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选帖,如选老师。

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所以我们必须临帖。如何选好一本字帖来学习书法很关键?尤其对于入门而言,选对帖子很重要,不亚于选对一位好老师。那么,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来确定。对于初学的爱好者来说,首要了解书法是线条艺术,要了解书法发展历史,即正、行、草、隶、篆五大书体的形成过称。一般来说,学习书法从大楷入手,比如颜体。也有人认为学习书法首要任务是锤炼线条入手,逐步深入提高,所以选择篆书或隶书入手,也有一定道理,可供参考。但是草书的难度与境界和深度,不合适初学者。

初学选帖参考:楷书有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褚遂良《大字阴符经》,行书方面有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等,苏轼《寒食帖》以及孙过庭《书谱》也可以临习,小篆有《驿山石刻》、大篆有《毛公鼎》《散氏盘》,隶书较多,有《曹全碑》《乙英碑》《张迁碑》《石门颂》《西峡颂》等。选帖之前,可以读帖感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也许更有动力,更容易领悟。

2、选笔如选枪。

要学会选笔、要学会用笔,它是你奋战翰墨的枪杆子。一般来说,写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笔,从笔的性能上说,有硬、软、中性三种,狼毫、羊毫、兼毫。狼毫笔适用于行草书创作,羊毫笔适用于隶书的创作,兼毫笔适用于楷书和篆书的练习,也适合于楷行书的练习。

3、选纸,选战场。

一般来说,生宣写行草,熟宣写楷篆隶。我们进行书法练习和创作所用之纸为宣纸,要了解纸的习性。我们初学者主要用毛边纸或元书纸进行练习,搞书法创作可选半生半熟宣纸,这要根据自己的嗜好来定。

4、选好墨,就拥有好弹药。

市场上墨汁有多种,我建议大家在练习时还是有一般的墨汁,如成都牌墨汁、渝江牌墨汁等,创作时用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磨墨,创作效果更佳。

5、好砚,犹如一位好军师。

今天我们很少用砚台了,多数用小碟子来代替。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置一方好砚台,对于学习和创作的心情,对于文房置景的美妙,对于笔墨落纸的感触,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效果,堪比军师。

6、选印,结缘一位好妻子。

印章,对书法创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她如一位美好妻子,铭刻您的成就。在文房四宝店里,有印章石头卖,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请篆刻家或擅长篆刻的书法家刻印。一般常用印为名号章和闲章。

扇面书画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扇面书法比一般书法的创作更难些,主要难在章法。扇面书法要处理好扇骨与书写内容字数的关系,需周密计算字数,妥善安排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总的原则是协调一致,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书写前最好打个草稿,有十分把握后再上扇书写。

先欣赏几幅古人的作品:

32 3

代书家也创造了很多扇面书法的形式,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相对极致的四种章法!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4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5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也可“三二”或“四一”的跳跃式布局,使扇面灵动。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64、一字成行的章法,这种形式适合写大字,书体不限,沿着折扇弧边书写,在下面留下一片空白,显得空灵、自然、大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7扇面的书写,注意以下几点!

1,上骨的扇面书写,很难写好,因高低不平,行笔难度很大,因此欲书写的字数不适宜太少。书写时注意这几点:

2,书写多字数时,可将扇面尽量展平,左、右、上需用镇纸压住,将字写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2

3,裱好的扇面,因宣纸的效果失去一半,所以书写时不宜多蘸墨,;

4,印章的选择不宜太大,需与扇面上字的大小相协调;

5,扇面书法的书体一般不宜用狂草。

黄庭坚(1045-1105),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文奇崛放纵,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江西诗派的始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的词清新瘦硬,和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他的行书和草书入古出新,个性鲜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的书法取法于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颜真卿、高闲、杨凝式、周越、苏舜钦等,可谓兼收并蓄,包容百家。黄庭坚在书学上追求一种自然之美,忘我的境界,无法之法。他自称“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他认为“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

1 6 5 4 3 2

黄庭坚《诸上座帖》影印资料(一)

黄庭坚《诸上座帖》,纸本,手卷,草书,92行,纵33cm,横72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为友人李诸上座帖(局部)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所得,后献给国家。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

释文:

诸上座为复只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恐伊执著。且执著甚么?为复执著理,执著事,执著色,执著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著色、著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常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常垂手。诸上座时常接手,十方诸佛、诸善知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众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皤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凭么会好,别无亲於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为伊不会问,却反射伊么?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揔持门,且作么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会得随类各解,凭么道莫是有过无过,说麽莫错会好。既不凭么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

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7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存世书作中,尤其以《叶有道碑》为历代论书者所推崇。

李邕的书法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李邕《叶有道碑》(局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把书法融入他的武侠小说可称一绝,正如他晚年自言:“中国文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如血管中流着的血,永远分不开的”。而把中国文化中的武术与书法融会贯通,他的武侠小说才更有味道。

2金庸给少林寺题字

两《雕》中,一灯大师门下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朱子柳就是其中之“读”;《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麾下有“江南四友”,秃笔翁所对应的,其实就是“琴棋书画”中的“书”。朱子柳与秃笔翁,他们的武功路数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皆寓武功于书法,熔书法入武功。

对秃笔翁的武功,《笑傲江湖》却是怀疑的、否定的:“那人道:‘秃头老三善使判官笔,他这一手字写得好像三岁小孩子一般,偏生要附庸风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称包含了书法名家的笔意。嘿嘿,小朋友,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甚么钟王碑帖?

3金庸先生的书法给人的感觉第一个就是硬朗,感觉不像八十高龄老人。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傲骨,显得有些太刚毅而不够圆滑,用笔很潇洒,有的笔划很像太极拳里的招术,落笔铿锵有力,中宫收紧,大有宽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气势,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也曾有网友对金庸先生的字做尖刻的批评,大至说把属名去掉放在网上估计没人看的出好。

4之所以说金庸先生的书法好,是因为其书法碑味很浓烈,可见金庸先生对碑很有研究。金庸先生的书法走的传统的书法家走的路子,从魏碑中汲取营养的在近代已有很多人了,大家何绍基、康有为、于右任都是把碑之精华书于纸上,魏碑是古老的字体,康有为曾评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观金庸先生的书法给人的第二个感觉就是拙,这个拙不是拙劣的意思,而是书从碑出,返朴归真的朴拙,大巧若拙,如斧凿刀刻般不修棱角,大开大阖,似有齐白石放刀直干,大刀阔斧的气魄。5 8 7 6

元·倪瓒楷书《静寄轩诗文卷》赏析

《静寄轩诗文》是倪瓒所书自作诗文,纸本,62.9×23.3厘米。钤五玺,故宫博物院藏。

内容分三部分,包括《邾伯盛氏小像赞》《刻古印文诗四韵》五律一首、《静寄轩诗》七绝三首。款署:“辛亥十二月,云林子因过云门先生之娄江寓馆,遇伯盛,相从累日,作此并书,云门题篆焉。廿二日。”是倪瓒七十一岁时所书,虽已至古稀之年,但笔力精致,毫无滞涩之处,入笔藏锋,行笔雀跃取势,收笔顿笔稳重,圭角突出,结字略扁,内紧外舒,于质朴遒劲中带有很重的隶书笔意。

此卷为直幅横装,即书写为立轴直幅样式,但装裱成手卷横幅的形制,这一形式保留了宋代宣和式装裱的特点。

鉴藏印:“云门山房”“土行父”“邾玮玄印”“蔡伯海印”“洪桷之印”“疏谷”“东吴王莲泾藏书画记”“山友”“石门山人”“士元珍藏”“麓云楼书画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著录。

1此轴上方篆书“静寄轩”和赞前篆书“静寄轩诗文”为张绅所书。2 4 3

我国篇幅最大的榜书石刻是?

1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世界上水平最高、最享盛名的书法家是?

2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汉族,山东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书法精通楷、行、草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含蓄,遒美健秀。

我国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是?

3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三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世界书法史上水平最高的书法作品是?

4当然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时值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浙江绍兴兰亭“修禊”,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记叙聚会欢乐之情。

中国书法拍卖最高纪录是?

5黄庭坚《砥柱铭》,拍卖金额高达4.368亿。由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创作,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

我国最早的至今可识别文字是?

6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历代书法创作频度最高的内容是什么?

7《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文章,自由此文后古代著名书法家几乎都写过《千字文》。该文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传世书法墨迹是?

8《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镇国之宝”。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苏州大文学家。

1山水图 汪之瑞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9厘米 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汪之瑞,生卒不详,清初画家。字无瑞,休宁(今属安徽)人。初从李永昌学画。工书,擅山水。悬肘中锋,运用渴笔焦墨,多作披麻、荷叶皴,为其家乡黄山山石之皴斫也。爱作背面山,兴至落笔,如风雨骤至,顷刻数纸。与弘仁、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传世作品有《为跨千写山水图》《虚亭诗意图》《溪亭纳秋图》。图作者用渴笔、焦墨,画远山疏林、小桥流水,山石有皴无染,画风近黄公望。自题“已丑(1649)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

2山水图 髡残 卷 纸木 水墨 淡设色 横76.2厘米 纵37.5厘米 (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幅画法似出自元代王蒙,皴笔粗细繁疏,水墨浓淡燥湿,皆能脱尽笔踪而备极变化;再略施浅彩,画面呈现出一片光影清明柔美的景色。造景尤其诡奇奥妙,缅邈幽深,出人意料,而又能不失真山实水的面貌,令观者目驰神往,堪称佳作。

3山水图 髡残 册页 纸木 水墨 设色 纵37.5厘米 横76.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重峦叠嶂,苍松杂树,浓密荫郁,其下楼阁屋舍错列,有两人凭栏远眺。画幅左面则空漾苍茫,以现水面之辽阔,从而使画面平稳。构图布局独具匠心,用笔苍劲老辣,画境有幽逸之气。

4山水图 髡残 册页 纸本 水墨 设色 纵37.5厘米 横76.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图画参天古树两株,枝横叶茂,树下茅棚屋舍,四周青竹杂树丛草相围,屋内两人席地而坐相对话。水阁下溪流湍激有声。视线远推,山峦缓坡外,水面云天相接,苍茫无际。此幅笔墨苍浑,气势酣畅。

5 6山水图  樊圻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13.1厘米 横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此处选印两页。

8 7山水图 樊圻 册页 纸本 纵29厘米 横23.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册共六开,现选印两页,之一写巨石高峰叠翠耸立,山间树木挺立成林,云气烟岚环绕不散,溪水蜿蜒曲折而伸。之二画江水波涛,渔舟扬帆,山峦平坡,树木繁茂葱郁,涧水曲折回转急流,茅台亭阁隐现。画境幽深,恬静秀丽。

9山水图 龚贤 扇面 水墨 纸本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两幅山水扇面图,当是作者清雅隽逸、古秀峭劲之作,画家借鉴南宋“半边”“一角”式的构图方式,画得格外空旷虚淡。尤其是两幅近景中树的画法,既有横点叶、直点叶,也有双勾圆点叶、圆笔疏点叶,它们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绝无雷同,乃全局的得意之笔。至于茅棚屋舍、小桥溪水,则更是平添风韵之致。

10 11山水图 高岑 长卷 纸本 纵23.6厘米 横13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山石以粗笔勾勒轮廓,浓墨点苔,披麻、解索、折带皴相间,长皴、短斫交错,属沈周粗笔遗意。而其中树枝繁密的点叶,屋字细秀的用线,以及轻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韵。画面点缀江上扁舟、潺流涧水,则添生动之气。

1空白首先应当想到它的凸显作用,中国从古就有“有无相生”之说,老子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没有“空白”之无,就没有“墨迹”之有。并且一种颜色,在对比色的背景中才会更鲜明,“万绿丛中红一点”,那一点一定很鲜明;橙色的晚霞,在湛蓝的天空才会更璀璨迷人,也是这个原因。黑白也正是一种对比色。

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记》中说:“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如字中空白,有封闭空白,镂空空白、围合空白和外围空白,都讲究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这些空白的艺术处理,一定使一个字的笔画、结体也达到一种富有变化的美,比如书写“团圆”二字,外围空白很容易相同或相似,其实如果一字外围空白是圆形的,一字外围空白是梯形的,并使方匡内的空白由封闭空白,变为镂空空白,就有了一种多姿多彩的感觉。有人评论董其昌的书法是“疏放超然,旷如无天”,这从《董其昌行书诗卷》来看,字间空白疏,行距空白更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清代华琳《南宗抉秘》云:“白,即是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这虽然是说绘画中的空白,但书法中的空白与此同理,一幅书法作品没有空白,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情趣。比如,为了表现从容、安详、平静的情趣,书法家书写时,不仅行与行之间距离拉大,留有“大空白”,而且字与字之间也留有“大空白”,那么这种一实一虚的缓慢节奏,就给人一种神闲气定的感觉。

3网名叫另一滴雨在《书法空白论》中说:

“从’笔意’这一狭义的概念上来看’意’,倒是有从技术上分析处理的必要。笔墨线条中常常有一种’笔断意连’的情况,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如笔疾墨枯而造成的’飞白’、’涩线’,笔画与笔画、结构与结构之间欲断还连的笔势的连贯等,这些地方虽然没有墨色,但由于气力所溢,墨不到意已到,仍有笔墨的感觉,反之,不论空白被线条分割得支离破碎,仍能相互以息相通,连成一片,空白亦有形断意连之情,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黑白两种’笔意’,相互交织,连成’笔意’的气息网,使作品产生整体感。气息网络的线路变化,又产生韵律感。特定意境的产生有,正是特定的黑白关系和气息运动的结果。”

4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白当黑“。并且也正合老子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笔断意连,那断处虽是空白,却藏着运笔的轨迹;如果断处小,空白就小,自然有笔墨“行走徜徉”之感,如果断处大,空白就大,那就一定有笔墨“跳跃奔放”之感,空白处显然并不空白,正所谓虚中有实,这是”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另一种妙用。

5元代陈绎曾云:“情;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这是说实处,其实虚处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喜则空白舒,怒则空白险,哀则空白敛,乐则空白丽。比如一幅作品,要表现悲哀抑郁,笔画自然应当多收缩,少伸展,字间空白和行距空白也当收敛,而不可大。再如,以“险”来表现怒,“险”需要粗细、大小、虚实、收放等的大对比,那么也应当追求空白的大对比。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正是懂得其中三昧。

6我们知道,水平线能表现从容、恬静、闲适的感情。垂直线能表现傲岸、崇高、得意的感情。锯齿线能表现挣扎、痛苦、别扭的感情,而S形线则能表现柔和、温情、愉悦的感情,倾斜线则能表现不安、下滑和低沉的感情。那么,从书法空白来说,主要应当注意行距空白和外沿空白的处理,如表现平静的心理,如果章法上横有行,横行是一条又一条平行线,同时每行的首字与尾字也各应在一条平行线上,这样外沿空白也是水平线,那样就能给人一种平静感。清代张绅在《书法通释》中说“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密不至近。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需要得宜耳。”怎样才算得宜?能表现一种自己想表现的情趣,才算最得宜。

7司空图有“不着不字,尽得风流”之说,清人华琳《南守抉密》中也说:“凡文之妙者,皆从无字处作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那么书法中的空白,也应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从空白处求神韵,从空白处求意境。娄莉说:“在书法的意境创新中, 空白 是起很大作用 的。 纵观书林大千世界, 有的像 大海 波涛, 光涌 澎湃; 有 的若静谧的平湖, 细 波涟漪; 有 的气 势浩大, 偕 趣天 成; 有的淡泊致远, 空灵 旷达, 体现 了书法 内容 和意 境的再创造。这就是对 空白 的空间意象的创造。”(《书法“空白”与空间意象》那么要形成一种空白意境,往往要考虑各个空白要素,如要表现崇高、伟大,我们采用竖条幅更合宜,同时要突出竖行行距空白,使其有垂直挺拔之感,并且上边沿空白可采用锯齿形,中间一竖行要突出,上部边幅空白也应比下部边幅空白小,这样整体上更有一种高耸感和摩天感,尾部空白处理可以末尾一行只写二三字而有悬崖奇石突出感,落款字宜小而出现大面积空白以显示空旷,从而创造出一种高大、壮美的意境。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真是一个我们应当仔细琢磨的问题。

8空白要讲究适当,《南宗抉密》中说:“且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过零星,毋过寂寥,毋重复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

董源《潇湘图》 披麻皴的运用已经很明显.多用在坡脚处

1 3 2

《笼袖骄民图》

这幅画迥异于董源的几个横卷横卷的披麻皴多用在坡脚处笔法也较松散山头以墨点居多而这幅画山头、山体都大量运用长线条披麻皴技法很娴熟笔法刚劲、峭拔、疏朗有致是否真迹已无从考证

456巨然《秋山问道图》 长线条披麻皴的运用已经非常自觉、纯熟显得茂密、厚重、流转笔法凌厉自成系统

78巨然《万壑松风图》

长线条披麻皴的运用已经非常自觉、纯熟显得茂密、厚重、流转自成系统

9巨然《层岩丛树图》

长线条披麻皴的运用已经非常自觉、纯熟显得茂密、厚重、流转自成系统

1011黄公望《剩山图》、《富春山居图)

书法入画纵笔写意把长线条披麻皴发挥到了极致 令人震撼

1213141516董其昌《山水册》披麻皴的传承者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