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近代著名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

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

zc-8894-396任伯年作品欣赏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c0e95c94gdb4f0f50ecf0&690任伯年作品欣赏

任伯年的花鸟画构图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是因为它在内在意义和外部结构上,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好像谁也不能在他的画面上增加一笔,也不能将他画面上的形体地位稍许移动,否则就要破坏了它那种节奏和谐的调子。

c0e95c94gdb4e8ee7ba0e&690任伯年作品欣赏

他的花鸟画用笔富于变化,用色用墨灵活,对比鲜明而和谐,常把最显眼的色彩施于最重要的部位,使色彩为表现主题服务。在章法布局上,他重视主从、疏密、宾主等关系,即使是并列的折枝花卉,也做到主次分明,鸟的抑扬,花的起伏,叶的虚实,景的陪衬,都是经过统一经营的整体,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美感的高度统一。

c0e95c94gdb4e8f899bb5&690任伯年作品欣赏

任伯年善于学习前人的艺术精华,能做到“施其意而不失其迹”他不仅更重视观察写生,而且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吸收了一些水彩画的技巧,从而又发展了传统的没骨画法,影响所及,促使我国近代写意花鸟画获得了新的发展。可以说任伯年小写意花鸟是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必经之路。

墨池学院特邀翟俊峰老师开设课程,通过对任伯年艺术人生的简述、艺术风格的解析,使学员透彻理解任伯年花鸟画的用笔、设色、构图等的特点和技巧,以八个课时为时间轴,对小写意小品、扇面、手卷、条屏及大幅作品逐个解析并以经典作品为例进行示范,以期学员对任伯年小写意花鸟有全面的理解并应用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

20077261163013147_2关 于 课 程 的 几 个 问 题

1、课程的内容是什么呢?上课时间怎么安排?

第一课时 任伯年生平及画风简述
上课时间:2018.03.23 19:00
1、解析任伯年在海派及近代花鸟画中的影响和地位
2、解析任伯年花鸟画用笔、设色的基本方法
3、解析任伯年花鸟画构图的特点和技巧等
第二课时 任伯年小写意小品《紫藤小鸟图》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3.30 19:00
1、多幅任伯年紫藤作品画法解析
2、解析紫藤画法
3、小品的构图特征和造型意趣
4、临摹示范《紫藤小鸟》
第三课时 任伯年小写意扇面《梨花白头图》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4.06 19:00
1、多幅任伯年扇面画法解析
2、解析白头翁画法
3、扇面的构图特征和造型意趣
4、临摹示范《梨花白头图》
第四课时 任伯年小写意手卷《菊蟹图》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4.13 19:00
1、画面构成元素的搭配技巧
2、横幅手卷的构图特征和格调
3、整幅临摹示范《菊蟹图》
第五课时 任伯年小写意条屏《山鸡竹石图》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4.20 19:00
1、解析《山鸡竹石图》干练的用笔特征
2、解析此图经典且实用的构图特征
3、整幅临摹示范《山鸡竹石图》
第六课时 任伯年大幅作品《松鹤图》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4.27 19:00
1、丹顶鹤画法解析
2、解析此图构图特征和造型意趣
3、整幅临摹示范《松鹤图》
第七课时 任伯年大幅作品《富贵寿考图》 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5.04 19:00
1、牡丹的画法解析
2、解析此图构图特征和造型意趣
3、整幅临摹示范《富贵寿考图》
第八课时 任伯年大幅作品《天竺雉鸡图》解析及临摹方法示范
上课时间:2018.05.11 19:00
1、经典元素天竺和山雉画法解析
2、解析此图构图特征和造型意趣
3、整幅临摹示范《天竺山雉图》

2、授课老师是谁呢?
微信图片_20180206141614

翟俊峰,号天中山羽,现定居北京,当代实力派青年画家、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孙其峰工作室第二届高级研修班、中国书法院高级研修班、中国工笔画学会孙恺高级研修班。现为北京花青阁艺术馆馆长、怀石斋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邮政特聘设计师、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艺术创作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峰书画社秘书长、孙其峰艺术研究院理事、山东凝辉堂书画院首席顾问等。

作品被天安门城楼陈列并收藏(2013-2014年度天安门城楼东厅)、三军仪仗队、国家孔子学院、北京军区将军楼、中国特警学院、中国将军书画院、中国印刷博物馆、可园博物馆、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多国驻华使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百余幅书画作品见诸于报纸、杂志、历史文学类图书封面等。参加全国各类展出30余次,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并有获奖,2017年4月首届全国明信片大奖赛银奖得主,2018年中国邮政邮戳设计者。

3、有没有导师的作品呢?想更直观的了解授课导师

导师作品欣赏:(作品下方有导师参展资讯和报名咨询入口,往下拉哦)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251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03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06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09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11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14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17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20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23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27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29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32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36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39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42 微信图片_20180206145344

参展获奖

2012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建校75周年书画作品展
2013年7月参加北京琉璃厂怀石斋美术馆中国画名家五人展
2013年10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展示并捐赠作品《万古长青》
2013年12月”翟俊峰田应福国画作品展”大连国泰美术馆
2013年12月作品《春润江南》陈列天安门城楼东厅并永久收藏
2014年4月参加怀石斋名家走进新世界书画作品展
2014年5月济南章丘翟俊峰花鸟画展
2014年6月受邀出席团中央迎六一儿童节活动检阅三军仪仗队并捐赠作品
2015年5月主办并参加中峰书画社书画作品展及助残拍卖会(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2015年6月参加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书画名家走进滇西系列活动及书画作品展
2015年6月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文化艺术周中国书画作品展(联合国总部大楼三楼)
2015年8月入选中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
2015年11月广东可园博物馆芳庭醉羽—翟俊峰花鸟作品展
2015年7月第十届中国书法院书法高级研修班结业作品展(中国书法院展览馆)
2016年元旦北京大观园迎春名家作品展
2016年2月北京宋庄国防艺术区迎春名家艺术展
2016年10月中美协主办的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获优秀奖。
2016年11月入选中美协主办的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
2016年12月入选安徽省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12月入选北京市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画作品展(中华世纪坛)
2017年4月获首届全国明信片大奖赛银奖
2017年6月入选中美协主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6月入选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4、在哪里可以报名线上课程呢?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微信图片_20180206141610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微信图片_20180105170419

2018年2月3日

《青少年书法报》在哈尔滨举办了一场

第二届

“中国梦·冰雪情”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

20180203_094735

主办单位:青少年书法报
承办单位:华元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后援单位: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中国书法集论坛网、中国书法家网、书法网、墨池书法屋、《艺索》

虚线

《青少年书法报》从1985年创刊至今,已经32年了。许多人都是读着这份报纸长大的。《青少年书法报》作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的书法专业类报纸,不仅见证了全国书坛的发展,还为全国的书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全国书坛推出了数以万计的书法人才。

20180203_090144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还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创作为人民服务。

微信图片_20180206153709

在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的基础上,为发现和培养、推出少年书法人才,为喜欢书法的少年朋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契机,《青少年书法报》举办了这样一次比赛,希望能够发现书法新星,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事业的发展。

20180203_094135

 

此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作品15000余件。《青少年书法报》组织专家评审团,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分组初评,分硬笔组和软笔组两种,分别进行了公开、公正的评选。通过评委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了280名少年书法作者来到哈尔滨进行现场书写总决赛。

微信图片_20180206153714

 

可以说,此次活动的含金量颇高,是一场国内青少年书法比赛的“豪门盛宴”。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从这次大赛中评选出来的优胜者,能从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各位的书法艺术水平和对书法的热爱。

【 参 赛 选 手 】

20180203_094135

20180203_095718

20180203_092259

20180203_092326

20180203_092347

20180203_092357

20180203_093414

20180203_093542

20180203_094854

20180203_095911

本次大赛现场的选手们发挥都相当出色,作品风格多样,形式新颖,总体书写水平较高,涌现出一批书法新秀。通过组织这全国性的青少年书法大赛,一方面了解了全国青少年书法创作的动态和取向,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青少年书法人才。

希望通过这样的大赛,能把优秀的青少年书法人才和优秀的书法集体借助《青少年书法报》的平台推向全国,为全国青少年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通过努力,为青少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让中华文化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心间。

参 赛 作 品

20180203_092759

20180203_093824

20180203_095809

【 评 审 环 节 】

20180203_103647

20180203_103653

20180203_103850

20180203_103919

比 赛 奖 品

20180203_093218

20180203_09324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这些小朋友们在今后书法道路上走的更远!

——END——

春天将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今天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历代名家笔下的”春”字

风姿各异、尚之令人大饱眼福!

640.webp (1)

甲骨文拓片

640.webp (2)

北魏《元怀墓志》

640.webp (3)

晋《爨宝子碑》

640.webp (4)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640.webp (5)

隋 《董美人墓志》

640.webp (6) 640.webp (7)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640.webp (8)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640.webp (9)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640.webp (10)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640.webp (11)

唐 孙过庭 《书谱》

640.webp (12)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卷》

640.webp (13)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640.webp (14)

宋 苏轼 《寒食帖》

640.webp (15)

宋 米芾 《苕溪诗卷》

640.webp (16)

宋 米芾 《蜀素帖》

640.webp (17)

宋 米芾《新恩帖》

640.webp (18)

宋 张即之《书杜诗卷》

640.webp (19)

宋 蔡襄《安道帖》尺牍

640.webp (20)

宋 赵构《行书白居易七律诗》

640.webp (21)

元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

640.webp (22) 640.webp (23)

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640.webp (24) 640.webp (25)

明 王铎《草书诗卷》

640.webp (26)

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

640.webp (27)

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640.webp (28)

明 唐寅《落花诗册》

640.webp (29)

明 张瑞图 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640.webp (30)

清 赵之谦《楷书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册》

640.webp (31)

清 伊秉绶《隶书联》

640.webp (32)

清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

——END——

他有“民国第一画佛高手”之美誉。一生画佛像数千上万幅,他给自己的画斋起名“万佛楼”。民国期间多次举办专题画展,震动海内外。他不仅善绘佛像,并且精通戏剧,还有收藏癖,堪称“民间收藏大师”。

640.webp (28)

钱化佛

(1884年-1964年),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与郑逸梅合集《三十年来上海》。曾携带作品赴日展出,名播艺苑,载誉而归。五十年代曾绘《陆羽煮茶图》《张衡》等。

钱化佛作品欣赏

640.webp (29)

640.webp (30)

640.webp (31)

640.webp (32)

640.webp (33)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640.webp (40)——END——

 

书法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

640.webp (22)

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各种书体的章法布局

楷书

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640.webp (23)

隶书

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640.webp (24)

行书

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行草对联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640.webp (25)

草书

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640.webp (26)

篆书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640.webp (27)——END——

饶宗颐先生

于2018年2月6日

凌晨1时离世

寿享101岁640.webp

饶宗颐(1917—2018),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作品欣赏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END——

一、总体评价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楷书四大家之一,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派最重要的人物。其书法擅长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而书写不拘于楷书的一板一眼的法则,常常以行书笔意飘洒书写,笔画遒劲,风华绝代,行草书都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学识涵养

640.webp (32)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局部

二、两极分化

历史上对于赵孟頫书法的评价曾经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喜欢他的人对他极其喜欢,夸赞不绝。厌恶他的人认为他的书法俗不可耐。

而在讨厌他的人当中,最不喜欢他的,就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对于赵孟頫的评价极低,认为他俗,而且媚弱无骨。

640.webp (33)

清 傅山 草书《千字文》局部

三、当时之境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两极分化的评价呢?我们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置于当时真实的历史情景之下,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换位性的去思考是人物,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历史性的解读。

对于赵孟頫书法极高赞誉的评价我们不用分析了,基本上都是基于赵孟頫书法的客观评价。但是对于理解那些负面评价,我们就应该历史、辩证的分析。

前面我们提到,对于赵孟頫负面评价的言论,主要来自于傅山。那么傅山为什么要讨厌赵孟頫呢?这一切还要从赵孟頫身世讲起。

640.webp (34)

(元)赵孟頫 《玉枕兰亭序》局部

四、赵孟頫的特殊身份

赵孟頫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是宋朝皇室的后裔,宋朝灭亡后,他本来一直在江南隐居。但是经不起元朝统治者的规劝,他出山了。

而且这个行动在我们现在来看没什么。但是当时作为宋朝皇室后裔以及宋朝大臣的他,就已经背叛了祖宗和国家,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

而我们再来看对赵孟頫极力诋毁的傅山,他是一个什么人呢?很有趣的是,他也是一个生活在两个朝代交替时期的文人。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傅山与赵孟頫面临的处境一样,就朝廷已经灭亡,新朝廷他也不喜欢。当时朝廷,包括康熙皇帝都想把它招纳为臣,但是他宁死不屈。

我们想,对于傅山来说,有过相似经历的赵孟頫就显得非常“可鄙”了。当然这也只是傅山狭隘的看法。

因此,他对于赵孟頫的评价已经失之客观,完全不着眼于艺术层面客观的评价,而是以国家和旧有的道德理想来绑架赵孟頫,因此傅山才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640.webp-(36)

清 傅山 行书作品

五、承前启后

作为宋朝皇室后裔、赵氏子孙,赵孟頫重新侍从于元朝,成为元朝文官集团、汉人知识分子代表,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的,对于文化艺术的开创与传承,是有好处和一定意义的。至少在书法上,赵孟頫的出现,基本上保证了书法这一脉香火没有断绝。

在赵孟頫之前的宋朝,开创了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极具江南知识分子特色的文人书画,静雅高尚、又极具个性化。在赵孟頫之后,这种个性化以及文人化的传统审美范式又在明清两代书法中得以展现,郑板桥、文征明、董其昌等书画大家的出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赵孟頫在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开创格局这么一个角色,对于文化艺术的保存和发扬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END——

640.webp (28)

中国绘画到了北宋,文人士大夫越来越多地参预绘事,绘画与文学逐渐合为一体。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和象征人生美德的梅、菊、竹、兰“四君子”也成为绘画的主题。苏轼正是那时文人兼画家的代表,也是朱竹的创始人。

640.webp (29)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县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辛弃疾开北宋豪放词派,苏轼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生平事迹,为大众所熟知,是多方面的天才学者。由于苏轼书法超妙,意趣清新,故其画一经着笔,便入神品。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的墨竹技法,自称是从表亲文同那里学来的。苏轼又和北宋名家王诜、李公麟、米芾交好,故其画多得名家指点。他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问他:可何不逐节分画?他回答说:“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

640.webp (30)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人家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轼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640.webp (31)

苏轼画朱竹,正体现了他不重形似的绘画主张,这种绘画理论具有远大的艺术观点,也是后来士大夫“逸笔草草,聊以自娱,非求人赏”的艺术原理的发源。

——END——

转折时出现侧锋是因为折笔时没有先提笔,或者没有调锋。这两种情况在初学时问题很大,还是笔法的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先来看看各种转折笔法的区别。

640.webp (25)

横折分“转”和“折”

①中“當”字宝盖,他的横折就是属于直转,没有任何多余动作,行笔中稍慢,行至横末端,自然下转。这种横折,宝盖外角是“圆”的,这种笔法和篆书的转笔外角差不多,这种“直接转”就是从篆书来的笔法,演变成“帛书”“竹简”的笔法,统称“转”。

②中“停”里的秃宝盖,是“提笔转”,俗称“折”。明显看到宝盖外角是有一点凸起的地方,那是提笔再下按出来的。这种提笔下顿,就是“折”的笔法,是从隶书中发展过来笔法。提笔顿下去,就是为了中锋运笔。顿下去和重新起笔一样,可使中锋,这是折的作用。

640.webp (26)

如说转笔出现侧锋,一定是没运腕,或者没有捻管。这两种皆可能出现转笔之后笔力虚的情况。所以现在一波人提倡初学先写“篆书”是有道理的。

篆隶功力深,就会有雄强的笔力,行笔收笔不虚,苍劲有力。上图中直转处也是中锋用笔,说明篆隶功底是有的。运腕和捻管,皆是调锋的动作,所以写转,一定要会调锋,使其中锋行笔。

转笔最快的笔法是“抹”,就是侧锋蹭一下纸面,学这种笔法需要一定功底,米芾董其昌能会其意。

640.webp (27)

还有一种“顶笔”,颜真卿楷书中笔法,不用提笔,不用调锋,直接顶一下,然后下拉。顶笔外角有方有圆,这是运笔所致,用那种都可以,皆能保证中锋。可做参考。

总结

笔法,一定是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用侧锋,需在不笔虚的情况下。一切有法皆无法,每个字体的笔法都没有硬性规定,却有规律,这是书法难点,也是临帖的必要处,不临或者少临,都不能掌握其规律。

所以大家努力吧,笔法不玄乎,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学书者都卡在这个环节,业余爱好和专业不是自己评的,不是证件评的,有些人写的专业却说自己是爱好,这是谦虚。大部分爱好者还弄不清笔法,这是难以走向专业的原因,其实也不多难,只在多临多看。

——END——

 

2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丈夫访问上海豫园。两人倒举起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福”字向大家展示。

640.webp (17)

然而,有一家英媒看到之后却嘲讽道:“你们‘福’字拿倒了”!

当地时间2月2日,《伦敦晚报》在一篇报道中称,近日一份有关脱欧对英国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的报告被泄露,令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有点“焦头烂额”。而在特雷莎·梅的访华之旅中,她和丈夫又干了一件“囧”事。

这家“眼尖”的英国媒体发现,在首相夫妇的一张参观上海豫园、学习剪纸的照片中,他们两个把汉字“福”拿倒了!报道称,很不幸,这对夫妻把“福”字拿“倒”了,让周围的人,包括和他们聊天的小女孩都很尴尬。 

640.webp (18)

▲这张图在英媒看来,是小女孩看到“福”字被拿倒了而感到尴尬和困惑…

640.webp (19)

▲英媒甚至还“贴心”地“科普”起了“福”字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来英媒是想借这篇文章揶揄一下“英国脱欧”事宜的糟糕现状,并称梅姨简直是在上海用尽了最后一点“人品”,现在差不多是“喝凉水都塞牙”了!

然而,中国朋友们看到这条新闻,则笑而不语。到底是谁比较傻还不一定!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现在来科普一下!这“福”字可以正着贴,也绝对可以倒着贴!中国人贴“福”字,寄托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充分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时人们会选择将“福”字倒贴,“倒”和“到”谐音,表示“福气已到”。

所以,我们只能送给这家英国媒体下面几个字了——

640.webp (24)

来源:环球时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