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王蘧常先生晚年书写状态

王蘧常(1900—1989),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 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嘉兴人,生于天津。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640.webp (1)

五言对联

为使章草形式复杂多变,不惜舍弃文字可读性

王蘧常是现代章草史上的开拓者与一代宗师,师承草书大家沈增植,书写出富于变化、圆笔盘旋的“蘧草”。刘宗超指出,王蘧常为使章草形式复杂多变,不惜舍弃了文字的可读性,在得到高古奇特风貌的同时不能雅俗共赏,成为“蘧草”难以两全之处。

640.webp (2)

书信手札

虽师从沈增植学书但路不同

19岁时,王蘧常拜师沈增植,作为沈增植的入门弟子,王蘧常在书法上直接受到沈增植的启蒙,得到很多指点。在自述中,王曾回忆,“师知予学《十七帖》,曰‘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吴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数种而已,疆域褊小,殊难光大,若能融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必能开前人之未有之境,小子勉之。’余敬志不敢怠。

640.webp (3)

书信手札

在沈增植的启蒙与指导下,王蘧常深受其“学章草,必须从汉隶出,赵子昂所书,虽着意发泼,乃是唐宋人笔法,非其至也”的碑学观念影响。王蘧常的碑学观念侧重点在法古层面,因而,他并不注重碑法的侧利劲折、雄起角出。他对魏碑一味注重方笔表现,兴趣不大,而是较为注重笔法,结撰的古意、浑穆。沈增植之于碑学,侧重点在中古——魏晋南北朝,而王蘧常的碑学侧重点在上古三代秦汉。沈增植书法重在翻古求新,托古改制;王蘧常书法则意在以古为新,厚古薄今。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蘧常并没有完全走一条与沈增植相同的碑学之路。

640.webp (4)

五言对联

“蘧草”多圆笔盘旋

高古不群极富个性

王蘧常章草简练化的用笔追求着丰富的字的结构变化,在搜罗古文奇字的造型美方面,独出心裁,建立了迥异流俗的自家章草体。透过字形与笔法的显在表现,我们赏会到一种夭娇不群的“奇古”意气,落落大方,纵横捭阖,实为创造。王的草书,独标奇绝与浑朴古迈,实在是数百年来独张一军。因此,书坛常以“蘧草”称呼王蘧常的章草书法。

640.webp (5)

书信手札

五项原则 与 四变

王蘧常提出了“五项原则”,即省笔、借笔、减笔、复笔、添笔。他认为,“复笔”的目的在于“以求结构之美也”,而“添笔”则是“以求结构之绵密”。王蘧常还提出“四变”:一变在离与连,二变在字中,三变在上下,四变在左右,书法结构富于变化。

640.webp (6)

八言对联

精彩之作往往是不经意的手稿札记等,经心刻意之作反而失之自然不无造作之嫌。由于出之无意,涉笔成趣,因而,气象峥嵘,老笔纷披,浑化无迹。

640.webp (7)

书信手札

王体章草的古典美学范畴——“奇古”的现当代代表,其书法的内在性是审美的个性表现与原始古朴美的一种合流。这使得他的书法在审美体验上有一种历史感,一种距离感,一种是“自适”而不是“媚俗”的艺术品性。

640.webp (8)

五言对联

王蘧常章草逾越唐宋元明,由北碑上溯卫门书派以至秦汉上古三代,廓清了中古以后对章草的误读,为现代章草返回原始,寻求章草古意和笔法真脉,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蘧常无疑是现代章草史上的开拓者和一代宗师。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END——

 

与汉代魏晋那些蠢萌的画风不同,
唐代绘画极其精美,精美到,你可以直接用来当表情包:

微信图片_20180103171223 副本副本韦贵妃墓壁画

这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这些“漂亮”的小姐姐们。
表情张扬,酥胸半露。简直不要太有戏。

未标题-1 副本

当然,今天要和大家说唐代不是因为这些小姐姐们有胸,
而是因为这些绘(su)画(xiong)里,隐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唐朝女性成长史。

咱们先从初唐说起。请大家先看这样一幅壁画。

20120819145328_5937 副本虢庄王李凤墓壁画

说实在的,如果不说这是唐朝壁画,很多人估计都认不出来这是唐朝的姑娘。因为我们今天一提起唐朝女性,都觉得她们穿富丽堂皇的“爆乳装”。不过唐朝刚建国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唐朝刚建国,大家都没钱,思想也比较单纯,虽然衣服分这么多种,也没有什么特别出格的时尚风。

等到经济建设搞完,唐朝集团运营步入正轨,上上下下的姑娘们就开始活络了起来。领子是越开越低,衣着也越来越华丽。

所以初唐到盛唐绘画里的姑娘们,是这样的:

微信图片_20180103180130乾陵 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小憩图

不过这个时候姑娘们领子越来越低可不是像经济学里“裙摆理论”说的那样,单纯为了吸引男人目光。要知道,初唐到盛唐这一阶段的女性,各个都是“白骨精”。比之今天的新女性更是叱咤风云。

在唐朝前期,女性受教育的程度非常高。有钱还有学历,姑娘们当然不甘于活在男人掌权的局面下。于是,在管理层中出现了一批女性风云人物,把唐朝女性的地位推向了制高点。

最大名鼎鼎的就是唐朝集团第三位“董事长”武则天女士。“第一任董事长”唐太宗走后,武则天直接从二世祖唐高宗手中拿过了执政大权。

微信图片_20180103175928

在武则天的模板效应下,一大批女性风云人物层出不穷。

如果一个女人既有权、还有钱,还才华横溢,请问她还需要美丽性感吗?

当然需要,要美给自己看啊。

微信图片_20180103180303乾陵 永泰公主墓壁画和懿德太子墓壁画

穿这种袒领襦服,可是不穿内衣的。搭配高至胸部的裙装,外罩轻薄的罗纱帔子,白皙的肌肤丰润莹莹,华丽的衣衫熠熠生辉。盛唐女性的雍容、积极的气度立刻展现出来。

而到中晚唐以后,露的尺度越来越大。

微信图片_20180103180642从左到右:武周、开元、中唐

从上图可以看到,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女性的领口越开越大,服装也更加宽大奢华。

但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女性地位越来越高?

 

恰恰相反。

 

安史之乱后,唐朝集团的股价一路下跌。但管理层们在这种颓势之下并没有力挽狂澜,而是继续纸醉金迷。而因为有前朝妇女干政的影响,中晚唐的管理层们开始限制女性权力,转而启用宦官。

 

纵情声色的享乐氛围,加上集团里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中晚唐的姑娘们只能把心思放在打扮自己上。

 

从盛唐到晚唐,女性襦服的袖子及裙装越来越宽阔,甚至到病态的肥阔之风。连朝廷都不得不下令,强制妇女裙装限制宽度。

可以看到,女性无一不是身着肥阔到病态的宽袖长裙。而女子迷恋宽大肥长的裙子,也是因为这样会使人走路时如行云流水,魅惑迷人。

微信图片_20180103180912中晚唐 永安公主墓壁画

在奢华肥阔的同时,女装上身的袒露之风也越来越盛,到后来,甚至直接以纱衣蔽体,露出雪颈酥胸,让整个人显示出一股曼妙性感的风情。在奢华肥阔的同时,女装上身的袒露之风也越来越盛,到后来,甚至直接以纱衣蔽体,露出雪颈酥胸,让整个人显示出一股曼妙性感的风情。

微信图片_20180103181024 副本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着纱衣贵族妇女

只是,同样袒胸,同样是雍容与撩人,武周至盛唐的女子是在雍容之中皆有意气风发,而到了晚唐,却是在撩人之下道不尽迷茫惆怅。

微信图片_20180103181351左:张萱《捣练图》 右:周昉《簪花仕女图》

从唐朝到现在,1000多年都已经过去了。但是露还是不露,打扮还是不打扮,对于姑娘们来说还是一个容易纠结的问题。

其实露不露,打扮不打扮,这些根本都不重要。性感掩盖不了智慧,素颜也不会消弭自信。如果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晚唐小姐姐的风华绝代表现在画面上,不是一种更好的自我提升吗?

墨池学院特别邀请王大根老师,通过三个课时,解析古人画工笔人物的技法和风骨,第一课以《簪花仕女图》为例讲解古人的用色和渲染方法,使学员了解工笔画的工具准备,以及完成一幅工笔画的基本程序。第二、三课以头像为主讲解画法和技巧,讲述如何在不失东方韵味的前提下塑造五官和毛发。

2018年的第一趟福利列车刚好也驶到你眼前,准备好上车吧!现在报名全部课程的学员均可参与抽奖,以发红包的形式,抢到最大金额的学员将获得老师的簪花仕女图作品(老师原作哦!)。

627285121024790489课程剧透(嘘~)图为 王大根老师 临摹《簪花仕女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180103183352 副本

导师介绍

微信图片_20171222104553 副本

王大根,1988年生于河北唐山;201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八月至2011年五月赴甘肃支教一年;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研究生毕业创作《规则》《仪式》获毕业创作学院奖一等奖;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

导师作品

IMG_5550

IMG_5557

IMG_5556

 

IMG_5549 副本

IMG_5553

 

197151910196398850王大根老师 临摹《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参展记录

2012年 参加第五届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联展 (兰州美术馆)
2012年 参加“后笔墨计划:延伸与转向”中国画邀请展(天津西洋美术馆)
2013年 参加“从这里开始”—中国学院青年艺术作品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13年 参加“游与艺”—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提名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3年 参加“学院新方阵”当代水墨艺术家提名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3年 参加第六届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联展 (杭州浙江美术馆)
2014年 参加学院新方阵.2014年度展 暨巅峰艺术中心开馆展 (北京暨巅峰艺术中心)
2014年 参加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水墨单元”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南京金陵美术馆)
2014年 参加“常青藤计划”2014.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北京中间美术馆)
2014年 参加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联展(南通美术馆)
2014年 参加1912第五届新星星艺术节(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4年 入选国家文化部CYAP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
2015年 参加“细觉”八零一代新水墨研究展(北京798方圆美术馆)
2015年 参加学院新方阵2015年度提名展(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沧州美术馆)
2016年 参加“窒息!不止于霾”艺术巡回展(天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河北美术馆)
2016年 参加八零八零.当代中国画八零后艺术家提名展(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6年 参加“变革中的水墨艺术”提名展(北京山水美术馆)
2016年 参加水墨新浪—当代中国画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北京杏坛美术馆)
2016年 参加“同心合意”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历届学生作品展
(北京正观美术馆、天大云华美术馆、沧州美术馆)
2016年 参加纪念“凤凰涅盘-大美唐山”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书画展
2016年 参加无涯惟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邀请展(北京李可染画院)
2016年 参加学院新方阵2016年度提名展(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沧州美术馆)
2016年 参加“同时代人”中国水墨艺术邀请展(北京山水美术馆)
2016年 参加“纸上隐喻”II感知与痕迹(北京三为艺术)
2017年 参加学院新方阵十年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7年 参加SUNWAY ART青年艺术新势力群展(北京中粮广场艺术中心)
2017年 参加京津冀青年工笔画邀请展(沧州美术馆)

课 程 安 排

第一课时 概述——以《簪花仕女图》为例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2018年01月03日 19:00
一、工笔画准备的工具和材质区分 (图片+讲述)
色笔、水笔、熟宣、绢、水胶带、白乳胶/浆糊、胶矾水的调配等
二、关于线描 (图片+讲述)
线描的作用、十八描的区分
三、识色和染法(视频+讲述)
1、识色(色质、色相、色性)
2、染法概述(勾染法和勾填法、染法分类及程序)
四、认识《簪花仕女图》(图片+视频示范)
1、《簪花仕女图》综述
2、染墨的方法
3、 面部肌肤着色程序
1) 分:分染结构
2)染:渲染两颊血色
3)罩:统罩面部及肌肤部分肉色
4、开脸
5、衣服渲染程序
初染、罩染、复勾 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
 
第二课时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面部处理1(图片+视频示范)
2018年01月10日 19:00
五官的画法
一、眼睛、鼻子、耳朵、嘴的线描结构
二、五官晕染方法,结合第一节课的方法深入讲解和示范
第三课时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面部处理2(图片+视频示范)
2018年01月17日 19:00
一、毛发的组织和处理
眉毛、头发的生长规律和晕染方法
二、面部结构的染法和肤色的处理
深入讲解开脸的具体细节和方法,结合第一节课的方法深入讲解和示范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71222114604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640.webp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弹指一挥间,丁酉旧岁就要过去,戊戌新年即将来到。每到年底,书法人都会异常活跃起来,裁红纸、写春联,成为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福字到底能写出几种花样?四字吉语怎样书写才颇有格调?如何才能创作出雅俗共赏而又独具一格的春联?

陈泓凌老师最新出版的《过年写春联》(共四册),包括篆、隶、行、楷四种书体,300多副对联,由四位青年书家精彩演绎!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百余副春联任你选

《过年写春联》四册,每册85副春联,18条横批,6幅门心。

640.webp (1) 640.webp (2)

《过年写春联·行书》目录

1

篆书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2

隶书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3

行书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4

楷书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书家带你写春联

《过年写春联》特邀青年书法家杨华(楷书)、范彦奎(行书)、王应科(隶书)、陈泓凌(篆书)分别用四种书体书写。书家带你写春联,让你的春联更有范儿!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过年写春联》四册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26)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春联则是春节的标配。过年贴春联,抒发美好的愿望,也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

陈泓凌老师不仅出版此书详解写春联,还在墨池学院为广大学员开设福字、吉语、春联创作课,以满满的干货帮助大家掌握篆书福字的不同写法、二十种四字吉语的写法以及十副对联的写法,能够学以致用,在新年里为自己的至亲挚友送上一份饱含墨香的祝福!

特别福利:凡购买陈泓凌老师本次全套课程的学员,可获赠陈泓凌老师最新出版《过年写春联》(篆书篇)。邮费到付哦~

导 师 介 绍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722陈泓凌

別署燕堂,室名文心书屋
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
空军十大“文艺之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南京印社理事

作品发表于《解放军报》、《空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篆刻》、《青少年书法》等。
2016.海岳风华–《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书法邀请展(《中国书画》杂志社)
20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军委政治工作部、中书协)
201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4.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银翼奖(空军政治部)
2013.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中书协)
2013.第二届全国篆书作品展(中书协)
2013.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三等奖(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3.“恒铭实业杯”江苏省第六届青年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江苏省青书协)
2013.南京篆刻艺术展(南京市书协)
2013.“墨彩青奥”南京市青年书画家精品展(共青团南京市委、市青书协)
2013.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印社篆刻精品联展(上海书法节组委会)
2012.江苏省第八届新人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江苏省书协)
2012.苏州市首届军旅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苏州市书协)
2012.“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西泠印社)
2012.江苏省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江苏省青书协)
2011.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1.第三届福建省书法篆刻展(福建省书协)
2010.第二届吉林省篆刻展(吉林省书协)
2010.纪念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百名将军暨书画名家作品展(空军政治部)
2010.第二届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优秀奖(总政治部、军委纪委)
2008.第四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总政治部、中书协)
2008.“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吉林省书法大展(吉林省书协)
……

导 师 作 品微信图片_20171229113746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749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753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756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759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802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805

微信图片_20171229113809 课 程 安 排

第一节 篆书福字与吉语创作(一)
2018年01月08日 19:00
1、福字、吉语创作材料与形式选择
2、福字的不同写法
3、恭迎新春、大吉大利、合家欢乐
4、一帆风顺、年年有余、五世其昌
5、四季平安、春盈四海、吉祥如意

第二节 篆书吉语创作(二)
2018年01月15日 19:00
1、春风得意、长乐人家、万象更新
2、吉星高照、金玉满堂、竹报三多
3、五福临门、春风化雨、迎春接福
4、一元复始、紫气东来、百福具臻
5、三阳开泰、五谷丰登、福齐南山

第三节 篆书春联创作(一)
2018年01月22日 19:00
1、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新
2、元从贞下起,泰自复中来
3、紫燕飞堤斜剪柳,黄莺栖树畅催梅
4、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
5、和顺一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第四节 篆书春联创作(二)
2018年01月29日 11:20
1、喜鹊登枝唱,红梅报春来
2、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
3、竹林酌酒云间露,木笔书春天上花
4、九天十月开昌运,万里笙歌颂太平
5、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报名咨询入口

↓↓↓陈泓凌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你若问宋画为什么这么好?说的再多其实意义不大,作品是最好的回答。人的眼睛若每天看到的都是经典名作,看得多了,眼睛里自然是容不进沙子的,所以要想画好,就多跟古人比肩。只与古贤争高下,不与时人论短长,应该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如今是个集体浮躁的时代,谁静得下来啃得了冷板凳,谁就有可能真正有所成就。

48302115_1《枇杷山鸟图》宋 赵佶

微信图片_20180103155026《白头丛竹图》宋 佚名

48302011_1《果熟来禽图》宋 林椿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若有人还欣然投步于艺道的林荫小路上,那他一定是前世就与艺术有约的寻梦者。

余最,出生在美丽如画的大别山里,为了实现艺术创作的梦,他对植物、鸟类、草虫作了相当数量且成系列的写生研究,由于长期头顶烈日,人被晒得黝黑。为了一个构图、一个好的色彩稿,他会做很多基础研究,对于古代作品的构图研究一画就是上千张,色彩稿的推敲也是不厌其繁,他是那种最能吃苦的类型。从他的画中可以感受到闲适与幽静,也可以读出这位画者敏学、喜静、专注的性情。

——陈运权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10余最老师作品

当代很多人对于中国花鸟画很感兴趣,但苦于不知从何入手,困惑于不知道怎样去下笔表达心中的感情,对于宋元花鸟画也只能远观膜拜。墨池学院特别邀请余最老师,以三个课时为时间轴,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逐步深化,理性分析,探寻宋人花鸟精髓,比较古今画作,对比真实场景与花鸟作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性感受能力,并为独立创作积累丰富的感受和扎实的基础。

2《迷复返》63×40纸本2015余最老师作品

对于为什么选择《工笔花鸟画探幽》这个课题,墨池学院特别采访了余最老师

余最老师如是说:
一个想要学习和了解绘画的人,经常碰到的困惑是:明明看起来那么美的事物,画出来总是不如意呢?或者是不知如何去表达这份感动?岂不知,这一问也正是画家不断探索的原动力,同样,八百年前的宋代画家也会这么问,也正是这些问题将宋代绘画推向艺术的极致。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20余最老师作品

只要我们能不断回溯并深化那份最初的感动,学习和了解绘画艺术也就不再是盲人瞎马了。的确,好的艺术必定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能令人回味无穷!而宋人花鸟画就是这样一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又平易近人的艺术。因此在学习宋人工笔花鸟时,需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受能力,让我们的感觉神经变得更加敏锐,并能真正体会到"宋人神韵",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审美经验能不断滋养我们的心灵。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15余最老师作品

宋人的独特神韵又与他们的"写生"意识密切相关,"写生"简而言之,也就是用"写"的方式表现一种生活或生命的体验,这也就要求细推主题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切合感觉表达的心理特性。而"写生"在绘画中的体现也就是造型和敷色,因此,对造型和敷色原理进行深入探究,也就至关重要了。因此,本期课程通过对工笔花鸟的深入研习,系统的疏理学习绘画的的要点,也即"感受"、"写生"、"造形"和"敷色"。

 导师介绍 

333534068846823775

余最,湖北省罗田县人。2016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高级研修班。201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花鸟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参展

“同时代人”中国水墨艺术邀请展,北京
“水墨相知”当代中国画五人展,新加坡
“笔墨衍艺”第二回展,鉴藏艺术馆,宜兴
“微观·二象性”当代青年工笔作品邀请展,1+1艺术中心,北京
“变革中的水墨”艺术展,山水美术馆,北京
“多极碰撞”CYAP驻地项目作品汇报展,方圆美术馆,北京
“工写之间”青年水墨新锐展,798艺术中心,北京
“墨言”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太仓市美术馆,苏州
“学院派”青年水墨展,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北京
“我有我道”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海德艺术馆,南京
“艺术无界”群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入选国家文化部CYAP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当代风华”新水墨群展,中和美术馆,北京
南京国际艺术展,南京国展中心,南京

导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05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24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28

微信图片_20180103162833

 课程内容 

第一课 认识工笔花鸟之美
2018年01月15日 19:00
1.感受花鸟——体悟宋画神韵
2.写生真趣——解读宋画精意
3.造形和敷色的原理
4.临摹和写生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 写生造形要点详解
2018年01月22日 19:00
1.构图与取势
2.线条的韵味
3.花、枝、叶的姿态
4.鸟的动态
第三课 敷色要点详解
2018年01月29日 19:00
1.分染、罩染、晕染等基本染法
2.植物色、矿物色的使用
3.色度、色相的控制
4.整体气韵的调整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微信图片_20171226174041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先不提手上的动作,说一下写字的姿势。因为很多人练字勤奋,结果近视眼、颈椎病随之而来,未免得不偿失。古典书论没提到过这个内容,因为在过去,稍微有教养的人都知道正襟危坐,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靠椅、沙发,一个个东倒西歪。

什么叫危坐,就是坐在自己脚后跟上。古代中国人的坐姿,请参考现在日本人的坐姿。大家可以试一试,这样腰想不直都做不到。宋代以后中国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高桌、高椅等等,以前只是矮几席地。但一般人坐着都是不靠椅背的,因此腰也比较直。

timg (2)_副本

我们既然要学习古典书法,那么基本的姿势还是要合乎古法的。

第一,腰要直。薛颠说过:挺腰则气贯四稍,一身抖挺力达九霄。四稍就是四肢的稍节,腰挺直之后,方便手上发力。

第二,肩要沉。肩一僵直,那么身体和上肢的关联就断掉了。同理,肘也要垂。所谓沉肩坠肘,打拳和写字的道理是一致的,都是手上功夫,但都要借助身体的整劲儿。肩既然沉,那么肘就不能张得太开,离肋部还是要稍微近点。

VCG41157774561

第三,颈要扣。写字的时候,千万别伸着长脖子跟仙鹤似的,下巴要扣进去,把喉咙轻轻锁住。这样,颈椎自然就挺起来了。原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脖子还是是伸出去或者偏到左边?因为总是想把自己写的字看清楚,生怕写得不像。

写得不像没关系,这是我们独特的理念,至于原理后面会有更多解释,不容易一时说清楚。总之,坐直喽,别趴在纸上。字写得好不好先不说,颈椎不能出问题。

但有些人先天体弱,腰直不起来(我以前就这样),那怎么办?那就要稍微锻炼一下,如什么易筋经、五禽戏之类练筋的运动可以稍微参与一些。

VCG41661832423

第四,足要平。二郎腿的不要,腿一歪腰也会跟着歪,然后就全歪了。

身子歪了跟写字好坏有关系吗?有。

表面上看写字只是手上的小动作,其实需要整个身体的协调,毕竟身体的经筋是贯通的。写字主要靠筋力,身体不正,经筋运作不通畅,发力受限。发力受限,线条的质量和结字都不会太好。

·  END  ·

中国人写字、画画都用一支毛笔,公事之余要在宣纸上写写画画。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是业余爱好,以自娱自乐为主。

640.webp (1)

尽管古人不愿做专业的书法家,但是字写不好也是相当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如果画画只以形似为基准,只是儿童的见识。我曾提出搞艺术的要有民族、现代、个人三个特性,这主要是针对绘画提出的。但不论书法绘画,没有这三个风格就不能成为大家,如此看来,提出这三个特性对书法也是有用的。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民族的特色,创作就没有了传统的根基。有了民族特色以后还要有时代特色,把古人的东西都临摹一遍,即使临得很像也没有用,因为不是现在的东西,没有时代的特征。在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特色。唐楷就是时代特色,与秦汉和魏晋都不一样,在唐楷的基础上,又有颜真卿、柳公权的特色。这种个人特色在时代的基础之上自然形成,在群体的特色之上加注自己的东西。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性,个人风格就会产生怪诞的形式。

640.webp (3)

书法必须有民族传统,就是说光是写写字,形成不了艺术。书法如何体现时代确实是个问题,我认为,现代人写出的汉隶和唐楷还是属于现代的东西,比如启功的书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个人的风格。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字也写好了,就肯定会有这三个特色。不要一拿笔就想写出个人特色,那样只会搞花样,而花样不是特色,不是风格。要想达到民族的、传统的特性,需要很丰厚的基础,再加上有学问,自然有个性出现。

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好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像镜子一样,能够看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来看,书画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640.webp (2)

书法家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光练技巧,想着赶紧把字写好,结果还就是写不好。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文化,书法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时就把字写得很好了,但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这是因为年轻时字写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气,自然不错。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要搞自己的特色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体现出混气和老气。

文化是中国书画的基础,像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都是有内涵、有修养的体现。古人在文化上下工夫,做学问是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做事就会工稳,书法自然也会好起来,读书可以使笔下更有内涵。

·  END  ·

颜筋柳骨——颜:韧若筋带   柳:笔笔铮骨

640.webp_副本

在中国民间说起学习书法,往往称道“颜筋柳骨”,当作学书者的楷模。“颜筋柳骨”,是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709一785)和柳公权(778—865)的 艺术特色。

先谈“颜筋”。颜真卿的书法,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世称“颜体”。俗话说:“书如其人。”欲识颜书,得先知其人品。

那是天宝末年,叛将安禄山在渔阳敲响了鼙鼓,铁骑南犯,河北郡县望风披靡。唐玄宗闻乱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无一忠臣吗?”不久,即闻平原太守首举义师,屡挫贼锋,河北十七郡起而响应,共推其为盟主,聚兵二十万临敌,致使安禄山叛军首尾不能相应,既不敢南向江淮,又不敢急攻潼关。这时,唐玄宗遂又惊喜道:“朕不知平原太守何许人也,竟能若是!”

这位堪称中流砥柱的平原太守,就是书法家颜真卿,时年四十六岁。

正是这一年,颜真卿在平原(今山东属县)写下了《东方朔画像赞碑》。碑书笔笔凝重,字字磐石,筋强骨硬,严正峻峭。书法家将其誓死御敌的浩然正气倾注到笔端,化作其艺术的风格了。

二十八年后,颜真卿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了。他又奉旨去劝谕叛迹已昭然的藩镇李希烈部。这是他的政敌为他设下的陷陕。他明知是险途,但却凛然就道。既至,李希烈养子千人,拔刀横目,汹汹欲试。颜真卿精神矍铄,举止自若,色不少变。叛军未敢贸然动手。

李希烈欲称帝号,胁迫颜真卿为其宰相。颜真卿守节不从,斥贼为逆,正气浩然。叛将为之失色。李希烈遂拘禁颜真卿,并挖下方丈大坑,传言说:“若不从,即坑之。”颜真卿视死如归,岿然曰:“死生有分,不用罗嗦!”李希烈亦束手无策。

后来,王师势振,李希烈虑有不测,又命架薪浇油,点起大火,告之曰:“若再不从,立遭火焚。”颜真卿愤然举身投火,又被救止。

早在这之前,颜真卿度贼势难久,而自身亦难免,遂给朝廷写下遗表,又自己撰就墓志、祭文,并指寝室西壁下说:“此吾葬身之处也!”

果然,最后叛军情势危急,遂将颜真卿勒死,时年七十六岁。

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忠贞不渝,临死不屈。他为人的品格同其书法的风格一样,浑厚坚韧,正大方严。

颜体书风没有初唐书风(以欧阳询、虞世南等为代表)的清丽秀媚,却有着盛唐雍容伟壮的风姿。

人们谈起颜书,多指出它最明显的待色是“蚕头燕尾”、“横轻竖重”。

何谓“蚕头燕尾”?颜体横、竖笔的起端,下笔时均运用藏锋,而后顿转,故起端形若“蚕头”。它的每一捺笔末端,临终则着力顿挫,再起笔轻轻挑出捺锋,其状若“燕尾”。

何谓“横轻竖重”?即书写横笔时,用力较轻,笔划也略细,而书写竖笔时,贯注全力,笔划也较重。

前者给人以力透纸背的感觉,造成了笔力千钧的艺术效果。后者字字都给人以厚度感,具有浮雕美的艺术特色。

颜书碑帖流传至今的有七十多种,近年还有新的发现。颜体楷书的代表作有《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碑》、《麻姑仙坛记》、《颜帷贞家庙碑》等等。行书名作有《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等。这些都是千余年来学书者争相临摹的范本。

谈及颜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清人王文治有诗曰:“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其作品犹如大海搏鲸,神力冲天的,只有三家:杜诗、韩文、颜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自王羲之创新以来,王体统治书坛达数百年。唐初书法名家辈出,但皆袭晋人笔意,无所建树。至颜真卿出,始创新书体,体现了盛唐的时代风格,唐代方可言有书法。尔后,宋初书家学颜体,犹如唐初争学王体一样。故宋人有“学书当学颜”的诗句。

IMG_0003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次谈“柳骨”。柳公权,字诚悬,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故世人如同称“李杜”、“韩柳”一样,并称其为“颜柳”。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继学颜真卿,并兼采历代书家之长,熔为一炉,自成一体,即“柳体”。柳体间架严谨,风骨挺拔,故有“柳骨”之谓。柳书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柳公权二十九岁才中进士,初做地方小吏,世不知名。四十几岁时,唐穆宗李恒在寺庙中偶然见到柳公权笔迹,甚为赞赏,思慕其人,柳公权方拜为京官,成为皇帝身边的人。柳公权活了八十八岁,历仕七个皇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太子太极,太极,少师。

史载,柳公权的为人品格,颇似其书风,字字严正,笔笔铮骨。

004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相传,唐穆宗在位,荒唐放纵,臣下少有敢谏者。有一次,穆宗问书法运笔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柳公权借机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听出了弦外之音,气得脸色都变了。这就是世传的“柳学士笔谏”的佳话。

唐敬宗李湛,目光短浅,禀性猜疑,无甚作为,却喜颂扬。有次,他在便殿召对六位学士,当谈到西汉文帝崇尚节俭时,就举起袖子说:“朕这件衣服已浆洗过三次了!”学士们纷纷称颂他节俭美德,唯独柳公权一言不发。敬宗遂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主宰天下的君主,应该进用贤良,斥退不肖,赏罚分明,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陛下穿件洗过的衣服,同治国安邦的大功大德相比,这只不过是件区区小事啊!”在场的大臣听了都吓得发抖,柳公权犯颜直陈,却毫不畏惧。

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其风骨峻峭的书法相表里,均为时人所推崇。公卿王侯们常常以重金聘他书碑。谁家为先人立碑如得不到柳公权的手书,就会被人讥为不孝。外国人来中国贡纳、贸易,也往往另备一份重金,叫做“购柳书”钱。

柳公权因此家富巨万。他把大宗金银财宝都交给家奴去管,经常被窃去,也不在意。有一次一笥金银酒器又被家奴盗用。柳公权知道了,也只笑笑说:“银杯化羽逸去了。”不予追问。然而,柳公权的笔墨纸砚,图册书籍,都亲自保藏,家人也不得与闻。

·  END  ·

360se_picture.webp

1926年4月12日,鲁迅发表《记念刘和珍君》,矛头直指段祺瑞执政的北洋政府。

八十多年后,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许多人把“段祺瑞”盖戳为残暴军阀。

而1924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25周年,大学生进行国内大人物票选活动。

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位居第一位,新文化革命领袖陈独秀位居第二,大教育家蔡元培居第三位,而并列第四位的是:大文学家胡适和大军阀段祺瑞。

在民国,段祺瑞以一已之力多次救国家于水火,三造共和,居功至伟。

他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偶像,连大学问家梁启超也这样评价段先生:“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今日看来,旧军阀中不乏正人君子,大学讲坛亦有衣冠禽兽。

【01】

1882年的冬天,寒风呼啸,17岁的少年段祺瑞第一次出远门,他从老家合肥徒步走到山东威海叔父的军营,一行上千公里。

出发前,段祺瑞12岁的大妹段启英扒着他的腿,舍不得哥哥走。

而段祺瑞一身意气扎进风中。谁也不曾想到,17岁少年第一次出远门,却走出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到了叔父段从德的营帐后,段祺瑞“扑通”跪下:

“叔父大人,我要当兵!”

从那天起,段祺瑞跟着叔父南征北战,学排兵布阵、上阵冲杀,毫无惧色。

段祺瑞20岁那年,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面向全国招生。段祺瑞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北洋武备学堂。

进入学堂之后,段祺瑞分在炮兵科学习,酷爱打靶,百发百中。

李鸿章去学堂视察,正遇炮兵科学生在海上练习打靶。

在段祺瑞之前,一连好几个学生打靶脱靶,李鸿章脸色很难看。轮到段祺瑞打靶,“轰”的一声,打中!接着“轰轰”两声,又全中了!

李鸿章招手把这个年轻人叫到身边,并询问姓名。这一问,李鸿章就将“段祺瑞”三个字记在了心上。

四年后,段祺瑞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这一年,清政府选派学生赴德留学,全国仅有4人,“段祺瑞”赫然在列。

许多人误以为段祺瑞只是一介草莽军阀,腹内无半点诗书,粗鄙不堪。但事实上,段祺瑞文韬武略,既是军事人才,又是那个时代里,官派留学最早的一批学生。

360se_picture.webp (1)北洋武备学堂

【02】

1890年冬天,段祺瑞学成归来。

李鸿章调他到威海随营武备学堂任教官,一任就5年。后随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任炮兵营统带。

到1895年,段祺瑞官任中国第一支野战炮兵部队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气势如摧枯拉朽,而末代皇帝溥仪拒不退位。

谁敢第一个站出来劝走皇帝,就有可能名垂青史,但多走一步,也有可能粉身碎骨。

北洋军阀黎元洪,冯国璋一干将领全在观望,就连袁世凯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千钧一发,46岁的段祺瑞挺身而出:

“没人上,还是我来吧!”

段祺瑞联合北方诸军统兵大员42人,代表40万将士,给清廷发千余言的电报。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

坊间传:“段大帅歪歪嘴,发发电报,就把大清给推翻了。”

载舟覆舟,只在一瞬。轰隆隆推倒几千年政体,走稳一步,既是英雄,走错一步,便临万丈深渊。

敢力挽狂澜,一造共和,举国上下,如此气魄,除段祺瑞之外,恐无二人。

360se_picture.webp (2)

【03】

段祺瑞小袁世凯六岁,曾和袁世凯小站练兵,在段祺瑞眼里袁世凯是兄长,袁世凯也视段祺瑞如手足,一路提携段祺瑞为陆军总长。

大清亡了以后,袁世凯就任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段祺瑞则出任总理。

之后,袁世凯有心称帝,段祺瑞则多次入袁府,苦心规劝,而袁世凯根本不听。段祺瑞就站出来,第一个公开反袁:

“袁公于我有知遇之恩,我不反他,但必反帝制!论公,我死不参与,论私,我只有退休!”

在大势面前,段祺瑞不糊涂,有立场,不讲交情,一心为公。

1915年12月23日,袁世凯在天坛祭祀,正式称帝。那天,各省将军、官员跪成数排齐贺袁公。

而段祺瑞则拒绝参加,独自坐在公馆,拍桌大骂:“袁公,作孽!”袁公登基之后,段祺瑞从此称病辞职,发誓此生不见袁世凯。

1916年3月,在家“告病”的段祺瑞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袁世凯打来的,原来袁世凯已经病入膏肓。

接完电话,段祺瑞直奔袁府。袁世凯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往日威风荡然无存。

段祺瑞弯下腰,对病床上的老友袁世凯说:

“大总统若肯取消帝制,从今以后,善后事宜,自当努力为之。”

袁世凯称帝之后,众叛亲离。弥留前,袁世凯通令全国,正式取消帝制。

袁世凯去世之后,段祺瑞悲恸不已,他以民国总理的名义,通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以国葬礼仪厚葬袁世凯,并身穿军大衣,寒风之中亲手扶着棺材,送老友最后一程。

君子之交,政见不合时挥手而别,再见时依然坦坦荡荡。当往事已去,剩下的就只有宽恕和包容。段祺瑞又以一己之力,二造共和。

这一年,段祺瑞51岁。

人生在世,随波逐流者容易,退居一隅、明哲保身者也容易。

但真正的伟大,在于一个人能够身居庙堂却保持独立。无论何时,君子不徇私情,内心清醒、行为独立,尊重时势。

360se_picture.webp (3)袁世凯(左)和段祺瑞(右)

【04】

袁世凯去世后,国又乱成一片。大雪落在中国,大雪不止,前途苍茫。

北洋16年内,走马换了20多任总理,最长不过一年多,最短的只有6天。

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一心想要集权,免了段祺瑞总理一职。

段祺瑞一走, 这一年,京城便插大王旗,辫子军叛乱,张勋趁机复辟,溥仪登基。

黎元洪只好又把段祺瑞找回来。段祺瑞不计前嫌,大义面前,毫不推辞,自任总司令,秣兵历马讨伐张勋。

先是东拼西凑借来150万,然后召集5万精兵,马厂誓师,兵分两路直追张勋。

国家陷入生死存亡,段祺瑞再次力挽狂澜,三造共和。

1918年3月,段祺瑞再任总理时,国家已是穷困至极,无奈之下,“承诺”各种条件,向日本借款6笔,共计5亿元。

用这5亿,开矿、练兵,国才算维持下去。但这笔钱,自始至终未还日本。

段祺瑞用近乎“耍无赖”的方式挽救这个国家,他是那个年代里,真正能够决定中国走势的人。

360se_picture.webp (4)段祺瑞执政时纪念币

【05】

段祺瑞一生清廉,两袖清风。在位总理期间,清廉,朴实,检点,不收重礼,不蓄私财。

江苏督军齐燮元给段祺瑞搬来一扇玛瑙宝石屏风,姨太太们喜欢得不得了,结果第二天段祺瑞就叫人原封不动搬回去。

冯玉祥常跑过来给段祺瑞送礼,段祺瑞均不买账。

最后,气急败坏的冯玉祥给段祺瑞送去一个大南瓜,暗指段祺瑞南瓜脑袋,死不开窍。

收到南瓜,段祺瑞不但不生气,将南瓜一刀劈成两半,自己留下半块,另外半块又让人给冯玉祥带回去。

段祺瑞有个侄子,在府内当勤杂工,段祺瑞发现他手脚不干净。破口大骂,并责令杖打100军棍,把腿也给打断了。

更令人称赞的是,段祺瑞夫人张氏,贤良淑惠,给段祺瑞张罗娶了个四姨太,老段颇为喜爱。

四姨太自打进了段家门,却终日愁眉不展,原来四姨太心有所属,只因家贫才被卖入段府。

段祺瑞得知后,一不做二不休,当即改认四姨太为干女儿,以嫁女儿的排场,风风光光给嫁了出去。

民国人说段祺瑞:有容人之心,更有成人之美,是为君子也!段祺瑞在任时,定下六个规矩:

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人送段祺瑞外号“六不总理”。

在权力江湖,段祺瑞清廉不贪。在国家面前,兢兢业业,临危不惧。在女色面前,更是坦荡磊落,不掩君子本色。

360se_picture.webp (5)冯玉祥(左一)和段祺瑞(右一)

【06】

段祺瑞还爱才。

围棋起于中国,到了民国,已被日本反超。段祺瑞一心恢复中国围棋传统,在府中培养了一批棋手。

吴清源当年11岁,父亲早亡。段祺瑞供其吃喝用度,并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取100大洋供他去日本学习。

30年之后,吴清源成为一代“围棋宗师”,打败日本所有顶尖国手。除吴清源,段祺瑞还资助过顶尖围棋国手顾水如、汪云峰等人。

段祺瑞敬重读书人,可1926年3月18日,北京街头阴冷无比。

上午十点左右,数千名学生和市民高举白旗,来到执政府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

游行中,场面失控,造成47名学生当场死亡,其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

李大钊、陈乔年也在游行中负伤。段祺瑞当时并不在执政府,开枪也不是段祺瑞本人下令。

段祺瑞爱惜自己清名,视为性命,而今,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听到学生去世之后,段祺瑞长跪不起,痛哭不止。

第二天,他向国会引咎辞职,从此一生不再过问政事,并终身食素。

段祺瑞内心是挣扎的、也是隐忍的,他的挣扎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挣扎,他的隐忍也是那个时代全部读书人的隐忍。

360se_picture.webp (6)吴清源(右一)在日本

【07】

辞职之后,段祺瑞回到天津当“寓公”,常穿一件皱皱巴巴的长衫,头戴一顶瓜皮帽,一日三餐只吃青菜米粥。

退出政坛后,段祺瑞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旧部救济。为节省家中开支,甚至遣散所有佣人,自己上街买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跑到天津拉拢段祺瑞,想让这位曾经政坛风云人物出面组织华北伪政权。

段祺瑞闭门不见,毋宁死,也拒不合作。

真君子如竹,争风逐露,却心中有节,在一身的傲骨之中,成就自己俯仰。虽已下野,但段祺瑞不因风霜折腰,风骨犹存,虽然落魄,但气节不改,正气不泯。

自始至终,维护了一个国人尊严。

360se_picture.webp (7)段祺瑞书法:世人终日忙,无非名利场

【08】

后日本人变本加厉,多次威逼,在万般无奈之下,段祺瑞南下上海。

1933年1月22日,寒风呼啸,段祺瑞一家坐上前往上海的火车。

十几位旧部早早侯在车站迎接段祺瑞。那天,民国政府主席蒋介石一身戎装,见到段祺瑞,敬了军礼,开口第一句话便是:

“老师,一路辛苦!”

这一年,段祺瑞68岁,已是人生暮年。

去世前最后三年,他居住在上海霞飞路蒋介石赠送的一间房子里。

国民政府特批每个月给段祺瑞两万元生活费,段祺瑞只留一小部分作为生活开支,其余的全部分给曾经的老部下和家属。

最后三年,段祺瑞吃斋念佛,边下围棋,边聊国家大事。

晚年,段祺瑞身体极度虚弱,医生诊断他常年吃素,营养不良所致。常嘱咐段祺瑞吃些荤腥补能量。段祺瑞却在佛前发誓:

“人可死,荤不可开!”

这是段祺瑞给自己的承诺,君子一诺,五岳皆轻。

timg (3)段祺瑞书法

1936年11月1日,71岁的段祺瑞突然胃病发作,被送往医院。第二天,段祺瑞叫来家人和旧部,写下遗嘱,这份遗嘱不谈私情,只谈国事。

在这份遗嘱中,他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说,作为国家的“复兴之道”。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这“八勿”,即使放在今日,依旧是治国之道。写完遗嘱,71岁段祺瑞溘然长逝。乱世的帷幕,也怦然落下。

timg (4)段祺瑞书法

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可至死也没有看到中国走向共和。他一生爱惜清名,却一世清名,毁于一旦。他一生立志治国扶乱,更多时候却无可奈何。一生居于庙堂之上,威震八方,却又清廉正直,坦荡君子。

当人生走到尽头时,他看上去却更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个围棋爱好者,一个干净的读书人。

大学问家梁启超这样评价段祺瑞:“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这个社会,纵有千古,横有八方。真正应该尊重的,不仅仅是那些胜利者,而应该是那些尽到责任了的人。

支离破碎的历史之中,掰开揉碎了看都是血肉。重新来审视段祺瑞这个人,看到的全是一个渺小人物挣扎时的心酸与无奈。

作者:牛皮明明

640.webp王叔晖(1912-1985)字郁芬,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她是中国唯一被誉为大师的女连环画家,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她创作的《西厢记》、《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生死牌》、《杨门女将》、128幅白描版《西厢记》、等小人书风靡数十年,至今还不断被重印。

王叔晖工笔人物画欣赏

王叔晖《西厢记》连环画作品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END——

640.webp (10)

真正搞书法的人,是稳健练达的。他未必玉树临风,可眉宇间的深沉,言谈时的睿智,会给人以塌实硬朗的感觉,会让人莫名的信赖,会让人不自觉的依恋。因为勤于书写,相对来说,他们身上少些世俗,多些沉稳。表面上的正气凛然让人畏惧,可心底的那份儿女情长却在不经意中感染、温暖他人。

640.webp (11)

真正搞书法的人,是儒雅温厚的。习惯写字的人都明白:书写是一个过程,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需要心情。试想,一个整天疲于奔波,性情暴躁的男人,哪有闲情书写?即便有着创作的欲望,也未必能静心描摹;即使有了时间,也未必能书写出那种感人肺腑的篇章。

640.webp (12)

真正搞书法的人,是才思敏捷的。他未必能成名成家,可长久以来对文字的那份执著,超然出独特的魅力。静静地阅读,那深邃凝练的文思里,尽现着豪放的情怀;悠悠地回想,那神韵飞扬的诗行间,流露了浪漫的情思;脉脉地吟咏,那惟美幽婉的旋律中,缱绻出细腻的情致。

640.webp (13)

真正搞书法的人,是善于思想的。他未必学识特别渊博,却习惯在阅读中感悟,在寂静中思想,在回眸中提升。凝望,他从容的神态中显示出丰厚的阅历;聆听,他坚定的步履下沉淀出悠远的底蕴;沉湎,他行云流水的文思中涌动出桀骜不逊的刚强。 640.webp (14)

真正搞书法的人,是富有情趣的。他未必能耐得住寂寞,却会专注地面对瞬间的美丽。因为细致,静止的画面能在他的笔端鲜活起来;因为敏锐,沉寂的心绪能在他的指尖灵动起来;因为诚挚,刹那的芬芳也可挥洒出缤纷的画卷。

640.webp (15)

真正搞书法的人, 是懂得珍惜的。他未必有多么辉煌的事业,却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他可能会忽略名利,但绝不会淡漠对文字的情钟。文字与他是亲密的爱人,容不得疏忽;文字与他是灵犀的知己,来不得敷衍;文字与他是至爱的宝贝,舍不得含糊。 640.webp (16)——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