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气韵贯通。
贯气的办法,蘸一次墨要多写几个字,以求连贯,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如果笔中无墨另行蘸墨时,或以空中复笔,继续写来,或将下一字第一笔落墨。
2.注意折搭关系。
要干湿相对,不能干对干,湿对湿;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4.大小相对。
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6.落款与正文相呼应。
章法先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不险则不能引人入胜,但险绝不能救应,使人看了担心受怕。
1.要气韵贯通。
贯气的办法,蘸一次墨要多写几个字,以求连贯,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如果笔中无墨另行蘸墨时,或以空中复笔,继续写来,或将下一字第一笔落墨。
2.注意折搭关系。
要干湿相对,不能干对干,湿对湿;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4.大小相对。
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6.落款与正文相呼应。
章法先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不险则不能引人入胜,但险绝不能救应,使人看了担心受怕。
遇到一个十多年没见面的朋友,不算太熟的那种,打招呼的时候他说:
兄弟,你还欠我一幅字。
我什么时候欠他一幅字啦?
其实这样说我欠他们的字的人还真不少了,细数数得有三五十人。
现在的人一见到书画家,就说别人欠他一幅字,欠他一幅画。有更牛的人,拉着你说你什么时候状态最好的时候给我写一张、画一幅。那神情,还不会要你的应酬之作,给他的还必须是经典之作。
书画家们几十年如一日挑灯夜战,也不说为了艺术牺牲了多少其他爱好,至少得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吧。为你写字画画,还得倒贴纸和墨。你凭什么啊。
有位书法家最牛,有些什么高官领导的秘书打电话给他要字,一接电话,开始还很客气,最后切入正题,说是领导喜欢他的字,想要一幅,让他写好了打电话给秘书去拿。那秘书话没说完,那书法家毫不客气的说,不可能,要字可以,内部价10000块,钱拿来,10天后给字。
你别说,这一招还是灵的,那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那书法家是见钱眼开,不是人。据说到现在为止,都没一个敢去白要字的。
基本上职业书家都是不送字的,一来说明我们极少极少的送字行为严重可贵,一来也说明花钱买我们字的人不是傻子,出于善良的止于善良,别让你的书法家朋友因为朋友多,重情义而喝了西北风。
索字者,古已有之,及今渐盛,人已不以为怪,反以不予书者为怪。世之咄咄怪事哉。索字者往往若无其事、大言不惭,每言必“此字送吾乎”,“此字吾喜爱尤甚”,“君尚欠吾精品一幅”,“吾之新居尚留墙待君之字耳”……其言下之语气如对自家物、自家仆般之意满志得、探禳取物、不容推却。作字者之不满与愤懑却无从表达、泄发。
君曾听过有人对养猪者说“你养的猪要送我”吗?听过对耕田者说“你种的香米我很喜欢、秋天送我两担”吗?听过对造车者说“你还欠我宝马一辆“吗?听过对造房者说“我家数口之人正等着搬进你的房”吗?为何独独对作书法家是白拿白要呢?
索字者却说,我喜欢你的字、你就得高兴地让我喜欢、让我拿。呜呼,难道我喜欢女明星我就得让她高兴地让我摸一把么?对任何人的尊重、对任何人劳动的尊重应该是人际之首重,而非你喜欢而我并不喜欢的强迫症发作。
作书者,世上之最可怜虫也,为得书法之理想,经年累月,抛家弃子,熬更打夜,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耗资尽银,尚且未必有所正果,遇有豪抢强夺则无异于天灾人祸矣,已所不保,哪还有精力和毫银上孝父母、下育幼童,更何况回馈社会、发达文化呢?作书者,外人以为终不过一技术手艺耳,其哪知张张作品实为一段生命、一堆心血亦不为过。作书者之生命,写一张即少一曰,人不惜之、吾必自惜,人不重之、吾必自重。白索之字,人不以为贵反以为贱; 索字之人,自以为贵,而吾必贱之。
书法家写字要钱,天经地义,没什么可质疑的。哪个写字的背后没有辛勤的劳作,哪天不是砚田躬耕,才能有这书法家的薄名。尊重劳动,尊重艺术,张嘴就要字,这是哪门子规矩?张海说,要字者,不要三遍不随便答应。这是说明书法家的尊严问题。可以送字,可以白写,但总得有点态度把,老是把邂逅当成必然,书法家欠你字,这就矫情了吧。
所以,对那些随口要字的人,请奉上:
不好意思,我不欠你的字!
——END——
江湖书法家,简历长,头衔多,动不动就是世界金奖艺术家,院士头衔,动不动就是某某艺术顾问,杰出画家,动不动就是简历入选世界名人大辞典,作品被某权威机构价格认证,动不动就是作品被某拍卖行高价拍卖,入编某权威画册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面对这样的艺术简历,内行人看了哑口无言,外行人看了惊叹不已。又有多少人收藏家上当受骗,所以辨别艺术家简历至关重要。学习经历、获奖经历、收藏经历都是判断的重要标准,而这一切都体现在艺术家简历中,我们需要分辨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美院情结:艺术家的精神向往
1、是毕业还是结业
在艺术简历中,我们常常看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看到这一条简历时,收藏家要格外注意:第一,到底是毕业还是结业,第二,是否有硕士学位。如果是毕业一般具有有硕士学位,如果是结业就没有硕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就不是研究生,是进修生。由于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的影响力大,所以有的艺术家把简历写的模棱两可,外行人不易察觉。
这一条简历标准的写法应该是:“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或助教进修班”或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某某学院(某某系),获硕士学位。”对于这点,收藏家要仔细分辨,因为毕业和结业有本质区别,他们的入学考试,学制年限,授课内容,论文答辩,毕业创作等都不一样。
比较而言,具有美院硕士学位的是艺术作品增值保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2、八种学习形式,究竟是哪一种?
这里所指的美院情节,特制中央美术学院情节,具体是指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培训的经历。从学习培训的形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八种:短期进修班,普通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助教进修班,高级研修班,一般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统招生等八种形式。八种学习形式各不相同。
a、短期进修班,普通进修班入学门槛较低,生源较杂,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美术爱好者、还有装修老板等等。结业证书由学校自主印制发放。
b、研究生课程班,助教进修班,入学需要考试,一般招生人数不多,往往与统招研究生一起上课,其生源较好,大多是高校教师,学制一年或者二年,结业证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其优势是结业后如果通过国家统一的外语考试,可以获得硕士学位。
c、高级研修班,简称高研班。目前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过油画高研班(2003-2005),中国画写意高研班(2003-2005),壁画高研班(2007-2009)等。相比较而言,入学难度较大,生源较好,基本是全国知名的获奖的中青年画家,此班学制两年,代课教师也是美院的知名老教授,结业证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
d、一般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是一种针对副高职称人员的进修培训,大多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是省级国家课题的承担者,所以人数较少,代课教师也是美院的老教授,学制为一年,其结业证书也是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
e、统招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种,其入学难度最大,毕业后有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总之,这里所说的八种上学形式,各不相同,在艺术市场中,我们看到的很多艺术家是进入美院的研究生课程班,助教进修班学习;少数人进入高研班学习;这一点,收藏家要心里有数,相比较而言,美院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增值潜力最大,高研班的升值潜力也很大,研究生课程班,助教进修班要慎重考虑,收藏时需要同时参照其他标准。相比较而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投资金额低,周期长,回报大。高研班投资金额大,周期短,回报大。
二、职称、职务、学位:哪一个更重要?
1、看职称还是看职务
在艺术家简历中。我们常常看到“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一级、二级美术师”等等,一般来说,艺术家的职称系列主要有以下三种。教师职称是评教授,如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院或研究所职称是评研究员,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画院职称是评美术师,如中国国家画院。
首先要说的是,职称高,不一定艺术创作水平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成正比的,高职称只能表明艺术家的年龄较大。
同样在艺术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院院长,艺术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画院院长”等等。这些头衔是艺术家的行政职务,也就是说是当“官”的。在艺术界中,行政职务的高低与艺术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它们之间不成正比关系。就艺术家而言,基本是不在乎行政职务高低的,行政职务要浪费时间去处理人际关系,协调繁杂事务而无法进行创作,所以一般艺术家是不愿意当这个官的。
总之,收藏家看到艺术家简历时,不要被职称和职务所迷惑,这些对于艺术家而言重要但不是必备条件。有职称的还好,没有的也行。是所谓的院长,主任,所长的,要格外注意了,按一般人的精力是不法兼顾艺术创作和行政事务的,除非他是超人。
2、选择艺术硕士还是文学硕士(博士)
在艺术家简历中,我们常常看到“获得艺术硕士学位”“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等等,这三种学位的入学标准,考试难度,教学计划,学位证书各不相同,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一一解答。
就国内的学科制度而言,艺术学属于一级学科,艺术学所对应的学科门类属于文学范畴,和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一样,所有的艺术门类获得的都是文学硕士学位。就目前的招生制度来说,目前有3种形式可以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一是统招硕士研究生考试;二是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是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一年修得学分,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英语考试,毕业创作,论文答辩后获得硕士学位。
艺术硕士和教育硕士、法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一样,属于一种专业学位形式。国外很早就实行专业学位制度,它的招生特点是“重专业,轻外语”。专业课是考生竞争的重点。所以,一般来说艺术硕士的学生的专业较好。
文学博士目前只有一种方式获得,即参加全国统招博士研究生考试。需要说明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届技法类博士2008年刚刚毕业。
总之,收藏家收藏作品时,就三种硕士学位而言,文学硕士,艺术硕士优先考虑,文学博士其次,同时还要参考其他标准。
三、书协美协会员:是艺术作品唯一的评判标准么?
1、选择中国书协、美协会员还是其他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书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已经是众多收藏家判断艺术作品是否收藏的重要标准。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国文联下属的国家级书法美术专业协会,也因为它严格的入会标准。
除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外,我们还会看到其他协会会员,比如: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轻工业协会主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等等全国性协会,这些协会都是正式注册的国家级合法社会团体,但是他们的入会条件较为简单,凡自愿参加愿缴会费即可入会,所以学术性有待加强。
除了以上协会外,还有一些“山寨版”的各种协会、研究会等等,比如:世界艺术家协会、亚洲艺术家协会、华夏艺术研究会、东方美术交流协会、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等等。这些协会、研究会基本不被圈内人所认可。更不要相信什么中国书画院、香港书画院、神州书画院院士了,目前国内人文学科还没有设立院士制度。另外对于被什么《世界名人录》等一些收录的,也不要相信。
总之,收藏家在选择时,首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他协会会员要慎重考虑,慎之又慎。当某艺术家参加很多协会时,就不要轻易相信了,基本是是“江湖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家的简历不长,入会也不多,写一个中国美协会员足矣。
2、不加入协会的当代艺术家
笔者所指的当代艺术家特制实验性的,先锋的,前卫的艺术家,是指一个特定的艺术群体,并不是指时间的概念。例如说,“绘画四大天王”,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等。“装置四大天王”:蔡国强,黄永平,艾未未,徐冰等。他们的成功是展现在国际双年展这个大舞台上,他们基本不参加国内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而是参加国际知名的双年展,换取的是国际性的声誉,赢得的是国际艺术家的称号。作品基本是由国外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
对于这样一个特定群体,我们要以特定的眼光来看,当代艺术也是近年来收藏的热点。
总之,两类艺术家走的路子不同,一类是在传统艺术中创新。一类是探索新的艺术形式,都值得收藏。
四、入选获奖和被收藏:是艺术品增值的砝码么
1、是竞赛展还是邀请展
竞赛展,即对作品通过初审,复审等各种形式选出,授予金银铜奖。邀请展,即邀请艺术家参加展览,一般不评奖。在作品评审制度中,竞赛展相对公正,而邀请展却不一样,常常要照顾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国内的竞赛展很多,最为重要的展览是:全国美展(五年一次),北京双年展(两年一次),全国青年美展等等,另外还有其他艺术门类的单项的展览,如:全国中国画展、全国油画展、全国版画展、全国雕塑展、全国陶瓷展等等。国内的邀请展也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总之,收藏家看到艺术简历里众多的展览时,要仔细分辨,竞赛展获金银铜奖者收藏潜力最大,如果某位艺术家不断在各种竞赛展中获奖,那一定要趁早收藏了。而邀请展是艺术圈内人的“照顾性”的展览,数量再多也不足为奇。
2、是国内展还是国外展
国内重要的展览主要有:全国美展,北京双年展,全国青年美展等,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单项展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代艺术展览也不容忽视,即广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等,这些展览是当代艺术家活跃的舞台,也可以作为收藏家收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就国外而言,被公认最重要的的三大双年展是: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德国卡赛尔文献展,另外还有其他各国的各种各样的双年展等等。蔡国强曾经获1999年第48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从而被全世界认可。艾未未曾经入选1999年意大利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赢得了国际艺术家的声誉。吕胜中曾经入选2003年第50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作品价格一路攀升。虽然国外不是竞赛制,而是策展人制,但是展览主办方一般聘请的是优秀的策展团队,作品质量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总之,收藏家收藏作品要分辨什么是最重要的展览。当代艺术家如果曾经在国际三大双年展入选或者获奖者,一定要收藏,收藏潜力巨大。国内艺术家曾经在国内两大展览上获奖者,一定要收藏,收藏潜力很大。
3、是国内收藏还是国外收藏
笔者所指的收藏特制美术馆,博物馆对艺术作品的收藏情况,而不是指个人。一般而言,艺术作品被美术馆收藏是对艺术家作品最好的肯定和认同。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是唯一活着的看到自己作品被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人。
国内重要的收藏机构有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美术馆。国外重要的美术馆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法国篷皮杜艺术中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古根汉姆美术馆,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等。
总之,如果作品被国内美术馆或者外国美术馆收藏,那么作品升值潜力巨大。
五、最后一招:不看简历,只看作品
提醒大家,收藏艺术品就是不被艺术简历所迷惑,而取决于艺术作品自己是否喜欢,当看到作品时,不管艺术家是否美院出身,不管艺术家是否有职称职务,不管艺术作品是否获奖,自己喜欢就行。
相信不同的收藏家对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和见地,也许某一件作品可以和你达到共鸣,似曾相识;也许某一件作品让你异常兴奋,好似多年未见的朋友;当某一件作品真正能够打动你的时候,哪怕只是在心灵深处触动了一下,你也决不会放弃这件作品而流入其他买家之手的,这就是“缘”,这也许是收藏的最高境界。
——END——
《杨淮表记》,汉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镌刻在陕西褒城石门西壁,为《石门十三品》之一。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湘弼表记”,亦称“杨淮碑”。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共计173字。该碑书法奇逸古雅,与《石门颂》相近。
《杨淮表记》是汉代名碑,它的整体以雄浑姿肆、古朴拙茂而示于世。虽然在当时书写时因石立字,恰是在这种情况下,却赋予它了一种更加自然、更加生动的整体气象。
同时,由于作者对书法的理解,加上篆隶过渡的思想影响下,给后世留存了一个天然的、拙趣的书法典范。
但是,书法的学习创作不是照搬古人的字帖,更不是把古人的字放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而是要借用古人的笔法去书写自己的作品,这一点也是当代人最难突破的。但一个前提是,必须要对古人的经典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悟性,创作出一幅作品也就不难了。
【冯错】
诗人,两本诗集刊世,对此薄情世界;书法家,获奖入展三五,书为本心,一片热忱,为书法北上而南下求索十年;现为墨池CEO,目前中国书法社群最具影响力平台创始人。
编者按: 本公众号所发内容均为冯错为学员题写斋号作品 欢迎转发,授权转载! |
冯错题斋二十种:
释文:处云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2
03
释文:素心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4
释文:瀞水书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5
释文:何为书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6
释文:德馨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7
释文:一苇可航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8
释文:静远斋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09
释文:耑堂
尺寸:60×22cm
创作时间:2018年
10
释文:采薇堂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1
释文:想云堂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2
释文:拙木堂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3
释文:耕读堂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4
释文:大树堂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5
释文:观澜堂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6
释文:醉墨轩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7
释文:静如轩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8
释文:无香居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19
释文:荷如园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20
释文:澄怀阁书画
尺寸:60×22
创作时间:2018年
延
展
阅
读
▼
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给自己的书房、画室起个雅名,亦谓之斋号。斋号的取名,既反映主人的个性与品性,又关联主人的寄情与爱好。主人在命名前,要对斋名内容的雅与俗、深与浅、简与繁、稳与浮作反复推敲,寥寥几字,意义深邃,是主人明志修身的对外表白,是他人观言察行的检验标准,是斋主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统一体现。 据史料记载,斋号起源晋唐,盛行明清,至今历传不衰。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多以“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苦雨斋”。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洞、庐、庵、簃亭、山房等等,各有寓意。有的更是别出心裁,不限于此。 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 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居,是居住的意思,书斋乃是文士生活起居的中心,因而文人书房不乏用“居”,如叶圣陶的“未厌居”、启功的“坚净居”等。 屋,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的顶部,汉代起引申为房屋。文人书房用“屋”“书屋”命名,平实朴素,自有韵味。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夏丏尊的“平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舍、庐、亭、庵、簃、庋、牖、廛、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 斋号作为文人心灵独白的窗口,其内容极富哲理和个性,朴实无华,丰富多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一个儒雅动情的斋号,可激励斋主念念不忘,终身为之奋斗,也可让旁观者为之感慨万千。蒲松龄的“聊斋”成就了一部伟大的传世佳作《聊斋志异》,张大千的“大风堂”让几代人赞美羡慕,多少人为之千金难寻一幅画。人生仕途如同大海一样,潮起潮落变幻无穷。文人们随着自己志向爱好、情绪兴趣、事业家庭以及经济条件等变化,往往会更换斋号名称,每一新斋号的启用,都记述着斋主新的一番意境。如齐白石的“甑屋”、“借山吟馆”、“借山馆”、“寄萍堂”、“八砚楼”。 |
-END-
现在很多人初学毛笔字,潜意识认为是写“大字”,加上很多米字格本身就很大,于是我们都喜欢把字写很大。而且,我们看到很多书法展览,及生活中的书法作品如商店的牌匾、家里挂的书法…不都是大字吗?
古人的手,在生理上应该和我们的手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讲,古人写字的感觉应该和我们现在人写字的感觉也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想认真学书法的话(而不是刻意追求展厅效果),还是按照原大小去临帖比较好。
来源:书法道
——END——
就在不久前,台北故宫重量级展览“国宝的形成”刚刚落下帷幕,据台北故宫介绍,此次特展主要是希望透过书画菁华的展览和诠释,向人们推介台湾地区古物分级制度的宗旨与成果。本展共计选展45件,其中,有8件国宝级书法神作,件件俱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国宝 限展品
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的方式之一。卷上有宋徽宗瘦金书签题及内府印记,亦有金章宗印及元、明、清代诸多的收藏印。此为羲之写予益州刺史周抚(293-365)的书信,传世唐《十七帖》刻本中亦收有此札,然而刻本线条较为呆板,而且缺乏笔法的细致变化,已失羲之原貌,远不及此双钩墨迹本的逼真传神。
贰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国宝 限展品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原是一通尺牍,以行书为主,兼带楷书之严谨,展现不徐不疾的雍容神态与流利秀美的韵致。由于王羲之真迹早已不传,〈快雪时晴帖〉又是唐摹善本,遂成后人理解王羲之书法最重要的视觉资料。此帖质量精良,流传有绪;帖中有南宋高宗、金章宗、元内府以及明代重要藏家的鉴藏印,为“三希堂”第一珍品。
此帖还是乾隆灌水最多的帖子之一,曾先后御笔题识71则,晚年由于视力不佳,还请“水军”董诰代笔三则,可见弘历对此帖之喜爱。
叁
唐 韩干 牧马图 国宝
本幅收在《名绘集珍》册第三开。画奚官身骑白马,另牵一匹黑骏,并辔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题字:韩干真迹,丁亥御笔。
韩干(8世纪)是唐玄宗(712-756 在位)时期的画马名家。从画风来看,奚官相貌、马匹圆臀短腿,均与唐代的墓室壁画相同,造形确具唐画人马雄健、肥壮的特征。惟线条细致挺劲,几处方折之连续用笔,与马鞍上的锦垫色彩,已属徽宗时代作风,故本幅应是北宋末期的摹古精绝之作。
肆
蔡襄《海隅帖》
本帖为蔡襄(1012-1067)三十多岁时写给韩琦的尺牍,也是北宋颜体书潮的佳作。
伍
苏轼《书次韵三舍人省上诗》
此帖作于五十二岁,沉着稳健,有法而不泥于法,是尚意书风之典型。
陆
黄庭坚《致明叔同年尺牍》
这件作品运笔参怀素圆转之法,劲健婉通,结字多斜抬右肩,意态昂扬。
柒
米芾《道味帖》
此帖书于米芾四十九岁时,极尽笔势轻重、快慢之变,是炫技、精到之作。以上北宋四大书家名迹被清初藏家李宗孔合裱为一,此卷足称是书史研究的标竿性作品。
捌 宋 徽宗 诗帖 国宝 限展品
宋徽宗(1082-1135),北宋第八位皇帝。工书画,真、行书远宗唐人薛稷、薛曜,并自创「瘦金书」。
本幅绢面,朱丝界行,书五律一首,末题「宣和殿制」,钤「御书」印。通卷笔画细瘦,健拔有神。线条起收之际,特意展现藏锋、露锋、使转、提顿的痕迹。正如拖尾陈邦彦跋:「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迳。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真神品也。」然徽宗传世多中、小楷题签,惟此卷瘦金书作五寸大字,至宝无疑。
——END——
中国书法之美是世界上独以无二的,欣赏书法得知晓书法的历史和书法的常识。书法的历史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常识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等。今天书思整理以下6条,相信您看了也会说:请不要轻易说懂书法!
1、要懂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书法的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要清楚书法史,了解什么是隶书、草书什么是楷书,不能将不同类别的书法进行比较。
2、要懂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著名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有一段趣闻,这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如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就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知道这点,就可以深入地欣赏《兰亭序》,否则就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3、要懂文字学知识:文字学
书法家最爱在写时进行一些变化而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时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不懂文字学,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
4、要懂鉴别碑帖:看得多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利于书法的学习和欣赏。
5、要懂书写技巧:要实践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大部分书法鉴赏家同时也是书法家。
知晓书写技巧则可以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
6、要有艺术涵养:综合素养
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时要置身其中,投入欣赏,用心去看,去体会书法的”骨力”、 “姿态”、”神韵”、”气魄”,才能真正达到欣赏书法的目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