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手段。至善列出几种临摹方法,有兴趣的书友不妨选择试用。

1、实临法。

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2、指临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1

  3、心临法。

充分利用想象力,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4、意临法。

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2

  5、创作临习法。

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6、临摹互补法。

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笔者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写的“骨架”正是结体美观的硬笔字,再。加肉”而表现出的点画形态又是对范字的“再生”过程。这种方法既习了硬笔字,又练了毛笔字.确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一举双得的好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枉咱长久修炼书法,马上就要派上用场了。没错!书法人就任性,不买春联自己写春联!笔上功夫准备好了,下面咱们本文说说一些注意的细节,给大家参考下。

先扫盲:嘛是春联?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1

  怎么拟春联?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或典故,不提倡,不作讨论。

第二,上下联词组、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2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其实这个毛病是很多人的通病,还是注意的好。

3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1,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2,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

3,联披互补、相辅相成。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4

  恰如其分,写春联有忌讳

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气氛。在古时,人们撰贴春联主要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赋予大地以新的生机,春联也相应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在突出其喜庆气氛的同时,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等为主题的春联大量涌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如:

1,春联的内容要求写吉利喜庆的话,避免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它们的同音、谐音字;

2,春联要注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喧染;

3,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空话、大话,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体现出时代精神;

4,行业春联要注意写出自身特点。

5

  别闹笑话,上下联分清楚

1、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如“家园似锦添春色,福运齐天赖党恩。

2、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4、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按因果关系分。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1 1、善于向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汲取

这样就能触类旁通,激发灵感,悟出可以长进书艺的道理来。现代书家萧娴喜游名山大川,一次雨中畅游黄果树,得观瀑布,归来命笔,榜书大进。中唐时的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又领悟出运笔应注意轻重缓急,讲求气韵,节奏感的道理,这是古今书家向生活、自然汲取、体验而受启发的范例。

2、书写要有感而发

书法是感情的产物,是书法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的表现。书法对客观事物中美的吸收和自己感情的表达,是寄托于书写过程中笔在纸面上留下的轨迹起伏——点画节奏韵律这中。不动感情作书,如同无病呻吟,灵感不会降临在冰冷的头上。

3、要在“至乐”、“适意”的特定条件下,抓住刹那间的灵感显现,信笔直书

《兰亭序》这件不朽的佳作,是王右军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一特定环境下,和谢安等人行“祓禊之举”,“畅叙幽情”、“固寄所诧”而成。是作者此时其思想感情的火花和创作灵感相迸发的产物乃至“醒后执笔屡书不及”,是因为兴趣已尽,灵感不再来的缘故。

另外,在情绪不佳灵感不来的时候,不要硬着头皮去写,此时不如潜心读书,常有进境。创造性停顿有助于发展,“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绪赏花开”,亦即此理。

书法由人类创造,而艺术由人类灵感哺育长大,光靠知识、技巧是不能完全掌握艺术的,有志于学习书艺的人,还须懂得“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灵感产生过程和道理。

此帖是赵孟頫与好友相聚,一时酒酣的乘兴之作。纸质莹润光滑,信手写来,“神融笔畅”,滂沛悦然。风格上多得颜(真卿)、米(芾)二家笔意。这在赵氏的书作中是极少见1 2 3 4 5 6 7 8 9的。

收笔亦是小楷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笔不但意味着一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下一笔的开始,收束得好,不但能使点画形态完满,同时也能使整个字气完神足,在书写实践中,人们往往留意发笔,忽视收笔,只知起笔藏锋之不易,而不知收笔出锋更难。故明倪苏门《书法论》谓:“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其中就有四处涉及到收笔。下面谈谈收笔的基本法则:

1

  (一)小楷收笔有藏露之分

小楷用笔,以藏锋为主,收笔时藏锋敛锷,宜将锋收归画中为度,才能给人以一种圆融饱满的艺术感受。藏锋收笔,用“轻提、轻顿、疾收”。以横画为例,当收笔时,用腕法(即将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笔锋轻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轻轻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左反折而收之。可在写横画时,笔意向右上开拓,至收笔时,笔锋微向右上挑出,使其点画稍杂隶意。由于方法不同,产生的笔形也不同。再以竖画为例,亦用轻提、轻顿、疾收。即至收笔时,将锋向左上微提,然后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上反折收之。可中锋直下,至收笔时向下顿挫一下,使其墨精暗坠,然后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在小楷中运用有古朴之态。

收笔时亦用藏锋,在书法术语中双称为护尾。东汉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收笔时只有锋藏画中,才能八面出锋,才能使点画完满圆足,而笔势灵活,无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笔,亦有出锋者,如挑撇、钩、悬针等,但必须注意,凡出锋之笔,锋应由中而出,端若引绳,方为得法。明冯班《钝吟书要》说“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未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也。”

收笔无论藏露,都贵于收,凡藏锋之收笔于纸面上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圆蹲直抢”,凡出锋之收笔于空中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出锋空抢”。收笔的动作要快,所谓“缓去疾回”。收笔的方向当与下一笔起笔的方向遥相呼应,则自然气脉贯注,笔断而意连。

2  (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是收笔大法

写横画要收,写竖画要缩,或空抢,或实回,都是取一个逆字,其实收和缩,可以产生三种效果:一是能使点画在笔形上保持完满圆足,或收笔处隐隐有聚墨痕,或缩和处墨精暗坠,都给人以一种浑厚而饱满的立体感,显得精气结撰,墨光浮溢,点画周至,起讫分明。二是能产生笔力,结尾处用收缩和发笔时用逆势一样,都是一种反作用的力。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抽挚既紧,腕自虚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抽挚”即是抢法,好比拳击一样,必须先将拳头收缩,这一拳打出去才能迅猛有力一样。三能产生笔势,收与缩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笔势,楷书书写笔断意连,势从内出,盘纡于虚,为“无形之使转”。

3

  书写小楷在收笔时要形成一种回顾之势,使其与下一笔的起笔遥相呼应,古人所谓“送脚如游鱼得水”。这就好比鱼在水中突然回转,十分悠然自得,这样才能流转无穷,凡字得势,则结构自然妥贴。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则结构自然稳惬,所谓百丈游丝在掌是也。”小楷虽以端庄静穆为主,但贵在静中寓有动势,其气韵方能生动,正如北宋黄庭坚《论书》中所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它异,但能用笔耳。”他所说的转即运转指挥之意,作真如草即是指这种静中生动的圆活笔法。

总之,凡事当慎终于始,收笔处尤不可苟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故作小楷,笔笔要有活趣,字字须求生动,点画之间,顾盼有情,起承转合,一气贯注,自然得势。

4  (三)收笔要留得笔住

书写小楷,在收笔处要留得笔住,不使其率然飘忽浮滑,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划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出锋时不可作虚尖飘忽之状。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中一个送字大可回味,以腕送之,要有含蓄收敛之意,不可势尽力竭,到收笔出锋时,好象一个人有十分气力,但只用了三四分一样,十分优裕从容不迫。力要送到锋尖,而笔意有所回顾,正如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屋漏痕,力犹有余,引而不发也。”这样,方能沉着,有雍容自得之状。所谓屋漏痕者,即因屋漏,雨水沿墙壁蜿蜒流下,由于受到墙壁的阻力,必左右动荡,蜿曲流下,其留下的痕迹至末尾时,状如垂露,十分形象地比喻以曲势直取直和留得住笔的用笔方法,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说:“漏痕只是笔直下时留得住,不使飘忽耳。”一语道破了屋漏痕的用笔方法。

▲书法应讲“胆、气、神、趣”。

▲书法之道,神采为上。不能拘泥于形势,苟求于华美。飘逸而不失沉着,雄强而灵动。

▲书法务须做到不野。不板,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

▲学书者一般用三种手法入手:

(1)从其源头追溯;

(2)从其墨迹着手;

(3)从学颜、米步入。

1

  ▲治艺上要:

东张西望——横向联系;

瞻前顾后——继承与发展;

损人利己——取别人之长,壮大自己;

挑肥拣瘦——去粗取精。

▲创作上要:

得意忘形——讲神彩;

无法无天——则大胆;

阴阳合德——有节奏;

我行我素——得个性;

异想天开——生灵感;

自由散漫——才洒脱。

2

  ▲眼要宽,手要专,读书养气,字根在人。

▲搞书法要一只眼看着古代,一只眼看着现代,使古今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画不通书道,则画无笔。作书不通画理,则书无韵。

▲气表示生命力,韵表示节奏。气要连,韵要断,二者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笔笔中锋,处处实笔,则字无生气,亦乏韵味,侧锋参与,飞白等虚锋渗入,书法逸飞顿生。

3

  ▲字要写得“稳、健、轻、便”。

▲用笔用墨有的地方要清晰,有的地方要朦胧,有的地方要表露,有的地方要隐藏。总之,要做到姿态万千,情调百出。

▲创作前先酝酿良久,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滤的过程,待有了感觉,有了创作冲动以后,才随意挥洒,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师古时要做到“有古人而无我”;在创作时到“有我而无古人”。

▲书之妙道可以从音乐、舞蹈、文学、武术、气功、儒、释、道等任何学问中悟得。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的某一个瞬间中获得,特别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中悟得。

▲创作不要老是写自己轻车熟路的一个内容,有时要给自己写从来没有写过的内容,考考自己,迫使自己多动一点脑筋,换换口味,逼一下,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会找到新的创作途径。

4

  ▲平时书写练习,二种方法可供参考:

1、以类似的太极拳式的“毛笔操”进行“空写”练习,力求书写笔势和速度的正确性。

2、以写“姓名字”的形式,进行对点画、结体、章法的练习,简单又有趣味性。

▲学书主要在功力、趣味、古意上下功夫。

▲用笔要动静参用,几笔凝重沉着之间,参以几笔飞动之势,求其不平,而得节奏美。

▲写字要“松”。这个松不是松散的意思,而是要轻松、放松。思想负担重,患得患失,就不可能有上乘表现。

▲好的作品可以看到一种人格的力量,显示出一种威武、难犯的庄严,有一种震撼力,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墨池周岁 生日快乐轮播2

墨池诞生于2015年1月19日,今天是它的一周年生日,感谢这一年来注册使用墨池的十万爱好者,感谢数百位墨池认证书家,感谢几十位墨士,是你们的宽容和鼓励让墨池坚持下来走到了今天。

这一年中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做墨池这个项目,因为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书画市场偏小,并且市场化程度不高,看起来钱途暗淡。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头说起,墨池的前身是书法屋网站,然后有了书法屋微信,在2014年底公司在找一些项目方向,一时没什么思路,但总不能让团队原地不动,所以我们就想看看书画行业跟手机结合会有什么机会。我们观察到很多网友喜欢在论坛和QQ群中晒自己的作品,但用电脑非常麻烦,很多对电脑不熟悉的人根本无法完成这类复杂的操作。于是我们诞生了一个想法:做一个手机程序,爱好者只需拍照就可以轻松的上传和交流。当时想的是做完这个功能后,我们就可以再找别的事情做了,没想到上了船之后这一走就是一年。做了发布作品,总要做评论和点赞吧,然后有人说要私信,然后有人说要工具,然后有人说要拍卖,有人说要学习,等等等等,做了一年现在看墨池在功能上也就完成了一半。

1.0版本刚发布的那天,我们很兴奋也很忐忑,因为第一个版本实在很粗糙,担心没有人用,我们甚至在想要不要设计一些机器人,自动给爱好者的作品点赞来制造人气较高的氛围。事实证明我们是多虑的,墨池没有任何一幅作品没有被赞过,现在每天墨池都要产生超10万次赞,甚至有很多用户反映赞太多了!墨池诞生一周,在发帖量上就超过了所有书法论坛,现在每30秒就有一个帖子被发布,墨池把爱好者的热情释放了出来。热闹之余,也有一些争论,比如一些商业化的争论,一些丑书俗书的争论,这些争论也迫使我们思考,墨池到底是什么?它要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它能为中国的传统书画带来什么?

墨池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一个极大的提升了整个书画行业效率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试问在有墨池前,哪个书家可以这么便捷的与广大爱好者交流,哪个书家的一幅作品一经发布可以被查看上万次?在有墨池之前,在山东某个小村落中的爱好者哪有机会从名家身上汲取营养?在有墨池前,普通的爱好者在哪里能放心的购买到名家作品。这个平台的外延还在扩展,今天它是书画行业第一交流平台,马上会成为第一交易平台,本周我们会上线“头条”功能,希望让墨池也可以成为书画行业第一传媒平台。墨池还很弱小,但希望能为中国传统书画行业做点事情,所以每次用户跟我讲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了哪位好朋友时,或者某个小城市的书家通过墨池成功售卖作品时,我就会特别的高兴,是墨池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这就是墨池创造的价值体现。

墨池的模式被抄袭过,被质疑过,我们自己也动摇过,因为这不是一条被验证过的路,也不是一条好走的路。让我欣慰的是这条路不孤单,有很多人陪伴。还记得冯错兄呼朋唤友入驻墨池,还记得闲人兄每贴必赞,还记得张强老师给墨池手写的建议,还记得俊东老师一直在帮我们在书画圈提升影响力,更记得现在墨士团队每天从几千幅作品中挑选好作品放到精华栏目,太多人的帮助和建议给了我们团队太多的感动,这里不一一列举。

墨池的征程刚刚开始,中国的书画爱好者何止千万,今天只有不到1%的人体验了墨池,我们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有一天墨池的诞生作为书法与网络结合的标志性事件会被列入中国书法史!在这一周年之际,感谢2015有你一路陪伴,希望2016我们继续同行,顺祝各位墨友新春快乐。

墨士 智宇

观其藏锋、露锋处。

1

  2观其运笔过程,看清顿挫轻重。

2

  3观其住笔处,看清如何收笔。

3

  4观其转折处,看清方笔、圆笔。

4

  5观其笔画连接处,看清是连还是断。

5

  6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 停匀。

6

  7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 例。

7

  8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

8

  9观其章法布局,比较字距与行距,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

9

  10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

由以上 “十观” 可知,读帖、临帖,精思 细研,是十分必要的。 所有的书事都在于用笔,核心就是把笔 控锋的上下左右轻重缓急,还有肥瘦筋骨得势与失势等。 汉字表情达意,准确简洁,十分讲究优 化组合,还要顾全大局,讲究避让。根据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长有短,有松有紧,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方有扁……这种组合,汉代书家 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唐代书论家孙过庭说 :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