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王羲之的朋友,对王羲之的签名应该不陌生吧!王羲之的签名究竟有多少种,不太好说。就常见的而言,大概有如下几种: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此外,还有各种“羲”的写法,如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看到这里,宝宝们不禁慨叹书圣的伟大和惊人的创造力!一个“羲”字能被他弄出十几种写法!我们较劲脑汁,各种分析,各种临摹,力图记住王羲之的每一种签名,但最后我们发现,不要说记住,就连有些签名的笔顺也搞不清楚!

   每每到此,我们往往不了了之,不求甚解,似是而非,一笔带过,由他去吧!不就是个签名吗?反正我们创作也用不上!但宝宝们心里苦,说不出!

   理性分析一下,王羲之真的需要这么多种签名吗?试想,当你成名成家后,会不会需要这么多种签名?预先设计好十几种准备着,在不同场合、不同作品上用不同的签名?真的需要这样吗?

   名家的签名作为一种符号存在,需要准确和有辨识度,也需要自己体现自己的个性,当签名模式稳定了为大家所接受,作者往往不会作过度随意变化。

    所以,王羲之的签名之所以呈现各种面貌,一是说明这是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二是说明王羲之一直在探索最佳的签名方式。为什么?因为“羲”字的草书太难写了!

640.webp (11)

王羲之时代,可不像我们今天有字典可查,草法的传承主要靠师徒相授和自己领悟。笔者通过对王羲之大量签名的分析,最终发现有一种签名是王羲之用得最多,也是最稳定的。请看: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

分析以上王羲之签名不难发现,此种签名稳定、自信、流畅、清晰!是王羲之成熟作品中用得最多的签名方式!

  当然,作为草法研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准确”!为什么这么说:

640.webp (17)

要解析“羲” 的草法,其实分析“义(義)”的草法即可明了。此二字无论篆书还是楷书,字形均相似: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仔细比较,“羲”的左下角比“義”多一个部件,根据草法原理中“形相近”原则,王羲之将这个区别以一点表示:

640.webp (22)

下面这是“義”的草书,仔细辨别可知:

640.webp (23)

明代张弼在写“曦”这个草书时,也是根据这一规律来拓展的

640.webp (24)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现存的王羲之十几种签名,他本人也不一定个个满意!在为自己签名的这场试验中,王羲之有尝试、有探索、可能也有迷惘!        当他从文字学角度找到草法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后,王羲之也就不会再为签名折腾了!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要为王羲之的某些签名再继续纠结了,书圣也是人,不是神!也有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问题 !                                                       戊戌正月初六,刘东芹于南京

关注草法基础班学习,可在“墨池”参加视频课程,转发十人关注,即可免费学习。

640.webp (25)

草法研究系列图书:640.webp (40)

640.webp (41)——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