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临摹

临摹碑帖是书法创作的基本功。临摹之前要多做案头功夫,认真读帖,仔细揣摩,深入欣赏,体会此碑帖之美。只有充分欣赏此碑帖之美,才会真正模仿它,再现它的美。这很重要,经常容易被许多临习者忽视。许多人自以为临的很像,实际和原作相去甚远,不仅是手没到,首先是心,眼没到。这关乎练习者的年龄、心智、书法艺术的阅历。王羲之的行书,大家都觉得美,但你在不同阶段对她的美之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此外,还要对原作者做一翻“知人论世”的功夫,多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进而理解他的思想情怀,这有助于加深对碑帖的理解。

DSC_0313吴炜栋作品

实临。临摹者需完全放下身段,潜心其中,虔诚恭敬,如对至尊,从笔法、字法、章法等诸多方面去模仿原作。笔法是基础,起收笔,提按、转折等细节要特别留心注意。先局部,后整体;先求准确,后求熟练。还要揣摩,理解其所以然。总之,要尽量从形质上去逼近原作。字法要死记硬背,就行草书来说,二王,(尤其是王羲之),孙过庭的【书谱】,是最高典范,是源头,最好能集中火力,痛下功夫。宋四家,还有后代诸贤,基本属于二手的东西,流风余绪,可适当旁及。

DSC_0311吴炜栋作品

意临。有了扎实的实临功夫后,才能谈意临。许多人放过实临阶段,一开始就直奔意临,美其名曰遗形取神,其实是投机取巧,不肯做笨功夫,当然也无所得。或说,书史上许多名家大腕,都是意临,根本不求像,甚至只是用自己的字,把兰亭序抄一遍—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他们行,你不行。其实他们都有过做笨功夫的实临阶段,只是你没看见。意临的方法,可以放大临,可以把某些技术元素,如线条的粗细,笔墨的枯润,适当放大夸张进行练习。意临是把碑帖语言转换为自己的创作语言,把临帖功夫过度到实创功夫的重要阶段。

DSC_0310吴炜栋作品

读帖。实临阶段要读帖。经过实临意临阶段,手眼功夫很好以后,遇上可意的碑帖,或者心仪的近现代名家书法,也可以采用读帖方法,时常翻看,心摹手追。许多成名后的书家,多采用此法。

临摹的意义是逐步使自己的书法笔墨技巧准确,规范,娴熟,接受传统经典书法艺术审美精神的熏陶,为未来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帖贵像,事实上完全像是不可能的,只能力求尽量逼近原作。临帖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经常是每隔一阶段,重新开始,更上层楼。

DSC_0309吴炜栋作品

二、关于创作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临摹只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古为今用,伊为我用。好比文学创作,读古人的书是为了熟悉行文规范,积累词汇,丰富思想,熏陶精神气质,最后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文章!

在书法创作的初期,依傍于某一名家,集字创作,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无可厚非。艺术的本质是创新,是通过作品抒发你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个性气质,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字。如果食古不化,溺于一家而不能自拔,终生都只做某经典名家书法的模仿秀,则不足道矣。吃什么拉出来还是什么,是消化不良的表现;临什么,创还是什么,是艺术创造力匮乏的表现。集字写作品,严格意义上说,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最多处于准创作阶段。模仿秀,在艺术创作上是低能的表现,起码不是很高端的艺术产品。优孟衣冠,古今笑谈。赵本山是艺术,你模仿赵本山,那算什么呢?终生临习一家而肖,不如消息多方,转益多师,融汇百家而别开生面者为高。

DSC_0308吴炜栋作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及学习方法是关键。陈老师和宁夏日报名家书法班的其他书法名师同样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对,那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最终离书法渐行渐远。只有认真学习经典法帖,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书法,才能体会传统书法之魅力。

书法学习主要是临摹和创作两个环节,是循环往复交替转换螺旋递进的过程。临摹是对经典作品的“模仿”入古学习吸收精华的内化的过程,创作是对“模仿”出古的外化变通的过程。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临摹的目的

墨池学院特邀 吴炜栋老师
从行草书的单字入手
以字帖中单字结构为原形
通过临帖记忆
达到结构原形的再生发
字与字行气的再生发作为主讲要点、重点
激发、启迪对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理解和拟帖的再创造

微信图片_20170807165054

江苏金坛人,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成员、张荣庆书法研修班成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翰墨艺术书法高级研修班教学部主任、执行导师,荣宝斋签约书法家,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常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金坛区第十届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金坛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州市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六个一批”人才。被《书法报》评为“当代书坛新秀”。个人资料被常州市政府汇入“常州市特殊人才资料库”。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行草展等诸多大展中获奖、入展二十余次。
吴炜栋书法作品在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级各类

获奖/入展

作品在“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创作奖
2006年作品在“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艺术奖
2006年作品在“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中获提名奖
2009年作品在“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荣获二等奖
2011年作品在“全国法制建设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11年作品在“全国颜真卿奖大展”中荣获三等奖
2011年作品在“全国绿映蒲杯”书法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作品在“全国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15年作品在“全国公安系统书法大展”荣获二等奖

1999年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2000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1年作品入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
2003年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
2004年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展”
2004年作品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法展”
2004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小揽杯’县镇书法大展”
2006年作品入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2006年作品入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
2006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
2009年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
2011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册页展”
2012年作品入展“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
2012年作品入展“赵孟頫书法展”
2014年10月,作品入展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省级展览(获奖  入展)
作品在“第一届‘张旭奖’全国青少年网络书法大赛”中获提名奖
作品在“第六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中获银奖
作品在“第七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中获银奖
作品在“第八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中获银奖
作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江苏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获铜奖
作品入展第二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作品入展第四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作品入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江苏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
作品入展江苏省第三届新人书法、篆刻精品展
作品入展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
作品入展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
作品入展第五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作品入展“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
(备注:常州市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金奖】)
【国内外交流】
第二届中国 . 新加坡书法作品展
首届中国 . 马来西亚书法作品交流展
第四届中国 . 新加坡书法作品交流展
庆祝建国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第二届
中国 . 澳门.新加坡书法作品展(一等奖)
2007韩国.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赴韩交流)
2010香港.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赴港交流)
2013年,参加法国枫丹白露大区艺术展(赴法交流)、参加荷兰马斯河文化艺术节(赴荷兰交流)
2013年3月,“惠风鼎微、朗月清流”吴炜栋书法展在常州木一堂美术馆成功举办
2014年10月,吴炜栋的书法作品(行书)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展”。
2014年11月,吴炜栋的书法作品经过国家画院评委导师的层层筛选,入展“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精粹展”。
2014年9月,在宜兴东坡书院举办书法展。
2015年9月,在南京诸子艺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
2015年11月,在常州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2015年12月,在北京798艺术中心举办展览。
2016年元月,在金坛戴王府举办个人书法展。
2016年4月,在山东泰安、青岛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
2016年11月27日,在青岛举办“风景独好”个人书法展。

—— 【 吴 炜 栋 作 品 展 示 】 ——

DSC_0303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4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5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6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7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296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0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1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302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DSC_0299

 —— 【 课 程 安 排 】 ——

第一节 字帖中原形字结构的生发(解析生发的方法和原则)
2017年09月06日 19:00
1.八类字形结构的生发(视频、图片、讲解)
2.学员现场书写,讲解

第二节 单字行气与组合字行气的表现方法
2017年09月15日 19:00
1.单字笔画行气的解析
2.两字组合行气的解析
3.多字组合行气的解析
(学员现场书写,评讲)

第三节 作品章法处理的6部曲
2017年09月25日 19:00
写书法尤如下围棋,每写一字要考虑下一字的经营,随机生发的。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解析章法六部曲以及处理方法
2.各部分之间的要点和关系
3.作品中亮点(气眼)的表现
(欣赏名作、解析)

详情见海报上

吴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之后,1600多年来,桃花源经历代名士高宦的诗文点缀,成为人们向往的仙境,让人心驰神往。历朝历代,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希望去追寻梦中的桃花园。

0.webp。_看图王.web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一代山水大师——文征明的笔触,一同走进那让世人始终魂牵梦绕、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世外桃源,去探觅那份久远的悠然娴静和自得其乐。。。



微信图片_20170905163007文征明老年画像

无论在书法史上还是绘画史上,文征明都堪称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其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如此全面且成就高深,纵观历史恐唯有赵孟頫一人可比。特别是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文征明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文征明的求仕之途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试有司,每试辄斥”,直至50多岁方以推荐身份谋得一翰林院待诏的闲职小官,实在是郁郁不得志。

进入官场后看到宫廷纷争,官场险恶,遂萌生去意,故不满3年就借故辞职还家,此时他顿悟到多年所谋求的仕途之道并不是他的真正归宿。

王世贞《文先生传》云:“先生归,杜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至此他抛弃一切杂念,书画成为他晚年的最大乐趣与追求。

微信图片_20170905161553文征明作品

此扇面为文征明重彩青绿山水,构图繁复,设色典雅。
仿泥金材质,颜料感极强,乃 不可多得的复制佳品。
对光泥金会产生色泽变化,与明代泥金真迹极为接近。

微信图片_20170905161921_副本文征明作品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林泉丘壑。青绿山水始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了一种独特且具有装饰效果的表现方法。

文征明的青绿山水,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参以造化、融入己意,很好地处理了山水画中色与笔墨的关系,将色法作墨法来用,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丽雅致的设色之法,创造出了与文人情趣相一致的小青绿画法的新面貌,向世人展现了青绿山水画的无穷魅力。 


墨池学院特邀 梅婉婷老师
通过文征明“青绿山水”技法解析
一起学习青绿山水画



微信图片_201708141851182

1983年 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99年—2003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
2003年—200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2008年9月—2011年7月于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国家公费)

展览:
2017年5月 《天地—当代艺术群展》 Hoedemaker Pfeiffer 建筑设计事务所 西雅图 美国
2016年7月 《寒潇秋域— 梅婉婷作品展》 星空间 北京
2016年6月 《素与繁》 山水文园之易佑文化空间 北京
2015年12月 《水墨艺博2015》之吾识吾艺术空间展览《漫》 香港 会展中心
2015年11月 《2015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
2015年3月 《彼境—梅婉婷作品展》 主办:北京吾识吾艺术空间 ;台湾茶家十职之北京空间 ;台湾罐子茶书馆之北京空间2014年10月 《MANIF中韩当代艺术交流展》 首尔艺术中心 首尔
2014年4月 《疆域—薛珺 梅婉婷作品展》 北京鸿坤美术馆 北京
2010年 《你好!山水》 韩国文化院 北京

—— 【 梅 婉 婷 作 品 展 示  ——

微信图片_20170814185156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14185152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14185149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14185146

—— 【 课 程 安 排 】 ——

第一节 文征明与青绿山水
2017年09月10日 19:00
1.青绿山水的简要介绍
2.临摹青绿山水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图片+讲解)
3.青绿山水发展史欣赏(图片+讲解)
4.文征明小青绿山水的主要特点(视频演示+讲解)

第二节 文征明青绿山水墨稿技法解析
2017年09月17日 19:00
1.文征明山水作品中树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2.文征明山水作品中山石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3.文征明山水作品中点景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4.文征明山水作品中远景技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第三节 文征明青绿山水着色技法解析
2017年09月24日 19:00
1.着水色技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2.石色调胶技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3.着石色技法解析(视频演示+讲解)
4.画面的最终调整与完成(视频演示+讲解)

详情见海报上

梅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END  ——

在笔法技巧中,运笔的速度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技巧之一。笔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快与慢的问题,它与所要书写的墨色、字体,所要表现的风格、节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速本身既能完美地表现这几个方面,又要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制约。

笔速与墨色的关系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失控就会败墨,失去墨韵。

其规律是:“饱笔渗化快,渴笔渗化慢”(其中墨的水分大小和纸质的吸水性大小不能忽略)。为使墨的控制准确而合度,如何把握笔速就是关键环节了。其要领是:“饱笔须快,渴笔宜慢”。

1
王铎行草中笔速与墨色的变化

例如在行草书的创作中,当毛笔蘸一次墨之后,要连续书写若干字,笔含之墨就有一个由多而渐少的过程,而行笔的速度也要有一个由快而渐慢的过程。这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如果不按这个规律运笔,饱笔反慢运,渴笔却快行,那纸上之墨一定一塌糊涂。前段漫漶不清,后段苍白乏色,也就无所谓墨韵而言了。行、草书的墨色注重浓淡、枯涩、燥润、虚实的变化,因此,对笔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高速与低速的驭笔能力技巧,才能表现行草书的墨色墨韵。

2
米芾尺牍中的墨色变化往往也伴随着笔速的变化

在篆、隶、楷的创作中,笔速要求匀和,一般情况下反差较小,大多采用中低档的速度。原因是,这类字体的墨色反差较小,书写时笔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饱,不宜太渴。笔速与墨色是互为表现的关系,又是互为制约的关系。

笔速与字体的关系

不同的字体对笔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隶、楷的笔法是笔笔独立的,又要强笔画的刻画。这样,在点画的书写中,运笔的速度就很难加快。另外,这几种字体的章法基本是成行成列,一格一字,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没有绵互萦带关系,故而,很难以快档笔速运笔。

行、草书的笔法有很大的自由度,笔画的长短、粗细随机可变,直线、弧线可任意组合,笔势可断可连,单字中可连笔,数个字可缠绵。这些都为笔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或可以说,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

3
草书中的笔速往往是有节奏的

笔速与风格的关系

技巧表现风格,风格制约技巧。笔速是笔法中的技巧,故而,笔速与风格是互为表现,互为制约的关系。风格恬静一路,笔速须稳和;狂狷一路,笔速要急掣;古朴一路,笔速应迟涩,等等。在行、草书中,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与笔速的多变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属动态字体,风格差异极大,其笔速的变化差异尤其明显。它要求书写者,必须能对各档的笔速,都要有很强很娴熟的驾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同样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笔速不同,风格不同。《姨母帖》笔速相对慢,《丧乱帖》笔速快。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4

篆、隶、楷虽属静态字体,但在风格上是非常多样化的。以唐楷为例,禇遂良笔速快,欧阳询笔速中,颜真卿笔速慢。笔速的快慢对风格的表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知,风格对笔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笔速对风格的表现是需要分寸的。

笔速与节奏的关系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任何字体在创作上,都必须要有节奏韵律的展示。单从点画线条的角度上看,粗与细、重与轻、长与短以及迟涩与流畅、稳重与奔放等等,都是构成节奏的基本要素。这种对比愈是强烈,节奏就愈加跳荡。迟涩和稳重之笔必然是慢行的,流畅与奔放之笔肯定是快捷的。

行、草书的书写,快慢徐急、重轻粗细、大小收放的变化很大,所以就不是等匀的运笔速度。这是行草书创作非常重要的笔法技巧。

篆、隶、楷书的书写,虽然不比行草的节奏反差大,其中也有节奏把握的问题。或某字凝重,或某字飘逸,须依行气节奏的需要而有所变化,笔速的把握亦当随之而变化。

快速的运笔与细微的刻画是一对矛盾,笔速越快,发力与锋变失控的几率越大。所谓练笔,练的就是要解决这对矛盾,练的就是快且精,练的就是能驾驭各档的笔速来写出精美的点画线条和精彩的汉字造型。

—— END ——

1

书法屋每日高清逐字放大第43期
(宋)米芾《多景楼诗册》(一)
上期:高清逐字放大!(宋)米芾《新恩帖》(二)

原帖精赏

2

3

4

5

6

7
(宋)米芾《多景楼诗册》
31cm×430cm
上海博物院藏

高清逐字放大

华胥

8

 

兜率

9

梦曾

10

游天

11

下江山

12

第一楼

13

冉冉明

14

廷万

15

灵入

16

迢迢溟

17

海六鳌

18

愁指

19

分坱圠

20

方舆露

21

顶矗昭

22

回列纬

23

浮衲子

24

来时多

25

—— END ——

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路上难关重重。想要写好字,须要克服这样几个难关:

一、毅力关

昔人有言:“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虽易生之木,必不活矣。”学习书法也是这样,不能浮于表面,须沉下来。这就需要毅力。写字时常常一坐三四个小时不挪地方。这是什么概念呢?好比一动不动坐着择10斤韭菜,没用一定的毅力是无法坚持的。

1

二、“手眼”关

限要看清字的形体结构、间架布局、笔意的轻重疾徐、顿挫抑扬,然后用笔表现出来。在此阶段,切忌自以为是,不管你看到法帖中的字是否自以为美,都要依样画葫芦,务求形似。非如此不能锻炼手眼功夫。达·芬奇如果没有画蛋的功夫,那似笑非笑的《蒙娜丽莎》流传至今怕不容易。

2

三、“心”关

手眼到了,心不到仍然不行。如果不明白书法之所以美,就谈不上表现出来。而初学者大多不能一下子就看出书法美的内涵。因此,提高审美情趣就很有必要。要提高审美情趣,除临帖习字外,关键要下字外功夫,即读书读帖。文学、美学、书学、绘画方面的东西都要读,诸家法帖也要读。

3

四、“意”关

练书法要求意念专一,需要清心寡欲。欲寡则心清,心清则神凝,神凝则物我两忘,自然也就能沉浸于书法艺术特定的氛围之中。在这一关中,一个十分要命的所在就是“浮躁”。因为过了前三关,字当也写得不错了,此时如果不能沉下去,要么会从此不再进取,就此打住,要么就会飘飘然开始“创新”。

前者属浅尝辄止,虽有遗憾,但不会有大的“贻害”;后者如果不及时打住,将贻害无穷。因为书法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审慎的问题。虽然一辈子无所创造,似乎也是书家的遗憾,但如果稍有涉猎便思谋“创新”,就注定不会成功。宋代大书家米芾,集古大半辈子才真正成家,墨池尽染的书圣王羲之、退笔如山的智永禅师,他们在继承方面下的功夫在书林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4

研习书法,继承八九分,发展一二分,已十分了得。至于那些稍有成就便想立异标新、开宗立派的,最终也多数沦落到了“野狐禅”的地步。当今书坛昙花一现的“才子”、“佳人”何其众多?大都是耐不住寂寞,功利心太强所致。

学习书法的四个难关,你过了吗?

—— END ——

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全天候陪同,度假、旅游、走亲访友,假期里,孩子常常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暑假结束后,学生要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很多孩子一下子无法适应这种心理落差,产生了“开学焦虑症”,感觉假期还没歇够,不想恢复到紧张的学习当中,在新学期的学习中表现的疲倦、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医生认为,中小学生表现出的这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通过规律作息,以及适当的情绪培养活动,比如:运动、书法等可以帮其恢复正常。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锻炼身体,或者参加书法培训班,通过书法这种稳定情绪频率的训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书法也是项运动

看似平常的书法,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写字时涉及全身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指、腕、肘、肩均运于右体,这过程就像打太极拳,在练习、临摹过程中进行相对静的长期训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适应书法安静、舒缓的节奏。尤其是篆书(小篆),早已在医学上被用于治疗焦虑、紧张、狂躁者的心理调节治疗手段。

书法可培养性格

小篆笔画均匀对称,结构环抱精密,具有内聚向的精神。篆书藏头护尾,内含筋骨、力在字中,表现出含蓄美,而它章法平整划一,又给人以整齐美,适合于作为中小学生长期行为的训练作业。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适合于培养人的柔性,有利于不良情绪的缓慢释放。隶书笔画一波三折,曲中有直,充满着曲线美和柔性美,形象丰满,书写从容隽永,中庸柔顺,活泼中有稳重、轻松中有浑厚。撇捺如刀出鞘,点如高山坠石之气势,坚如山松之坚拔,因此,隶书适合于调节孩子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偏执固执。楷书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健,对于孩子的开学焦虑症也有调节作用。

书法可缓解焦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认为,写字时要“宁神静,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练习书法时的全身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疗法和太极拳的宗旨不谋而合。故曰:写字宜身。古人对写字宜身的论断已被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印证。试想,窗明几净,清雅安适,点缀三二盆花,入砚蘸墨,风神潇洒,纸上春风笔上升,通过书法学习孩子对于开学的恐惧,早已抒也,散也。除此之外,在开学季为孩子报名书法班,进行书法练习还可以培养孩子知礼守礼意识,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在书法学习的古韵古香中感悟中华民族流淌在文字中智慧之光。

作为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由于自小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李讷从小就喜欢书法。除了模仿过父亲的字体,李讷也临摹过不少书法名家的作品。长期的练习和学习,使李讷的书法水平很见功力。

IMG_3995

湖北襄阳城的诸葛武侯祠堂,李讷为黄月英题词:“智慧贤淑” 

IMG_3996

陕西汉中武侯祠李讷的书法题词作品   

IMG_3997

李讷参观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公庙。题写了“鸾鳯和鸣”

IMG_3998

李讷为家乡的湘潭大学题词“奋进”二字

IMG_3999

李讷在陕西汉中武侯祠的书法作品

为了让李讷练字,工作人员曾请毛泽东教李讷写大字。毛泽东说:“我的字不行。叫她妈妈教,她妈妈的字好。”江青的书法水平确实不低,也“颇具毛体风骨”,以至于“文革”时期,有些批示,人们怀疑是江青替毛主席所写。 李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她练字的字帖全是妈妈江青写的。

IMG_4001

2010年9月1日上午,李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长江厅会见河南林州市慈善总会会长翟建周时,现场挥笔泼墨,深情地写下 “和气”二字。

在延安时期,由于条件很差,上学很困难,而毛泽东日机万机,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毛泽东就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教李讷认字。据工作人员回忆,李讷聪明伶俐,学字很快。她首先学会的一些字是”人民”、”群众”、”革命”、”战士”等等。用树枝在地上写,也在纸上写。

IMG_4002

李讷还在被称为“蜀东净土”的四川古宇寺为丹珠上师题过词

有关李讷的书法受毛泽东影响,也并非无中生有。有这样一个史实:1959年,毛泽东主席为了研究草书艺术,曾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要求将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他,“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主席在与他的女儿李讷谈学习书法时,还特别称赞了于右任的草书,说他整理的“《标准草书》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见,毛泽东对李讷的书法是有过指导的。 

IMG_4003

李讷的父亲毛泽东的书法

IMG_4004   
李讷与父亲毛泽东在北戴河
IMG_4005

学生时代的李讷与父亲毛泽东在一起是交流学习书法吗?

IMG_4006

IMG_4007

李讷的母亲江青的书法  

IMG_4008

李讷录毛泽东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IMG_4009

李讷与王景清共同署名的题词

书法艺术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艺术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出品的烟标经常展现名家书法,提升了烟标的文化内涵。

IMG_3949

①上世纪80年代,山东沂水卷烟厂出品的“书圣”烟标

烟标上的汉字书法风格多样,有篆、隶、草、楷等。上世纪80年代,山西太原卷烟厂出品的“双头凤”、山东益都卷烟厂出品的“飞龙”,其品牌名称的字迹采用的是篆书,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隶书起源于秦代,在汉代达到顶峰,故也称为汉隶。隶书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线条浑厚刚劲、行笔沉着凝重、结体端庄平稳,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卷烟厂出品的“礼花”、山东滕县卷烟厂出品的“海龙”烟标,其品牌名称的字迹展现了隶书深沉蕴藉、端庄大气的特色。草书是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字体,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特点。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在狂乱中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因狂草行笔如乱云飞渡,很多时候不易辨识,故烟标上多采用较容易辨识但又深得草书精髓的行草字体。如上世纪80年代,云南昭通卷烟厂出品的“画苑”烟标,采用的就是狂放不羁的行草书法。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现在通用的汉字字体,烟标上使用较为广泛。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黑龙江哈尔滨卷烟厂出品的“太阳岛”、江苏南京卷烟厂出品的“南京”等烟标都是行笔工整、遒劲有力的楷书字体。

IMG_3950

②上世纪80年代,河北保定卷烟厂出品的“丛台”烟标

有些烟标直接展现书法家的形象。如上世纪80年代,山东沂水卷烟厂出品的“书圣”烟标(图①),主版画面为王羲之的头像,副版在竹简上印有“书圣”二字,侧版上有一段关于王羲之的介绍文字。

当然,更多的烟标展现的是书法家的作品。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许昌卷烟厂出品的“东坡”烟标副版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墨宝令人如痴如醉。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书法将隶书融于行楷,并用作画的方式来书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北宣恩卷烟厂出品的“糊涂”烟标上,郑板桥“乱石铺街”的书法艺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烟标副版上印有其手书的“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字迹有大有小、歪歪斜斜、忽长忽扁、忽浓忽淡,但错落有致、主次有别,颇具古拙雅趣。上世纪90年代,江苏淮阴卷烟厂出品的“板桥”烟标,主副版上的大字均出自郑板桥之手。

IMG_3951

③上世纪90年代,河南洛阳卷烟厂出品的“白云山”烟标

现当代书法家的一些作品也曾出现在烟标上。郭沫若的书法被称为“郭体”。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保定卷烟厂出品的“丛台”烟标(图②)副版上,印有郭沫若于1961年游丛台时写下的诗句:“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太行阵地漳河外,烈士陵园滏水隈。现代经营基础厚,武安铁矿峰峰煤。”该诗充分展现了“郭体”书法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江苏南京卷烟厂出品的“金陵十二钗”套标融诗、书、画于一体,在烟标上不仅可以欣赏到红学专家周汝昌的诗作、画家刘旦宅的人物画,还可以欣赏到书画家陈大羽的书法。启功是我国当代书画家,其书法作品秀美匀整。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洛阳卷烟厂出品的“白云山”烟标(图③)上,可以欣赏到启功题写的“人间仙境白云山”手迹。在上世纪90年代,湖北武汉卷烟厂出品的“仓桥塔”烟标(图④)副版上,现代书画家田健书写的《仓桥塔影诗》为该烟标增色不少。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河北保定卷烟厂出品的“野三坡”烟标上,可以欣赏到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的书法。

IMG_3952

④上世纪90年代,湖北武汉卷烟厂出品的“仓桥塔”烟标

下面跟小编一起欣赏其他烟标上的书法吧

IMG_3953

IMG_3954

IMG_3955

IMG_3956

IMG_3957

IMG_3958

IMG_3959

IMG_3960

IMG_3961

IMG_3962

IMG_3963

IMG_3964

IMG_3965

IMG_3966

IMG_3967

IMG_3968

IMG_3969

IMG_3970

IMG_3971

IMG_3972

 

IMG_3973

IMG_3974

IMG_3975

IMG_3976

IMG_3977

IMG_3978

IMG_3979

IMG_3980

IMG_3981

IMG_3982

IMG_3983

IMG_3984

IMG_3985

IMG_3986

IMG_3987

IMG_3988

IMG_3989

IMG_3990

IMG_3991

IMG_3992

IMG_3993

IMG_3994

大家熟知的《多宝塔碑》是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于公元752年写的,系早期颜体风貌,字体工整细致、整密匀稳,结构规范严密,秀媚多姿,因而也是后人学习楷书最通行的范本。

但是,清朝的王文治学过《多宝塔碑》之后,却融入小楷,呈现己貌,十分香艳。我们先看看《多宝塔碑》局部:

IMG_3941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楷书师从颜真卿、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也受到赵孟頫和董其昌影响,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

IMG_3942

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行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

这幅小楷作品,很明显地受到了颜体《多宝塔碑》的影响,作者对颜真卿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经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而且,很喜写颜书内容。

IMG_3943

IMG_3944

IMG_3945

IMG_3946

IMG_3947

IMG_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