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书家杨雄提出“书为心画”;王羲之《笔势论》说:“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这说明要在动笔写字前“预想字形”,先在心中建立字体结构的“印象意识”,做到“意在笔先”。而如何建立清晰的结构“印象意识”而不只是盲目临帖呢?下面,我们尝试把冗长繁琐的结构规律,浓缩为六字口诀:

“疏密、形体、主笔”

下面,我们简单从这三方面,为大家揣摩应用。

11、疏密

“密”指笔画疏密问题,即笔画紧密处称密,反之为疏。汉字由笔画穿插形成疏密对比,这些密集的地方往往就是字的精神所在,好比禅学中的“禅眼”一般,也如康有为所说的“必有精神挽结之处”,若能使字的密集处显得鲜明突出,字体结构就把握好了一大半。(如图1)

2、形体

“形”指字形问题,即字的边缘连线后所成的形。汉字必定有个外形,练字者心中也应有字体外形的印象,然后主动建构相应的字形,这将对形成清晰“印象意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图2)

3、主笔

“主”指笔画主次问题,长笔画、大笔画为主笔,反之为次。艺术造型必定有主次之分,具备一定美感的字则主笔必然表现的很好。在观察字帖时有意识的记住或重点记住1-3个主笔,会对形成清晰的“印象意识”有很大帮助。

著名法帖《贤女帖》有2个版本,东汉崔瑗和王羲之都写过。话说东晋时期,正喝着酒的王羲之一看东汉崔瑗《贤女帖》写这么好,可气坏了,大声喊道:“就你会写!我就不会吗?给我拿笔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幅《贤女帖》:

1

王羲之草书《贤女帖》

释文: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

王羲之出品不必多说,自是经典,可是大家所不大熟知的崔瑗也毫不逊色,我们来看看他的《贤女帖》:

2东汉崔瑗《贤女帖》(选自《淳化阁帖》)

细细品读,如你跳出二王标准,从气息、章法和格调等方面,认真对比品鉴两份《贤女帖》,难分秋色啊。你个人比较喜欢谁的?

1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唐人摹本 纵25.3厘米 横24.0厘米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释文】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 谢生未还,可(何)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

2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局部

此帖是很规范的行书作品。其笔法方圆兼备,短小的笔画多圆曲,顾盼有情,俯仰生姿,得献之笔意。笔法由内敛渐外展,体势由圆美丰腴,渐入纵放自如,收放颇耐人寻味,这是献之不为其父笔致紧敛所约束而达到体势风流的一下证明。其章法自然,不失俊雅。其结体以方形为主,给人以端庄之感。此帖通篇节奏变化很丰富,第一行以独立简洁的行书起势,最初入笔时,速度较缓而稍矜持,“服”字以后,用笔渐见放纵,至第二行用笔已极洒脱,长画多顿笔,蓄势后再放笔而行,如“眠”字竖钩,“食”字长撇,“尚”字第三、四画,“忧”字第一横与横钩、“前、所”二字的长横都有此特点。

最后一行前三字都是出锋收笔,“书问”渐紧,至“也”字戛然而止。《地黄汤帖》点画精谨,技巧动作一丝不苟。虽然是行书,但字字稳健,饶有楷法。此帖书法较之《中秋帖》一笔书又规整了一些。整体看去匀整、圆美、流丽、开拓,敢于抒发心性,追求自然,是大令法书中的代表作。

1米芾蜀素帖长卷

绢本 行书 纵 27.8cm 横 270.8 cm

2

米芾吴江舟中诗长卷

大行书 全卷31.3×559.8cm

3

米芾虹县旧题

4

米芾研山铭卷

行书 卷纵36厘米 横136厘米5

1一、打开作品,马上先看落款或问作者是谁

很多人一看作品,第一时间就想问:这是谁写的?太过注重作者名气,很容易让作者的名头影响自己的主观判断。

二、在作品上找历代名家的影子

不少人看作品,先把作品往历代名家身上靠。如果看不出作品的出处,主观上就对作品否定了一半。

三、就看开头几个字

打开作品,一看开头几个字写得一般,就在心里对此作品给否了。看书法作品,最好先全面看作品的整体效果,再由整体到局部的细看。

四、不关注作品的印章

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印章是点睛之笔。有时候也会反映作者的思想。不管是自刻印章还是朋友帮忙刻的,只要印章刻得好,说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重视。

五、不喜欢的风格张口就批,甚至骂为丑书

无论作品的好坏,都是作者的心血,作者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比你少。首先,要尊重作者。写的不好,可以委婉的说出,也可以私下有机会见到作者时告诉他。还有,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的水平怎么样?

六、好作品看的时候热血沸腾,过后即忘

看到好的作品,要仔细观察作品好的地方,记在心里,为己所用。作品中的瑕疵,看看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

《周孝侯帖》现存江苏宜兴周孝侯庙,碑上题款标明由西晋文学家陆机撰文,集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唐元和六年义兴县令陈从谏重立。据《宜兴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宜兴遇水灾,粮仓被淹,周王庙曾作粮仓。后因洪水泛滥,粮食腐烂,蒸蚀了石碑,字多漫漶,可辨识字仅三分之二。此旧拓本所有字迹清晰可辨,故可知其所拓时间至少早于明嘉靖,可称为此碑拓的最善本。1 2 3 4 5

1、书写小楷时,执笔不宜过高。

以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低则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书写小楷,腕宜平,掌宜竖(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则手掌微微竖起,与纸面保持一个斜直角度)。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在运笔时笔管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着的,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则笔势自然圆活。

1钟繇小楷

2、书写小楷,不宜过于紧张。

用力过甚,反使手腕僵死,纵有腕力,亦不能将此力发挥出来,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笔锋,通过提按、顿挫等动作,暗换笔心,使之达到中锋行笔的目的,只有藏锋画中,才能沉劲入骨,使笔力充沛,笔势圆活,故作小楷时,笔头宜刚劲,而手腕令轻便,方寸以内的字以运腕为主,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则点画自然沉劲而不飘浮。

3、书写小楷,不宜高悬手腕。

因为小楷每字亦只有二三分见方,笔势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着端重,用笔精致细到,要悬肘作小楷,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很难于控制和驾驭,故初学小楷,不宜高悬手腕,晋以前人作小楷时常席地而坐,无所凭藉,悬腕书之,笔力十分可观。故前人主张作小楷亦当悬腕。如写稍大一点的小楷(约每字二公分见方)亦可用枕腕的方法,如写极细小字,(每字半公分见方),则可用着腕之法,即腕部贴着桌面,但也不能贴死,只动指不动腕,反使笔机凝滞。

2赵孟頫小楷

4、书写小楷,不宜靠在桌上。

眼睛与纸面不可紧逼贴视,当保持在一尺左右,两肘宜开,以左手按在纸上,然后静作小楷,正确的姿势不但能有助于保持体力和护养眼力,同时亦能更好地发挥书写时的艺术效果。要能真正圆熟地掌握用笔技巧,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写多体味,开始时是有意识的,被动的,迨至纯熟之极,则气自和,势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气贯十指,集中一点,到得此时,便无事思虑,只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在写。

5、书写小楷,执笔不宜过紧。

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3

传统的东方艺术,文字上写的多是最后境界的印证,反倒是关于入门次第的论述很少。结果呢,很多人眼睛盯着最高层,不留神倒在第一阶。写了一辈子没有入门的大有人在,其中关键之一就在于工具使用不当。

很多人问:初学书法应该用什么毛笔?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但是我们有简单的答案,仅供初学参考的答案。

第一:初学书法不建议用纯羊毫。

我们不少听过这样的观点:初学书法要用羊毫,羊毫软,正好可以拿来练笔力。这个观点貌似有理,实际上没有根据。羊毫毛笔是在清中期才盛行的,在此之前大家一直用的硬毫。反倒是用硬毫的时代书法精彩迭出,用了羊毫之后却乏善可陈。再说毛笔软不一定能练出笔力,笔力要靠主动发力来练习,而羊毫太软反而容易养成拖着毛笔走的坏习惯,不利于主动发力习惯的培养。

1第二:初学不要用长锋毛笔。

长锋毛笔如果纯用兽毛来做,成本高的吓人,于是商家多用尼龙来替代。尼龙弹性大,但是没有兽毛那么灵活,不利于培养手上的感觉。再说长锋跟羊毫一样,都容易导致拖笔恶习,因此初学力戒长锋羊毫。

2第三:初学不要用尼龙毛笔。

有很多初学者买很便宜的笔,其实真的一分价一分货,现在很多毛笔夹杂了太多尼龙,力道十足但韵味全无。不过普通人也区分不了兽毛和羊毫,这个稍微麻烦一些,不过也有办法。所以不要太吝啬买毛笔的钱,三五十块还是要花的。

第四:初学者不要用大毛笔。

多大算大?直径超过一厘米的一概不用。原因自己想想,不难的。提示:古人基本不用大笔。

3第五:初学可用的毛笔都是硬毫笔。

硬笔有狼毫、紫毫和鸡毫三种,都可以用。狼毫用的不是大灰狼的粗毛,是北方野生黄鼠狼大尾巴上的细毫。因为原料涨价,好的狼毫毛笔动辄几百上千一支,我们市面上的所谓狼毫大多是尼龙制品。紫毫是野兔的毫毛,比狼毫还要贵重,而且紫毫不耐用,因此一般人更用不起了。

4虽然纯粹的狼毫、紫毫很贵,但是也有种毛笔是兼毫,也就是笔锋用好毛料,辅助的用一般毛料或者尼龙。这样成本下来了,而使用起来效果也还成,初学就用这些兼毫吧。最为著名的兼毫是大白云,因为是以羊毫为主的兼毫,所以排除在外。以硬毫为主的兼毫,有七紫三羊之类的,或者狼羊双料(多和谐啊)等等,质量还成,也不贵,适合初学。

在此比较推荐的是鸡毫毛笔,又称小鸿毛或者小红毛,大概以前会计记账多用这种笔。鸡毫毛笔在各种毛笔中最便宜,当然比尼龙毛笔要贵,如果尼龙也算毛的话。其实鸡毫毛笔不全是鸡毫,中间也有几根狼毫,因为用狼毫不多,所以商家也不再用尼龙蒙人,反倒是真材实料。

最后说一下如何鉴别毛笔和尼龙笔:看是看不出来的,除非拿高倍放大镜。兽毛的锋颖是箭锥状的流线型,而尼龙头上一般是针状,或者干脆就是圆柱状。一般来说区别尼龙和兽毛的办法就是用一用,尼龙毛笔刚泡开就劲道十足,而且执拗不听指挥。兽毛毛笔刚泡开的时候非常软,越用越有弹性,虽然有弹性但是柔顺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