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范
千万别学书法,否则,你会发现自己开始追寻传统,摒弃快餐时代带来的所谓新鲜感!
千万别学书法,否则,你的手机和电脑都被闲置起来了,似乎毛笔和进步的快乐,总是伴随你身边;

千万别学书法,否则,你会发现你丢失了大量俗气,儒雅浑然一身,言辞谦逊,风流倜傥;
千万别学书法,很麻烦的,别人都会用钦佩的眼光去赞赏你,没有做好准备的话,你会害羞的;
千万别学书法,很麻烦的,会惹来大量书画朋友想认识你,长辈们也想结识你,每每畅谈不舍,你应付的来么?
你一旦爱上书法了,很麻烦的,你在公司要留心更多人,因为你的字漂亮了,老板喜欢了,人缘更好了,当然,会有人嫉妒了,所以你要慎重哦!
你一旦爱上书法了,很麻烦的,你要学会和异性保持距离,因为风度翩翩的你,太吸引异性了;
你一旦爱上书法了,你竟然会像古人那样,喜欢古典文学、古诗词、茶艺…
你一旦爱上书法了,你就变得更“多情”了,你的审美更高雅了,你的情趣更丰富了,更加儒雅雍容;
你一旦喜欢上书法了,你的思维根本停不下来,你总是想着百般变化,想着创新,想着不断更新自己!
如果你是小孩,别学书法,否则你就不喜欢网络游戏了,你那可怜的电脑和网友们,将被闲置和淡忘了!
如果你是小孩,别学书法,因为你小小年纪就变得理性和睿智了,这样会超过很多小朋友,成为大家的偶像哦!
如果你是小孩,别学书法,因为你的衣服容易脏,妈妈的牢骚和欣慰更多了,因为你饭前饭后,都在弄墨;
千万别喜欢书法,你一旦爱上书法了,你对都市繁华淡然了了。书法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好似知识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宁静,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书法,太神奇了!
千万别写书法,你一旦爱上书法了,千年汉字的重担,就成为你的责任了。你要想好。
尽管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你还是无法克制对书法之爱,你视若生命般,无法割舍。她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是的,她值得你用一辈子去爱她。
20世纪20年代,观众公认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为四大须生。后来高庆奎嗓音衰退离开舞台,谭富英崛起替换了高庆奎。50年代,余叔岩、言菊朋相继谢世,杨宝森、奚啸伯声誉日盛,在专业和票友中影响颇大,于是人们以马、谭、杨、奚为四大须生,流传至今。
这几位艺术家为京剧声腔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还潜心翰墨,挥毫写意提高艺术素养,常常与书画名家联袂创作,一时传为佳话。现搜集他们的几件书法作品图片供大家欣赏。
从余叔岩先生这张照片,其儒雅可见一斑

奚啸伯先生做人低调,对艺术要求严谨,其书法若在当今书坛亦能称独步。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曾发出肺腑之言:京剧方面我受恩于师,在书法上我也大享师惠,由于师父不弃,使我一直没有离开毛笔,否则一定会搁置起来。

释文
仲淹顿首:李寺丞行,曾□□□□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仲淹此中无□□,儿了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书来,专送上。近得□扬州书,甚问师鲁,亦已报他贫已安也,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正在此日矣。加爱加爱不宣。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释文
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斗鸡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壮士臂立绿绦鹰,佳人袍画金泥凤。椽烛那知夜漏残,银貂不管晨霜重。一梢红破海棠回,数蕊香新早梅动。酒徒诗社朝暮忙,日月匆匆迭宾送。浮世堪惊老已成,虚名自笑今何用。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北窗风雨耿青灯,旧游欲说无人共。省庵兄以为此篇在集中稍可观,因命写之。游。
后纸有明陆釴、谢铎、程敏政、王鏊、周经、杨循古、沈周题跋。卷中钤有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及“商丘宋荦审定真迹”、“陈宗后印”等鉴藏印章。
苏轼《寒食帖》卷,纸本,纵:34厘米,横:119.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释文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欧阳修《灼艾帖》纸本,纵25cm,横18cm,行楷书,6行69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修啓,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当代书法,趋之者众,可谓日趋火爆,此诚值得额首相庆之盛事也。然不乏虚火上升之弊,察其色,切其脉,发觉弊病颇多。数年前,书界识者曾撰文力陈书坛弊病,如今观之,此类弊病不但毫无革除之相,反而愈演愈烈,病状愈来愈多,病情愈来愈沉。略加梳理,似有十病,大胆作一疾呼,语或过激,情实可宥。
一曰僵:关键在于体制僵化。中国的书法体制仍然是“计划体制”。这个体制的基础,是以全国书展为主体的展览以及相应的评奖体系。书协的官方色彩非常浓重。书协组织也由此而带上了一定的“衙门色彩”。
二曰偏:“偏”是“僵”的派生物。书法形态和风格尽可以如同万物生长那样多种多样,自由发展,而无人为的贵贱高低之分。书法评选体制为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久而久之,却发展到偏一乃至极端,走上了“偏道”。之所以说“偏”,是因为这一机制导致一条重要原则,这就是:凡是入选“国展”的,便是“正统”的,便是“高水平”的,否则便是“野路”的,“低档次”的。所谓“国展”成为衡量书法家及书法作品水平高低的“强权”标准。或许书法当权者会说:我们并没有强令书法家们围着“国展”团团转,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尽可以“百花齐放”。然而,当“中国书协”成为书法家“朝野”之分的唯一标准,而是否入展“全国书展”又成为能否加入“中国书协”的重要标准(实际上近乎“唯一标准”)之后,书法家们难道还有其他选择余地吗?如果这根“指挥棒”出现偏差,书法大潮出现偏差就成为在所难免之事。
三曰媚:做人最忌媚态、媚骨,书法贵在风骨、风神,而书法一旦与“媚”连在一起,将是多大的不幸。书法看似一场全民运动,似乎机会均等。但实际上书法资源操控在少数书坛权贵手里,书法家们,特别是尚未出道的基层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们,为了获取在书坛的一席之地,不得不“摧眉折腰”事“评委”。国展、全国大赛评委操控展事、赛事,把神圣的书坛,变成了名利场。
四曰丑:书法在退化,退化得越来越丑,而且丑得冠冕堂皇,丑得理直气壮。原因在于,一些掌握着书坛话语权的人们,按照他们的意志,变换了美丑标准,把明摆着丑的字体,贴上“创新”、“流行书风”、“现代书法”等标签,然后宣称:这就是当今的书法之美。与其说这是“指鹿为马”,倒不如说这是“皇帝的新装”更确切。谁要是对这些“丑”字提出异议,只消轻易地给你扣上一顶“不懂”的帽子就行。
五曰浮: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深受“浮夸风”之苦,当书坛的“浮”症出现时,便令人分外忧虑。当我听说一位书协官员宣称:全国至少有1亿人在搞书法时,第一个感受便是:书法大跃进来了。如果说凡是动一动笔头的人都算是“搞书法”,“1亿人”也许并不夸张。然而,动一动笔就真的算是“搞书法吗”?写毛笔字的真的都是书法家吗?
六曰杂:书坛是个大杂烩,只要他想要这个名,就可以自命为书法家。特别是不少官员对书法“情有独钟”,以特殊身份“强势”进军书法领域,成为当今书坛一“景”。中国的书法传统,原本倒真是官员和书法家不分的,书法作为士大夫雅玩的“余事”,不少官员本身就是书法家。区别在于:古代的官员本来就是书法家,而现在则是先成为官员,然后顺手拿一顶“书法家”的桂冠戴戴。
七曰俗:百病均可医,唯俗难治。书坛之疾,其俗在骨。试举一例:一位行政级别不低的“狂草家”,“狂飙”一般惊现书坛,作报告,出集子,风光无限,真实水平,明眼人一望便知。然后,却有不少书坛权威人物,纷纷出面喝彩叫好。这位官员我也曾有过一面之缘,感觉还是不错的,不失儒雅之风,他对书法,确实是出于个人爱好。问题在于,凭他的身份,一“爱好”,别人便针对他的“爱好”“闹”起来。一般人瞎起哄可以理解,问题在于,书坛权威也无原则地跟着吹捧,除了“俗”气熏天,还能再说些什么!
八曰怪:有人用脚趾写字,有人用牙齿咬笔杆写字,有人把女子倒过来,用她的头发写字。可以说,凡是想得出的稀奇古怪的办法,都有人用过了。目的只有一个:博得别人的眼球。这种“怪招”,都只是小丑式的杂耍而已,与书法无关,或者说,它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怪”风之所以盛行,一个原因,可能缘于正道难进。
九曰贫:书画同源,书画往往密不可分。但我们应该看到书法与绘画,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固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学书法比学绘画要艰难,书法与绘画要真正成功,要成为大家,都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学书法比学绘画更难以入门,却是客观现实。在书画市场,卖画却比卖字容易得多,价格也要高得多。在一个区域,卖画致富者肯定多于卖字致富者。书法的确是寂寞之道,乃至贫穷之道。对于大部分书法家而言,如果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单靠书法肯定是难以度日的。许多书法家的主要收入,是靠办书法班,教小朋友学书法,这些书法班的小朋友中的佼佼者,靠书法上美院,毕业之后,可能仍然不得不走上他的老师办书法班教小朋友的老路。书法家这种物质上的贫乏,极有可能影响到心态,影响到操守,影响到对书法理想的追求。
十曰虚:越是物质生活贫乏,越容易激起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容易挖空心思去赚钱。当书法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那么书法家和手艺工匠,和商人没有什么两样,淡化和流失的是文化积淀。


(二)褚体的用笔与结字规律褚遂良书法用笔灵动,笔法变化丰富。他的书法,字的正侧、笔顺、以及字的大小都没有固定的程式可以追寻,他匠心的字形,和灵动的运笔,以及整体章法的轻松活泼之气,共同展示了褚遂良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的独特魅力。

苏东坡评价褚遂良道:“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3]他对褚遂良的书法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来概括,即“清远萧散”。这正是苏东坡所追求的书法意旨和他一生秉承的人生态度。褚遂良书法在唐朝时期当属于最为秀丽的书风了。
二、楷书传世作品赏析
他的楷书传世作品有很多,主要有《伊阙佛龛》、《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倪宽赞》等。
(一)《伊阙佛龛》

《伊阙佛龛之碑》是摩崖刻石。摩崖刻石的环境都比较险跋,峻峭,所以它的完成时间比较迅速,因为没有办法花费大量时间去细心雕刻,因此它的细腻程度是不如碑刻的,可是它的气势之恢宏,是碑刻不可比拟的。摩崖刻石字形比墓志大,气势恢宏开张。从整个作品的章法看来,十分震撼。它虽然不如碑刻处理的那般细腻,但细看它的起笔收笔处,是交代的非常清楚的,更为难得是行气的贯通。单看一字,每一字处理的都颇有趣味,故意求险,险中做稳态,横画均有弧度,使字不显笨拙,而洋溢着轻快活泼之气。
(二)《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共21行,行42字。存西安大雁塔。此碑共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文。是表彰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后一部分为《述三藏圣教序记》由高宗撰。
此碑是褚遂良晚年作品,最能代表褚遂良书风,流畅婉转,仪态万方。褚遂良在书写时起笔的时候施以逆笔,然后回笔,转锋。灵活的用笔都使褚遂良的书法显得轻松自然,不局限于继承原有的固定的的程式。故张怀瓘赞曰:“美人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4] “美”字将褚遂良的书法形容的十分贴切,他的字形结构是尽善尽美的,此碑字迹美妙绝伦,用笔精致细腻,而又不乏夸张之态。此碑是当时富有盛名的刻手万文韶刻制,刀法十份精湛,兼得褚书的神韵。文艺理论家丹纳《艺术哲学》中写道: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族。……在画家方面,鲁本斯好像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前无师承,后无来者。[5]
其中谈到艺术家的作品不是孤立的,意在表达艺术家的继承与创新。画家鲁本斯,是美学史上一个追求自我情感抒发的画家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所表现的都是他内心所追求的景象。即使是贫穷的村落,劳碌的人群,在他的笔下,都显得格外的宁静安逸。他从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众多画家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成就了自己技艺超群的画艺。他创立了巴洛克绘画艺术的典范,作品大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褚遂良和鲁本斯有着同样的学艺过程,褚遂良同样是广纳百家,取其精华。在对楷法有了深厚的认知,以及可以熟练于手之后,大胆的创立了一种书法艺术的新风尚。他的楷书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三)《阴符经》
传闻这本墨迹也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即便有这样的传闻,《阴符经》也还是广为流传,而且堪称精品。此帖具备了褚体楷书之特色,写得自然生动,仪态十分潇洒动人。笔法变化万千。《阴符经》相比于《雁塔圣教序》更趋于婉转,行意加重。一点一划,都透漏着灵动之气。字与字之间,行气的贯通更加连贯,给人一种字在纸上跳跃之感。整篇看来,粗细对比十分强烈,就算是极细的笔画,起收都处理的很到位。书家在书写时候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笔的顿挫、飞动、徐缓,都与书家自身的情感变化息息相关。所谓“字如其人”正是此意。此帖集隶书、篆书、行书、于一体。他追求汉字体势的变化,贵在神采、品格、无拘无束的高超。
《阴符经》它表现的是书家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书家只重通篇意境,以及强调的它作为欣赏品的美学价值。而非实用性以及功利性的一些追求。
(四)《倪宽赞》
褚遂良书《倪宽赞》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馆,纵25.6厘米,横576厘米。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等书家的跋记。这件墨迹作品与褚遂良的碑刻作品的风格都是自然活泼的。起笔轻捷,收笔沉着,结体十分精美。
此帖字形整体呈现出外拓之像。线条婉转流畅,每一个字都势态不同,仪态万千。观其笔法,可寻出隶意与篆意。起笔藏锋,收笔温润,以及横画,竖画的劲道,都有篆隶之笔意。可谓是当时难得的佳作了。此帖的书风极富储体之风采。它没有《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风格强烈,可从它每一个字的起收笔以及捺笔之中,都可以明显看出储体之独特的风采。相比于这两个帖,《倪宽赞》更趋于沉稳,老练。给人一种安详温和之感。
后世师承褚遂良书法之人颇多,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称“初唐四家”的薛稷,师承褚遂良。《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品。其字体之舒展,气势之开张,从中可以看出受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和《倪宽赞》影响较深,集褚书风采于一身。
结 论
书法本身是一种艺术创造,自古以来,各书家自成一家,独具风采,褚遂良开启了人们对于美的新的探讨,是楷书史的重要的里程碑。褚遂良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楷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雁塔圣教序》、《阴符经》、《伊阙佛龛碑》等。他的作品都是极富灵动之感,笔法自由流畅,章法富于变化,字势各不相同,他开辟的书法美的新风尚,对后世影响很大,且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的楷书结体往往通过复杂有力的节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变化。一直到今天,他的作品都焕发着极其夺目的光彩,他是我们后辈学习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