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东汉末年官员,平原高唐(今高唐)人。桓帝时为鲁相。元嘉三年(153)上奏朝廷,请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朝中礼品、祭器及往返公文。诏准之日,乙瑛已满秩离去,后相名平者遵诏杂试,得孔和一人,除为百石卒史。后人为此事立碑记之。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和碑》,今碑仍在曲阜孔庙。刻于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高6500px,宽3200px,与“礼器碑”、“史晨碑”共称“孔庙三大名碑”。
![640_看图王.web_副本]()
《乙瑛碑》之所以有名,原因主要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碑的汉隶书法之美,历代文人和书法家如欧阳修、赵崡、郭宗昌、王澍、翁方纲、何绍基、孙承泽等都对其称颂不已。第二个原因是碑阴刻有宋人张稚圭的题记,题记中认为是“后汉钟太尉书”,钟太尉就是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151-230),此事遭到当时的大学者洪适的反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后人对此碑的关注。第三个原因也正是本文要说的,即这块石碑上所刻的是上奏皇帝的两道公文。
![1]()
简而言之,此碑产生的背景是:东汉桓帝元嘉三年(153),因孔庙的礼器和春秋祭祀没有专人掌管,孔子十九世孙孔麟廉申请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掌管此事。碑文中的两份公文中记载,当时的鲁相乙瑛将此事上奏朝廷,乙瑛离开鲁相之位后,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再奏于皇帝。皇帝批示由新任鲁相平(姓氏不详)遴选适合规定条件的人担任此职,孔子后人孔龢最终当选,鲁相平写报告回奏。
碑文由三部分构成。
![2]()
第一部分是司徒吴雄和司空赵戒上书皇帝的奏折。需要交代的是,在此之前,前任鲁相乙瑛曾经给汉桓帝上过一次表,提出了在孔庙增设一个“百石卒史”职位的请求。碑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在乙瑛离任后由吴雄和赵戒为此事再次向桓帝上的表,其大意如下:臣吴雄和赵戒上奏皇上,前任鲁相乙瑛说,皇帝曾下诏,鉴于孔子在著《春秋》、《孝经》、删定《五经》、演绎《周易》之《系辞》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地建立了孔庙,孔子后代褒成侯(孔莽,后为避王莽之讳改名孔均)虽四季都能来孔庙祭祀,但祭祀完就走,平时孔庙里的礼器无人管理。所以我们再上书给皇帝,请批准在孔庙设置这样一个管理岗,专门负责此事……请允许臣的请示,同意前任鲁相乙瑛提出的为孔庙设置一个“百石卒史”岗位。
皇上下诏说:“可以。”
![3]()
这一段公文中提到了两个与碑名密切相关的信息:一个是人——前任鲁相乙瑛;一个是官名——百石卒史。仅凭此两条信息,我们已经明白《乙瑛碑》为何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以及为何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了。
什么是“百石卒史”呢?其中的“卒史”是官名,这类官职级别不高,年俸禄是粮食“一百石”,故名。而康熙皇帝(1684)朝圣谒庙时,当时的引导官孔尚任(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桃花扇》的作者)曾介绍此碑为“百户碑”,这就令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想必是“石”与“户”字形相近,这位孔引导官没有事先备好课,见了皇帝一紧张,就闹了这样一个大笑话。
![4]()
第二部分也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公文,是吴雄和赵戒上书洛阳宫(未央宫),汇报新任鲁相平按诏书中规定的选人标准,遴选孔龢为“百石卒史”的过程,故又称《鲁相平奉诏选补孔龢为孔庙百石卒史状》。
第三部分是赞辞,而且主要是赞颂前任鲁相乙瑛的赞辞,关于这一部分,有的说是公文,有的则说不是。但有了这个赞,我们也就明白为何这块碑最为广泛使用的名字叫做《乙瑛碑》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高唐县志》载,这个赫赫有名的前任鲁相乙瑛的其他信息,均不见载于他处,幸赖此碑才得以传世。
康宝辉作品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墨池学院特邀 康宝辉老师
从《乙瑛碑》的风格特点
临摹要点到基本笔法与字法规律解析
临创转换
帮您细致梳理《乙瑛碑》
早日踏入门径
![康宝辉照片_副本]()
康宝辉,别署空默、无为堂。八十年代生于甘肃,定居北京顺义。毕业于视觉传达专业、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高级注册教师,空军书法创作骨干。著有诗歌集《画梦请留白》。曾策划北京青年宫“我爱蓝天”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九、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第五、六、七、八届全军书法展,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北京书法精品展,北京琉璃厂八一书法名家邀请展,首届甘肃中青年书法百家展,首届甘肃优秀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书法大展,第五届中国·新加坡书法交流展,乌克兰国家博物馆舍甫琴科艺术展等展览。
作品荣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第五届全军书法展三等奖,及第二届BTV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七届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文艺作品征集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甘肃书法专业奖“张芝奖”,2015年顺义区优秀文艺作品奖励一等奖等奖项。
《中国书法》《书法家》《中国家庭报》《人口文化》《军营文化天地》《空军报》等媒体专版专题报道,书法文论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国书法》。
创作成果:
2007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广州展出(中国书协)
2015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5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6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1 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览三等奖,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4 庆祝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入展,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中国书协)
2007 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入展,宁夏展览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0 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入展,新疆博览中心展出(中国书协)
2009 全军第二届军营廉政文化书画展获奖,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总政)
2014 空军第七届“蓝天文艺创作奖”美术书法类银翼奖(空政)
2011 空军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空军军人俱乐部展出(空政)
2012 空军“蓝天风采”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空军报社)
2011 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文艺作品征集二等奖(国家发改委)
2006 第二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新人组一等奖,BTV展播(北京电视台、北京书协)
2009 第三届甘肃书法最高奖“张芝奖”,甘肃省艺术馆展出(甘肃省文联、省书协)
2007 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入展,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北京市文联、市书协)
2011 “笔墨当随时代”——北京书法精品展入展,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北京市文联、市书协)
2010 首届甘肃中青年书法百家展入展,甘肃省美术馆展出(甘肃省文化厅)
2015 首届甘肃优秀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入展,甘肃省美术馆展出(甘肃省文联、省书协)
2015 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展入展,北京展出(中国书法报社)
2015 “金戈铁马”——八一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琉璃厂展出(北京丹凤朝阳美术馆)
2015 “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大展入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中国文字博物馆)
2016 “致敬塔拉斯舍甫琴科”主题艺术展入展,乌克兰国家博物馆展出(中乌两国大使馆)
2016 北京市顺义区优秀文艺作品奖励一等奖(北京市顺义区文联)
著作出版、文论发表:
2015 诗歌集《画梦请留白》入选空军青年文学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2014书法合集《兵心墨韵——八〇后书家书法篆刻作品集》(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
2015 组诗《以一种姿态站立》获空军首届“强军杯”网络军事文学大赛二等奖(空政)
2006.4核心期刊《中国书法》发表文论《被学界遗忘的北魏〈南石窟寺之碑〉》
2015.8核心期刊《中国书法》“翰墨天下”发表《左手舞文 右手弄墨》
2005.10.24《书法报》“教学研究”发表《外籍学生书法教学初探》
2006.10论文《当代硬笔书法摭言》入选“全国第一届硬笔书家作品展”
2008.2.1《书法报》硬笔书法版发表《硬笔甲骨文书法浅说》
2008.7.3《青少年书法报》发表评论《天马行空》
2013.10.8《空军报》发表文化研讨文章《“选秀风”的正向启示》
2014.11.12《宝安日报》发表评论《时间的墨色》
2015《空军文艺》发表评论《剑戟不离手》
—— [ 作 品 展 示 ] ——
▼
![331_看图王]()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psb.webp]()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草 世说新语一则]()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书 洗砚鱼吞墨 烹茶鹤避烟]()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书小品 《李颀•古从军行》37cm×40cm 2015年]()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篆书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_副本]()
—— [ 课 程 安 排 ] ——
▼
第一节 《乙瑛碑》介绍与书法基础知识
2017年09月15日 19:00
1.《乙瑛碑》风格特点
2.《乙瑛碑》临摹要点
3.落笔程度与笔画弹性(起笔、运笔、收笔)
4.中锋与侧锋
5.提问与解答
第二节 《乙瑛碑》笔法解析与结构规律
2017年09月21日 19:00
1.点、横、波画技法变化
2.竖与折的技法变化
3.撇、捺、钩、提的技法变化
4.结字特征、笔画关系举要
5.提问与解答
第三节 《乙瑛碑》结构分析与布白创作
2017年09月26日 19:00
1.独体字结构分析
2.字头与字底结构分析
3.重点偏旁部首举要
4.章法布白与创作
5.专业展览备展心得
6.提问与解答
详情见海报上
▼
![康]()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