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碑高2.92米,宽1.07米。

2

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字径3.5厘米。碑阴刻立碑官吏41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3列41行323字,隶书,字径3.5厘米。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字径9.5厘米。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12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

3此碑在明初掘地时发现,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碑文完好可读,到明正德年间,仅残缺5字,“东里润色”4字尚好;清乾隆年间,“东里润色”“东”字泐半边,“润”字泐半边,其水旁尚存中点,“色”字与下边的“君”字泐大半。建国后,在东平县政府院内建亭一座,立碑于内。1966年移至岱庙炳灵门,外置玻璃罩加以保护。此时残泐65字,不可认读的36字。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

4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蚕不并头,雁不双设,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

5最早著录此碑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碑为原刻。1973年出土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6《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称“东里润色”本。7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1客渚含兰思寒灯照雨声明-董其昌2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明-董其昌

3一帘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明-祝世禄

4整顿乾坤将相归休林壑渔樵明-张瑞图

5超鸿濛而远迹侣山水以忘年明-赵宧光

6搜罗金石卑欧赵管领风骚辟杜韩明-吴伟业

7茅斋依橘柚钓艇在烟波清-朱彝尊

8松阴一径白云湿花影半帘红日迟清-黄慎

9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清-李鱓

10绕屋岚光三径客满帘风雨一床书清-刘墉

11修和群品生咸若管领春风日亦长清-王文治

12诗追白傅元和体书仿黄庭内景经清-翁方纲

13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清-桂馥

14汲古得修绠荡胸生层云清-伊秉绶

15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清-伊秉绶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隽永流畅,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小楷版的《兰亭序》分页欣赏,也是极美的。

1

//

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王家任先生,斋号守默居,江苏人。王先生就是以此俊逸小楷,在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上获得殊荣,并获得高度赞赏,评价其书法“骏朗雅静,饶有意趣”。小楷获奖,在兰亭奖上亦是极少见。

2 3

细读详观,笔势尤佳,碑学打底,兼以帖学之法,在笔底肆意流淌,尤以点画使转,得形质见情性,了然于胸,美极了!4 10 9 8 7 6 5

1同治十三年,殿试中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辛亥后,留清宫,任逊位末代皇帝溥仪之师。陆润庠温和平易近人,接物无崖岸,虽贵为大臣但服用简朴。能书法,擅行楷,早年致力于唐人手礼,尤钟情于欧阳询、虞世南尺牍,古人语其妙,虞结在肺腑,欧结在肢节,大不侔也。陆润痒熔铸二人之特点,采各家所长自成一体。

陆润庠书法馆阁气息较浓,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为清代最高统治者们所赏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陆润庠书法不少。《书法四条屏》为赠竹波二兄大人之雅属,布局疏朗,错落有致,行气淹贯。常以收笔枯扫,再以大小相生,配合行气之错落,变化出新,富荡漾之势。通篇六十四字,藏锋运肘,波折顾盼,画之平,竖之正,点之活,钩之和,撇拂之相生,挑剔之相顾,皆逸调也。

其楷书中的洗净内敛,于《书法四条屏》中转为遒丽之笔痕,行书运笔婉丽颈健,庄妍流美,有平稳舒缓之韵味;外柔内刚,没有雕饰之火气,却有锋芒内敛之含蓄。于古朴中有秀逸,于秀逸处见洒脱,于洒脱处出喜乐,落笔且工且放,有凝神观照,得安逸自在。风度翩翩,静心品赏,自有一种风流。2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