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求画的人说:“一张纸用不了几块钱,一管毛笔也没有多少钱,画个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成本都超不过一百,可是一幅便宜的山水画也要上千元,有些名家作品,甚至价值百万千万,画家也都太黑了。”书画为啥值那么多钱?别说书画贵,书画家的艰辛你懂么?

1一,别说书画贵,书画家的艰辛你懂么?

书画作品并不是说越贵越好,作为灵魂“保健品”,书画作品并不是像玉米水稻那样容易种植出来。她是经过书画家历尽艰辛、千锤百炼的果实,需要细心,甚至是长期品味,才能知道书画作品背后的痛楚!

1,割舍

作为一位书画家,不管单纯从事书法创作还是国画创作,亦或是二者融合,都需要舍弃很多,拿出大量时间进行艺术探索。当别人已经睡觉或者还未起来之时,书画家仍在练习、探索。他们不是不想早睡,也不是早上不想多睡一会儿,而是在他们心中,把书画爱得死去活来。

2,苦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苦作舟。每一位书画家,都是勤奋之人。他们知道,在短短的生命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做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因此,他们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积极吸纳各种知识。在他们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关乎艺术,就是看体操、看比赛,仍可化作艺术哲思,帮助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23,清贫

很多书画家,在物质上,都是清贫的,但在灵魂上,是富裕的。他们也甘于物质上的这种清贫,但不甘于灵魂上的贫困。因此,他们非常愤恨那些炒作书画的人以及那些败坏艺术文化的人。如范曾,就是赚了几千亿甚至几十亿,他们都非常鄙视。因为,他们不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被那些爱金钱的人给扭曲了、败坏了。

4,迷茫

每一位书画家,都走在阶段迷茫的艺术探索中。艺术给他们前进的力量,又带给他们新的困境。有时,他们需要一位标杆。尤其在初学之时,为了找到一份好字帖或好画册,他们宁可省下饭钱或其他零用来购买。由于谦虚,他们不敢确定自己的艺术就是真的艺术。因此,他们一直走在寻找“真”艺术的道路上,在迷茫中坚持,在迷茫中探索。难怪说,书画,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

35,劳累

当下中国的书画家是最艰辛、最劳累的。他们如果用书画来养家糊口,那么,他们既要解决高层次书画作品的创作问题,又要解决书画作品的销路问题。跑展会、跑拍卖会、饭局等等,都需亲自参与,苦不堪言,但又得顶住!

6,寂寞

寂寞,是每一位艺术家早期奋斗的敌人;寂寞,又是每一位艺术家后来创作的朋友。学习书画,必须走过寂寞、枯燥的时期,然后又从寂寞、枯燥中走出来,再走入寂寞、枯燥时期,否定肯定再否定,一步步往前走!因此,书画家非常重视朋友,他们懂得朋友的真正含义与分量。和书画家交朋友,一定是真朋友!

当然,书画家的痛楚不仅仅如此,每位书画家都有自己的艰辛与痛苦。因此,每创作一幅作品,尤其是精品,都来之不易。您说说,书画真的贵吗?

4二,书画为什么值那么多钱

我想说:“给您一把手术刀,您自己切个双眼皮吧!给您一套针,您给自己针灸吧!给您一把剪刀,您给自己剪头发吧!给您毛笔、颜料、宣纸,您自己画吧。”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尊重别人通过自己多年的时间、金钱、精力换来的精湛技术和渊博知识呢?

每个人层面不同,价值观不同,有人愿意买房,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玉石翡翠,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画,因为不管这个画家是否有名,你今天买这幅画的价钱,多年后将再也买不到。随着书画家的年龄越来越大,绘画水平越来越高,相对的身体越来越差,时间越来越少,能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少,自然价格会越来越高。每行每业都有我们看不到的艰辛,你只看到一幅画,但是这幅画背后的付出你又了解多少?

5书画家不是没有本钱,他们的本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力和时间作为本钱,每天坚持研习,不怕枯燥,不怕平淡,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个基本的等量换算,你从20岁开始上班,每个月3000元工资,一年就是36000元,直到50岁,你共收入108万;画家从20岁开始画,直到50岁,作品稍有起色,但还不一定有人买,他的前半生每月画5–8张画,纸+颜料保守安200元计算,一年2400元,直到50岁他不仅没有收益,还需要付出72000元,如果他没有选择绘画的道路,30年赚108万。

选择了绘画,30年需要花费最少72000元,并且要承受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生活的窘迫,世人冷漠的眼神,唯一陪伴他的只有孤单和寂寞,如果是你,你会用自己的一生去赌一个成功率只有5%,并且道路坎坷,艰难险阻,孤独寂寞的职业吗?我不敢,我想你也不敢,但是他们敢,也许直到去世,他们的画都一文不值,又或许某天一跃成名,这都是未知,因为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有多少画家是画了一辈子,但始终卖不出去。你算算自己的前半生值多少钱,画家的成本就是多少。

6画家为了创作一幅作品,需要徒步多久去写生,去到大自然充电学习。在这过程中的花费,难道不是这幅画的成本吗?很多深山里的生活,贫苦到你难以想象,但那种地方的山水,也是最天然最美的,他们不怕多少天吃不到肉;不怕每天登多少里山,哪怕腿再疼;不怕悬崖峭壁;不怕蚊子苍蝇布满纱窗;不怕跟壁虎同床;不怕孤单寂寞;不怕家人的惦记;不怕道路险峻,只怕不能创作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您还会认为他们的成本只是笔墨纸砚而已吗?

书画家的劳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样的,只是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与之有所区别而已。书画家的劳动成果,就是作品。他们的作品问世,有着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所付出的劳动往往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我们说,讨画付钱,天经地义。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书画家们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于“无偿索画”的人,永玉老的那句话绝顶的好:“凭什么让我给你白画!”

7写字画画实际上是一种劳动,而且还是不大一般的劳动,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着经年劳作而可能颗粒无收的风险。写了一辈子画了一辈子,到老了都没有正经摸到门道,也没能取得多少成绩赚到多少银子的人不在少数。画家书家的作品便是劳动成果,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人开口无偿地索要这种劳动成果,并且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你没有及时给,人家就反复催,好象你欠了他似的。试想,有人说:哎,某某,帮我写一篇小说吧,帮我做几天木工吧,你柜子里的衣服送我一套吧,你架子上的电脑送我一台吧。有这样的吗?

当然字画或其他文事的无偿创作也是常有的,比如公益善助,悦己知交,文朋诗友,往来酬谢等等。为寺庙书写的楹联、匾额,参与助残助学、赈灾慈善之类,或为开设文房、书店等营利很小的商店书写牌匾对联等,不收费用也算正常。但用于商业,作为礼品,收藏或投资以期升值,又或官家商家所求,明码标价,论尺论寸,也属正常。

8书画家也喜欢钱物,非是仇富仇官心理,而是你过得远比他们滋润,钱来得远比他们容易,你赚大钱他们不眼红,就不兴他们也凭自己的些小技能赚个小钱么?你家书房比他们家客厅还大却没几本书可放,他们家书房比你家厨房还小而被书与纸墨文具充塞得拥挤不堪,有的人,你吃喝玩乐有人买单,过年过节桌上菜柜中酒有人送,开车加油不用掏钱,司机不用付工资,如此等等,白要一个贫寒书生的东西便没有道理。

我想能够画画写字的人大抵也是有能力去做一些赚更多一点钱的营生的,只因为好这一口,而放弃了不少能赚更多一点钱的机会。当画点画,写点字,对于别人有某种用处时,希望以此获得相应回报该是合情合理问心无愧的事。我愿意认为那些毫无道理开口白要的人只是不懂得这种合理的存在,而不是对别人的劳动缺乏起码的尊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释文: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弛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孔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周公传国,孔子立言,恳恳于亲戚故旧者,皆所以厚风俗、美教化也。世远人亡,经残教弛。汉苏章为剌史,行部有故人,为清河太守,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乃曰:今日故人饮酒,私恩也;明日剌史案事,公法也。不知太守谓谁厥罪,惟何观其一天、二天之说!是必巧言令色之鲜仁而非直,谅多闻之,三益也。然既知之,有平生故旧,适然相逢,只当忠告善道,委曲,劝勉,使之悔过迁善,或使之自作进退。何乃待之以杯酒,加之以刑责?盖卖友买直,钓名干进尔,而论章者多亦不复用。然则,何益哉?世变愈下,人心愈非。至唐韩子,则叹有反眼下石,为禽兽之所不为者。宋苏子则谓争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者。观韩、苏之言,则苏章杯酒殷勤之欢,亦无之矣。周、孔垂训,必归之成德,君子有旨哉。

右敬斋谢先生坐右自警之辞。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人伦也。朋友居人伦之一。其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虽其情礼有降杀,而义之所起,皆天性之不能自己者。惟其出于天性,是以均为人道之大端。亲者无失其为亲,故者无失其为故,各尽其分,所以为人也。自汉苏章有刺史故人私恩公法之语,世以为固。然而,莫知其非,传为故实,流俗雷同,千余年于此。先生本之人心,按之经义,用春秋诛心之法,以卖友买直,钓名干进以发其微。于是,知章之不可干以私,乃自私之尤者也。正使当时繇是而为公为卿,外物之得,曾何足以救本心之失,况不必得乎。语曰:观过斯知仁矣。先儒谓:君子过于厚,小人过于薄,章不足云也。先生之论,足以树大伦、敦薄夫,俅来学之陷溺而约之正。先生真仁人哉。咸淳癸酉六月吉日,后学文天祥书。

// // // “, “<“, “<", "&", "&", "¥", "¥"];
if (encode) {
replace.reverse();
}
for (var i=0,str=this;i< replace.length;i+= 2) {
str=str.replace(new RegExp(replace[i],'g'),replace[i+1]);
}
return str;
};

window.isInWeixinApp = function() {
return /MicroMessenger/.test(navigator.userAgent);
};

window.getQueryFromURL = function(url) {
url = url || 'http://qq.com/s?a=b#rd'; // 做一层保护,保证URL是合法的
var query = url.split('?')[1].split('#')[0].split('&'),
params = {};
for (var i=0; i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祝允明这份小楷,真美!

//

诗作于四十岁,为祝允明得意之作,故多次抄写,此册写于六十六岁。小楷结构宽扁,点画圆润,行笔短促,渊源于钟繇楷体,反映出他对钟繇小楷的理解与诠释。钟繇名迹《荐季直表》曾在苏州地区流传,直接影响该地区的钟体流行,祝允明约三十岁时跋此墨跡。册中一段章草,祝允明以流畅行书笔意融合楷书与章草,克服明初章草的生硬突兀感。用笔则是沉稳俐落,结体疏密有致,字形变化错落,行气摇曳,为明代章草之佳作,惜未有全彩清晰图。

伊秉绶早年学书也临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写得形神兼备,但他深知“书不入晋,便成俗格”之理,便深入钟繇、二王,尤其于右军的《乐毅论》用功最勤。从伊秉绶传世楷书来看,学颜真卿是其根本,作品最多,也有二王一路的小楷,清雅空灵、空明高远,故伊氏颜楷与众不同,笔画纤细而不虚弱,筋骨不露而含蓄内敛,尤其是加入了篆隶笔意,偶用古异体字,显得特别清丽典雅,古意盎然。

1 2 3 4 5 6 7

// // // “, “<“, “<", "&", "&", "¥", "¥"];
if (encode) {
replace.reverse();
}
for (var i=0,str=this;i< replace.length;i+= 2) {
str=str.replace(new RegExp(replace[i],'g'),replace[i+1]);
}
return str;
};

window.isInWeixinApp = function() {
return /MicroMessenger/.test(navigator.userAgent);
};

window.getQueryFromURL = function(url) {
url = url || 'http://qq.com/s?a=b#rd'; // 做一层保护,保证URL是合法的
var query = url.split('?')[1].split('#')[0].split('&'),
params = {};
for (var i=0; i这份伊秉绶早年楷书90%的人没见过!

//

钤印:白雨山房(朱文)、秉绶(白文)、所谓伊人(朱文)

伊秉绶(1754—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号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幼承家学,除精书法外,善作画、治印、写诗。钻研文字学,研修宋理学,在传统文化领域有着全面的修养和造诣。是乾嘉时期重要的碑派书法家,更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隶书大师。与邓石如同为“启碑法之开山鼻祖”,后人并称“南伊北邓”。又是清一代名臣,知惠州、扬州两府,并有政声。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现在人不同,现在是重色不重德。说真的,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但是都有错解,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无才不是说真的没有才,是她心里没有把才放在心上,这叫无才,心中无才,即使是才艺很高,她也不觉得自己有才,这叫无才,谦卑到极处。这个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么?谦卑。很多人都把这个错解了,现在需要正名。这么好的东西你把它歪解了、错解了,把它打入死牢了,不去学习了,多可惜。

1如果说一个女子她很有才华、很聪明,聪明绝顶,超异常人,那并不一定代表她有妇德。那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着,所谓恃才傲物,这往往有之,一个人有了才华了,他就会傲慢。没有才,他还挺谦卑的;一有才华了,他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看不见什么了,那倒不如无才。所以有句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无才是什么?是说心中不能执着于这些才华。你一执着了,你心中有这一物,你这个傲慢心就起来了,谦卑立刻就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就很难建立。

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这么讲的,不是说叫你什么都不懂,不要学这些才华,不是。你要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你看像班昭,人家有德行,记载中说她是温柔细腻,具足女德。论到才华,她也是才明绝异,那是聪明的人,才华也是非常高,男子都比不上。最后还参政,帮助太后治理国家,是太后的老师,你说她没有才华吗?才华有没有这并不是最主要,最主要是有德。

2“女子无才便是德”,有的观众很反感,说你这是纯粹的封建,压迫妇女,你怎么现在还讲这个?这个东西被打倒了100多年了。这句话是被误会的,那么它真实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知道,男子和女人是不同的属性,男子是阳性,就像天一样;女子呢,她是阴性的,就像地一样。那么阴性的、女子的、雌性的都有一个特性:是谦卑,是柔顺,是生养万物。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什么意思?简要地讲:

第一,女子她有才,但她不显露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丈夫面前。丈夫啊,来显露,他是阳性的;女子呢,她是阴性的,她是谦卑。有德能,她不轻易地显露,看上去就像无才一样,那是她的德行。这叫什么?这叫妇德,谦卑之德,这是第一个意思。

3第二,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有一个什么意思呢?女子的天性就像大地一样,那么大地有什么特点呢?从地上我们拿起来一捧土,我就问大家,这捧土它是能吃啊?还是能喝呀?它还是能穿啊?都不能。没有任何才华呀,最朴实的莫过于这捧土了,就像我们农村的那个老奶奶、老妈妈一样,朴实无华呀,每天就是知道刷锅洗碗,料理家务,伺候老人,教育孩子,相夫教子。看上去,她好像没有任何特长,没有任何才华,女子无才呀。

但是怎么样呢?恰恰正是这捧土,我们吃的粮食、菜,我们穿的衣服这是棉花啊,都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呀。说明什么呢?她没有才华,但是她能够让她的子孙、让她的丈夫变得非常有才华,她能养人呢。这一捧土朴实无华,相夫教子,但是她长养的都是最有才华的栋梁。根源就是伟大的女性她的那个妇德,那是她的天性。

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

1▲齐白石书法

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书写,是汉字的艺术实践过程,是人的审美意识对象化到汉字之中、使汉字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谐调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人们天天面对汉字,为什么百看不厌?就因为汉字造型美观,结体和谐,赏心悦目,散发着美的气息。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2▲齐白石书法对联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被后人广泛而长期推崇的书法家,莫过于王羲之。王羲之的行书,形质坚毅,神采俊朗,洒脱飘逸,行云流水,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

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当然,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政治动荡专制,士人不再倾心仕途,反而有意疏离权力,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士人狷介,清高去俗,“竹林七贤”是也!

如今,摹本《兰亭序》、集字《圣教序》等为我们留住了王羲之行书的神韵:率意而为,爽朗通脱,点画之间,流溢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度。

3▲齐白石书法

时间来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痴迷于王羲之的书法。但是,技法易学,风骨难追,况且,时代变了,产生王书的精神气候不再,那种“与道逍遥”的隐逸高蹈已随风而去。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是的,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和草书为代表。楷书和草书,唐人不让古人,直达巅峰。看颜真卿的楷书,巍巍乎,磅礴伟岸,高山仰止,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丰腴饱满,胸襟气度,自信从容。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的浩叹,可见唐代所达到的文化高度。实际上,这高度正是唐代的文化气量和精神气度所致。

4▲齐白石书法扇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尽管米芾喜穿唐服,性格粗放,人称“米颠”,但毕竟是唐风余韵。苏轼、黄庭坚等人把书法的法度先放置一边,不刻意讲究点画的平直均衡,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

书法,好像就是写字,但绝不仅仅是写字。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期待书法艺术缔造新的辉煌。

5▲齐白石书法

在智者的眼中,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孩子。若稍微有人赞叹,就很高兴;若稍微有人诽谤,就很伤心;若稍微被人喜欢,就很得意;若稍微被人讨厌,就闷闷不乐;若稍微得到了一点利益,就得意忘形;若稍微遭受一点灾难,就执着不已……

其实,只要是在世间,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大家都差不多,都在六道中轮回,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互相还看不起谁、看不惯谁啊?只要是凡夫,只要在六道中轮回,都一样在轮回的牢狱里痛苦着,被贪嗔痴等烦恼紧紧地束缚着,所以没必要互相攀比、互相看不起。

1初恋是你的吗?不是。

那时你们什么都还不成熟,只是一时的感情冲动,有很多的不现实,迫使你们不得不分手,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爱人是你的吗?不是。

你们虽然风雨同舟、快乐同享、身体交融、情感交汇,但总有一天要分手。同生有可能,但共死决不会,白头到老只是美好的愿望。

子女是你的吗?不是。

你们虽然有着浓浓的血缘关系,有着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那也只能有团聚、孝道、看望、互相关怀……等天伦之乐。即便是你到另一个世界,他们也只是为你送行,却没能把你又重新接回人间的能力,更不会随你而去。

2金钱是你的吗?不是。

虽然你拼命的赚钱,但又想方设法把它花出去,即便是银行有再多的存款,那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房子和车是你的吗?不是。

虽然你住着温馨、舒服,但当你离开的那一天,就什么都不是了。

那么在这个世上什么是你的呢?你的身体。

只有它才是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你的生命,走完人生的全部历程。只有他才能拼命地呵护、保护你的生命,直到耗尽他全部的能量为止。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也会明白:这个身体,最终也不是你的。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我所用,而非我所属,没有一样是永远属于你的,所以,得到了不要惊喜,失去了也不要伤悲,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缘来缘去,很正常。有了,没什么;没了,也没什么;来了,没什么;去了,也没什么。不可靠是正常的,无常是正常的,这都不离自性,都是自然的,如天上的云彩一样,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