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尚“气”、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碑”,每个时代的书法都有各自不同的崇尚,当今书法的崇尚是什么呢?有人概括说当今尚“式”。

IMG_3622

“式”即形式。当书法走出文人书斋,走向展厅之后,展厅对书法的要求由耐人咀嚼的“精妙入微”转向迅速抓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各种大展,每次投稿都在成千上万,评委们要在这么多作品作品中挑选出少量的优秀作品,你的作品如果不能在一两秒钟内打动评委,他就不会再看了。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即使是穷其一生的功夫也没有用处。

IMG_3623

当今的各项大展,一旦人选或者获奖,书法家立马身价倍增,润格成倍甚至数十倍地提升。在笔墨功夫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字上下功夫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于是便在形式上下功夫。有些人甚至戏称,现在的参展作品必须好好“装修”!因为同样优秀的字,写在一般的宣纸上,就没有多少视觉冲击力,但如果在载体上变换一些花样,很可能一下子就能抓住评委的眼球。

IMG_3624

于是,染纸,作旧,拼纸,增色,各种形式不一而足,每一次我们参观大展,都会见到想象不到的新奇形式,其装饰的效果的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IMG_3625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载体变换的追求,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应有之义,也不是书法家应做的事情,这对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不是一种正途,正如现在许多人把书法当功名去追求一样,二者都不是书法艺术的本质追求。有些作者曲了参展,一次要写数百张宣纸,有的作者为了人选,不惜重金贿赂评委,有些作者把书法当政治,把书法家协会的领导地位当成政治身份来角逐。

IMG_3626

过去的书法家往往同时还是学者,书法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道,然而现在许多“书法”作品却成了“工艺品”,练书法则成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手段。这些都已经严重扭曲了书法艺术的正当追求。

各届书法大展成了书法界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要想真正入选,就必须按照现行的游戏规则做事。如果照此方向发展,若干年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会向什么程式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