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问宋画为什么这么好?说的再多其实意义不大,作品是最好的回答。人的眼睛若每天看到的都是经典名作,看得多了,眼睛里自然是容不进沙子的,所以要想画好,就多跟古人比肩。只与古贤争高下,不与时人论短长,应该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如今是个集体浮躁的时代,谁静得下来啃得了冷板凳,谁就有可能真正有所成就。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若有人还欣然投步于艺道的林荫小路上,那他一定是前世就与艺术有约的寻梦者。
余最,出生在美丽如画的大别山里,为了实现艺术创作的梦,他对植物、鸟类、草虫作了相当数量且成系列的写生研究,由于长期头顶烈日,人被晒得黝黑。为了一个构图、一个好的色彩稿,他会做很多基础研究,对于古代作品的构图研究一画就是上千张,色彩稿的推敲也是不厌其繁,他是那种最能吃苦的类型。从他的画中可以感受到闲适与幽静,也可以读出这位画者敏学、喜静、专注的性情。
——陈运权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当代很多人对于中国花鸟画很感兴趣,但苦于不知从何入手,困惑于不知道怎样去下笔表达心中的感情,对于宋元花鸟画也只能远观膜拜。墨池学院特别邀请余最老师,以三个课时为时间轴,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逐步深化,理性分析,探寻宋人花鸟精髓,比较古今画作,对比真实场景与花鸟作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性感受能力,并为独立创作积累丰富的感受和扎实的基础。
余最老师作品
对于为什么选择《工笔花鸟画探幽》这个课题,墨池学院特别采访了余最老师
余最老师如是说:
一个想要学习和了解绘画的人,经常碰到的困惑是:明明看起来那么美的事物,画出来总是不如意呢?或者是不知如何去表达这份感动?岂不知,这一问也正是画家不断探索的原动力,同样,八百年前的宋代画家也会这么问,也正是这些问题将宋代绘画推向艺术的极致。
余最老师作品
只要我们能不断回溯并深化那份最初的感动,学习和了解绘画艺术也就不再是盲人瞎马了。的确,好的艺术必定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能令人回味无穷!而宋人花鸟画就是这样一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又平易近人的艺术。因此在学习宋人工笔花鸟时,需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受能力,让我们的感觉神经变得更加敏锐,并能真正体会到"宋人神韵",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审美经验能不断滋养我们的心灵。
宋人的独特神韵又与他们的"写生"意识密切相关,"写生"简而言之,也就是用"写"的方式表现一种生活或生命的体验,这也就要求细推主题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切合感觉表达的心理特性。而"写生"在绘画中的体现也就是造型和敷色,因此,对造型和敷色原理进行深入探究,也就至关重要了。因此,本期课程通过对工笔花鸟的深入研习,系统的疏理学习绘画的的要点,也即"感受"、"写生"、"造形"和"敷色"。
导师介绍
余最,湖北省罗田县人。2016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高级研修班。201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花鸟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参展
“同时代人”中国水墨艺术邀请展,北京
“水墨相知”当代中国画五人展,新加坡
“笔墨衍艺”第二回展,鉴藏艺术馆,宜兴
“微观·二象性”当代青年工笔作品邀请展,1+1艺术中心,北京
“变革中的水墨”艺术展,山水美术馆,北京
“多极碰撞”CYAP驻地项目作品汇报展,方圆美术馆,北京
“工写之间”青年水墨新锐展,798艺术中心,北京
“墨言”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太仓市美术馆,苏州
“学院派”青年水墨展,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北京
“我有我道”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海德艺术馆,南京
“艺术无界”群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入选国家文化部CYAP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当代风华”新水墨群展,中和美术馆,北京
南京国际艺术展,南京国展中心,南京
导师作品
课程内容
2018年01月15日 19:00
1.感受花鸟——体悟宋画神韵
2.写生真趣——解读宋画精意
3.造形和敷色的原理
4.临摹和写生的基本方法
2018年01月22日 19:00
1.构图与取势
2.线条的韵味
3.花、枝、叶的姿态
4.鸟的动态
2018年01月29日 19:00
1.分染、罩染、晕染等基本染法
2.植物色、矿物色的使用
3.色度、色相的控制
4.整体气韵的调整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