明诗  行书条幅  180×97cm

61宋涛  禅诗一首  行草条幅

62苏显双  古人题跋  楷书条幅  180×46cm.

63唐楷之  日月诗书  楷书对联  182×33cm×2

64陶小军  苏轼论书  隶书条幅  180×48cm

4王登科  织女石鲸  行楷对联  182×32.5cm×2

5王飞  金刚经节录  篆书条幅  247×70cm

6 7王劲  蔡邕笔论选抄  行书中堂  181×97cm

8王静砚  苏轼诗  隶书条幅  151×54cm

9王客  隶书  东坡志林一则  33×40cm

10王钦贤  唐诗选抄  篆书中堂  180×66cm

11王守民  燕窗闲话  行书册页  26×31cm×4

12王书峰 范仲淹词  楷书中堂  180×53cm

13王业  王勃《滕王阁序》  小楷镜片35×35cm

14王佑贵  杜甫诗  草书条幅  180×48cm

15王中彦  自作诗  隶书条幅  239×54cm

16韦渊 《韦应物诗》 隶书斗方 69×69cm

17吴慧平  五柳先生传  行草书条幅  235×54cm

18吴鹏  许瑶诗  行草条幅  139×70cm

19吴云峰  苏东坡诗  行草条幅  181×53cm

20向彬  自作诗  隶书条幅  180×49cm

21肖文飞  金农题画梅  行书条幅  181×49cm

22谢安辉  刘熙载论书  篆书条幅  180×71cm

23徐传法 自作诗扇面 行书条幅  143×73cm

24徐清 张迁碑节录 隶书条幅  181×63cm

25徐庆华  王维诗  草书中堂  138×70cm

26杨宝林  苏东坡词  行书条幅  174×47cm

27杨帆  共德克己  甲骨文对联  180×24cm×2

28杨建虎 古人诗  行书条幅  200×50cm.

29杨军  王维诗  行草条幅  139×70cm

30杨开飞 崔子玉座右铭句  篆书条幅  180×49cm

31杨亮  朱伯庐治家格言  楷书中堂  180×82cm

32杨频  渐江题画诗  行书条幅  181×65cm

33杨晓辉  杜牧诗  草书条幅  139×35cm

34杨晓萍  欧阳修试笔  隶书中堂  181×97cm

35衣雪峰  妙法莲华经

36尤婕  杜甫诗  行书横批  34.5×95cm

37余芳  兰亭序节录  篆书中堂  194×95cm

38元国霞  李白诗  楷书条幅  192×52cm

39张爱国  孤篷惊沙  榜书中堂  181×97cm

40张函  李白诗  小楷册页  29×19cm×12

41章剑华   韩愈诗说节录  章草中堂  168×80cm

42赵辉  心经  隶书中堂  140×70cm

43赵际芳  古诗  行书四屏  69×18cm×4

44赵彦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行草四条屏  205×52.5cm×4

45周峰  与朱元思书  楷书条幅  132×33cm

46周广胜  石涛论画节录  章草条幅  183×73cm

47周寒筠  顾亭林复庵记  小楷手卷  229×35cm

48周勋君  古人诗  草书条屏  138×70cm

49周延  张九龄诗  行书中堂  181×97cm

50朱圭铭  古人题画诗  草书条幅  180×45cm

51朱琪  杜甫诗  篆书中堂  180×97cm

52朱文哲  王维诗  草书中堂  140×70cm

53朱友舟  千言十分  篆书对联  161×21cm×2

54宗成振  赵宦光寒山帚谈节录  行书条幅  180×87cm

55宗绪升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选录  草书五条屏  121×15cm×5

56祖彦飞  吴战垒词  行草横批  34×88cm

策展人诸明月作品欣赏

97


57

书名:《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回展作品集》
出版发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美术出版社
装帧设计:壹计画
开本:889mm×1194mm 1/16
印张:24.74
版次:2017年7月第1版
2017年7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398-7839-3
定价:269.00元

5958616062636564

—— END ——

微信图片_20170901161623孙过庭

一、孙过庭其人

说起来,孙过庭这一人物可是一个谜。尽管他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书谱》;但作为官员的孙过庭地位不高,在新旧两《唐书》中似乎也没有传记。也只有孙过庭同时代的文学家陈子昂所撰的《孙君墓志铭》和《祭孙录事文》中有关于他的约略记载。另外,唐天宝年间成书的《述书赋》“窦蒙注”和张怀瓘《书断》中,亦存孙过庭相关的载录。但是,这些记录和后世北宋《宣和书谱》里所书事迹不尽相同,间存异处。

关于名字,《书谱》称撰者孙过庭,陈子昂《孙君墓志铭》称孙虔礼,论者认为是另有其人。《祭文》曰:“元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能和草圣张芝抗衡的书家,应该就是此人孙过庭吧。

恐怕似“唐人多以字行”,称谓之不同乃名和字的混杂而引起。再是“吴郡”和自署的地名,在唐代的行政地名中不见,从出生于“吴”地这一地域概念而言,这里是他的祖籍吗?而现籍还是不能明。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孙过庭行状,正确的记录是没有留下了。

微信图片_20170901162202

二、《书谱》是孙过庭的真迹吗? 

《书谱》确实属于孙过庭所书吗?传记中很难获得他写此书的确凿证据。

《书谱》文首有“吴郡、孙过庭”字样,但无“书”字。文末有“垂拱三年记”,但不置名字。尽管文章是孙过庭的,可书者同样是他吗?

今天,虽然在《书谱》和其他文献中留下了孙过庭书法与传记,与之传世的诸如《草书千字文》、《景福殿赋》等,认定是与所谓《书谱》同笔,可这两种咸被判断不是唐代的墨迹,而是后世所伪托。只有《书谱》,果真属唐代之书,而且是孙之真笔吗?

事实上,清王朝灭亡后,墨迹本《书谱》通过写真、珂罗版的广泛流布而被世人周知是始于1920年。在这当中,似见到由后人所作的多种摹本。主要的理由是:至今所知的《书谱》刻本,享有善本之称的是所谓“薛氏本”(元祐本),然此本远与“墨迹本”异趣;那么,还不如说与之相似的则是“安刻本”(天津本)。 

昭和四年(1929年),松本芳翠在其主办的《书海》杂志发表了著名的《节笔论》。《书谱》即现存的墨迹本是所有刻本的底本,并证明了墨迹本不是“双钩填墨”的摹写本的事实。其论据为:《书谱》大概是在折叠为八分(2.7cm)为间隔的纸张上书写的。笔锋经过折线而产生冲突的部分,线条出现类似“竹节”般的不自然笔致,即“节笔”。

这种“节笔”,无论是哪种刻本皆与墨迹本相同,存在这一情形。墨迹本的用笔线条中留下了折行的痕迹,从写真等,若仔细观察“节笔”部分,笔势自然,决非类似“双钩填墨”等技术摹写,从而确定了《书谱》乃是真迹。《书谱》笔致清晰,节奏明快,能占唐代名笔之位置。

《书谱》的价值,不在于其技法丰富,变化万千,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理论巨著。书文并茂,不可多得。 《书谱》,当为规矩作草之范本。 《书谱》的用笔特点是全面继承了“二王”的用笔方法。且方圆并用,干净,处理精妙、 准确。 学草书者,从《书谱》既可增益书学理论修养,又可窥得草法使转。

墨池学院特邀 常猛老师
临摹结合创作
解决基本技法
提高转换能力
从基础表现到深入挖掘
进一步提升草书书写水平

微信图片_20170901162553

常猛 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山东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特聘讲解员,2015年6月在曲阜书法馆举办书法作品展。作品及文章曾刊发在《书法导报》、《书法家》等艺术杂志,并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入展及获奖经历:

纪念少林寺建寺1520周年书画展特等奖(2016年.河南嵩山少林寺)
“文化中国·森茂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2016年.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第四届”江源杯”青海湖书法大赛银奖(2017年.青海省宣传部)
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入展 (201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二届“书圣奖”书法大展入展 (2017年.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首届“任可澄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2017年.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风骨·陕西省书法院奖书法展入展 (2017年.陕西省书法院)
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2017年.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黄河口杯”书法作品展入展 (2017年.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首届“汝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2017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中原水城”杯全国册页大展入展(2017年.河南雎州美术馆)
第四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入展(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
“聚君堂杯”全国书画精品展 (2016年.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
“正山堂杯”第二届全国楹联书法大赛(2016.中国楹联协会)
孔孟之乡汉碑行·全国隶书展入展 (2016.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第三届牡丹奖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2016.山东省书协)
第三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法展 (2015年.甘肃省文联) 

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入展 (2015年.中国书协) 

“巴山夜雨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入展(2015年.书法报)
济宁市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5年.济宁市书协)
山东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4年.山东省书协) 

山东省第八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2013年.山东省书协)

—— 【作品展示】 ——

微信图片_20170831113207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31113239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3111321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31113215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31113224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31113227

—— 【课程安排】 ——

第一节 《书谱》的价值体现
2017年09月15日 19:00
1.为什么学草书绕不开《书谱》?
2.《书谱》风格作品在当代展厅中的表现
3.《书谱》的基本笔画(视频)
4.中侧锋的运用与转换(视频)
5.临习《书谱》(视频10个)
6.点评作品,解答问题

第二节 《书谱》的用笔
2017年09月22日 19:00
1.《书谱》的起笔(视频)
2.《书谱》的行笔与发力点(视频)
3.《书谱》的使转(视频)
4.《书谱》的连带(视频)
5.《书谱》用笔之浓、淡、干、湿的变化(视频)
6.书谱的临摹(视频20个)
7.点评作品,解答问题

第三节 《书谱》的临创讲解
2017年09月29日 19:00
1.讲解草字的演变
2.《书谱》的字形如何取“势”
3.草书字形对章法的影响
4.《书谱》的“点”、“线”、“面”的变化
5.《书谱》行与行之间的变化
6.草书创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7.书谱的临摹与创作(视频20个)
8.点评作品,分享草书学习的经验

详情见海报上

微信图片_20170901161121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
满血复活的徐掌柜和面无表情的小编
发生了如下对话:

徐掌柜:马上又到周末了,我准备做个活动
小编:什么样的活动?
徐掌柜:少音老师隶书心经集句描灰本系列
限时包邮
买即送价值28元的隶书专用笔【墨客】一支
小编:然后?
徐掌柜:没了。。。

146094936096689809


这一定是徐掌柜在考验我
隔三差五让你写一篇
看你还能写出什么花样来…

微信图片_20170901152910

是在下输了
直接给大家上福利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内(9.2-9.3)
十五款心经集句描灰本限时包邮

【参与活动产品】

11_副本_副本

点击购买微信图片_20170817151434

买即送价值28元的隶书专用笔【墨客】一支

[ 墨 客 ]

微信图片_20170901152229

微信图片_20170901152254点击查看详情

一幅卷轴,一个特别的故事,一部心经,一次人生的更新体验。酸甜苦辣,色不异空,也许令你想停留在某一个角落,某一个特定的字面前,也许勾起了你特殊的回忆,也许是令你安静的下一刻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惊喜。穿越心经,经在心中,声色在外,渐渐体会着这份安宁舒畅的感受笼罩着你。

纸笔已为您备好… …

心经购买入口

商城总链接

(备注:点击图片下“点击购买”或者“心经购买入口”即可进入购买页面直接购买,点击“点击查看详情”即可查看价值28元的赠品隶书专用笔墨客,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

墨池顾问 - 副本

谈及中国书法史,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即: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不过,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涉及到:

一、可以查考的中国历史最早起于何时;

二、文字是怎么产生的;

三、文字史是否与书法史同步;

四、现有的实物资料能否满足我们的研究要求。

第一个问题纯归史学家们考虑,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留给理论家们去讨论,第四个问题,则属于我们的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爱好者们;其实,实物资料的审美价值,更容易让人发生兴趣。

微信图片_20170901140514

西周《牆盘》又名《史墙盘》 西周恭王时期

牆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周圈饰有重环纹。1967年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盘内铸有铭文二百多字,分为两部分,前半记叙西周时期各王的主要史迹,后半记叙做器者史墙一家列祖的重要功绩。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词工整华美,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微信图片_20170901140519

牆盘实物

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可做为西周中晚期书体风格的典型代表。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每字大体为长方形,某些偏旁转折使用圆笔,局部与整体在艺术效果上形式辨证的统一,表现出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的艺术风格。

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牆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接下来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1951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11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27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29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31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33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36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38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40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43

۞

微信图片_20170822112045

▂▂▂

金文0基础入门

2017072708481759143

1元授课,名师指点


微信图片_20170822111917

杨小刚

字容之,号鱼斋、竹景庵 容盛轩。86年生于河北宽城。王友谊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承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宽城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丰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元雅集艺委会成员 。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获奖情况:

《全国文房书画艺术大赛》 书法  一等奖

《警务广场 中国印 篆刻作品征集活动》篆刻二等奖

《西泠印社  守望西泠 篆刻比赛》  一等奖

《第五届上元雅集友谊奖篆书展》获奖

《第六届上元雅集友谊奖篆书展》获奖

《第八届上元雅集友谊奖篆书展》获奖

《中国芮城永乐宫书画艺术节《百家奖》

《中国海西书法篆刻大赛 《获奖提名》

《临川之笔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优秀奖》

《全国君山茶杯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

《第三届正气歌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北京第三届迎奥运书法电视大奖赛 》  三等奖

第二届沙孟海书法艺术展

锦溪杯全国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展

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艺术展

《全国第二届篆书艺术展》入展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入展

《全国第二届平复帖书法篆刻艺术展》入展  

《全国第九届刻字艺术展》刻字入展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艺术展》入展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 入展 

《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艺术展》   入展

《全国乌海杯书法艺术展》鸟虫篆书法入展 

《全国金山岭长城书法篆刻艺术展》入展 

《河北省首届篆刻展 》 入展

《河北省首届篆书展》入展

《河北省首届楷书展》入展

《西泠百年全国印社邀请展》

《第七、八届中韩书画家优秀作品交流展》

《中国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入展

《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   入展

《西山风全国书法小品邀请展》书法作品

《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展》入展

《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赛》书法  入展

《首届孔子艺术展书画大赛》入展

《首届黄庭坚全国书法大赛》篆刻入展

《中国四届芮城永乐宫书画艺术节》篆刻入展

《中国文字之都魅力安阳贞元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书法入展

《笔墨待随时代北京第十五届书法篆刻精品展》书法入展

《首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法大赛》篆刻入展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全国书画邀请展》入展

《中国第二届海西书画篆刻大赛》篆刻入选

《第三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赛》书法  入展

《和美社会幸福广东国际华人书法大展》鸟虫篆 入展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暨蔡伦竹海碑林大赛》入展 

《“林清箴言”全国书法征集活动》篆书 优秀奖《全国安全生产书画艺术展》书法入选

《 金城置业杯首届蔡邕奖全国书法大赛》书法  优秀奖

《地税杯”全国书画大赛 》 书法 入展

《首届“皓月禅心”全国书画展 》书法入展


 

微信

微信群交流,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让书法学习

不再是孤单的修行

第一节 墙盘与西周时期的异同点和墙盘的用笔方法

1.墙盘与西周时期的文字结构的区别

2.墙盘的用笔方法以及特征

3.起收笔的方圆和角度关系

4.转折弧度的姿态表现

5.交接笔的藏露虚实和结构特点 

第二节 墙盘的结构变化和分朱布白的关系

1.线条的排列组合方式

2.线条的镶嵌和包围与半包围的形成

3.墙盘书写技巧和分朱布白的关系。

4.线条的位置与空间关系

5.线条的黑白关系的形成

第三节 金文的结体与疏放率意 动态的制造

1.单个字的形成与整体形态的多样化

2.零部件姿态的多样化

3.零部件的产生和构造规则

4.书写的笔意以及章法处理

5.制造产生书写性行距 大小 疏密的参差变化

微信图片_20170901143708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当代,人人都有独属的二维码。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扫一扫TA的二维码,看看TA的朋友圈。

同样的,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二维码——篆刻篆印。文人书写、描绘的诗文字画,都盖上篆印,代表此人的作品;经手的书画,也盖上篆印,代表曾经收藏、赏玩过。如此过了千百余年,人们依然能够从书画中留下的篆印,分辨出作者和曾经手过的藏家。

d952f5b2680d4923a67bca2602d0e616_看图王.web

【当古人想点赞时他们都做了些啥?】

从唐宋时期开始,文人们都喜欢在书画上题字、押印,跟咱们今天的朋友圈点赞一样,表示“吾已阅,喜欢”。比如,苏东坡要赞王维,便“咔嚓”发个微博,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印章流行起来了,让文人们可以偷懒了,不用吟诗写那么多字了,只要暗戳戳地盖个章,表示已赞,将真迹作为藏品,表示喜欢。

因此,印章一开始是为画作增添了小情趣。在被文人手动升级后,渐渐有了签名、防假冒伪劣的功能。印章也让画作更完整、更有特色。没想到,后来的后来,印章培养出许多自成流派的“点赞党”

6E58B92EF6E36BA2706AB91735D96E29_看图王

【点赞狂魔——乾隆】

在古今爱好书画的文艺青年中,有一个点赞狂魔,他会在字画上作诗(发帖)写评语(盖楼)印一堆章(点赞)。

这个人就是乾隆。据统计,他一生拥有印章数千枚,其中用以点赞、收藏的不计其数。以告昭天下:朕也是有特殊的点赞技巧的。

640_看图王.web

 比如《富春山居子明卷》,见缝插针题它一脸诗,再手痒戳它几个个大印,以示赞;

微信图片_20170901135244

 比如王羲之的《平安史》,印大任性,盖过了字,加上爷爷、爸爸与他一起点赞,前后印章40余枚;

微信图片_20170901135247

 比如钱选所作《浮玉山居图卷》,他题了首诗后感觉好得飞起,就用钤印把画卷上部的空白处都印了个爽……

微信图片_20170901135250

篆刻
来自古代的个人二维码
一种刚柔结合的艺术

书写
镌刻
甚需耐心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
静下心来
聆听时间的流转

北平无战事(1.6厘米见方)

△ 北平无战事(1.6厘米见方)

墨池学院特邀 陈寰老师
从理论上追根溯源,纵观篆刻的发展历程。
鸟瞰过往,明晰前路何去何从。
实践中通过技法具体分析,让篆刻从此变得亲切,简单

陈寰

陈寰,字衍羲,别署衍庐 ,自在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2016)特邀名家。

其作品朴实大方、法度严谨、飘逸灵动,有书卷气息,以篆书篆刻见长。
曾获
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
首届欧阳询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入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精英奖;
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多次在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举办的展览中获奖入展,在《书法报》《中国书画报》《湖南
日报》等媒体作专题介绍,创作了一批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书法篆刻作品。

—— 【作品展示】 ——

观山爱马迟(1.4cm见方)

△观山爱马迟(1.4cm见方)

君子喻于义(1.5cn见方)

△君子喻于义(1.5cn见方)

老夫聊发少年狂(1.6cm见方)

△老夫聊发少年狂(1.6cm见方)

乐在其中(1cm见方)

△乐在其中(1cm见方)

仁者乐山(1.5cm见方)

△仁者乐山(1.5cm见方)

文章西汉两司马(1.4cm见方)

△文章西汉两司马(1.4cm见方)

—— 【课程安排】 ——

第一节 一小时让你理清篆刻来龙去脉(篆刻概述)
2017年09月05日 19:30
还原篆刻真面目,什么是篆刻?
篆刻的历史与发展,看着它从小长到大
探讨篆刻审美标准,从姊妹艺术看去
具体举例篆刻中雄强之美与文人气

第二节 篆刻从此变简单(分解篆刻三要素)
2017年09月10日 19:30
篆法:古文字是基础,如何学习古文字
书法是关键,举例演示古玺、汉印、流派印与之对应的书体
章法:从古玺、汉印看传统的章法模式
如何才能得意忘形,抓住章法规律

第三节 刀法和演示
2017年09月15日 19:30
刀法:刀尖上的舞蹈,主要有正确训练刀法其实并不难
两种基本刀法,冲刀与切刀
刀法关键是什么
注意舞动的节奏
演示刻印和边款刻制过程

详情见海报上

微信图片_20170830174538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END ——

颜真卿《祭侄文稿》

mmexport1504234933374

【颜真卿】

(709年—784年),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楷书、行草。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原文

mmexport1504234939129

【收藏】

真迹明时在吴廷家,后辗转入清内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用纸用笔】

白麻纸本,硬毫或兼毫笔

【规格】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4字。

【字体】

行草墨迹

【罗炳生临《祭侄文稿》】

mmexport1504234945222

mmexport1504234950296

mmexport1504234955385

mmexport1504234960294

mmexport1504234966630

【《祭侄文稿》赏析】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

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

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

【罗炳生】

mmexport1504234979634

▍罗炳生

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现为广东书法院展览教研部主任、广东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书法艺术硕士,肇庆学院书法学特聘教授。2014年和2016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视觉艺术年展”、2015年和2016年“翰墨青春·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等。《书法报》授予软硬兼施“双优百家”称号。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袁崇焕杯”书法大赛优秀奖(最高奖)

全国第一、二、三届“康有为奖”书法评展优秀奖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

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书法展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高恒杯”全国书法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首届“中国书法院奖”暨全国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西泠印社首届扇面书法展

首届手卷书法展

《书法导报》2004、2006国际书法篆刻大展

《书法报》30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广东省第二届“星河奖”

广东省书法最高奖——第四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金奖

广东省书法最高奖——第二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铜奖

广东省依法治省书法大赛最高奖

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银奖

广东省双拥书法展银奖

广东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

广东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7072708481759143

9月22日

小编邀您一元试听

2017-5-10-1

罗炳生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1、平切横 

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平切横取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 

IMG_3833

2、仰切横 

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 

IMG_3834

3、短平横 


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 

IMG_3835

4、右尖横 
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 

IMG_3836

5、长平横 
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头较中间略粗,中间较细,这就要求中间行笔要轻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笔重按。可用不同的落笔角度来增加平横的形态变化。 

IMG_3837

6、长俯横 
类似长平横,斜度比它大,中间上凸,呈扁担状,形态较长,中间细,两头粗,中间行笔速度宜快。 

IMG_3838

7、垂露竖 

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笔,食指和大拇指发力回扣,中指推动无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笔,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犹如长平横直立状。

IMG_3839

8、悬针竖

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笔尖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高纸面,尾部尖状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初习时,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 

IMG_3840

9、短平竖 

运笔过程类似垂露竖,然形态较短。居字中间时,呈直状,在左边时,有向势和背势两种形态,向势时头朝左,中间微向右挺;背势时,起笔略轻,中断略向左突。 

IMG_3841

10、上尖竖 

切入落笔,由轻渐重,稍按后提笔空收,有向、背、直三种状态。 

IMG_3842

11、短撇竖 

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左下行笔出锋。笔势斜面稍带弧度。 

IMG_3843

12、斜撇 

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顿,再缓缓向左下按笔,速度渐快,手腕迅速发力向左下方撇出,笔尖快速离开纸面。根据弧度的大小可分为直撇和弯撇两种,直撇的弧度很小,线条直挺峻利,弯撇直中带曲,富有弹性。 

IMG_3844

13、短撇 

短撇其形短小。根据斜度不同,可分为短平撇和短斜撇,写法相同,以行笔的角度不用确定平与斜。起笔切入,顿笔后迅速向下方撇出。 

IMG_3845

14、竖斜撇 

先写竖,行笔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着平衡重心的作用,竖撇书写时忌行笔过程出现明显的停顿轨迹。行笔过程由慢渐快,应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IMG_3846

15、直撇

直撇势直锋利,自上而下切落顿笔,行笔时中指抵上,使笔迹挺而爽。顺势出锋。 

IMG_3847

16、长撇 

形态较长,在字中往往是主笔。写法类似斜撇,中间行笔不宜太快。

IMG_3848

17、月弯撇 

因其形态中间弯两头尖形似柳叶故称柳叶撇或兰叶撇。书写该撇时应注意两点: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中间不要停顿,应一笔写成,且有一定的弧度。

IMG_3849

18、回锋撇 

以上所讲的撇,收笔时都有出锋,而回锋撇收笔处带钩状。起笔切落后略向右顿,中间行笔呈弧势,出钩宜小,即笔尖离开纸面的纵向角度要大,小则拘谨。

IMG_3850

19、俯仰撇 

先呈俯势又转成仰势的称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锋落笔,蓄势渐快撇去,继而如写柳叶撇,一气呵成。整个撇的形态呈S形,曲中有直。

IMG_3851

20、弧撇 

弧撇写法:先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右下行笔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间向右突,有弧度。

IMG_3852

21、平挑 

平挑斜度较小,起笔切中稍顿,即刻再向右上挑出。

IMG_3853

22、斜挑 

自上向下切落,轻按后向右上挑出,与右部首笔相呼应。

IMG_3854

23、短挑

形态较小, 自左上向下切落笔,略顿后向右上快速挑出。

IMG_3855

24、长挑

开态较长,自左上向右下切落笔,顿笔后向右上行笔,由慢到快,出锋快速。中段也可略带弧度。

IMG_3856

25、斜捺

自左上向右下切入轻快行笔,稍顿后向右出锋。写捺最忌捺角与斜画棱角分明,犹如两笔写成,其关键在顿笔时笔尖不能停滞。

IMG_3857

26、弧捺

在斜捺的左上头增加一段平弧线,以切势平落(自左向右),迅速转锋右下,其余类似斜捺写法。 

IMG_3858

27、平捺

取势较平,形态类似放平的弧捺。起笔逆锋略顿后向右下行笔(稍平),再顿笔出捺角,收笔可露可藏。 

IMG_3859

28、反捺 

捺画收笔取势向右,而反捺收势向左,与之相反,故称反捺。落笔取切法,自左上向右下渐行渐按,收笔处稍驻,向左上提起,使之藏锋。 

IMG_3860

29、侧点

侧点又称切点,形态自左上向右下侧。书写时,三指向左前方伸出,带一点弧度向右下回缩,重按后稍驻,笔尖离开纸面即可。侧点是写好其他点的基础,容易出现落笔不尖、形态过长、收笔臃肿的毛病。 

IMG_3861

30、垂点

因形如悬挂之露珠,故名垂点。取自上而下的笔势,收笔处可向下或略偏左,写法类似侧点。 

IMG_3862

31、横点

将侧点放平,又如切横缩小为点状。 

IMG_3863

32、俯点

在侧点的基础上,以连带笔势向左下方出锋。写法是切落笔后向右下略按再向左下方出锋收笔。

IMG_3864

33、仰点

取势与俯点相反,呈上仰之势。自左上而右下切落笔,右顿后向右上方挑出收笔。

IMG_3865

34、左点

类似垂点,但弧势正好相反,在不同的字中,可以向左偏、右偏或垂直。

IMG_3866

35、向右点

落笔自左上向右下,顿笔后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略长于落笔部分,点呈弧状。区别于仰点之处是后部分比前部分长,挑出的角度较平。 

IMG_3867

36、挑点 

自上而下切落后顿笔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长于起笔部分,挑点一般处在左下角位置,出锋后与右旁首笔相呼应。

IMG_3868

37、撇点

如短撇之起势,先顿笔后向在下方撇出,撇点形态不宜过长,略呈弧势。 

IMG_3869

38、竖点

如短垂竖的上部,横势落笔,顿笔后向下轻按收笔。 

IMG_3870

39、长点

写法同侧点,将中间的行笔过程延长,呈一定的弧势。 

IMG_3871

40、微点

微点写法与侧点基本相同,取势或直或斜,根据所在位置不同而定。微点一般在字的中间或角落,起补足空疏的作用。 

IMG_3872

41、横折

横折是横与竖的连接,先与横,收笔时向右下略顿,再向下写竖。转折处是写好该笔画的关键,应细心体察。 

IMG_3873

42、竖折

竖折是竖和横的连接,根据转折处的不同写法,可分为方折和圆折两种。方折的写法是先写竖,收笔略轻提起,笔尖在空中转向右切之势,再向右写横。圆折是先写垂露竖,收笔略向右按,快速圆转写横,关键是转的时候不要停顿,以免显得生硬。

43、斜折

形态短小,写法类似折,竖也可写成向右下斜,横宜平,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IMG_3874

44、撇折

这一种形态在“纟”旁中最为常见。撇可采用向背法,先写短斜撇,收笔速度稍慢,顺笔势顿笔写右尖横,一般是撇长横短、撇短横长。

IMG_3875

45、撇点

这种形态在“女”旁中最常见,撇画应稍直挺,斜度不宜过大。反捺上拱,收势向上,要注意撇末与反捺起笔的衔接,勿使两笔交叉,从形意相连为尚。

IMG_3876

46、横折撇

横折是横与撇的连结,横稍短,撇宜有弧度,忌直。一种是方折为主,转折处顿笔;一种以圆转为主,横稍平,圆中带折向左下撇出。

IMG_3877

47、横折折撇

这是两个横撇的连结,第一横上斜,起笔用切顿或切入二种方法均可。横收笔时顿笔写短撇,撇宜直,收笔略慢,顺势下按写第二横(自左上向右下斜),按后再写弧撇,形态稍长,这样两横两撇形态各异,两横一顿一切,一上斜,一下塌,两撇一短一长,一直一曲,变化组合,奇妙生焉。

IMG_3878

48、横钩

横钩的书写是横末带钩,先写横,略平,收笔向右按,稍驻后向左下果断出钩;钩身宜短,钩势向字心,勿朝下。

IMG_3879

49、卧钩

又称心字钩,落笔自左上向右下弧势切入后右行,继而再向上行笔,形成向上环抱之势,稍顿后向左上钩出。此钩较为难写,注意落笔不能按顿,是切入;笔尖接触纸面后,行笔由轻到重,作弧线运动,钩应向字心方向出锋。

IMG_3880

凡画艺上有着突出成就之艺术家,必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高尚的品格,美丑、是非、荣辱泾渭分明,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有着强烈的反差。他们讲究“真、善、美”。真,讲人要诚实;美,比真高;善,讲道德、人格。没有人格就没有画格。画格是人格的反映。其人品比画品的影响更大更深远,对今人来讲,颇有借鉴做人之道。

1

1

齐白石的画室,一幅“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息,落日照东墙”是他的生活写照,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他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笔墨丹青,但是他对四种人不画。

他的画室门上贴了告示:
一、送礼物不画;
二、请客不画;
三、为外国人翻译者不报酬;
四、为照相者不画。见者如不见,无耻。

这则告示是在北平沦陷为日寇统治时期,他拒绝为日伪作画,翻译者指的汉奸之类。

但是也有例外,他的得意门生李苦禅,一日遇见伪警察欺侮一位黄包车的车夫,李苦禅路见不平,上前狠狠地揍了那个伪警察。不料招来许多伪警察,寡不敌众而被抓关押。齐白石不得不破例,拿自己的画将李苦禅从牢里赎出来。

2

2

齐白石对他的门生李苦禅说:“画不惊人死不休”,并专为他治过一方“死不休”的印章。

李苦禅这个名字,乍听起来以为他当过“和尚”。不错,他有一手武功,但不是和尚。他的名字是同窗好友林一庐起的,“禅”乃“禅宗画”,苦禅即苦画画之意。他曾说:“我这一生坎坷困苦,有人劝我改掉这个名字,但我一直不改,我就是一个苦画画的,名之固当。”又说:“搞艺术就要吃苦,怕苦就不要搞艺术。”这正应了他的恩师“死不休”的叮嘱。

李苦禅上追宋代牧溪,学贯休、石涛、八大,师承齐白石,而自成一家,形成古朴、雄浑、厚重的风格。齐白石十分器重他的才华,说“英(苦禅)也无敌!若老死不享大名,世无神鬼。”苦禅一幅《双鸡图》齐白石在上题款:“雪个(八大山人)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

3

3

崔子范是位“三八”式干部,在部队是位师政委,转业到文化部,两位副部长都是他在延安中央党校同学,安排他一个重要位子——艺术局副局长兼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崔子范并不看重乌纱帽,说:如我想当官,绝不会跑到画院这个庙堂里来。末了,他的职务为北京中国画院筹备处秘书长。

有人不理解,放着堂堂的政委、局长不当,跑到画院当一个不知什么级别的秘书长干什么?人各有志,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章“崔止烦”。其意,一切烦恼都终止了,他所爱的、所追求的事业,是中国画。用他自己的话讲“丹青胜似乌纱情”。

他拜师齐白石,笔耕不止,“抒他心中之情,写心中之意。”他画的水仙、荷花、墨竹、凌霄、秋菊、冬梅、松柏、天竹、八哥、老鹰、蜻蜓……山、石、水……都是有性格、会说话的活的一般,终于成为一代大写意大家,耸立于中国当代画坛。

4

4

李可染的画室命名“师牛堂”。

他题过不少赞美牛的字句:“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少”、“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身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性情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他画画以牛为师,做人也以牛为师。晚年疾病缠身,应酬却很多,向他索画者,一年总有上千件。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他感叹:事情太多,来客不绝,国内的、国外的都有,看来,只有上厕所里呆着,别人才进不来,才得安宁。

5

5

卢光照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齐白石、溥心畲、黄宾虹诸名家皆为他的师长。齐白石很赏识他的大写意,有一回,在课堂上见到卢光照的一幅墨竹,白石当众题词:“光照弟画此粗叶,有东坡意,乃同校之龙也。”此举,四座皆惊。

光照到了晚年,艺术成就日趋高峰,他的画作,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然而他的一些画作落款“三不子老人”。他说:“我的三不子”就是:一、谦虚谨慎,不摆架子;二、不懂不装懂,不充壳子;三、不卑不亢,不当孙子。这“三不子”正是他人格画格的真实写照。

他的老师溥心畲题他的一幅对子:“人品无瑕玉界尺,文章有骨绣屏风。”他解嘲说:其实,人无完人,对我来个三七开就不错,但我一生从艺是有自己遵循的几条道道的。这就是“不靠吹,不靠骗,要靠于,甘于寂寞,不慕名利,为艺之道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