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一档叫做“书法档案”的系列节目

吸引了大量粉丝

整整十二期,垄断了一整个黄金周

这个节目就是《百家讲坛》

主讲人叫于钟华

initpintu_副本

在《百家讲坛》中

于钟华的讲法显得很独特:

十二期节目溯游而上

苏东坡、颜真卿、怀素、张旭

一直讲回“书圣”王羲之

一边讲一边当场挥毫示范

他引用历代书论

层层解析

他所悟到的顶级书法家的“内传笔法”

IMG_4238

IMG_4228

IMG_4241

IMG_4229

IMG_4230

IMG_4237

于钟华幼承庭训,转益多师,在浙大本科、硕士为书法专业,博士转攻现代西方哲学;于书则五体皆擅,执教则“六亲不认”;江南塞北,声华广被。于钟华书论多惊人语,有“推倒一世之豪杰,拓开万古之心胸”之勇。

有人说:于钟华就是书法界的李小龙。于钟华自己对这个评价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解释说,李小龙是让被各个门派肢解得七零八落的武术回归身体本身,而他也是在“清淤”,把晋唐以来泥沙俱下的书法流变清理干净,以回归书写的本源。

“但,你不是别人,你就是自己,你就是于钟华。”

头像

于钟华,1974年11月出生于安徽亳州,自幼随父习书,后拜师陈振濂先生,十年足不出户,读书练字。浙江大学书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国内高端书法培训机构“魔鬼训练营”创始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论坛学术主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著有《唐代行书技法40例》《守望药都—于钟华中国中医药文化主题书法》《问道王羲之》《微言书法》《书写之道》等。

2010年起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北京、甘肃等省市高校创办古典书法研究中心,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关于书法的公益讲座,如“回返汉唐——古典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书法与写字”、“书法史中的秦丞相李斯”等,以哲学的视野探寻书法的本源,倡导书法要回到晋唐,回到王羲之,回到书写本身。

究竟他讲得如何?

请看墨池

于钟华 智勇《真书千字文》临创课

八大山人是谁?
首先,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
而是一个人的别号。

传说中的八大山人,
其实是明末清初的一个艺术家,
真实的名字叫朱耷
他还有个大的吓死人的背景: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第十代孙。
就是下面这位

微信图片_20170911161338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640_看图王.web(1)_副本

八大山人不是单纯的书法家,而是一位书画兼长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一些,只有少数人(如黄宾虹) 才认识到八大山人书法高于他的绘画。从书法史上看,八大山人的书法是画家书法的杰出代表;从绘画史上看,八大山人是精通书法的一代画家。由于他既精通书法,又精通绘画,分别在书、画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为可贵的是,他将书法和绘画两个系统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既能以书入画,又能以画入书,使其书法充满了画意,绘画增强了书写的意味。

微信图片_20170911165442

这就是传说中的“画家字”。初看“画家字”,似乎与正统书法关系不大,但其中实质性的转变,笔法上的转变,或许能对书法家有所启发。书法之道博大精深,学习书法必须要深入临习古代的经典法帖。学习书法,方法不对,不得其门径,虽然写了很长时间,但所获甚少。


墨池学院特邀 卢御晨老师
八大山人为例
探讨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形成因素
解析八大山人独特的书写方法
从共性到个性 从技法到意境
解析八大 提升审美

微信图片_20170911163618

卢御晨,别署御尘,号白鹤山人,1985年出生,湖北省房县人。

获奖/入展:
2015年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
2016年入展,全国第二届“”王羲之奖”书法大展
2017年入展,中国硬笔书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2017年入展,好风相从,首届“中原水城杯”册页书法
2017入展,祈福雪窦·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作品展
2017年入展,首届“任可澄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2017年入展,风骨–“陕西省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7年入展,黄河口杯,全国书法大展
2017年入展,第三届“3.15维权杯”全国书画大展
2017年入展,全国“第二届普耳茶乡杯”书法展
2016年获第八届“观音山杯”书法大展优秀奖
2016年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入选
2016年“中国汝窖文化杯”全国书书法展,入选
2016年入选,颜真卿“魅丽句容杯”书法大展
2016年入展深圳市2016年度书法篆刻展
2016年入选,首届;聚君堂杯,全国书法展
2016年入选度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入库
2015年入展全国第二届“同龢杯”书法展;(贵州省书协)
2015年入展“严寅亮”全国书法大展;(贵州省书协)
2015年入展第三届“黄庭坚杯”全国书法大展;(广西省书协)
2015年入展“太极杯”全国书法大展;
2015年入展,首届“敦煌神韵”杯全国书画大展;
2015年入展,广东省第五届“南雅奖”(广东省最高奖);
2015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会师杯”书画大展;
2015年入选,全国第四届“宋璟杯”颜体书法大展;
2015年入选“岭南白沙奖”书法展;
2015年获首届“英才杯”书法展优秀奖;
2015年在“田森杯”全国书画大展中获优秀奖;
2015年在第七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展中获优秀奖;
2015年在“健康长沙”全国书法大展中获优秀奖;
2014年入展“秦岭最美是商洛”全国书法美术展,并获优秀奖;
2014年入展湖北书协主办的湖北省首届小品书法展;
2014年入展湖北省书协主办的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2014年入展湖北省书协主办的湖北省2014安全生产杯书法展;
2014年入展十堰市书协主办的十堰市首届书法提名展;
2014年入展十堰市首届临书临印展;
2009年入展十堰书协主办的十堰市走进中峰书法展,并获优秀奖;
2008年入选十堰市书协主办的十堰美乐杯书法大展;
2007年入选湖北省书协主办的湖北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 【 作 品 展 示 】 ——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30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14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25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27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33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36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825171539

—— 【 课 程 安 排 】 ——

第一节 风格流变
2017年09月16日 19:00
1.八大山人书法代表作品赏析
2.八大山人为代表的简远凝重的风格与魏晋书风的关系
3.打破传统笔法限制,以画入书的书写方式

第二节 笔法、结构
2017年09月23日 19:00
1.八大山人线条中的篆意
2.重圆转、轻提按的线形与笔法
3.书写速度与节奏变化

第三节 空间、章法及形式
2017年09月30日 19:00
1.如何经营章法与安排空间
2.八大山人书法中的精微之处
3.八大山人书法作品中墨法的变化

详情见海报上

卢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乙瑛(?~?),东汉末年官员,平原高唐(今高唐)人。桓帝时为鲁相。元嘉三年(153)上奏朝廷,请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朝中礼品、祭器及往返公文。诏准之日,乙瑛已满秩离去,后相名平者遵诏杂试,得孔和一人,除为百石卒史。后人为此事立碑记之。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和碑》,今碑仍在曲阜孔庙。刻于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高6500px,宽3200px,与“礼器碑”、“史晨碑”共称“孔庙三大名碑”。

640_看图王.web_副本

《乙瑛碑》之所以有名,原因主要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碑的汉隶书法之美,历代文人和书法家如欧阳修、赵崡、郭宗昌、王澍、翁方纲、何绍基、孙承泽等都对其称颂不已。第二个原因是碑阴刻有宋人张稚圭的题记,题记中认为是“后汉钟太尉书”,钟太尉就是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151-230),此事遭到当时的大学者洪适的反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后人对此碑的关注。第三个原因也正是本文要说的,即这块石碑上所刻的是上奏皇帝的两道公文。

1

简而言之,此碑产生的背景是:东汉桓帝元嘉三年(153),因孔庙的礼器和春秋祭祀没有专人掌管,孔子十九世孙孔麟廉申请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掌管此事。碑文中的两份公文中记载,当时的鲁相乙瑛将此事上奏朝廷,乙瑛离开鲁相之位后,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再奏于皇帝。皇帝批示由新任鲁相平(姓氏不详)遴选适合规定条件的人担任此职,孔子后人孔龢最终当选,鲁相平写报告回奏。

碑文由三部分构成。

2

第一部分是司徒吴雄和司空赵戒上书皇帝的奏折。需要交代的是,在此之前,前任鲁相乙瑛曾经给汉桓帝上过一次表,提出了在孔庙增设一个“百石卒史”职位的请求。碑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在乙瑛离任后由吴雄和赵戒为此事再次向桓帝上的表,其大意如下:臣吴雄和赵戒上奏皇上,前任鲁相乙瑛说,皇帝曾下诏,鉴于孔子在著《春秋》、《孝经》、删定《五经》、演绎《周易》之《系辞》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地建立了孔庙,孔子后代褒成侯(孔莽,后为避王莽之讳改名孔均)虽四季都能来孔庙祭祀,但祭祀完就走,平时孔庙里的礼器无人管理。所以我们再上书给皇帝,请批准在孔庙设置这样一个管理岗,专门负责此事……请允许臣的请示,同意前任鲁相乙瑛提出的为孔庙设置一个“百石卒史”岗位。

皇上下诏说:“可以。”

3

这一段公文中提到了两个与碑名密切相关的信息:一个是人——前任鲁相乙瑛;一个是官名——百石卒史。仅凭此两条信息,我们已经明白《乙瑛碑》为何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以及为何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了。

什么是“百石卒史”呢?其中的“卒史”是官名,这类官职级别不高,年俸禄是粮食“一百石”,故名。而康熙皇帝(1684)朝圣谒庙时,当时的引导官孔尚任(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桃花扇》的作者)曾介绍此碑为“百户碑”,这就令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想必是“石”与“户”字形相近,这位孔引导官没有事先备好课,见了皇帝一紧张,就闹了这样一个大笑话。

4

第二部分也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公文,是吴雄和赵戒上书洛阳宫(未央宫),汇报新任鲁相平按诏书中规定的选人标准,遴选孔龢为“百石卒史”的过程,故又称《鲁相平奉诏选补孔龢为孔庙百石卒史状》。

第三部分是赞辞,而且主要是赞颂前任鲁相乙瑛的赞辞,关于这一部分,有的说是公文,有的则说不是。但有了这个赞,我们也就明白为何这块碑最为广泛使用的名字叫做《乙瑛碑》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高唐县志》载,这个赫赫有名的前任鲁相乙瑛的其他信息,均不见载于他处,幸赖此碑才得以传世。

IMG_8030康宝辉作品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墨池学院特邀 康宝辉老师
从《乙瑛碑》的风格特点
临摹要点到基本笔法与字法规律解析
临创转换
帮您细致梳理《乙瑛碑》
早日踏入门径

康宝辉照片_副本

康宝辉,别署空默、无为堂。八十年代生于甘肃,定居北京顺义。毕业于视觉传达专业、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高级注册教师,空军书法创作骨干。著有诗歌集《画梦请留白》。曾策划北京青年宫“我爱蓝天”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九、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第五、六、七、八届全军书法展,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北京书法精品展,北京琉璃厂八一书法名家邀请展,首届甘肃中青年书法百家展,首届甘肃优秀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书法大展,第五届中国·新加坡书法交流展,乌克兰国家博物馆舍甫琴科艺术展等展览。

作品荣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第五届全军书法展三等奖,及第二届BTV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七届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文艺作品征集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甘肃书法专业奖“张芝奖”,2015年顺义区优秀文艺作品奖励一等奖等奖项。
《中国书法》《书法家》《中国家庭报》《人口文化》《军营文化天地》《空军报》等媒体专版专题报道,书法文论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国书法》。

创作成果:
2007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广州展出(中国书协)
2015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5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6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书法展最高奖,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1 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览三等奖,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4 庆祝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入展,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中国书协)
2007 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入展,宁夏展览馆展出(中国书协)
2010 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入展,新疆博览中心展出(中国书协)
2009 全军第二届军营廉政文化书画展获奖,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总政)
2014 空军第七届“蓝天文艺创作奖”美术书法类银翼奖(空政)
2011 空军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空军军人俱乐部展出(空政)
2012 空军“蓝天风采”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空军报社)
2011 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文艺作品征集二等奖(国家发改委)
2006 第二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新人组一等奖,BTV展播(北京电视台、北京书协)
2009 第三届甘肃书法最高奖“张芝奖”,甘肃省艺术馆展出(甘肃省文联、省书协)
2007 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入展,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北京市文联、市书协)
2011 “笔墨当随时代”——北京书法精品展入展,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北京市文联、市书协)
2010 首届甘肃中青年书法百家展入展,甘肃省美术馆展出(甘肃省文化厅)
2015 首届甘肃优秀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入展,甘肃省美术馆展出(甘肃省文联、省书协)
2015 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展入展,北京展出(中国书法报社)
2015 “金戈铁马”——八一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琉璃厂展出(北京丹凤朝阳美术馆)
2015 “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大展入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中国文字博物馆)
2016 “致敬塔拉斯舍甫琴科”主题艺术展入展,乌克兰国家博物馆展出(中乌两国大使馆)
2016 北京市顺义区优秀文艺作品奖励一等奖(北京市顺义区文联)

著作出版、文论发表:
2015 诗歌集《画梦请留白》入选空军青年文学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2014书法合集《兵心墨韵——八〇后书家书法篆刻作品集》(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
2015 组诗《以一种姿态站立》获空军首届“强军杯”网络军事文学大赛二等奖(空政)
2006.4核心期刊《中国书法》发表文论《被学界遗忘的北魏〈南石窟寺之碑〉》
2015.8核心期刊《中国书法》“翰墨天下”发表《左手舞文 右手弄墨》
2005.10.24《书法报》“教学研究”发表《外籍学生书法教学初探》
2006.10论文《当代硬笔书法摭言》入选“全国第一届硬笔书家作品展”
2008.2.1《书法报》硬笔书法版发表《硬笔甲骨文书法浅说》
2008.7.3《青少年书法报》发表评论《天马行空》
2013.10.8《空军报》发表文化研讨文章《“选秀风”的正向启示》
2014.11.12《宝安日报》发表评论《时间的墨色》
2015《空军文艺》发表评论《剑戟不离手》


—— [ 作 品 展 示 ] ——

331_看图王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psb.webp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草 世说新语一则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书 洗砚鱼吞墨 烹茶鹤避烟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书小品 《李颀•古从军行》37cm×40cm 2015年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篆书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康宝辉 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_副本


—— [ 课 程 安 排 ] ——

第一节 《乙瑛碑》介绍与书法基础知识
2017年09月15日 19:00
1.《乙瑛碑》风格特点
2.《乙瑛碑》临摹要点
3.落笔程度与笔画弹性(起笔、运笔、收笔)
4.中锋与侧锋
5.提问与解答

第二节 《乙瑛碑》笔法解析与结构规律
2017年09月21日 19:00
1.点、横、波画技法变化
2.竖与折的技法变化
3.撇、捺、钩、提的技法变化
4.结字特征、笔画关系举要
5.提问与解答

第三节 《乙瑛碑》结构分析与布白创作
2017年09月26日 19:00
1.独体字结构分析
2.字头与字底结构分析
3.重点偏旁部首举要
4.章法布白与创作
5.专业展览备展心得
6.提问与解答

详情见海报上

康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兰之韵——张旭光师生作品展 ]

在北京水立方展出

1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9月10日,丁酉教师节,由学生们策划,北兰亭主办,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承办的“兰之韵——张旭光师生书法展”,在北京奥林匹克水立方隆重举行。嘉宾领导:朱增泉、官景辉、陈洪武、张旭光、白煦、张文祥、王福州、李福祥、孙克利、马勇明等及专家学者:赵智、乙庄、张坤山、潘传贤、高军法、朱培尔、倪文东、白景锋、郭志鸿、颜振卿、刘连山、倪进祥、张俊东、刘楣洪、朱启辰、王增军、应杰、仇必鳌、李建春、高宝玉、王汉光、姚文建、丁向光等出席了活动,著名音乐家文博、著名演员刘小光、贾泽浩、声华也莅临现场。

举办“兰之韵——张旭光师生书法作品展”,旨在以散云门下弟子之创作,感念先贤,感恩导师,致敬天下所有教师!


[ 活 動 現 場 ]

2

3

4

[ 前 言 ]

5

在展览现场,来自首都的专家学者、艺术家,面对作品,举行了座谈研讨。研讨会由白景锋、张俊东主持,专家指出,中国书法乃传统文化之精髓,之所以世世代代绵延不断,以师授徒,发挥了重复的传承作用。大家认为,张旭光先生在北兰亭及高校开设工作室,到各地公益讲学,到联合国总部授课、演讲,在电视台举办讲座,倾授30余年创作研究之体会,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审美情怀,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书法人才。可谓桃李满天,精英群起,不少弟子已蜚声书坛,成为各地书法带头人物。张先生责任意识,传授理念方法,以及教育成果,堪称一代书法教育家。

6▲ 张旭光师生与嘉宾合影留念

专家认为,艺术学习不同于一般文化教育,口传身授是最有效的途径,中国书法史证明了这一点,这种风气在全社会已经开始回归。张旭光先生以新帖学引领书坛,以时代审美意识,以文字学、诗词、审美心理学,以及先生特有的才情,重新诠释了经典,传授了经典,也正创造着经典。张旭光先生《行书八讲》教材,凝聚了他三十余年的创、研、教之体会,值得书坛和全社会重视和推广。

7

大家谈到,张旭光先生把书法的创作研究和教学,始终作为自己修行的过程,经常以孔子的“生命阶段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50岁时有了一点成绩,体会到“50重修德”;60岁时,开始以做君子来判断指导自己的言行。他说“学习书法艺术,先把自己高雅起来,才能高雅他人。”这是自己最近的体会。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为己”的核心所在。参展学生表示,我们跟随张先生,既学到了艺术,更在做人上得到了升华。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在张旭光先生的学苑里正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 研 讨 会 現 場 ]

8▲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委书记 陈洪武先生发言

9▲著名书法家  张旭光先生发言

10▲中国书协理事 倪文东先生发言

11▲中国书协理事 朱培尔先生发言

12▲著名画家 刘连山先生发言

13▲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 郭志鸿先生发言

14▲著名书画家 乙庄女史发言

15▲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张坤山先生发言

16▲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倪进祥先生发言

17▲中国书协理事 颜振卿先生发言

18▲中国书协理事 白煦先生发言

19▲作家网主编 赵智先生发言

20▲著名书法家 仇必鳌先生发言

21 ▲中央直属机关群工部部长 马勇明先生发言

22▲书画家、书画评论家张俊东先生发言

23▲武警重庆总队原副司令员 孙克利先生发言

24▲ 中国书协理事 潘传贤先生发言

25▲ 瀚海控股集团董事长 王汉光先生发言

26▲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 王增军先生发言

27▲著名书法家 李建春先生发言

28▲世邦国际董事长 姚文健先生发言

[ 活 動 現 場 ]

29▲展览现场

30▲陈洪武书记与刘连山先生

31▲倪文东先生与到场嘉宾观展

32▲刘连山先生与郭志鸿先生

33▲著名音乐家文博先生与延志超先生

34▲著名演员刘小光、贾泽浩、声华也莅临现场

35▲学生在作品面前合影留念

36▲参观展览

37▲参观展览

38▲参观展览

参展作者

张旭光 乙 庄 于慧群 王汉光
王芾笠 王厚祥 王期红 王增军
王露桥 仇必鳌 田 朴 申屠卫政
刘京闻 刘连山 孙占峰 延志超
吕向阳 吕永生 庄振国 李 洋
李建春 杨 邕 陈 朕 花建明
张传伟 张纬东 柳清芬 郭敬丹
唐小荣 栾金广 谢国启 董倚桥
雷东升 蔡秋华 冀卫东

[ 部 分 参 展 作 品 ]

3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微信图片_2017091114362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5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6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8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4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5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6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8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5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5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6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8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6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5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6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8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7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5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6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8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8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4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5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6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7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8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9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100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101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102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103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830095054

104_副本

——  END  ——

1

蔡京(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熙宁进士。宋徽宗时,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右仆射,权重一时。后屡被罢官又屡次复出,几上几下,曾四秉国政,为四朝元老。蔡京擅权期间,由于倡行“丰亨豫大”之说,不顾国家实情,片面追求高消费,人为地制造“物庶民丰”的假象,导致国储一空,引发了宋朝历史上悲惨的“靖康之变”,祸国殃民,罪大恶极,其声名狼藉被天下人列为“四大奸臣”之首,遭万世唾骂。

蔡京虽为一代巨奸,但书法天赋极高,他苦心孤诣地浸淫书法艺术多年,终有大成。他的代表作品《十八学士图跋》点画清晰,爽利犀练,雄浑矫健,结字奇巧,侧中取势,深得二王风韵,又兼具苏米异趣,用笔大胆泼辣,纵横捭阖。《十八学士图跋》整体章法经营字字巧妙,错落有致,干净利索,字里行间洋溢着典雅律动的节奏,弥散着恬淡幽远的诗意,氤氲着疏朗清新的禅趣,堪称一件难得的精品佳构。

2
(宋)蔡京《十八学士图跋》

蔡京的书法作品虽然传世不多,仅有《节夫帖》、《唐玄宗鹘鸰颂跋》、《十八学士图跋》等帖,但从所能见到的这些作品中,亦可窥见他书法艺术的全貌。蔡京的书法豪健洒脱,舒展飘逸,张弛有度,极为耐看,十分养眼,其艺术成就之高,在北宋罕有比肩者,不失为一代宗师。

3
(宋)蔡京《节夫帖》

蔡京与米芾是同时代的人,艺术上两人惺惺相惜,但因社会地位、身份,人生信仰、追求的不同,终于“道不同,不相与谋。”米芾为人狂放自负,桀傲不训,素有“米癫”之谓,是一个典型的敢于呵祖骂宗、无古无今的最具艺术家气质的人物;蔡京则是一个身居庙堂之高、精于玩弄权术、醉心荣华富贵的政客,这一本质差别,为两人的艺术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蔡京书艺不能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流传千古的症结所在。

4
(宋)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

6

7

8

尽管蔡京的书法艺术有着卓然不群的极大成就,但其人因十恶不赦,臭名昭著,终于祸及书艺,被研究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得列入历代书法大家之林。

9
(宋)蔡京《唐玄宗鹡鸰颂题跋》

“多行不义必自毙,骨朽人间骂未消。”蔡京奸诈一生,毁誉千秋,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艺必先为人,为人失败,为艺取得再大的成绩也得不到世人的肯定,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看重的是他的为人。

10
(宋)蔡京《宫使帖》

——  END  ——

一日偶有闲情,在直播APP上看见一位叫“何*龙”的孩子,正在直播书法表演节目:奋笔疾书毛主席的《沁园春》。身旁有一女子似主持,推销每日送礼榜三者可获作品,下方观众有人吹嘘其书法6万一平尺。

笔者不禁感慨:如此水平,不肯竟学,却为人工具…

1

笔者百度了解后才知道,似有点“不识泰山”了。

据北京某媒体报道,这位叫何*龙的孩子,号称“当代小唐伯虎”,被誉为“中华书法神童”;他7岁通过了国家教育部艺术考级中心“书法五级”证;还有媒体声称他8岁时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年龄最小的会员;他还办了自己的书画院,有人运作…

2▲何*龙同学正在“书法”创作

也就是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权威或普通百姓眼中,这孩子满身光环。

这孩子有多厉害呢?首先,被北京本地媒体捧得一塌糊涂,称颂这个孩子自创“牛仔书法”;甚至有名人称赞其书法:“笔法美、造型美、章法美”;还有写手评价其书法:“执笔稳,行笔静;中锋侧锋逆锋无所不精,提按调锋回锋水到渠成…就像一个曼妙的女子在跳舞,舞姿优美…”通过照片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还与赵本山合影留念。

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牛仔书法”:

3

4

看到这孩子书法后,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如此低级的一手江湖书法,太辣眼睛了!笔法极其薄弱(几乎可忽略)、线条臃肿油滑、结字矫作颤抖,章法板滞毫无生机,内容亦是空洞、取宠。就是凭着这样的水平,这孩子被捧为神童。

曾经由一位孩子道破荒诞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现在反转了,大家把美丽的“新装”穿给了孩子…

5

人性本善,如果孩子没有错,那么,到底是谁在给江湖书法开绿灯?让恶俗书法大行其道?

【家人和亲友的“盲宠”】

不比功底比噱头,不比学习比名气,家人们宠到没边了。这孩子身边的人,很可能是“江湖书法”的忠粉,为此类恶俗却能哗众的“书法”乐此不彼。同时,也不排除有较大功利心、造星梦,让孩子在不着边际的书法道路上看似“走捷径”。事实上,走的是一条弯路,甚至是书法的不归路。

6▲网络女神金某拜何*龙同学为书法老师

【老师的失职】

谦虚好学是做学问的高贵品质,而何同学的书法老师似乎只能看到骄傲的价值。这位书法老师,首先是一手江湖手法,再者没有去培育何同学如何“作字先作人”,纯粹满足成就感,满足宣传的需要,满足名利的需要。殊不知,这是作为老师的严重失职。

【山寨之恶】

既然群众认为协会是权威的,那么,让一个书法基础薄弱的孩子入会,这个协会别有用心。因加入中国书协需年满18岁,所以何同学加入山寨协会可能性很大。但即使在山寨协会里,何同学的江湖技法也是一抓大把,他除了年龄,毫无优势。而山寨协会最大的祸害,就是对孩子下手。

7

8

【媒体的“捧杀”】

某些媒体界为了制噱头、造话题、抓眼球,不论水平,不分好歹,不计未来…他们正在联手捧杀这位原本在踏实学习基本功且不断充实学识修养的孩子,让这位原本生性纯真的孩子蒙上利益的光辉。

盲目的鼓与吹,在一个书法基础极其薄弱却被捧为“书法神童”的背后,暴露了这个社会的空洞与浮躁。

恶俗是病,请别让孩子沾染“江湖书法”!

——  END  ——

基本信息

姓名:书法
年龄:3400岁
简称:书、墨

别名:翰墨、书道、书艺等

英文名:Calligraphy、Chinese writing、shufa拼音也行!

人口:2000万左右

电话区号:+086

住址:中国为主,足迹遍布东南亚

语言:篆、隶、草、楷、行书五种

兄弟:笔、墨、纸、砚

亲友:国画、诗词、歌赋等

代言人:王羲之、颜真卿、苏轼、文徵明、何绍基、启功等

出生照

IMG_4403

IMG_4404

幼年照

IMG_4405

IMG_4406

从小颜值就高

IMG_4407

汉隶《张迁碑》

IMG_4408

三国小楷《宣示表》

IMG_4409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成年后,帅得不要不要的

IMG_4410

欧阳询《九成宫》

IMG_4411

颜真卿《颜勤礼碑》

IMG_4412

怀素《自叙帖》

IMG_4413

张旭《古诗四帖》

工作后酸甜苦辣,唯风骨不变

IMG_4414

苏轼《一夜帖》

IMG_4415

米芾《戏成诗帖》

IMG_4416

黄庭坚《松风阁帖》

兄弟们,来张全家福!

IMG_4417

IMG_4418

从来,就是惊世骇俗

 ▼

像贵族一样沙龙

IMG_4419

王羲之在兰亭雅集现场

深情如苏轼欧巴

IMG_4420

大书法家苏轼流放黄州

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如唐伯虎

IMG_4421

前方注意!唐伯虎要耍宝了!

优雅如大神文徵明

IMG_4422

年过80的文徵明戴眼镜写小楷,萌翻了!

IMG_4423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

大咖捧场?那是常客!

IMG_4424

李白书法《上阳台帖》

IMG_4425

唐太宗书法《温泉铭》

IMG_4426

宋徽宗“瘦金书”书法

人品高尚,从不胆怯

IMG_4427

颜真卿英勇就义

IMG_4428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理论水平杠杠滴!

IMG_4429

孙过庭《书谱》

别和我拼酒,在我眼中是白水

IMG_4430

赵孟頫喜喝酒,写下不少精彩篇章

比如,赵孟頫《太湖石赞》是与好友相聚时,一时酒酣的乘兴之作。纸质莹润光滑,信手写来,“神融笔畅”,滂沛悦然。作为酒后佳作,在风格上多得颜真卿、米芾二家笔意,这在赵氏的书作中,甚至在整个唐宋后书法史上,都是极少见的。款署:“湖州观堂与受益外郎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戏书此卷,为他日一笑之资。孟頫。”

IMG_4431

IMG_4432

《太湖石赞》单字放大

茶道,是小儿科

IMG_4433

书法家徐渭

IMG_4434

徐渭书法《煎茶七类》

影响力排名:中国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表现在一个古老的‘伏羲画卦’的传说上。相传的伏羲氏所画的卦,既是形象,又是抽象;既是哲学,又是书道。从书法源头开始,就一直贯穿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

书法代表中国人的哲学活动从思维世界回归到实际世界的第一境,它还代表摆脱此实际世界的最后一境。李叔同出家后,把音乐、绘画、诗文、戏剧诸艺都弃置,只不废书法,在斋戒期间,以书法为日课。把书法和修行联系起来,则修行不是苦修,仍然有生活,以书法滋润生活,是最减化的、最恬淡的、最纯净的生活。

未来的我,将更加优秀

如今,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

爱上书法,情如浓墨,意淡如水。

耐寂寞于繁华,持淡然于浮尘,

与诗词共融,与歌赋伴舞。

出入四书五经,以聚“锋”会神。

爱上书法,得翰墨灵气。

书法很美,不要太爱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