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无间道》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人与人之间貌似亲密无间,却又暗藏期瞒敌意的世态。谁才是天台对决中真正的“赢家”?

今天我们要聊聊发生在南唐的那场“无间道”,主角是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亲密大臣韩熙载。

1南唐后主李煜像

李煜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初识李煜往往不是因为他皇帝的身份,而是他的诗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这阙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的悲哀。李煜词中最迷人的便是他的多愁善感与哀婉多情。

后主李煜从父亲李璟(南唐中主)那儿继位,得到的已是一片残破的江山。当时北方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韩熙载原是北方贵族出身,父亲因事被诛,家道中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此时的韩熙载身居高位,是朝堂重臣。

2

为了保护自己,韩熙载故意醉生梦死,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

一日,韩熙载在家设宴邀约亲朋好友,载歌行乐。得知消息的李煜立马派出了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韩熙载家里去探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

3

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将计就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韩熙载的“演技”:

第一段:琵琶独奏

4

第二段:六幺独舞

5

第三段:宴间小憩

6

第四段:管乐合奏

7

第五段:宾客酬应

8_副本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过后,打消了疑虑。

而这张《韩熙载夜宴图》被保留了下来。正因为顾闳中的超高绘画技艺,才能让我们在今天领略当时的那场精彩的“无间道”。

知识点:
名称:《韩熙载夜宴图》
类别:绢本设色画
年代: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送人临摹本)
作者:顾闳中
文物现状: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物描述:《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9

——  END  ——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
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
——王铎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有“神笔王铎”之誉。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王铎44岁-46岁三年间遍临《淳化阁帖》的晋唐名迹,几可达到乱真的境地。《瓊蕊蘆帖》便是其临习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铎临帖非常讲究,笔笔有来历,绝不妄为。

1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琼蕊庐帖》临《淳化阁帖第五·古法帖》后

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千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他日当为亲家再书,以验所造如何。
——《琅华馆帖》(张翱刻本)之《仿古帖》后

2

怀素独此帖可观,他书野道,不愿临,不欲观矣。
——《琼蕊庐帖》临《唐僧怀素帖》后

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
——临《淳化阁帖·褚遂良帖》后

3

每书当于谭兵说剑,时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辄有椎晋鄙之快。
——临《为啬道兄书诗卷》后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琅华馆帖册》后

4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忽忘。
——《草书杜甫秦州杂诗卷》后

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动曰:某学米,某学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欧。寓此道将五十年,辄强项不肯屈服。古人字画诗文,咸有萭*(寻获)。匪深造博闻,难言之矣。
——临《淳化阁帖》与山水合卷尾

5

辛巳初一日,披览是册,忽已四载。苦庐无佳,况墨事都废,偶披览辄觉稍快然。此予四十六岁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以旷。已经崇峰,顿俯于下。凡画以自足,皆为河伯一流。
——《琼蕊庐帖》后

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足支)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今再审观,亦觉有所证。(至至)不知于堂奥殹!归之二弟仲和,则余三十年于书、于诗、于文、于字其敝精凝神,亦可概见矣。
——《琼蕊庐帖》后

6

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惜不多见,载之古今,寥寥数行耳。极力摹写,瞠乎其后,始信书法非易事也。
——《琼蕊庐帖》临《晋黄门郎王徽之书》后

7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
——《拟山园选集》(诗集·台湾学生书局)卷一

——  END  ——

微信截图_20171011162702

||
||
||

古松暹、女、生于天津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第四届文代会代表,天津市第十一届文艺新星。天津市第四届双十佳书法家。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

参加国展:
2013年1月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妇女书法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年3月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年4月全国第二届“平复帖”杯书法篆刻大赛(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年7月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年8月第七届中国临沂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组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年8月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年10月全国第三届草书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4年9月全国“朝圣敦煌”书法篆刻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参加省部级的书法展览:
2014年9月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二届和谐社区书法篆刻中获一等奖(中国教育部)
2014年12月作品入展全国女娲书画作品展览(中国书协妇女工作委员会)
2006年~2014年天津市第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入展.(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2008年—-2014年全国第五、六、七届教师三笔字比赛获一等奖.
2010年天津市第一届临书展获二等奖。(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2011年天津市第一届青年书法篆刻比赛中获一等奖(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2012年获天津市第二届教师书法第一名(天津市書法家協會)
2014年又被市文聯選為天津市第四屆文代會代表
2014年3月被天津市文聯評為天津市第十一屆「文藝新星」
2015年1月被评为天津市第四届十佳青年书法家
2016年4月全國首屆啓功杯中学教师一等獎
2016年天津市上海市著名书法家交流展作品分别在上海和天津美术馆展出
2016年12月9号作品入选天津–少长贤集,津门24人展览,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作品和文章多次刊登在书法家杂志和书法导报

微信图片_20170816103409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古松暹书法的艺术个性 ]

张春华

作为女书家,古松暹在全国书坛并不出名,但在天津教师队伍乃至天津文艺界,古松暹并不寂寞。近年来,她的作品频频入选全国展赛,且时有获奖。特别是2013年她不仅是天津市唯一入展第三届全国草书展的书家,还以先后七次入展中国书协的专业大展,成为当年天津参赛者中入展次数最多的作者。古松暹的作品不仅常见诸于报纸、杂志,更是得到了众多业界名家的好评。

我是经一位朋友介绍认识古松暹的,观赏其作品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章草作品中畅动的气息和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一种空灵感,还有她那种可贵的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那种刻苦和磨砺精神,感染着我,让我走进了她的书法艺术世界。

IMG_2429

古松暹在书法艺术上得此佳绩,并非偶然也非侥幸,而是完全取决于她的长期勤奋好学和在书法方面所特有的天赋。

受父亲的影响,她接触书法的时间比较早,几岁时就把父亲的字临写的像模像样,而随着她慢慢地养成了对书法的兴趣,从高一到高三,单单临写《兰亭序》就达上百遍,所临之作更是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带着对书法艺术的一片痴情,古松暹考入天津美院师范系后,开始了漫长的、延续至今的购买、研读碑帖的爱好。当时,她不仅将自己每月七十多元的生活补助,用于购买各种字帖,还利用课余之时将每种字帖临习一遍。而如她自己所言,“别人看不明白的笔画转折,我一看就能明白。”其悟性之高,令人佩服。

IMG_3116

​大学毕业后,古松暹从中学的美术教师到调任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书法艺术的探求。她不仅利用大量时间临摹、阅读古代碑帖和现代名家作品,所花精力可谓非常人所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学当美术教师期间,为了练习书写大字,古松暹曾用一年时间,在天津乐园和书法爱好者们一起“用大地当纸,以水为墨”,这种融入大自然的练习方式,不仅造就了年轻的古松暹“精气神并存,天地人合一”的崭新境界,也使她认识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同时,在师友的激励下,她以参加各种比赛,检验学习阶段性的成果和找出不足。为了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她还于2009、2010年自费参加了中国美院书法班的学习,和北兰亭的培训,先后得到丁筱、王冬亮、张旭光等亲身指点与教诲,眼界大开的她,从此步入了书艺发展的成熟阶段。

IMG_4677

从2008年入选天津市展到2012年入围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比赛,古松暹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由于她业已取得的成绩,2016年,被调任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受业解惑的师者后,她不仅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而且简直是如鱼得水。

古松暹常说,感恩书法,因为书法,她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支柱,而这种财富使其内心的富有,是金钱和物质以及地位所换不来的。

由于古松暹长期坚持购帖、研帖,所以,她不但写过小楷、隶书,还学习过怀素和张旭的字体。据她所言,至今书架和衣柜里满满都是各种书和帖。

IMG_4678

近二十年的学习、实践,古松暹当然自有心得,特别是对于临帖,她认为,是书家一生都要做的必不可少的事。她比喻:就像人一辈子的粮食,每天都得吃,这样才能从中吸取营养,否则就没有生存发展的能量了,而这一原则,在她日常学习中便得到全面体现。

她常用孙过庭、沈尹默等书家直到七八十岁还在临帖,孙伯翔、张建会等也默默临帖达几十年,告诫自己:“继续临帖,不断从今人和古人中吸取艺术精华。”

学习中,古松暹在尊重古人的前提下,忠于原帖,因为在她看来,古人的作品是祖先,要规规矩矩地做好祖先的孙子。尤其是要多看、多思考,用心体会作品内容。

IMG_4681

熟话说,“字如其人。”作为女书家,古松暹具有善良、纯洁之心和温柔纤细的性格,因此,她的小楷书风娟秀工整,典雅古朴。

然而,人大多有多重性格,古松暹也不例外。也许是草书更能展示其刚性的一面吧,在追慕章草艺术道路上,她大胆继承和发展,师古不泥古,成为当今书坛为数极少以章草为世人所关注的实力派女书家。

诚如《书法导报》编辑尧远生先生所言:依古松暹学书的取法途径来讲,她是个极具思想和理念的书家。第一,她的书法仅沿章草一路专研,上下求索,用心不二。第二,相较今草、大草而言,章草一直是处于冷门禁区。第三,纵观书坛,无论古今,女子选章草为基调是偏之又偏,几近于无。

IMG_4682

古松暹的章草,根基于陆机的《平复帖》并对赵孟頫、宋克、王蘧常等多有借鉴,所以,她的创作,不仅能得原帖的章草风貌,从中亦能清晰地见到她从前人处汲取来的用笔轨迹,以及结体、风貌,尤其在章法和布局上,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不但做到气息脉络贯通,而且做到了抑扬顿挫的表达和笔画丰富,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空灵。她认为,内心有着书写浑厚的境界,再加上掌握了用笔的方法,这是女性女书家表现草书狂放之美的关键所在。

尽管,评价一位书家,作品固然重要,可是,我更敬佩于品德高尚的艺术家。傅山论书时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古松暹深知其理,因此,她在提高技艺、理论的同时,非常重视学习前辈的德行。她觉得,书法家如果没有好的品德支撑,即使开始很成功,也很难走到最后。在她的一篇访谈中,古松暹对艺品进行过阐述,她说:“老一辈著名书法家把字写得那么好,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德行非常高,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IMG_4673

是的,近年来古松暹不仅被天津市文联选为天津市第四届文代会代表,还荣获天津市第七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

读古松暹的书法,更让我敬佩她对意境的营造,研究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艺术的至美即其所追求和实现的最高艺术目标就是意境,而书法的意境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古松暹深谙:有意境则成高格,无意境则成奴书。为此创作前,她根据书写的诗词反复理解其义,并根据内容,决定用墨的浓、淡、干、湿和笔画的粗细。书写悲愤的内容,用墨较浓,而在书写委婉抒情的内容时则用墨较淡。此外,她还十分注重处理好字与字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作品增添韵味。

IMG_7262

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为使作品更添古朴之味,接下来,古松暹将在张旭和怀素的大草中,汲取更多精髓,欲把他们的风格融合起来,为己所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通往书艺高峰的征途上,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前行的古松暹一定会谱写出她人生最美的华章。

墨池学院特邀 古松暹老师,从用笔,笔画示范,结构分析三个方面,解析智永《千字文》的临摹技法。

[ 课程安排 ]

第一节 用笔概要
2017年10月18日 19:00
真书的用笔分析
1、起笔动作分解
空中起势,尖锋翻笔入纸
切笔动作
2、行笔动作分解
关于行笔,裹住笔锋
3、收笔动作分解
收笔的蓄势,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笔画解析与示范
2017年10月25日 19:00
1.长横、短横的写法
横的变化
2.长竖、悬针竖、重露竖的写法
点的写法
3.撇、捺的写法

第三节 结构
2017年11月01日 19:00
1.通过读帖,找出规律
分析字形特点
2.临习时如何做到准确把握字形
字势解析,结字的稳健、匀称
3.临摹示范

详情见海报上

古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张迁碑,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她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可爱质朴,十分萌态。我们来看看:

0

《张迁碑》局部

得益于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十分完好。《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 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

《张迁碑》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迂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所以有人怀疑是摹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点而言,非汉人不能,所以决为当时之物。碑阴所刻人名,书亦雄厚多姿。

《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

0.webp (1)

张迁碑运笔多采“方笔”,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笔道粗细介于二分笔与三分笔之间。波画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有别于孔庙三碑的大撇重捺。“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

字形偏于古拙一路,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虽字迹多漫漶,然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结字运笔已开魏晋风气。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碑阳之字朴雅秀隽,碑阴之字稍见纵肆,皆高洁明朗。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最后范则。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盖其含蓄内蕴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0.webp

《张迁碑》的用笔,有时波磔分明,有时四角方折,似完全不讲笔法。对此,清万经的话倒是有点道理。他说:“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所说“摹手不工”,应该还包括刻工的不佳,许多魏碑的方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但《张迁碑》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气象,临习汉隶,如果要求变,则《张迁碑》是极好的范本。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滞,是汉隶中的上品。

0 (1)

墨池学院特邀韦渊老师,通过三个课时,对《张迁碑》的背景知识、基础技法、基本临写以及临创转换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掌握《张迁碑》的书写方法,找准学习方向,从临摹走向创作。

10月22日将进行第一节一元试听课,有兴趣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了。

导师介绍

Z20151105_0431

韦渊,1964年5月生于广西都安县。1991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西南大学人文学院)攻读书法硕士,师从徐无闻、荀运昌、秦效侃三位先生,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考入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师从陈振濂先生,攻读书法博士,2013年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mmexport1505569547024韦渊老师作品

mmexport1505569954749

韦渊老师作品

书法作品获奖:
首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广西书协主办)
第二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广西书协主办)
2013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广西首届网络书法大赛一等奖(广西书协主办)
广西首届“百花奖”书法比赛优秀奖(广西书协主办)

未标题-9

韦渊老师作品

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中国书坛第六届新人展(中国书协主办)
中国首届西部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中日韩书法联展(广东书协主办)
广西书法进京展(广西书协主办)

未标题-1

韦渊老师作品

书法科研成果:
书法论文《清代唐楷:帖学到碑学的桥梁》入选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
专著《洛神赋》2012年3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未标题-10

韦渊老师作品

课程安排

第一节 《张迁碑》基础知识
2017年10月22日 19:00
1.《张迁碑》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介绍
2.学习《张迁碑》的工具准备
3.《张迁碑》经典单字讲解示范
4.《张迁碑》集字小品讲解示范

第二节 《张迁碑》笔法详解
2017年10月29日 19:00
1.横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2.竖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3.掠笔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4.波挑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5.点画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6.搭接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第三节 《张迁碑》的基本临写及临创转换
2017年11月05日 19:00
1.《张迁碑》的结体特点
2.《张迁碑》的章法特点
3.章节临写示范
4.简单创作示范

2017092808092096010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640_看图王.web_副本

[ 佟 士 委 ]

1980年生,字予之,号抚古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专家团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慕贤书社副秘书长,徐州市书协理事,徐州市书协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草书委员会委员、宣传委员会委员,徐州市政协书画联谊会理事,邳州市政协委员,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邳州市专业技术优秀拔尖人才,弘文书院院长。书法作品入编《共和国书法大系》,出版有《佟士委书法作品集》,作品及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青年版》、《中国书法报》、《校园书法》等报刊杂志,并有专题报道。作品被兰亭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远望书画院等国家权威机构收藏。

微信图片_20170915001904

作品获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最高奖
第七届中国临沂中小学书法节教师组最高奖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优秀提名奖
《书法导报》全国首届手卷展三等奖
2012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
首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
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一等奖
“林散之奖”南京传媒三年展佳作奖
“鄱阳湖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
江苏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 铜奖
徐州市”五星工程奖”金奖
明博杯全国书画名家书画展 优秀奖
“江苏书法奖”佳作奖

微信图片_201709150019051

作品入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展
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大展
全国第二届临帖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
全国”铁人杯”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
“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展
“生态大连”全国书法展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
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书法篆刻展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
西泠印社首届书法大展
中国马来西亚书法交流展
首届”江苏书法奖”入展
“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展
首届”青州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泽贤杯”全国书画大展暨名家作品邀请展
“大美上饶”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江苏省第四届新人新作展
“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展
“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展
“绿映蒲县”全国书法展
“中国书法教育网成立一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
“明博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墨香蓝田”全国名家邀请展
“普洱茶杯”全国名家邀请展
“走进太阳谷”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法展
“大美新疆”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和平颂水乡情”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第四届”康有为奖”全国书法展
第四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微信图片_20170915001817

十步之泽 必有芳草——佟士委书法艺术漫谈

文/汲古斋主人

这几年遇到佟士委先生多次,也拜读过其若干的书法作品,对其为人、为艺应该有个清晰的了解。

和士委先生见面一次是在南京一书法展览,一次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11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现场,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对朋友真诚,对前辈谦虚低调,对同道不卑不亢。这样的的为人让我和其相处,觉得如沐春风,没有压力,没有面具,坦诚交流,值得信赖!

士委先生这些年的书法水平一直是一个上升的势头,而且还很猛,从2015年连续三年入展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所有国展和届展7次,这样的“7连冠”的成绩在目前的中国书坛还是鲜见的。这样的成绩取得一方面说明士委先生的书法水平很高,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有傲气,不是如一些书法高手,入展一二次以后就出来走穴卖字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士委先生还是在不断的通过展赛淬炼自己,打磨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这样勇猛精进的精神是一种为艺术不断求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微信图片_20170915001811

行草书我觉得最难的就是空间的布置,也就是书法中说的章法。历史上成功的可以奉为经典的章法构成我觉得就是二种,一是空,一是密。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疏的代表书家是董其昌和八大山人等等。密的代表书家有怀素和徐渭等等。许多书家都在疏、密之间讨生活。有些书家或者是字距宽绰,字态安逸。有些书家或者说是草法连绵起伏,墨色变化丰富。但不管疏或者密,最后的结果都是要达到中正平和,这才是书法的传统之美。否则发展下去就是魔就是怪了,也离开的中国书法的康庄大道。

看士委先生的书法,以行草居多。打开士委先生的书法行草作品,看到线条将宣纸的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分割,构成一个时空的架构,在章法的构成上还是趋密。这是士委先生章法的大视野。在士委先生的作品里面字与字的连贯,行与行的穿插,墨与纸的色彩的变化,书法作品中的整体呼应、顾盼、动静等等的矛盾很激烈,但在大视野中看,最后还是归于平淡,归于中正平和,回到前面文字,也就是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中达到了和谐之美。

微信图片_201709150019052

看士委先生的书法,以米芾为体,以张旭为友,王铎为宾,以时人为客,烩成佟氏大餐。陆机《文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所有的书法语言都是通过笔墨的技巧给读者和观者以视觉之美的,士委先生的笔墨功夫很是精熟。他用笔杀纸,随性生形,尤其转折中见停顿,使转中见性情。用笔快时如天马行空,一无牵挂。用笔慢时点画精准,笔墨沉着!作品给人如孙过庭所云:“流而畅!”

看佟士委先生的近作,我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书家。他不是简单的师法传统,做传统的传教士。我觉得他在传统书法里面是理性的汲古。在现代审美思潮里面是勇敢的弄潮。汲古让其书法作品固守传统经典的底线,有传承。弄潮让其在传统的经典碑帖中加上了时代的变革,有了代表时代特色的笔墨语言和审美情趣,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我们若干人都是整个书法史中的沧海一粟,应该不会泛起多大的涟漪。但如果都是保守和守成,那时代是不会进步的。可能佟士委先生能在当代书法史有了一个小雨点,也可能滴到地面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士委先生和目前中国众多的具有开创精神的书法家一起,会聚成一股奔流不息的大江滋润着后来者,这就是我们书法时代的最强音。我期许士委先生能够做到!

微信图片_201709150019041

士委先生书艺高超,而且现在还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就是传承。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很快,许多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的消失,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我当时很高兴,说明政府的重视。但同时我也陷入思考,中国书法会不会在无纸化的今天,逐渐被电脑、打印机或者更加先进的语音打字给淘汰,这是我们每一个书法人所要思考的问题。敦煌的民间写经,马王堆的锦帛书,长沙的走马楼汉简的出土,让我看到了中国书法文化的演变和民间写手的技艺高超的书写文化。而反观当今社会,书法已经变成了小众的专业,而不是日常的书写,我们要将这古老的文化往下传承,这是我们书法人的重任。士委先生就是这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他办传统书法课堂普及书法,他去美院教授书法,他去国展研讨班提高书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传承中国伟大的书法艺术,这样的书法家由此担当是值得尊敬的。传承书法还有一个最关键点,就是传承者的书法水平和对传统书法的理解要深。当今社会,许多人为了发财,也做书法培训,他们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对传统的理解还很肤浅,这样的教学不是传承,是误人子弟,所以李逵和李鬼并存,这需要我们要支持真正那种“翰墨薪传”的艺术家,对于那种江湖书家我们要揭露和批判,共同弘扬中国书法水平,做到艺文兼修!

士委先生不求闻达,融古铸今,逆风飞扬,传道受业的精神,在当今书坛是弘扬的!希望我们书坛许许多多如士委先生的这样的一股小小的清流汇聚成一条主旋律的乐章,一起为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和创新做自己的一份努力!

微信图片_20170816103409

墨池学院特邀 佟士委老师,通过三个课时,对米芾《箧中帖》的背景知识、基础技法、基本临写以及临创转换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掌握米芾《箧中帖》的书写方法,找准学习方向,从临摹走向创作。

课程安排

第一节 米芾《箧中帖》基础知识
2017年10月19日 19:00
1. 米芾《箧中帖》的背景知识及艺术特点介绍
2. 学习米芾《箧中帖》的工具准备
3. 米芾《箧中帖》特征笔画讲解示范
4. 米芾《箧中帖》经典单字讲解示范

第二节 米芾《箧中帖》精临讲解
2017年10月26日 19:00
1.逐行精临讲解
2.结体特点分析
3.章法特点分析

第三节 米芾《箧中帖》的简单创作
2017年11月02日 19:00
1.创作工具以及形式
2.以《箧中帖》精致行书风格进行简单创作
3.以《箧中帖》连绵草书风格进行简单创作
4.两种风格相结合进行简单创作

详情见海报上

佟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为了解开大家对墓志书法学习的迷惑,墨池邀请到邱洪章老师开设一堂墓志书法课程,讲一讲《李璧墓志》的临习与创作。针对大家学习墓志书法时候的一些疑问,我们也请教了邱老师,来看看邱洪章老师对这些疑问的解读。

老师提纲中提到这次课程让大家“跳出规范书写的圈圈,进入专业书法学习的快车道”

如何理解这句话?是指的不走寻常路?

寻常路如果是使用性书写、“规范书写法”的话,不是不走是绝对不能走

近百年来,硬笔书写工具的引进和普遍应用,以及汉字拼音化的发展。我们对书法的认识与传统书法之间已经产生了一个极其大的误读。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而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几乎每个人自一年级识字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横是平的、竖是直的……等等。这是从实用书写、规范书写的角度来引入书法的,加上电脑技术的使用与普及,规范书写的潜意识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笼罩在我们四周,影响着我们对书法的认识,我们每个人是生活在汉字规范书写时代的大环境下,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直接导致当代大部分人,包括部分书法教育的从业者以及书法艺术的实践者,也总是难以逃脱站在规范书写的角度看待传统书法艺术,当代人的书法意识很难跳出“汉字规范书写法”的影响,所以要想真正的走进书法,跳出“规范书写法”的圈圈,是走向书法艺术的第一步。

微信图片_20171009174204

魏碑墓志与大家广泛临习的唐楷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魏的墓志,继承了大汉的遗风,造型大多古朴、自然,从文字的发展来看,魏和晋是几种书体交映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是汉字造型表现发展的重要阶段。存在着书体以及风格变化和变异的多种可能性,单纯在技的层面:从用笔、用墨、结字、行气、章法、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粮。

唐代楷书是在北魏楷书的基础上经过隋、唐等书家逐步改造,其笔画偏向于均匀、体势较为减弱、其艺术表现力也随之降低,线与线的组合变通生成关系的各种对比,与北魏相比是在端正格局下的小对比,形成了字体端庄,点画均匀、丰富、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整体趋向。把楷书法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微信图片_20171009174159

魏碑墓志的书写者是谁?我们通常追求学习知名书家作品,墓志不受重视是否跟书写者不出名有关系。

因为年代久远,唐以前的作品越靠前不知真正书者姓名的名篇越多,这并不影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我们就算知道书写者又能怎么样哪,真正有价值的是书法作品本身。

墓志没有不受重视,相反、历代名家高手在创新变革中多从其汲取营养。

北魏上承秦汉下接隋唐,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是汉字造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我们学习书法过程中绝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微信图片_20171009174139

魏碑墓志在临习时有什么弊端需要注意?比如字迹不清不易临写、风格鲜明容易形成习气?

如果要说弊端或者说不足的话,北魏的墓志数量多、风格也各异,确实有一些非名家高手所为,其艺术价值有限,所以这样就要求书法学习者,尽可能的有较高一些的鉴别、鉴赏、审美能力。

风格鲜明不会让书者形成习气,相反、能让书者跳出书法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俗见、表象,直指书法艺术的本质。

微信图片_20171009174208

这次邱洪章老师的《李璧墓志》三节课程你将学习到:

常见北魏楷书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特征,
熟悉理解魏碑稚拙、多变汉字造型的根本,

北魏楷书造型的法、意、趣、神。

跳出规范书写的圈圈,进入专业书法学习的快车道

点击此处或微信扫码获取报名链接

进入专业的书法学习状态

导师介绍

o_1bpq9uochai4aivm6b1scldeac!scale

邱洪章,山东莘县人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本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
现居北京,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特聘书法教师;
北京人文大学、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特聘教授,

北京尚艺书院教学部主任。

640.webp

《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640.webp (3)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640.webp (2)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地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

640.webp (1)

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由墨迹观之,尤为明显。书风或学钟繇之体而古雅,或师逸少之法而瘦劲。无怪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

640.webp

墨池学院特邀谢安辉老师,通过讲解《倪宽赞》用笔方法、字的姿态,学习到《倪宽赞》的纯净自然、潇洒出尘的境界。希望学员们在临帖时,能够做到多感悟,多分析,在读帖时认真揣摩作品图像背后的笔锋使转的微妙,方能汲取贴中的营养元素。

IMG_4860谢安辉老师作品

10月25日将进行第一节一元试听课,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报名。4

谢安辉老师作品

12

谢安辉,1980年2月生。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书协理事兼楷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获贵州省专业文艺奖一等奖、贵州省第四届政府文艺奖三等奖。

篆书1

谢安辉老师作品

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优秀奖(篆书)
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楷书)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楷书)
全国首届篆书展三等奖(篆书)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小楷)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行书)
全国首届楷书展(楷书)
全国首届行书展(行书)
全国第二届册页展(草书)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隶书)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草书)
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篆刻)
全国第四届正书展(楷书)
全国第五届楹联展(楷书)
中国书协千人千作展(楷书)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隶书)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展(隶书)
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楷书)等数十次。
书法论文入选“第三届兰亭论坛”、“全国颜真卿书学研讨会”、“首届楷书创新论坛”等书学理论研讨会,发表于《中国书法》《文艺争鸣》《书法赏评》《书画艺术》《青少年书法》《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期刊。

5 6

谢安辉老师作品

 课程安排 

第一节 风格对比
2017年10月25日 19:00
1.学习墨迹本的益处
2.《倪宽赞》的总体特点
3.《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倪宽赞》对比
4.时风中褚体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笔法解析
2017年11月01日 19:00
1.隶意的打点起笔法
2.斜切起笔法
3.扭曲起笔法
4.钩法
5.粗细对比分析

第三节 字法解析与运用
2017年11月08日 19:00
1.纵向紧结
2.虚实对比
3.创作过渡

2017093012195556759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楷书神作。精湛的楷书很多,为何说她不一般?原因有四。

原因一:美爆。

7a005f5ed6b185e4843dab3ba905c317

美不美,看单字、看放大!我们随便截取几个单字,楷法精妙、高古灵动,雅俗共赏,美得让人发慌:

1 2

何况这几个单字的结构还不好处理,写好就是亮点,写不好成败笔。足见这篇楷书作品“养分充裕”。当然,上等作品也要看通篇气韵。

下面,我们打开通篇观赏,共9页:

3▲第1页

原因二:取大楷法,得小楷势。

9-16062G20149_副本

一般而言,大楷讲究结构、笔法,小楷取势、讲究气韵。如你所见,该作品结构精妙,挺拔劲秀,同时取势俊逸、舒展,风神潇洒,美不胜收。融汇欧体、褚体法度而又能自出新意,无疑是唐楷中的佼佼者。

此作出土后引起业界高度重视,赵之琛云:“直与欧、虞、褚、薛相抗衡,习楷圭臬。”通篇气息流畅、婉润秀整,深获世人喜爱。

4▲第2页

原因三:这是罕见的砖塔铭。

34985228_1483786958730_副本

这部楷书名为《王居士砖塔铭》,是相对罕见的砖塔铭,系唐代正楷名碑,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由上官灵芝撰文。在明万历年间出土。因为原碑断裂十分严重,所以全拓本十分难得,而今天我们给大家展示的就是初拓全文,十分珍贵,该拓本有吴湖帆跋文。不收藏真后悔啊!如需下载20M超高清版打印学习,请加书思客服微信号shufa35,可免费下载。

5▲第3页

6▲第4页

原因四:作者毫无名气。

898ad79095c6f392a30aa9dde55a4687

肯定有不少思友关心这是谁的高作?遗憾,作者你肯定不了解,因他几乎没名气。清代王澍在《虚舟题跋》揭露了原因:“唐世能书者人多,不免为巨公掩耳。”

作者名曰敬客,生卒年不详,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初唐诸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书法的全盛时期,因此敬客所书此铭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就这样,敬客的名声被掩盖了。

7▲第5页

8▲第6页

钱泳曰:“余尝谓唐初书家各立面目,惟是刻能兼率更一欧阳询一、中令之长。”在钱泳看来,这是唯一能兼具欧阳询一、褚遂良的特点,这也是此碑之妙境。

9▲第7页

此塔铭书法神作,掩埋黄土之下达900多年,直至明万历年间出土,尔后数百年里被业界高度关注,获得诸多书家学习、珍藏、题拓、背书。

10▲第8页

11▲第9页

如此神作,畅朗劲挺,气息娟秀,可培养我们的书法美感;而其严谨笔法、宽博结体,又利于我们强化楷法意识;此铭虽然风格成熟,但个性并不算强烈,融会贯通,易于变通,不落俗套,养分高古,不管是初学者,还是中级阶段,都不失为极佳学习范本。

墨池学院特邀 邵磊老师,过对《王居士砖塔铭》的分析,学习唐楷典雅优美的气质,端庄方正的结体,从共性中抒发个性,达到“知常达变”的境界。

0

邵磊,又名三石,字正之,别署怡斋。师从著名书法家赵承楷先生。2002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2005年在校期间,篆刻作品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2006年,毕业论文《从章草到“二王”今草嬗变》获得书法系唯一优秀论文。自2006年毕业以来,主要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及教学工作。201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提名为“80榜样”全国80后百位优秀书法家称号。作品多次刊登在《中国书法》、《书法》等核心期刊。现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唐风印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晋阳印社副秘书长、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篆刻教师、三石书法工作室导师。

小楷世说新语

 其他作品展示: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局部欣赏

世说新语1

世说新语2

世说新语3

世说新语4

世说新语5

世说新语6

课程安排

第一节 概念及理论知识
2017年11月05日 19:00
《王居士砖塔铭》风格解析
临摹中如何把握字形
笔、纸、墨的选择
点评学员作品

第二节 技法解析
2017年11月12日 19:00
笔法的正确运用
楷书的基本笔画及其变化
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的书写法则
笔画书写示范

第三节 临创转换
2017年11月19日 19:00
结构比例和结构布势
不同章法布局的基本处理手法
介绍楷书作品的章法、幅式、形式
临摹创作示范

详情见海报上

邵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1

2 3

特邀参展博士:特邀博导:学术主持:
王冬龄 邱振中 徐利明

韩天雍 陈大中 白 砥 沈 浩 杨 涛 周 斌
蔡显良 吕金光

中央美术学院
陈忠康 肖文飞 周 延 赵彦国 王 客 杜 浩
尚天潇 李慧斌 衣雪峰 祖彦飞 梅丽君 龙 友
马 超 丘新巧 杨建虎

中国艺术研究院
陈海良 秦金根 林 峰 梁文斌 杨 军 胡庆恩
金美兰 段永成 聂国强 梅跃辉 尤 婕 朱文哲

北京师范大学
顿子斌 李洪智 傅如明 吴慧平 范 功 周勋君
邓宝剑 杨 频 赵际芳

首都师范大学
唐楷之 宗成振 李洁冰 常 春

中国人民大学
成联方 向 彬 李剑锋 宋 涛

中国美术学院
刘灿铭 徐庆华 张爱国 查 律 金 琤 戴家妙
江 平 方 波 陈胜凯 宗绪升 王中焰 储 楚
余 芳 王 业 王佑贵 周寒筠 周 峰 郭建党
丁万里 王佳宁 元国霞 金玟廷 盛郁龙 王钦贤

浙江大学
胡志平 韦 渊 贺文龙 黄映恺 林 如 徐 清

南京艺术学院
章剑华 孟庆星 陈爱民 邱世鸿 刘元堂 朱友舟
杨 亮 杨 帆 吴 鹏 吴云峰 陶小军 朱 琪
李泊潭

东南大学
顾工 冉令江 杨晓辉

暨南大学
李永 朱圭铭 赵 辉

四川大学
洪 权 周广胜 王 飞 谢安辉 王书峰 刘志超
彭再生 陈阳静 乔 宇

吉林大学
杨宝林 王登科 马新宇 苏显双 张 函

西安交通大学
杨开飞 徐传法 杨晓萍 王 劲 刘 琰

福建师范大学
王守民

山东大学
刘建峰

中山大学
丁 政

上海大学
王静砚

策展人:
诸明月

学术主持作品

4王冬龄 随月诗 行草 镜片 69×46cm

5邱振中  王昌龄诗  草书镜片  65×108cm

6徐利明 离天三尺三 草书 247cm×123cm

特邀博导作品

7韩天雍 潘天寿诗 篆书中堂 139×69cm

8陈大中  老子道德经句  隶书斗方  66×51cm

9白砥  李群玉诗  草书斗方  50×40cm

10沈浩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  行草条幅  180×48cm

11杨涛  风云花鸟  篆书对联  137×34cm×2

12周斌  门有秋宣  行书对联  180×24cm

13蔡显良  唐人绝句  行草条幅  175×49cm

14吕金光  郑板桥诗  行书条幅  261×69cm

特邀博士作品

15查律  查慎行诗  草书条幅  180×47cm

16常春  李白诗  行书条幅  201×50cm

17陈爱民  杜甫酒中八仙歌节录  草书条幅  180×49cm

18陈爱民  书为心画  甲骨文条幅  180×48cm

19陈海良  戴叔伦诗  行书条幅  107×26cm

20陈胜凯  王安石文  行草条幅  139×26cm

21陈阳静  左图诸子  隶书对联  180×31cm×2

22陈忠康  诗词四品  行草  镜片  87×49cm

23成联方  宋词选抄  行草条幅  195×34cm

24储楚  草书条屏  181×25cm×3

25戴家妙  张效祥诗  行书条幅   139×61cm

26邓宝剑  李白诗  草书条幅  138×69cm

27丁万里  段克己渔家傲  篆书条幅  182×48cm

28丁政  苏东坡题跋  行书中堂  185×97cm

29杜浩  礼器史晨  隶书对联  134.5×34.5cm×2

30段永成  李白诗  行书条幅  180×48cm

31顿子斌  现代书法  96×80cm

32范功  李白诗  隶书条幅  138×70cm

33方波  汪士慎诗 草书条幅  179×49cm

34傅如明  朱和羹临池心解  小楷条幅  181×38cm

35顾工  自作诗  行书条幅  140×69cm

36郭建党  世说新语  隶书条屏  179×97cm

37贺文龙 五林半潭联 汉篆 对联 180×35cm

38洪权  司空图诗  草书条幅  181×48cm

39胡庆恩  省庵大师四念处  楷书条屏  139×17.5cm×6

40胡志平  上古诵经  篆书对联  140×34.5cm×2

41黄映恺 《郑板桥诗》 行草横披 38×147cm

42江平  章祖安论书  行书条幅  140×69cm

43金琤  蔡邕九势节录 行书中堂  138×69cm

44金美兰 唐人诗  行草条幅  181×49cm

45金玟廷  古人论书  篆书中堂  139×64cm

46李泊潭  黄庭坚书论  隶书条幅  180×49cm

47李洪智  杜牧诗  行草条幅  139×70cm

48李慧斌  拂琴走墨  篆书对联  138×34cm×2

49李剑锋  黄山谷论书  条幅  47×76cm×4

50李洁冰  小窗幽记  小楷手卷  28×149cm

51李永 清僧诗六首  行书条幅  173×30cm

52梁文斌  西湖总记选  行草镜片  48×77cm×2

53林峰  画禅室随笔  行草册页  36×50cm×4

54林如  心经  楷书镜片  34×69cm

55刘灿铭 圆觉经 行书条幅  139×69cm

56刘建峰  文心雕龙  篆书条幅  138×43cm

57刘建峰  文心雕龙  篆书条幅  138×43cm

58刘元堂 草书 戴叔伦诗 纸本 2017 33x76cm

59刘志超  王羲之书论节录  草书条幅  183×49cm

60龙友  内景经句  行书条屏  197×156cm

61马超  唐诗四首  行书中堂  176×68cm

62马新宇 古人论书  行草条幅  182×48cm

63梅丽君  李白诗  草书条幅  181×60cm

64梅跃辉  朱长文续书断节录  楷书中堂  181×97cm

65孟庆星  黄宾虹诗 行书条幅  180×48cm

66聂国强  唐寅题画诗  行书条幅  137×69cm

67彭再生  王维诗  草书条幅  180×74cm

68乔宇  书论二则  行草条幅  70×23cm×2

69秦金根  古人论书  行书中堂  146×75cm

70丘新巧 古人论书 行草条幅  181×48cm

71邱世鸿  杨升庵词  篆书条幅  182×61cm

72冉令江  世说新语八则  章草条幅  185×49cm

73尚天潇  苍鹰赋  筑书镜片 800×300cm

74盛郁龙  陶渊明诗  行书条幅  180×97cm

75宋涛  禅诗一首  行草条幅

76苏显双  古人题跋  楷书条幅  180×46cm.

77唐楷之  日月诗书  楷书对联  182×33cm×2

78陶小军  苏轼论书  隶书条幅  180×48cm

策展人作品

79

 

——  END  ——

朱关田于所著《颜真卿传》直言,《颜谦妇刘氏墓志》、《经石峪会刚经》、《文殊般若经》等碑版书,实为颜真卿书体中刚健雄浑的书风来源,在张旭、王羲之等同时代人的书法作品中也可找到某些相似的书风。于今,我们亦不禁思考颜真卿书法的根源,究竟为何?中国第二书法高峰,更是中国书法之集大成者,到底所从何来?

1《颜谦妇刘氏墓志》局部

1、既承家学,又参名师。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跟他的家学十分有渊源,因为他的历代高祖皆善草籀篆隶。《家庙碑》中,颜真卿自云祖先中能书者众,如颜腾之、颜炳之、颜勤礼、颜昭甫、颜惟贞。

2、既学古人,亦学唐代人。

家风既然学古,但随着初唐大家努力之下,楷书逐渐成熟。出生在盛唐的颜真卿,自当努力学习。所以他除了向张旭请益,还和怀素切磋书艺,但在起初,颜真卿应该是先向初唐大家们学习的。因为,初唐的书风还是宗王的。

3、得益于文人书法,吸取营养于民间。

除了杰出地继承初唐以来的书法成就,颜真卿又充份地吸取秦汉诸碑和民间书法的营养,如篆籀的内疏外密和向势,《张迁碑》的古拙雄强,《李柏

2_副本《张迁碑》局部

为何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会一路从科举所推崇的工整美观,转变为古朴雄浑?这跟他以一介文生,深入基层,吸收民间风格,或与文坛上所崇尚的返古思想,即古文运动影响所致。由政治动荡,影响文人思想,进而表现在书法上。颜真卿原本承继自文人的书法,在年岁的增加与阅历的加广之下,悄悄质变。

就书法本体来看,书风的形成主要是取法与创造决定的。取法是基础,创造是升华。颜真卿的书法能做到多方取法、转益多师。如颜真卿年轻时取法于褚书,并透过褚书,直取二王笔法,确切理解并掌握了二王以及魏晋以来的主流书法,体会其用笔结字的奥妙。

3《李柏文书》局部

此外,颜真卿的学书视野也比别人宽广,除上述,他还从民间书艺中广取博采,因为颜氏家庭中的先辈,多人如颜元孙等人,从事前人文书遗迹和文字的整理工作,因此可接触到大量的、魏晋以来民间书手的墨迹,而颜真卿从小受家学影响,甚至应有临习这些作品的机会。若从敦煌、楼兰等地出土的晋唐民间遗墨,或魏晋南北朝其间的碑拓,一一与颜书相比较,也可发现略有相似之处。

颜真卿晚年载石以行,正因如此,他对笔墨与石的功用,理解得非常透彻,这对他写碑,也就是说对其写铭石书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4_副本《多宝塔碑》局部

他早期的《多宝塔碑》,实质上与当时的写经体没有多大差别,但后两年的《东方朔画赞》,却是正宗的铭石书了。铭石书有别于一般的手卷工作,它需要痕迹深刻,体势要雄厚端庄,而颜真卿吸收秦汉诸碑的经验,即书体的雄厚庄严,必须与碑的严肃性相一致,而妍美流丽的书体对书简手卷之作最为适合。

5《东方朔画赞》局部

于是颜真卿采篆隶厚重的用笔,一变初唐瘦硬隽美的楷法,又取篆书体势,外密内疏,这种新创的书风,一方面便于深刻,使碑文字迹经久完好;另一方面,使书法内容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

4、天赋秉性,自然流露。

盛唐历史,赋予艺术以前所未有的气候与土壤,随着国力的强盛,一股充满浪漫主意气息的壮美华贵取代了以往优美淡雅的风格。颜真卿缘情而书,因志立意,从而一变为自己的风格。

如果说,初唐书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奇妙的构思,精美的技法,和追求典雅的王家书风,同时,便现出一种端庄之美的审视,盛唐则主要表现为一种蓬勃壮观的气度与华美,到了中唐颜真卿之手,这些现象均已不复存在,一切彷拂都是不加雕饰的坦率与真诚,一种充满浩气的存在感。

直起直落,峻劲纯朴,丝毫没有书生式修边幅的酸气,自始至终是刚严、忠厚与务实精神的显现。他的美,不再是精致的庭台楼阁,柔情脉脉的美人婵娟,而是一种五岳式的壮美,完全出自天然的本性,书到颜真卿,可谓对二王书风彻底的变种,并于此开创了一个时代。文书》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