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一 礻王

1  偏旁部首:王 艹

2  偏旁部首:艹 小 牜八 采 口

3

4  偏旁部首:口 走

5  偏旁部首:彳 廴 足

6  偏旁部首:足 疋(品)龠 册 吕 舌(商)(古)十 言 讠

7  偏旁部首:言 讠立 业 廾(兵)

8  偏旁部首:廾 臼 革 鬲 爪 鬥

9  偏旁部首:支 聿 臣 殳 寸 皮 攴 攵 卜 用 爻 目

10  偏旁部首:目 自 白 鼻 羽 隹

11  偏旁部首:隹 羊 鸟 幺

12  偏旁部首:幺 夂 又 爫 歺 歹 骨 月

13  偏旁部首:月刂 刃 耒 角 竹

14  偏旁部首:竹 工 甘 曰 丌 可

15  偏旁部首:吉 鼓 豆 虍 皿(去)血 丶(丹 井)饣飠鬯

16  偏旁部首:饣飠人 缶 矢 冂 亠(亯)(啬)良 來 麥 夂 舛 韋(弟)木

17

18  偏旁部首:木

19  偏旁部首:木 十 生(華)禾1(束 )囗 贝 邑 阝

20  偏旁部首:邑 阝日 曰

21  偏旁部首:日 曰 旦 方 参 冥 晶 月 囧 夕 毋 齊 棘 片 鼎 禾2

22  偏旁部首:禾 米 臼 凶 木 尗 韭 瓜 宀 穴 疒 冖 冂 罒

23

24  偏旁部首:罒 覀 巾 白 敝 亻

25  偏旁部首:亻匕 卓 壬 身 衣 衤 老 耂 毛 尸

26

27  偏旁部首:尸 舟 方 儿 见 欠 页

28  偏旁部首:页 彡 弱 文 髟 卩 勹 鬼 厶 山 广 厂 丸 石

29

30  偏旁部首:石 镸 勿 豕 彑 豸 马

31  偏旁部首:马 鹿 犬 犭 兔 鼠 灬

32  偏旁部首:火 灬 黑 囱 赤 大

33  偏旁部首:大 尣 九 幸 亢 立 心 忄

34  偏旁部首:忄水 氵

35

36

37  偏旁部首:氵水 巛 冫谷 雨 鱼(龍)非 至 西 户 卤 門 耳

38

39  偏旁部首:耳 扌 手 扌

40  偏旁部首:扌 手 女 氏 戈 匚

42

43  偏旁部首:匚 曲 瓦 弓 糸 纟

44  偏旁部首:纟虫 风 宀 黾

45

46  偏旁部首:忄土 田 黾

47  偏旁部首:田 黄 力 金 钅

48  偏旁部首:金 钅 车 几 且 斤 斗

49  偏旁部首:车 阝辛 己 子

50  偏旁部首:辰 酉

51

在古代,但凡做学问都得学书,所以不管是行走官场、生活民间还是游艺市井,书法是一项基本技能,到现代则变成了一项艺术,可喜也可悲。但是,有个观点是很客观的:字写好就对了,总想着做书法家,就错了。

1  中国历史,从周朝开始就是文官治政了,隋唐时候的科举取仕,即会写诗、写好字就可以做官,《前唐史》中记载古代做官的四大标准就是“身、言、书、文”。所以中国历代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是一种游戏,被排在了最后。汉代的赵壹写过一篇文章叫《非草书》,是说书法写好了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与治理地方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花很大的功夫。所以古人认为书画为小道,是一种游戏,不是主要的。

2  台湾有一个著名书画家叫溥心畬,他是溥仪的弟弟,一生以书画为业,但却以书画家为耻,他反复对学生讲:与其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如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如称我为学者。表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过去的文人字写得都很好,但对书画总是嗤之以鼻,认为是雕虫小技,并不以书画家自居。现在的大书法家也不一定有他们的水平。

3  尽管古人不愿做专业的书法家,但是字写不好也是相当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如果画画只以形似为基准,只是儿童的见识。仕人之书画是有书卷气的。“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在书画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否则会影响你对道的学习。

4  一个中国人,本来就应该写好字。可若很多人都想都成为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是个悲剧了。搞经济建设,人越多越好,对于书法来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写字。

5  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天天写字就能把字写好,因为书法的核心是文化,不是技术。

6

1

尹宙碑

《尹宙碑》全称《汉豫州从事尹宙碑》,又名《尹宙碑额》。东汉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192厦米。横89.6厘米。14行。行27字。额篆书“汉豫州从事尹公铭”8字,仅存“从、铭”二字,存河南鄢陵县孔庙。碑文隶书书风清劲秀逸,流动疏朗,结体内紧外拓,大度宽绰,用笔爽朗中寓沉着,笔画细瘦圆健,字体风格俊逸洒脱,颇具秦小篆之遗风。为汉碑隶书的代表作之一。清王澍评其书云:“汉人隶书,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约多以古劲方拙为尚,独《尹宙碑》笔法圆健,于楷为近。”(《虚舟题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明 文徵明《致吴愈尺牍十通》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致吴愈尺牍十通》,又称《致吴参政十札册》。是文征明写给其外舅父也就是其岳父吴愈的函札,为文征明35岁至55岁间书写。

2  观徵明此笺,其本为小楷,俊逸流美、秀色可餐,但因为日常随手所书,故其中多处夹杂着行草书,读来更觉随性活泼真实。

注:外舅还有另一种解释,据《尔雅释亲》载: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妻之父”的“父”不是生父而是伯父、叔父,因为生父古语写作“考”。

34 5 6 7 8 9 14 13 12 11 10

1 2 3 4 5 6 7 8

译文:三百五篇,优柔而笃厚,选出焉,故极其平易,而极不易学。予嘗讀詩, 以選求之。如曰:駕言陟崔嵬。我馬何虺隤。我姑酌金罍。维以不永怀。如曰:自子之東方,我首如飞蓬。 豈無膏与沭。为誰作春容。詩非選也。而詩未嘗不選。以此見選实出於詩,特從魏而下,多作五言耳。故嘗谓学選而以選为法。則選为吾祖宗以詩求選,則吾視選为兄弟之国。予言之而莫予信也。一日,吉水张彊宗甫以木雞集示予,何其酷似選也。从宗甫道予素,宗甫欣然。便有平视曹劉沈謝意思。三百五篇,家有其书,子歸而求之,所謂吾道东矣。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篆书写这么好,就是源于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大凡造型艺术,都要求“形神兼备”。书法属平面造型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自从南朝人王僧虔提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到唐朝张怀瓘的“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再到清代刘熙载的“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历代书论家都非常重视书法的神彩、韵味。

但是,书法的“神”,不能离开书法的“形”而独立存在。“形”与“神”,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应该说,书法应以形传神,神彩为上,形神兼备。

1  以形传神

古代书论家提出“传神者必以形”。即使主张“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的王僧虔,在此话之后,也强调“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因为“形质成而性情见”,“形质无存,况言性情耶?”(包世臣《艺舟双揖》)指出了书法以文字形体传情达意的艺术本性,强调“形”作为信息载体的重要作用。

2  什么是书法的“形”呢?形是外在的、可见的文字样式,又被称为“形质”、“形体”、“形象”等等。有人说“形”是有笔墨处,可以看得见的;“神”是无笔墨处,只能意会的。“形”是从有笔墨处求之,如笔法、墨法、章法、间架、结体,进而看它的排叠、相让、避就、向背、疏密、长短、欹正、疾徐、轻重、粗细、浓淡、丝牵、仰覆等等。有基于此,当我们学书、临帖时,首先要求形似,继而追求神似。把字写准确、规范。

笔画之间,要合理搭配,完美构建,才能使人有美的感觉。记得启功先生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王羲之的字很美,如果把他的字拆开笔画,随意拼凑,或不成字,或很难看。因此,这些看得见的笔法、墨法、间架、结体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以形传神”,只有形态端正,神彩才能生色。譬如一个人,如果躯体残缺,五官不正,哪来神采呢?所以说“传神者必以形”,形正而神生,才能真正“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神采为上

上面讲了“形”的作用。相对说来,在书法审美时,“形”、“神”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古今书论家、书法鉴赏家更重“神”,把“神”放在主导地位。书法创作要求传神。只有传神,字的篇章才鲜活出彩,才能表现作者的情感意味和精神境界。否则就会状如算子,呆若木鸡,无精打采,令人生厌。所以古人强调“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唐·李世民《论书》)。

3  在书法创作中,“形”是服从于“神”的,以求神韵意味为先。在审美地位上,“神”是高于“形”的。所谓“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唐·张怀瓘《文字论》)。“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言》)。这些都是“神”重于形、高于形的箴言。

4  “神”是什么?“神”者,精妙出奇也。它是内在的,看不见的“无笔墨处”。这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书写者来说,它是心灵的火花,挥毫的灵气。在创作时,得之心,应之手,走笔行云流水,计白当黑,尽显达意传情风采。一是对鉴赏者来说,它似银针触激神经,令人为之一振,似九制陈皮甘果,越嚼越有滋味。在欣赏时,任凭各人的阅历,学识、处境和审美情趣去联想,去意会,去品味。前面提到的“形正而神生”,这个词汇是我杜撰出来的,不知正确与否?这个形正的“正”,不是说字要写得正正板板、四平八稳;而是说字要写得在规范的基础上有变化、有创新、有自己的轨迹和神气在。不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亦步亦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奋力攀登。先要有法、有意,再到无法、无意。

5  所谓“艺有法,艺无法,无法之法乃至法;思有意,挥无意,无意之意乃真谛”。要使我随笔性,笔随我势,获得无法而合法,无意而皆意,无目的而达目的的艺术自由。不期工而工,无意佳乃佳的境界,则形正而神生矣!

形神兼备

书法的“形”与“神”,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借神才有生命和活力,是谓以神活形。无神之形,则是僵尸。神靠形才能显露和飞动,是谓以形传神。无形之神,则为子虚。形神兼备,则鲜活出彩,增色生辉,相映成趣,韵味隽永。

1书法是一种陶冶心灵,练气养气的柔性运动,对于体能和心智的锻炼都有帮助。不仅能修心养性,改变气质,更得以从静中稳定血压,使得身心清爽愉快。

2  『肯定自我』

以适当有效的方法学习书法,自能在极短时间内培养创作、书写作品的能力,适时显露才华获得成就感,对事业和人生都有绝对的帮助。

3  『忙闲兼宜』

练习书法易于调配时间,在忙闲中取得平衡,是一种“闲人的忙事,忙人的闲事”。工作的人,在忙余提笔挥毫,,自能悠游其间,获得心灵的调剂;而较有闲暇的人,若能提笔练字,必能由于练习书法而充实生活。

4  『调剂情绪』

挥毫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良方,心情好时乐在其中,心情低潮时大笔一挥,自能去忧解闷。

成年人习书法的态度已和儿时大有区别。儿时是被逼练习,胸中充满怨气,草草了事,好出门玩,唯一的收获恐怕就是练习过后衣服上的斑斑墨迹;而今甘愿在闲暇时刻提笔练习,用毛笔那神奇、柔中带钢的笔触,来提升文学素养,充实生活内涵。

5  『延年益寿』

提笔挥毫时,如果坐姿是胸挺腰直,能使呼吸顺畅自然,血液循环畅通,同时腕、臂、指、腰均有节奏地运动,并且凝神屏息,静心静气,和打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今擅长书法者大多长寿,唐代欧阳询享年八十五岁,柳公权活到八十八岁,明代文徽明九十七岁,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享年九十七岁,沈尹默八十九岁,董必武九十岁,苏局仙一百一十岁。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坚持练习书法,确能起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