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文献具有史料、学术、辞章、书法等多方面的价值,零散易失,片纸只字,犹足珍贵。旧式书札类多行草,文字难识,又事涉琐细,非谙情实,不易连贯,欲充分准确利用此类文献,整理本必不可少,但也需与原件对读,方敢尽信,这是整理书札文献亟须公布原件的主要原因。

国家图书馆近期公布了馆藏1200多通王国维及其90余位友朋的书札,亦多未经公布者,结集为《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全部彩色影印,最大程度地呈现了这批珍贵文献的原貌。今整理撷取缪荃孙、柯劭忞、沈曾植、陈衍、章梫、吴昌绶、张尔田、陈叔通、容庚九人的九通首次刊布之札,以作分享。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END——

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宋人不仅把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南宋时期画家林椿,孝宗淳熙年间曾为画院待诏。绘画师法赵昌,工画花鸟、草虫、果品,设色轻淡,笔法精工,设色妍美,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所绘小品为多,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果熟来禽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微信图片_20180205143659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果熟来禽图》内容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

微信图片_20180205152418

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可见画家从自然景致中“摄集花形鸟态”的高超的写生能力。在构图上删繁就简,明洁奇巧,既保持了画院花鸟画“要物形不改”状物精微的写实精神,又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设色轻敷淡染,黄绿的叶子、淡红的果实、鹅黄的小鸟,分外和谐明丽。 

微信图片_20180205152442

对宋人小品的临摹是工笔画学习的不二途径,在临摹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他们的构图构思、线条、设色等等。墨池学院特邀冯士坤老师开设工笔花鸟课程,从临摹《果熟来禽图》入手学习工笔花鸟,一方面,由简入繁,让大家在临摹的过程中加深体会宋画精要,从而尽快地掌握工笔画技法,增强学画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对《果熟来禽图》的临习和研读,培养大家对所绘对象的观察能力,使画面形象真实生动,进而体悟宋画严谨的画风,练习缜密的布局思维。

20077261163013147_2关 于 课 程 的 几 个 问 题

1、课程的内容是什么呢?上课时间怎么安排?

第一课时 《果熟来禽图》综述与勾线特点
上课时间:2018.05.13 19:00
1、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简析
2、临摹工具材料的准备
3、解读《果熟来禽图》审美特征
4、《果熟来禽图》的勾线特点
第二课时 《果熟来禽图》分染技法演示
上课时间:2018.05.20 19:00
1、《果熟来禽图》的设色(分染)
2、《果熟来禽图》水色分染的具体方法
第三课时 《果熟来禽图》罩染技法演示
上课时间:2018.05.27 19:00
1、《果熟来禽图》的设色(罩染)
2、石色的具体运用及反衬的方法
3、调整画面

2、授课老师是谁呢?
微信图片_20180205140254

冯士坤,1978年5月生于天津,1999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孝萱教授,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工作室。

3、有没有导师的作品呢?想更直观的了解授课导师

导师作品欣赏:(作品下方有导师参展资讯和报名咨询入口,往下拉哦)

微信图片_20180205140517微信图片_20180205140526微信图片_20180205140529微信图片_20180205140532微信图片_20180205140535

参展获奖

2008年《桥头》参加“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中华世纪坛国际艺术馆
2008年《早春时节》参加“天津市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6号院创意产业园
2009年 “极坐标”津门高校艺术交流作品展 天津财经大学美术馆
2011年《城市上空》参加“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江苏省美术馆
2011年 “突围——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天津书天艺苑美术馆
2013年《消失的记忆》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 江苏省美术馆
2013年“风晴·师范”———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青年教师作品展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巡展(沧州美术馆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 南京六尘美术馆)
2014年“中国未来——十竹斋画院2014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
2014年 天津美术学院赴台湾教师作品交流展
2015年 学院新方阵2015年度提名展 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 沧州美术馆
2015年 天津美院与台湾大学艺术交流展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5年 纪念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35周年书画展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同心合意’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历届学生作品展 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 正观美术馆 沧州美术馆
2016年 “七零七零”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 中国政协礼堂
2016年“世纪归鸿—天津美术学院办学110周年教师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6年 学院新方阵2016年度提名展 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 沧州美术馆
2017年 “青年汇”全国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北京泰文楼美术馆
2017年 “学院新方阵十年展” 今日美术馆
2017年“京津冀工笔画邀请展”沧州美术馆

4、在哪里可以报名线上课程呢?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微信图片_20180205140249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微信图片_20180105170419

毛笔字是一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属于造型艺术,,水平高低,最直观地表现便是字形结构。字形结构,即结体,又称为结字、间架结构等,就是安排笔画的法则、规律。结构合理,间架巧妙,字形就耐看,否则,非丑即俗,这是毋庸讳言的。

640 (1).webp (25)

一、结字要明朗

结字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结体之法,当然是针对若干部件而言。一个字,因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品字结构等区别,结体之法随之而成。这些结字之法,大多针对正书(篆隶楷)而言,但对于行草等书体,虽不密切,也有借鉴作用。在习练过程中,针对练习的书体,一定要写出它们的特点才能到位,以小篆而言,字形略带长方形(瘦长),结体匀称、上下左右均具对称之美,彰显古朴堂皇的庄重之气韵。

640 (1).webp (26)

二、结字的组合方式

结体之法,若大小、高低、垂曳、排叠、避就、相让、朝揖、顶戴、覆盖、包裹、附丽、缓急、穿插、回抱、救应、向背、偏侧、意连、呼应、主次、疏密、粘合、管领诸法,均需随宜消息、因地制宜。这在隶书和楷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隶书“八分”的向背组合;楷书线条之间疏密的穿插,都是需要去仔细体会的结体问题。

640 (1).webp (27)

三、结字有中宫

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处,是为字之中宫”,而“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此结字之秘法。

一个字的中宫,不是确定的,虽然结字有一定法则可遵循,但是,把中宫设计在什么位置,是每个书家的自由,从中可以看出他造型的能力。在心中有一个中宫的位置以后,下笔之时,所有笔画都要围绕于它,它虽然不是可以看见的,但是你心中眼中它的位置却是明摆着的,你要关注于它。

640 (1).webp (28)

四、有形而生态

结体,可以体现出一个书家的造形能力。孙过庭《书谱》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之所以说“务追”,是因为,能在“平正”的结字基础上兼备“险绝”,使字有态、有势,是很难的,并不是轻易所能实现的。

授书者所谓“横平竖直”,须辨证理解,横平竖直,虽平稳而无态无势。不是单独的用笔问题,亦是结体问题,读米芾书法,读二王书法,即便其最工稳者,也绝对不会为了“横平竖直”而失去态度、韵致。

文章源于网络,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END——

 

| 一、条幅 |

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条幅常见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举例】640 (1).webp (16)

| 二、楹联 |

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対幅。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举例】

640 (1).webp (17)

| 三、中堂 |

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 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举例】

640 (1).webp (18)

| 四、斗方 |

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举例】

640 (1).webp (19)

| 五、匾额 |

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一般幅度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举例】

640 (1).webp (20)

| 六、条屏 |

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其单独悬挂的称“条幅”,并挂的称“堂屏”或“条屏”,如“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十六、十八、乃至二十六条屏”。以系列性和具有相关联性为佳。

【举例】

640 (1).webp (21)

| 七、扇面 |

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举例】

640 (1).webp (22)

| 八、册页 |

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从样式上说,册页大体分为两类:折叠式和活页式。折叠式册页上下表层装有硬壳封面,与此相连的页心为前后重复开合的相连叠体,其前后两面皆可有画;活页式册页较为简单,一般将单幅作品裱成单页,并以盒装。

【举例】

640 (1).webp (23)

| 九、手卷 |

亦成书法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书法手卷的装裱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各时代的手卷形制不尽相同,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主要由“天头”、“引首”、“画心”、“尾纸”等四部分组成。

【举例】

640 (1).webp (24)——END——

启功的《论书绝句》中大致提到过练书法每天写多少字这个问题,启功的结论是这样的:

“这和每天要吃多少饭的问题一样,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规定一致。总在食欲旺盛时吃,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学生功课有定额是一种目的和要求,爱好者练字又是一种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

640 (1).webp (13)

(启功的《论书绝句》节选)

本文说的学书法者,当然不是学生,是指的爱好者。启功举了个例子,说他有个朋友临《张迁碑》,写好的纸,就放在地上,然后,日复一日,叠到了一人高的两大叠。

但是启功说,他去看了,便觉得上层的不如下层的好。下层的,是写得早的,上层的,是刚写的。为什么刚写的反倒不如以前写得好了?原因在于:后来写,是为了给自己“交差”,是为了完成每日给自己定的“任务”,或者是为了让朋友看自己的临书“成绩”,于是,急!

但书法不是急来的。书法水平的提高,不单单只看写字的“量”的多少。

“有人误解‘功夫’二字。以为时间久、数量多即叫做‘功夫’。事实上‘功夫’是‘准确’的积累。熟练了,下笔即能准确,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枪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弹,不如精心用意手眼俱准地打一枪,如能每次二射中一,已不错了。”

640 (1).webp (14)

是的,练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准确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求数量就好的,恐怕要多写多练之余,还要思考,每临一个字,都力求准确,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胡乱完成任务为止。

比如思考某个帖的运笔方法,比如记忆某个帖的结字方法,比如记住某个字在某个人的笔下准确的写法,如果这样练字,当一字顶百字。

640 (1).webp (15)

学书法是个综合修养的事儿,特别是文人书法,字里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学养、书卷气、才华的积累,而不仅仅是“腕底”功夫。

别给自己硬性的规定任务,但却一定要认真思考每天写的那几个字,几行字,一幅字,体会笔墨在宣纸上的运行轨迹,墨色在纸上晕染的快慢大小。这样写的字,才是真的在临,真的在写。随手胡划的笔画,不算,不假思索的临帖,不算临帖。

就笔者个人来看,每天临习以书体和书写速度的不同,字数在80~150字之间,练习时间不超过两小时为佳。边思考,边练字,不给自己定任务,但对于才入门的儿童,恐怕倒是规定点任务才好。

——END——

 

640 (1).webp (8)

《兰亭序》是右军王羲之等41人在山阴(今绍兴)郊外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为诗集所作之序。

《兰亭序》324个字,因系酒后醉书,其中勾抹错讹近20处。他酒醒后,多次试图重新工整誊写,都不及当天写的那本好。所以传给后人的,还是那个第一稿,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真本已不得见,我们就按几个临摹本,来进行综合分析。

640 (1).webp (9)

1.“岁在癸丑”。为什么“癸”字笔画写得很细。分析,王右军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的很扁。

2.“修稧事也群贤畢至”。“稧”应改“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写法。

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没有地方,不得不写在旁边。王羲之喝多了老白干,写“嶺”字,误将上边的“山”丢了。

640 (1).webp (10)

4.“恵风和畅”。显然。“惠”字少两笔,神龙本“和”字之“口”还多一笔,像“曰”。《兰亭序》开头“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确写法。今人临帖,照写错字,传承谬误,大可不必。

5.“悟言一室”。悟言,《古文观止》纠正为“晤”言,意为见面谈话。

640 (1).webp (11)

6.“囙寄所托”。“囙”是“因”的异体字,而且是先写了“外”字,后又以“囙”字(神龙本冯承素摹本为“ㄈ”接右边)覆盖。

7.“怏然自足”。后人记载为“快”然(高兴)自足,其实“怏(yàng)然自足”翻译成“自负”“自信”是解释得通的。

8.“僧不知老之将至”。“僧”字只有在“定武兰亭”石碑上才有这个字。《古文观止》纠正为“曾”。

9.“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向之”之下覆盖了“於今”二字。俛是俯的异体字,今已废弃。

640 (1).webp (12)

10.“岂不痛哉”。“痛”字覆盖的有点像是“它”字。

11.“每揽”。有书说,“’每’字中画浓墨,其余淡墨,显然记录了其由’一’字改写的过程。”其实,北魏张猛龙碑上的“每”字一横,也是粗大的。而且,冯承素摹写时,随时可以蘸墨。

12.“未甞不临文嗟悼”。 “甞”是“尝”的异体字,今已不用。

1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后人已纠正为“犹”,当“如同”讲。

14.“■■悲夫”。重墨抹去的字,一说是“良可”,但更可能是“足可”,还可能是“是可”、“亦可”。“夫”字,看出是盖住了“也”字。

15.“有感于斯文”。神龙本的“文”字,特别模糊。唐.褚遂良的临本,一眼就看出是由“作”字改写。

——END——

楷书是普及性最大的汉字形式,由此构成的汉字艺术,是相对基础和规律性较强的书法艺术。论其笔画,主要可分为横、竖、撇、捺、点这几大类,论种数常用有27种,而汉字的笔画总数可达到40种。

站在书法角度,楷书笔画于晋楷、魏楷、唐楷、赵楷等各有不同,即使唐楷,不同风格的楷书用笔亦不尽相同,我们以唐楷为范,学习8个相对较难掌握的楷书笔画,并附示例,帮大家突破难点。

一 细腰长横

下笔藏锋或露锋,切出类三角形后边右行边提笔,然后继续右行渐按笔加粗,在横的右上角处,提笔往右下切,然后向左回,收笔。细腰长横一般左低右高成15度左右的倾斜;行笔轨迹一般成上拱的弧线,该笔画要求头尾有方圆。

640 (1).webp

二 悬针竖与垂露竖

垂露竖,下笔藏锋,也可露锋下笔,切出方角后下行运笔,中间提笔使竖笔细腰,收笔方法是,一般提笔稍向左下角行笔后往上回收笔。悬针竖,藏锋或露锋下笔,切出方角后向下行笔,不使左右斜,渐行渐提笔,悬针竖从上到下粗细过渡要自然。

640 (1).webp (1)

三 长弧撇

一般来说,楷书撇细捺粗,横细折粗;撇的头粗尾细。下笔藏锋,向左上逆入起笔,切出方角后,再稍弧行,起笔处边行边提,要求笔送到底,不可甩笔了事,或疾行挑起。有如用小刀切割数十张纸,要全程齐力,否则会出现底下的纸前半切开了,后半段还完好。

640 (1).webp (2)

四 长捺

练习是可以顺着米字格的45度斜线,下笔藏锋,从左上逆笔下行,中间不弧转,下笔处细,渐加粗,达最低位置,稍改向,边提边稍稍向时钟4点方向出锋提起。

640 (1).webp (3)

五 横折钩

横细折粗,折角成锐角,折笔处要提笔向右下角折后稍退回改方向处,按笔向左下行笔,在收笔钩出处要左拐折笔后再退回再向时钟十点出钩出,钩一般要短、含蓄,难点在于折角处、钩处。

640 (1).webp (4)

六 竖弯钩

下笔后左斜行笔,弧折后蓄势钩起。竖非直,折后勿水平横行笔,而是下弧行笔。折处圆融,过渡自然,最粗处一般在钩笔处。

640 (1).webp (5)

七 宝盖头之点

严格说这已经是偏旁部首了,集中练习点、提、钩。为了简单便于记忆,不妨如此。宝盖头如图左的“宝”字宝盖写法较普遍。中点在中间偏左位置,左点低右钩高,横最细。

640 (1).webp (6)

八   三点水之点

三点弧形排列,第一、二点细,位置较紧,提笔较长、粗,离前两点开一点。

640 (1).webp (7)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根据以往的授课和学员反馈,我们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供老师参考。

同时也欢迎各位同学在评论中提出意见建议进行补充。

【音频】

1.微信语音每一段最长60秒,在接近60秒时会有倒计时的警告提示。

2.按住按钮后稍等0.5秒的时间再开始讲话,给手机一个反应的时间,否则容易录制不全。

3.避免直接对准麦克风,会有喷气的噗噗杂音,也避免过远导致声音变小。(小技巧:开课前用语音跟学员打招呼,询问大家是否能听清。)

【视频】

导师应在开课前提前录制好视频课件,利于控制上课节奏(出现过因没有准备视频课件,导致上课节奏缓慢,学员出现焦急情绪的案例)。

视频拍摄架安装指南:https://v.qq.com/x/page/q0544pxs1of.html

视频拍摄示范:https://v.qq.com/x/page/g0544krtm54.html

一、拍摄时长

视频的拍摄长度应在30秒-2分钟之间为佳。过短给人感觉课程不连贯。过长的视频太大,不易导师发出和学员接收。

二、同步讲解

最好可以在示范的同时进行讲解,即使是简单的讲解,也会让视频的教学作用大大提升。

三、拍摄环境

环境应相对安静,比如避免室外喧闹、家中孩子打闹、宠物吼叫等等,也应避免空旷房间产生回响杂音。

四、手机保持静音

非震动状态,因为拍摄时如果是震动状态来了信息,也会将震动的声音录制进视频。

五、灯光角度

避免阴影遮蔽示范细节。

六、拍摄角度

1. 使用手机支架拍摄,避免晃动

2. 注意拍摄角度,手机顺向拍摄,画面中应涵盖手部动作且拍清笔锋运动。小字的示范尤其注意不宜过远,学员会看不清笔锋变化。

*其他详见图片示例。

微信图片_20180205104629

距离合适,讲话语音清晰录制。还可以看准屏幕内容。

微信图片_20180205104634

直接对准麦克风,会有喷气的噗噗声。

微信图片_20180205104637

对准的是听筒位置

微信图片_20180205104641

将手机支架放置在左侧,从左后方拍摄示范,角度合适。

微信图片_20180205104646

阴影遮蔽了示范内容

姜夔(1155-1221),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尧章,曾隐居浙江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时逢秦桧当国,一生不仕,往来于鄂赣皖苏间,卒于杭州。他精于音律,工诗词,其诗风格高秀,词尤精深华妙,音节文字,冠绝一时,极为后世所推崇,为南宋杰出词人,甚至比拟为诗中的杜工部。著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大乐议》《琴瑟考》《绛帖平》《禊帖偏旁考》《续书谱》等。

姜夔精通书法艺术,《书史会要》评其书艺为:“迥脱脂粉,一洗尘俗”,因其在书法艺术上有精深的修养,发为文字,则为达识之言。宋谢采在续书谱序》中有云:“白石生好学,无所不通,书法得魏晋古法,运笔遒劲,波澜老成,尤好临习《定武兰亭序》。其所作《绛帖平》,考据精博,使览者识其真伪,通其义理,然后究其点滴,对翰墨有所补益。”后人认为:“宋人论法帖者米芾、黄长睿以下,互有疏密,论者谓姜氏之评在米、黄之上,可见其研习之精湛。所著《续书谱》一书,尤为学书者所称道。”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26)

640.webp (27)

640.webp (28)

640.webp (29)

640.webp (30)

640.webp (31)

640.webp (32)

640.webp (33)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640.webp (40)

640.webp (41)

640.webp (42)

640.webp (43)

640.webp (44)

邓散木《续书谱图解》(节选)

《续书谱》一书,已收入《四库全书》艺术类中,《提要》云:“是编乃其论书之语,曰《续书谱》者,唐孙过庭先有《书谱》故也。”可知姜氏此书,乃进一步阐发《书谱》所述书法理论而有所研讨,议论精到,用志刻苦,素为书家所重。近人邓散木作《续书谱图解》,认为:“此乃书法学习必读。”有云:“姜白石的续书谱》,用通俗的散文格调,将《书谱序》的精意,归纳起来,作了具体介绍,再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真、行、草书的书写和学习方法、技巧以及用笔、用墨、结体、临摹等的各个方面,都做了科学分析,还举很多例子来作说明,说理浅显,不作高论,所以它不是空洞的理论文章,而是《书谱序》的注脚,又是《书谱序》的发展。”给予《续书谱》以充分的肯定。

《续书谱解说》乃据《佩文斋书画谱》本,赵孟頫所书部分,只有数处字句有出入,冯亦吾所书部分,参考佩文斋本,择善而从之。

——END——

 

大家都知道董其昌的字秀雅飘逸,历代很多人都认为董其昌的书法是很弱的,缺失雄强之气,是这样子的:640.webp (6)

这样的:

640.webp (7)

或者是这样的:

640.webp (8)

其实,董其昌也有雄壮浑厚之作品。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找到了下面这件作品。相信会令很多人振奋吧!

640.webp (9)

放大欣赏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