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沈维鐈之孙,蒙元史地学者、书法家、史学家、同光体诗人,“于学无所不窥”,朴学宗师。

光绪六年(三十一岁)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江西广信、南昌府知府,督粮、盐法等道、按察使、安徽提学使、布政使,并一度护理皖抚。辛亥革命后,坚持“忠清”立场。清末书家,并通晓刑律及西北地理。著述较富:其已梓行者有<岛夷志略广证>二卷、《寐叟题跋》二集、《喁于集》一卷、《寐叟乙卯稿》一卷等;其末刊及散佚者有《元朝秘史笺注》十二卷、《蒙古源流笺注》八卷、《长春真人西游记笺注》二卷及《汉律辑补》、《晋书刑法志补》等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慈禧的书法与绘画水平到底怎么样?这是书画收藏与鉴赏的关键——因为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慈禧书画的特点,寻找到“标准器”,才能甄别慈禧书画的真与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慈禧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2日用朱砂墨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此可窥慈禧亲书的真实面目。此经文其字结构呆滞松散,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属于初学墨书的水平。

2

  至于慈禧亲笔绘画,可见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慈禧“蓼花螳螂”画稿,画上有老师所作的批语,其中不乏“板墨甚有佳处”、“好”、“有笔意”等阿谀之词。然而细审其画,同样属于初学者的水平;蓼花几如断枝枯叶,枝与枝之间杂陈不接,叶与花零乱,其用笔畏缩迟疑,全无功力;一只螳螂也画得离骨岔气不合章法。由此可见,慈禧的绘画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独立成画的水平。

3

  由此可见,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又养尊处优,不肯勤学苦练,所以她的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始终处于一种初级水平,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

作为“圣母皇太后”的慈禧,显然是要面子的人,鱼与熊掌皆要所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位代笔者。

慈禧的书画代笔人

慈禧到底有多少位代笔人?直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确定,这显然是一块学术研究的处女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缪嘉蕙是慈禧晚年最重要的代笔者。

缪嘉蕙(1841年—1918),字素筠,云南昆明人。自幼聪颖端淑,生性勤奋好学,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她的《翎毛》与《花卉》两幅作品,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宫,享有“女红艺杰”之美誉。

缪嘉蕙15岁时嫁于同邑陈氏,夫名陈瑞,儒雅斯文、博学多才,后随夫宦蜀,婚后数月其夫病故,接着又是公婆去世,遂归母家,后得一子,扶孤守节。

4

  1856年云南爆发回民起义,反抗清政府的残酷统治。为避战乱,缪嘉蕙举家入川到西充县暂时栖身。西充县令陈玉堂慕其博学多才,聘请她执掌书院。后来,缪嘉蕙投靠了在西充举孝廉的其兄长缪嘉玉,其兄官低位卑,俸禄微薄,缪嘉蕙便以卖画补贴家用。因其画作笔墨清新、设色典雅且形神毕肖,竟被爱好书画的大户人家争相购买,声名鹊起。

光绪十五年(1889年)秋冬之交,慈禧降旨各省督抚,通令荐举民间精于翰墨、绘画的“中年妇人”,进宫为其“伴闲”。

四川督抚知缪嘉蕙画名,“驿送之京师”,经内务府多次笔试和“探查”,最后由“皇太后”亲自面审。她当场试作《皮袋和尚》条幅,并未获慈禧“如愿之许”。三思之下,索性以颐和园内景观就地取材,绘就《秋韵深远》一画,“以烂漫花红为深,茅亭相接为远。石近水中,水远石去。其秋韵十足,底蕴博厚。”慈禧“大喜”,封为“御廷女官”,“置诸左右,朝夕不离”。

5

  缪嘉蕙入宫后,因惯于官场世故,又加之她唯喏承上、和气对下,故博得上至后妃、下至宫监的一致赞赏,尊称她为“缪姑太太”、“缪先生”,有“清宫词”频频赞曰:“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八方无事畅皇情,几暇挥毫六法精。宸翰初成知得意,宫人传唤缪先生。”

慈禧对缪嘉蕙厚礼有加,赏三品服色,每年支俸白银两千八百两,且免其跪拜。后又升为三品“女官”,追加白银一万两,并赐“红翎”一顶。常令缪嘉蕙侍其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并将其代画的花鸟虫鱼、山水条幅、人物扇面,赏赐给宠臣亲宦,代书的“福”、“寿”、“禄”、“龙”等斗方大字,挂于宫殿之内。相传缪嘉蕙代笔作画十分勤奋,自她代笔作画之后,诸大臣家皆有慈禧所赏花卉扇轴等物。

缪嘉蕙除了经常为慈禧代笔、教慈禧作画外,由于她通晓文墨,谈吐有致,慈禧无事,辄召其入寝宫,并赐坐地上,两人谈古论今,以解寂寥。当时西安知府胡延作的“长安宫词”中,有一首就是描述缪嘉蕙宫中陪侍慈禧的情状的:“供奉何人进画图,行宫亦有恽情手。日长频唤先生入,伏地闲谈当说书。”

6

  光绪二十年(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诞,凡大臣奉赠寿礼,“皇太后”一律以缪嘉蕙创作的“御笔之宝”回赏,并在字画上加“万岁”二字。由于数多量大,一些不知内情的皇亲国戚,难免狐疑起来:慈禧哪有这等精力?通过“探底”,方才洞悉缪嘉蕙这个“代笔人”。

作为宫廷画师,尤其是慈禧的代笔者,缪嘉蕙纵然能书善画,但平日里她不能尽情挥洒自己的艺术才情,她的每幅作品均需遵从慈禧的授意,盖上皇太后的玉玺,因此“不得随意任性,不得驰骋放纵,不得标新立异。”

缪嘉蕙的书画特点

以我们今天对缪嘉蕙的了解来看,她的书法温婉流利,尤其是小楷,秀健俊逸、超凡脱俗;在绘画方面,显然受到了明末清初大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影响,所画以翎毛、花卉为佳。

对缪嘉蕙的画,陈澄之在《慈禧和缪素筠》一文中曾作如下评述:“慈禧曾因庚子之乱,避居长安北院一年有余。今日西安市上她的墨迹很多……西北各地我所见到的慈禧的书画遗迹,十之有九是缪素筠女士的代笔。慈禧生前也能画几笔,所以每一幅缪供奉代笔的画,都掺杂有太后的意见……不可随心所欲,当然拿不出好东西。……缪素筠亲署的花卉,不掺杂别人的意见,确实要比替太后代笔的名贵得多。”

7

  新中国成立前,徐悲鸿先生曾多次喟叹,并在《申报》上撰文说:在近代画史上,缪女士无疑是一颗才华闪烁的明星,因种种历史缘故,将她一棍打死,以至人存名亡,既是天大的冤枉,亦是艺坛不应发生的悲哀。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彩霞岂能埋荒井?休言女子非英物,艺满时空永葆名。”

早在1908年,慈禧死后不久,缪嘉蕙就离开了皇宫,居住在北京什刹海,安度晚年。民国七年(1918年),一代才女,香销玉殒,寿终正寝,享年77岁。

缪嘉惠一生所作画幅不少,遗有《供奉画稿》,至今在云南、四川、西安等地民间尚存有不少她所作的书画作品。

新华网首尔11月30日电(记者马峥姚琪琳)“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30日发布了《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1  韩国前文化部长官李御宁在新书发布仪式中表示,“东北亚名人会”之所以能在艰难的环境中不间断地举办十年,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三国之间共享的文化。

日本前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表示,《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把它作为一个起点,推动未来十年三国在各领域的发展。

2  在2010年“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上,中方代表提出编制一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的建议,得到日韩代表一致赞同。经过中日韩三国有关人士历时近6年的共同努力,《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韩文版新书编成发布。

3  《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发布仪式结束后,韩国书法家朴元圭向与会的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韩国前总理李洪九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分别赠送了用中国甲骨文书写的三人姓名的书法作品。三位领导人也在印有808个汉字的书法墙下挥墨,分别写下了“和”、“平和”与“温故创新”,表达了对汉字表推动三国文化交流、排除沟通障碍所给予的期望。

在30日下午的名人会分组讨论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指出,应推动中日韩联合大学的建立,把808个汉字融入到学生课程中去,推广使用。

4

不要以为你是艺术理论工作者,

认为历史比当下重要,而不用发出声音;

不要以为你是学生与自己无关,而不发出声音;

不要以为,你没有什么名气,

杯水车薪的话语会瞬间蒸发,而不发出声音。

今天你不为庸俗的艺术状态辩解或挺起自己的脊梁,

明天的你,还有我,

都要成为庸俗的一代或是代代的庸俗。

1  与友人会餐,其铿锵的阐述当今的中国艺术发展趋势:“这已经不是作品以人格相传的时代,也不是在美展中获奖的时代,这是艺术市场的时代,谁有市场,谁,就有话语权!”

我觉得恶心,我觉得愤怒。但我愤怒的不是我这位分析透彻的友人,而是诺大一个中国千百万个艺术家们,养活了一个让自己失去自我而又不敢指责的市场,不敢指责的境况!!

我不能了解的是:艺术家,你为什么庸俗下去?而不说!

未踏出校门之前,总能经常在同窗中听到很类似的话“这画,这展览,看了毁眼”。那时的青涩至少还敢以如此高傲的姿态审视着周围的艺术创作,并能以最直面的感受交流出来。现在想来,当时是高傲了一些,但尚能保持眼睛对事物的清澈,保持身体与污浊的距离。而现在已经毕业有些时间了,虽然每个人眼睛里尚能看到心跳,但身体没有涂上“大油”的同伴,尚能有几人生存?很早就听老师们谈,毕业后很多社会层面的东西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从而渗透到创作。“对艺术真诚”是需要自己去体会与坚持着的。我们曾以青春俏皮的姿态撅着嘴模仿老师老气横秋的感觉,然后哈哈大笑过去。看到这几个字眼相信现在的大多数同窗,要么麻木的骂一句SB,要么会揪着心不敢直视其中的一撇一捺!

2  装着肥油的肚腩向你走来,硕大的金链子闪到你刺眼的时候,摆出一副故作谦虚态的样貌说出“求你一副画,##尺寸##要求”,最后再冲你吆喝两嗓子“好好画啊,这可是要送某某领导啊”。

你为什么不生气?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滚蛋,能多远就多远”?

哎呀,不敢呀!以后还要靠他做展览啊!

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一场纯粹的展览呢?

那没人看啊,所有人都看头衔的,看看有没有领导和名家捧场啊!

那为什么非要他们捧场啊?

因为展览要卖钱啊!

所以呢?

所以忍啊!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多讲求忍耐!

在一个向市场开放的环境里,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环境里,我们70后80后有谁真正体会过被强权所压制的不自由。可就是在这样自由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我们,被所为“自由”绑架成了自由的俘虏,自由的SB。谁不知到那点自由就是满足自己豪车、名牌、女人和“范儿”的保障。

3  你为什么没有勇气对着向你呼来换取的画商说一句:老子不干这般庸俗!

我看见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专业学生毕业,似乎流落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有才华的没有才华的都做了同样的事情。有些能与画廊朋友可以高傲的侃侃而谈自己艺术创作,让那一些没有签约和不得认可或是改行做其他事情的人卑微的缩在角落。那些继续艰难创作着的朋友,你为什么不手指着他告诉他:“是你养大了市场对艺术的凌辱,是你养肥了艺术的嫖客!”

市场就是这样庸俗的养肥了肚腩,养出了暴戾。将艺术家养成了公众审美意识的手工加工厂,公众是无辜的,但是愚昧和庸俗在这样的妥协的社会里被养成了权威?!!这,不是更可悲吗?这时候,你一边加工着老板的制定任务,一边骂着庸俗的娘,干得不亦乐乎,数钱时就像妓女数着存款一样美滋滋的以为自己就已经变成贵妇。

4  你敢在面对尊严的时候站直腰吗?

敢对那些无理的隐形蛮横怒吼吗?

敢为那些所谓的生活所需说不吗?

艺术家,你敢对得起这个称号吗?你是怎么了?难道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了的时候你腿软了吗?为什么还守着自己良知尊严和对艺术的真诚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的沉默能换来自己的一片安宁?你以为你的忍耐和退让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和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后袖手旁观的看着自己或是自己的同窗道友任由充满“肥油”的协会、画院、领导、大款、名人所包养吗?

你的退让,你的忍耐,你的唯利是图,让艺术开始庸俗下去,它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这样信息化的时代庸俗下去!!60后担心自己已经被70后的频频夺冠所淹没;70后已经紧张的自己不停追赶科技信息的推广宣传;80后肆意地宣传自己可怜的稚嫩,以此证明着自己依然是以艺术创作的身份活跃在市场;90后急不可耐的出卖自己青涩没有成熟的“肉体”。相互谩骂着彼此的庸俗,谁不是为了争夺自己一片市场的领地。各种牛逼和骨气从来没有在自己BOSS面前站立。面对一沓一沓的人、民、币,谁可以不解释说:我、要、活、下、去!

5  不要以为你是艺术理论工作者,认为历史比当下重要,而不用发出声音;不要以为你是学生与自己无关,而不发出声音;不要以为,你没有什么名气,杯水车薪的话语会瞬间蒸发,而不发出声音。今天你不为庸俗的艺术状态辩解或挺起自己的脊梁,明天的你,还有我,都要成为庸俗的一代或是代代的庸俗。

请不要在做沉默的大多数,请你对庸俗,很大声地说:不!!

日本荒金大琳、荒金治父子的《雁塔圣教序》研究在最近的书法史研究中是颇令人震动的发现,长达十余年专注的研究,以及不懈的考察和努力,最终有了这样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这样的一套独特的字帖,原碑的高倍放大图片解密了唐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记》竟有如此多的笔画修改,后人临习千年的字帖竟孕育着诸多谜团。

荒金大琳编著《雁塔圣教序にす关ゐ记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扩大观察记录》),帖与原石对照单字笔画分析,图片300余张。这些图片经过高清放大,比看原碑刻都要清晰,能真切的感受到大师用笔的轨迹和状态,甚至一些拓本根本表达不清的,非常细微的补笔、错笔、调峰以及牵丝映带能都看的清清楚楚。认真揣摩,当少走无数弯路。望书友分享、收藏此文,加以研究,相信会从此中寻到收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1沙孟海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读音】yuě

【释义】呕吐。亦指呕吐物

【举例】我撑死了,都快哕出来了。

1

  搲

【读音】wǎ

【释义】舀:用瓢~水。用碗在坛里~米。

【举例】再给我搲勺米来。

2

  鬻

【读音】yù

【释义】溢出

【举例】快关火,要鬻锅了

3

  醭

【读音】bú

【释义】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举例】馒头长醭了,不能吃。

4

  敹

【读音】liáo

【释义】缝缀:~贴边。~上几针。

【举例】袖口开了,敹几针就好了。

5

  谝

【读音】piǎn

【释义】夸耀;夸口。

【举例】就他,成天谝他的苹果手机。

6

  擓

【读音】 kuǎi

【释义】1、给…搔痒;2、挎

【举例】后背好痒,给我擓擓。

那个擓竹篮的小姑娘真漂亮。

7

  苶

【读音】nié

【释义】疲倦,精神不振,傻傻的。

【举例】本山大叔把范伟忽悠苶了。

8

  拃

【读音】zhǎ

【释义】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

【举例】这棍儿不够长,差一拃多呢。

9

  尥

【读音】liào

【释义】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举例】这马一尥蹶子踢着我了。

10.jpg  潲

【读音】shào

【释义】雨斜落下来

【举例】还不关窗子,雨都潲进来了。

11  跐

【读音】cī

【释义】申斥,斥责。

【举例】妈妈跐儿了我一顿

12

  溏

【读音】táng

【释义】不凝固,半流动。

【举例】哇,我最爱吃的溏心鸡蛋。

13

  饧

【读音】xíng

【释义】面、糖等变软

【举例】等面饧好了就可以蒸馒头了。

14

  绰

【读音】chāo

【释义】抓取

【举例】快跑,他急眼了,绰棍子了。

15

  扽

【读音】dèn

【释义】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举例】快来人啊,我扽不住他啦!

16

  熥

【读音】tēng

【释义】把已经熟了的食物再加热。

【举例】馒头凉了,熥熥再吃。

17  趿

【读音】tā

【释义】拖着鞋子。

【举例】你再趿拉个鞋走路,就摔死你!

18  薅

【读音】hāo

【释义】去掉之意。薅草即拔草。

【举例】诶!你给我撒开!薅头发算啥能耐!

19  剌

【读音】lá

【释义】划破,拨开。

【举例】这衣服真结实,有刀都剌不坏。

按语:书法有书法的老辣天真,绘画有绘画的老辣天真。就“老辣天真”的感受而言,从书法中学习和绘画中学习是没有什么差异的。

1

  马尔克·夏加尔(1887-1985)生于俄国,入籍法国,早年的犹太人的习俗是其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他以98岁高龄度完了一生,他画作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由于他的国家要求某一种类型的艺术,他被迫远走他乡,在美国和法国之间徘徊。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

夏加尔作品赏析:

2 23 22 21 20 19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芈月传》正在发烧中,“学堂君”也来挤挤热,不过咱们不说剧情,咱们来嚼嚼“芈”字为何解。“芈”字现今很多人都没见过,更不知道芈怎么读?怎么写?

1

  芈的写法有一个演变过程,由最初的甲古文,到秦朝的小籇,一直发展到楷书,字体的变化还是挺大的。而且大陆和台湾对芈字的写法也不同。

2

  左边图为大陆写法,右边图为台湾写法。

3

  芈怎么读? 读[ miē ],[ mǐ ] 其解释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芈,为羊鸣;牟,为牛鸣。羊气上出为芈,牛气口出为牟。第二层意思:姓。芈姓。

《芈月传》里面的芈就是姓的意思,奇怪的是这个字平常遇到连读都未必会读,更别说有遇到这个姓的人,更少之又少,是不是这个姓在古代比较流行,而在现今已经基本消绝了呢?

其实芈姓是中国非常之古老的姓氏,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 季连、熊鬻子(芈熊髦)为芈姓的始祖。季连,上古时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楚国君主的祖先。楚人的主体是芈姓季连部落,楚王族、公族以芈姓季连部落后裔为主,其中又以鬻熊家族为核心。

芈姓为“荆楚十八姓”之祖。芈姓后来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那么荆楚十八姓”是那十八姓呢?以下:

伍氏、屈氏、项氏、蓝氏、麻氏、钟氏、左氏、靳氏、景氏、鄂氏、卓氏、能氏、庄氏、慎(真)氏、敖氏、荆氏、红氏、上官氏

而“荆楚十八姓”之后又再衍生单姓一百四十三个,衍生复姓一百一十二。可以说芈姓在现今已经遍布了大江南北,只不过现今常听到的多为芈姓衍生姓氏。

现在总算读懂了“芈”字。

4

  芈姓的名人有那些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芈八子

战国时期秦宣太后。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秦国三十六年。虽然最后被儿子夺回了权力,但是这位太后威风仍在,照样在王宫里豢养男宠,临了还想把心爱的“二爷”带去阴间殉葬,儿子连个话都不敢说。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秦惠文王后得到的封号。

熊旅

即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白起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我们都临习过字帖,《张迁》、《礼器》,大王、小王。

这叫喝了一口传统的奶。

1  喝奶的时候,谁喝的多谁就长得壮。

喝的多,在最初就是“像”。

“像”被大家所敬仰。

写“像”的人就忘了自己因为什么喜欢上了书法。

每天都在忙活解答谁不像,为什么不像,怎么写像。

后来“像”能换得别人请教时供养的精良的纸笔,和一些其他。

大家对“写像”就更加感兴趣了。

2  很快,有人说话了:

我们应该想想我们为什么喜欢书法?

有人就说喜欢“爹”的感觉:

我喜欢《兰亭序》儒雅;

我喜欢《祭侄稿》沉着涩劲;

我喜欢《蜀素帖》痛快;

等等……

于是和“写像”的那些人分成了两拨。

  对于传统,

3

第一波人说,你长得跟爹都不像,谁知道你是不是亲爹生的?!

第二波人说,瞧你怂样儿,你跟爹长一样,你以为人家真把你当爹看?

两拨人吵着闹着,相互横眼以对。

4  于是又有人说话了,

你看看你们俩,

一个脸像爹,一个脾气像爹。

像爹又咋了?

你给你爹活的一辈子?有意思吗?

你看看我,我就是我。我爱咋样就咋样!!

于是分成了三拨。

前两拨骂第三拨狗杂种,没个正样儿。

5
这个“爹”伸出手来想他们扇耳光,

扇这个不行,扇那个也不行,

掏出一点散碎银两,分成了三份。

给他们作今年的压岁钱,说:

你爹是个“人”。

你们不要只有“爹样”,也不能没有“人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