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制凡国家重大事件或隆重庆典,都要由皇帝颁布「诏书」,诏告天下臣民知晓。例如皇帝登基、大婚、亲政、宾天、入承大统、维新、立宪、重大灾变等,都要布告天下,咸使闻之。诏书的拟写,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必然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语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中间则叙述诏告天下事件的内容。诏书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批阅后,以满、汉两种文体,墨笔楷书,写在大幅黄纸上,汉文由右至左,满文由左至右,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

制作完成后的诏书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送至天安门城楼上宣读,象征着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立即誊写或雕版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层层下达,以达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之目的。誊写的诏书,称为「誊黄」,雕版印刷的诏书,称为「搨黄」。本件是誊黄本「同治皇帝亲政诏」。同治皇帝虽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继位,但因年仅六岁,故由两宫太后慈安与慈禧垂帘听政,十一年后方始亲政,这是他亲政时诏告天下的历史文书,诏书中以较小字体开列亲政德政,让天下臣民共享承平。

 

 

 

 

郭畀(1280——1335)字天锡,号云山、退思,祖籍洺水(今属河北),靖康之变后祖上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业承家学,善长辩论,通晓蒙文,身材魁梧,蓄有长须,人称郭髯。20岁时任镇江儒学学录。历任饶州路鄱阳书院山长、处州青田县腊原巡检,后调任平江路(今苏州)儒学教授,未及赴任,又改解为江浙行省丞相府掾吏。工书画,书法学赵孟頫,曾代孟頫书写《松雪斋集》。孟頫作跋称许。画仿米芾,又师事高克恭,得其笔法,与无锡画家倪瓒为好友。酒后作画,兴到神来,为人所宝。山水有米家风范,尤善竹木窠石,极富天趣。著有《退思集》,身后由其子郭启裒集编成,有俞希鲁序。另有《雲山日记》,记载他在镇江和游历杭州一年之事,其中有不少乡邦文献资料。清代节选为《客杭日记》刊行。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幽篁枯木图》卷等。因郭畀字天锡,历代著录中常将他与元代初年的鉴藏家郭天锡(字佑之,号北山)混淆。二人实相差四十多年。

《青玉荷盘诗》书于至治初元,作者时年约42岁。 按清唐翰题言,其先得到俞希鲁书《郭天锡文集序》,后又陆续得到郭畀书《郭景星和梁隆吉诗》以及《青玉荷盘诗》,因之合装成一卷,名为《郭氏诗翰卷》,并跋于卷后,以识本末。《青玉荷盘诗》之序记述了书此诗的原由:“太常金奉礼宴翰苑诸公,出青玉荷盘”,其盘的制作“殆夺天巧”,故赋诗以赞之。按俞序书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八月既望,此时郭畀已卒,“今二十余年矣”。序文又称郭氏“年才五十六耳”。徐邦达先生据此推断郭畀约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约卒于惠宗至元元年(1335年)。

 

 

 

 

一家三代热爱书法的不少

但是三代帝王爱书擅书实属罕见

康熙、雍正、乾隆便是如此

三人书法皆有特点

其中属雍正书法造诣最高

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雍正作品的曝光度远不如其父其子

微信图片_20180806123856

雍正皇帝画像

雍正的书法文雅遒劲,走的是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行笔疾迟有序,气脉贯通,同时也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颇具大家风范。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

 

雍正 行书

雍正 行书

 

雍正 行书

其父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设,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 康熙本人的书法也完全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但却失去了董书的神韵。

 

康熙 行书

 

康熙 行书

 

康熙 行书

乾隆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乾隆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
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 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乾隆 行书

乾隆 《杏花图》

虽然康熙、雍正、乾隆三人中,雍正书法造诣最高,但其在位时间较短,存留作品较少,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也远不如康熙、乾隆,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雍正的书法作品反倒是三人中受大众关注最少的,令人感慨。

释放出

章草是隶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书体,是隶书的简便的草写法,所以章草不仅带有隶书的特点,同时也含有草书的因素,在形体上,既有草书的连绵,亦有隶书的波磔。章草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字字不相连续,笔画分清,保留了隶书笔画的某些特征。

《急就章》便是章草的典型代表。《急就章》传为皇象书。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三国吴著名书法家。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急就章》是古代的识字课本,以皇象写本最早。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瑾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临习《急就章》,首先要掌握《急就章》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

一、正中寓欹,平中见奇。

《急就章》字体结构端庄中寓灵动,平稳肃穆,平正中寓含奇姿,点画穿插避让,朝揖互让,情趣备增。字形以体势方扁为主,笔短意长,并根据字形间长方形或正方形,注意协调变化,呼应连贯。

二、用笔沉稳,不激不历。

《急就章》用笔沉稳,方圆结合,线条直而棱角分明,给人以宁折不屈的力度,结体扁而方,少有纵逸之笔。用笔的方圆主要是指笔画起笔处的形状和笔的运行方式。《急就章》方笔用顿法,带有楷书和隶书的方折笔意;圆笔用提法,带有篆书和草书的圆润笔意。如字的转弯处多用圆笔,起笔等多用方笔。方笔方折峻利,神采外溢,圆笔圆转沉毅,筋骨内蕴。《急就章》中字体方笔和圆笔结合,既有筋骨,又有神采,尽善尽美。圆以方为参照,圆者愈见圆,方以圆为参照,方者愈见方。

三、暗含隶意,古趣盎然。

对于章草,宋代书法家黄伯思说:“凡草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谓之草。”(《东观余论》)《急就章》的结体、笔画都有其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篆、隶严整的间架结构,但仍保持平正稳定如彝之姿,十分浑穆古朴。特别其运笔保留着隶书某些重要特征,每字的起笔、收笔还保留隶书用笔的方法。更为明显的是,有不少横笔的尾部写成捺脚状,向右上方挑出,和隶书的波折十分相似。

四、笔画向背,字形开合。

《急就章》由于字字多以工整为主,笔画与笔画平行则容易单调呆板。为避免单调呆板,要使笔画有向背关系。

“向背”包括“相向”和“相背”两种关系。尤其是写相同的笔画,如两竖、两横、两撇、两捺等,如笔画没有相向或相背关系,很容易写成平行。《急就章》特别强调笔画的向背对比,故生动活泼,变化无穷。如“开”字,外面的门框是相向关系,时面的两竖和两横都是相背关系。

有开无合,字则散漫无神,有合无开,字则气塞不畅。中国书法结构法中讲究布白变化,开合变化其实就是布白变化的一种。合处白少,开处白多。《急就章》的“所”、“第”等字,上部笔画内敛,下部笔画外放,成为上合下开之形。 也有的字上部笔画向外宕开,下部笔画向内收紧,成为上开下合之形。

对于临习,唐孙过庭有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谓“察”即看、读;“拟”,即写。读是为写做准备的,读得精与不精对临写效果影响极大。怎才算“精”,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三明白”:明白所临之贴的内容;明白每字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姿态;明白每个字笔法的来龙去脉、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从而找出线条运动的规律。这是临摹取得好效果的前提。

临摹字帖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不但形似,神也要似。形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是显见的,写起来比较好把握;神则是内在的,包括骨、气、韵、意等,属于精神层面。临帖索画逐形之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画”和“形”的研究,探索用笔的艺术规律。因此,在临帖中,要十分注意练其笔,悟其心,得古人心手双双融于笔墨的诀窍.

1

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

语出中庸,意指走远路从近始,

登山由低始。

2

人道敏政  地道敏树

语出中庸,意指贤人治国政事推行迅速,沃土树木生长快。

 

3

修身则道立  尊贤则不惑

语出中庸,指修养自身能立道,

尊重贤人不困惑。

4

 

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

语出中庸,意指事先有备能成功,

无备会失败。

作者简介

5

 

李洪海,字一鑫,号方舟,天津市武清人。

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国防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积多年学承,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秀逸、体势俊美的风。

书法篆刻作品广为流传,并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收藏,亦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主要创作出版作品有《红楼梦诗词歌赋钢笔书法》、《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李洪海斗方书法作品集》、《翰墨系海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李洪海书法 美术精品汇编》、《李洪海书廉洁奥运赋》、《李洪海书刘声东写给妈妈》等。

荣获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书法入门歌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行书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隶书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碑口诀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

法跃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草书要决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1、光练字不学理论

如果仅是描摹成了字帖的样子,自己沾沾自喜,让内行人看了,岂不贻笑大方。所以,我们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虽然我们很多人仅是爱,费大量的精力去钻研其中,但粗略了解,对我们的’笔头功夫’还是很有帮助的。

2、不爱交流,闭门造车

有的人终日苦练书法,遇见瓶颈难以突破,很大原因是不和人交流。真理在辩论中明了,学习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别人看,请别人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断断续续,毅力不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很多书法人的恶习。甚至有时一丢就是半年,再提笔时觉得毫无长进,兴趣索然,于是乱画一阵便草草收兵。练习书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练,功退三日。怎能学好书法呢?

4、更弦易辙、乱投师门

个病了总是会很着急。起初找个医生看,人家开的药只吃了一副,觉得效果不大,听人说某处有神医,于是连忙拜望,结果又是药没吃完,重新转院…这样的人,学一辈子书法,都不会有大的长进。

5、眼界短浅,意识狭隘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生活修行的写照。我们有的人学书法体现出狭隘的一面,比如有人写欧体,认为’一辈子学其皮毛足矣’,这种想法一出,就决定了此人或许一辈子都学不成一手好书法。临帖没有量的积累,是不会引起书写质量的飞跃的。另一方面,学书法应博采众长、’采百家之言’,方能’成一家言。

6、只学书法,不修文化

练字是过程,滋润靠生活,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须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与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在你笔下展现出源于生活的美好与精进的心性。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诗词歌赋的灵魂寄托,如果一个书法人连基础的文化与修养都不重视,都不追求,技法再好,都是’无病呻吟’。’艺进于道’,就是这么个道理。

7、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艺术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体验,是人生幸福的一种高级追求。当你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时,才能邂逅先贤,与神灵会心,是精神世界的满足。当然,你说书法就是要坐一辈子冷板凳吗?书法人就养不活自己吗?这倒未必。财富是技艺精进的附加,只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水平很多西才翩然而至。’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嘛!因此,学习书法需要正确的心态。急功近利、不耐寂寞的人,是不适合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北京市满人,皇族后裔。

著名国学大师、书法家、红学家、诗人

曾任北京师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职。

启功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其书法作品无论在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

有书法界评论其书法作品道:“不仅是书法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因此,欣赏启功的书画作品,亦是一视觉的审美和心灵的洗礼。

1

启功行楷八言联对联水墨纸本

①释文:笃信力行功在革命,察今博古世仰嘉猷。

②款识:子谷同志老先生,启功。

③钤印:启功之印、元白、闼门

④尺寸:225×43cm×2

⑤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⑥拍卖时间:2012-06-03

⑦成交价:230万

2

启功行书七言联立轴水墨纸本

①释文:事冗书将零碎读,时来花自整齐开。

②款识:启功。

③钤印:『启功之印』、『元伯』

④尺寸:97×25.5cm×2

⑤出版:《启功全集》第十九卷第255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⑥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⑦拍卖时间:2012-10-31

⑧成交价:103.5万

3

行书五言联立轴水墨纸本

①释文:至人无异趣,静者得长生。

②款识:启功。

③钤印:『启功之印』、『元白』、『己巳』

④尺寸:129×31.5cm×2

⑤出版:《启功全集》第十九卷第187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⑥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⑦拍卖时间:2012-10-31

⑧成交价:103.5万

4

启功书法对联立轴水墨纸本

①释文: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②款识:仲廉先生正,启功。

③钤印:『启功』、『元白』、『少文』

尺寸:132.5×32cm×2

⑤出版:《诗书画名家作品·启功卷》周巍审编

⑥拍卖公司:北京银座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⑦拍卖时间:2013-12-01

⑧成交价:80.5万

5

启功行书七言联立轴水墨纸本

①释文:顾视清高气深穏,文章彪炳光光陆离。

②款识:书学协会二十周年纪念,启功於新加坡。

③钤印:启功之印、元白、前贤句

④尺寸:143×70cm×2

⑤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⑥拍卖时间:2014-12-03

⑦成交价:1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