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590经常有书友问

怎样的书法,会让评委喜欢

怎样的作品,才可以入国展

如果将这个问题

扔给写字最牛的那帮人

他们会怎样说

王羲之应该会是

一脸懵

IMG_5591

王羲之说

呃,我没想过入书法展

我只是平平常常写字而已

我只不过在大雪过后,写了一封信

叫《快雪时晴》

IMG_5592

王羲之说

我只不过采摘了一些水果

给朋友之前

先“晒个朋友圈”

于是有了《奉橘》

IMG_5593

王羲之说

我只不过心里哀恸难抑

对老家祖坟被毁

抒发一纸哀思

于是有了《丧乱帖》

IMG_5594

王羲之说

我只不过参加了一个聚会

那天一群人玩嗨了瞎起哄

借着酒劲写了一篇作文

就是你们说的《兰亭集序》

IMG_5595

不巧的是,被人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当然,可能会有人说

一个王羲之说明不了什么

那么,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

第二牛、第三牛的人

他们又会怎么说

IMG_5596

颜真卿说

我只是因为心伤侄儿英年早逝

悲痛不已,挥泪写下《祭侄文》

IMG_5597

你们说它是天下第二行书

其实我是想什么写什么

没那么多讲究

IMG_5599

苏轼说

我只是被下放到农村改造思想

清明寒食孤单寂寞冷

破灶烧湿苇,又被烟熏得要死

实在忍不住想吐槽

就这么写了两首《黄州寒食诗》

IMG_5600

你们说它是天下第三行书

其实我是随手写的

差点当柴烧了…

IMG_5601

写字最牛的那帮人

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一件事

书法是张扬个性的艺术

书法是抒发情感的艺术

它不应该一味迎合别人的喜好

更不应该是按模具生产的工业品

IMG_5602

当获奖、入展成为评判艺术价值

的主要或惟一标准

这事已经有些荒唐了

太功利、一味迎合别人

会越来越乏味

不如遵循内心,写给自己

有时候临临帖,有时候写写字

写着写着,书法会越来越有趣

IMG_5603

我们没必要讨好任何人

少一点功利与套路,多一些趣味

只要书法有味道,足够打动人

就一定能实现它的价值

真正好的书法

不是为了迎合别人

而是表达自己

640.webp

髡残 岩穴栖真图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髡(kūn)残(1612~1673)为湖广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俗姓刘,字介丘。为僧后,改名髡残,字石溪,号白秃,又号曳壤(曳即古“天”字),别号残道者、白秃翁、庵主行人、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晚年署石道人、石溪和尚;法名智杲、大杲。和石涛合称“二石”。

画技小道,兴衰亦关乎时运;

丹青一理,庸奇全赖以人品。

与渐江、石涛、八大山人一样,

髡残这位用袈裟掩裹着精神苦痛的前朝遗民,

艰难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并在创作中坚持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

640.webp (1)

髡残 活法圆机 手卷 设色纸本 成交价250万元

髡残年轻时聪敏好学,读经史、习举子业。

国难当头时,曾参加抗清斗争,

失败后避难林莽,备受摧折之苦。

他是个禀赋孤耿、性格刚烈的人,

他的知心好友程正揆称他

“性耿直如五石弓,寡交识,辄终日不语”。

他的削发出家过程也体现了这一性格:

“一日,其弟为置毡巾御寒,

公取戴于首,览镜数四,忽举剪碎之,

并剪其发,出门径去,投龙山三家庵中。”

邓显鹤在《石谿轶事》中也说

“师一夕大哭不止,引刀自难其头,血流被面”

果真是个血性汉子。

640.webp (2)

髡残 松岩楼阁图 南京博物馆藏

但他做出这个突然而毅然的决定,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目睹物是人非的现实,

感到复明无望,诸事皆空,

为了挣脱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向现实进行

仅有可能的抗争而不得已才做出的人生抉择。

时为清顺治八年,髡残年40岁。

640.webp (3)

髡残 结社林泉图 (日)泉屋博古馆藏

髡残出家后,曾至南京,

得法名知杲,入云栖派系,

后回湖南,居桃源余仙溪龙半庵潜心禅学。

于清顺治十一年再赴南京,

先住大报恩寺,后居牛首祖堂山幽栖寺,至死。

曾同高僧觉浪、继起、檗庵及学人名士

顾炎武、钱谦益、张怡、周亮工、龚贤、陈舒、程正揆等相结识。

但生就的孤耿性格依然未改,

亡国之恨也一直萦结于怀。

他身体孱弱多病,

却先后13次赴南、北二京拜谒明皇陵。

他不但自己始终以大明遗民身份自居,

而且要求别人也要这样。

640.webp (4)

髡残 山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蕙榜杂记》载,

他的僧友熊开元(释檗庵)游钟山后见到他,

被问及如何行礼,熊开元回答说:

“吾何须行礼?佛之道,君父拜之,于君父不拜。”

髡残听后勃然大怒,叱骂不已,直逼得熊开元认错方止。

可见这位遁入空门的儒生对明王朝的忠心。

被强行压抑的感情之火一直燃烧在内心深处,

如果可能,他情愿与这世道一并焚灭,

但他又做不到这一点,

他能捍卫的仅是自己的信念而已。

他曾在自己的画上写道:

十年兵火十年病,消尽平生种种心。

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犹向画中寻

640.webp (5)

清 髡残 苍翠凌天图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馆藏

绘画对有些人来讲,

是一种消遣,或是一种求得腾达的工具和手段,

但对髡残来讲却绝不是这些,

他致力于绘画创作,乃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是调治“心病”的一种舒络剂,

亦即是一种被毁灭了的人生价值的仅有可能的自我修补。

这一点他在自题《溪山无尽图卷》上写得很明白: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如出家人若懒,则佛相不得庄严而千家不能一钵也。

神三教同是。

残衲时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

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

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画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

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

端教作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

若忽忽不知,惰而不觉,何异于草木?

640.webp (6)

髡残 岚气朝晖图 瀚海拍品 成交价78.4万元(另开)

强调不能懒惰,强调要干一番事业,

批评自我暴弃,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

力争能于无为中有所作为,

把生命的价值体现于有生之年(而不是死后的天国净界),

这较之那些未出家的有闲文人,

不是有着更为强烈的济世务实的儒家思想吗?

但这是一种在冻土上的耕耘,

一种看不到收获的播种,

髡残自己也很明白,画里的春风再浩荡,

也吹不绿大明的旧山河了。

但他还是勤奋而严肃地不断画下去,

因为只有在这个精神世界中,

他才能使自己的心绪得到平衡,

使自己存在的意义得到认知,

也才能看到自己所追求的真、善、美。

640.webp (7)髡残 秋晖蒙钓矶 1661年作

640.webp (8)

髡残 层峦叠翠 纸本设色 成交价322万元

髡残性格直率,感情热烈,

又有着严肃认真的治艺态度,

从而形成了自己深厚华丽、面貌幽深、

格制雄阔、笔墨苍劲的艺术风貌。

在艺术气质和创作追求上,

他多少与石涛有些相近,

即二人在绘画本体意义上都着力较多,

也都有着奔放纵恣的艺术才能。

但二人又有明显区别:

石涛恃才使气,睥睨古今,脱尽画家窠臼;

而髡残对前人成就甚是尊重,

尤其对“元四家”更是潜心研修、广撷精华,

几经融汇而后成自家面貌。

(节选自《读者欣赏》2011年第3期《大师巨匠》栏目)

髡残山水册页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END——

 

640.webp

李世俊

锲斋主人

李世俊,出生于天津,号锲斋,怀虚堂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书法出版社社长,中国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编审、教授,研究生导师。


锲人匠心   瑰艺常青

作者:张鑫

李世俊先生学书初始于传统,取法魏晋,先后受业于沈延毅、杨仁恺、聂成文、刘江、陈振濂、张海诸位书法大家。“道存通灵,锲而不舍”是李世俊先生书法艺术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信念。他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很重要。中华民族有国家的信念,人有自己的信念,所有的信念都以传统文化为根脉。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文化,是人类的脊梁;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书法家的文化信念,首先是要热爱艺术,忠于艺术,对书法艺术怀有景仰之情。李世俊先生于80年代初期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80年代中期入素有书法家、画家摇篮之称的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进行学习深造,拜师刘江、陈振濂等诸师学习书法篆刻,陆俨少、吴山明、朱涵等学习绘画。江浙文化,瑰丽多姿,浙派艺术,是人文艺术之渊薮,李世俊将自己的文化信念、艺术理想融入这天堂般美丽的生活状态。

640.webp (1)李世俊的书法日益精进。其优秀书法作品在全国钱君陶书法大赛中获金奖;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书法作品被选入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书法作品在首届国际临书大展中获优秀奖;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中获三等奖;书法作品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书法展作品获奖。个人传略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法今鉴》《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理论著作出版有《从书法的发展逻辑看张瑞图与黄道周书法的超时代性》《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论书法艺术与学问的自然之道》《书风笔力展军魂,谦和秉正咏人生》《浅谈中国书法的“艺”与“道”书法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魅力》《锲斋对话》等。

640.webp (2)李世俊先生是活跃于中国书坛早期的书法组织工作者之一。曾参与组织了辽宁省书法第三梯队的“北园”二十人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进京书法展,那时的创作是比较纯正的魏晋风格,字体隽秀,文雅大方。1987年李世俊书法作品入选了全国第三届书法展,同年其所临写的《嵩高灵庙碑》作品入选了首届国际临书大展,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关注。《嵩高灵庙碑》亦称“寇君碑”,是留世不多的北魏时期碑刻,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书体字立清楷立正相杂富于变化,颇见自然之趣,堪称临习神品。李世俊的书法艺术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同龄书法家中不可多见的辉煌。他也曾自知书法书写特点不够古朴,得沈延毅先生指导,开始临写《北门二十品》,浓淡相宜,古气丰盈。后又专注书写行楷,清丽柔和的恬淡仪态又同时多了些碑版意味和王铎遗韵,体现了李世俊的审美倾向和书法艺术的深厚积淀。李世俊说:“书法是载于政治、载于学问的独特艺术,在研习书法艺术到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只是写字,而是所书写作品要折射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身对文化的积淀。”其中,朱关田老师的一句话影响了李世俊一生的价值取向,朱关田先生是研究唐断代史的学者,他说,近代专门搞书法的大家最高不过王子嗣,书法艺术不是单独存在的,要发挥它的载体艺术的特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以书法艺术去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李世俊看来,这一次对人生的选择,是一次转身,但不需要华丽。只要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圆一个梦想就好!          

640.webp (3)李世俊的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宁和淡泊,充盈着一种清丽之古意。以匠心精神为文化底蕴,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锲而不舍及传承经典的方式,坚定文化自信,将历史感融入到生命的韵味之中,树立对书法艺术的基本态度和精神向往。他所追求的艺术本质是通过精神表现的不断升华,最终达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诉求,源于李世俊先生内心对书法艺术执着的匠心精神,进而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扬。他极其独道之处是懂得生活与艺术相互结合的智慧,心性的修行在时空之变换更替中,于衣食住行、举手投足中,潜心感悟。对待艺术,他一往情深,将研习书法艺术作为心性修行的生活态度,享受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生命状态。他执着、心爱着书法艺术,体验着、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潜心艺术的欢愉。 

640.webp (4)纵观中国书法的历史,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到近、现代书法家,都是以传统书法作为书法文化发展的基点。而以汉隶、唐楷、北魏定格局,二王、怀素、宋人添气象,则是李世俊先生的书法意境。“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李世俊深知“技进乎道”不能仅停留在技法实践层面,而拓展学术视野、提升文化品位、提高理论素养才能挺直书法艺术家的文化脊梁——技进而得道,道存而通灵。于是,通读艺术史学及批评美学等相关理论书籍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至此为他的艺术理想注入了鲜活的基因,奠定了坚实固牢的基础,他的艺术创作像常青树一样蓬勃旺盛。文以载道,道以载书,李世俊始终认为将来的书法发展应该是一个文人与书法艺术的相互结合。

640.webp (5)李世俊先生为人诚恳善良,性情豪放,谦虚谨慎。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沟通,勤勤恳恳,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为优秀的书法文化事业几乎奉献了自身的全部精力。生活中,他幽默风趣,待人亲切。身为研究生导师,在书法教育方面可谓尽心尽力,无论对学生们的专业还是做人方面都以心相予,教学相长,桃李满天下。他常常苦口婆心地引导学生们要时刻谦虚谨慎地学习,不耻下问,不忘初心,勇敢前行。他强调,作为文化传媒工作者,首先要提高素养并具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他是集天赋能力与勤奋好学于一身的优秀书法家,是文化工作者中的领导楷模。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14年4月22日组建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换发生机和活力。李世俊作为弘扬传统文化思想的践行者,承担重任、付出艰辛,于2014年6月10日创建《中国书法报》社,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创刊发行。《中国书法报》是专业性与时效性相互结合的国家级书法文化专业类报纸,他对于书法传播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圆了几代书法人的梦。他认为文化工作要与时俱进,要认真学习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学习贯彻十八届五、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追求“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时代精神”的理念,时刻体现时代主流精神价值。作为书法艺术文化传媒工作者,李世俊在对近、当代各大书法家们的采访中,亲自身为发问记者,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受访的文化工作者及书法家们提出:书法界应该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如何真正的实现文艺工作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何切身规划改善文艺界有“高原”没“高峰”的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使书法家们针对这些问题来结合自身谈一谈书法界如何努力使文艺界出现新气象、新面貌,更好地以书法艺术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这样的时代精髓传播给广大人民及书法爱好者们,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真正地为人民、为文艺界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640.webp (6)执着于传统文化艺术事业三十余载,构成了李世俊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虔诚地守望着古典大师的微笑,与古为徒,以史为鉴,以自身对古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得书法融入质朴归真,将历史性与创新性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个性表达,凝合的践行着他心性修行的生命状态。继续始终不渝地做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书法家,一位身职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官员领导。他从事书法事业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法艺术本身,而是不断地用“心”在创造。用“心”,既表现了先生执着艺术的匠心精神,同时体现了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李世俊书法艺术中的人文情怀、文化信念、艺术观念、审美风格等都源于他对艺术的本身和对艺术精神需求上的锤炼所体现。

640.webp (7)艺术之路也许充满荆棘坎坷、多舛多变,作为当代久负盛名、影响深远的一位政治书法家,李世俊在人生的每个时段,始终葆有浓郁的文人情怀和匠心精神。他一直将于右任先生的联句置之座右铭以自省:“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他用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他用自己对艺术的感悟来走自己选择的人生。艺术本身就是用来陶冶性情、豁达心胸的,艺术也促使李世俊从政几十载,不废临池,勤于思考,不断进取。对于他来说,文化事业的精华券在徐徐展开,同时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挚爱也更深更切。

640.webp (8)

640.webp (9)——END——

 

众所周知

在众多气势蓬勃的山水里

齐老的画

更多的是瓜果小品

但是这些小品中

又包含生活中的意趣

让我们看看

他都画了什么瓜果?

640.webp齐白石 德粼先生寿桃图 

640.webp (1)齐白石 红桃

640.webp (2)齐白石 花果蜜蜂 

640.webp (3)齐白石 荔枝 

640.webp (4)齐白石 蜜蜂对酒图 

640.webp (5)齐白石 蜜蜂丝瓜图 

640.webp (6)齐白石 荔枝鹌鹑图

640.webp (7)齐白石 葡萄松鼠图

640.webp (8)齐白石 玉米蚱蜢

640.webp (9)齐白石 葡萄 

640.webp (10)齐白石 枇杷荔枝

640.webp (11)齐白石 荔枝鸽子图

——END——

640.webp钱名山(1875—1944),字梦鲸,振锽。世居江苏常州菱溪,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人称江南大儒。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官至刑部主事,后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辞官回乡。在常州东门外开办书院“寄园”,培养了大批书画诗词方面的泰斗,著有《名山集》《名山诗集》等。康有为、张大千、徐悲鸿等人对钱的书法风格也极为赞赏。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END——

 

640.webp

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本

《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本》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每页20.8 × 8.9cm ,共9页。以前我们见到的都是刻本,分别有《渤海本》,《望云本》,后《艺苑掇英》发表了这个墨迹影印本,引起学界轰动,启功先生特为此撰文介绍。然毕竟是印刷品,印刷技术不够精良,笔墨不见,甚而疑之为赝品。今从大都会博物馆网站看到原图,方得见其用笔起止之变化,用墨淡雅之可爱,叹为观止,不敢私藏,特以共享。

640.webp (1)

《灵飞经》渤海藏真帖本

据记载,《灵飞经》墨迹全本曾入宋内府,到了明朝落入董其昌之手。董曾将其抵押在海宁陈家,渤海本即在此时由陈家刻成。后来董将墨迹本赎回,陈家做了手脚,从中抽出43行。然而这不怎么光彩的举动却“抢救”了《灵飞经》,因为墨迹本回到董其昌手里后,居然不知去向了。

原帖以质地细腻而坚硬的太湖石精细打磨后刻制,《灵飞经》一册共用长70厘米左右,高30厘米左右的条石7条,每条刻5页,每页6行,除《灵飞经》书法本身外,还附刻董其昌后跋3段,计5页半,共计全册35页。

渤海藏真帖本是传说中最好的拓本,甚至优于墨迹本。之所以如此,与《灵飞经》的写经性质有关。墨迹固然鲜活生动,但其中的牵丝映带,偶尔可见一定习气;渤海本刻工并未完全忠于原帖,而是在刻制中做了一定减省,抹去习气,这个碑刻反倒显得古朴清秀。

  渤海本,还有一个优势,是字数多。

640.webp (2)

《灵飞经》望云楼本

嘉庆中嘉善谢恭铭审定,陈如冈摹勒。谢恭铭,字寿绅,号若农,浙江嘉善枫泾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藏书家。《灵飞经》被刻入该帖第一卷中,但仅有43行。据钱泳记载,《灵飞经》真迹43行本当时被吴余山所购得,谢恭铭借以上石。可知《望云楼集帖》中的43行,也是从真迹摹刻。

此本虽然已非全貌,但刻工精良,较好地体现出原作的风貌,被认为是最接近墨迹的刻本。

640.webp (3)

《灵飞经》滋蕙堂本

清代翻刻本。 《滋蕙堂帖》又称《滋蕙堂墨宝》,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嘉祥曾恒德刻。曾恒德,山东嘉祥人,后迁福建惠安县。乾隆十七年举人,由国子监学正助教升刑部主事员外郎中,记名御史。辛丑春,授湖北郧阳知府。《灵飞经》被其刻入《滋蕙堂墨宝》卷三,在翻刻过程中做了许多的修饰与伪造,以提高该帖的身价,如在首尾加刻“大观”“政和”“褚氏”等伪印,在帖后伪加赵孟頫题跋,原作首页第5行首字“從”右上点损,《渤海藏真帖》中以细线勾出纸破损的原状,而《滋蕙堂帖》中直接将字填补完整。与《渤海藏真帖》相比,滋蕙堂帖《灵飞经》的字迹显得稍为丰肥,此本在清代中后期受到世人的热烈追捧。

640.webp (4)

《灵飞经》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

 清代翻刻本拓本,经摺装,墨纸尺寸:23.6×12 cm.卷端有”冈田眞之藏书”等印记。

——END——

 

640.webp

一、何为落款

落款,是在书画作品主体内容完成后,作者的签名、签印、年月、轩号等,以示作品的完整性。

落款的分类

1、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2、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 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斋轩号者】 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3、双 款 

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640.webp (1)

二、书画题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 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干支: 

甲子(阏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奋若) 

丙寅(柔兆 摄提格) 

丁卯(强圉 单阏) 

戊辰(箸雍 执徐) 

已巳(屠维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协洽) 

壬申(玄 难) 

癸酉(昭阳 作噩) 

申戌(阏逢 阉茂) 

乙亥(旃蒙 大渊献)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强圉 赤奋若) 

戌寅(箸雍 摄提格) 

己卯(屠维 单阏) 

庚辰(上章 执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昭阳 协洽) 

甲申(阏逢 君滩) 

乙酉(旃蒙 作疆)

丙戌(柔兆 阉茂)

丁亥(强圉 大渊献) 

戊子(箸雍 困敦) 

己丑(屠维 赤奋若) 

庚寅(上章 摄提格) 

辛卯(重光 单阏) 

壬辰(玄 执徐) 

癸巳(昭阳 大荒落) 

甲午(阏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协洽) 

丙申(柔兆 君滩) 

丁酉(强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阉茂) 

已亥(屠维 大渊献)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奋若) 

壬寅(玄 摄提格) 

葵卯(昭阳单阏) 

甲辰(阏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 

丁未(强 协洽) 

戊申(箸雍 滩) 

己酉(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 阉茂) 

辛亥(重光 大渊献)  

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阳 赤奋若) 

甲寅(阏逢 摄提格) 

乙卯(旃蒙 单阏) 

丙辰(柔兆 执徐) 

丁巳(强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维 协洽) 

庚申(上章 滩)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阉茂) 

葵亥(昭阳 ) 

640.webp (2)

月令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 月,桃月, 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正阳。 

五月:仲夏,恶月,郁蒸,中夏,鸣蜩,蒲月,皋月,榴月,蕤宾,午月,端阳,超夏,小刑。 

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钟,精阳,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组暑,未月,极暑。    

七月: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瓜时,霜时,申月,相月,京月,夷则,肇秋。 

八月:仲秋,挂秋,正秋,大清明,壮月,南吕,桂月,酉月,怀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季白,青 ,戌 月,杪商,无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孟冬,初冬,开冬,吉月,阳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阳月,小春月,应钟,小阳春。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末冬,残冬,严冬,杪冬,穷冬,暮冬,腊冬,腊月,涂月,嘉平月,蜡月,严月,冰月, 月,丑月, 月,穷节,大吕,星回节,除月。  

640.webp (3)

季令

春:阳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长嬴,朱明。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节,高商,商节,金天。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宁,玄英。  

节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宁岁。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 )。 

每月初一称“朔”,“旦”,“额。” 

每月十五称“望。”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称“晦”。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三、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赠,持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640.webp (4)

四、书画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640.webp (5)

五、书画中如何用印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END——

第一讲 大、唐、三、藏、圣、教、序。640.webp

“大”字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640.webp (1)

“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640.webp (2)

“三”字看似好写,其实不然。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640.webp (3)

“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640.webp (4)

“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640.webp (5)

“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640.webp (6)

“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END——

640.webp

特朗普走出“空军一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8日陪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博物院。两国元首夫妇在故宫宝蕴楼茶叙,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和珍品文物展,并欣赏京剧表演。

640.webp (1)

宝蕴楼茶叙

据史料记载,宝蕴楼始建于1914年6月,1915年入藏该楼的文物有3150箱,达23万多件。由于当时存放的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典籍,价值不可估量,宝蕴楼因此得名。

宝蕴楼以其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和历史内涵在紫禁城中“别具一格”。有近百年历史的这栋建筑是故宫里唯一一栋现存的西洋小楼,其奇特的西洋式建筑风格与宫内其他建筑形成巨大反差。

有分析人士认为,安排在这里进行茶叙,意在向特朗普夫妇展示中国文明这么多年来的中西交融、相互借鉴。

季秋时节,故宫红垣溢彩,黄瓦流光。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故宫宝蕴楼迎接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两国元首夫妇互致问候,亲切寒暄,共同步入宝蕴楼落座茶叙。

640.webp (2)

宝蕴楼内茗香满室,乐音绕梁,人文渊薮。

习近平热烈欢迎特朗普在当选美国总统1周年之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感谢特朗普全家今年4月在海湖庄园的热情接待,祝特朗普夫妇在中国访问愉快。

640.webp (3)

习近平强调,特朗普总统此次访华意义重大,不仅为中美两国高度关注,也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访问将取得积极和重要成果。习近平应询向特朗普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大重要成果。

640.webp (4)

特朗普感谢中方对他此次访华作出的周到安排,祝贺中共十九大圆满闭幕和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称赞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期待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取得成功。

参观前三殿

习近平向特朗普介绍了故宫的历史,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随后,习近平夫妇陪同特朗普夫妇前往前三殿参观。

两国元首夫妇经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在恢弘庄重的太和殿广场合影。

640.webp (5)两国元首夫妇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三大殿中文名称中蕴含的“和”的中国文化传统。

640.webp (6)特朗普惊叹故宫建筑群的蔚为壮观,不时兴趣盎然地驻足凝望,仔细品味着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更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

习近平向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和珍品文物展

参观完前三殿后,两国元首夫妇来到故宫文物医院,先后观赏了钟表、木器、金属器、陶瓷、纺织品、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现场参与书画修复体验,并共同观看了珍品文物展。两国元首积极评价中美两国在文物修复方面开展的广泛、深入合作。

640.webp (7)

640.webp (8)

欣赏京剧表演

红日衔山,华灯初上,两国元首夫妇转入畅音阁,沿途欣赏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技艺展示并“点蓝”互动,共同欣赏京剧《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剧目。来宾们阵阵掌声和声声喝彩不绝于耳。

640.webp (9)

640.webp (10)

参观交流期间,两国元首还就治国理政及中美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杨洁篪等参加上述活动。

特朗普秀外孙女中文水平

中美两国元首夫妇11月8日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茶叙时,特朗普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习近平夸奖阿拉贝拉中文水平进步,说可以打“A+”,表示她在中国已成为小明星,希望她也能有机会来中国。


故宫里的美国总统

1972年2月25日,雪后的故宫银装素裹,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从故宫南门——午门走进这座昔日的皇家禁地。

正是这一次对华访问,成为了开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640.webp (11)

1972年2月25日,尼克松总统参观故宫。

26年后,克林顿总统夫妇同样也从午门开始游览故宫,“精彩绝伦” 是克林顿当时对这座古代宫殿的评价。

640.webp (12)

1998年,克林顿总统携家人参观故宫。

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上任后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期间,也来到了故宫参观。

据新华社报道,那次参观被安排在紧张的政治活动间隙。在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的陪同下,奥巴马也是从午门走进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当45分钟的游览结束之际,奥巴马向中国媒体表示:“故宫这么雄伟壮丽,我将带着女儿和妻子回来!”

640.webp (13)

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参观故宫

为什么外国元首喜欢到故宫?

曾多次接待外国元首来华的外交部前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表示,一国元首访华,特别是第一次来,一般都会安排参观故宫、长城这样的景点,而故宫大多数来访元首都会去,尤其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

鲁培新说,选择故宫有四个原因:

一、故宫已经是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二、故宫是历史文明的精华。

三、相对来讲故宫所处的位置使得到访参观更加方便,很多元首会沿着中轴线参观,时间富余的会去养心殿等看看。

四、外国元首,尤其王室国家,之所以感兴趣也是因为故宫是中国历代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场所,比如丹麦女王,她们参观时会对比自己国家的王宫。

特朗普首站访问故宫有何深意

640.webp (14)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说:

“将故宫作为特朗普中国之行的第一站,应该是双方接待团队经过密切沟通之后的共识。”

他认为,一方面故宫不仅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象征,还代表了历史上中国的国家规模、成就和气势。

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夫妇在故宫迎接特朗普夫妇,而且陪同参观,这很大程度上象征中美两国开放的、真诚的交流。”朱锋表示。

在朱锋看来,特朗普来华首站访问故宫的这个“特殊”选择,可以被视为是中国领导人在给中、美以及国际社会发出重要信息——即“中美关系一定要超越双边范畴,超越美国国内政治的争议”,“这个信息是积极的,也是非常具有远见的。”朱锋说道。

——END——

640.webp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历来争议较大,但不管此卷《大字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所书,有一点是大家都肯定的,即该卷具备褚遂良书法的主要特点,并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对欣赏、研究乃至学习褚遂良书法很有助益。

《大字阴符经》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

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使得此帖已非典型意义上的唐楷,而是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堪称“楷中《兰亭》”。

由于是难得的褚字墨迹本,所以被历代学习褚字的爱好者推崇,甚至有人称临写此帖为学习褚书的一条入门捷径。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附:褚遂良《阴符经》原色版(局部)

640.webp (14)

640.webp (15)

640.webp (16)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