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女书画家林岫先生作品展

1林岫先生

【林岫简介】

林 岫 字苹中、如意。书室名紫竹斋。一九四五年生,浙江绍兴人。原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著名文艺评论家。现为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兰亭书会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主编。北京城市学院之书法师范学院名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著《中外文化辞典》(副主编)、《当代书坛名家精品与技法》(主编)、《全球汉诗三百家》(主编)、《中国汉俳百家诗选》(主编)等。著作有《古文体知识及诗词创作》、《文学概论》、《古文写作》、《诗文散论》、《日本古代汉诗初探》、《林岫诗书墨萃》、《紫竹斋诗词稿》、《紫竹斋艺话》、《紫竹斋诗话》、《林岫吟墨·雅》等。2

1在五体书法中,篆书居首位,以其“婉而通”的“龙德之美”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如许多碑额以小篆题写更为典雅、庄重。所谓“迹简意繁”,小篆的特点从宏观方面来看,具有相当的文化意义。

一、小篆的“取其法象”的自然形体,贯通“三才”

小篆是文字之源、书法之祖,是先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得,所谓对天文、人文、地文的体察方能悟得自然宇宙之规律。阴阳变化,万物之理,在篆书之空间分布上就体现得相当充分,对称、平衡、等距、重心等,无不体现出小篆对自然规律的把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态。象形、会意、指事等造字法,既有对于山川河岳的形态模拟,也有对于人心种种形态的模拟,着力表达出一种外在物象与人心意念相交融的“法象”。

二、“婉转精妙”的意象结构,垂范典雅有法

秦代小篆奠定了统一的书写规格,在纷乱之中找到了整合的契机。规范点画偏旁,包括笔顺、主次等,外方内圆,稳如古鼎,所谓“玉箸篆”;唐代李阳冰,人称“笔虎”,改革小篆,增其圆媚劲逸,飞动自然,得婉转流丽之妙趣,字形拉长,玉树临风,真正达到“婉而通”的境界,人称其篆为“铁线篆”。这个转变,是李阳冰体会到宇宙、自然的变化视律,加以心裁而得。这婉转精妙之法是自然生存之理。世间万物,互相之间彼此抵牾、冲突、排斥,须得各行避让,委曲蜿蜒,方能彼此容纳,互相补充。这种能力充满辩证法,如生命力的正压与反弹。丰坊《书诀》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这只是揭露了表面现象,篆籀之意是生存之意,是生命力的智慧延伸。林散之论用笔有“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语,能道尽篆法在行草中的美妙意蕴。

2三、小篆笔法“中含浑劲”,代表中国美学的特点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比篆、隶二体,提出了篆书有“中含”“浑劲”“婉而通”“萧散超逸”“筋劲”等特点,与隶书之“外拓”“雄强”“精而密”“凝整沉着”等特点相对照,虽然未必全部精确,却也能够概括其规律。中国美学注重“浑厚”“含蓄”等特点,故在《二十四品》《二十四画品》《二十四书品》等审美法则中,都是排在前茅甚至第一的。后人评虞世南和欧阳询楷书,都认为“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又如大家评颜真卿楷书“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如盛德君子,其貌若愚”,因而胜过柳公权骨力外露之体。小篆“无往不缩,无垂不收”之特点,很好地概括了书法运笔法的精髓,在于“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的巧妙无痕,在于含筋抱骨、深藏不露。周星莲《临池管见》所谓“擒纵而字,是书家要诀”,擒纵者,懂得收放纵敛之辩证法也。故赵子昂《兰亭十三跋》乃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谓知言。但需要强调“中含浑劲”并非是“中锋用笔”所成,书家极活极圆之用笔,包括侧锋等,都能够体现出这些特点,关键在“神明变化在乎其人”也。故书中有篆籀之气为贵,书不通篆,难以高古。汉《石门颂》、北魏《郑文公碑》被称“楷篆”,后世康有为、曾熙、李瑞清等多师之;颜真卿行书被称为“行篆”,后世黄庭坚、八大等继承之;怀素草书被称为“草篆”,后世黄庭坚、祝允明、傅山多师法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篆书在各体中的影响。

四、小篆书写的“静气凝神”功用,有助于调节身心

在诸种书体中,能够真正具有养生功能的书体自然非小篆莫属。书写小篆须静气凝神,意在笔先,预想字形,如对至尊。欧阳询《传授诀》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这样的气沉丹田、潜气内转,自然符合道家的养生之道。庄老哲学的“致虚极,守静笃”,诸葛亮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东坡的“静故了群动,空古纳万象”等,理学家普遍主张“静”“敬”,都是视为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手段。佛老之术弥补了儒家思想中缺失的部分,正是对自我“独善”本领的忽视。小篆在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书写很枯燥,但只有心气沉稳者方能人定,就像参禅一样,心浮气躁者难有此境界。篆书的线条圆转飞动,非有强劲的腕力难以掌握,表面均匀的线条实际上有着微妙的变化,提按轻重在微妙地变化着。所以许多人未悟篆书三昧,以为匀速运动的用笔就是篆书,写出来非常幼稚,包括许多书法博导,根本未窥其堂奥。先师徐无闻篆书功力深湛,他强调用有锋之笔书写篆书,认为篆书、篆刻都是需要修炼才能成功。篆书的完成实际上是审美修养的完成,人格精神的完成。这就是格调,这是“字外功”。著名学者陆维钊先生在《书法述要》中说:“古学习书法,平常以为仅是艺术上之事,而实则除美观以外,尚有种种之作用。此作用能引导人对修养有帮助,对学问有长进,对觇事有悟入。”这正是学习小篆应该反省的地方。

1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江苏省淮安府人,金石学家。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他的四个儿子罗福成、罗福苌、罗福葆和罗福颐都是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卒谥恭敏。2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忘,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如,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2动箴曰:喆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3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衺存诚,非礼勿听。

4敬斋箴

5心经

6谦益斋铭

7附: 颜体四箴8

1何谓成功八要素,即法,侣,财,地,师,德,慧,悟。

(1)法:分书写方法及选帖方法。首先选择名帖,如写行书应选王羲之圣教序。写隶书应从汉碑入手;写草书从章草入手等。接着就是临摹,临摹一定要准。要细心,不要小心,要大胆,不要大意。第二步进入背临,一定会背帖,不然就进入不了意临,无法创作。

(2)侣:就是你周围的人,包括妻子,儿女,兄弟,姐妹,亲朋等。你学书法他们能支持,给你时间与经济上的支持,你才有时间,才能静心的去练习。

(3)财:古人有句话叫“无财不足以养道”。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得有资金做保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没有一处不用钱,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寸步难行。比如你参加****没有钱学不了,既是买一套好资料都是好几百元,所以说没有资金学书法是没法成功。

(4)地:指练习书法的环境,写书法像琴棋书画气功一样。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选择比较安静,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如果环境吵闹空气又不好,你静不下来,就无法写出好的作品。

(5)师:指学书法要有名师指点,有句话叫名师出高徒,名师是指在书法方面真正的明白这个领域的真谛。他不是“出名”的“名”,这个老师不一定有什么地位,但是他明白书法的精髓,这就是名师。

(6)德:练书法先练做人,因为我们需要积攒那种心神怡得的感觉。就是为别人为社会干了好事之后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比较多的时候,心地坦然能够安静下来。没有各种各样的干扰,这样才能发挥创作能力。写出好的作品,作为一个书法家首先应考虑别人,考虑书法的发展普及。为书法事业做出贡献,为社会为人类服务。这是一个书法家必备的道德标准。

(7)慧:是讲每个人的慧根,每个人的慧根不一样喜欢的书法类型也不一样,就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去练。不要见别人写什么,就跟着练什么。比如你喜欢行书就应选择王羲之的圣教序。喜欢隶书应选汉隶去练。总之你注意自己慧根类型这样不走弯路,来的比较快,千万不要跟着别人走,见别人练什么就练什么。

(8)悟:指悟性。练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特别强调悟性。不管是老师讲的还是资料上面的东西,你要善于捕捉关键的东西,要悟这里面的理,理法并重,理通法自明。平时要做知识积累,善于思考,到一定阶段,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会一下子大彻大悟,大彻大悟都是要经历一个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

我认为以上条件都具备了成功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1“寿”字刻石位于山东潍坊青州市城南2.5公里的云门山主峰北壁。

“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字就高达2.23米,寿比南山的典故即源于此。该寿字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九月初九,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为讨好衡王所献书雕刻而成。

2书圣王羲之后裔王元仁是清代桂林阳朔知县,他所书“带”字里含诗;“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16个字。“带”字石刻位于桂林碧莲峰风景道南端石壁上。不少汉字爱好者纷纷探讨“带”涵义,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人发挥为“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十四个字,七十年代则进一步发挥为“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十六个字,可见中国汉字文化多么源远流长,汉字内涵多么博大精深,汉字艺术多么魅力无穷。

3贵州黎平发现明朝抗倭名将邓子龙手迹“过化”摩崖石刻。

“过化”二字阴刻在山东面断壁崖上,书体为直行楷书,每字1.5米见方,左侧阴刻“万历十一年邓子龙书”两行小楷。笔划均用石灰填白,远在两里之遥都清晰可辨。

4书刻在桂林龙隐岩和龙隐洞之间小路旁的岩壁之上的“世节堂”三个真书大字,每字字径为130厘米,它们与北宋名臣梅挚反对贪官污吏的名篇《五瘴说》并列而刻,颇为引人注目。而这条小路正好是官员们出东城观稼,履行劝农公务的必经之地。将“世节堂”刻在这里,这不能不说是刻石者的有意安排。刻石者为南宋官员方信孺,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转运判官。宋史有其传。

5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江西临川人吴撝谦在今桂林龙隐洞摹刻“龙池”二大字。

6福州鼓山喝水岩下壁,宋理学家朱熹书直径4米的“寿”字。

7“石虎”隶书刻于陕西汉中石虎峰,纵1米、横0.5米,落款西汉隐士“郑子真书”。

98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刻经——洪顶山摩崖,堪称绝世之品,被考古学者喻为“大字鼻祖”。1995年发现于山东东平县。“大空王佛”四字纵9.6米,单字最宽处4.10米,最宽的笔划有50多厘米,其中最大的“佛”字纵约5米,横4米,为北齐僧人安道壹所书。

1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铜陵镇)人。天启二年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

黄道周,一个低调而傲骨的书法狂人.

黄道周,有些人感到陌生。但是却折服了很多稍作了解他的人。

他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

2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略显狂野。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

3其立轴代表作有行草书《赠蕨仲兄闻警出山诗轴》《答诸友诗卷》《闻奴警出山诗轴》等,两作均加大行距,以连绵草书而成,有奋笔直下之势,激情燃纸,振迅耳目,如闻钟声、蹄声于道。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稳中见狂势。

4黄道周善楷、行、草诸体书,又工隶书。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十分类似钟繇楷法。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如《五言古诗轴》,大略类其楷书的体势,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钟繇。他的隶书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点,不如楷书那样古拙清刚。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欧阳询是唐初书家,其楷书世称“欧体”。《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或以为楷模焉”。欧字结体以倚侧取势,即笔画安排右肩稍稍向上抬起,点划十分紧密、奇险。所谓奇险,即点划横竖斜正、长短粗细、虚实变化既巧妙又恰到好处。笔法以方笔为主,转折顿挫,棱角鲜明,笔力劲挺。形成一种结体严密笔力森挺、高间肃穆的险劲风格。

自唐以来,学欧者代不乏人,各朝各代亦出过以写欧为底学的大家。今天我们来欣赏当代的几位学欧名家的书法作品。

如果你喜欢欧体,多看看这些书法家的用笔、作品,对自己的学习领悟会有很大帮助。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12

【田英章先生书法作品】

3214【田蕴章先生书法作品】

467【孟繁禧先生书法作品】

8910【康雍先生书法作品】

111213【康庄先生书法作品】

141516【卢中南先生书法作品】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1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 。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雄浑激荡,颇具与天地融合之气魄。2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爷爷奶奶学书法健康长寿

老年人学书法,其实是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其对生命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若能走正途,很快便能见效的。但有有其致命的劣势,就是老年人的恋旧,舍不得放下固有的认识,不愿意从零开始,难以克服原来的书写习惯。所以老年人学书不宜宽泛,应当先其一项,先精后视自身能力再取其宽。

书法是一辈子的事,能成就大书家、大艺术家要有其机缘,机缘是可遇但很少而不能求。所以对于个体书家而言,沉下心来用全心去体悟,尽情享受其中的深沉与乐趣方为正事。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学习书法,得老年痴呆的比例少,还起到影响子孙后代的作用,家庭艺术氛围更加浓厚,家庭团结积极向上!

1爸爸妈妈学书法家庭和谐

冶心练气——书法是一种陶冶心灵,练气养气的柔性运动,对于体能和心智的锻炼都有帮助。不仅能修心养性,改变气质,更得以从静中稳定血压,使得身心清爽愉快。

肯定自我——以适当有效的方法学习书法,自能在极短时间内培养创作、书写作品的能力,适时显露才华获得成就感,对事业和人生都有绝对的帮助。

忙闲兼宜——练习书法易于调配时间,在忙闲中取得平衡,是一种“闲人的忙事,忙人的闲事”。工作的人,在忙余提笔挥毫,,自能悠游其间,获得心灵的调剂;而较有闲暇的人,若能提笔练字,必能由于练习书法而充实生活。

提高素养——练写书法必需了解许多古典文籍和诗词,增长文学的素养,并因选用有益自身及社会教化的文字内容,而能促成良性的社会教育。

调剂情绪——挥毫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良方,心情好时乐在其中,心情低潮时大笔一挥,自能去忧解闷。

成年人习书法的态度已和儿时大有区别。儿时是被逼练习,胸中充满怨气,草草了事,好出门玩,唯一的收获恐怕就是练习过后衣服上的斑斑墨迹;而今甘愿在闲暇时刻提笔练习,用毛笔那神奇、柔中带钢的笔触,来提升文学素养,充实生活内涵。

2孩子学书法不会变坏 爸爸妈妈更放心

台湾教育界有句名言,就是“学书法的孩子不会学坏”,根据调查,一般学习书法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比例很高,而犯罪的比例却非常少。而最重要的是书法本身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使得孩子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在学习美,感受美,还在实践美。一个美的环境对于陶冶孩子的心灵和性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必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配合,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3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学书法的孩子不会学坏”?

1,孩子学书法,培养耐力和自信心。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2,孩子学书法,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 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 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 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 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 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3,孩子学书法,提高整体能力。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 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 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 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 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4,孩子学书法,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学习书法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书法特长及爱好;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写的比一般同学好,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在班集体的威信,使少儿增加自信心。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孩子学书法,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书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与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与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与反思,将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运用毛笔进行书写,可视为一种操作过程。在这种操作过程中,神经要进行 不断地传导,手的操作感觉被及时传递到大 脑,大脑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发出指令,纠正改 善着操作过程。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合乎逻辑的积极思考,因此书写毛笔字能够促 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6,孩子学书法,培养对善美的辨别能力。自幼 学习书法,从书法的结构美、线条美、章法 美…都能很好地受到熏陶,尤其是在以儒学为 核心的国学文化的整体熏陶下,小孩对于真善 美的识别能力不断巩固和提升。从小开始,就 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恶,什么该去欣赏,什么该去否定。从而,让自己从善若流, 近“书”者赤。

长期受到书法美感和传统儒学文化的熏陶,小孩的心境不断净化。所以说,热爱书法的人, 99%是好人,爱好书法的小孩,心底种下坚毅而善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