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拾贝 • 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在荣宝斋书法馆举行
关注学术、关注市场、关注传承、关注创新。由荣宝斋主办,荣宝斋书法馆、荣宝斋在线、荣宝斋《艺术品》期刊承办的“荣宝斋书法讲堂|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于2016年11月5日下午两点半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这是荣宝斋坚持“学术引领市场”的系列活动之一。
刘正成先生就学术议题《挂轴:艺术书写成为书法主流》进行讲解。从五百年前挂轴条幅书法的纯艺术书写出现并成为主流以后,翰札书不被认为是书法的审美现象开始,刘正成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正面价值进行思考,即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及书写审美价值。
随后,王登科主持学术对话,对话嘉宾寒碧、张铁林、李笠、于明诠、张以国、曾翔、王文英、董国强就“翰札书法在传统与创新中的意义”进行对话讨论,现场氛围热烈,不同观点精彩纷呈。言恭达、欧阳江河也通过书面发言参与到对话中,表达了他们的见解。
为更好体现学术主题的实践意义,当天展厅内布置了刘正成先生《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家》与《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论》两套册页作品,内容取自刘正成先生对乾嘉时期的书家、书论的心得和新见,此二册几十开手稿,一气呵成,可视为刘正成先生治学读书的手札,与主题互相映衬。国际书协主席,韩国书艺联盟理事长李敦兴、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文化部原市场中心副主任孙盛军、荣宝斋书法馆经理宋涛及荣宝斋在线执行董事李春林等也出席了书法品鉴会。
本次活动还特别在荣宝斋在线微信平台搭建了直播室,并选出了四套展览作品于活动当天启动线上同步专场拍卖。学术讲座、学术对话、主题性书法作品相互结合,线下线上联动发力,我们希望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都能立体全面的了解“翰札”文化,感受书法艺术的价值及魅力。
刘正成先生现场发言
于明诠先生发言
寒碧先生发言
张铁林先生发言
李笠先生发言
张以国先生发言
曾翔先生发言
王文英发言
董国强先生发言
嘉宾合影
出版作品集
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论
陈寅恪先生有以诗证史之论,堪补王国维先生之二重证据法之不足,此册所评清从之论书,正可证清代之书法演帖消碑涨之实况。某可评者即某之艺术史新论,录之以供当世内家辨析可也,因跋其后。
丙申清明前一日,草此二册廿四论毕并记,正成。
蜀人刘咸炘《弄翰余沉》云, 书之多变,与诗文同。故其派别、风势亦可以论诗文者论之。乾嘉以前沿溯 唐宋元明,嘉道以后乃有反于六朝之说,正与文同。至光绪时六朝乃大盛。近更 有高论三代派别者,其流弊为高而幻、偏而蔽、夸而欺,正与何、李、王、李之 论诗文同。故眼广气平者多兼取唐宋,亦正与近世言中唐北宋诗者同意。吾论诗 文亦初高狭而后宽平,故于书亦初康氏之说,而后不尽从也。
邑人前辈刘咸炘者,蜀之宿儒者也,虽身处西隅而视野开阔,近世罕有此,其《弄翰余沉》 一书乃日人中田勇次郎先生编撰《中国书论大系》收入此书侪辈方醒,纵论所引此论对碑学理论持批评态度自可取也,然终不明碑学书风兴趣之艺术发展史缘由者,虽然评批精神足可嘉者也。
草堂论书之评刘咸炘,丙申清明前一日于松竹梅花堂辛夷花谢时,今日春风无尘可乐哉。正成。
中国书法网&墨池 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