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阳日,归来就菊花。

在历代文人画家的笔下,菊花呈现出了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野逸,或笔力雄健,或气势磅礴,或清高正气的风貌。唐宋有黄荃、赵昌、徐熙、滕昌佑、邱庆余、黄居宝诸名家高手。明陈淳洒逸,恽南田创造性地发扬了“没骨”写生,徐文长擅长大写意画菊,使其冷峻、疏朗、野逸之气达到极致。清石涛、八大山人更善用笔用墨,不施脂粉,以墨勾勒,或点染有清高神韵之气。近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更是创作了许多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佳作,更使其赏傲霜凌秋之气,超群绝伦,凌众之先。现代画家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等也创作了很多菊花题材的作品,成为后学者的范本。

640.webp《菊花图》 明 唐寅

640.webp (1)《桂菊山禽图》 明 吕纪

640.webp (2)《菊竹图轴》 明 徐渭

640.webp (3)《玩菊图》 清 陈洪绶

640.webp (4)《菊石图》 八大山人

640.webp (5)《四清图》 清 石涛

640.webp (6)《五色菊花图》 清 恽寿平

640.webp (7)《菊石图》 清 蒋廷锡

640.webp (8)《锦鸡菊石图》 清 沈铨

640.webp (9)

640.webp (10)《东篱秋菊图》 吴昌硕

640.webp (11)《菊道图》 齐白石

640.webp (12)《秋菊红叶图》 陈之佛

640.webp (13)

《菊花》 林风眠

——END——

 

这谁写的行楷书,百看不厌!

640.webp

是王羲之?NO!

难道是赵孟頫?NO!

猜猜看?

640.webp (1)

640.webp (2)

李嗣真评曰:

“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

640.webp (3)

640.webp (4)

朱长文赞曰:

“意古笔老,如乔松倚壑,野鹤盘空。”

640.webp (5)

刘伯温题跋云:

“晋陆之词,唐陆之书,可谓二美。”

有人知道是谁了没?

640.webp (6)

这是唐代陆柬之的字。

本篇系《陆柬之作品字汇》,

主要集自其书法代表作《文赋》,

精华10页,供君欣赏。是不是很惊艳?

来,继续:

640.webp (7)

640.webp (8)

陆柬之的临帖功夫相当扎实,不但是临摹,而且陆柬之还敢于融汇诸家,有较高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赵孟頫。 640.webp (9)主角登场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唐朝时期江苏人,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陆柬之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时候,书法学舅舅虞世南,后来又向同时期的欧阳询学习,晚年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除了楷书之外,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尤其以楷书在当时与欧、褚齐名,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最着。

——END——

640.webp我们知道,林则徐不但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而且也是一位精通书法,造诣很高的书法名家,在近代书法史上也颇著名声与得到好评。

640.webp (1)

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第二十五卷《林文忠公事略》言及他在塞外“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至是始得肆意,远近争宝之。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于西安致刘建韶信说“而日来纸帧便面堆积几案”。二十七年五月致刘信中又提及写字事:“弟沿途补还陕省笔墨之债不下百数十处,而尚未能扫数就清”。可见林公在当时书名之盛。

640.webp (2)康雍乾之世,重董尊赵,帖学风行,看字取官。“上有所好,下必甚矣”。这就直接影响考官的取向偏重书法取人。“苟不工书,虽有孔、墨之才,不能位列清显,况敢问卿相?”与林则徐有深交的龚自珍就因为在殿试、朝考对策中被认为书法不工整而未列优等,无法入翰林院。

640.webp (3)时风所趋,在清朝中期之前,书法风气流于赵、董,在朝中,以书法著称于世的人物如张照、清四家、梁同书、王文治(与刘墉并列,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无一不浸染赵孟頫、董其昌流风。林则徐所书写的楹联与条幅的字体,细品析解,隐约着赵、董影子。如为范川书“片云占断六桥春”、为景崇书“思翁云宋四大家皆学颜”中堂等在结体、运笔、行气上似取法董其昌。

640.webp (4)林则徐早年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640.webp (5)林则徐书法受到董其昌的影响

林则徐有开拓的视野与博约的识见。他的书法艺术并不固守唐楷,而能融汇晋唐,出入苏轼、米芾、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运以己意。他认为对书法各家各体要互为吸取,取长补短,方能受益。

在致郭伯荫札云:“有刚柔相济之道,取《皇甫碑》、《灵飞经》二种帖,每日早晚更端临写,则风神可以两得,不至偏于一边,未得其利先入其弊也。”

640.webp (6)

林则徐书法最能体现其个性与风格的,应是他的行书,写得精妙,渗透韵味,雅逸温润,神融笔畅。能集晋人之精微,具唐人之法度,取灵飞经之流丽,得东坡之厚重,法南宫之率真,崇赵、董之疏朗。这与他所尊崇的“书法博采诸家,运以己意,骎骎入古,奕奕有神,自系向来本色”。

——END——

 

名称:《女史箴图》
类别:绢画
作者:顾恺之
文物现状:此图的原作早已失传,现存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人所摹;另一个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掠,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传为唐代人所摹。

张华 (公元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在西晋武帝、惠帝两朝为官。曾一度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后受政治排挤贬官。惠帝朝,受皇后贾南凤重用,官至司空。张华为官正直,《女史箴》就是他为劝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凤而作的。晋惠帝是中国历上有名的白痴皇帝,皇后贾南凤是武帝朝大将军贾充第三女。她野心勃勃,排除异己,通过各种手段把持朝政。后因激起司马氏皇族的不满,于公元300年被赵王伦起兵所杀,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被贾南凤重用的张华也同时被杀。张华为报贾南凤知遇之恩,对其忠心耿耿;但同时也是为了劝谏贾南凤,在朝政上多与其不合。只可惜,大有深意的《女史箴》并没有受到贾南凤的重视,反倒是后世顾恺之以此创作的《女史箴图》作为国宝流传了下来。因此,虽然《女史箴图》来自张华的《女史箴》文,但名气却要大得多。

顾恺之(公元346~407年),东晋画家。字长康,晋陵无锡人。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工诗赋,擅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地位很高,“瘦形而神气远”、“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有很大影响。传世代表作品除了《女史箴图》还有《洛神赋图卷》等,尽管是后人摹本,其价值依然非凡。

观《女史箴图》,人物形体瘦削、俊秀。加上飘逸的裙带,颇有仙风道骨的神韵。顾恺之的笔法“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有一种自然的飘逸感,即所谓“高古游丝描”。

《女史箴》文在当时的封建礼教社会,影响相当大,否则顾恺之也不会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女史箴图》并不纯粹是张华《女史箴》文的绘画版,表达的也远不止是《女史箴》箴文的意境,而是融进了作者的再创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墨士开始以绘画艺术来展现和反映内心的情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是这样的一幅作品,它超脱于《女史箴》文说教的主题,更多的传达了怡悦的感观享受,优雅、飘逸、华而不俗。这一历史时期绘画艺术的改变,顾恺之功不可没。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那张华为何会写下此文?
张华是西晋大臣,当时的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愚帝”,他最出名的“段子”就是:当年全国闹饥荒,大臣们向这位皇帝报告灾情说道:百姓都没有食物都饿死街头。这位皇帝却疑惑地问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这就是著名的“何不食肉糜”。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位不务正业的皇帝,大权被皇后贾氏独揽。贾氏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
朝中大臣张华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又不便直接说,于是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来劝诫和警示皇后。

我们就跟着《女史箴图》
来感受一下当年张华的良苦用心


冯婕妤挡熊

说的是画汉元帝率宫人幸虎圈看斗兽,后宫佳丽美人在座。有一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婕妤挺身而出,护主救驾的故事。

640.webp《女史箴图》局部

班婕妤辞辇

画的是汉成帝游后庭,想与班婕妤同乘一辇,班婕妤辞谢并劝说汉成帝不要效法三代末主,应多考虑国家大事,成帝觉得班婕好说得很对,便不再让她陪同。

640.webp (1)《女史箴图》局部

两女对妆

虽然画的是两女相对妆容,但插题箴文道“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意思却是在告诉贵妇们,修身养性比修饰容貌更重要。

640.webp (2)《女史箴图》局部

夫妇并坐

画的是夫妇并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

640.webp (3)《女史箴图》局部

还有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专宠必生傲慢。以及女子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等。《女史箴》文共有12段,所以《女史箴图》原也有12段,但现存的唐摹本仅存9段。

以下图片请手机横看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END–

 

640.webp不过是一张纸,却比人民币,更深入人心,甚至牵引魂魄。民国收藏大家张伯驹,即为这样的“纸”,穷尽毕生财力、物力、精力,在所不惜,足见书画艺术的魅力。书画,就是这么一张“神纸”,一旦爱上,便是一生的探索!

640.webp (1)书画,旨在探索灵魂深处之“真、善、美”

与古人的画不同,现今的画,充满了功利目的,完全抛弃了书画作品所应该传达的“真、善、美”。很多书画家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捡得枯枝半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卖钱。其实,从事书画真正的目的,是在传递“真、善、美”,而不是几分几毛,因为当书画家真正抓住“真、善、美”的时候,作品本身,已是无价之宝。这样的作品,才能净化人、洗涤人、升华人,让人们的灵魂干净、纯洁、高尚。

 

640.webp (2)书画,旨在传达灵魂深处的真情实感

在艺术市场骗子横行的时代,灵魂枯竭。很多书画家的作品,流露出的不是真情实感,而是假大空以及谎言,来愚弄那些不懂艺术欣赏的“暴发户”、“投机商”、“文化流氓”等。这些都与书画艺术的初衷相悖,书画艺术只有流露出灵魂深处的真情实感,才能取得他的伟大地位。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范宽《溪山行旅图》等,无不是流露出真情实感而取得重大的艺术地位。

640.webp (3)溪山行旅图 范宽

书画,旨在寻找最直白的语言

墨色、线条、意境等,构成了书画作品的语言。书画家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诉说方式即可。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力道、层次;意境的深浅……无不在表达着书画家的思想。爱上书画,就是利用墨色、线条、意境等像小孩子呀呀学语那般,找到最有水准的语句。

640.webp (4)书画,旨在探索灵魂深处的丰富多彩

艺术之旅,虽然孤寂,但丰富多彩。这不是颜料的五颜六色那样的精彩,而是灵魂深处的精彩。文征明逝世前,仍然端坐书写小楷。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中,他的小楷,是那样的魔力。在他的一笔一划中,足见他灵魂的干净与丰富多彩。

 

640.webp (5)书画,是一次没有终点的灵魂探索之旅。因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640.webp (6)

640.webp (7)——END——

 

写字虽常事,但要写出风韵写出境界,绝非易事,越是日常,越是见诸火候。人们经常说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而品评书法作品的好坏,应该说是有标准的,当然这种标准并非同于鉴定一个产品的具体量化标准,而是一般标准。你写字有没有毛病?看这四点!

①切忌矫揉造作

作书就象一个人修饰打扮,一定要适度,不能过份,大凡装腔作势,故意卖弄的作品都是劣品。

640.webp (6)

②务必遵守字法,勿夸张过度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字法规范、严谨,切不可随便胡来,这好比人的五官,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去移位,否则不可辩认,成为鬼怪。尤其是草书,草法十分规范,稍不留意就出差错,错字是书法作品之大忌。

640.webp (8)

③传统有法、创新有度

汉字虽然经历了由象形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书法成为抽象的线条艺术已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不能借口“返朴归真”,把非字非画,半字半画的作品列为书法创新范畴,这类作品也许是艺术,但绝不是书法艺术。

640.webp (9)

图/非字非画是民间“书法创作”一大通病

④巧妙用墨,切勿杂耍!

古人作书十分重视用墨,有的善用浓墨,如清代刘墉,用墨厚重,貌腴骨劲、别具面目,故有”‘浓墨宰相”之誉;有的善用淡墨,如清代王文治,注重墨法,多以淡墨示人,其书作平淡天真,自然放逸。故有“淡墨探花”之称。有的善用涨墨,如明代王铎,用墨则涨墨欲滴,一经着纸,墨色淋漓,神迷漓溯,雍容大度。

 

end

书法,如果静不心来刻苦临帖,只是忙于展览,忙于发表,忙于应酬,而品质数年一贯制,本想早日成名,结果弄巧成拙。

任何艺术家,当然包括书法家,都要坐得起冷板凳,十年二十年在所不惜。假如为利益驱动,不在临帖上下功夫,而在宣传上打主意;不在理论上下功夫,而在关系上打主意。到头来,只能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书法家。

640.webp

钢铁是练出来的,美酒是酿出来的,书法是写出来的。耐住寂寞写自己的字吧,研究一辈子书法,假如历史能够宽容大度地给你留下一幅字,甚至一个字,就胜过一百次展览,对已对人都很负责,今生足矣!

求怪,是不甘寂寞的常见表现

当今书坛,各种思潮、各种现象,各种希奇的流派,各种莫名的称谓,光怪陆离。在这种种“现象”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经得住诱惑,让自己的书法始终植根于传统,取法于经典。

现在书法界确实存在一种反常现象,假如你写一手传统的“颜柳欧赵”,也许真的获不了奖,参不了展,我觉得参展和获奖都不重要,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参展、获奖而学,一切有志于书法学习的战友,一定不要为了获奖、参展去扭曲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跟着流行书体左右摇摆。“颜柳欧赵”等等这类传统的书法永远不会过时,学习这类经典书法永远不会错。把中国传统这棵千年大树连根拔起去新栽一棵是得不偿失的事。

我们提倡书法的儒雅书风,提倡书法的“中和之美”。历览古今书坛,古有王羲之、米芾父子,今有启功、林散之、沙孟海等等,个个都是儒雅之人,儒雅之字。

同时,我们也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登台,各种流派,共存共荣,异彩纷呈。但无论那一种流派,那一种创造,都必然出于真功夫,“功”从何来?传统为师,“勤”字当先!所谓“功到自然成”。努力吧,朋友们,用你们的勤劳和聪明写一手大众喜欢又高雅的漂亮书法吧。

640.webp (5)

按耐浮躁,书法安抚心灵

1976年2月,沙老说:“书为心画,心灵不美怎么能写出美的字来?”西汉学者杨雄说:“书为心画”。柳公权有闻名的“心正则笔正”之说。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也说,作字先作人,假如人格不高,字格就媚俗。杨守敬说:书法家“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朱和羹在他的《临池心解》一书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640.webp (4)名人书法充斥着商业浮躁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我们翻开中国书法史册,别的暂且不论,仅就宋代四大家来说,无论是苏(轼)字的天真安闲,还是黄(庭坚)字的纵横奇崛,无论是米字(芾)的迭宕多姿,还是蔡字(襄)的温厚敦实都与他们的人品和性格有着惊人的巧合,于是后人并有了“字如其人”之说。这些说法都为当今众多艺术家所接受。

书法作为书法作者从心灵流淌出的琼浆玉液,他必须有一个美的心境,美的“场”。灿烂千余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当年王羲之假如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丽环境和文人雅集、曲水和觞的和谐心境,而是在血雨腥风的战场,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精妙绝伦、流传千古的佳构。征之以书法史,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等,有英雄、有忠烈、有贤臣,人品书品俱高者比比皆是。

640.webp (3)

书法是情感的宠儿,需耐心呵护、培育

书法创作,不仅仅写古人法帖中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而是写我们心灵中所感受到的世界。毕加索有句名言“我不是画猫的本身,我画它的微笑”。猫的本身多么单调乏味,猫的微笑却是可以画出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感受。写心灵的情感,在中国并不生疏,所谓“胸有成竹”、“心中要有千山万壑”。“胸中之竹”和“心中的千山万壑”都是心灵之物,都是情感之物。古代的西方艺术家大都注重写实,在“形”上做文章,很难成就大业。到了二十世纪这一百年,西方艺术家为什么创造了那么的重要流派,产生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追求到了表现心灵的感受,展示情感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形似、强调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重在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主观世界。

书法意境的创造只有在作品中倾注感情,点画线条才有生命力,才能流美传神,才能驾起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感情桥梁。书法创作有时能让我发狂。拿起毛笔,一个个字,飞恕般地以各种形态飘散在我的脑际。有时像不明飞行物一样,呼啸而来,闪着奇异的光线,变幻着各种形态,让你有一丝惧怕,满腔惊喜。意境是书法的灵魂,感情是意境的灵魂。

 

end

隶书的笔画有一些夸张,这跟当时的其他艺术形式也有相似之处。隶书之所以有高古的情调,跟这个夸张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捺脚是一种抒情的因素,它不是实用的功能,它是一种美化。秦以后还有鸟凤龙图书,一些装饰性的书体,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加大了美化的分量。这恰恰是隶书非常美妙的特点。今天我们以《礼器碑》为例,谈谈隶书的魅力。

字形方扁,横向取势

640.webp (1)

隶书字形成方扁状,盖由于横长竖短的原因;横向取势,是因为横挑的波折之故。当然,并非所有的隶书都是扁状,但是给人的感觉都是扁的。比如《张迁碑》里面的览字,其实是立长的,但是感觉上,或者说视觉效果上还是扁平的。

左右相背,舒展自如

640.webp (2)

隶书的波折撇画是相互呼应的,如徒字,左边的竖画部分变成为撇的形式,这样就能够跟右边的捺笔形成呼应,如果还是楷书一样的竖画,它就没有了视觉上的呼应。呼应不是对称,这一点大家要记住了,隶书里面好多都是这样相互映带的。结体,如果想要重心平稳,就要使得字画短长有致,该短的短,该长的长,左右相背,甚至是左舒右展,这是隶书最为重要的特征。

字画平直,布局匀称

640.webp

隶书是表面单纯内在又很复杂微妙的书体。弘一法师讲过,世间的学问,噱头多义理浅;出世间的学问义理深,噱头少。这一点,同样可以拿到书法中来说,隶书就是这样噱头比较少,但义理很深的。

 

- End -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640.webp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写楷书的15个妙招

1、写楷书时发笔逆入时速度要快,如惊蛇之入草;逆入作点后调锋时宜慢一些,所谓”迟回不进,以成藏头护尾之势”。

2、笔与笔交换过渡时要快,所谓”过贵乎疾”;钩法要快,蹲锋得势而出,所谓”

峻快以如锥”,快则力聚锋尖。

3、捺法宜抑扬顿挫,一波而三折,所谓”不徐不疾,欲卷复驻,得意徐乃出之”。

4、短撇要快,锐而且速,如鸟之啄物,所谓”仓皇而疾掩”。

640.webp (1)

5、挑法宜迟,仰笔锋,轻抬而进,所谓”贵乎迟留”。

6、长撇宜悠扬,贵险而劲,意欲婉转流畅,笔力送到而势有余韵。

7、楷书当以沉静为本,即用笔精到细腻,锋势备全,笔形到位,结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态,迹如前人所谓点画如刻入缣素,结构似天成铸就,增之不能,减之不得,故初学楷法,当缓笔以定其形势,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笔势,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头,而是一种沉着的节奏-举止匆遽,易伤浅薄。

8、悬针宜徐,徐则意足而态有余妍。

640.webp (2)

9、垂露宜疾,疾则力劲而笔能复逆。

10、点贵乎重,其势如高峰之坠石。

11、至于长画中间之走笔当视其情况而定,或逆势涩进,而中截略细。毫内墨饱时用笔可略快,毫中墨少时用笔可略慢。

12、就虚实而言,按处皆实,提处皆虚,点画是实,就曲直而言,楷法妙在曲势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或上平而下高拱,如覆舟之状,有轻重徐疾,有疏密虚实,有曲直向背。久而久之,一一运用纯熟,用笔就会灵动起来,而墨色亦会在灵动的笔法中产生浓淡枯润的变化。

640.webp (4)

13、在书写楷书时最忌写一个字去蘸一次墨,这样永远不会有枯笔,有飞白,有干渴之笔。最理想的楷书用笔是画之当中浓,两边枯,不光而毛,涩中自有无穷之韵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见润,即在笔酣墨饱的情况下依靠速度和中锋、笔力和笔势拉出来的枯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状。一幅楷书墨色有变化,就会大大增强它的灵动性。

14、总之书写楷书没有绝对的快慢,就风格而言,有快节奏的楷书,所谓”作真如草”,故其作楷时肘下生风,有沉着痛快之状。不论迟速,肥瘦,都贵于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过疾则笔即直过而意思浅薄,过迟则骨肉凝滞而笔力孱弱,太重则肥而露肉,太轻则瘦而露骨。

15、故作楷之法如闲庭之信步,有优游自得之状,缓以会心,疾以出奇,速以取劲,迟以取妍,能速而不速,谓之”赏会”,能速而速,谓之”入神”,赏会则含蓄蕴藉,入神则意外之笔流溢于纸上,此楷法用笔韵律之大略也。

 

End

所谓精品,有两重含义。一是社会标准,二是个人标准。社会标准,是指创作出的作品能够成为公认的好作品,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书法经典便是,就像楷书四大家的作品一样。所谓个人标准,是就书法家个人而言的,在既定的水平和层次上创作出能表达个人最好水平的作品来;这里的“好”,作为概念,依然表现为自我的感觉和他人的评价两种状态。如何创作出表现个人水准,自认为是好的作品呢?

640.webp

第一、首先要等待创作激情,即创作冲动。想写,现在就要写,不“书法”浑身不舒服。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创作欲望才能最大化,才能产生最充盈的信心。不想写又不得不写,譬如命题作业;不想写又不能不写,譬如明天就要交卷的稿约;不想写又不好不写,譬如笔会上或者临时动议的应酬,等等。创作激情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性,有时候随着条件反射说来能来,有时候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却不能呼之即来。所以,需要等待。

第二、无功利压力,即超脱的创作意境。拿起笔便想到这是一幅必须要写好的作品,要用这作品去发表、去展览,去参加国展评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嫌写的不好便要重写,重写的作品又有一个或几个地方不满意,待下一幅不满意的地方克服掉了,其他地方又出现了新问题。于是,越写心情越不好;心情越不好作品也就会越写越糟。无负担创作,保持平和的心态,于不经意之际反倒会妙笔横生。

第三、熟悉书写内容,并对采用的表现形式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书写内容不熟悉,往往会提笔忘字,书写途中再去查看资料,折腾之际少不了会出现滞笔,使笔势停顿,断了书写气息。我们常说意在笔先,首先是书写内容要熟稔。了解所要写的内容,还可以增强书写情调,下笔方能传神。作品表现形式不管是自己擅长的,或者是创新的,写前要有筹划安排,不能因为表现形式障碍或影响书法情绪,以致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640.webp (1)

第四、采用适合的材料。宽泛地讲,这些材料包括笔、墨、纸、砚、水、桌子、镇尺、印泥等,主要是笔、墨、纸。所谓适合,应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材料要适合书写者自己的书写习惯,即或采用新材料,也应通过实验了解其特性,譬如不同类型的笔、不同性质的纸、不同胶质的墨、混水的比例和用水的方法等;另一方面,还要适应书写书体和书写内容的要求,譬如用半生半熟的纸写大草,而用生发性能很强的生宣写小楷,肯定会事倍功半。

第五、应尽可能地利用和提供好的创作环境。这些因素包括:1、创作时令。春天温度适宜,阳气上行,湿度恰当,加之人精神易于亢奋,是最佳的创作时期,秋天也还行,而酷暑严冬,人躁纸躁,即或开启人为改变环境的一些设施,譬如电扇、空调等,依然会有些微影响。2、光线。阴霾天、光线昏暗或光线过强,都会间接地影响创作心态。3、场所。有的人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独自创作;有的人需要有“伴写人”在一侧,即提供一些服务,譬如调墨牵纸,侃着感兴趣的话题;有的人却喜欢在有许多观众的场景下进行创作,并且感觉这种条件下创作情调最好;还有的人在平时“酿造”一些更个性化的环境爱好,譬如放点儿轻音乐,据说奶牛吃草时听音乐,奶的产量会增加,人创作书法作品时听听音乐,也一定会对调节情绪起作用。

当然,是不是这些条件都具备才能进行创作呢?不是。是不是有了这些条件就一定能写出好作品呢?也不是。是不是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从事书法创作呢?更不是。创作者的本身素质是创作好作品的基本条件。当然,在同一条件下,利用外在的有利于调动创作激情的那些条件,无疑会是锦上添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