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是从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词中精选出来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

IMG_4192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

IMG_4193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

IMG_4194

▲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

IMG_4195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IMG_4196

▲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IMG_4197

▲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

IMG_4198

▲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

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广达文,萧显庆书。楷书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体方劲峻拔,沉着劲重。笔法凝练自如。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太和以后诸家角出,庄茂则有《孙秋生》”“龙门二十品中,约而分之,亦有数体,《孙秋生》沈著劲重为一体。”

IMG_4199

▲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

IMG_4200

▲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

IMG_4201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IMG_4202

▲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

IMG_4203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

IMG_4204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

IMG_4205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

IMG_4206

▲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

IMG_4207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IMG_4208

▲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

《广艺舟双揖》将此记列入“能品下”,并云:“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太刀砍阵,无不以险劲为主。”

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

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

IMG_4209

▲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

IMG_4210

▲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IMG_4211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IMG_4174

2005年,有人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然后,钱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十年来,大家一直在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但很多人看了民国老课本后说:部分答案就在这旧书里。

IMG_4175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

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寥寥数语,全是白描,

只是把针头线脑的字,集中起来给孩子认识,

但慈母手中线的唐诗意境,却翩然跃于纸上。

IMG_4176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

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最后一句,突然一转,

那只羊就变成了哲学家,

生活的审美和情趣一下流淌出来。

“开学了,我们选举级长,

谁得的票最多,谁就当选。”

谁得的票多,谁就当选。

不是因为老师指定,

不是因为他是官二代或富二代。

力透纸背的温润、儒雅、笃定,

让老邓读得全身血液都澎湃起来:
“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教材内容极为丰富:

讲伦理、塑审美、育习惯,

既注私德教育,也重公德培养。

二是教材编撰理念十分先进:

无虚伪说教,无空洞口号,

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

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三是文字之美远胜今天。

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

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

民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变革的年代,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风骨,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两不隔绝。

因着一份责任感,编写教科书之人皆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蔡元培、张元济、王云五、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

他们将德育放在首位,却不过多说教,从儿童视角,让孩子们在日常点滴中明白责任和担当。

IMG_4177

 

他们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石。儒释道的精华思想,文学、书法、绘画集于一体的中华审美,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他们的文字,寥寥数笔尽显中文的魅力,处处透着自然和纯净,让人心生光明。

IMG_4178

 

他们还极为注重寓教于乐:

又好记,又好互动

识字、画画两不误

这样的国语课本,儿童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IMG_4179

为了让课本既有工具性,

又兼具人文性、文学性,

既承袭传统文化的风骨,

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

大学者们可谓绞尽了脑汁。

“共同讨论,反复修改,常为一字,费事恒至一二日。”

IMG_4180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

有着民族风骨的例证,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

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爱、礼仪、诚信、情趣、方法、逻辑,

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

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中。”

那一代大知识分子,

就这样把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编撰融入进一张张书页里。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道士,浙江省浦江县人。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跋欧阳询卜商帖》

IMG_4170

放大欣赏:

IMG_4171

IMG_4172

IMG_4173

张文佑四岁因触电失去双手,悲惨的命运并没有使他妥协,他活成了你意想不到的模样!

他无手以口衔笔,从容、自信、果断的书写时的状态让人震撼!书法是他的血液,书法是他的信仰,书法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他,是这样的张文佑

¤点击观看视频¤

他,是这样写字的

¤点击观看视频¤

微信截图_20170907105434

——  【 艺 术 简 介 】  ——


张文佑,字德辅,法名一觉,号月台经生。1970年出生,祖籍河南襄城,4岁时因触电失去双手。中国书协会员,于承天禅寺发心从事抄经弘法。

1997年,应上海真如寺方丈邀请,历时年余,以金粉小楷抄就《妙法莲华经》长卷五百余米(现藏于上海真如寺华东第一佛塔宫内)。
2000年德国鲁尔大学将其书写的行书《桃花源记》镌刻成碑,立于该校内,并应邀赴德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2012年,在泉州承天禅寺发心五年以金粉小楷抄就近百万字八十一卷《大华严经》一部(现藏于承天禅寺中)。

他的作品曾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中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海西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等。


要论生活的艰辛与不幸,张文佑大概是最有资格“诉苦”,并且借此博取同情和瞩目的那一类人,但是在日常生活里,你看不到苦难在他眉间刻下的痕迹。

微信图片_20170907105735

【失去双臂 以口执笔三十载】

张文佑出生在河南许昌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四岁那年,他被高压电夺去双手,人生从此改写。七十年代,农村人全靠劳力吃饭,对残废,处处都有歧视的目光。张文佑说他从记事开始,整个童年,看到最多的,是族人的白眼;听到最多的,是母亲的叹泣。

十岁那年春节,张文佑才第一次有机会,畏畏缩缩的跟着伙伴进了许昌城无意中路过的一个小摊儿,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一个替人写春联的老先生,站在摊子前,张文佑看得入了迷,伙伴们都走光了他也竟然毫不知晓。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这辈子是干不了体力活了,如果能写好毛笔字,起码能讨口饭吃——全中国的书法家里,大概再没有第二个人,是抱着“再难也要活下去”的念头,被生存逼着走上这条路的。

回到家里,母亲死活不同意张文佑学写字——张家祖祖辈辈,没出过一个考写字吃饭的,更何况你这个样子?哥哥看他可怜,偷偷给买了一沓最便宜的黄纸,一支最便宜的毛笔,撂下一句话:家里只供得起你这么多,写不写得出来,就靠你自己了。

十岁的小孩子,把书法想的太简单。

第一次衔起毛笔,墨还没蘸上,口水就先顺着笔管流到纸上。整整一个上午,黄纸糟蹋了好几张,连一个像样子的汉字都没写出来。一沓纸很快写完了,张文佑连写字的边儿还没摸到。他没办法,就用毛笔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后来毛笔也写秃了,他就用叼着筷子在沙地上写。那几年,他嘴里的溃烂就从来没有痊愈过——都是磨的!

哥哥实在看不下去,托战友带张文佑去见襄城县的书协主席耿春林。老人家菩萨心肠,尽管从没教过这样的学生,但还是殷殷嘱咐了两句:第一,练书法是个苦事,你更得比别人多吃十倍的苦,要走这条路,首先得认这个命;第二,先练草书。

2张文佑先生正在书写草书

耿老师是明白人,先练草书,不是好高骛远,是为了让张文佑脖子“打开”。平常人写字靠腕子,张文佑写字得靠脖子,脖子能打开,路就走得下去。

一年以后,张文佑嘴里毛笔写下的字,开始像个字了。耿老师和全家人都特别高兴了,只是这一年他咽了多少血水,只有张文佑自己知道。

1996年,张文佑在上海真如寺抄经时,认识了书坛耆宿刘惜闇先生。

那一年,刘先生快九十了,是被写进书法史里的人物——书上说他“远宗王羲之,近师梅调鼎,挺拔秀丽,深得其妙”,他有个鼎鼎大名的同门师兄弟,沙孟海

张文佑跟着刘先生三年,刘先生从来没把他当残废,“你自己更不可把自己当残废”,这既是期许,也是要求,更是信任。那三年里,张文佑进步飞快,眼界大开,更重要的是,他从老先生那里,学到的是当世人已经鲜有的淡定从容。

刘先生去世后,张文佑又拜了北京名书家张荣庆先生为师。

再后来,张文佑“云游”到了泉州承天寺,这里的月台别院,是弘一法师圆寂的所在,庙里人慈悲,特意腾了几间厢房给他。张文佑一住多年,除了日日习字,日日精进,他还发宏愿,以五年时间用金粉小楷抄完整整八十一卷《华严经》,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空前的奇迹。

0张文佑先生正在书写小楷

2009年,张文佑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在所有获奖者中,他是唯一一个不用手写字的人——当然,他没有为此得到任何“照顾”。

2016年,张文佑跟着《书法报》访问日本,在他一幅作品前,好几个日本老书家,恭恭敬敬鞠了个躬。张文佑明白,那不仅是尊重他,更是尊重“二王”以来一缕不辍的中国文脉。
张文佑说他特自豪。

张文佑说他这些年待在庙里,暮鼓晨钟之中,最受教益的一句话,就是佛经里说的“万法唯心,六根互用”。古人传下来的执笔法有很多种,但无论哪一种,讲的都是书写的经验,都是心中之相,心生之法。

“一个人身体健全,用手书写就是自然规律。非要用脚或者用嘴,就是违背自然规律,放着好好的大路不走,偏去走小道的,不是哗众取宠故意作怪,就是脑子出了问题。我是个六根不全的人,不管用脚或是用嘴,只要便利自己书写,都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因为这是生活的本能,这就是取法自然的本意。”

640.webp。_看图王.web

所有与张文佑接触过的人,都不太会把他当残疾人看,他是一个从身体到心理都健全的人。从工作室出来,他能迅速地关门锁门;坐车时他能从外面打开车子的门;手机响了,他能熟练地拉开挎包的拉链,夹出手机通话;他能陪你一起喝茶,陪你一起用餐。这一切都可以用他那两截短短的胳膊搞定。

现在,张文佑一家三口依旧住在承天寺边上的楼房里,妻子在家做家务,孩子也快小学毕业了。张文佑说,泉州挺好的,他就住在这里了,不走了。他口中的笔,养活一家子足够了,他过得很从容。

张文佑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我这辈子就想把书法练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恩书法,因为书法让他获得重生

记住他的名字吧——张文佑

—— 【 张 文 佑 作 品 展 示 】 ——

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2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3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07120217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0712021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0712022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07120228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0712023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07120240_副本

21-160G9115447

9.10  墨池为信仰买单!

墨池9月的重磅特约课程,冯错倾力推荐

张文佑《刘道士帖》

声明:本次课程所收取费用将全部支付给张文佑老师。

“断臂经生”张文佑,这是墨池最特别的一节课。与其说这是一堂课,不如说他是一次洗礼; 与其说是文佑老师的一次分享,不如说是一次信心和坚定的传播。

本次课程特邀请张文佑老师以王献之《刘道士帖》为例,通过对《刘道士帖》的临摹和解析,学习张文佑老师潜心书艺,苦心钻研,坚韧不拔的学书精神!

开课详情见海报上

张文佑海报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END  ——

眼看离教师节越来越近;
眼看离国庆节越来越近;
眼看离中秋节越来越近;
我们能怎么办?

47f483539a3d1f456a73d70757e21615

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在说,大促销啊!!
恩,促销活动肯定是有滴!
比如说,明天的秒杀
比如说…
(不能多说,先保密,哈哈~~)

14971448999659254

下面是徐掌柜给大家整理出来的明天秒杀清单
收好喽!!

【墨池商城 限量特卖】

精选纸笔各一款,限量各5件6.6折秒杀

【活动时间】

周五(9月8日)10:00点开始
截止12:00点结束

【活动产品】

—— 01 ——

楷书临创专用纸

微信图片_20170907155815

秒杀6.6折 ¥99.00 ¥150

立即秒杀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产品详情

微信图片_20170907155821

—— 02 ——

【墨楚】
蒜头型 鸡距笔 小楷小行草毛笔
一支装包邮

微信图片_20170907155807

秒杀6.6折 ¥51.00 ¥78

立即秒杀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产品详情

微信图片_20170907155812

商城总链接

(备注:点击“立即秒杀”即可秒杀该产品,点击“商城总链接”即可进入商城选购其他文房用品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

墨池顾问 - 副本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存世书作中,尤其以《叶有道碑》为历代论书者所推崇。

李邕的书法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李邕《叶有道碑》(局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微信图片_20170907093848

IMG_4111

清代画家钱杜的《河东君像》

河东君,就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奇女子柳如是。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大众情人,晚明时代的大众情人就是秦淮八艳。

所谓“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青楼中的八位著名女子,也是古代时尚界的青春偶像,她们八位的大名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

当然,我们这个物质消费的时代,更需要大众情人,而且要将这种崇拜偶像的狂热发挥到极致,以使唱片商娱乐商们赚尽粉丝们口袋里的铜板,这也是“秦淮八艳”所做不到的,她们最多只能赚那些能够到秦淮河来消费的少数精英阶层的银子,无法像今天这样利用短信和广告一夜间就能有千万进帐。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情人和青春偶像,也确实能令社会为之而疯狂侧目,也能令贩夫走卒或知识分子喜欢——尽管他(她)们的技能早已大大退化,除了漂亮脸蛋唱歌跳舞之外,大概是画不出一幅蝴蝶图,写不出一句采桑子吧。当然,若遇到秦淮八艳们遇到过的国破家亡国仇家恨,他们能否也像李香君柳如是那样便不得而知了。

IMG_4112

柳如是书法

前几日与朋友聊天,他说很想培养现代的“秦淮八艳”,让那些小美女从小接受琴棋书画的训练,使其既有倾城倾国的明星容貌,又具有吟诗作赋等古典艺术修养,将来成为色艺双绝的新一代时尚偶像。我听了以后不禁概然,此种想法确实很好,今日之明星与大众文化的消费,相比古代早已大大地浅薄化了,青春偶像们除了漂亮脸蛋唱歌跳舞之外,还能拿出些什么花样呢?若论艺术修养文化素质道德情操,比之明末著名的“秦淮八艳”,简直相去十万八千里也!

然而,我们究竟能否再培养出现代的“秦淮八艳”呢?我想恐怕是极其困难了,所谓“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青楼中的八位著名女子,也是古代时尚界的青春偶像,她们八位的大名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

IMG_4113

其中,马湘兰并没有看到明朝灭亡的那天,而陈圆圆实际上与秦淮河的关系不大。所以真正的八艳应该是七艳,经历了明清兴亡大历史的也只有七位。此外,顺治与董小宛的关系纯属无稽之谈,顺治之董鄂妃实为满人。历史上的董小宛,嫁给了著名文人冒辟疆,在明朝灭亡后,死于贫病交加。

“秦淮八艳”都属卖艺不卖身,自小进入“乐籍”,也就是由国家登记在册之伎,她们的户口簿也普通百姓的不同,须另立成册。她们自幼便接受了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的训练,长大后无不色艺双绝,至今仍然保留下来一些她们的书画诗词作品,陈寅恪读过柳如是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故宫博物馆曾展出过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展出过董小宛的蝴蝶图。所以“秦淮八艳”不仅仅是当时的大众明星偶像,同时也是“美女作家”、“美女诗人”、“美女画家”、“美女棋手”是也,而21世纪的中国,又有哪一位美女能同时兼任这么多角色呢?

IMG_4114

马湘兰作品

她们的美丽与聪明,不仅征服了整个社会的普通大众,更令当时主流社会的“精英人物”如痴如醉。前段传出胡志强骚扰林志玲的无稽之谈,其实在“秦淮八艳”的时代,她们几乎个个都与政治人物有关。秦淮八艳中有多位都嫁给了达官贵人,也可证明,明代歌伎之地位并不低贱,明代社会也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极度保守。寇白门17岁便嫁给了皇亲国戚的保国公朱国弼(这一爵位与红楼梦里的宁国公荣国公相等),婚礼当晚,朱国弼特派5000名手执红灯的士兵护送花轿,盛况空前,也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文人,更是与“秦淮八艳”传出许多段绯闻,当然也算不得绯闻,既然谈婚论嫁,自然也是正大光明。比方柳如是之与钱谦益,李香君之与侯方域,卞玉京之与吴梅村等等。

IMG_4115

IMG_4116

柳如是《雪山探梅图》

至于朋友所说的培养现代的“秦淮八艳”,我想最关键的还在于社会环境,任何大众情人或青春偶像的确立,都与一个社会的时尚取向与大环境有关。古代以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为时尚,若空有一张漂亮脸蛋而目不识丁,大概只能做真正的皮肉生意了。晚明的社会精英们迷恋“秦淮八艳”,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的美丽,更重要在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钱谦益、侯方域、冒辟疆等人大多是有正室的,而他们的正室多半是那种刻板无趣的女子,在他们十六七岁时便有父母作主配了门当户对的婚事,很可能都是世交之间的联姻。他们在婚姻生活中大抵是没什么感情而言的,而古代的文人自然把精神寄托到了青楼之中,在那里可以遇到才貌双全的美人,她们会吟诗作赋,会体贴关爱,如此的佳人只可惜身在伎籍,便想方设法要把她们赎身出来,然后娶回家做小妾,便能够独占花魁了。正如冒辟疆说自己一生之福,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了。

IMG_4117

马湘兰《墨兰图》收藏于东京博物馆

而今天的社会时尚却与古代不同,古典文化的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早已为今日少男少女们所遗忘。剩下的便是影视与流行歌曲等等现代娱乐,更有西风东渐,RAP饶舌好莱坞等等随着美利坚强势快餐文化席卷全球,深受五千年诗书礼乐浸淫之中国人也不能免俗也。所以,今天的社会土壤早已不适合“秦淮八艳”,若李香君柳如是们从坟墓中爬出,恢复一身的香艳与才华,恐怕也难以竞争过超女宇春与靓颖了吧。就算是我们有心要从小培养一批“秦淮八艳”,恐怕在她们生到十二三岁时,便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影响,什么琴棋书画实在太枯燥乏味了,还不如卡拉OK来得方便舒服。除非我们能够与世隔绝,塑造个桃花源般的环境,就像《楚门的世界》,让她们诗书耕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出来以后可能正成了李香君柳如是,这样的稀世珍宝突然到了现代社会,会产生什么遭遇呢?,这大概又会变成一部电影的构思吧,不过我想研究她们的不会是社会大众,而是专家学者了,若是一旦社会大众关心起来,她们变会迅速地变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女子。

IMG_4118

顾横波《丛兰》与范珏合作

然而,青春美貌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东西,虽然我们现在有各种影音可以记录你的容颜你的声音,但毕竟大众消费是很快的,你的粉丝们也会很容易地变老变大,今天的时尚也在千变万化,所以今天的大众情人们也是会一茬一茬地出来,又一茬一茬地离开。时间,只有时间才是最无情的!

惟有“秦淮八艳”们,已经在我们的记忆中停留了几百年,也许仍然将继续保留她们的美好形象下去。纵然“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但她们能够留下她们的文字,留下她们的丹青,永远让后人来欣赏。而更加重要的是,她们拥有比男子更坚强的心灵,她们虽然出身风尘青楼,却拥有比“社会精英”们更高的尊严——当异族的屠刀来到江南,当我们的国家沦陷在铁蹄之下,当国破家亡山河变色衣冠改易,千万男子都为了人头而舍弃了头发,甘心蓄起辫子做了奴隶时,站出来的却是柳如是,李香君这些风尘女子。

IMG_4119

在当下,有些女性艺人(俳优,歌舞妓),官府与民间的,中国与外国的,会秀一秀自己的书法与绘画,比如日本的苍井空苍老师,到中国来淘金,除了妓艺,还展示一个自己书法的天才,与专业的书法工作者相比,她们的影响力大得多,让我们的少男少女还记得我们祖先有琴棋书画中的书画,值得重新的重视而不要遗忘,何况人家还是外国人,当然有些人会拿她与中国的徐静蕾相比,徐的书法同样好,只是严谨点,苍老师的洒落点,合于苏东坡艺术的理念,行云流水,无意于佳。

苍老师到中国来可不象白求恩,是要赚钱的,当然国际化社会,这是正常的,愿者上钩嘛。由此想到的秦淮八艳,她们是明末的艺人,而且在六朝故都,亦是明朝初期的首都,那么这些有全国影响的女子居所,工作室,可谓的“青楼临大道”了,对岸又是才子们集聚科举的场所,还真的成为才子佳人风际会的一个气场,引出那么多的佳话,留下说不完的遗韵,当然书画同样是其中的一项。

IMG_4120

秦淮八艳们书画留下的不多,无法作出清晰的断明,只能用一个秀字来翻一翻秦淮脂粉的书画之迹,其中马湘兰的书画一门造诣较高,影响较大,马守真相貌与其她八艳女子相比平平,并不出众,所以她在才艺上的追求超过其她,尤其善于画兰花,实际上八艳中爱画兰的不少,这里面有个个自命不凡的感觉在其中,虽然她们身份在当时看来低贱,不影响她们内心的矜持,何况她们选择从良的人物全是英雄与才子,不会把平庸之辈放在眼里的。已知的八艳中除马湘兰外,爱画兰的还有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的一幅《墨兰图》收藏在日本东京博物馆。顾横波的《兰花图》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除了画兰花的四名妓外,董小宛善画蝴蝶,无锡博物馆收藏她的《蝴蝶图》曾在南京展出。

IMG_4121

柳如是书法

柳如是留有一幅《雪山探梅图》,柳的小楷十分精致,有晋人风范。柳如是嫁给当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此人也是著名文人,声名极盛,郑成功也曾是他的学生)当清兵占领了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平日里大义凛然的钱谦益,走下水池试了一下竟说:“水太冷,不能下”。而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硬拉住了。

至于李香君与侯方域间的故事,更是经《桃花扇》而令一时妇孺皆知,诚可谓“数点梅花亡国泪”。

1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

北宋中后期的先锋艺术家,黄庭坚可能要算得上最好的一位。摆脱苏轼的影响殊非易事。黄庭坚作为苏门最年长的弟子,不但在诗文方面别开生面、开宗立派,书法也能不囿于师法,不但度越时辈,还可与古人争胜,真可谓大志者与善学者。

3《花气熏人帖》,册页,纸本
纵:30.7公分,横:43.2 公分

公元1100年左右的一天,晚年的黄庭坚为自己人到中年而困惑,在家闭关修行,突然有人送来满屋子的花。送花的是驸马王铣,因为黄庭坚曾答应给王铣写诗,但是过了好久也没有收到,就送花来提醒黄庭坚。
可是没想到这花气却完全扰乱了黄庭坚的禅定,《花气熏人帖》便率性而出!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赏析:“花朵开放时的香气薰来,我的禅定就被这花浓郁的香气打破了,现在心境已过中年,并不想被打扰,可是你却在春天送来这些花催我写诗,却不知我现在的状态就像一尾小舟在八节滩头的逆流中颠簸徘徊。”

4

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刻意求工,极得天然之妙。作品用笔凝练而富有韵致,结字险绝,于敧侧中寓稳健,可谓风度翩翩,自有一种风流。

5

花气召唤除了黄山谷最动人的作品,偶然欲书的浪漫气息,简切流美,其晚年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体会他的字可以穿越时空,以心传心。这幅字也是古时几大帖中非常具有艺术细胞的一帖。

局部放大

6

7

8

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此帖写到秀丽处及其有韵味,这与山谷其他作品不同。细细品味,鲜花带来的灵感妙不可言!

微信图片_2017090709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