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相逢人不见

若知是梦何须醒

纵然梦里常幽会

怎比真如见一回

——小野小町

2

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的我们,即使被赋予了一切即时沟通的可能性,却仍要面对日益凸显的爱无能孤独感,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恰是一段命运感的爱情,这就是新海诚给出的答案。

新海诚时隔2年再发的新作《你的名字》持续霸屏中,剧情想必大家都已熟知,今天小编想谈谈《你的名字》中温暖神秘的和式之风

5

故事的来源是小野小町的一首有名的和歌“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透露出一种日式的细腻温情,符合整部电影温暖的色调

在《小仓百人一首》中小野小町画像是:身穿艳丽的宫廷礼服、丰满的双颊上垂着黑黑的长发、眼睛细长、高鼻梁,是一个典型的王朝美人

4

片中出现的宫水神社祭典神隐结绳口嚼酒灵体等等传统元素,无不与东京的现代文明相撞击,通过一张张分不清楚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的图画,新海诚向观众展示了过去和现在的日本,温暖清新明丽对比都市的快节奏。

8

剧中糸守镇在千年前和千年后都遭遇陨石的袭击,片中把这场灾难与宫水一族“灵体互换”的经历挂钩,认为一切就是神明降下的神谕

“黄昏之时”这个概念来自《万叶集》里的一首诗歌:“九月露沾身,待卿于黄昏。纵使时间流转,我还记得你。”《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能够相遇,是因为黄昏是白昼和黑夜的交界处,在民间传说里是妖怪出没的时间,因此“黄昏之时”最适合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3

在三年前电车相遇时,三叶就把头绳送给了泷,泷后来也把它当作护身符一样系在手上;三年后的见面,终于物归原主。正是在三年前三叶把头绳留给了泷,三年后的泷才能凭借结绳“黄昏之时”与三叶跨时空见面,不再是遗憾的电车尴尬相遇。

640

你的名字

我的心事

最冷的冬天

最暖的相遇

投

一旦出现

再无法

忘记你的名字

墨池 定制  和风蜡染笺

▼▼▼

【颜值Show】


IMG_2694(20161215-110527)

IMG_2695(20161215-110626)

IMG_2697(20161215-111305)

墨池定制 和风蜡染笺之米白款

尺寸:35×138cm

数量:5张一包

价格:24元(原价30元,上新8折


IMG_2700(20161215-111808)

IMG_2701(20161215-111840)

IMG_2702(20161215-111942)

墨池定制 和风蜡染笺之纯白款

尺寸:35×138cm

数量:5张一包

价格:24元(原价30元,上新8折


 

 【品质Party】

IMG_2706(20161215-112500)

IMG_2705

选用上好的蜡染笺,经过和风风格的染色,腊染笺纸质温润、平滑,色泽均匀,气质高雅华贵,具有较强的防蛀、防霉及抗老化性能,折叠不落粉、断裂。适于书画作品的长期保存。用于书写,不损毫、不滞笔、不拒墨,字迹乌黑。

拍手

其实

世间所有的邂逅都是久别重逢

你不必日日记得他

因为

只要动动手指

就可以拥有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 商城客服微信: mochishangcheng

授课时间:2016年12月17日15:00-16:30
直播平台:映客
听课入口:授课微信群
学费:1元(第一节课)
上课流程:支付一元听课费-进入授课微信群-上课前群内公布听课密令-复制密令-打开映客APP-观看视频直播授课。
软件准备:微信、映客
下载映客:苹果手机可以到AppStore中搜索,安卓手机各大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登录映客:可以通过微信登录的方式登录到映客中。
互动:授课中可以直接在映客APP中完成与老师的互动交流,课后依然通过微信授课群交流。
为什么要下载映客才可以看直播授课?
因为咱们这次要私密直播,只有付费报名的同学才可以上课看视频,而映客的私密直播只能在映客里面看。
没时间看直播怎么办?
课后通过墨池公众号观看回放,回放不需要下载映客即可观看。
去哪里下载映客?
www.inke.cn 看本文最下方说明。
怎么去上课?
看本文下面的上课流程详解。
电脑上可以看吗?
不可以,映客没有电脑版客户端,其网页版也不支持观看私密直播。
麦嘉

有疑问请联系小欧或麦嘉微信

上课流程详解-简单三步去上课

第一步、下载映客APP,图标是右侧这只梳着分头的猫头鹰,大家可以选择用微信账号进行登录,方便快捷(哪种登录方式都可以,任选其一即可)。

411185789950956488 859815709381057674

第二部、复制密令。授课当天我们在授课群中公布上课密令,您需要复制好密令(长按即可完整复制),然后打开映客APP。

588734686394890290

第三步、打开映客。有了复制好的密令,打开映客就会直接提示是否要去看直播,点击“立即查看”,即可前往上课。

388774623068395107636682540334710229

直播过程中您也可以点击下面的按钮进行互动或者送礼物~

636682540334710229_副本

简单三步,下载映客APP

第一步,打开映客首页 http://www.inke.cn/
第二步,点击下载
第三步,点击普通下载(苹果手机稍等片刻后跳转到AppStore进行下载,安卓手机如果有应用宝直接点击“安全下载”,如果没有应用宝点击“普通下载”)
OK,静待手机安装好映客即可。

913467708075341174_副本

微信截图_20161214184245

1481712068(1

石云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曾获“桂林市青年文艺奖”,被提名为“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大展;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出版有《初中必背古诗文硬笔字帖》(漓江出版社)。

微信截图_20161214184713 微信截图_20161214184733 微信截图_20161214184748

石云端
【附部分展览作品】

1

***

34846854997856435

***

135570688347643887

***

169041988777258200

***

489609952678566764

***

502756210697876315

***

591806601567030696

***

614179935808051783

***

652013502549724224

展览地址:苏州站对面(平四路笛岸台)

516963761913091669

笔法琐谈之7:紧收

姜夔《续书谱》说:“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成为关于收笔的金科玉律。刘熙载《艺概》也说:“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因为行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每一点画总是有起、行、收的过程,如果收笔不到位,则下一点画的起笔也势必无从谈起,这就像环环相扣,缺一环,则整个链条就会断。况且,收笔不到位缺的不仅仅是一环,而是每环都有缺口,自然整体零散,满纸狼藉而不可收拾。

我认识的一位书法家曾向一位著名书法家请教,如何从作品区分书法家与爱好者。那位著名书法家说:只要看收笔。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于收笔。这位书法家的话,应该说是经验之谈。

技术过关的书法家,收笔必是到位的。收笔说起来轻松,其实并不容易做得到位。所谓到位,一是坚实;一是自然引动下一笔。刘熙载拈出一个“紧”字,强调的是不松懈,即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还有一层要求,就是为下一笔创造条件,自然引带出下一笔,让下一笔得势得力。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我们不妨拈出“到头”二字概而言之。姚孟起《字学忆参》说:“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所谓“笔能提直”,不见得指笔杆竖直,而是说写一个字,笔锋经过顺逆运动之后,恢复原位,如果笔锋偃卧疲软,那就是行笔出了问题,收笔处当然就无法“送到”了,其力量也就不可能“到头”。 蒋骥《续书法论》说:“尝观米老书,落笔飞动,运笔常如跳丸舞器,故灵妙不测,矫变异常,绝不规矩正格,然至末笔必收到中锋。”也是这个意思。

与正确的收笔相对,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其一,有头无尾,顾头不顾腚。梁巘《评书帖》云:“作书不可力弱,然下笔时用力太过,收转处笔力反松,此谓过犹不及。”粗知起笔、行笔,而轻忽收笔,最有可能造成这一问题。下笔时气势不小,而收笔处轻飘无力,虎头蛇尾,“钉头”、“鼠尾”的病笔是最明白的例子。这一错误不是在收笔处突然爆发的,而是在行笔过程中已经开始酝酿的。前面我们说过,即使一点,也要三过其笔,点画要有一个绵劲的书写过程。做到三过其笔,才能称得上字中有笔,否则点画没有筋力,就谈不上“笔”。而收笔轻忽之后,最直接导致的,可能是下一笔起笔露尖,致使浮薄、轻佻,点画不干净,厚度不够。写行草书时,有时预先估计了点画的相掩盖之处,往往在收笔处草草带过,以为不影响最终的效果,这种自作聪明往往养成点画荒率的毛病。看古人法书,任何点画都是“到头”而完整的。因为不到头,那么下一笔就毕竟是没有来由、信笔书写的。读帖时注意古帖中的“目”、“自”等字,中间二横或分写、或连写,古帖中是交代清晰的,而今人却往往含糊其辞地就带过去了。朱和羹《临池心解》在谈到“忽笔”时说:“临池切不可有忽笔。何谓忽笔?行间摺搭稍难,不顾章法,昧然一笔是也。忽笔或意无疵,然与其忽略而无疵,何如沉着而不苟?盖笔笔不苟,久之方沉着有进境,倘不从难处配搭,哪得深稳?”如果收笔处不到头,所导致的,可以说笔笔都是忽笔,都是昧然一笔,没有充分的把握。笪重光《书筏》说:“人知起笔藏锋之未易,不知收笔出锋之甚难。”可谓甘苦之言也。

其二,偏面理解“藏头护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把每个点画都写成一个封闭的样式。过去,由于篆隶书墨迹的失缺,人们理解篆隶书的点画都是封闭的。既然每个点画都是“藏头护尾”的,则书写时,必然是笔笔断而后起,点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有所割裂。我们在“藏露”一节中,曾引用沃兴华《论笔法》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甚是精辟。针对“逆入回收”造成的千人一面及点画间联系割断这两个误区,沃兴华《论笔法》又说:

针对这两种误区,汪(沄)的《书法管见》指出:“书诀中所谓‘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一着迹便死矣。”主张逆入回收的笔法不宜说得太死板。董其昌也看到这种毛病,提出了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办法,《画禅室随笔》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只有将起笔的“逆入”看作是上一笔画的继续,将收笔的“回收”看作是下一笔画的开始,也就是在上下笔画笔势连贯的基础上,逆入回收才能成为“真言”。

过于强调逆入回收,并非没有做到“紧收”,而是紧得过分了,过犹不及。

其三,只知运行,不知留驻,无头无尾,一味萦带。在不知法度的前提下,率尔学行草,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往往看古人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法帖,惊骇于其急风骤雨之势,而不知所致之由,跟着感觉走,就成了描摹行笔路线的所谓草书。孙过庭《书谱》说:“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草书尽管以使转为务,而毕竟也是点画组成,苟无点画,便不成字,只是符号耳。姜夔《续书谱》说:

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相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规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张旭、怀素固以《古诗四帖》、《自序帖》为巨迹,而入门便学,易成痼疾。(《古诗四帖》有论者以为是伪帖,《自序帖》有论者以为不是真迹,不去管他。)要理解两帖,自然需要看张旭、怀素其他帖。怀素《论书帖》、《食鱼帖》、《苦笋帖》及《小草千字文》具在,法度精严,固不待言。据米芾说,《淳化阁帖》王献之两卷中,羼入张旭数帖,其开阔雍容之气,自与王献之有别,而既可羼入,也侧面说明张旭与二王实为一脉相承也。识得张旭、怀素此等字,才可言狂草,否则直是不入门耳。

唐以后作大草者,最能“作草如作真”,对点画意义强调最明显者,大概无过王铎。细看王铎草书,处处行,处处留,点画形态在造次颠沛、呼天枪地之中,精微谨严,不留毫发遗憾,诚可谓神乎其技。他的每一个点画完备圆满,收束自然是帖切恰当的。当然,魏晋人书,乃至唐代张旭、怀素,更加玄远微妙,他们似乎不以点画为意,而只是目见全局。他们在略不经意中做到准确,全篇浑然一体,举重若轻。相对而言,王铎就不免经意乃至刻意,留下些斧凿之痕,这是时代限之吧。傅山草书没有王铎严格,有时有点佯狂作秀的意思,因此居多作品不及王铎,然而偶有合作,也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甚至侵侵然高于王铎,个中因素,大抵在此。也许正是王铎有迹可寻,他为后世提供了方便法门,可以化育千万,成为广大教化之主。大匠示人以规矩,王铎还是做到了。

欲做到紧收,必注意末笔。蒋正和《书法正宗》说:“行草纵横奇宕,变化错综,要紧处全在收笔,收束得好,只在末笔。”末笔不仅起到收束一字的作用,更起到引领下一字的作用,这就要求不仅做到“到头”尽势,还要考虑到下一字的起笔得势。如孙过庭《书谱》中的“晦朔”,“晦”末笔直顶到头,并不提笔结束,而是转笔后继续前推,宕开笔锋,然后翻转接“朔”。孙过庭末笔这种写法,可以说比比皆是,看似繁琐,实则是为了方便。再如断开的二字“家后”,“家”末笔并不向下引带,而是随势继续向上转去,形成一个弧形。这个弧形的饱满圆劲,说明他的笔力到头,是紧收,无松懈,而向上出锋收束,显然是为了在空中再形成一个翻转,利于“后”字的切锋下笔。

至于连绵大草,形隔理不隔,也无非如此。点画有起结,字有起结,字组有起结,行有起结,每次都能“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便是所谓一笔书。诚如是,则以收笔作为衡量技术含量的重要标志,不亦宜乎?

笔法琐谈之8:方圆

方圆有两个指向,其一指起笔;其二指转折。

关于起笔方圆,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我是不同意、或不赞成所谓画三角形式的方笔起笔的。所谓方笔,乃是侧锋;所谓侧锋,也便是斜向下笔,然后迅速打开笔锋,继续书写。而在点画书写过程中,毛笔也不可以当刷子用,打开笔锋之后平铺直叙地写下去,而是随着点画的书写过程,毛笔有自然的转动,合于运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无锋不侧,也便是无锋不中。而所谓圆笔起笔,无非是承接上一个点画而起笔时,有一个反方向的回锋动作,从而使起笔处近于圆形而已。有的人写字,特别是写篆隶书,每一个点画,都从反方向下笔,画一个来回,从而形成所谓圆笔起笔,我看也是误解,大概是可有可无的。起笔方圆,取决于行笔习惯和点画所处位置。从视觉效果来看,方笔显得冷峭,而圆笔显得厚重;反过来,方笔容易显得生硬,而圆笔容易显得软弱。这在前文,特别是讨论“藏露”时,已经讨论过,此不赘述。

凡言用笔,首辨方圆。方圆之分,形貌外须注意其使转之迹。方者多折,断而后起,昔人譬之为“折钗股”。圆者多转换而不断,昔人譬之为“屋漏痕”。

胡小石所谓“方者多折,断而后起”,看似武断,实则准确。即使以“筋”著称的颜体,如《颜勤礼碑》,其折法也大抵如是。如“君”、“群”、“里”、“隐”中的横折,尽管书写时未必断而后起,但以断而后起的方法,都是可以写出的。像“日”的横折,显然并未断笔,折时有顿挫,也有转的意思,可谓之折中含转。大抵所谓折法,其实质是两笔,断而后起,或者并不提起笔,通过顿挫而再作一画而已。呈曲线的点画,如卧钩,当然是转笔写成的。当然,楷书、行书中折法多些,而草书中转法多些。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多到一幅字,少到一个字,毕竟都是转折并用的。正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说:“盖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然此言其大较。正书无圆笔,则无宕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故又交相为用也。”不同书家,转折有所偏胜,也便形成不同的风格面貌。如同样是行草书,欧阳询《卜商帖》就多用折而偏于方,八大山人手扎就多用转而偏于圆。

至于方笔如何写出,圆笔如何写出,唐以前人似乎少有论及,这些苛细的理论,往往后起。方笔既可断而后起,则另起笔时,也需切锋下笔,打开笔锋;即使并不另起一笔,而是顿挫以调整方向,也无非是略微驻笔,收拢笔锋,调整方向,然后再打开而已。如《书谱》中的“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断而后起;“庶”则是顿挫折笔。“广字头”的顿挫折笔并非横画没有收笔,而是照样收笔;收笔之后笔锋上移,然后斜向下笔,打开笔锋接撇画。如果横无收笔,则撇必无起笔,中间含含糊糊过去,也就折不是折、转不是转,不是方也不是圆了。也许是为了强调横画收笔,那种在“肩”部画一个三角,弄得跟垫肩一样的做法,则过犹不及,实在没有必要。许多初学者在临帖时,甚至反复顿挫,务必让肩头显示出来,结果弄成关节肥大的样子,正可谓脱裤子放屁也。相对而言,转法似乎小动作要少一些,只是画弧而已。但转的过程中,要避免刷子式的画弧,画出规整、“等宽”的墨线。画出等宽线的现象,在篆书中最为普遍,因为“篆尚婉而通”,以写圆为基本规范。但是,此圆非彼圆,毛笔的运行,与圆规的运行,究竟不同。毛笔既有平面意义的画弧,还有笔杆与纸面角度的变化,以及笔杆的旋转。也就是说,书法中的圆,是三维空间里多种运动综合叠加的结果,而不是二维空间里平面运动的结果,尽管点画最终是平面的。

另外,不能写圆,不会转笔,遇到圆转的地方,只好前半截是中锋,而后半截就偏锋,那就更是基本技巧尚未掌握了。沃兴华《论笔法》里讨论过这一问题,照引如下:

四是环转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篆书上,明代赵宧光说:“篆法圆转相续处,若指不转,锋何粘续。”他主张通过指和腕的环转运笔,将笔锋慢慢地调整到中锋状态。清代王澍说:“一笔中往往有半笔正半笔偏者,如‘因’字、‘国’字之方,‘风’字、‘九’字之圆,不解提笔,则上半中锋而下半偏矣。换笔,谓将大指微拈笔,则锋自中也。”他主张为了保证转向的圆润流畅,运笔在转指的同时可以微微拈转笔杆。但是,这样写往往会流于软滑,因此遭到好多书法家的反对,他们主张寓方于圆,在转指转腕的同时略加提按顿挫,使线条有节奏变化和造型变化。刘熙载在《书概》中针对孙过庭“篆尚婉而通”的观点紧接着说:“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所谓的劲和节就是略加提按顿挫。王澍的字,强调环转,邓石如的字,转中带折。

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1

关于蜡染艺术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21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

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

31

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蜂蜡,很不好看。

4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

5

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图案!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6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染出了花样繁多花布

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布依、瑶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之间流传开来。

蜡染艺术

也是很年轻

他将

简练的造型、明朗的色彩

作为艺术元素

融进书法艺术生活

蜡染汉像拓纹心经专用纸

仔细欣赏哦


IMG_2675

IMG_2676

IMG_2678

墨池定制 蜡染汉像拓纹心经专用纸之长条款

尺寸:34×69cm

数量:10张一包

价格:24元(原价30元,上新8折


IMG_2680

IMG_2681(20161214-150224)

IMG_2683(20161214-150629)

墨池定制 蜡染汉像拓纹心经专用纸之格子款

尺寸:34×138cm

数量:5张一包

价格:24元(原价30元,上新8折

蜡染

IMG_2684

长条款 or 格子款

由你来选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也是一种静态的汉字表现艺术

它的在于整体和谐

毛笔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

纸上的舞蹈

又是诗意线条

随着12月的到来

墨池武汉见面会逐渐拉开序幕

微信截图_20161214182556

墨池 · 武汉见面会

指挥员

流程详情

时间:12月21日,下午7点-9点

内容:

墨池学院导师陈才俊《汉隶的临创转换主题演讲》

墨池学院导师毕云扬《二王行草书笔法主题演讲》

彩绘

陈才俊,别属一东,号耕云堂、楚堂、乐斋。湖北省荆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作品多次刊发于《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

笔

毕云扬,号凤山村人,斋号大意堂、逸楚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纪印社社员。

收费:30元

联系方式

联系人:任东      
微信号:dongdong637078      
联系电话:13830813368

见面会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创意宾馆(详细地址如下

地址

的1

点

一起相约

墨池·武汉见面会

不见不散

7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

古之达人,高人一层,

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

——[明]袁宏道

人在完善人格的本能驱动下,总希冀在超越世俗的精神世界与自然实在的物质世界间寻得一个平衡点,或是一个结合点,而袁宏道口中之“情有所寄”正是如此。文人书房无疑正是此般“情有所寄”的最佳载体。

387986731660286187

“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到唐代,“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文房用器也逐渐兴盛起来。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是我国历史上对文房四宝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推动了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到了宋代,南唐归宗的翰林学士苏易简著《文房四谱》首倡“文房四宝”,也是宋初文玩清供风尚的发端

589849660936978747

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在其《洞天清禄集》列入十项内容,它们是: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画,但当时流行的文房器物远不止这些。宋代在流行文房清玩的同时,也开启了文房清玩收藏的先河。

文房器物到了明代时进入了繁荣期。其时,城市经济高度发达起来,文人阶层的迅速扩大,对书斋中的用器需求日益增强。民间工匠的社会地位有了相应的提高,从而使艺术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于是乎,许多文人雅士便将目光转向了这些既能实用,又能把玩的器物,纷纷编书阐述,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470010330322397546

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至清代形成了鼎盛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实用价值,也被观赏与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玩”

文房清玩,形微体轻,与重器大件相比,实属小器物。然而这些小玩意,却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知识载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它丰富的功能,独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态的制作工艺与材质,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晶位高雅的艺术世界,也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681606345237399887

而正是这些“文玩”的加入,给文人墨客营造了一个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同时与书房的人文情境相互融合,塑就了至善至美的生活体验和道物一体的生命感悟。

丰富中见朴实,淡雅间蕴简练。

875067127639030808

笔挂是挂笔的一种器具。古为横长式;现座底以稍重的木、石、金属等制作,中有一柱杆,上端用与底座相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而成,重量要轻,多为圆形、半圆形、菱形、多边形等状,上布有均匀对称的小钩,以利于挂笔用,故此称笔挂。

360截图20161213143249871

墨池 定制黑胡桃木黄铜创意笔挂

上线咯

475876211080409989

610883177873438819

16

墨池 定制黑胡桃木黄铜创意笔挂

尺寸:24cm×4.5cm×41cm

材质:黑胡桃木、黄铜 

价格:94元(原价118元,上新8折)

墨池定制笔挂以优质的黑胡桃木为底座制作而成,中有一柱杆,选用优质黄铜材料制作而成,以利于挂笔用,故此称笔挂。选料优质,造型优美,简约而不简单。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为书房增添一丝美感。

简单而不失大气

新颖中蕴含着古朴

这样的笔挂

需要犹豫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双11已相送千里

双12是不是又在蠢蠢欲动

没错

12月12日墨池商城

全场8折

绝对惊爆你的双眼

惊呆

知道你们胃口大

8折满足不了你们

你们想要的优惠都在这里

sjj

1

墨池专供墨系列毛笔 墨痕、墨客、墨岚、墨妙、墨境各一支

2

墨池 【墨意】墨池专供 铁线篆 精选羊毫毛笔 少量加健 (1支装)

3

墨池 楷书 临习专用纸 (一)

4

墨池 宣纸 楷书 临习专用纸 (二)

5

墨池 玄宗墨液

6

墨池 花草茶叶云龙皮纸信笺

7

墨池 定制 2017年蜡染笺洒金宣纸挂历

8

墨池 古风花鸟图

9

 墨池 四尺对开复古笺

10

墨池 四尺麻宣



喇叭 (2)购买须知

拍下一件,系统发货时会默认发出两件相同产品,

每款买一送一的产品每个用户限买一件.

mai

淡定

你以为双十二就这样

no no no

压轴大戏登场

bai

baikuan

喇叭 (2)

▼购买须知▼

拍下两件相同产品,系统发货时会默认

发出三件相同产品不限量,多买多送哦

mai2

吼不动了

那就

下手吧

精选十款明星产品链接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笑脸

商城总链接

淘宝总链接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除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的产品外,其余产品通通8折哦!!!

(培训类除外)

2016年就要随风而逝

有多少人此刻的心情灰常沉重

因为

1

从现在起开始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先减肥20斤争取不留遗憾

如果错过双十二

就等于错过了整个“2016”

cuoguo

双十二不玩虚的

怎么玩

扫码加入 墨池双12活动群

一大波福利即将袭来

22222

具体活动安排

扫码进群后

12月12日当天群内会有通告

敬请期待吧

兴奋

墨池双12!又来秒杀

12月12日12:00 – 12月12日17:00

整点秒杀会场

每个整点开售一款秒杀产品

激动

6个整点

单品秒杀低至12

每款限量10份,售完为止


12

 四尺三开宣纸

12

原价¥ 30.00   秒杀价¥ 12.00

限量10份 每款产品每个账号限购一个


13

 墨痕 小楷毛笔 1支装

13

原价¥ 24.00   秒杀价¥ 12.00

限量10份 每款产品每个账号限购一个


14

 小行草临习专用纸

14

原价¥ 30.00   秒杀价¥ 12.00

限量10份 每款产品每个账号限购一个


15

 墨境 行草毛笔 1支装

15

原价¥ 34.00   秒杀价¥ 12.00

限量10份 每款产品每个账号限购一个


16

 四尺对开明清彩绘万年红

16

原价¥ 40.00   秒杀价¥ 12.00

限量10份 每款产品每个账号限购一个


17

 墨池文房首款墨汁 红星监制 450ml

17

原价¥ 26.90   秒杀价¥ 12.00

限量10份 每款产品每个账号限购一个

B76_MJEULFMQK[DAZFW])JN

6个整点秒杀

错过了

就等明年吧

机智

ღ商城链接ღ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