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娱乐圈,炒新闻,闹绯闻都是惯用伎俩,书法也为不少明星镀金,典型的比如唐国强、徐静蕾、孙俪、刘德华、蔡依林等。虽然没有一个是专业的,但是在娱乐圈内,这些人的字迹还是拿得出手的,至少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公众效应,总比没有的好。

徐静蕾

徐静蕾号称娱乐圈的“才女”,演技好文采好,自导自演成功电影作品,颇具才情,徐静蕾幼时学书法,具备一定“童子功”,在大陆明星里,写字算好的。

360se_picture.webp (32)

360se_picture.webp (33)

冯巩

冯巩,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业余时间爱写书法,陶冶身心。

360se_picture.webp (34)

倪萍

老一辈央视主持人倪萍姐姐,据说“书法很厉害”。看看下面这幅作品,如何?

360se_picture.webp (35)

360se_picture.webp (36)

孙俪

孙俪微博经常晒书法,和邓超还有不少关于书法的互动。看看这书法的姿势,有点浮夸了。不过,这位娘娘确实有一把刷子。

360se_picture.webp (37)

360se_picture.webp (38)

韩雪

韩雪,中国女演员、歌手、影视制作人,军队家庭出身。仙女一样的相貌与气质,写字会怎么样呢?

360se_picture.webp (39) 360se_picture.webp (40)

360se_picture.webp (41)

成龙

成龙祖籍安徽,作为娱乐圈里的大哥,几乎是中华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无论是电影还是生活中,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成龙也喜欢书法,写得如何呢?我们来看看:640.webp (18)

640.webp (19)

刘德华

刘德华(Andy Lau),1961年生于中国香港,著名歌星、实力演员、歌手、作词人、制片人,娱乐圈里的“常青树”。刘德华酷爱书法,经常写毛笔字,落款“华仔”。有些自演电影题字也是自己来写。

640.webp (20)

640.webp (21)

李连杰

李连杰,1963年生于北京,华语影视男演员、导演、制作人 、武术运动员。李连杰业余生活,喜欢书法,他曾对媒体说:“书法本身就能修身养性,多习字,不会有坏处,随着年岁的增加,武术本说是强身健体,反而把我弄的一身伤痕,而今我越来越喜欢袅袅青烟和翰墨的味道!”

640.webp (22)

640.webp (23)

徐克

徐克,果然是徐老怪!

640.webp (24)图/梁家辉端墨,刘德华参谋,徐克挥毫

640.webp (25)

虽然是就着自己的感觉写,但是还是蛮有想法的。

640.webp (26)

林青霞

能文能武的大美女林青霞,因年轻时拍电影认识黄永玉,林青霞便迷上了书法,与张大千亦为好友。现在退出荧幕后,更是酷爱书法。

640.webp (27)

640.webp (28)

蔡依林

著名歌星蔡依林喜欢书法,经常通过微博晒书法,有幅小时候书法作品可见其幼年书法功底扎实。如下图:

640.webp (29)

贺岁时晒出春联作品,法度明朗,备受关注。

640.webp (31)

马景涛

马景涛,生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祖籍辽宁省,中国台湾男演员。据说马景涛酷爱书法,字迹奔放舒朗,颇具风采。不过我们从网络上只能看到以下零星字迹,也能窥探其才气不俗。

640.webp (32)

640.webp (33)

张韶涵

张韶涵表示自幼就喜欢中华传统书法文化,只是忙于工作,很少能静心享受书法,不过能在忙碌中偶尔练习,也能写出一些味道。

360se_picture.webp (42)

360se_picture.webp (43)

吴宗宪

吴宗宪,1962年9月26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中国台湾歌手及综艺节目主持人。

360se_picture.webp (44)

林志玲

林志玲,1974年生于台北,著名模特、影视演员、主持人。林志玲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硬笔字,也爱毛笔书法,写的有规有矩。

640.webp (34)

640.webp (35)——END——

 

640.webp (7)

《健康报》

为了写好《健康报》报头,周恩来每个字都写两三遍:

640.webp (8)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她1931年创刊于江西瑞金。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亲题报头。在专业报中她的历史最悠久。

1955年底的一天,《健康报》社领导从卫生部取来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健康报”三个字手迹,周总理的题字,每个字都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供挑选使用。

《中国民航报》

作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的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带有综合性的经济类大报,《中国民航报》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唯一指定的机上配发报纸。

640.webp (9)

《中国税务报》

(China Taxation News)创刊于1991年1月3日,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的全国性经济类专业报纸。

640.webp (10)

《中国纺织报》

《中国纺织报》创刊于1986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纺织报》隶属于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是覆盖纺织上下游产业链齐全、受众面广、具有影响力的纺织行业权威日报。周恩来50年代书写“中国纺织”和鲁迅的“报”字合成《中国纺织报》。

640.webp (11)

 

《淮安日报》

640.webp (12)

《淮安日报》于1940年3月24日诞生于皖东北地区(今江苏省泗洪县、盱眙县一带),初名《人民报》,是中共苏皖区委机关报。1958年7月由周恩来亲笔题写报名,为地市报纸题字并不多见,可能是因为淮安是他家乡的缘故。

《邢台日报》

《邢台日报》是中共邢台市委机关报,1956年7月1日伴随着党的生日纪念日而创刊,报头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题写。

640.webp (13)

《邯郸日报》

《邯郸日报》创刊于1952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邯郸市(原地区)委员会机关报。由周恩来总理题写报头。

640.webp (14)

640.webp (15)

对国家,他披肝沥胆,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呕心沥血;

对人民,他鞠躬尽瘁,
身后没子女也没财产,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对妻子,他亲爱有加,
她曾写下大量感人肺腑的书信,
一句“吻你万千”拨动心弦无数。

640.webp (16)

今日中国,如你所愿,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END——

他,一生爱竹画竹,画出了竹的精神,画出了一个竹的世界,传之后人,可谓流芳百世,启迪来者。360se_picture.webp (23)

他说:“画竹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题《竹图》);“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题《竹石图》);“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亢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竹石图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虚心竹有派头叶,傲霜梅无两百枝”,他以自然为师,在《题雨后新笙图屏风》中写道:“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笙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可。

360se_picture.webp (24)

他画得的竹子体貌疏朗、笔力瘦劲,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风格,时称“郑竹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他,就是郑板桥。

他的竹子为什么画得好?! 原来有这个秘密:

360se_picture.webp (25)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当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时,觉得零乱却飘摇的竹影宛如一幅幅天然图画。

360se_picture.webp (26)

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360se_picture.webp (27)

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的《墨竹图》,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360se_picture.webp (28)

360se_picture.webp (29)

360se_picture.webp (30)

360se_picture.webp (31)——END——

田体楷书,一直以来是很多初学欧体楷书学习者关注的话题之一。就能不能学习田体楷书、田体好不好学等问题,都显现出不同的立场,很少有比较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第一、秘籍并非祖传

根据田蕴章先生本人在教学视频中所说,幼年时时跟随父亲田荫亭学字,似乎有家学渊源。最开始从《化度寺碑》入手学习,实际上,田荫亭先生更擅长赵体,并不是学习欧楷的,他的作品气度还是有的:

640.webp

第二、幼年学王维贤,从开始就错了

田英章与田蕴章先生,在幼年的时候学习的也并不是欧阳询,而是在当时盛名的欧楷大家家王维贤:

640.webp (1)

王维贤虽然在近代欧楷属于一流,但也并没有直接取法于欧阳询本人,而学习的是清代欧体楷书较为突出的姚孟起、黄自元和成亲王等人。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而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也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真迹拓本流传很少见,人们很难直接学习欧公的楷书。

等到田氏兄弟年龄稍长以后,他们取法黄自元来学习欧体的结构:

640.webp (2)

第三、中年时疑似学了“假字帖”

据说,在80年代的时候,田英章曾拜欧阳中石为师,方才真真取法与欧公,主要是以《九成宫》等为法帖。但是田蕴章却转向了《阴符经》学习,目前认为《阴符经》伪作,其用笔过于纤细。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田氏两兄弟书法风格相差异的的主要原因:

640.webp (3)

因为田英章取法于《九成宫》、而田蕴章取法伪作的《阴符经》,其结果是两兄弟的楷书一个瘦硬的风格,另一个偏肥美形态。 640.webp (4)

第四、极度统一,终于成了美术字

田氏楷书虽说欧楷,但是实际并未真正取法欧公,可以说与欧公的楷书相去甚远。作为一种规范的字体来说,田楷作为规范字来用,会有很多它的优点:比如恪守法度、端庄美观、方正划一、非常实用,易学易懂,可以随意集成,方便传播,是刚学楷书的人的很不错的一种选择;把它和传统书法碑刻放在一起,优点更容易凸显出来:例如字迹完备、笔迹清晰,还会有视频指导书写。还有是在田英章亲自演习下,能很快取得成果,并很快能从单字练习转化到集字创作练习,这一点是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人可做到的。

640.webp (5)

田英章集字系统一览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结果是:

从笔法上来说,田体为了达到预期的完美,有多处笔画需要描画填涂,例如:竖钩;横竖等笔画,到了田体里面就变的跟铁棍一样了,并没有达到欧体的要求。再从结构上来讲,欧体字以字取形、因势就形,其作品层次分明,并没有那么“规整”,而田体,千字一味、一字一格。这是楷书当中最低级的章法,特点是字形、字间距、行距皆是一样。根本不会存在书法中该有的正奇、阴阳的辨证。

640.webp (6)田英章弟子的作品,除落款外,都一样

第五、单一教学,误人子弟

田英章先生几十年以来收过几十位入门弟子,口口声声说说是欧楷教学,然而其实质上是大力推广田楷,而置欧体于一旁,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得快,能短时间内掌握楷书的写法,然后又可以开展培训班。现已经有100多个城市有了加盟的田英章书法培训班,叫做“砚田书院”。担任院长者,有无书法基础皆可,只要按照田英章的系统来教学,可都能学会。而办班传播的方式,就像传销一样的洗脑,短时间内就培养出来书法一流的学生再去教学生,他本身对于书法的认识就不够,只能给学生洗脑。于是有了

“楷法无欺”(那篆法、隶法、草法就有欺?);

“书法协会的都不会写楷书!”(那是你一叶障目,看不到或视而不见);

“楷书不是艺术”(……)

“田体的结字已经超越欧阳询”(……)

对学员造成一个普遍认识,不符合自家法度的楷书都是丑书,根本不管魏晋以来的楷书艺术,用美术字的标准去判断书法的价值。也正是传销式的传播,被洗脑的学员对田体视为圭臬,无论在贴吧、知乎、还是微信,总有一群人,近乎是能用生命来捍卫田楷的尊严。

最后想说的是田楷到底是否能学?  还凭大家判断。

不管你是急功近利想开班、想卖字赚钱,田体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对审美能力、文学艺术基础、甚至基本的书法常识要求都极低,只要能按照田英章的那套方法来练习,短时间内就能出效果;就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讲,初学以田体入门也可以,容易上手,能在很短时间内出效果,增加自信。作为基础练习是可以的。但真因为田体太规范,其艺术性太差,僵化严重。若想更加深入的对书法有所突破,田体浅尝辄止,要以古人的为主,最好是南宋以前的。

——END——

书法爱好者都知道书法中的藏锋、露锋、提、顿、按、挫等技法,在书写用力方面包括臂力、腕力、掌力、指力的运用等。而捻管或称转管、使转,是书写毛笔字的一种技法,通俗地说就是书写毛笔字时,根据实际需要将毛笔笔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捻动或转动。

360se_picture.webp (18)

捻管技法的作用与目的

捻管技法的第一个作用是使笔锋保持顺畅的态势,确保书写的流畅;第二个作用是通过捻管随时调整笔锋在笔划的中央位置运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锋运笔,只有通过中锋运笔,最终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说白了,只有通过捻管才能使楷书的起笔稳健,使行、草书的笔画似流动的水、飘逸的云,使楷、魏体书法收锋做到苍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360se_picture.webp (19)

捻管技法的艺术效果

何谓力透纸背?力透纸背不是泼墨成堆去晕染透宣纸的背部,而是通过中锋运笔使笔锋时刻在点画的中央运行,毛笔在运行的过程中将最后的余墨通过笔锋留在点画的中央位置,在宣纸背面表现出来的则是点画中间是一道浓浓的墨迹。所以说,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只有通过捻管才能实现,如果不捻管,整幅作品全是侧锋运笔,力透纸背无从谈起,何谈书法呢?

360se_picture.webp (20)

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

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很广。小楷、中楷、榜书需要捻管,行、草、隶、篆书的大小字更要捻管,如果不捻管,在运笔的过程中就做不到中锋运笔。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篆书只有横、竖、弧三个点画,横划与竖划把握藏、运、收就行,但弧的书写不捻管则做不到中锋运笔。

不论写哪种字体都要捻管,如孙过庭在《书谱》里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成文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也就是说,真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灵性,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的笔法,便写不成样子;真书如欠缺点画功夫,就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使转的规则是大致相通的。所以,用书法的标准衡量字的优劣,不用捻管的技法都是不行的

360se_picture.webp (21)

捻管书写的必要性

书法创作中,捻管技法的运用是很必要的,不可或缺。

一是书法表现效果不允许,书写中如果缺乏捻管技法的运用将很难表现出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是草书的字转动360度以上是不允许的。这里讲中锋运笔是通过捻管而实现的,要保持中锋运笔,必须大度数地转动或捻动笔管才能保持中锋运笔。

360se_picture.webp (22)

目前好多书法爱好者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书写中将毛笔抓的太死,没有捻笔管动作,而是任意挥洒涂抹,整幅作品侧锋比比皆是,这是没能对书写法则彻底领悟。虽然有的人在收锋的时候运用腕力去调整笔锋,但这个动作与捻管是大不相同的。

捻管只是书法技巧的一种,是思想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想要写好毛笔字,达到书法的艺术境界,就要潜心去学去练,就会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

——END——

杨子云以书为心画,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皆书家名言也。大书笔笔从心画出,必端人雅士,胸次光莹,胆壮气完,肆笔而书,自然庄重温雅,为世所珍。故学书自作人始,作人自正心始,未有心不正而能工书者;即工,随纸墨渝灭耳。正德中,江右李士实以大书名,然用偏锋法,予眼已知其脉理不正,后以宁庶人败,所书扁署刊落殆尽。颜鲁公、朱文公遗笔,几经翻刻,亦皆潢治宝藏,莫敢亵视,断碑只字,世以永存。苏文忠公论字,必稽其人之生平,有以也。呜呼,宁独书也与哉!

——(书论)费瀛《大书长语•乘兴》

360se_picture.webp (14)

书法,是抒发书写者的情怀、情操的。从事书法活动,要坦诚心智。动笔之前,须心胸舒展,任凭性情恣意;继而挥毫书写。若是被迫应事,即使用中山产的兔毫佳笔,也写不出佳品来。

在书写之前,还要静坐默思一番,将适意的构想记忆在胸,言不出口,气息平和,聚精会神,如同面对圣贤至尊,那就没有写不好的。

费瀛《大书长语》(节选)

解衣盘礴,宋元君知为真画师;传神点睛,顾恺之经月不下笔。天下清事,须乘兴趣,乃克臻妙耳。

书者,舒也。襟怀舒散,时于清幽明爽之处,纸墨精佳,役者便慧,乘兴一挥,自有潇洒出尘之趣。倘牵俗累,情景不佳,即有仲将之手,难逞径丈之势。

是故善书者风雨晦暝不书,精神恍惚不书,服役不给不书,几案不整洁不书,纸墨不妍妙不书,匾名不雅不书,意违势绌不书,对俗客不书,非兴到不书。

——(明)费瀛《大书长语•乘兴》

360se_picture.webp (15)

【注释】:

解衣盘礴:盘礴即席地而坐,形容随意而不受拘束。典出《庄子•田子方》:“昔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传神点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量,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360se_picture.webp (16)

仲将:三国魏书法家韦诞,字仲将,以善书著称,尤精题署。张怀瓘《书断》载:“魏明帝凌云台成,误先钉榜,未题署。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诞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魏明帝修造成凌云台后,工匠们错误地先将匾额钉上,而没有题写“凌云台”三个字。发现后,用一只大笼盛着韦诞,再用辘轳将笼吊上楼顶匾额处,让他在上面题写匾额,离地面有二十多丈高。韦诞惊惧万分地题写完匾额后,回到家里就告诫他的儿孙们,“你们可千万不要学大楷之书啊!”于是从此之后,题署这种技艺也就失传了。

360se_picture.webp (17)

(图:韦诞书法)

【点评】:

自蔡邕《笔论》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之后,明代的费瀛在这篇书论中进一步提出了“书者,舒也”的观点。二者的本质上是相吻合的。

同时,费瀛在孙过庭“五乖五合”的基础之上引申发挥,又进一步提出了上述的“九不书”,对书法这一“天下清事”做出了“清”字意义上的行为规范。

有趣的是,大画家齐白石先生也有这样的明示:

作画不为者:像不画,工细不画,着色不画,非其人不画,促迫不画。刻印不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丑不刻,偶然戏索者不刻。贪画者不归纸,贪印者不归石,明语奉告。

孤高自爱,不入俗流,本应就是习书者从一开始就确立的自我约束。

只是不知道,现在以润格论高低的书法界——也叫书画市场行情——还有多少人能恪守这些古训?

——END——

 

当地时间2018年1月5日,日本东京,当地举办新年书法大赛,比赛在Budokan武术馆举行,小学生挥毫泼墨。

360se_picture.webp

日本各个年龄段的人一起使用毛笔写字,主办方希望以此展示日本的书法技巧。

参赛者认真地写字:

360se_picture.webp (1)

360se_picture.webp (2)

360se_picture.webp (3)

360se_picture.webp (4)

360se_picture.webp (5)

参赛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360se_picture.webp (6)

360se_picture.webp (7)

你觉得他们的书法水平怎么样?
日本人学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书法?!
而对于日本书道,已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著作《论书绝句》一书中,有三首绝句品评日本书道,涉及的光明皇后、嵯峨天皇、橘逸势、空海、小野道风等人的作品。

《论书绝句》之五十
敏捷才华号立成,杜家兄弟远闻名。
正藏文轨传东国,多仗中台笔墨精。

这一首讲的是日本光明皇后所书《杜家立成杂书要略》。启功的评价是:“此卷五色笺上所写,行书古厚深美,流漓顿挫,允推上品。日本列为国宝,宜也。”

360se_picture.webp (8)▲ 杜家立成杂书要略

杜家立成杂书要略
《论书绝句》之五一
东瀛楷法尽精能,世说词林本行经。
小卷藤家临乐毅,两行题尾署天平。

这一首讲的是日本光明皇后所临王羲之《乐毅论》。启功的评价是:“无论其于右军真迹,相距何如,但观其结字,固足与石刻相印证,而纵横挥洒,体势备见雄强。右军已远,典型犹在,岂余一人之私言耶!”

360se_picture.webp (9)▲ 光明皇后临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乐毅论
《论书绝句》之五二
羲献深醇旭素狂,流传遗法入扶桑。
不徒古墨珍三笔,小野藤原并擅场。

这一首涉及的嵯峨天皇、橘逸势、空海号为“三笔”,涉及的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号为“三迹”。启功的评价是:
嵯峨帝书以李峤诗为最胜,颇似欧阳信本(欧阳询)。橘氏书愿文,跌宕纵横,未见其匹。弘法大师(空海)书,传流较多,诸体并长,必以风信帖为最胜。此皆真行之典范,与中土中唐以来名家,固兄弟行也。

360se_picture.webp (10)▲ 嵯峨帝书李峤诗

360se_picture.webp (11)▲ 橘逸势《伊都内亲王愿文》局部

360se_picture.webp (12)▲ 《空海风信帖》局部

稍后佐理、行成,草书最妙,笔端风雨,不减颠素(张旭和怀素)。昔王梦楼题日本书有“但觉体类芝与颠”之句,可谓先得我心。

道风书有屏风稿,点画圆融,有右军快雪时晴帖遗意。又传临右军草书诸帖,远胜枣板规模。惟此临王诸帖又传为行成之笔,疑莫能明耳。

360se_picture.webp (13)▲ 小野道风《屏风书稿》局部

那么刚看完日本书法的您,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留言讨论!

——END——

倪瓒这个富N代,祖上好几代都是有钱人,虽然有钱,但都不怎么显摆,家族里好多人是高雅的隐士。倪瓒从小就跟着家里过有钱又高雅的生活。但是后来家里的长辈都去世了,轮到他来管理家族产业。

倪公子哪会管这个啊,当时只是开了家三层楼高的club,叫“清閟(bì)阁”,跟那些文人隐士们经常一起喝酒、画画、唱歌。

有意思的是,倪公子有个毛病,我猜你也发现了——洁癖据说他洗个脸要换十几次水,穿衣服之前抖灰尘也要抖十几次。在家门前种了一棵梧桐树,还专门雇了两个小孩子洗叶子,擦树干。

微信图片_20180108163146倪瓒和他的二童子

更有趣的是,他家的厕所是悬空的。倪公子用有香气的木头搭了个很高的台子,下面铺满天鹅绒,大便掉下来就有天鹅绒飘起来包住,也真是……

那为啥这个严重洁癖患者会是元代最知名的画家之一呢?关键的原因在于元代推崇的一个“”字。

逸,代表了潇洒、脱俗。逸,又分两种:“放逸”、“高逸”。所谓“放逸”,讲究潇洒豪迈,是“”的美。而“高逸”,讲究心淡如水,是“”的美。

咱们元代的大画家方从义,就是很典型的“放逸”山水,他的画用笔非常放荡自由,感觉山石树木都有种动感。而大家公认“高逸”的最顶峰,就是这位倪公子呀。你看看,这是倪公子的真迹,这可是了不得的。有人说他学李成的“淡”,我看倪公子可比李成还“惜墨如金”。

微信图片_20180108163322倪瓒 《渔庄秋霁图》

先看这个构图,倪公子几乎不画什么名山大川,就画这白茫茫的大河大湖。远处一点点山,近处一块平地,平地上几棵树。

这就是经典的倪公子构图大法,一河两岸式。有人这么形容倪公子的作品:“画的简单,但是每一笔都很复杂。”

元朝总是各种战乱,加上黑白两道总是来找麻烦,你说倪公子这家境,跟这些人搞搞关系,走走后门当个官,多好。但是倪公子讨厌这些肮脏的交易,不爱跟这些人打交道,把家里田产卖了,带着收藏的艺术品到处隐居流浪。这是几百年来文艺青年坚守的情怀。

每一件艺术品的特殊之处都来源于艺术家本人的思考和经历的独特性,这也正如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所提出“灵韵”说,艺术品的“灵韵”正是创作者思想的投射。而我们在观看丁国涛的山水时,显然也感受到了这种投射。

情晤100 纸本水墨2017年    137cmx34.5cm丁国涛老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212165106丁国涛老师作品

墨池学院特别邀请丁国涛老师,带领学员通过临摹《渔庄秋霁图》,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体会古人的美学思想和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创作规律。走进倪瓒这个大洁癖的画中之境。

 导师介绍 

_Q3A5788_看图王

丁国涛,1988年生于山东寿光。201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师从岳海波,党震先生。2013年-2015年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工作室,师从刘进安先生。201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党震先生。

个展

2016年 心灵的倒映——丁国涛的性情水墨个展,北京舒地空间

群展

2017年 染清秋-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北京 唐王艺术馆
2017年 东京艺术博览会2017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东京
2017年 后水墨-青年艺术家巡展 ,安徽
2017年 九枝-水墨作品展,北京 欧尼克斯画廊
2016年 变革中的水墨艺术,北京山水美术馆
2016年 “艺术南京”特辑之“流光里”新水墨主题展,南京百家湖艺术公馆
2016年 淡之颂—新水墨群展 ,法国 巴黎 1618画廊
2016年 同时代人中国水墨艺术邀请展,北京山水美术馆
2016年 同向·异象中国新水墨青年画家提名展,现在艺术沙龙
2015年 保利Art Up“艺起来”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
2015年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画教学研究展”,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5年 合而为异—青年水墨提名展,北京正观美术馆

导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71229153622

微信图片_20171212165100

情晤101 纸本水墨2017年      134cmx28cm

微信图片_20171225141147

微信图片_20171212165122

微信图片_20171212165117

微信图片_20171225141151

微信图片_20171229153836

课 程 安 排

第一节、山水画综述
上课时间:2018.01.13 19:00
一、解读倪瓒《渔庄秋霁图》的创作背景与笔墨特点(讲述➕图片)
二、传统山水画的用笔要求(讲述➕图片)
三、《渔庄秋霁图》落墨起稿(讲述➕视频演示)
1、勾墨线
2、石头具体示范
3、石头的取舍
4、石头的穿插组合
5、皴法的详解(解锁皴、大小斧劈皴、乱柴皴、披麻皴、荷叶皴、折带皴)

第二节、《渔庄秋霁图》晕染
上课时间:2018.01.20 19:00
一、山石晕染技法(讲述➕视频演示)
二、《渔庄秋霁图》树木画法解析(讲述➕图片➕视频演示)
三、结合作品局部进行深入(讲述➕视频演示)

第三节、《渔庄秋霁图》的构图解析与新山水画的创作
上课时间:2018.01.27 19:00
一、“三远”高远、深远、平远(讲述➕图片)
二、新山水画的创作概念与解析(讲述➕图片)
三、新山水画的创作特点(讲述➕视频示范)
1、构图与意境(重点)
2、用色与用墨特点(重点)
3、形式语言(重点)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微信图片_20171229114247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微信图片_20180105170419

谈到行书,必须谈到《集字圣教序》这本经典法帖。千百年来,《集字圣教序》以其高妙的笔法、精彩的结体,成为了书家学习二王行书的不二法门。由于《集字圣教序》是碑刻难见用笔,自学《集字圣教序》往往难见成效,甚至误入歧途。正确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示范,则显得尤为珍贵。

墨池学院特邀请当代青年实力女书家朱乒乓老师开设本次课程,在三个课时内对《集字圣教序》的用笔、结体、章法逐个击破,以浅显易懂的讲解与细致到位的示范,帮助广大学员将《集字圣教序》由碑刻还原为墨迹,感受二王帖学的无限魅力。

名 家 点 评

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核心是笔墨,精神是写意。写意就是借物抒情,呈现内在心象,通过对象来表达主观的情与意。写意精神贯穿笔墨和线条,文以载道,书画同源,为天地立言,唱出心灵之歌,所以一个优秀的水墨艺术家总是精通写意的内涵,融通书法和绘画。朱乒乓的小行草取法魏晋书风,点画自如,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她的小写意花鸟画中的线条得益于她的书法,线条勾勒轻松自如,充盈着率性的性情,一花一木,一石一草用写出了事物内在的气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传席)

可以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朱乒乓同学的书法艺术。她有一种安定和持之以恒的心态,使她能够真正地潜心钻研书法艺术,从而挖掘出她内在的艺术天赋。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能够充分地表现“二王”笔法的细腻特征。

(中国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书法系主任沈浩)

410747236938884160朱乒乓作品

朱乒乓的书法作品取法传统,从传统的路子里来,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小楷取法钟 ,写的比较拙,而且取横势,写的比较活泼。行草取法二王,线条质量高,字的造型,用墨浓淡效果处理的不错。

小楷和行草比较符合女性柔美的气息,女性书法不一定要写的比较开张,雄奇,符合个性为好。希望继续把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使之熟练,最好能融入篆书和隶书等。艺术最后还是综合的,把各种修养和各种书体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我,这个我就是自己的艺术语言。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倪文东)

朱乒乓《集字圣教序》临摹对比

未标题-1原帖

325308801134858981朱乒乓临摹2017081803413785072

未标题-2原帖

556541320658440623朱乒乓临摹2017081803413785072

未标题-3原帖

592905748844113621朱乒乓临摹2017081803413785072

未标题-4原帖

629372087710540407朱乒乓临摹

导 师 介 绍

微信图片_20180108144124朱乒乓,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副院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画家。

书法作品在全国、省级各类书画展览中参展获奖情况
2006年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览特等奖
2007年入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
2007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8年首届册页大展
2008年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2009年浙江书法60周年”精英展”等展览
2009年浙江省首届女篆刻家作品展
2010年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2011年纪念中书协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1年万山红遍——浙江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
2011年邓石如书法大展
2011参加”右军麾下,瓯越书风”温州十六人书法展
2011西冷印社出版《温州书法百家系列——朱乒乓书法作品集》
2012年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年度提名奖
2012年获得温州市个人精品文艺奖
2012参加”全国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2013年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4年度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二十家
2014年第三届财富与艺术全国名家书画展览
2014年“花非花”朱乒乓 石双樑于栋华艺术联展(天津站)
2015 年“墨韵芳菲”全国优秀女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2015年 “灼灼其华”-朱乒乓十年书画精品个展(北京)
2015年 《灼灼其华-朱乒乓十年书画精品集》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花笺声声慢”北京博书屋新书发布会暨作品展览
2015年《花笺声声慢——朱乒乓书李清照诗词》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花笺声声慢”北京博书屋新书发布会暨作品展览
2016年 温州市市委宣传部评为“三八”十路英才百名“最美温州女性”
2016年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旅京十大青年书法家”

课 程 安 排

第一课时 丰富笔法
上课时间:2018.03.15 19:00

一、《圣教序》为何是一部行书字典
二、重点笔法特殊技巧
1.起笔和收笔
2.转笔和折笔(翻笔、绞转、翻笔及转折兼施)
3.提按笔法
训练细线条、按笔为主的训练、方切之于提按
三、如何将《圣教序》碑刻还原为墨迹

第二课时 字法处理
上课时间:2018.03.22 19:00

一、打破结字平的观念
(字势倾斜、位置错位、角度错位、打破对称
字内空间)
二、空间布白的秘密
(空间不均匀、左右大空间、腾挪避让留大白)
三、奇葩的汉字部首搭配

第三课时 章法处理
上课时间:2018.03.29 19:00

一、对《圣教序》原帖行气的处理
二、轴线自然摆动的把握
三、章法中的矛盾关系营造
四、《圣教序》临创转换方法

报名咨询入口

↓↓↓

千古学字之祖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米芾爱石颂石的千古佳作——《研山铭帖》

640 (1).webp米芾行书《研山铭帖》

米芾《研山铭帖》,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640 (1).webp (1)

640 (1).webp (2)

640 (1).webp (3)

千百年来,一块名为“砚山”(砚与研谐音,所以古称“研山”)的奇石,令历代赏石爱石者为之痴迷。据考证,砚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几经流传,到了米芾手里。米芾得到砚山后,“抱眠三日”。狂喜之极,即兴挥毫,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640 (1).webp (4)

640 (1).webp (5)

640 (1).webp (6)

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学习米芾此作,能够有效从小字行书的书写过渡到展大书写当中,解决大字行书的用笔、结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展厅时代行书的审美追求,创作出满意的大字行书作品。

墨池学院特邀十一届国展全国奖得主李国庆老师开设本次《研山铭》课程,通过逐字精临讲解示范,帮助广大学员把握米芾大字行书的基本面貌,总结较为系统的大字行书临摹、创作方法,根植经典、传承开拓。

在开课前,墨池学院特地与李国庆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以便学员们更加了解此次课程:

1. 老师为什么选择以《研山铭》为范本讲解演示?
《研山铭》是米芾晚年大字作品中,虽然字数少,但气息格调是米大字作品中最精最冲和者。

2.临《研山铭》的独特感受是什么?
临习的最大感受是,学习米字容易重外在技法,外在表现,对内在气息的感受比较淡化,感受其内在的气息,分析技法和气息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我来说,临习《研山铭》是由形态向神态前进的一个转折点,反过来再看米字的其它法帖,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3.对于这次米芾大字行书课程,最具吸引力的是哪部分?
临帖很像,但创作中不会应用是很多学习者都遇到的困境,看似是创作问题,其实是临习的方法过于单一造成的。由此可见,临帖和创作的关系,可能对学习者更有吸引力吧。

4.学完这次米芾大字行书课程,学员将会有什么收获?
对米字的特点有个基本的认识,将会明白在临帖中应该积累什么,从而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避免走弯路。

导 师 介 绍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208

李国庆,笔名:秋石。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巴彦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北渔书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国学班成员。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入展。

学 书 杂 陈

——李国庆

  我学书之初,临帖很是认真。临欧体楷书时,就是想把字写得如刀刻般规矩整齐;临王羲之《兰亭序》写得纤巧无力,还自认为秀媚遒润,如此这般朝秦暮楚,杂乱无章。17岁那年去北京,看了当今大家原作,皆觉不如我之华丽,便自鸣为江山负我,空有才华而无出人之机遇。如今面对白纸还有可能,对人则无此自负之心了,惩罚的阴影挥之不去,是非无足论了!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355李国庆作品

 前一段生活有点繁杂,已经多日不曾静下心来临帖、读书了!内心的空虚随之而来。一日傍晚,随手拿起本杂志,封面是《兰亭序》的彩版,无聊地扫视了几行,颇觉不同先前!遂从“永和九年”随着笔调读起来,黏黏糊糊地并不觉得顺畅,渐渐地平和而自然地通畅起来,后半部则跳跃灵动与沉郁低回交响,慢板、快板交错,高昂与悲泣舞蹈,最后以舒缓深沉的慢板完成。语言难尽其妙,一幅作品之中好像涵盖了人生乃至人类的得意和失意,读来颇觉动情,视眼前之物恍若隔世。我似乎又有了点体会,读帖也好,临帖也罢,都需要和经典作品共鸣的情感。这是必要的阅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失败的体验或许比成功的体验更加珍贵。就人生而言,平淡的坚忍和明澈才是盛装瑰丽的青花大碗,王羲之就是这样吧!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413李国庆作品

人生是流动的,生命状态和学习过程都是如此。过分地强调本身就值得怀疑。我的生活和学习书法都经历了过分强调而又缺失的情形,等稍微明白一些时,人生已浪费了过多岁月,偶尔也痛恨往昔曾经虚度的光阴或做得不好的事。这又无可奈何!人生不允许彩排,每一天都是正式演出。慢慢地又会有更深的体会,我演谁都不像,不演最好!到此我已年近不惑!临帖也好,创作也好,都是这样过来的。用语言去描述一件书法作品创作的过程是困难的,这倒不是因为我矫情。各种艺术都是通过不同的媒介在表现其特殊的魅力,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彼此的差异则很难调和。一件书法作品,尤其是一件自己尚觉快意的作品,那一瞬间的感受用语言去描述着实是困难的。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359李国庆作品

 我尤其偏爱的行草书,技巧和意境是何关系困扰我多年。记得刚学书法时总觉得自己的技法掌握得少,每天所做的主要功课就是不断地做加法。但随着技术的娴熟,问题也愈发明显。看着别人的好作品甚至古人经典作品,竟觉得他们不如我功夫好。机械展示是我此阶段最大的特征。当时有一个感觉,经典作品在技术之下透出一股如雨后推窗般清新的从容静气,却觉着自己的作品就似雨后的断壁残垣,看去清冷实是颓败。这种感觉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审美倾向和层次的差异;进一步说,是自身思想认知上的差异。虽然这差异中包含着技术的因素,但技术的使用却是因人而异。不能在理性上思考技术和意境的关系,则不能算真正掌握技巧。手上的笔是松了还是紧了,皆因心理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当然,这也并非就是多读多临就能解决的,但不读书肯定解决不了。读书的功能我觉得主要在于可以训练思维,仰望到生活中稀见的精神高度,可以养气,陶冶性灵。临读的体验越深入,越可以做减法,减的是表面,增加的是深度。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403李国庆作品

人都会有目标,从艺之人因积久的学习、感觉、感受力又较常人为强,期许会更大。但期许的大小和痛苦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在偶尔因顿悟的进步、畅意之后,必会趋于平淡,落差之大令人愕然,但长久的平淡却不一定能出达意的作品。创造的喜悦不会光临所有的耕耘者。那么书法到底能表现出什么呢?是天人合一吗?我还差得很远。我倒觉得书法更像是轻纱掩映下的真实,或是暧昧的温情里交织的一点邪恶。但始终在吸引着我,永远无法靠近,这不是距离产生美,是距离的弹性产生美,距离的弹性激发了欲望。生活之为艺术或是艺术高于生活,本就是夫子自道的空话,骑在艺术家的脖子上,自以为高高在上,实际只是个穿开裆裤的孩童。我觉得生活和艺术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这个弹性对于我真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406李国庆作品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痛并快乐着”。在我脑海紫色的幽暗里漂浮着密密匝匝“痛苦号”破船,也能看到鱼一样快乐地穿插其间,时而在船底游过,时而在紫色里划着银色的弧线。——那里没有我,我在生活中。也仅仅就是读书写字,不断思索,沉醉其间。在写一件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时,我会觉得自己的周遭在变得单纯而轻盈,并且在逐渐向外蔓延,唯一感觉到的坚实就是手中的笔。这有点类似于我小时候在一场大雪过后,用一根树枝在我家屋后的大地上狂写,边写边退,最后累得满头大汗,张开四肢,躺在柔软的雪地上,漂浮在无边的白雪上,眼睛望着蓝天,清凉的雪包裹着我,那就是我的世界。我的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品都是在类似的感觉中产生的,当然,这次国展的作品也是如此。我总觉得,我的作品在或多或少地表现童年的回忆。就精神层面看,消极点说,我不看好未来,但我整个人生的勤勉却是为了栽培这一朵心灵之花。虽然也有蔫儿的时候,毕竟根还在!

微信图片_20180108114409李国庆作品

课 程 安 排

第一课时 米芾大字行书初识
上课时间:2018.01.17 19:00

1、米芾大字行书作品介绍
2、米芾大字行书工具准备
3、米芾大字行书基本笔法
4、经典篇章实临示范讲解

第二课时 米芾《研山铭》临摹
上课时间:2018.01.24 19:00

1、《研山铭》逐字临摹讲解
2、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3、用笔及用墨变化
4、行气及章法把控

第三课时 米芾大字行书创作
上课时间:2018.01.31 19:00

1、从实临过渡到意临
2、创作方法与实例
3、创作内容与形式分析
4、结合米芾其他经典法帖创作实例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十一届国展全国奖得主-海报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