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自己的书法,说过两句话。

第一句话,“我哪称得上书法家呢?”

第二句话,古代书法家,“我一家也看不上。”

说第一句话的背景,是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会见斯诺后,亲自书写《七律·长征》相赠,美国朋友手捧墨宝,激动不已,欣赏赞叹说:“你真是一位书法家。”毛主席却回答说:“我哪称得上书法家呢?”(详见《斯诺文集》)640.webp (24)

上图:毛泽东小楷《离骚》

说第二句话的背景,也是在延安,那是1942年的一天下午,毛主席与师哲突然谈起书法,毛主席说:“对古代各家流派的书法,我都仔细地研究过,各家有各家的不足,我一家也看不上,比如欧体间架结构太严谨,我遵守不了,我还是写我的体吧。”(转引自宋明政《毛泽东书法新论》)

640.webp (25)

毛主席这两句话,绝对让你大跌眼镜。

第一句话,太谦逊了!

第二句话,太霸气了!

米芾书论,也有两句话,与毛主席的话几乎一样。米芾的第一句话,“我中年的时候,还不是书法家,老了,才成了书法家。”(原文:壮岁未能成家,人谓吾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640.webp (26)

上图:毛泽东行书《离骚》

米芾第二句话,“我遍学诸家,但一家也看不上”。米芾批评颜真卿的楷书“俗”,批评欧阳询“怪”,批评褚遂良“妍”,骂柳公权“丑怪”,骂张旭是“俗子”!可实际上,米芾从小就刻苦临习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王羲之、沈传师等名家,他一边骂,一边学,终成正果。

一个伟大的书法家,需要的因素太多,但最关键的就是这两点,谦逊与霸气!

谦逊,就是博采众长。霸气,就是“一家也看不上”!

640.webp (27)

上图:毛泽东行书《离骚》

——END——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人士发动戊戌变法时,被慈禧太后所逮捕并处死的六名变法派人士,分别为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与康广仁。640.webp (1)

120年前
1898年
农历戊戌年
六位维新志士
舍生取义
史称“戊戌六君子”
他们学识渊博
文笔出众
书法功底深厚

640.webp (2)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640.webp (3)

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谭嗣同

640.webp (4)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诗作表现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所谓“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报刘淞芙书》),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入狱时有诗一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作品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康广仁

640.webp (10)

康广仁(1867—1898),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而归。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新变法。

康广仁作品

640.webp (11)

640.webp (12)

杨深秀

640.webp (13)

杨深秀(1849—1898)字漪邨。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

百日维新期间请明定国是,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640.webp (14)

林旭

640.webp (15)

林旭(1875—1898),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

640.webp (16)

杨锐

640.webp (17)

杨锐(1857—1898)字叔峤,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 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刘光第

640.webp (21)

刘光第(1859—1898),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640.webp (22)

640.webp (23)——END——

集字书法古今有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书法形式,可实现古今对话。集字本身也是一种书法学习,可以给从临到创建起桥梁。如果王羲之,米芾,赵孟頫都书《静夜思》,会是什么样子?看过之后,您觉得那位书家的更好呢?欢迎文后留言:

640.webp (85)

▲ 王羲之 集字《静夜思》

640.webp (86)

▲ 赵孟頫 集字《静夜思》

640.webp (87)

640.webp (88)

640.webp (89)

▲ 赵孟頫 集字《静夜思》放大

640.webp (90)

▲ 米芾《静夜思》集字

——END——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与书画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些中医师们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欣赏龙华医院“中医师”们的“书画作品”。

字画如人,透过他们的“墨宝”,能感受到医者们的恬淡和慈心。

640.webp (67)

▲上海市名中医 王大增 作品

640.webp (68)

▲上海市名中医 王大增 作品

640.webp (69)

▲上海市名中医 周智恒 作品

640.webp (70)

▲上海市名中医 周智恒 作品

毛笔终究还是书写工具,平时诊疗过程中的一份临证随笔、一份医案,俨然也都是“书法作品”。

640.webp (71)

640.webp (72)

640.webp (73)

▲上海市名中医 姚乃中 临证随笔自序

640.webp (74)

640.webp (75)

▲上海市名中医 王庆其 医案

书画不只是前辈们的“专利”。

闲暇时光里,年轻医生们或临摹名家作品,或写个扇面,陶冶情操,疏解压力。

640.webp (76)

640.webp (77)

▲阮广欣 副主任医师 作品

640.webp (78)

640.webp (79)

▲单孟俊 主治医师 作品

见字如面,见画如念。

有的专家虽然已离我们远去,每每看到他们的画作,就能忆起他们的神采。

640.webp (80)

640.webp (81)

▲已故名老中医 徐嵩年 作品

640.webp (82)

640.webp (83)

640.webp (84)

▲已故上海市名中医 邵长荣 作品

欣赏完以上书画作品后,有没有像小编一样惊叹,原来有的中医师除了医术精湛外,书画才能也如此了得。

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准备好笔墨,准备学习……

一 “长篇巨幅”类

这些年,有不少媒体报道称,某书法家历时多年手抄完成四大名著,某书法家手书五万个“寿”字献礼北京奥运会,这些作品往往从形式上以惊人的“量”来掩饰其真实的水平上的不足,实则哗众取宠。这些作者往往有充足的时间,以退休老人居多。就其书艺的真实水平而言,远远不能称其为家。既然有充足的时间,不云切实地研究如何提高书艺,只是从形式上以多充好,还打着“为奥运献礼”之类的名义,实际上毫无意义。

640.webp (61)

二 “另类装备”类

武林中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武器,比如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比如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有些会写几个字的,单凭书艺不敢在人前卖弄,或受名人指点,觅得旁门左道,也弄个另类的毛笔来使枪弄棒——有持重达几十斤铁笔的,有拿拖把当毛笔写个恶俗的繁体龙字的,更有甚者用手指和脚趾的,还有把书法艺术嫁接上行为艺术的,用舌头蘸墨写字,还有写有少女胴体上的。若没有书法这个国粹一样的牌子作幌子,这些行为只能说是一群文化流氓的无聊作秀。

640.webp (62)

三 “特殊技能”类

把字正着写都写不好看,反着写倒迷惑众人的眼睛。还有在一条长长的布条上从背面写空心字的。这类人往往走秀于各类格调不高的电视节目或者表演活动,他们写的字脱离传统,不讲笔法,不讲线条,甚至每次写的都是相同的几个字,以雕虫小技招摇过市。

640.webp (63)

四 “获奖会员”类

如今的大大小小书法比赛引伏彼起,大大小小的书法组织鱼龙混杂,只要参加就能获奖,只要交费就能入会。于是很多书法爱好者乐此不疲地参加这些不规范的比赛和组织,尤其是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这种糟糕的书法文化环境,迷惑了人们对艺术真谛的探求方向。

640.webp (64)

五 “自创一体”类

书法以“行楷草篆隶”为正宗,偏偏有人在这五种书体里拿不出一种真正擅长的,便堂而皇之的任笔为体,宣称自己创始出“某某体”,或张牙舞爪,或生硬呆板。始终奉行“没有对传统最虔诚的临摹,就没有最大胆的创新”,那些背离了传统精髓和学习方法的旁门左道,永远不可能进入艺术的最高殿堂。临场作秀,充其量就是一个卖膏药的骗子。

640.webp (65)

六 “干部名人”类

书法名人一般是指在书法专业上有较高造诣而知名的人,而名人书法就不一样了,仅仅是以该名人在其他行业的名气提升其书法的知名度。这其中有明星,有高官,有部队将领。在非专业人士眼中算是不错了,甚至有惊艳的感觉,但从专业角度看,不过是作秀而已。热衷于到处题字的老干部也大有人在,但他们的书艺水平却令人不敢恭维。

640.webp (66)

新的一年,书法圈也要有一番新气象,远离这几类书法,深入传统,多看、多读、多汲取传统书法营养,从传统书法里建立起端正厚实的审美观才是正途。

——END——

640.webp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在海南开幕

戊戌年正月初五(2018年2月20日)上午十点,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在三亚红树林度假世界今日汇艺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海南省书法家协会、海南祥云雨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6日(正月十一)

640.webp (1)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书协副主席宋华平,中国书协顾问邵秉仁,中国书协顾问胡抗美,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孙苏,中国书协副主席、海南省书协主席吴东民,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周文彰,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王应际,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赵学敏,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祥云雨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川健,中国书协原理事苗培红,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展览部主任王彦,以及中国书协、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联、海南省文体厅、三亚市委市政府、三亚市委宣传部的相关同志,全国及海南省新闻媒体记者,全国各地书法家代表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书协副主席、海南省书协主席吴东民主持。

640.webp (2)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启动开幕式

640.webp (3)

开幕式现场

640.webp (4)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共收到14451件投稿作品,其中江苏省来稿1177件,河南省来稿1166件,山东省来稿1133件,广东省来稿1104件,湖南省来稿912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296位作者入展(入展作者名单见文末)。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介绍说,展览充分体现了中国书协所倡导的“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评审理念与导向。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取法多元,笔酣墨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示了近年来书法事业的发展成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水准。

【 现场直击 】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全国第二届行书展部分作品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26)

640.webp (27)

640.webp (28)

640.webp (29)

640.webp (30)

640.webp (31)

640.webp (32)

640.webp (33)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640.webp (40)

640.webp (41)

640.webp (42)

640.webp (43)

640.webp (44)

640.webp (45)

640.webp (46)

640.webp (47)

640.webp (48)

640.webp (49)

640.webp (50)

640.webp (51)

640.webp (52)

640.webp (53)

640.webp (54)

640.webp (55)

640.webp (56)

640.webp (57)

640.webp (58)

640.webp (59)

640.webp (60)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入展公示名单
(共入展296人,按省份排序)

安徽(6人)
何后得 张 照 周 鑫 侯仁明
潘庆五 张太明

北京(6人)
包良达 方 放 刘昆明 吴爱国
吴成君 夏云国

福建(12人)
曾锦溪 陈超勇 陈向荣 高 歌
何金晃 胡温平 黄剑文 黄向场
吕剑贵 王志安 姚传峰 叶韶霖

甘肃(7人)
颉江泊 李存亮 刘建祯 刘小龙
潘金奎 沈 澎 王 宁

广东(24人)
陈基忠 陈嘉惠 陈勤斐 邓锋周
郭 豪 韩润红 贺溪阳 黄湖清
黄少鹏 黄曙华 黄显达 黄祖礼
梁远祖 林秋宏 罗滔裕 彭双龙
邵跃晰 韦思扬 吴学翔 谢啟彬
颜周丹 袁庆华 张晓虎 庄晋雄

广西(8人)
冯永浩 傅绍尉 何绪虎 李佳骏
卢培钊 杨科云 余方慧 张逢波

贵州(2人)
黄 凯 钟 华

海南(4人)
冯 伟 李海滨 李坤朋 马同良

河北(14人)
常伏新 杜一清 何志瑞 李伯仁
李占发 马 超 马永林 孟凡军
平保龙 王福君 王清伟 阳玉剑
杨彦荣 张 旭

河南(18人)
曹秀会 陈炳垚 郭延兴 何 岩
李 彬 李克谦 李 鹏 苗林泉
孙全杰 王冬梅 王俊豪 王志立
姚俊乾 游胜利 张琛义 张琪璘
赵子辉 曹红森

黑龙江(5人)
高少珂 郜玉成 马 硕 于 皓
郑长华

湖北(8人)
毕云杨 胡文超 孙 谦 万双全
王清泉 向爱东 萧 翰 钟 业

湖南(35人)
曾宪良 陈毅华 冯再新 龚晓秋
何 沙 江 维 李 斌 李炯峰
李奎安 廖东明 刘崇珍 刘立稳
刘宗迪 罗泽群 马孝来 毛健伟
欧 亮 潘 伟 司马新义 谭必清
唐浩榕 唐运乐 夏碧波 谢岸炀
徐海军 徐新辉 杨金榜 易 武
喻 珍 张建云 张 钧 张艳红
周少剑 朱建光 朱 利

吉林(5人)
刘连杰 马驰野 王颖军 杨 君
张 涛

江苏(34人)
陈方红 陈海兵 陈克年 陈巧令
陈清云 狄晓楠 高耀文 葛步松
何 勇 江卫东 姜广志 姜忠明
阚宗严 李德会 李明明 李志炜
刘光明 刘山林 刘 源 刘贞辉
毛 欢 钱兆林 秦 健 沙 威
邵定国 孙东良 汤志平 唐志昂
许 彬 张 立 赵 坚 周 易
朱云林 左克成

江西(16人)
曹波明 曹雄辉 邓春明 桂相文
何 华 廖小丹 刘少坤 潘金生
潘立船 潘有强 陶家鸿 夏 云
姚绍德 张卫华 周其华 邹北生

辽宁(13人)
陈 野 崔长武 黄立东 李京臣
刘令诗 刘云生 邱 迪 宋莹川
许 彪 杨 昕 苑书昕 张实惠
赵梁才

内蒙古(2人)
白旭丰 苏 地

宁夏(2人)
范彦奎 许金平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21人)
曹景新 常 猛 陈希军 陈月寒
高 伟 李 伟 廉 伟 刘远明
刘志勇 欧新民 孙宝发 王承栋
王 栋 王奉泰 王宏业 徐福法
许传良 阎丽环 于永江 赵 波
郑和春

山西(5人)
段尧刚 贺前进 徐建民 张国斌
赵 毅

陕西(6人)
符 浩 李咏奉 申志红 司正博
王文涛 吴纯宝

上海(6人)
胡奇峰 华 波 黄贤志 阮李妍
唐 军 朱银富

四川(10人)
白井刚 付 国 何叶江 黄清春
李 历 王书峰 伍 平 谢兴华
徐博凯 杨刚亮

天津(1人)
张慧民

新疆(1人)
王永祥

云南(3人)
索博鹏 王嘉勇 赵月秋

浙江(13人)
柯忠伟 廖 泼 林六一 吕庆川
王锦辉 徐海峰 杨日赞 叶道全
叶慧敏 俞华军 张子安 赵 彬
赵 恩

重庆(8人)
邓 波 付冉英 刘兴刚 刘应川
彭家鑫 蒲剑锋 夏翔飞 朱 睿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评审委员会

主 任:孙晓云
副主任:王学岭 漆 钢
秘书长:刘 恒
副秘书长:王 彦

委 员
(以姓氏笔画排序)

于明诠 王学岭 王 彦 龙开胜
刘月卯 刘 恒 刘新德 孙晓云
张建才 张胜伟 胡传海 柯云瀚
梁永琳 鄢福初 漆 钢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监审委员会

主 任:潘文海
秘书长:彭利铭

委 员
(以姓氏笔画排序)
李劲松 杨春燕 孟鸿声 彭利铭
潘文海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观察团
委 员
(以姓氏笔画排序)

邓宝剑 杨 阳

——END——

 

640 (1).webp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学习《曹全碑》新玩法,带着创作思维去临习!

初学者总喜欢把临摹与创作分开,把整部作品分成一块一块,其实带着创作思维去临习,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全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第一步:整体风格解析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的隶法与其他汉碑相比,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大多以圆笔的方式运笔。每个字都突出一个主笔。以横画为主笔,写的肥而特长,蚕头雁尾极为清晰如“里、上、六、直、奚、谷”等等。以捺为主笔的捺画长长地抛出,呼应波画,取得平衡之势。如“延、之、史、人”等。横、撇、捺笔划姿态各异,或如小溪潺缓,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下之势。

2、字法结构上紧下松,中宫收紧。如“戊、夫、共、光、命”等。字距宽,行间疏。

3、结字的大小井然有序,结体扁平舒展。用笔流畅,左右舒展,收放自如,意态醇美,表现出飘逸的独特个性。如“不、德、父、令、史、张”等。

☞ 第二步:基本笔画演示

进行经典碑帖笔法临析编写首先需要对《曹全碑》笔划分析归类。点、横、竖、撇、捺、勾、挑、折每个种类的笔划又要进行细分。各笔划的起笔、运笔、收笔每一笔画都要有明确的交代。

☞ 第三步:结体取势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 第四步:结体方式与章法布局

  《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因为《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

微信图片_20180223102404

于是,我们学习《曹全碑》,除了从基本的用笔及结字入手外,更应从品位上去把握它,反过来说,只有对《曹全碑》有高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从而进入“形神兼备”的学书状态。

虚线

初学者总是喜欢自学,自己去摸索,却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以及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一直自学书法,没有老师指点,不得其法

老 师 的 作 用

老师最关键作用就在于,首先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其次在练习过程中,他们能够及时指出错误,并帮助我们纠正。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有在最初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才需要老师。

其实不然,就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老师的作用还是十分关键,因为从开始学到真正熟练掌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由于缺乏经验,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时能意识到,也可能会因为还不太熟练而无法有效地纠错。

学书法更是如此!所以得避免自学这个坑!

谁 来 带 你 学 ?

微信图片_20180222143309王长远

王长远,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京师印社理事、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书法公选课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书法课程组成员。

师从启功先生弟子秦永龙先生、李洪智先生。2008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大学讲师,“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网”编辑、制作人,北京市“多媒体影像技术与书法教学”科研项目组负责人。

参编《艺术小百科——书法卷》、《中国书法年鉴》、《弘扬博物馆珍藏中国名家法书》、《书法鉴赏——领导干部读本》等。在北京,甘肃等地多次举办联展、个展。作品入选《翰墨千秋梦——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提名展作品集》、《2014中韩书法交流展作品集》、《全国尊师重教书法作品集》、《2008人文奥运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作品集》等。

 【 入 展 经 历 】

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中获甲组一等奖。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
“日本国际书道展”中国组佳作奖 韩国CJB书法大赛特等奖
纪念米芾诞辰90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入选“灵性派”第二届全国书法作品大赛。
第三届北京电视台书法大赛成人组 三等奖。
“2008人文奥运 –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 ”三等奖。
“庆祝 建国60周年暨迎奥运–龙岗杯书法大赛”特邀作品。
2007年3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展厅举办“迎奥运京师六人书法 展”,部分作品在奥运誓师会后捐赠奥组委。
2007年05月 参加“八荣八耻”北京大学生书法展。
2007年10月受邀参加首届大学生书法节暨新人书法展。
2008年10月 在甘肃天水举办个人书法展。
2008年4月 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书苑新篁”书法展,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书法网、中国产经新闻报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08年06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展暨名家邀请展”。
2009年10月,获全国汉字规范书写大赛特等奖
2010年09月,受邀参加甘肃天水“秦安明清文化街——全国百家书画家邀请展”
2011年07月,入展第二届宋璟碑全国书法大赛
2011年11月,蔡伦碑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1年05月,入选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新生”展
2011年06月,参加“北京798艺术中心——李洪智师生书法汇报展”
2014年3月,参加“翰墨千秋梦——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提名展”
2014年7月,参展京师美术馆“中韩书法交流展”
2015年9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法展

王长远老师在墨池学院深受学员好评!

微信图片_20180223105832

微信图片_20180223105837

微信图片_20180223105841

王长远老师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粉丝,都是因为王长远老师认真负责,教学工作准备充分,耐心的为学员们讲解疑惑,从而赢得了学员们的欢心。

微信图片_20180223105849

此次课程教学图片

微信图片_20180223105853

此次课程教学图片

虚线

你 将 学 到 什 么 ?

第一课时 整体风格解析
上课时间:2018.03.09 19:00

1、沉厚基础上的流美
整体风格
结体取势
用笔特点概述
2、基本笔法解析
三个长画
一个框形
3、曹全碑与礼器、史晨、乙瑛横向对比研究

第二课时 基本笔画演示
上课时间:2018.03.16 19:00

1、长横及其变化形态演示
2、长撇及其变化形态演示
3、长捺及其变化形态演示
4、框形及其变化形态演示
5、主笔及框形在字中的运用
6、同向线条的变化

第三课时 结体取势
上课时间:2018.03.23 19:00

1、矛盾关系:
开合
粗细
揖让
正与不正
2、粗细幅度
3、内留空
4、高低错落

第四课时 结体方式与章法布局
上课时间:2018.03.30 19:00

1、左右伸展幅度与上下搭配
2、收放明显的字
3、单侧伸展
4、均不伸展
5、局部章法
6、创作演示

从 哪 里 报 名 学 习 ?

扫描下方海报上二维码直接报名课程

《曹全碑》风格赏析与技法研究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640.webp (42)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
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最后一个民国闺秀的故事,
依然在古城小巷里流觞。

张充和的故事,按照流行的说法,确是“民国最后的闺秀”的故事。张家四姐妹是清末淮军名将张树声之后。其中,张元和嫁给昆曲家顾传玠,张允和结缘语言学家周有光,张兆和追随小说家沈从文。张充和是最小的妹妹。1947年她35岁时,结褵美籍汉学家傅汉思,次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传薪昆曲。按她自己的诗,即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了。

640.webp (43)

▲ 书写中的张充和

张充和
(1913-2015)

祖籍合肥,生于上海
“合肥四姊妹”之小妹

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640.webp (44)

▲ 1946年张家孩子上海大团圆,张家四姐妹的合影(前右为大姐元和,前左为二姐允和,后右为三姐兆和,后左为四姐充和)

余英时与张充和同为钱穆先生的学生。一次,余英时来访,张充和把丈夫买来的裱盒改装成仿古的墨盒。她一边打开墨盒一边说:看,我多么玩物丧志。余英时说:你即使不玩物,也没有什么志啊。应该说,他们“相知最深”。

640.webp (45)

▲ 张充和

她还是七八岁的孩子时,她的姐姐们就知道她独来独往,与众不同。她们有大都市年轻人的优势:上戏院,摩登,说着流行的话语。但她每日在祖母的老宅中,沉浸于诗书琴画,沉思默想,宁静内敛,几乎与世隔绝。1927年,合肥的上空出现飞机时,她竟以为那是巨大的风筝。

1934年,她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她似乎从小就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书生。24岁时,她为自己编一本《曲人鸿爪》,收集各方昆曲名家、学士才人的即兴书画。

640.webp (46)

▲ 张家“和”字辈合影

张充和的继母韦均一工书画,擅昆曲,年长充和十五岁,两人常在一起练习唱曲、绘画。一次,继母兴起,在《曲人鸿爪》页里,画了一幅“充和吹笛”侍女图。那是一幅速写。画美人嘴唇时,客人正到,仓促间笔头失控,樱唇就成了一个红点。

在旧时月色和习古风中长大的张充和,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

640.webp (47)

▲张充和在家中小院内留影

1956年秋天,胡适先生在伯克莱的加州大学客座,也在《曲人鸿爪》册页里写下元代曲家贯酸斋所著《清江引》: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张大千早年也曾在《曲人鸿爪》中赠她画作两幅,以形状张充和《思凡》身段。可以想象,上个世纪中叶,张充和的生活风花雪月,海棠结社,多么繁华。

640.webp (48)

640.webp (49)

书法是她一生至爱。

她在近一个世纪的生活里,没有大的波澜和惊险,也没有被改造和异化。她的天性——艺术感,本身就是人性中最本真的部分——保存完好,而常人的艺术知觉早在粗糙生活或者自我修整中磨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640.webp (50)

▲ 沈从文是张充和的三姐夫。《题凤凰沈从文墓》为1993年张充和、傅汉思到凤凰为沈从文扫墓时作。

但她有时候却是绵里藏针。1935年,张充和在上海兰心戏院第一次演出《牡丹亭》的《游园》《惊梦》《寻梦》,由张充和扮演杜丽娘,另一个苏州女子李云梅扮演春香。李小姐不识字却聪明漂亮,但她在当地的名声不佳,是画家吴子深的下堂妾,因此有人看不起她。王季烈十分反对张充和与李小姐同台演出,专门转告她:千万不可让李女士参加那次演出。充和没有接受劝告,反而回话:“那么就请王先生不要来看戏,但李云梅一定要上演。”

640.webp (51)

640.webp (52)

▲ 张充和 楷书《酒德颂》

一次,学者章士钊赠她一首诗,将她比作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文姬流落于谁事,十八胡笳只自怜。诗中有惋惜她流落他乡的意思,这冒犯了她的感情。她对“流落”两字始终不能释然。但她终究选择了蔡文姬的道路,嫁给一个西方人,然后离开中国,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与她的热爱毫不相关的地方。多年之后,她回忆起章士钊的预言,自嘲道:他说对了,我是嫁了个胡人。

昆曲和书法,是她的一生知己。她似乎一直活在忠孝节烈、才子佳人的故事里,活在虚构与韵美里。她在新的世纪,还延续着少年时代读诗、习字、吹笛、唱曲的苏州岁月。她家中衣橱里,挂满风姿妖娆、长短各异的旗袍。

640.webp (53)

▲ 题蒋风白《寻梅图》

她果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了。她是一棵临渊的静树,旁边是深潭的水,深不见底。她走了以后,她的《曲人鸿爪》中的主角们,正在渊里挣扎和沉落。

640.webp (54)

▲ 《结缡二十年赠汉思》其一

她的老师沈尹默那时候住在上海,靠卖字为生。他的厄运从此展开,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年,1966年~1971年到达顶点。“文革”开始时,他撕毁了所有的作品。他把那些碎片浸泡在水中,直到化为纸浆,再倒进附近的垃圾场。但是他仍然没有被放过。他受了五年的迫害,直到他去世为止。

640.webp (55)

▲ 题蒋风白《双鱼图》

她的朋友周仲眉夫妇一向好爱昆曲。抗战期间,周先生在重庆的中国银行当总经理,周夫人陈戊双书画俱佳,结交了不少文化友人和昆曲同好,抗战时期流寓于重庆地区的人大都知道周家曲社。有一次,张充和唱《牡丹亭》,扮演春香,但忘了戴戏装的腰带,周夫人戊双临时用画笔画了一个带子。他们在《曲人鸿爪》中题的《琅玕题名图》,在“文革”时毁于抄家。那个被称为“趁良辰结社风流无尽”的周仲眉先生,也在“文革”初被迫害自杀身亡。

她为什么要远走他乡?如果她选择留下她会怎样?

640.webp (56)

▲ 《结缡二十年赠汉思》其二

1948年,她还没有预见这些事情。她只是觉得自己喜欢的那个世界风韵犹存。但是新世界对她来说是黯淡的、陌生的,容不下她喜欢的那些东西。甚至连梦想那些东西的空间都没有。她觉得,应该让那些“弹性大,适应性强”的人留下,她只是从祖母那里学到了慈悲,也知道了一切为善之道。

她的忧伤源于认识到自己离开了过去那个熟悉的世界,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文章原载《中国青年报》2011年01月18日 作者/徐虹

640.webp (57)

▲《寻幽》诗

这首七律作于1945 – 1949年之间。诗中的对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颇能反映作者的人生观。作者还曾将这对句写成隶书对联。

640.webp (58)

640.webp (59)

640.webp (60)

640.webp (61)

640.webp (62)

640.webp (63)

640.webp (64)

640.webp (65)

640.webp (66)

640.webp (67)

640.webp (68)

640.webp (69)

▲ 晚年的张充和

640.webp (70)

640.webp (71)

640.webp (72)

640.webp (73)

640.webp (74)——END——

 

学习过王羲之的朋友,对王羲之的签名应该不陌生吧!王羲之的签名究竟有多少种,不太好说。就常见的而言,大概有如下几种: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此外,还有各种“羲”的写法,如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看到这里,宝宝们不禁慨叹书圣的伟大和惊人的创造力!一个“羲”字能被他弄出十几种写法!我们较劲脑汁,各种分析,各种临摹,力图记住王羲之的每一种签名,但最后我们发现,不要说记住,就连有些签名的笔顺也搞不清楚!

   每每到此,我们往往不了了之,不求甚解,似是而非,一笔带过,由他去吧!不就是个签名吗?反正我们创作也用不上!但宝宝们心里苦,说不出!

   理性分析一下,王羲之真的需要这么多种签名吗?试想,当你成名成家后,会不会需要这么多种签名?预先设计好十几种准备着,在不同场合、不同作品上用不同的签名?真的需要这样吗?

   名家的签名作为一种符号存在,需要准确和有辨识度,也需要自己体现自己的个性,当签名模式稳定了为大家所接受,作者往往不会作过度随意变化。

    所以,王羲之的签名之所以呈现各种面貌,一是说明这是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二是说明王羲之一直在探索最佳的签名方式。为什么?因为“羲”字的草书太难写了!

640.webp (11)

王羲之时代,可不像我们今天有字典可查,草法的传承主要靠师徒相授和自己领悟。笔者通过对王羲之大量签名的分析,最终发现有一种签名是王羲之用得最多,也是最稳定的。请看: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

分析以上王羲之签名不难发现,此种签名稳定、自信、流畅、清晰!是王羲之成熟作品中用得最多的签名方式!

  当然,作为草法研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准确”!为什么这么说:

640.webp (17)

要解析“羲” 的草法,其实分析“义(義)”的草法即可明了。此二字无论篆书还是楷书,字形均相似: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仔细比较,“羲”的左下角比“義”多一个部件,根据草法原理中“形相近”原则,王羲之将这个区别以一点表示:

640.webp (22)

下面这是“義”的草书,仔细辨别可知:

640.webp (23)

明代张弼在写“曦”这个草书时,也是根据这一规律来拓展的

640.webp (24)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现存的王羲之十几种签名,他本人也不一定个个满意!在为自己签名的这场试验中,王羲之有尝试、有探索、可能也有迷惘!        当他从文字学角度找到草法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后,王羲之也就不会再为签名折腾了!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要为王羲之的某些签名再继续纠结了,书圣也是人,不是神!也有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问题 !                                                       戊戌正月初六,刘东芹于南京

关注草法基础班学习,可在“墨池”参加视频课程,转发十人关注,即可免费学习。

640.webp (25)

草法研究系列图书:640.webp (40)

640.webp (41)——END——

 

640.webp (29)

新年必赏苏轼《新岁展庆帖》
书于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日,
纸本,行书,前帖纵30.2cm,横48.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40.webp (30)

新岁展庆帖与《人来得书帖》二帖合装为一卷。
卷后有董其昌跋。
鉴藏印有“御府书印”、“御府宝绘”、
项元汴诸印、安岐诸印等。

640.webp (31)

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的书札,
《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
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
《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

640.webp (32)

《新岁展庆》下笔自然流畅,劲媚秀逸,
笔笔交代分明,精心用意。
虽为书札,却写得非常精致,
字的入笔、收笔、牵连交代分明,
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

苏轼《新岁展庆帖》高清分页

640.webp (33)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