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920

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丁卯农历三月二十二日,

金农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浙江。

因排行廿六,自称“二十六郎”。

起初,金家还挺富裕,

金农从小便有机会读书求学。

淳朴的民风与浓厚的文化气息,

赋予了这个农家少年过人的天赋和才情。

IMG_3921

金农 佛像图 天津博物馆藏


金农素怀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之志,

青年起便携友漫游苏浙。

37岁起开始远游,一玩便是十五年。

这段时间,他走遍了

齐、鲁、燕、赵、秦、晋、楚、粤之邦,

饱览了名岳大河,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IMG_3922

当然,旅游归旅游,

没钱吃饭了怎么办?

除了去僧院化缘、找朋友借钱外,

聪明的他,还组了个“流动地摊”。

金农自己当老板,有人负责雕凿纹刻砚石,

有人接抄写的活儿,

有人负责弹奏乐器,

还有专门给别人画墨竹的……

每到一个新地方,

他们便各司所长,以此筹措旅资。

IMG_3923

无量寿佛


在此期间,

他常常借书画、金石、文物的鉴赏机会,

遍访名流,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友。

其朋友上至名门公卿、富豪巨贾,

下至卖浆引车的贫民百姓,

主教九流无所不有。

朋友虽多,但他交友的脾气很怪。

瞧不起的人,不但话不投机半句多,

而且报之以白眼,更别想求得他的诗文字画,

而对情投意合的好友,

则从不以穷富贵贱取人。

IMG_3924

清 金农《杖锡摩陀尊者》

IMG_3925

与郑板桥下酒馆、逛窑子,情同手足

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

最有名的就数画竹子画出名的郑板桥了。

两人初次见面,就心心相惜,

感性的郑板桥更是说“杭州只有金农好”。

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夕”,

“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

这两个相见恨晚的才子,

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外,

个性脾气都特别相投,

常常结伴下酒馆、逛窑子,形影不离。

IMG_3926

郑板桥


虽说,两人性格很像,怪癖也都很多,

但金农比郑板桥要圆滑老到、灵活机动得不少。

比如说他回杭州老家,

当地的官员就送了他半船的花雕和莼菜,

一般说来,对于送来的礼物,

他都照单全收,

这一点喜欢互不相欠的郑板桥可做不到。

金农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

不拘小节,任性得很。

虽和这位人精儿关系要好,

这点精明,郑板桥是学不会,

或者说根本不屑于学,

所以可以赚钱的地方,郑板桥是肯定赚不来。

两人最大的不同,由此可见一斑。

IMG_3927

金农 罗汉图


IMG_3928

50岁仕途失意,从此人生大逆转

金农虽生性洒脱,不看重功名,

但受传统的入仕光宗耀祖观念影响,

内心还是有那么点期遇明君,

报效国家的小期待的。

IMG_3929

罗汉图


刚好,在他50岁时,

有人推荐金农应试博学鸿词科

(博学鸿词科是清康熙、

雍正年间为网罗汉族读书人的一种手段,

凡地方上博学多才之士通过举荐,

可以直接入京应试),

这对于金农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金农千里迢迢赶赴京师。

但天意弄人,

这场荐举应试因雍正帝的去世而终止,

在一视同仁的新皇帝乾隆眼中,

科举出身的科班文人才是正统的。

IMG_3930

罗汉诵经图


一场空欢喜的金农,

只得郁郁南归。

为人正直的好友郑板桥

在官场上失意的事情,

让知命之年的金农看清了官场险恶,

自此绝了仕意。

50岁之前,这位向来无拘无束,

极富野逸文人气质的男人,

并没想过要靠自己的才能、

自己的书画赚钱,但现在,

没有正当职业的金农

也不得不被穷愁困顿而烦恼,

不得不以出卖书画为生。

IMG_3931

高士图

IMG_3932

晚年卖画维生,穷困潦倒客死他乡

60岁后,金农没有回家乡,

而是选择了长居扬州。

商业发达、五方杂处的大都市,

有才、画工好的才子有很多,

为了在竞争中糊口生存下去的机会,

金农不得不在创新中找寻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在这种生计所迫的环境中,

金农就创造出了一种醇厚雅逸、

独属于他自己的书画风格,

开拓了我国书画的新境界。

IMG_3933

金农 达摩老祖


虽然,金农才气凌云,名列扬州八怪之首,

却不善经营,家道因此衰落。

故时常陷入乞食僧舍,或闭门自饥的窘境,

在食不果腹的时候

也不得不依赖贩古董、抄佛经,

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

也曾托朋友袁枚,求写彩灯。

金农中年丧妻,无子,惟有一女,

晚年的他生活颇为凄凉,

用他自己的话概括就是:

“余自先室捐逝,洁身独处,

旧蓄一哑妾,又复遣去。

今客游广陵,寄食僧厨,积岁清斋,

日以菜羹作供,其中滋味亦觉不薄。

写经之余,画佛为事,

七十衰翁,非求福禔,

但愿享此太平,饱看江南诸寺门前山色耳!”

下面这幅图是金农73岁时的自画像。

画中老者身着布衣,持杖侧身而立,

姿态笃定,神情超然。

其头部画法较为写实,具有肖像画的特征,

浓密的长髯,细细的发辫,矍烁的双目,

真实传神地描绘出金农本人

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

IMG_3934

金农《自画像》轴,纸本,墨笔,纵131.3cm ,横59.1cm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九月,

一代才子殁于扬州三生庵僧舍,时年77岁。

于金农来说,画画不仅是一种喜欢,

也成了“乞米”的手段,

而就是这种“和葱和蒜卖街头”的书画生涯,

也使他成为“扬州八怪”中的主将,

为书画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IMG_3935

金农 达摩

IMG_3936

诗怪字怪画怪,成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凭什么能胜任扬州八大怪之首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金农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诗书画上。

在金农心中,自己诗第一,

书次之,画又次之。

而他之所以为八怪之首,

不仅与他诗书画样样精通有关,

还与他样样都怪有关!

诗怪

金农的诗,格调高雅简洁,

深显古文功底而又极具灵性,

读来似歌似谣,朗朗上口,明白易懂,

犹如清月九霄,古寺钟鸣,清新而意远。

最出色的是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诗歌,

这与金农长期接触和理解、接受

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IMG_3937

金农作品

题字:回汀曲渚暖生烟,风柳风蒲绿涨天。

我是钓师人识否,白鸥前导在春船。


就拿他的咏蝉诗来说,

咏蝉历代不乏佳作,然而多为嘲蝉聒噪。

金农《孤蝉》道:

“枵腹无全饱,枯形非一朝。

遗荣守清节,不共侍中貂。”

刻画出孤蝉枯瘦凹腹的形象,

道出恪守清操的志趣,实为奇绝脱俗!

IMG_3938

金农作品

题字:山青青,云冥冥,下有水蒲迷遥汀。飞来无迹,风标公子白如雪。

IMG_3939

金农作品

题字: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

採菱复採菱,隔舟闻笑歌。

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

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IMG_3940

金农作品

题字:先生之宅临水居,有时垂钓千百鱼。

不懼不怖鱼自如,高人轻利岂在得。

赦尔三十六鳞游。

江湖游,江湖翻,踟蹰却畏四面飞鹈鹕。

字怪

他的书法

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

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

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

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

分外苍劲、灵秀。

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

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

令人爱不释手。

IMG_3941

金农 漆书 《云烟幽壑》

金农所创的漆书更是犹如惊天霹雳,

惊世骇俗,彻底突破了中国书法的传统法度,

在用笔用墨技法上达到了

一种大自在、随心所欲的创作境地,

表现出对‘柔靡之风’的强大冲击,

在当时书坛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影响。

IMG_3942

金农 漆书《王行事迹》


画怪

作为半路出家的旷代逸才,

他的画有一种醇厚稚拙、格调高逸的画风。

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

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

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

其梅、竹用笔奇拙,凝练厚重。

他画的月亮是这样的

IMG_3943

金农《月华图》轴,纸本设色,纵116cm,横54cm


《月华图》中只有一轮满月,

里面是凹凸起伏的阴影,

外缘放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芒。

画面赋色简逸纯净,却表现出画家强烈的感情。

金农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

以奇致胜,天趣自成,

展现出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画的僧人是这样的

IMG_3944

诗怪字怪画怪,再加之人够怪,

实为怪出了一个高度怪出了一个境界,

八怪之首,名副其实!

金农一生走遍大好河山

看惯了秋月春风,人情世故,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繁杂琐碎,

似乎却没有给他的作品

带来丝毫的世俗的沉闷气。

IMG_3945

相马图 立轴

晚年的他四壁皆空,

但也从没放弃过生的希望。

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态度一样,

充满着阳光般的朝气与活力。

在他的气质里,

永远有一股浪漫诗人的情怀、

不修边幅的风度

这也使他开辟出了一块

超越人生的艺术天地!

IMG_3946

 — END —

所谓“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处和锋变最大之处。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机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1

常规式

常规式的“发力点”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比如汉隶和唐楷比较典型。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

凡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凡楷书“藏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行草书中王羲之、董其昌、赵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赵子昂更趋于经典化,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其风格是工整、平稳和娴雅。

2

均衡式

均衡式的“发力点”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发力点。小篆一系比较典型,尤其铁线更为典型。朱耷、怀素的草字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发力点”的特征。

3

变异式

变异式的“发力点‘可能是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相当多的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点特征。与常规经典式的”发力点“比较,我们发现,它有的按常规”发力点“发力,更多的是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如以撇为例,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极为少见将’发力点”下移到别处,而北碑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

这种”发力点“的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现象。在行书体系中,在“发力点”上变异较大较明显的当属米芾、郑燮、王铎和张瑞图。米芾、郑燮和王铎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异变则走向了另类。

当运笔均衡发力时,锋变小,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重轻之异,其节奏也就不清晰明快;当运笔不均衡发力时,锋变跌宕,点画线形变化必然丰富,节奏自然清晰强烈。

4

在评价笔法的好坏高下时,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妙而奇巧,应该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标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

—— END ——

越来越多的考试开始采用“电子阅卷”,尤其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四月已经进入尾声,再有一个多月,检验莘莘学子学习成果的高考、中考就将如期而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考试答题卷上的那点事儿。

IMG_3908

电子阅卷,对学生的书写规范和答题习惯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也许很多同学还没有认识自己在考试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走近电子阅卷,看看试卷在阅卷人眼中呈现的样子:

IMG_3909

阅卷人在电子阅卷

扫 描

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IMG_3910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IMG_3911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IMG_3912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阅 卷

1、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改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

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此次零模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3、评卷误差的产生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

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a、危险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b、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c、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0分处理。


以下是网上阅卷中发现的考生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

一、字迹潦草

IMG_3913

Q: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A: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

二、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

IMG_3914

 

Q:试卷中有选考题,要求考生除了答出所选题目的答案外,还要在答题卡中将相应的选择题号涂黑,而部分考生出现答题内容与所涂题号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做,该题0分。

例如上面试卷,考生涂的是39题题号,答的却是40题的内容,只能得零分。

A:答选考题时,一定要头脑清醒,选定要答的题目一定要涂对题号,否则白费了工夫,还不得分。

三、超出规定区域答题

IMG_3915

Q:部分学生还没想好便匆忙答题,以至于格式没安排好,超出了该题预留的答题位置。在网上阅卷中,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A:答大题时,想好了再动笔,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要有条理,不能写了半天还没入主题,重要的东西没地方写了,再东找点地方,西找点地方写,结果不得分。

四、答案分块

IMG_3916

Q:有的学生答案布局不合理,内容分成了几块。“分块”现象容易导致阅卷教师漏阅得分点,造成赋分过少的现象。

A: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因此,书写答案前先确定需要书写的要点个数,规划好答案的整体布局,在书写前对答案打好草稿,然后从左上角往右下角书写,这样就不会出现图示的“分块”现象;备考过程中加强对高考非选择题答案的揣摩,分析答案要点有几个,答案依据在哪,为什么只答这几个要点等。做到答题时条理分明,避免书写之后又补充答案的现象。

五、答案不分层次

IMG_3917

Q:不少考生答一道大题时,没有层次,一口气写了一大段,让阅卷老师很难查找知识点。

A:对于一道需要答出很多采分点的大题,考生作答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这样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该考生思路是清晰的,便于得高分。

六、作图不规范

IMG_3918

Q:部分学生在答题卡上作图不清晰,要不过淡,要不就东一条线、西一条线,擦又没擦干净,显得很脏,这让阅卷老师很难辨识清楚。

上图中考生画光路图不用尺作图、光路虚实不分、不加箭头、不会作法线。

A:作图题要本着清晰、干净的原则,该用尺子的地方一定要用尺子,线条要重些,但又不能让其看起来显得脏。

七、出现删除符号

IMG_3919

Q:部分考生匆忙答题,答错了一段,便用删除符号大面积删掉。

往年高考中允许使用白纸“打补丁”,而现在高考则取消了“打补丁”。因此,很多学生感觉答题出现错误时,往往使用删除符号划掉部分字词,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思维定势。

高考阅卷有一个“采点得分”原则,即只看对的答案。只要不是同一句话中前后矛盾,那么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不会影响考生应得分数。因此,在不允许“打补丁”的前提下,已经书写的答案就不要使用删除符号。

A:1.如果答案中已经用数字标注①、②、③等,则无需进行修改。2.如果没有使用数字标注的习惯,则在认为要删除的答案前后标上句号,使其与别的答案存在并列关系。

如何规范答题、什么样的卷面才是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呢?一份工整、清晰的答题卡,无疑会给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具体包括以下6点:

  • 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 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 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 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
  • 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作业中注意书写规范

到考试的时候压力会减小很多

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

尽早学会规范书写!

才能在决定命运的大考中脱颖而出!

1_副本

“楚永蒼丞”铜印

2_副本

“楚永蒼丞”印面

3_副本

“楚永蒼丞”銅印,印面2.1×2.1cm,通高1.5cm。 
印銅鑄,方形,鼻紐。印文為漢篆字体,白文,兩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楚永蒼丞」四字。 印文中之「楚」系指西漢時之楚王國。《漢書?;地理志》載:「楚國,高帝置。宣帝地節元年更為彭城郡,黃龍元年复故。」《漢書?;楚元王傳》亦載:「楚元王劉交,高帝弟。漢六年,立交為楚王,王薜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 「楚永蒼丞」銅印 為西漢時王國官印。

4_副本

“山陽尉丞”銅印

5_副本

“山陽尉丞”銅印 印面

6_副本

“山陽尉丞”銅印,印面2.3×2.2cm,通高2.0cm。 
印銅鑄,方形,瓦紐。印文為漢篆字体,白文,兩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山陽尉丞」四字。 山陽為郡名,《漢書?;地理志》載「山陽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別為山陽國,武帝建元五年別為郡」。此印為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以后山陽郡都尉佐官之印。

7_副本

“右公田印”銅印 印纽

8_副本

“右公田印”銅印 印面

9_副本

「右公田印」銅印,印面2.1×2.2cm,通高1.6cm。 印銅鑄,方形,鼻紐。印面有陰文界格,呈田字格式。印文為秦篆字体,白文,兩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右公田印」四字。 「右公田印」銅印為秦王朝管理公田的官吏之印。

10_副本

“小廄南田”銅印

11_副本

“小廄南田”印面

12_副本

“小廄南田”銅印,印面2.2×2.2cm,通高1.2cm。 印銅鑄,方形,瓦紐。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及邊欄。印文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讀「小廄南田」四字。 印文中之「田」即指田官。秦簡有「大田」之官。《呂氏春秋?;勿躬》亦有「墾田大邑,辟土藝粟,盡地力之利,臣不如寧 ,請置以為大田。」之句。「小廄南田」銅印為秦王朝管理小廄官田的田官之印。

13_副本

“?丘左尉”銅印,印钮

14_副本

“?丘左尉”印面

15_副本

“?丘左尉”銅印,印面2.4×2.4cm,通高1.1cm。 印銅鑄,方形,鼻紐。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及邊欄。印文為秦篆字体,白文,兩橫行排列,右上起橫讀“?丘左尉”四字。“?丘左尉”銅印為秦王朝官印。

16_副本

「中官徒府」銅印 印鈕

17_副本

「中官徒府」銅印 印面

18_副本

「中官徒府」銅印,印面2.3×2.3cm,通高1.5cm。 印銅鑄,方形,鼻紐。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及邊欄。印文為秦篆字体,白文,兩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中官徒府」四字。 「中官徒府」銅印為秦王朝官印。

19_副本

「修武庫印」銅印 印钮

20_副本

「修武庫印」銅印 印钮

21_副本

「修武庫印」銅印,印面1.7×2.2cm,通高0.9cm。 印銅鑄,長方形,鼻紐。印面有陽線十字界格及邊欄。印文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讀「修武庫印」四字。 庫為掌管武器及車的機構,其主管官吏稱庫嗇夫。《秦律雜抄》即載「稟卒兵,不完善(繕),丞、庫嗇夫、……」。「修武庫印」銅印為秦王朝庫嗇夫所用之官印。

22_副本

「白水弋丞」銅印 印钮

23_副本

「白水弋丞」銅印 印面

24_副本

「白水弋丞」銅印,印面邊長2.5cm,印台厚0.6cm。 印銅鑄,方形,蛇紐。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印文保留有秦篆風格,白文,兩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白水弋丞」四字。 此印是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之官印,尚有秦官印遺風。

25_副本

[昌威德男家丞」銅印

26_副本

[昌威德男家丞」銅印 印面

27_副本

「昌威德男家丞」銅印,印面2.3×2.3cm,通高1.8cm。 印銅鑄,方形,瓦紐。印文為漢篆字体,白文,六字三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昌威德男家丞」。 此為新莽時封爵屬官印。印文中之「男」系指男爵,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一,《漢書‧王莽傳》載:「……于是封者高為侯伯,次為子男,當賜爵為關內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數百人。」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封王氏齊恐畬贋楹睿蠊椴」樽樱屄闉槟小允谟№h。」王莽時的封爵實是虛銜。王莽纂漢,襲取五德終始之說,標榜自己受命于天,神化其政權。他依《周官》、《王制》之文更改官制,廢除漢爵制,制定五等爵制與四等封地制,為其政權之合理性找尋歷史依據。

28_副本

「海鹽右丞」銅印

29_副本

「海鹽右丞」銅印 印面

30_副本

「海鹽右丞」」銅印,印面2.2×2.2cm,通高1.9cm。 印銅鑄,方形,瓦紐。印文為漢篆字体,白文,兩橫行排列,右上起橫讀「海鹽右丞」四字。 「海鹽」系秦漢時之縣名,《漢書‧地理志》會稽郡下中載「海鹽,故武原,有鹽官」。此為西漢時官印。

31_副本

「常樂蒼龍曲侯」銅印

32_副本

「常樂蒼龍曲侯」銅印 印面

33_副本

「常樂蒼龍曲侯」銅印,印面2.3×2.3cm,通高2.2cm。 印銅鑄,方形,龜紐。印文為漢篆字体,六字三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常樂蒼龍曲侯」。 此為新莽時太衛屬官之印。

34_副本

「渭成令印」銅印

35_副本

「渭成令印」銅印 印面

36_副本

「渭成令印」銅印,印面2.3×2.3cm,通高1.9cm。 印銅鑄,方形,鼻紐。印文為漢篆字体,白文,兩豎行排列,右上起順讀「渭成令印」四字,「令印」二字末筆下折,為西漢印文特點。 此為西漢時縣官印。

—— END ——

海报

意义何在

——2017年度书法提名展

参展艺术家崔勇波、巩海涛、童孝镛、张春晓、栾金广

开幕2017.4.27  14:30

展期:2017.4.27——5.11

地点: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798艺术区A区A04栋)

学术主持:胡抗美   

策展人:蔺道军    策划:王凯 

主办: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

协办:北京东联盛世宝文化有限公司

承办: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学术支持: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

5

巩海涛 照片

巩海涛

1970年生,字浩然,又字孟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庄子书画院副院长。现为胡抗美先生助教与助理、曾翔老师国家画院班助教、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创作艺术院客座教授。

书法作品自1995年入展全国二届正书展以来,先后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展览二十余次,2015年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心手相师”巩海涛书法作品展,2016年九月作品参展“旅京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书法提名展,2016年十月在枣庄博物馆举行“艺美枣庄”胡抗美、巩海涛师生作品展;出版有《巩海涛书法作品集》,《当代中青年书法行草书二十家行草长卷》、《水墨京南巩海涛卷》等。

巩海涛


51

崔勇波 照片

崔勇波

1971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中国书协首届“国学与修养”班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书代会代表,被授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作品获第二届全国草书大展三等奖、第二届全国隶书大展三等奖、第三届全军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原创作品“性灵派”大展最高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获奖提名、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提名、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等。

崔勇波


52

童孝镛 照片

童孝镛

1974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书法客座教授。2009年10月出任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尧山杯”新人展评委。中国书协第七届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曾获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一等奖、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中国书协)二等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军书法展(中国书协)二等奖、第二届北京迎奥运电视书法大奖赛(北京市书协)一等奖、成都军区庆祝建国5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成都军区)一等奖、北京军区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北京军区)一等奖、“走进青海”全国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优秀奖、“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江苏省书协)佳作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比赛(中国书协、总政治部)佳作奖、北京军区“廉政文化建设书画展”(北京军区政治部)一等奖、全军“廉政文化建设书画展”(解放军总局政治部)一等奖、建军九十周年全军书法展一等奖。

作品入展第二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提名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五届正书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草书大展、第六届全国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第四届全国草书展等数十个展览。

童孝镛


54

张春晓照片

张春晓

1975年生,字行之,别署大安堂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书法执行导师,中国书协考级培训中心高级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今日鉴藏》艺术顾问。

书法作品40余次在国家及省级大展中入展获奖:获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最高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墨舞中原”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第三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金奖;山东省文化艺术最高奖“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等。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九届国展、十一届国展、三届“兰亭奖”、二届手卷展、二届隶书展、二届草书展、三届行草书展、三届扇面展、首届册页展、六届新人展、“王羲之奖”等书法展。

在《人民日报》、《中国书法》、《书法报》等报刊及书画频道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及个人专题介绍。书作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张芝博物馆、宋庆龄故居、中国石油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春晓书法作品集》,《张春晓书法作品——楹联卷》,《张春晓书法作品——小品卷》、《张春晓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张春晓


55

栾金广 照片

栾金广

1976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行草临摹与创作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授、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庆印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

作品获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第二届翁同龢奖书法提名展(获奖)、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三等奖)、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大展(三等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三等奖)、首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翁同龢书法奖(获奖提名)、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赣粤高速杯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小榄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2004《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二等奖);2005《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二等奖);2006《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二等奖);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以及多次入展全国性重大展览。

栾金广

微信图片_20170425165406

书法提名展

详 细 地 址

56

地图

— END —

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

在云来间

闻一柱香,听一首琴,品一瓯茶,抄一部经

感受古人儒雅墨香

体会内心一份清净

timg

心浮气躁的时代,气定神闲是一种奢侈,静心专注是一种考验。 

“沐手抄经如面佛”,抄经习字只要一纸一笔,便能让你放松紧绷的神经,如入忘我之境

IMG_3867

佛家说,以恭敬心抄经,可增添福慧,可庄严内心 

手抄心经还可以为别人祈福,适合为出门在外的家人祈福求平安。

领悟《心经》之要,便得般若系佛经精髓。

佛家认为,抄经可断杂念降低我执减少烦恼。康雍乾三帝王、赵孟頫、欧阳询、王羲之、弘一法师等古今大家名流,都选择抄经来修身静心

IMG_3869(20170425-103143)

抄经要求全身心投入,端身正坐,静默超然,体会经文。 

抄经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平心静气。在凝神静思间,你杂念渐消,清净平和。心安定了,便能摆脱烦扰,生发智慧,这恰是禅的本意所在。

IMG_3871

对于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人来说,看书走神、抓笔忘字,是常有的。 

练字,便是练心。临摹风雅书法,誊写经文字句,可以很好地磨炼你的耐性

挥毫泼墨间,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当你静心一事时,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

IMG_3859

浮躁当下,抄经非常适合人们日常修行。 

工作烦闷时,抄写一卷,平复心情,豁然开朗。

生活疲惫时,点一支香,斟一杯热茶,正襟危坐,摹写默念,抖擞精神,逸趣生活。

学习休闲时,以书法字体誊写经典诗词,潜移默化间,提升文化涵养。

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可达佛家禅定。凝神静气,聚力笔端,还能锻炼身心协调。 

9

线香

你会发现,静下来,不难

久而久之

抄经会让你拥有

不一样的儒雅气质清朗风骨

文人

如今

墨池 心经粉彩精裱册页折页

正式上线

让抄经习字成为你每日的静心修行

IMG_3851(20170425-101138)

墨池 心经粉彩精裱册页折页

尺寸:单页11*25cm

格子:1.6*1.6cm

规格:格子数量5*12   60格/页  共5页  300格

颜色可选:佛教黄 仿古色 万年红

纸性:半生熟

价格:24元(原价30元,上新8折

选用优质粉彩笺,传统手工艺精致而成,
纸性半生熟,不损毫,不洇墨。
造型优美,颜色秀丽。格子大小数量,
适合心经的抄写,小楷,小行草的创作等。

分割线

【佛教黄】

IMG_3870(20170425-103434)

IMG_3871

IMG_3873(20170425-103527)

IMG_3874

IMG_3875

分割线

【仿古色】

IMG_3852(20170425-101229)

IMG_3853

IMG_3854(20170425-101327)

IMG_3855

IMG_3859

分割线

【万年红】

IMG_3860

IMG_3861(20170425-102220)

IMG_3862(20170425-102238)

IMG_3863

IMG_3865

墨池 心经粉彩精裱册页折页

上新8折优惠

抄经生菩提,习字养心性

快抄一份

属于自己的心经

商城链接

淘宝链接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

墨池客服

《大观帖》

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11_副本

12_副本

13_副本

14_副本

15_副本

16_副本

17_副本

18_副本

19_副本

墨池特邀导师——夏碧波、傅绍尉、胡海峰

详解《大观帖》

详情如下

夏

傅

胡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

59

汉简书法实在是一个烂漫鲜活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个叫斯文赫定的瑞典人于光绪25年(1899年)首先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楼兰遗址中发掘到120余枚晋代木简而拉开序幕的,此后这个领域奇迹不断:

1901年在新疆于阗遗址、楼兰遗址
1906-1908年在甘肃敦煌
1930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古居延)、新疆罗布淖尔
1959-1972在甘肃武威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
1973年在甘肃甘谷、河北定县、湖北江陵凤凰山
1972-1974年在古居延海
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
1978年在青海大通
1983-1986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
1986年在江苏仪征胥
……

1

以上这些地方陆续发现出土了数万计的竹木简牍,从成书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西汉到东汉时期、且以西汉为多,故统称“西汉简牍书法”。竹木简牍书法的出土改写了历史。

西汉时期隶书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种隶书的普遍应用肯定有一段时间的演变过渡,即由秦篆到隶书的“隶变”。重大的文字变革——“隶变”能在短期内完成起码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在秦篆通行之际,下层民间已经孕育了隶书的萌芽。从出土汉简上看、西汉早期(文帝、景帝及之前)的简牍(帛)书——“古隶”,乃篆书的俗写体的简化,然从中已经可以看出、字体较前又有进化,成熟隶书的许多因素在这个时段日趋活跃。二是隶书书写的便捷使其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2

西汉中晚期隶书已经十分成熟,敦煌,居延等地汉简(书于武帝、宜帝、元帝、成帝时期)向我们昭示了隶书逐渐成熟的过程卜一般把书于宜帝时期的河北定县木简作为隶书成熟即“八分书”的标志),其特点是;用笔逆入平出,主笔呈“蚕头雁尾”之势,线条波磔明显;左下斜向,右下斜向的笔画收笔多上挑。结构横向取势,方阔平整,左右背分(背靠背,里对称状,八分即背分)。

线条的一波三折和体势的左右分展是八分书最明显的标志。浩瀚辉煌的汉碑体系——东汉隶书碑版(甚至包括具有鲜明个格特征的摩崖)也不过是西汉民间书体的进一步法则化、规范化而已,两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孔氏诸碑等都是八分成熟的有力表现。

3

二、“西汉简牍书法”的笔法流变展现了新书体笔法的初露端倪。其一是章草笔法。字势还是横向取势、但自然地削去了起笔的顿头,中途笔多为“滑”行,波磔明显减少(一些捺画收尾、长竖收尾、钩除外),点画的简省、连带开始出现。其二是行书、楷书、今草笔法。在一些字例中已能见到相对的行书、楷书笔法,笔画组合开始讲究粗细、形态的变化。有些字因速度较快,字内的笔画呼应和穿插避让、上下字之间的贯气等今草特征也有一定的规模。

4

“西汉简牍书法”中,《居延汉简》是一典型代表。

这一批简牍书法诞生在西汉晚期,有两万余枚,内容均为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这个地方古代属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居延汉简的名称由此而来。

相对于正规的刻石书,汉简隶书无疑显得草率,它不需要正规,需要的是时间和效率。从居延汉简的内容上看,无所不记:大到军务的传命交涉,贸易往来,小到被告的口供,甚至马匹管理…… 事无巨细,应有尽有。而且作为这些文书的书写者——军队中的下级官吏、甚至普通将士,常年在大漠风沙的吹打下,在落日长河的余晖里,他不会有文人雅士的优游和闲适,他只有粗犷和率真,在这无遮拦的世界中,却更能显露出人的本真和天性。

5

汉简隶书是草率的,但《居延汉简》中许多笔迹更草率,然而,它却带来了另一种书体的将要辉煌,那就是章草。

书写《居延汉简》类章草简牍书法,首先要明其理,晓其来源,即脱胎于篆书,所以线条的内质还是以圆浑遒劲为上。今人写简牍,只求其形,线条偏扁单薄,了无深趣。另外夸大突出笔道,如捺面的收尾、长竖、竖弯钩等,以为此类特征笔阃小深入,表现不了汉简的神韵,实乃恶俗至极,品质顿失。

6

“明理”之后,先深挖汉简书法的线性特征。《居延汉简》类简牍书法用意多在即兴而为,对于成熟隶书的法理,不是十分计较。所以其”性”大于“法”,即线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有规律的“藏锋护尾”,在汉简中不作过多的考虑,故常见起笔中侧多样;平势运行却含轻重缓急之变;收笔没有顿势雁尾,却具弹性美感。

再深究其章法布局之巧妙。汉简书法布局上不计疏密安排的既定规则,常常“犯界”——字与字之间的碰撞,这是后世书法布局的大忌,特别是成熟的草书类作品,然汉简却因此获得了黑白空间对比的另一层神韵。

7

另外一个问题,即过于潦草。须知草书不等于“潦草”,它有一定的法则,这种法则在汉代人看来也许不是一种技巧上的规定,只是随性而至,然而到了后来,在书体演变的漫漫旅途上又有新的征象,“相对于汉简隶书(如古隶)而言,章草又是更草率、更不正规的;而汉简隶书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正规者,其间所包含的正草关系及互相间的转换,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人地思考书法史上的种种现象呢?”

—— END ——

11111

微信图片_20170424163826
王玺书法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师从中国美术学院吕金柱先生,先后受教于启蒙恩师曹贵生先生,南京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诸师,张羽翔先生,范振海先生等国内名师。0

出版《中国书法考级规范教材(上、下册)》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11月 发表《钱松篆刻另议》于《群文天地》杂志2013年7月
《我的创作过程》刊登于《中国书法》杂志2015年9月
授予表彰
被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授予“2015年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奖”
被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授予“2015年度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
被《中原书法》杂志评选为“《中原书法》杂志读者最喜爱的书法家”

9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最高奖)
第四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最高奖)
第二届“同和杯”全国书法展 一等奖
“王冠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二等奖
“米芾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二等奖
“岭南白沙奖”全国书法展 提名奖
第二届“会师杯”全国书画展优秀奖
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 三等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首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太极杯”全国书画大赛
“优恩秀杯”全国书画大赛

8

1493004538_15

1493004537_6

1493004536_2

1493004537_10

1493004537_8

1493004538_12

1493004538_13

1493004538_16

1493004538_18

1493004537_3

222

5月7日 16:00

墨池学院 特邀王玺老师

解密黄庭坚草书

详情如下

微信图片_20170424164327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方式】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墨池学院 还有覆盖 60余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