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学习,一般会把楷书分为小楷3cm以下、和中楷3cm-5cm及大楷5-7cm,再大就属于榜书范畴了。所以初学楷书会纠结:究竟学多大为好?

在初学者中,我们最常见的是写大楷,尤其中小学生,无论是教材或者连米字格练习本,都印得大大的,初学大楷原因是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但其实,书法专业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易学不易成”。如果对自己有要求,不宜取法过低(这也是我们此前和大家论述的,小孩学书法不宜太早)。

640.webp

现代数码技术和字帖印刷给了大众一个很大误区:以为唐楷都是很大个的,几乎像巴掌那么大。

其实古代压根就没大楷。我们来看看,欧阳询《九成宫》单字实际只有3cm见方,颜真卿《多宝塔碑》3.5cm左右,《颜勤礼碑》4cm左右,《自书告身帖》4cm左右,柳公权《玄秘塔碑》稍大,有5cm左右。都属于现代意义的中楷范畴。

640.webp (1)

临帖要临原大,如果是成年人初学书法,还是以原大小的中楷为好。最好不要超过5cm见方的规格。

非专业书法教育推行初学大楷,甚至有的外行人或自学书法时,直接误以为写毛笔字就是“写大字”。写大字一般要悬肘悬臂,刚开始练习时,字体结构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握笔的功夫还不到家,如果这个时候直接进入写大字状态,很容易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以后很难改正。

640.webp (2)

再一个,遵循原大和运笔方式,都是对古法的遵循,书写动作都是在古人范围内,写太大了很多动作其实要通过悬肘运腕去改变,性质有变化。而遵循楷书的原大学习,也是对今后学习其他书体的一定铺垫。

初学小楷好不好呢?难度太高也不一定好。小楷过于精细和强调神韵,没有足够的功底是非常难掌握的,不大适合初学。所以,我们建议初学书法先从中楷3-5cm规格入手较好,掌握了较好基础后,想写多大都无妨。

——END——

 

640.webp

通常认为唐伯虎的画胜过诗,诗胜过字。因此其诗名书名长期为画名所掩,留传的诗作和书作也不多。据统计,其古今体诗,加上各种补遗,总数也不过六百首左右。落花诗应该算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

唐寅对自己所作的落花诗十分偏爱,一生曾多次书写,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苏州市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

 

《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640.webp (1)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此副《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

《落花诗册》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局部)

从书风上看,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比较接近。从抄写内容看,两者都有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虽然排列顺序不同,这十三首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普林斯顿藏本的写作时间与苏博藏本相距不会很远。

《落花诗册》辽宁省博物馆藏本640.webp (8)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局部)

收入七律十首,均是《唐伯虎全集》补遗中的诗作。

《落花诗册》中国美术馆藏本

640.webp (9)

640.webp (10)

这是目前公认艺术最成熟的巅峰之作,共收入七律十七首,卷末标明写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清明日,也就是唐寅病故的前一年。尽管称落花诗卷,其中只有七首为补遗落花诗,其余十首为唐寅所作漫兴诗。

——END——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大家很熟悉了,但是这份行书,九成以上书法人都没见过!

640.webp颜真卿《与蔡明远帖》拓本。行书,信札。35.6cm*16.5cm。凡22行,计138字。书于乾元二年( 759年)。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又,收入宋《绛帖》。

640.webp (1)

640.webp (2)

此帖著录首见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记述蔡明远对颜真卿一片冰心,追攀不疲,大有心劳。因此,颜真卿致书词恳情切,感激之情溢于书外。

640.webp (3)

此帖行文情深意切,读之颇为怅然。故王澍《竹云题跋》说:“此鲁公作人坚刚如铁,乃于朋友之间万分委至,故知千古真君子未有不近人情者也。”又说:“此帖拟即《与蔡明远》后。”

640.webp (4)——END——

640.webp

书法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表现在一个古老的‘伏羲画卦’的传说上。相传的伏羲氏所画的卦,既是形象,又是抽象;既是哲学,又是书道。从书法源头开始,就一直贯穿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

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

640.webp (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书家的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多少人呕心沥血、终极一生追随,最终都望尘莫及。

640.webp (2)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

640.webp (3)

当然,观瞻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当其冲是其视觉美感,这符合人的天性。每个字的笔锋韵致,及间架结构,及墨法、章法都遵循了书法美感的视觉规律。

学书之人,秉性这些法度与规则,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表达方式。当然了,美也分境界,比如下面这《祭侄文稿》是一种大美,是家国情怀,是笔墨境界与悲痛情感的融合,是一种散淡笔墨的大美境界。

640.webp (11)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

640.webp (5)

所以说,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人生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成为书法学习者的必修课,更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天地万象之形,融入古今圣贤之理,人们学习书法,有净化心灵、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

——END——

640.webp

▲元 鲜于枢 题画马诗跋

上海崇源2012秋拍 成交价345万元

鲜于枢《题画马诗跋》所书是一首七言古风,从诗文内容看,应是一首题画马的题画诗。诗曰:

王孙画马世无敌,一画一回飞霹雳。

千里长风入彩毫,平沙碧草春无迹。

砚池想是通渥洼,突然走出白鼻騧。

翻涛浴浪动光彩,云影满身堆玉花。

玉花连钱汗流血,骏尾捎风蹄踣铁。

何时骑得似画中,踏破阴山古时雪。

款署:“鲜于枢题于困学斋。”钤“困学斋”印。

640.webp (1)

鲜于枢(1257-1302),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生平好诗歌,诗文名显于当时,又善古董鉴赏,而尤以书法成就最为显著,因其提倡书法的复古主义,乃成为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复古主义书法大家。

鲜于枢的用笔特点是长于悬腕,故线条圆劲流动,同时具有北人的刚强劲气。据袁裒跋鲜于枢帖后云:“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悬笔最好可提笔,则到底亦不碍手,惟鲜公能之,赵松雪稍不及也。”

《至正直记》卷二云:“鲜于困学公善书悬笔,以马革三片置于座之左右及座顶,醉则提笔随意书之,以熟手势,此良法也。悬笔最好可提笔,则到底亦不碍手,惟鲜公能之,赵松雪稍不及也。”鲜于枢这样的积功苦学,使得其作品的笔法极为纯熟,以致赵孟頫本人也说:“仆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仆极力追之而不能及。”

640.webp (2)从这件《题画马诗跋》来看,书法楷草相参,既有楷书的端稳沉著,同时大量融入了行草的屈曲流动,尤其是草书笔法的融合,使整个作品流利洒脱,风姿俊爽。

640.webp (3)

更为精彩的是,作品中“花”、“浪”等字还流露出些许章草的意味,一股文人倔强而潇洒的勃勃英气扑面而来,是其作品中难得的佳品。原为苏州收藏家顾文彬收藏之物,文革后流散于世,不明所处,今天才发现并能够欣赏到如此的作品,应是百年盛事中的美谈。

——END——

 

文 水部坣書畫舫主人  何东

没骨花鸟作为传统花鸟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受人们喜爱。我最早关注的是清初恽南田,清新、雅逸,色彩明快而没有脂粉气。及至有一次在苏州博物馆见到了几页扬州画派的边寿民的芦雁图,我便被其空灵的构图、素淡的色调、辽阔的意境所感染,由是爱不释手,便搜集了边寿民的相关画集进行临摹学习。

640.webp

边寿民芦雁图

边寿民的芦雁图,其技法运用的是阔笔没骨,略施淡墨和赭石,芦雁的喙部和脚部均为橘黄,体羽有纹路,其结构相对简单。然而,芦雁的飞食鸣宿极具动态,所以又有千变万化的姿态。或飞翔高空、或觅食沙滩、或栖息芦丛、或凫水湖中、或集聚沙汀、或振翅欲飞、或俯冲欲栖,总之,芦雁极具动态。

 

640.webp (1)

边寿民芦雁图

边寿民自号苇间居士,后世人称其为边芦雁,可见其对芦雁的喜爱至极、观察至深。若以富贵和野逸分花鸟画,无疑,边寿民当为野逸一格。

 

640.webp (2)

何东画作

边寿民一生曾七次参加科举,因一再不中,故绝意仕途功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体制内的书画工作者,然而,这并不代表他的作品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雍正皇帝曾经见过边寿民的芦雁图,对边寿民的芦雁图给予了肯定,其芦雁图宫中还有过收藏。皇家的收藏便可证明边寿民的芦雁图在当时的影响之广。

640.webp (3)

何东画作

边寿民笔下的芦雁,可以说是其人生的内化,与其说是画芦雁倒不如是说画其自己。明末清初的江南,商业经济的兴起,为扬州画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外部土壤。边寿民一生鬻艺自给,游走四方,奔波南北,正如笔下的芦雁羁旅天涯。从边寿民的芦雁图题款中,我们可以探得其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对世情冷暖的体验、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因此,边寿民的人生和其笔墨是有机统一的,这便是其独特之处。

640.webp (4)何东画作

——END——

昂首奋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11月14日,在上虞区丰惠镇胡愈之故居,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开展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浙江书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创作活动进农村进社区”绍兴站暨2017年南门村“浙江省书法村”授牌仪式。

上虞丰惠文化积淀厚重,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这里,传统书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门村成功创建省书法村,对于进一步办好书法艺术培训中心,扩大书法爱好者队伍有促进作用,未来,学习书法、鉴赏书法、运用书法艺术将在这里蔚然成风。”上虞区宣传部副部长丁福军表示:“南门村会充分发挥浙江省书法村这个特色载体,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群众精神家园。”

授牌仪式过后,在这座绵延300年春秋文风鼎盛的欶五堂,现场翰墨飘香。浙江书协成员、当地书法家和农民书法艺术爱好者们,摆开长条桌,挥豪泼墨,一起共绘百米长卷、书写十九大精神。

640.webp

由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开笔,只见他写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这句话后,紧接着,当地书法家和农民书法爱好者们,开始接龙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法略等十九大报告内容。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上虞丰惠镇党委副书记、农民书法家刘炯炯边写边对周围的人说:“这句话说的好啊,现在我们镇上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有保障、有提高,幸福水平也与日俱增。”

上虞丰惠南门村农民书法家杨金对于刘炯炯的说法表示赞同。他在百米长卷上写下“坚持新发展新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他表示:“新时代要有新发展,国家要富起来、强起来。”赢得了围观村民的阵阵叫好声。

此外,“坚持全国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等句子,都被浙江省书协的何涤非、王自力、陈峰、李砚,上虞区书法家丁毅,绍兴书法家洪中良、陈民、陈建明、胡祥林等人,用不同的书体写下。写到精彩处,村民们纷纷拍手称赞,点赞书法家们对于十九大报告内容的精彩呈现。640.webp (1)赵雁君说,从11月中旬至12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将采取省、市、县三级书法家协会和“浙江书法村”四级联动,在全省11市开展“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浙江书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创作活动进农村暨2017年“浙江书法村”授牌、“浙江省第五届女书法家作品展暨第四届女篆刻家作品展”创作点评活动,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使命、新征程、新部署、新任务,坚定文化自信,肩负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

——END——

唐代楷书《唐故文安县主墓志铭》,21.2×26.3cm。清拓本。清嘉庆年间出土于陕西礼泉,先归县人张光绪,后归吴县吴大瀓,再至吴湖帆,1940年代遭兵乱佚失。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书法在欧褚之间,法度谨严,用笔流畅。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文安县主墓志铭。又“婉娩其性”“其”字未损本。庚午自跋。十四开半。跋半开。一册。己未购于富华阁。价十五元。

640.webp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640.webp (10)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3)

640.webp (14)

640.webp (15)

——END——

640.webp

第二届江苏省中小学书法教育论坛在常州武进区举行

第二届江苏省中小学书法教育论坛11月9日~10日在常州武进召开。本次论坛活动由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主办,论坛主题是“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省教育书法协会副会长祭彦加主持开幕式。全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书法特色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书法研究者等400多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640.webp (1)

王湛同志在开幕式上讲话

王湛同志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今年的论坛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研讨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书法教育质量和水平,发展素质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640.webp (2)

孙晓云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并赠墨宝

孙晓云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书法结构合理、造型优美,最大限度地包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最高水平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书法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有效体现,书法的薪火相传可以消解文化的隔膜与断代。书法的传承关键在于是否能“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把传统的中国书法“转化为人们的感情认同和行为习惯”,从而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李一宁在讲话中表示,中小学书法教育论坛是省教育书法协会标志性的学术盛会,是书法教育成果的展示会。2017年省教育书协在加强学校书法教育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和培训工作。

方国强副市长对此次教育书法论坛能在常州举办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希望借助论坛的契机,让更多的人了解常州教育的书法现象,进一步推进常州的书法教育。

开幕式上,孙晓云女士向承办学校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赠送了亲笔书法作品、主编丛书和十九大首日封一枚。开幕式最后,领导和专家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大赛”及“喜迎十九大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年展”的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640.webp (3)祭彦加同志主持开幕式

640.webp (4)

言恭达做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环节由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省教育书法协会副会长管向群主持。言恭达和丁晓昌先后作专题报告。言恭达在《当代文化的新觉醒》主题报告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的价值本原的探讨,指出一个民族的自救,根本要义是复兴民族文化,重塑民族精神,要从文化生命与文化理想中实行“自我救赎”,要寻找传统、时代、个性相融合的合理支点,避免“为书法穿盛装,让艺术住别墅”,纯洁与提升全民书法的“社会性”,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美用相兼、知行合一的人文品格。

640.webp (5)

丁晓昌做专家报告

丁晓昌在论坛主旨报告中追溯了中小学书法课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在今天特别强调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更有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深意。书法教育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应从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推进中小学书法课程建设,通过书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和提升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和与认同。

640.webp (6)

“大手牵小手”现场书法展示

9日下午,与会代表们观摩了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兴趣活动和艺术教育特色展示,并开展了现场沙龙研讨。

640.webp (7)

“书法教育与儿童文化启蒙”主题沙龙现场

10日上午的活动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陈瑞昌主持。在专题报告环节,居丽琴女士和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15年的书法学习历程,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五个故事,指出学习书法“正确临帖是基础,找对老师是关键,勤能补拙是前提,提高素质是根本,给人欢喜是标准”。

640.webp (8)

居丽琴做专题报告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对进一步发挥中小学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品格提升和素质教育工作作出部署,指出要进一步探讨在新时期如何从文化的视角、育人的视角、爱国的视角加强书法教育,强调要把握契机审视新时代书法教育的新使命,把握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机遇,从而更好地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举措,增强中小学课程实施督查的新力度。

640.webp (9)

马斌做工作部署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等六所书法教育特色学校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向与会代表展现了江苏书法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理论思考与生动经验。

——END——

乾隆 皇帝堪称“自古装逼第一人”,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就以“弹幕”形式不停地在各类古书画上题词、盖御宝,结果破坏了书画的美感和品质。乾隆爱写诗:一部《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而乾隆一人就轻轻松松写了4万多首,他享年88岁,合32120天,等于从呱呱落地起,到大行归西止,每天写了1.2首诗!以下仅仅是被乾隆皇帝毁掉的极少数古书画作品,还有大量被毁坏的古书画作品这里并未展现。

(一)《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640.webp640.webp (1)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虽系赝品,但被乾隆误作真迹而宝爱有加,且在画上题跋到几乎填满所有空白,多达五十余处,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同一人在同一画中题跋最多的记录,即使如此乾隆皇帝还不满意,最后实在是没地方题字了,才只好作罢。

(二)王珣《伯远帖》

640.webp (2)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伯远帖》,乾隆皇帝在上面多次题字,还在上面画了一幅枯枝文石图,并盖了很多御宝。请注意,《伯远帖》中间比较粗的部分(仅五列)才是晋代王珣的原文,可以说乾隆的题词比帖文文字要多出很多倍,而且比原文醒目,尤其是“江左风华”几个字,特别引人注目。

(三)王献之的《中秋帖》

640.webp (3)

640.webp (4)

这个是王献之的《中秋帖》,真迹就中右比较粗的那一部分,也就三行,可乾隆皇帝在上面题字更多,而且御宝也加盖了很多,最显眼的还是他题的“至宝”二字。

(四)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640.webp (5)

640.webp (6)

640.webp (7)

这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中间的粗字部分属于真迹,仅三列。该帖被乾隆皇帝视为稀世珍宝,乾隆皇帝多次在上面题字,御宝也盖了十多个,可以说是密密麻麻,“神乎技矣”最显眼,写了大字还不够,还在上面加盖两方大印。

(五)米芾《蜀素帖》

640.webp (8)

这是米芾的《蜀素帖》,此帖的空位都被乾隆的御宝盖满,破坏了原作的美感。

(六)赵孟頫《二羊图》

640.webp (9)

这是赵孟頫的《二羊图》,乾隆皇帝不但在卷首题了“寝讹神肖”四个字,还在画中做了题字,并盖了多个御宝,将画面美感完全破坏。

赵孟頫被弹幕的不止一件作品,下面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640.webp (10)被乾隆爷玩过弹幕之后

640.webp (11)这些被乾隆玩过弹幕作品的书画家如果看到这些,不知该作何感想。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了。古代传世书画具有唯一性,希望所有人都能自觉保护那些珍贵作品。

——END——